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水平岩层:岩层倾角小于5度左右的岩层。

水平岩层特征: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位于较老岩层之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水平岩层上、下层面出露界限之间的水平距离(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

岩层厚度等于顶底面标高之差;出露宽度与地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岩层厚度相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坡度越缓,岩层出露越少,与坡度成正比;岩层厚度相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坡度越缓,岩层出露越大,与坡度成反比;坡度、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倾角,倾角与宽度成反比。

倾斜岩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水平岩层的产状可以发生改变,形

成和水平岩层面有一定交角并朝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

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成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有老到新排列;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直线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V字形法则:1.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2.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3。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第二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整合接触特征:1岩层层面相互平行排列;2上下岩层的时代是连续的;3在海相沉积中,上下岩层的岩性往往是递变的。

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

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组较新地层呈角度覆盖在不同时代较老底层之上,他们之间有明显的古风化剥蚀面。

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不整合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序;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实际意义:

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1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

侵入接触特征:1岩体穿切围岩;岩体穿切围岩,可有冷凝边、烘烤边或接触变质和蚀变现象。2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捕掳体。3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岩脉穿切围岩。

沉积接触关系特征:(1) 没有冷凝边、烘烤边和接触变质或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的定向排列的原生构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3)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层的底部有岩体成分的碎屑和砾石。其它特征与角度不整合关系相似。

第二章

原生构造:由沉积作用和岩浆侵入或喷出作用及其在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沉积岩层: 被两个平行或近平行的界面限定的具有同一岩性的层状地质体。

层面(顶面、底面):限定岩层的界面叫做岩层面。

结构是指岩石物质成分、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层理:由岩层内部的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等反映出来的垂直层面方向突变或渐变型的成层性。

层理的形态分类:水平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

层理的识别标志:岩石成分的变化(显示层理的重要标志);岩石的结构变化;岩石颜色的变化;岩层层理的层面构造。

确定岩层层序最主要的方法是根据岩层中含有的古生物化石来确定

岩层的形成时代,但在缺少古生物化石的岩层,可利用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和变形后产生的次生构造来确定岩层层序。

斜层理:在水成和风成的碎屑沉积中形成。方法:利用细层上部与层系界面呈角度截交,下部收敛变缓而与层系界面相切来鉴别岩层的顶、底面。

粒级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流体动力逐渐减弱而成的一种沉积结构。特征:在一个单层中,由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即下粗上细。

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地下深部的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围岩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冷凝固结成岩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

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分为:线状流动构造和面状流动构造。

火山岩层顶、底面的确定:1熔岩顶部的气孔和杏仁构造大而多,呈不规则的云朵状;底部少而小。管状气孔分支指示底面;2玻璃质壳和熔渣壳指示火山岩层顶面;

第三章

应力:是在面力或体力作用下,物体表面或物体内部假想的面上单位面积上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是作用在该面上的力的大小的度量。

正应力:垂直于作用面的力。

剪应力:平行于作用面的力。

主应力:在平衡力系中,在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这种面称作主平面(或主应力面),其上的正应力称作主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