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合集下载

无穷级数求和公式大全

无穷级数求和公式大全

无穷级数求和公式大全无穷级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由一系列无穷多个数相加而成。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计算无穷级数的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无穷级数求和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计算无穷级数。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等差数列的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 = lim(n→∞) (n/2) [2a1 + (n-1)d]其中Sn是前n项和。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当,r,<1时,等比数列的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a1/(1-r)当,r,>1时,等比数列的和不存在。

3.幂级数求和公式幂级数是形如∑(n=0)∞a^n的无穷级数,其中a为常数。

幂级数的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1/(1-a)该公式要求幂级数的绝对值,a,<14.调和级数求和公式调和级数是形如∑(n=1)∞1/n的无穷级数。

调和级数的和发散,即不存在有限的和。

然而,其部分和可以逼近自然对数的常数项:S = ∑(n=1)∞ 1/n ≈ ln(n) + γ5.奇数级数求和公式奇数级数是形如∑(n=1)∞(2n-1)的无穷级数。

奇数级数的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1)∞(2n-1)=n^26.平方和级数求和公式平方和级数是形如∑(n=1)∞n^2的无穷级数。

平方和级数的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1)∞n^2=n(n+1)(2n+1)/67.指数级数求和公式指数级数是形如∑(n=0)∞(x^n/n!)的无穷级数,其中x为常数。

S=∑(n=0)∞(x^n/n!)=e^x8.费马级数求和公式费马级数是形如∑(n=1)∞(1/n^2)的无穷级数。

费马级数的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1)∞(1/n^2)=π^2/6上述是一些常见的无穷级数求和公式,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计算无穷级数的和。

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在数学中,求和是一个常见的操作。

求和公式是用来计算一系列数值的总和的表达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求和公式:
1.自然数求和公式:
1+2+3+...+n=n(n+1)/2
2.平方数求和公式:
1²+2²+3²+...+n²=n(n+1)(2n+1)/6
3.立方数求和公式:
1³+2³+3³+...+n³=[n(n+1)/2]²
4.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a+(a+d)+(a+2d)+...+[a+(n-1)d]=n(2a+(n-1)d)/2
5.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r不等于1):
a + ar + ar² + ... + ar^(n-1) = (a(1-r^n))/(1-r)
6.幂级数求和公式(当,x,<1):
1+x+x²+...+x^n=(1-x^(n+1))/(1-x)
7.调和数求和公式:
1 + 1/
2 + 1/
3 + ... + 1/n ≈ ln(n) + γ,其中γ是欧拉常数8.组合数求和公式:
C(n,0)+C(n,1)+C(n,2)+...+C(n,n)=2^n
9.幂求和公式:
1^k+2^k+3^k+...+n^k≈(n^(k+1))/(k+1),其中k是一个正整数
10.质数求和公式(素数求和定理):
素数的倒数的和收敛于常数2.26
这只是一小部分常见的求和公式。

在数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求和公式可用于计算不同种类的数列的总和。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下面将介绍七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包括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等差数列二次项求和、递归数列求和、斐波那契数列求和、等差数列部分项求和、正弦数列求和。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从首项到第n项的和Sn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 = (n/2)(a1 + a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Sn为和。

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从首项到第n项的和Sn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a1(q^n-1)/(q-1)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Sn为和。

三、等差数列二次项求和:对于等差数列的二次项和,可以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二次求和得到。

Sn=(n/6)*(2a1+(n-1)d)(a1+(n-1)d+d)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d为公差,Sn为和。

四、递归数列求和:递归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函数。

递归数列的求和可以通过编写一个递归函数来实现。

例如,对于斐波那契数列:F(n)=F(n-1)+F(n-2),其中F(1)=1,F(2)=1可以编写一个递归函数,将前两个项相加,并递归调用函数来求和。

五、斐波那契数列求和: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递归数列,其中前两个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循环来实现,累加每一项的值。

六、等差数列部分项求和:对于等差数列的部分项求和,可以通过求解两个和的差来实现。

设Sn为从第m项到第n项的和,Sm为从第1项到第m-1项的和,Sn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 = Sn - Sm = (n-m+1)(a1 + an) / 2其中,m和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

七、正弦数列求和:正弦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的值由正弦函数确定。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一、公式法1、 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q a q na S n nn例1、设{}n a 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7S =,且123334a a a ++,,构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n a 的等差数列.(2)令31ln 12n n b a n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T .二、倒序相加法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例2、设函数222)(+=x x x f 的图象上有两点P 1(x 1, y 1)、P 2(x 2, y 2),若)(2121OP OP +=且点P 的横坐标为21. (I )求证:P 点的纵坐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II )若;求,),()3()2()1(*n n S N n nn f nf nf nf S ∈+⋯+++=三、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1)n n n n -+=++111(2)111=- (3)])2)(1(1)1(1[21)2)(1(1++-+=++n n n n n n n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0≠n a ,公差0≠d ,)11(1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d a a a a d a a a a a a则数列}1{1+n n a a 的前n 项和)11(1)11(1)11(113221+-++-+-=n n n a a d a a d a a d S111111111)11(1++++=-⋅=-=n n n n a a na a a a d a a d 。

数列求和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常用方法

Sn a1 a2 a3 an Sn an an1 an2 a1
两式相加得: S n
n(a1 an ) 2
4.裂项相消法: 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即 an=f(n+ 常用公式:
数列求和常用方法
1.公式法: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 n
n(a1 an ) d 2 d n (a1 )n 2 2 2
举例:1+2+3+4+5+6+7+8+9=(1+9)×9÷ 2=45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 n n a1 (q 1) 1 q n a1 an q S n a1 (q 1) 1 q 1 q
2.错位相减法: 适用题型:适用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等差等比数列相乘) { an }、{ b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Sn a1b1 a2b2 a3b3 anbn
3.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 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 n 个(a1+an)
1 1 1 n(n 1) n n 1 1 1 1 1 ( ) (2n 1)(2n 1) 2 2n 1 2n 1 1 1 1 1 n(n 1)(n 2) 2 n(n 1) (n 1)(n 2) 1 a b ( a b) a b a b

无穷级数求和公式大全

无穷级数求和公式大全

无穷级数求和公式大全
无穷级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求和公式可以用来求解无穷级数的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穷级数求和公式:
1. 等差级数求和公式:
当 |r| < 1 时, S = a / (1 - r),其中 a 是首项,r 是公比。

2. 等差级数求和公式的特殊情况:
当 r = 1 时, S = a / (1 - r)²。

3. 等比级数求和公式:
当 |r| < 1 时, S = a / (1 - r),其中 a 是首项,r 是公比。

4.调和级数求和公式:
调和级数是指形如 1 + 1/2 + 1/3 + 1/4 + ... 的级数。

调和级数是发散的,没有固定的和。

5. 幂级数求和公式:
幂级数是指形如 a₀ + a₁x + a₂x² + a₃x³ + ... 的级数。

根据幂级数的性质和条件,可以使用泰勒级数、麦克劳林级数、傅里叶级数等方法进行求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无穷级数求和公式,根据不同的级数形式和条件,可能还存在其他特殊的求和公式。

15个常用excel函数公式求和函数

15个常用excel函数公式求和函数

15个常用excel函数公式求和函数在日常工作中,Excel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办公软件,而其中的函数公式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之一。

特别是在处理数据时,求和函数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功能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15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求和函数,希望对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帮助。

1.SUM函数SUM函数是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求和函数,用法非常简单,将要求和的单元格范围作为参数输入即可。

例如,=SUM(A1:A10)就会计算A1到A10单元格的和。

2.SUMIF函数SUMIF函数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对单元格范围进行求和。

语法为=SUMIF(range,criteria, [sum_range]),其中range为要应用条件的范围,criteria为条件,sum_range为要求和的范围。

3.SUMIFS函数如果需要根据多个条件进行求和,可以使用SUMIFS函数。

语法为=SUMIFS(sum_range, 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4.SUMPRODUCT函数SUMPRODUCT函数可以对相同大小的数组进行逐个相乘,然后将结果求和。

这在处理多个数组数据时非常有用。

语法为=SUMPRODUCT(array1, [array2], [array3], ...) 5.SUMSQ函数SUMSQ函数可以对给定数值的平方进行求和。

语法为=SUMSQ(number1, [number2], ...)6.SUMX2MY2函数SUMX2MY2函数可以对两个数组中的对应数值平方差进行求和。

语法为=SUMX2MY2(array_x, array_y)7.SUMX2PY2函数SUMX2PY2函数可以对两个数组中的对应数值平方和进行求和。

语法为=SUMX2PY2(array_x, array_y)8.SUMXMY2函数SUMXMY2函数可以对两个数组中的对应数值差的平方进行求和。

数列的求和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需要求解数列的和,即把数列中的所有数相加得到一个结果。

为了方便计算,数学家们总结出了一些数列求和的公式。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相邻元素之间的差值相等的数列。

常见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如下:Sn = n/2 * (a1 + an)其中,Sn 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n 表示项数,a1 表示首项,an 表示末项。

公式中的 "*" 表示乘法运算。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相邻元素之间的比值相等的数列。

常见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下: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 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n 表示项数,a1 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公式中的 "*" 表示乘法运算。

3. 平方数列求和公式平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元素都是其下标的平方的数列。

平方数列求和公式如下:Sn = n/6 * (2n + 1) * (n + 1)其中,Sn 表示平方数列的前n项和,n 表示项数。

公式中的 "*" 表示乘法运算。

4. 立方数列求和公式立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元素都是其下标的立方的数列。

立方数列求和公式如下:Sn = [n(n + 1)/2]^2其中,Sn 表示立方数列的前n项和,n 表示项数。

公式中的 "^" 表示乘方运算。

除了以上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数列,每种数列都有相应的求和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所给数列的规律,可以推导出相应的求和公式,从而高效地计算数列的和。

总结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数学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数列的和。

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列,有不同的求和公式。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计算效率。

在应用公式时,需要注意各个参数的含义和取值范围,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a i , a i +d, a i +2d, a i +3d, .... (d 为常数)称为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相应的级数称为等差级数,又称算术级数前n 项和等差中项 a i , a i q, a称为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相应的级数称为等比级数,又称几何级数前n 项和更多地了解数列与级数:等差数列与等差级数(算术级数)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⑴ 等比数列:a (n+i)/an=q (n € N)。

(2) 通项公式:an=ai x qA(n-i );推广式:an=arr X q A (n-m);(3) 求和公式:Sn=n*ai (q=i)Sn=ai(i-qAn)/(i-q) =(ai-an*q)/(i- q) (q 工i) (q 为比值,n 为项数)⑷性质:① 若 m 、n 、p 、q € N ,且 m + n=p +q ,贝U am*an=ap*aq ; ② 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 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③ 若 m 、n 、q € N ,且 m+n=2q ,贝U am*an=aqA2(5) "G 是a 、b 的等比中项""GA2=ab (G 工0 ".⑹在等比数列中,首项 ai 与公比q 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 an 表示等比数列的第 n 项。

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等比中项 无穷递减等比级数的和K-1通项公式二%十依一 1)川i q , a i q 3....,(q 为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半0)等比数列通式亠(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是:An =A1*qA ( n — 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An(n € N*),当q >0时,则可把 an 看作自变量 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 A x 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计算总和的函数公式

计算总和的函数公式

计算总和的函数公式在数学中,总和是一种基本的运算,它是将一组数相加得到的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一组数的总和,比如说考试成绩、销售额、收入等等。

为了方便计算,数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函数公式来求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题——计算总和的函数公式。

一、总和的定义总和是指将一组数相加得到的结果。

例如,1+2+3+4+5的总和为15。

在数学中,我们用符号∑表示总和,它的意思是将一组数相加。

例如,∑a表示将a1、a2、a3……an这些数相加,其中n为数的个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a = a1 + a2 + a3 + …… + an其中,a1、a2、a3……an是一组数,n为数的个数。

二、计算总和的方法计算总和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逐个相加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将一组数逐个相加,得到总和。

例如,计算1+2+3+4+5的总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2 = 33+3 = 66+4 = 1010+5 = 15所以,1+2+3+4+5的总和为15。

2.公式法在数学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公式来计算总和,这种方法比较快捷。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公式:(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如果一组数是等差数列,即每个数与它前面的数之差相等,那么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总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如下:Sn = n × [a1 + a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n表示项数。

例如,计算1+2+3+4+5的总和,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由于这组数是从1到5的连续整数,所以它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1,末项为5,项数为5。

因此,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总和:Sn = 5 × [1 + 5] ÷ 2 = 15因此,1+2+3+4+5的总和为15。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果一组数是等比数列,即每个数与它前面的数之比相等,那么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总和。

excel 查找并求和的公式

excel 查找并求和的公式

excel 查找并求和的公式
在Excel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来查找并求和。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使用SUM函数:SUM函数用于计算单元格范围内的和。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
公式“=SUM(D3:D9)”,然后按下Enter键即可计算D3到D9范围内的和。

2.使用SUMIF函数:SUMIF函数用于根据指定的条件对单元格范围内的值进行
求和。

例如,要在C列中求和所有大于100的值,可以使用公式“=SUMIF(C3:C9,">100")”。

3.使用SUMIFS函数:SUMIFS函数用于根据多个条件对单元格范围内的值进行
求和。

例如,要在D列中求和所有B列中值为“男性”的行的值,可以使用公式“=SUMIFS(D3:D9,B3:B9,"男性")”。

4.使用VLOOKUP函数:VLOOKUP函数用于查找并返回单元格范围内特定值
的值。

可以使用VLOOKUP函数与SUM函数结合来查找并求和。

例如,要计算特定商品ID的总销售额,可以使用公式“=SUM(VLOOKUP(B2,F3:H8,2,FALSE))”。

5.使用SUBTOTAL函数:SUBTOTAL函数用于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求和。


如,要在C列中求和所有筛选后的值,可以使用公式“=SUBTOTAL(SUM,C3:C9)”。

这些是Excel中常用的查找并求和的公式。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数据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公式来计算。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一、前言在高中数学以及各类应用数学问题中,数列求和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解决数列求和问题不仅需要对常用数列的规律进行深刻的理解,还需要掌握多种数列求和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列求和的八种常用方法,并且会结合具体的数列实例来进行讲解。

尽力做到对每一种方法的介绍都能够做到极致详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差为$d$,共有$n$ 项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n}{2}(2a_1 + (n-1)d)$$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1,3,5,7,9$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为2,总共有5项。

解答:$$S_5 = \frac{5}{2}(2\times 1 + (5-1)\times 2)=25$$因此,数列$1,3,5,7,9$ 的和为25。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比为$q$,共有$n$ 项的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1-q^n)}{1-q}$$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2,4,8,16,32$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2,总共有5项。

解答:$$S_5=\frac{2\times (1-2^5)}{1-2}=-62$$因此,数列$2,4,8,16,32$ 的和为-62。

3. 几何级数通项公式求和对于一般形式为$a_1r^{n-1}$ 的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1-r^n)}{1-r}$$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1,-\frac{1}{2},\frac{1}{4},-\frac{1}{8},\frac{1}{16}$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是1,公比是$-\frac{1}{2}$,总共有5项。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列求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掌握数列求和的常用公式,对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公式。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差为$d$,项数为$n$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frac{n(a_1 + a_n)}{2}$其中,$a_n$ 表示数列的第$n$ 项,可表示为$a_n = a_1 +(n 1)d$ 。

这个公式的推导其实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将等差数列的和表示为:$S_n = a_1 +(a_1 + d) +(a_1 + 2d) +\cdots + a_1 +(n 1)d$然后将这个式子倒过来写一遍:$S_n = a_1 +(n 1)d + a_1 +(n 2)d +\cdots +(a_1 + d) + a_1$将这两个式子相加,会发现对应的项相加的和都是相同的,即都为$a_1 + a_n$,一共有$n$组,所以:$2S_n = n(a_1 + a_n)$从而得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例如,对于等差数列 1,3,5,7,9,······,19。

其中首项$a_1 =1$,公差$d = 2$,末项$a_n = 19$。

项数$n =\frac{(19 1)}{2} + 1 = 10$。

则其和$S_{10} =\frac{10×(1 + 19)}{2} = 100$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对于首项为$a_1$,公比为$q$($q \neq 1$),项数为$n$的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frac{a_1(1 q^n)}{1 q}$这个公式的推导需要用到一些代数运算。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在数学中,数列是一组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是用来计算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这些公式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数列求和常用公式。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常用符号表示为{an},其中 a1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 * (a1 + an)其中 Sn 表示前 n 项和,a1 表示首项,an 表示第 n 项。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常用符号表示为{an},其中 a1 表示首项,r 表示公比。

当公比r不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1*(1-r^n))/(1-r)当公比r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1*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3.平方数列求和公式:平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数列,常用符号表示为 {an},其中 a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

平方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n*(n+1)*(2n+1))/6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4.立方数列求和公式:立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一个完全立方数的数列,常用符号表示为 {an},其中 a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

立方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n^2*(n+1)^2)/4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5.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公式: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递归数列,其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F(n+2)-1其中Sn表示前n项和,F(n)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以上是数列求和常用公式的简要介绍,这些公式在数学计算、数值分析、概率统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数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快速计算和分析。

表格的求和公式(二)

表格的求和公式(二)

表格的求和公式(二)表格的求和公式在Excel等表格软件中,求和是一种常见的操作需求。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某一列或某一区域的数值之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表格求和公式,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示例说明:1. SUM函数SUM函数是Excel中使用最广泛的求和函数,它可以对单个列或多个列的数值求和。

使用方法如下:=SUM(range)其中,range代表要进行求和操作的单元格范围。

如果是多个列,则使用逗号将各个范围分开。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销售数据表格,第一列是产品种类,第二列是销售数量。

如果要计算销售数量的总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UM(B2:B10)这个公式将求出B2到B10单元格的数值之和。

2. SUMIF函数SUMIF函数用于根据指定条件对指定范围内的数值进行求和。

使用方法如下:=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其中,range代表要进行条件匹配的范围;criteria是要匹配的条件;sum_range是要求和的范围,如果省略则默认为range。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成绩表格,第一列是学生姓名,第二列是对应的成绩。

如果要计算所有分数大于等于60的学生的总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UMIF(B2:B10, ">=60", C2:C10)这个公式将根据第一列的成绩判断条件,对第二列满足条件的数值求和。

3. SUMIFS函数SUMIFS函数类似于SUMIF函数,但可以根据多个条件进行求和。

使用方法如下:=SUMIFS(sum_range, 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 teria_range2, criteria2], ...)其中,sum_range代表要求和的范围;criteria_range1代表第一个条件要匹配的范围;criteria1是第一个条件要匹配的值;后续的criteria_range和criteria依次类推,可以添加多个条件。

数列的求和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构成。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数列的和,这就需要使用求和公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并给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这些公式。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一种数列,其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是常数。

求等差数列的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n = n/2 * (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尾项。

例子1:求等差数列1,4,7,10,13的和。

由题可知,首项a1=1,尾项an=13,公差d=4-1=3,共有5项。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中求解:S5 = 5/2 * (1 + 13) = 5/2 * 14 = 35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一种数列,其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是常数。

求等比数列的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例子2:求等比数列2,4,8,16,32的和。

由题可知,首项a1=2,公比q=4/2=2,共有5项。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中求解:S5 = 2 * (1 - 2^5) / (1 - 2) = 2 * (1 - 32) / (1 - 2) = 2 * (-31) / (-1) = 62三、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除了求等差数列的全部和,我们还可以计算其部分和。

对于等差数列,求前n项的部分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n = n/2 * (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第n项。

例子3:求等差数列3,6,9,12,15的前4项和。

由题可知,首项a1=3,第4项an=3 + 3*(4-1) = 12。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中求解:S4 = 4/2 * (3 + 12) = 4/2 * 15 = 30四、等比数列的部分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求前n项的部分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例子4:求等比数列1/2,1/4,1/8,1/16的前3项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a1, a1+d, a1+2d, a1+3d, .... (d为常数)
称为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相应的级数称为等差级数,又称算术级数. 通项公式
前n项和
等差中项
a1, a1q, a1q2, a1q3....,(q为常数)
称为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相应的级数称为等比级数,又称几何级数. 通项公式
前n项和
等比中项
无穷递减等比级数的和
更多地了解数列与级数:等差数列与等差级数(算术级数)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 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比值,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an*q)/(1-q)
=a1/(1-q)-a1/(1-q)*q^n ( 即A-Aq^n)
(前提:q≠ 1)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

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等比中项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和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比中项。

(5)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当n 无限增大时的极限,叫做这个无穷递缩数列的各项和。

[编辑本段]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③若(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bn)也是等比数列,公比是q2,则
(a2n),(a3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2,q1^3…
(can),c是常数,(an*bn),(an/b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q1q2,q1/q2。

(4)按原来顺序抽取间隔相等的项,仍然是等比数列。

(5)等比数列中,连续的,等长的,间隔相等的片段和为等比。

(6)若(an)为等比数列且各项为正,公比为q,则(log以a为底an的对数)成等
差,公差为log以a为底q的对数。

(7)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A1(q^n-1)/(q-1)=(A1q^n)/(q-1)-A1/(q-1)
(8) 数列{An}是等比数列,An=pn+q,则An+K=pn+K也是等比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6)由于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通向公式可以写成an*q/a1=q^n,它的指数函数y=a^x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研究等比数列。

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的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a(n+1)=2an+3,a1=1,求an
构造等比数列a(n+1)+x=2(an+x)
a(n+1)=2an+x,∵a(n+1)=2an+3 ∴x=3
所以a(n+1)+3/an+3=2
∴{an+3}为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an+3=a1*q^(n-1)=4*2^(n-1),an=2^(n+1)-3
[编辑本段]等比数列的应用
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

如: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

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
在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利滚利。

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等比数列小故事:
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宰相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宰相,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宰相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这位聪明的宰相到底要求的是多少麦粒呢?稍微算一下就可以得出:1+2+2^2+2^3+2^4+……+2^63=2^64-1,直接写出数字来就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产的小麦的总和!
如果造一个宽四米,高四米的粮仓来储存这些粮食,那么这个粮仓就要长三亿千米,可以绕地球赤道7500圈,或在日地之间打个来回。

国王哪有这么多的麦子呢?他的一句慷慨之言,成了他欠宰相西萨·班·达依尔的一笔永远也无法还清的债。

正当国王一筹莫展之际,王太子的数学教师知道了这件事,他笑着对国王说:“陛下,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就像1+1=2一样容易,您怎么会被它难倒?”国王大怒:“难道你要我把全世界两千年产的小麦都给他?”年轻的教师说:“没有必要啊,陛下。

其实,您只要让宰相大人到粮仓去,自己数出那些麦子就可以了。

假如宰相大人一秒钟数一粒,数完18,446,
744,073,709,551,615粒麦子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800亿年(大家可以自己用计算器算一下!)。

就算宰相大人日夜不停地数,数到他自己魂归极乐,也只是数出了那些麦粒中极小的一部分。

这样的话,就不是陛下无法支付赏赐,而是宰相大人自己没有能力取走赏赐。

”国王恍然大悟,当下就召来宰相,将教师的方法告诉了他。

西萨·班·达依尔沉思片刻后笑道:“陛下啊,您的智慧超过了我,那些赏赐……我也只好不要了!”当然,最后宰相还是获得了很多赏赐(没有麦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