院感采样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背景介绍院感监测是医疗机构对医院内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而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院感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的选择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的、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采样方法包括表面采样、空气采样、水样采样和生物样本采样等。

1. 表面采样表面采样是对医院内各种物体表面进行采样,以检测潜在的病原体存在情况。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有擦拭法、刷拭法和刮拭法等。

采样时应选择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采样,如手术室手术台、病房床单等。

2. 空气采样空气采样是对医院内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以了解空气中的微生物负荷情况。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空气悬浮微粒采样法和沉积微生物采样法等。

采样时应选择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进行采样,如手术室、病房和走廊等。

3. 水样采样水样采样是对医院内水源进行采样,以检测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污染物质。

常用的水样采样方法有自来水样采样和水龙头样采样等。

采样时应选择代表性的水源进行采样,如自来水进水口和病房水龙头等。

4. 生物样本采样生物样本采样是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中的生物样本进行采集,以检测院内感染的病原体。

常用的生物样本采样方法有咽拭子采样、鼻拭子采样和血液采样等。

采样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三、采样方法的操作步骤采样方法的操作步骤应遵循规范操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器具和消毒液等,确保采样器具的清洁和无菌。

2. 选择采样位置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3. 采样器具消毒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4.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方法的要求进行采样操作,如擦拭、刷拭、刮拭等。

注意采样的力度和范围,确保采样的全面性。

5. 采样器具处理采样结束后,对采样器具进行处理,如丢弃或消毒等,避免二次污染。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概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进行院内感染监测时,采集样本的方法和步骤。

准确的采样方法能够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样器材准备1. 无菌手套:佩戴无菌手套可以防止交叉感染。

2. 无菌采样容器:根据采样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无菌容器,如培养皿、管状采样器等。

3. 无菌棉签或拭子:用于采集样本,根据采样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棉签或拭子。

三、采样部位和方法1. 鼻腔采样:用无菌棉签插入鼻孔,轻轻旋转数次,然后取出并放入无菌容器中。

2. 咽喉采样:用无菌棉签或拭子轻轻刮取咽喉部分的分泌物或溃疡表面,然后放入无菌容器中。

3. 痰液采样:要求患者深呼吸后咳嗽,将痰液咳出,用无菌容器接收。

4. 血液采样:选择适当的静脉采血部位,进行无菌操作,采集足够的血液量,放入无菌容器中。

5. 伤口分泌物采样:用无菌棉签或拭子轻轻擦拭伤口分泌物,然后放入无菌容器中。

四、采样操作注意事项1. 采样前要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2. 采样时要避免污染,避免手指接触到样本。

3. 采样器材要保持无菌状态,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有破损。

4. 采样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刺激患者,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不适或损伤。

5. 采样后要将样本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样本变质影响检测结果。

五、采样结果记录和分析1. 采样结果要详细记录,包括采样时间、采样部位、患者信息等。

2. 采样结果要及时上传到院感监测系统,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 根据采样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消毒环境等。

六、质控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样器材的无菌状态。

2. 定期对采样器材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培训医务人员熟悉采样方法和操作要点,提高采样质量和效率。

七、结论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的采样方法和操作,可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一种感染,这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可以对患者及医务人员产生很大的危害。

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院感监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1.空气采样方法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空气采样仪器对医疗机构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医院内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空气泵、悬浮粒子采样和沉降菌采样。

(1)空气泵空气泵是一种常见的空气采样设备,通过吸入空气将其中的微生物粒子捕捉到采样器中。

采样器中的样本可以用来分析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使用空气泵时需要注意避免采样点过于封闭,以免采样器中的空气无法流动,影响采样效果。

(2)悬浮粒子采样悬浮粒子采样是利用采样器中的过滤膜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捕捉下来。

过滤膜上沉积的微生物可以用来分析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使用悬浮粒子采样时需要注意采样时间和过滤膜的更换,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3)沉降菌采样沉降菌采样是将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沉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以观察和分离微生物。

通过比较不同采样时间和采样地点的沉降菌数量,可以了解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物体表面采样方法(1)拭子法拭子法是将湿润的拭子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然后将拭子中的微生物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析。

拭子可以选用干棉签或含灭菌水的棉球,需要将拭子彻底接触到物体表面,并避免过度压力对拭子上的微生物造成破坏。

(2)刷子法刷子法是使用刷子对物体表面进行刷拭,然后将刷毛上的微生物转移至培养基上进行分析。

刷子应选用刷毛柔软的刷子,对物体表面进行缓慢均匀的刷拭操作。

(3)不同培养基法不同培养基法是将不同类型的培养基直接压在物体表面,利用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细胞对培养基进行培养。

此方法可同时进行多个物体表面的采样,提高采样的效率。

3.液体采样方法医院内的液体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对液体进行采样可以了解医院内液体污染的情况。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监测采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方法,包括采样部位、采样工具、采样时间和采样步骤等。

二、采样部位1. 手部: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患者和物品的部位,也是院感病原体易于传播的部位。

常用的手部采样方法包括手指尖、手背和手掌等。

2. 呼吸道:呼吸道是院感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常用的呼吸道采样方法包括咽拭子、鼻拭子和咳痰等。

3. 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院感病原体的潜在藏身之地。

常用的皮肤采样方法包括皮肤刮取、皮肤擦拭和皮肤穿刺等。

4. 分泌物:某些院感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分泌物中,如尿液、血液和粪便等。

常用的分泌物采样方法包括尿液采集、血液采集和粪便采集等。

三、采样工具1. 棉签:用于咽拭子、鼻拭子和皮肤擦拭等采样。

选用无菌棉签,避免污染。

2. 采血器:用于血液采集。

选用一次性采血器,避免交叉感染。

3. 尿杯:用于尿液采集。

选用无菌尿杯,避免污染。

4. 粪便采集器:用于粪便采集。

选用一次性粪便采集器,避免交叉感染。

四、采样时间1. 定期采样:根据院感监测计划,定期对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进行采样。

2. 突发事件采样:当发生院感疫情或者突发事件时,应即将进行采样,以便及早控制传播。

五、采样步骤1. 准备工作: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帽子等。

清洁采样工具,确保无菌。

2. 选择采样部位: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采样部位。

3. 采集样本:根据采样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采集样本。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 标识样本:在采集完样本后,及时标识样本,包括采样部位、采样时间和采样者等信息。

5. 处理样本:根据不同的采样部位和样本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6. 运送样本:将处理好的样本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并妥善密封,按照规定的运送条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六、质量控制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采样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对医疗机构内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提供可靠的样本。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及其标准格式。

二、常用的院感监测采样方法1. 表面采样表面采样是对医疗机构内各种物体表面进行采样,以检测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有:(1)刷子法:使用湿润的无菌刷子对待采样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将刷子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拭子法:使用湿润的无菌拭子对待采样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将拭子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3)粘贴法:使用粘贴纸或胶带将待采样物体表面粘取,将粘取物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 空气采样空气中的微生物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对空气进行采样是必要的。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1)空气质量采样器:使用空气质量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将采集的空气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沉降皿法:将无菌培养基装入沉降皿中,暴露在待采样的空气环境中,一定时间后将沉降皿封闭,送实验室培养。

3. 液体采样液体采样是对液体样本进行采集,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液体采样方法有:(1)吸引法:使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待采样液体,将吸取的液体滴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离心法:将待采样液体进行离心,将上清液或沉淀液取出,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4. 生物样本采样生物样本采样是对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生物样本进行采集,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生物样本采样方法有:(1)血液采样:采用无菌针头从静脉或动脉采集血液样本,将血液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2)尿液采样: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晨尿或随机尿液,将尿液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3)呼吸道样本采样:采用无菌棉签或吸取器采集鼻咽部或喉部分泌物,将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

三、采样方法的标准格式采样方法的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采样名称:对采样方法进行简要描述,如“表面刷子法”、“空气质量采样器法”等。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对院内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采样检测,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二、采样方法概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包括对环境、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采样。

采样时需注意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器具的消毒和使用、采样时间的确定等因素,以确保采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环境采样方法1. 采样点位选择:根据院感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与感染病例相关的区域进行采样,例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

2. 采样器具消毒:使用消毒液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器具的无菌状态。

3. 采样方法:a.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将采样器放置在待采样区域,按照设定时间进行采样,采样结束后立即将采样器密封,避免污染。

b.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拭子对表面进行擦拭采样,注意覆盖面积和力度的均匀性,避免污染。

c. 液体采样: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液体样本,如洗手液、洗涤液等,确保采样容器的无菌性。

四、设备采样方法1. 采样点位选择:选择与感染病例相关的设备进行采样,例如呼吸机、输液泵等。

2. 采样器具消毒:使用消毒液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器具的无菌状态。

3. 采样方法:a.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拭子对设备表面进行擦拭采样,注意覆盖面积和力度的均匀性,避免污染。

b. 内部采样:根据设备的特点和采样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设备的内部进行采样,如使用无菌吸管抽取液体样本。

五、患者采样方法1. 采样点位选择:根据感染病例的类型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采样点位进行采样,如痰液、血液、尿液等。

2. 采样器具消毒:根据采样点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器具的无菌状态。

3. 采样方法:a.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拭子对患者皮肤表面进行擦拭采样,注意覆盖面积和力度的均匀性,避免污染。

b. 分泌物采样:根据采样点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采集分泌物样本,如使用无菌容器采集痰液、尿液等。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引言概述:院感监测是医疗机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基础工作,准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确定、采样工具的使用、采样时间的安排以及采样操作的注意事项等五个部份,详细阐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1.1 无菌采样方法无菌采样方法适合于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监测。

采样时需要使用无菌手套、无菌采样棉签等工具,避免外界污染。

常用的无菌采样方法有血液培养、尿液培养、创可贴粘贴法等。

1.2 非无菌采样方法非无菌采样方法适合于对病毒等微生物的监测。

采样时可以使用无菌手套,但不需要使用无菌采样工具。

常用的非无菌采样方法有咽拭子采样、鼻咽拭子采样、粪便采样等。

1.3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物体表面采样方法适合于对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监测。

采样时需要使用无菌采样棉签、无菌拭子等工具,避免外界污染。

常用的物体表面采样方法有接触法、拭子法等。

二、采样点的确定2.1 高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域是院感监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采样点。

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感染科病房等。

这些区域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对于院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2.2 关键设备关键设备是指与患者密切接触或者易于传播病原微生物的设备。

如呼吸机、导尿管等。

对这些设备进行采样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院感风险。

2.3 患者周围环境患者周围环境是院感监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采样点。

如患者床单、床铺、洗手间等。

这些环境容易受到患者分泌物的污染,采样能够评估环境清洁状况。

三、采样工具的使用3.1 无菌采样工具对于无菌采样,必须使用无菌采样工具,如无菌采样棉签、无菌采样管等。

采样前要检查工具的包装是否完好,避免污染。

3.2 非无菌采样工具对于非无菌采样,可以使用普通的采样工具,如棉签、拭子等。

采样前要确保工具干净,避免外界污染。

3.3 采样容器的选择采样容器的选择要根据采样的要求来确定,如血液采样要使用抗凝剂管,尿液采样要使用尿采杯等。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监测采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方法及步骤,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院感监测采样方法1. 采样时间院感监测采样应在患者入院后的特定时间点进行,包括入院当天、手术先后、出院前等。

具体时间点可根据不同的院感监测项目进行调整。

2. 采样工具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无菌棉签、无菌采样盒、无菌容器等。

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

3. 采样部位根据不同的院感监测项目,采样部位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采样部位包括鼻腔、口腔、病人周围环境等。

在选择采样部位时,应根据具体监测项目的要求进行选择。

4. 采样步骤(1)洗手:采样前,采样人员应进行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充分洗手并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采样人员应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交叉感染。

(3)采样部位准备:根据具体监测项目的要求,对采样部位进行准备,如用无菌盐水清洁采样部位。

(4)采样: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使用相应的采样工具进行采样。

如使用无菌棉签在鼻腔内轻轻擦拭,或者使用无菌采样盒采集口腔拭子等。

(5)采样标识:在采样容器上标注患者信息、采样时间等必要信息,以确保样本的追踪和准确性。

(6)处理采样:采样完成后,根据具体监测项目的要求,将采样物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分析。

5. 采样人员院感监测采样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采样的质量和准确性。

采样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6. 采样质量控制为了保证院感监测采样的质量,应进行质量控制。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定期培训采样人员、使用标准采样工具和质控样本等。

三、总结院感监测采样是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步骤能够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样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类院内感染进行系统、连续、定量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基础,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院感监测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及其标准操作流程。

二、空气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器的选择根据采样目的和监测要求,选择适合的空气采样器,常用的有分散式空气采样器和集中式空气采样器。

分散式空气采样器适用于空气微生物总数的监测,集中式空气采样器适用于采集特定病原微生物。

2. 空气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常见的采样点包括手术室、ICU、病房等高风险区域。

3. 空气采样器的操作(1)根据采样器的说明书,正确安装和调试采样器。

(2)将采样器放置在采样点,保持采样器与周围物体的距离,避免干扰。

(3)按照采样器的要求设置采样时间和流量。

(4)采样结束后,按照采样器的要求关闭采样器并拆卸。

三、表面采样方法1. 采样器的选择根据采样目的和监测要求,选择适合的表面采样器。

常用的表面采样器有棉签、湿润的纱布、涂片等。

2. 表面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常见的采样点包括手术台、床单、医疗设备等。

3. 表面采样器的操作(1)根据采样器的说明书,正确使用采样器。

(2)将采样器在待采样表面上来回刮取或擦拭,保证采样器与表面充分接触。

(3)将采样器放入采样容器中,并封闭容器。

四、水样采样方法1. 采样容器的选择根据采样目的和监测要求,选择适合的水样采样容器。

常用的有无菌采样瓶、密封袋等。

2. 水样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常见的采样点包括自来水管道、水龙头、洗手池等。

3. 水样采样器的操作(1)根据采样容器的要求,正确使用采样器。

(2)在采样前,用无菌手套将采样容器打开,避免手部接触采样容器内壁。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引言概述: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监测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匡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
1.1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1.2 考虑采样时机和频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具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采样点的确定
2.1 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2.2 考虑患者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2.3 避免选择易受外界污染的部位,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采样过程的操作
3.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采样物
3.2 确保采样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避免干扰监测结果
3.3 采样过程中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采样样本的处理
4.1 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2 采样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要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样本损坏和污染
4.3 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处理样本,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5.1 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感染源
5.2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5.3 定期评估监测效果,不断优化采样方法和流程,提高院感监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分析,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采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方法。

二、采样对象选择1. 住院患者:根据院感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作为采样对象。

例如,可以选择手术患者、重症监护患者等。

2.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院感的重要传播源,因此也需要对其进行采样监测。

可以选择手术室、ICU等高风险科室的医务人员作为采样对象。

三、采样方法1. 表面采样:表面采样是指对医疗设备、工作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采样。

可以使用无菌棉签、无菌拭子等工具,在采样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然后在表面来回划拭,确保采样的全面性。

2. 空气采样:空气采样是指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

可以使用空气采样器,将其放置在需要采样的位置,一定时间后取下,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3. 非接触采样:对于某些特殊场所和物体,如手术刀具、输液器等,可以采用非接触采样方法。

例如,使用紫外线灯照射物体表面,然后用无菌拭子对其进行采样。

4. 生物采样:生物采样是指对患者体液、分泌物等进行采样。

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可以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如咽拭子、鼻拭子、尿液采样等。

四、采样时机1. 随机采样:随机采样是指在任意时间对采样对象进行采样。

可以通过电子随机数表或抽签等方式确定采样对象和采样时间,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客观性。

2. 定期采样:定期采样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采样对象进行采样。

例如,每周对重症监护室的空气进行一次采样,以监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变化。

五、采样标准1. 采样点位:根据院感监测的要求,确定采样点位。

可以根据不同科室、不同设备等进行划分,确保全面覆盖。

2. 采样次数: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确定采样次数。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样本数量充足。

3. 采样量:根据不同的采样方法和监测项目,确定采样量。

例如,对表面采样,可以根据表面面积来确定采样量。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系统、连续、定量的监测与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和流行趋势。

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样本,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

二、手部采样手部是医务人员最容易接触到患者和环境的部位,因此手部采样是院感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手部采样可采用两种方法:直接采样法和拭子采样法。

1. 直接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是通过将手部直接接触到培养基上进行采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一片无菌培养基平放在工作台上;(2)将手部的指尖、掌心等部位轻轻按压在培养基上,使细菌传播到培养基上;(3)将培养基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2. 拭子采样法拭子采样法是通过使用无菌棉签或者拭子进行采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支无菌棉签或者拭子;(2)将棉签或者拭子在手部的指尖、掌心等部位轻轻擦拭;(3)将棉签或者拭子放入无菌管中,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三、空气采样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是院感监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

空气采样可采用两种方法:空气质量采样和表面沉积采样。

1. 空气质量采样空气质量采样是通过空气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捕集下来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空气采样器放置在待采样的位置,打开采样器;(2)采样时间根据需要设定,通常为15分钟至2小时不等;(3)采样结束后,关闭采样器,将采样头取下;(4)将采样头放入无菌管中,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2. 表面沉积采样表面沉积采样是通过将培养基接触到待采样的表面,使表面微生物附着在培养基上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片无菌培养基,将其平放在待采样的表面上;(2)将培养基与表面轻轻接触,使微生物附着在培养基上;(3)将培养基封闭好,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分析。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对院内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等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系统性工作。

其中,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样本,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院感监测采样方法1. 院内环境采样院内环境采样是指对医疗机构内的空气、表面、水质等进行采样,以评估院内环境的卫生状况。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1) 空气采样: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室内空气中微生物菌落的采样,一般选择代表性病区、手术室、ICU等区域进行采样。

(2)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的拭子或涂片,对各种常接触的表面进行刮取或擦拭采样,如床单、门把手、手术台等。

(3) 水质采样:对医疗机构内的自来水、洗手间水、手术室水等进行采样,采集水样后送实验室进行分析。

2. 医疗器械采样医疗器械采样是指对医疗机构内使用的各类医疗器械进行采样,以检测是否存在污染。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1) 表面采样:使用无菌的拭子或涂片,对医疗器械表面进行刮取或擦拭采样,如手术器械、呼吸机等。

(2) 内部采样:对可拆卸的医疗器械进行拆解,采集内部的部件进行分析,如血压计、输液器等。

3. 医务人员采样医务人员采样是指对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进行采样,以检测是否存在感染。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1) 咽拭子采样:使用无菌的拭子,从咽部拭取样本进行病原菌的检测。

(2) 鼻腔拭子采样:使用无菌的拭子,从鼻腔拭取样本进行病原菌的检测。

(3) 血液采样:使用无菌的采血针,采集医务人员的血液样本进行病原菌的检测。

三、采样注意事项1. 采样前准备:采样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准备采样器具等。

2. 采样点选择: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采样,如病区、手术室、ICU等。

3. 采样器具选择:根据采样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采样方法:根据不同的采样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注意采样的顺序和力度,避免污染和损坏样本。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样本,为感染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标准格式,包括采样设备、采样部位、采样步骤和采样时间等。

二、采样设备1. 无菌手套:用于保护采样者和被采样者的双方,防止交叉感染。

2. 无菌采样棉签:用于采集样本,要求无菌、干燥、完整。

3. 无菌试管:用于存放采集到的样本,要求无菌、密封。

三、采样部位院感监测的采样部位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而有所不同,常见的采样部位包括:1. 血液:通过静脉采血或者指尖采血,用于血液感染的监测。

2. 呼吸道:通过咽拭子、鼻拭子或者痰液采集,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监测。

3. 伤口:通过创面拭子采集,用于创口感染的监测。

4. 尿液:通过无菌尿杯采集,用于泌尿道感染的监测。

5. 环境:通过表面拭子采集,用于环境监测,如手术台、床单等。

四、采样步骤1. 洗手:采样者在进行采样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彻底清洁双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 采样部位准备:根据采样部位的不同,采样者需准备相应的采样棉签和无菌试管,并确保其完整无损。

3. 采样操作:采样者将无菌采样棉签握住,按照规范的方法采集样本,避免污染和损伤。

4. 样本处理:采样者将采集到的样本放入无菌试管中,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并确保试管密封。

5. 标识和记录:采样者在无菌试管上标注样本的相关信息,包括采样时间、采样部位等,并将记录保存。

五、采样时间院感监测的采样时间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监测目的而有所不同,普通可以分为:1. 随机采样: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随机选择一部份患者或者环境进行采样,用于了解感染的总体情况。

2. 定时采样: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采样,如手术先后、患者入院时等,用于监测特定感染的发生情况。

3. 集中采样:在感染暴发或者集聚的情况下,对相关人员和环境进行集中采样,用于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准确的样本,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及其标准操作流程。

二、常用的院感监测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空气采样是指采集医疗机构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样本,以评估空气质量及其对院内感染的潜在影响。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包括:活菌空气采样和非活菌空气采样。

活菌空气采样常用的方法有:空气悬浮微粒采样法、沉降菌采样法和表面菌采样法。

非活菌空气采样常用的方法有:空气微生物总数采样法和空气真菌采样法。

2. 表面采样表面采样是指采集医疗机构内各种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样本,以评估表面的清洁程度和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包括:拭子法、刷子法和擦拭法。

拭子法适合于平整表面的采样,刷子法适合于不平整表面的采样,擦拭法适合于大面积表面的采样。

3. 液体采样液体采样是指采集医疗机构内各种液体样本,以评估液体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液体采样方法包括:直接采样法和间接采样法。

直接采样法是将待采样液体直接采集到采样容器中,适合于液体体积较小的情况。

间接采样法是将待采样液体经过过滤或者离心等处理后,将过滤液或者离心沉淀作为采样样本,适合于液体体积较大或者含有固体颗粒的情况。

4. 生物采样生物采样是指采集医疗机构内人员或者动物体内的生物样本,以评估人员或者动物的感染情况。

常用的生物采样方法包括:血液采样、咽拭子采样、鼻拭子采样、尿液采样和粪便采样等。

不同的生物采样方法有不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三、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标准操作流程1. 前期准备(1)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和试剂,包括采样容器、拭子、刷子、采样杆、采样袋等。

(2)对采样工具进行消毒和质量控制,确保采样工具的无菌和无污染。

(3)了解采样区域的情况,包括环境条件、采样对象、采样时间等。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引言概述: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疗机构进行院内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采样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1.1 采样器的选择:根据不同的采样对象和采样环境,选择合适的采样器。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可以选择气溶胶采样器,而对于表面的细菌采样,可以选择刷子或拭子采样器。

1.2 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感染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一般来说,应选择高风险区域、疑似感染源附近或易受污染的区域作为采样点,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洗手间等。

1.3 采样时间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感染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可以选择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等关键时间点进行采样。

二、采样方法的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采样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器和采样介质,清洁采样器,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2.2 采样操作:根据采样器的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采样操作。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需要将采样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保持一定的采样时间;对于表面的细菌采样,需要用刷子或拭子在采样点进行擦拭。

2.3 采样后处理:采样完成后,需要对采样器和采样介质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将采样器密封好,将采样介质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三、采样方法的质量控制3.1 采样环境的控制:在进行采样时,需要控制好采样环境,避免污染和干扰。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需要控制好室内的空气流动和温湿度。

3.2 采样器的校准:定期对采样器进行校准,确保采样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的方法包括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比对或使用校准装置进行校准。

3.3 采样人员的培训: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采样操作的技能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采样方法的要求、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等。

四、采样方法的分析与解读4.1 采样介质的分析:将采样介质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采样,可以进行培养、PCR等方法进行分析。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引言概述:院感监测是指医疗机构对医疗相关感染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采样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院感监测的采样方法,以帮助医疗机构有效进行院感监测工作。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1.1 采样目的的明确院感监测的采样方法选择应根据监测目的明确,例如,是为了监测手术室的空气质量还是监测病房的表面卫生状况。

不同的监测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

1.2 采样位置的选择采样位置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例如,对于空气质量的监测,可以选择手术室的中央位置进行采样;对于表面卫生状况的监测,可以选择病房中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采样。

1.3 采样时间的确定采样时间的确定应考虑到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的特点,避免采样时段的特殊情况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例如,对于空气质量的监测,可以选择手术室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时段进行采样;对于表面卫生状况的监测,可以选择病房的换床时间进行采样。

二、采样方法的操作流程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采样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准备采样器具、消毒工具、采样液等。

同时,还需要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操作流程。

2.2 采样器具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采样器具。

例如,对于空气质量的监测,可以选择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对于表面卫生状况的监测,可以选择棉签或拭子进行采样。

2.3 采样操作的规范在进行采样操作时,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污染采样物。

例如,在采样前需要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在采样过程中需要避免手部接触采样物;在采样后需要及时封存和送检采样物。

三、采样物的保存和运输3.1 采样物的保存采样物的保存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应将采样物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标注好采样时间和采样位置等信息,避免采样物的污染和损坏。

3.2 采样物的运输采样物的运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采样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引言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采样的方法和步骤。

二、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空气采样是监测医疗机构内空气中微生物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悬浮粒子采样法、沉降菌采样法和表面菌采样法。

悬浮粒子采样法:使用悬浮粒子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捕集到培养基或过滤膜上,然后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和计数。

沉降菌采样法:使用专用的沉降菌采样器,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沉积在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和计数。

表面菌采样法:使用含有微生物培养基的拭子或涂片,对医疗机构内的表面进行擦拭或涂抹,然后将拭子或涂片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2. 水样采样水样采样是监测医疗机构内水源中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常用的水样采样方法有:自来水样采样法、水龙头样采样法和水箱样采样法。

自来水样采样法:使用专用的采样瓶,将自来水直接采集到瓶中,注意避免污染。

采样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水龙头样采样法:使用专用的采样瓶,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出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样品,避免水管内的积存物污染样品。

采样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水箱样采样法:使用专用的采样瓶,打开水箱盖,将水样直接采集到瓶中,注意避免污染。

采样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3. 表面采样表面采样是监测医疗机构内表面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有:拭子法、涂片法和刷子法。

拭子法:使用含有微生物培养基的拭子,对表面进行擦拭,然后将拭子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涂片法:使用含有微生物培养基的涂片,对表面进行涂抹,然后将涂片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刷子法:使用含有微生物培养基的刷子,对表面进行刷拭,然后将刷子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三、采样步骤1. 确定采样点和采样时间:根据院感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时间。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背景介绍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旨在及时发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而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样本,从而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

二、常用院感监测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方法空气采样是监测医疗机构内空气中微生物浓度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悬浮粒子采样法和沉积粒子采样法。

悬浮粒子采样法: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悬浮粒子,常用的采样器有空气质量采样器和分散式采样器。

沉积粒子采样法:使用沉积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沉积粒子,常用的采样器有沉积板采样器和沉积盒采样器。

2. 表面采样方法表面采样是监测医疗机构内各种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有刷子采样法和拭子采样法。

刷子采样法:使用消毒刷或拭子对表面进行刷取,将刷子或拭子放入含有缓冲液的容器中,摇匀后进行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拭子采样法:使用消毒拭子对表面进行拭取,将拭子放入含有缓冲液的容器中,摇匀后进行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3. 液体采样方法液体采样是监测医疗机构内液体样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液体采样方法有血液采样法、尿液采样法和呼吸道分泌物采样法。

血液采样法:使用无菌针头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将血样放入无菌试管中,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尿液采样法:使用无菌采集容器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将尿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呼吸道分泌物采样法:使用无菌吸引器或无菌拭子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样本,将样本放入无菌容器中,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4. 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是通过检测医疗机构内人员、设备和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评估医疗机构内的感染风险。

常用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手部皮肤采样法和空调系统过滤器采样法。

手部皮肤采样法:使用无菌拭子对医护人员的手部皮肤进行拭取,将拭子放入含有缓冲液的容器中,摇匀后进行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一、背景介绍院感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采样是院感监测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采样方法能够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院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二、采样方法1. 空气采样空气采样主要用于监测医疗机构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和种类。

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有:(1)空气悬浮颗粒物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然后将颗粒物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并鉴定其中的微生物。

(2)空气沉降采样:将培养基放置在特定位置,通过空气中的沉降微生物直接沉积在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培养和鉴定。

2. 表面采样表面采样主要用于监测医疗机构内不同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表面采样方法有:(1)刷子采样法:使用含有缓冲液的刷子,对表面进行刷拭,将刷子上的微生物转移到缓冲液中,然后进行培养和鉴定。

(2)擦拭法:使用含有缓冲液的纱布或棉签,对表面进行擦拭,将微生物转移到缓冲液中,然后进行培养和鉴定。

(3)刮刀采样法:使用专用的刮刀,对表面进行刮取,将刮取物转移到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培养和鉴定。

3. 物品采样物品采样主要用于监测医疗机构内各种物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物品采样方法有:(1)拭子采样法:使用含有缓冲液的拭子,对物品表面进行拭取,将拭子上的微生物转移到缓冲液中,然后进行培养和鉴定。

(2)浸泡法:将物品浸泡在含有缓冲液的容器中,使微生物从物品上脱落到缓冲液中,然后进行培养和鉴定。

4. 生物指示物采样生物指示物采样主要用于监测医疗机构内的灭菌效果。

常用的生物指示物采样方法有:(1)菌液法:将生物指示物(如孢子)浸泡在含有缓冲液的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灭菌,灭菌后将缓冲液进行培养和鉴定。

(2)载物法:将生物指示物(如孢子)贴附在特定的载物上,然后将载物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灭菌,灭菌后将载物进行培养和鉴定。

三、采样注意事项1. 采样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采样方法操作,避免污染样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监控医生具体工作
• 院感病例上报: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怀疑有院内感染 发生时,督促经治医生及时上报(网络和电话),同时进行有 关病原学检查及其它必要检查以明确诊断(网络上报平台,信 息科正在加模块)。+院感暴发的上报
• 院感现患率调查:1年1次(相关注意事项和表格在调查之前会 进行培训说明)
• 采样方法: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被检人双手伸出,五指 并拢,在双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 手涂擦面积约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折断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生理盐水试管内 ,立即送检。
19
采样菌落数卫生标准
等 级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及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24
消毒剂
• 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纸(卡) 进行监测。
库房领取
25
消毒剂
•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 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 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 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 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 CFU/mL。
• Ⅲ、Ⅳ类环境: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
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 、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 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15
空气采样时注意事项
• 采样人员: –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进入清洁 房间采样必须穿洁净服。 –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 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 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h内送微生物实验室培养。
手卫生标准
• 外科手:≤ 5 CFU/cm2。 • 卫生手:≤10 CFU/cm2。
鼻拭子与咽拭子采样
• 咽拭子: –让被采样者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 两侧咽扁桃体,无菌长棉签轻柔、迅速擦拭两侧腭弓 、咽及扁桃体上的分泌物,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 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棉签头浸入采样液中,弃去棉签 手捏尾部部分。
院感采样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
简介: •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防保科、医教科、护理部、各临床
科室、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检验科、药剂科、设备科、后勤管理 中心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工作的 副院长担任;
• 院感防保科:是带有一定业务性质的行政管理科室,由分管院长直
3. 开展科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4. 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 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院感 防保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5. 检查和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
制度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防护,减少职业伤
害的发生。
13
空气采样时注意事项
• 采样时间: – 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 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 动前采样 – 关好门窗,无人走动,静止10分钟再进行采样。
• 采样高度: –距离地面0.8m-1.5m
• 平皿暴露时间: –Ⅰ类环境暴露30min –Ⅱ类环境暴露15min –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
• NICU监控医生:每月日志表
7
监控护士具体工作
• 三大隔离措施的落实: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详细 的措施将发送至护士长和监控护士的院内网邮箱)。
• 保洁人员的管理: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类,科内环境卫生等 • 科室内空气、物表、双手、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医疗器械等
的采样:
– ?频率:暂定层流区域每月一次,普通科室1季度1次。 – ?地点:手术间、治疗室、配奶间、实验室、母婴同室等 – ?样本:1间房间:1个空气,2个物表(高频接触部位)。手2双(医护各
• 注意事项 –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 ,紫外线辐照计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指示卡应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在 有效期内使用。
消毒剂的配置
液体配置:5%有效氯 • 250mg/L有效氯:5ml + 水995ml. (稀释浓度200倍) • 500mg/L有效氯:10ml + 水 990ml. (稀释浓度100倍) • 1000mg/L有效氯:20ml + 水980ml.(稀释浓度50倍) • 2000mg/L有效氯:40ml + 水 960ml. (稀释浓度25倍) 泡腾片:500mg/片 • 250mg/L有效氯:2000ml水+1片 • 500mg/L有效氯: 1000ml水+1片 • 1000mg/L有效氯: 1000ml水+2片 • 2000mg/L有效氯: 1000ml水+4片
识的宣教。 4. 每季度院感知识培训,有记录(专用文件夹,表格会上传院内网)。 5. 协助院感防保科做好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多重耐药菌的管理等工作。 6.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半年一次(相关注意事项和表格在调查之前会进
行培训说明)。 7. 指导病人、陪护人员、探视人员、家政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遵守医院
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手术室名称
沉降法细菌最大 平均浓度(个 /30min*皿)
手术区 周边区
表面最大染
菌密度( 个/cm2)
空气洁净度级别 手术区 周边区
Ⅰ 特别洁净手术室 0.2
0.4
5
百级5
千级6
Ⅱ 标准洁净手术室 0.75
1.5
5
千级6
万级7
Ⅲ 一般洁净手术室 2
4
5
万级7 十万级8
Ⅳ 准洁净手术室
5
5
5
30万级8.5
9
环境分类
等级
手术室名称
Ⅰ 特别洁净手术室
Ⅱ 标准洁净手术室
Ⅲ 一般洁净手术室

准洁净手术室
洁净手术分级
手术切口类别 Ⅰ
Ⅰ Ⅱ Ⅲ
使用手术提示
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及 脑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 术中的无菌技术
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 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 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
普通外科(除去一类切口手术) 、妇产科等手术
17
物表微生物采样
• 采样方法: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定面积内横竖往返 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折断手接触部位后, 将棉拭子投入10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18
双手采样
• 采样时间: –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 手术区(7级/万级):对角线3个 – 周边区(8级/十万级):每边1个 – 共计7个培养皿
11
Ⅱ、Ⅲ、Ⅳ类环境——空气采样布点
•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对角线布点),内 、外点应距离墙壁1m处。
12
Ⅱ、Ⅲ、Ⅳ类环境——空气培养布点
• 室内面积>30m2 ,设周边4角及中央1点,共5点(梅花布点) ,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离墙壁1m处。
、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 Ⅲ、Ⅳ类环境: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
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 、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 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4
科室医院感染物 合理使用。
7. 协助院感防保科做好传染病病人的隔离等工作。 8. 组织本科室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9. 指导病人、陪护人员、探视人员、家政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遵
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10. 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发现问题时,及时反馈给院感防保科或医
接领导,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落实、技术指导与 监督,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 ;
•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兼职监控医生、兼
职监控护士组成,是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中坚力量。
2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决策
院感防保科
实施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4
空气净化卫生要求
• Ⅰ类环境: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骨髓移植病房),
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 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
• Ⅱ类环境: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
、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 注意事项 –4h送检
26
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
• 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蒋指示卡置于置于紫外线灯下 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 照射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 较,读出照射强度。
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
• 结果判定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 GB19258要求; –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 –30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μW/cm2为合格。
肛肠外科及污染类手术
10
Ⅰ类环境——空气采样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