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体感知及其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例: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强光刺激则降低听觉感受性。
2)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某种感觉消失后,可由其 他感觉来弥补。
例:聋哑人“以目代耳”,盲人“以耳代目”,触摸阅读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或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例:冷暖色调、色彩搭配学
6 对比
同一感受器官接收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 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同时对比: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 时产生的对比。
晶状体 视网膜
拥有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的人,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到 视网膜上的感光区域。物体距离较近时,肌肉收缩, 导致晶状体鼓起,物体较远时,晶状体变得平坦。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3.2.2 视觉系统
视觉是由眼睛、视 神经和视觉中枢的 共同活动完成的。
眼睛是视觉的感受 器官,人眼是直径 为21~25mm的球体, 其基本构造与照相 机类似。
注意:语言的指导能唤起人们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 验,使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更迅速、完整。但不确切 的语言指导,会导致歪曲的知觉。
4 恒常性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表现出相对的稳 定性。
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8. 视错觉
是指观察注意对象所得到的印象与实际注意对象之间出现 差异的现象。
3.2.3 视觉机能
1.视角与视力 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
的相交角度。 α=2arctg(D/2L)
α—视角;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 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 检查人眼视力的标准规定,当临界视角为1’时,视 力等于1.0,此时视力为正常。当视力下降时,临界视角 必然要大于1’,于是视力用相应的小于1.0的数值表示。 视力的大小还随年龄、观察对象的亮度、背景的亮度 以及两者之间亮度对比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2.1 眼睛的构造
眼球壁
外层:角膜、巩膜 中层(色素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视锥细胞 中央凹处 需要光线激活 能分辨颜色
眼内腔
前房 后房 玻璃体腔
视杆细胞 边缘靠近眼球前方 不能分辨颜色
眼内容物
房水 晶体 玻璃体 角膜
屈光介质
眼睛视物的过程:
光线
瞳孔
圆形小孔,大小通过虹膜的肌肉动作发生变化 黑暗中较大,d=8mm; 明亮环境中变小,d=2mm
图3-8
视距:指人在控制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ຫໍສະໝຸດ Baidu。
观察各种显示仪表时,若视距过远或过近,对认读速度和 准确性都不利,一般应根据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380760mm之间选择最佳视距。
2.视野与视距 视野: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用角度表示。
静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 可见的范围。
按眼球的工作 状态划分
注视野: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时 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水平面内视野,图3-8(a),p50 垂直面内视野,图3-8(b),p50
感觉反映个别,知觉反映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 是感觉的深入。
3.1.2 感觉的基本特征
1 适宜刺激 2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3 适应 4 余觉 5 相互作用 6 对比
1 适宜刺激
2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感受性:有机体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 以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值。
例:“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青蛙实验”
4 余觉
刺激消失后,感觉可以存在一极短时间,这 种现象叫余觉(短时信号存储机制)。
余觉延续 时间
听觉:2-4s 视觉:0.5s
应用:动画片
5 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 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低, 感觉越敏锐。
下限: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值
绝对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
上限:仍能产生某种感觉的最大刺激值 (不能超出的最大值)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 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
3 适应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 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视错觉由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
如,长短错觉,横竖错觉、方位错觉、对比错觉。
Miiller-Lyer错觉及其变式
横竖错觉
Poggendorf错觉
37:33:35 法国国旗
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视觉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人的两眼可以感受到的光波只占整个 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其波长为380~780nm。
1)接近 2)相似 3)封闭 4)连续 5)美的形态
2 选择性
人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大脑不可能同时对 各种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的将某一 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主观因素
3 理解性
用以前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所 知觉的对象。(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 时,将产生继时对比现象
3.1.3 知觉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2 选择性 3 理解性 4 恒常性 5 错觉
1 整体性
当人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 它的个别属性和特征,就能使之形成一个完 整结构的整体形象。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内容大纲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3.1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3.1.1 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1 感觉 感觉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器官 受到外界的光波、声波、气味、温度、硬度等物理与化学 刺激作用而得到的主观经验。 2 知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的综合 的整体的反映。 3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 等。通过感觉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知觉反映的是包括各 种属性在内的事物的整体,通过知觉,可以知道所反映的 事物的意义。
例: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强光刺激则降低听觉感受性。
2)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某种感觉消失后,可由其 他感觉来弥补。
例:聋哑人“以目代耳”,盲人“以耳代目”,触摸阅读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或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例:冷暖色调、色彩搭配学
6 对比
同一感受器官接收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 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同时对比: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 时产生的对比。
晶状体 视网膜
拥有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的人,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到 视网膜上的感光区域。物体距离较近时,肌肉收缩, 导致晶状体鼓起,物体较远时,晶状体变得平坦。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3.2.2 视觉系统
视觉是由眼睛、视 神经和视觉中枢的 共同活动完成的。
眼睛是视觉的感受 器官,人眼是直径 为21~25mm的球体, 其基本构造与照相 机类似。
注意:语言的指导能唤起人们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 验,使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更迅速、完整。但不确切 的语言指导,会导致歪曲的知觉。
4 恒常性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表现出相对的稳 定性。
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8. 视错觉
是指观察注意对象所得到的印象与实际注意对象之间出现 差异的现象。
3.2.3 视觉机能
1.视角与视力 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
的相交角度。 α=2arctg(D/2L)
α—视角;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 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 检查人眼视力的标准规定,当临界视角为1’时,视 力等于1.0,此时视力为正常。当视力下降时,临界视角 必然要大于1’,于是视力用相应的小于1.0的数值表示。 视力的大小还随年龄、观察对象的亮度、背景的亮度 以及两者之间亮度对比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2.1 眼睛的构造
眼球壁
外层:角膜、巩膜 中层(色素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视锥细胞 中央凹处 需要光线激活 能分辨颜色
眼内腔
前房 后房 玻璃体腔
视杆细胞 边缘靠近眼球前方 不能分辨颜色
眼内容物
房水 晶体 玻璃体 角膜
屈光介质
眼睛视物的过程:
光线
瞳孔
圆形小孔,大小通过虹膜的肌肉动作发生变化 黑暗中较大,d=8mm; 明亮环境中变小,d=2mm
图3-8
视距:指人在控制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ຫໍສະໝຸດ Baidu。
观察各种显示仪表时,若视距过远或过近,对认读速度和 准确性都不利,一般应根据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380760mm之间选择最佳视距。
2.视野与视距 视野: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用角度表示。
静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 可见的范围。
按眼球的工作 状态划分
注视野: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时 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水平面内视野,图3-8(a),p50 垂直面内视野,图3-8(b),p50
感觉反映个别,知觉反映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 是感觉的深入。
3.1.2 感觉的基本特征
1 适宜刺激 2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3 适应 4 余觉 5 相互作用 6 对比
1 适宜刺激
2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感受性:有机体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 以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值。
例:“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青蛙实验”
4 余觉
刺激消失后,感觉可以存在一极短时间,这 种现象叫余觉(短时信号存储机制)。
余觉延续 时间
听觉:2-4s 视觉:0.5s
应用:动画片
5 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 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低, 感觉越敏锐。
下限: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值
绝对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
上限:仍能产生某种感觉的最大刺激值 (不能超出的最大值)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 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
3 适应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 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视错觉由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
如,长短错觉,横竖错觉、方位错觉、对比错觉。
Miiller-Lyer错觉及其变式
横竖错觉
Poggendorf错觉
37:33:35 法国国旗
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视觉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人的两眼可以感受到的光波只占整个 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其波长为380~780nm。
1)接近 2)相似 3)封闭 4)连续 5)美的形态
2 选择性
人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大脑不可能同时对 各种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的将某一 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主观因素
3 理解性
用以前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所 知觉的对象。(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 时,将产生继时对比现象
3.1.3 知觉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2 选择性 3 理解性 4 恒常性 5 错觉
1 整体性
当人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 它的个别属性和特征,就能使之形成一个完 整结构的整体形象。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内容大纲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3.1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3.1.1 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1 感觉 感觉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器官 受到外界的光波、声波、气味、温度、硬度等物理与化学 刺激作用而得到的主观经验。 2 知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的综合 的整体的反映。 3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 等。通过感觉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知觉反映的是包括各 种属性在内的事物的整体,通过知觉,可以知道所反映的 事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