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34张PPT)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3035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e.png)
国比中原国,
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
礼乐汉君臣。
孝德天皇 (645-654年在位)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 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 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 建社会的标志。
鉴真像
二官八省制示意图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笈多王朝是中 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种姓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 门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重臣。
仿开元通宝的“和同开珎”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 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 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 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 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 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 的诗句90余处。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 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 荡。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 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 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 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
礼乐汉君臣。
孝德天皇 (645-654年在位)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 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 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 建社会的标志。
鉴真像
二官八省制示意图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笈多王朝是中 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种姓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 门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重臣。
仿开元通宝的“和同开珎”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 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 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 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 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 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 的诗句90余处。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 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 荡。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 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 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 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24004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0.png)
(二)统治 1.政治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2.经济 经济繁荣,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帝国控制了欧亚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影响: 阻碍东西方贸易; 推动新航路开辟。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一)印度-笈多帝国(约320—540) 1.建立: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 2.统治: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统一; 印度教发展为主要宗教。
四大哈里发
时期
632
661
倭马亚王朝 (白衣大食)
鼎盛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
750
1258
一、阿拉伯帝国(622—1258)
(二)统治
1.政治稳定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 大权,财政税务部门至关重要
材料一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 ,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感受其文明多元特征。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 之一,是七大洲当中面 积最大的大洲,如此之 大的面积,注定亚洲各 地区的国家和人们由于 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而区域内有具有很强的 相似性。
(二)印度-德里苏丹国(1206—1526) 1.建立:13世纪,突厥人建立 2.统治: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伊斯兰教为国教 地方设行省,重要职位任用穆斯林
(三)日本 1.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2.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庄园形成,武士集 团日益重要 3.12世纪末,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人教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04ab4804a1b0717ed5dd9a.png)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3)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 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 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 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
取得重要成就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思考: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 欧三洲的大帝国。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1)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 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2)商人和旅行 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3)中国的造 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 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4)统治者的重视和开 放包容的态度;(5)地处欧亚非交界处,地理 位置优越 (2)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一、阿拉伯帝国(大食国)
1、背景:(1)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
(3)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 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 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 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
取得重要成就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思考: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 欧三洲的大帝国。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 历史纲 要(下 )》第4 课中古 时期的 亚洲课 件(共2 4张PPT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1)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 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2)商人和旅行 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3)中国的造 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 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4)统治者的重视和开 放包容的态度;(5)地处欧亚非交界处,地理 位置优越 (2)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一、阿拉伯帝国(大食国)
1、背景:(1)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7张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a4ac5dfc4ffe473268ab14.png)
(四)教学重难点 1、中世纪亚洲各国的兴衰 2、阿拉伯文明、日本大化改新。
阿拉伯半岛
地 欧洲 黑 海
里
海
中
海
阿 亚洲
北回归线
非洲
拉 波 斯湾 红伯
半 海岛
阿 拉伯 海
赤道
自然条件:炎热干旱、绝大 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地 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一、阿拉伯帝国 1、帝国兴衰
根据教材和 右图,梳理阿 拉伯帝国的演 变历程,填充 下面的示意图 中空白。
7世 纪初
622 年
632 年
8世 纪中
——— —创立
1528 年
被蒙古 西征军 灭
在地图上指出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疆域的范围。
西临 大西洋
北接黑海和里海
东到 印度河流域
西南 尼罗河下游
南包 整个半岛
8—“9大世食纪国鼎”盛,,当1时0世唯纪一衰与落中,国1大25唐8相年提被并蒙论古的西国征家军灭
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人的一切也都是安 拉赐予的,只有生前服从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 堂。”号召人们“圣战”
“每个穆斯林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 穆斯林都是一族。”
“真主命令人们把斋,以便让富人穷人平等”
信仰知识等等。
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
610
622
622年带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地图和时间轴,梳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 土耳其帝国、笈国帝国和德里苏丹国、日本、新罗等 国家的兴衰,分析影响国家兴衰的因素,并探究其规 律。 2、通过材料分析,了解阿拉伯文明的内容,理解阿拉 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3、归纳梳理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分析其影响,认识 唐文化对东亚其他国家影响,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文明的多样性与交融性。
阿拉伯半岛
地 欧洲 黑 海
里
海
中
海
阿 亚洲
北回归线
非洲
拉 波 斯湾 红伯
半 海岛
阿 拉伯 海
赤道
自然条件:炎热干旱、绝大 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地 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一、阿拉伯帝国 1、帝国兴衰
根据教材和 右图,梳理阿 拉伯帝国的演 变历程,填充 下面的示意图 中空白。
7世 纪初
622 年
632 年
8世 纪中
——— —创立
1528 年
被蒙古 西征军 灭
在地图上指出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疆域的范围。
西临 大西洋
北接黑海和里海
东到 印度河流域
西南 尼罗河下游
南包 整个半岛
8—“9大世食纪国鼎”盛,,当1时0世唯纪一衰与落中,国1大25唐8相年提被并蒙论古的西国征家军灭
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人的一切也都是安 拉赐予的,只有生前服从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 堂。”号召人们“圣战”
“每个穆斯林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 穆斯林都是一族。”
“真主命令人们把斋,以便让富人穷人平等”
信仰知识等等。
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
610
622
622年带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地图和时间轴,梳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 土耳其帝国、笈国帝国和德里苏丹国、日本、新罗等 国家的兴衰,分析影响国家兴衰的因素,并探究其规 律。 2、通过材料分析,了解阿拉伯文明的内容,理解阿拉 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3、归纳梳理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分析其影响,认识 唐文化对东亚其他国家影响,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文明的多样性与交融性。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a87d63aaea998fcc220eb0.png)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材料一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 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 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 式; 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课堂总结
一、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伊斯兰帝国 1.伊斯兰教创立与阿拉伯帝国的统一 2.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及产生重大的影响 3.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东南亚古国 1.南海丝路上的古国 2.东海丝路上的古国 3.日本传统文化如何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港口,对东南亚及中国的贸易主要是沿 大量传进印度并且渗入土著的古老文化之
“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印度商人经马 中,奠定了现代南亚文化的基础。
六甲海峡到达过中国的广州进行贸易。
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历史上“闹钟” 闹过了几次,中国又有几次惊醒?阅读史料,探讨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学生分组研读
探究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的?
1.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 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 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 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材料一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 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 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 式; 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课堂总结
一、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伊斯兰帝国 1.伊斯兰教创立与阿拉伯帝国的统一 2.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及产生重大的影响 3.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东南亚古国 1.南海丝路上的古国 2.东海丝路上的古国 3.日本传统文化如何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港口,对东南亚及中国的贸易主要是沿 大量传进印度并且渗入土著的古老文化之
“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印度商人经马 中,奠定了现代南亚文化的基础。
六甲海峡到达过中国的广州进行贸易。
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历史上“闹钟” 闹过了几次,中国又有几次惊醒?阅读史料,探讨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学生分组研读
探究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的?
1.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 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 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 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说课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说课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37562a941ea76e59fa04a4.png)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进入正课学习。
2、讲授新课
本课讲授的第一个子目内容 是阿拉伯帝国,在讲解此子 目,我会先让学生依据教材 内容,梳理阿拉伯帝国兴起 的过程。
设计意图:培 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和归纳 能力。
和我一起探究吧
归纳之后,我会设计一个探 究题: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 拉伯帝国的兴起和扩张的关 系?先让同学独立完成,之 后我再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培 养学生地图分 析能力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 通过下面这三张代表图片, 去探析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 荣表现和原因。
设计意图:用 图片引起学生 的兴趣。
奥斯曼帝国的影响与统治 通过这张地图,以时间为线 索描述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和 扩张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时空观念和阅读地图 分析能力。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与影响 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总结出奥 斯曼帝国的统治,并且补充 出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帝国 的制度继承以及对东西方贸 易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地图和史料,梳理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笈帝帝国和德里苏丹国、 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兴衰,分析影响国家兴衰 的因素,并探究其规律。(2)通过了解中古时 期亚洲的几大帝国,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元 化进程。了解不同地区的宗教社会变化。(3)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认识日本、朝鲜与中国交 流密切,影响深远,培养对中古时期的亚洲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说课
目录
一、课标要求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一、课标要求
通过历史地图和史料,梳理阿拉伯 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笈帝帝国 和德里苏丹国、日本、朝鲜等国家的 兴衰,分析影响国家兴衰的因素,并 探究其规律。
2、讲授新课
本课讲授的第一个子目内容 是阿拉伯帝国,在讲解此子 目,我会先让学生依据教材 内容,梳理阿拉伯帝国兴起 的过程。
设计意图:培 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和归纳 能力。
和我一起探究吧
归纳之后,我会设计一个探 究题: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 拉伯帝国的兴起和扩张的关 系?先让同学独立完成,之 后我再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培 养学生地图分 析能力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 通过下面这三张代表图片, 去探析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 荣表现和原因。
设计意图:用 图片引起学生 的兴趣。
奥斯曼帝国的影响与统治 通过这张地图,以时间为线 索描述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和 扩张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时空观念和阅读地图 分析能力。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与影响 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总结出奥 斯曼帝国的统治,并且补充 出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帝国 的制度继承以及对东西方贸 易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地图和史料,梳理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笈帝帝国和德里苏丹国、 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兴衰,分析影响国家兴衰 的因素,并探究其规律。(2)通过了解中古时 期亚洲的几大帝国,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元 化进程。了解不同地区的宗教社会变化。(3)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认识日本、朝鲜与中国交 流密切,影响深远,培养对中古时期的亚洲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说课
目录
一、课标要求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一、课标要求
通过历史地图和史料,梳理阿拉伯 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笈帝帝国 和德里苏丹国、日本、朝鲜等国家的 兴衰,分析影响国家兴衰的因素,并 探究其规律。
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3a62c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e.png)
2.“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
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
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
巨人”
()
A.首当其冲攻占拜占庭帝国
B.主动学习东西方文化
C.印度教逐步得到推广
D.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士坦丁堡”“一只脚踏在亚洲, 另一只脚在欧洲”可以判断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崛 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是攻占拜 占庭帝国,故 A 项正确。 答案:A
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观点(一)——日本大化改新的性质问题 关于日本改革的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 一种较为流行的意见认为,大化改新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东亚 国际形势紧迫的局面,力图实现权力集中化的政治改革。即实 现统治者对土地和人民的直接支配,把从前由皇族、诸豪族的 个别支配权力转归以天皇为中心国家的一元化的支配体制。改 新前的部民与律令制的农民之间没有阶级性质的变化。这种强 调古代天皇权力的意见,似乎和明治以来以改新作为天皇主权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探究] 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 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 面的重大贡献。
[提示] 态度:吸收,保存,传播。贡献:保存并传播古 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伊斯兰教、阿 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学传到西 方。
速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就是说,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从不 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日本的这种在奴隶制 并未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接受外部先进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 自己迅速走上封建化道路的情况,为世界各地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的过渡提供了另一种形式。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https://img.taocdn.com/s3/m/a8cca6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a.png)
高一| 历史
学习任务一 认识中古亚洲的三大文明圈
2.南亚:印度文明
突厥入侵印度 伊斯兰为国教
前4世纪
4世
11世纪
孔雀帝国 纪 笈多帝国
13世纪初 德里苏丹国
高一| 历史
学习任务一 认识中古亚洲的三大文明 关2.键南问亚题:4印:度阅文读明材—料多结宗合教教并材存思考,伊斯兰教是德里苏丹 国统治时期的唯一的宗教吗?为什么?
国家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统治者
哈里发
苏丹
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 最高统治者是宗教领袖、是
政治 、军事、宗教大权, 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是全国
下设各部大臣。
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经济繁荣,阿拉伯商 经济 人广泛从事海陆贸易
。
经济繁荣,控制了欧亚的商 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整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22-24页
相同的名字 相似的信仰
—晏绍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主线与设 计》
学习任务三 认识中古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 关键问题1:中古亚洲文明是孤立、封闭的吗?
亚洲内部不同文明的融合
印度古特伯高塔 玄奘西行求法图 亚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互动
高一| 历史
阿拉伯数字变迁
学习任务三 认识中古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
关键问题2: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课堂讨论:在文明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树 立怎样的文明观?
文明平等 文明互鉴 文明对话 文明包容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 展……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 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 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习近平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上的主旨演讲
学习任务一 认识中古亚洲的三大文明圈
2.南亚:印度文明
突厥入侵印度 伊斯兰为国教
前4世纪
4世
11世纪
孔雀帝国 纪 笈多帝国
13世纪初 德里苏丹国
高一| 历史
学习任务一 认识中古亚洲的三大文明 关2.键南问亚题:4印:度阅文读明材—料多结宗合教教并材存思考,伊斯兰教是德里苏丹 国统治时期的唯一的宗教吗?为什么?
国家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统治者
哈里发
苏丹
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 最高统治者是宗教领袖、是
政治 、军事、宗教大权, 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是全国
下设各部大臣。
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经济繁荣,阿拉伯商 经济 人广泛从事海陆贸易
。
经济繁荣,控制了欧亚的商 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整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22-24页
相同的名字 相似的信仰
—晏绍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主线与设 计》
学习任务三 认识中古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 关键问题1:中古亚洲文明是孤立、封闭的吗?
亚洲内部不同文明的融合
印度古特伯高塔 玄奘西行求法图 亚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互动
高一| 历史
阿拉伯数字变迁
学习任务三 认识中古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
关键问题2: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课堂讨论:在文明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树 立怎样的文明观?
文明平等 文明互鉴 文明对话 文明包容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 展……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 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 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习近平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上的主旨演讲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20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20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519bac3b3567ec112d8a09.png)
)
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幕府实际掌权,天皇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继承。
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1)13世纪 伊斯兰教 小亚细亚
第(二单2元)中分古时为期的世四界 个社会阶级,社会等级森严。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国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五功(念、礼、斋、课、朝)
2.幕府统治时期:12世纪末 2.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5.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力机构,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 C.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4—6世纪,恒河流域,北印度,印度教
幕府统治时期:12世纪末
1.大化改新: A.贵族世袭制度
(1)幕府实际掌权,天皇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646年,孝德天皇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3世纪 突厥人 伊斯兰教 苏丹 行省
,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 德里苏丹 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明的多元面貌(西亚、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越 南
(1)13世纪 伊斯兰教 小亚细亚
南亚、东亚)。
自然条件: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问题探究】 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7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b8138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5.png)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 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 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快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 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1、古代越南
秦汉到唐末,越南北部由中国中 央政权管辖。
唐朝末年,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968年,越南北部的地方统治者
自立为王,成为北宋藩属国。 1010年,建立李朝,定国号为
“大越”,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 央到地方的官吏。 明清时期,维持宗藩关系。
二、南亚
中国史籍对印度的最早记载见诸《史记·大宛传》,唐朝初 年,统一改称为天竺。如《汉书》“从东南天竺国,可数千 里,得蜀贾人市”。
1、笈多帝国
兴起:4世纪初期,恒河中游的笈多帝 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地区。超日王时期达到鼎盛,迁都华 氏城(今巴特那)。
统治: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 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 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 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 的主要宗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德里苏丹国(1206——1526)
第一个统治者库特布丁·艾 伊拜克开始建造的顾特卜塔
兴亡:11世纪,中亚地区皈依伊 斯兰教的突厥人入侵;13世纪初, 在印度北部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1526年,被莫卧儿帝国取代。
——(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帝国文化: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阿拉 伯学者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 马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 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1、古代越南
秦汉到唐末,越南北部由中国中 央政权管辖。
唐朝末年,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968年,越南北部的地方统治者
自立为王,成为北宋藩属国。 1010年,建立李朝,定国号为
“大越”,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 央到地方的官吏。 明清时期,维持宗藩关系。
二、南亚
中国史籍对印度的最早记载见诸《史记·大宛传》,唐朝初 年,统一改称为天竺。如《汉书》“从东南天竺国,可数千 里,得蜀贾人市”。
1、笈多帝国
兴起:4世纪初期,恒河中游的笈多帝 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地区。超日王时期达到鼎盛,迁都华 氏城(今巴特那)。
统治: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 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 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 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 的主要宗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德里苏丹国(1206——1526)
第一个统治者库特布丁·艾 伊拜克开始建造的顾特卜塔
兴亡:11世纪,中亚地区皈依伊 斯兰教的突厥人入侵;13世纪初, 在印度北部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1526年,被莫卧儿帝国取代。
——(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帝国文化: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阿拉 伯学者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 马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 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eae1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4.png)
6-7世纪
严重社会危机
10世纪
中央集权体制瓦 解,武士集团力 量增强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建立,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
我就是来打酱 油的
17世纪
德川幕府建立, 实行锁国政策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日本平城京与唐长安城
建筑
部分假名与汉字
唐代斗茶与日本茶道
遣唐使船队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朝鲜
新罗遗迹
初步统一,仿中 国建立中央集权
文化的繁荣与交流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开放性 包容性 多元性
医学百科全书 伊本·西那《医典》
艺清 术真 的寺 集是 中阿 体拉 现伯
建 筑 阿 拉 伯 数 字
1453年,拜占庭帝国落幕
拜占庭帝国
奥斯曼帝国
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特色是什么?
苏丹(君主)专制,政教合一
为什么欧洲人要冒险开辟新航路?
7世10世纪初 高丽
14世纪末 朝鲜
16世纪末 共抗侵略
日本侵略朝鲜,朝鲜
李成桂自立为王, 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 迁都汉城,改国 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
号为朝鲜
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 “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 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老 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较大 B.高丽王朝完全效仿唐科举考试 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的发展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中古时期的亚洲
古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为什么会被取名为阿拉伯数字呢?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阅读课本,找出他的重要成就
创立伊斯兰教 迁居麦地那并建立政权
穆罕默德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c0c64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e.png)
B.地跨亚、非、欧三洲
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
A 回到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 )
A.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B.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13世纪
帝国发展
跨过今黑海海峡 向欧洲进军,逐 渐征服巴尔干和 东南欧部分地区
14世纪 中期
16世纪 后期
1453年
继续发展
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 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 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 国首都
帝国极盛
先后征服西亚和 北非部分地区, 建立起地跨亚非 欧三洲的大帝国
二、奥斯曼帝国
2、统治
(1)政治 中央: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地方:总督或州长掌管地方事务。 阶层: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
政教合的一专制统治
,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分裂割据的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
荣,对外贸易发达
,对外贸易发达
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
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 互借鉴中发展
贡献
中国儒学文化
对西方 ②阿拉伯文版本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被翻译
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③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 自然科学的发展。
对中国 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学和数学等对中国
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16b1d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c.png)
默德的继承人。
材料:哈里发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 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 子”。他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 宗教领袖+政治领袖 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 和常备军的基础上的。
君权神授,政教合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阿拉伯帝国 2.鼎盛时期的帝国
(2)经济繁荣: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一说阿拉伯帝国经济状况 如何?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一、阿拉伯帝国 2.鼎盛时期的帝国
(3)文化繁荣: ①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 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 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 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 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麦地那
基本统一 两河流域南包、
国
伊朗和整北个半非岛
渐扩大
的广大地区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一. 阿拉伯帝国
1.建立和扩张 材料1 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 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在当时等级 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 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 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 于周边的民族。
材料③3统治帝者国重政视治知的识相,对开稳放定宽,容交的通态发度达;,并经统济治繁者荣采,取为招 阿的揽拉造各伯纸民术—族和伊优罗斯秀盘兰人针文才传化的入的政阿形策拉成。伯与帝发国展,提对供阿了拉有伯利环—境伊。斯中兰国文
化的④发阿展拉与伯繁人荣征,服起的了都积是极有的千促年进文作明用的。地区,有深厚的文
材料:哈里发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 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 子”。他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 宗教领袖+政治领袖 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 和常备军的基础上的。
君权神授,政教合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阿拉伯帝国 2.鼎盛时期的帝国
(2)经济繁荣: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一说阿拉伯帝国经济状况 如何?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一、阿拉伯帝国 2.鼎盛时期的帝国
(3)文化繁荣: ①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 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 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 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 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麦地那
基本统一 两河流域南包、
国
伊朗和整北个半非岛
渐扩大
的广大地区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一. 阿拉伯帝国
1.建立和扩张 材料1 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 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在当时等级 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 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 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 于周边的民族。
材料③3统治帝者国重政视治知的识相,对开稳放定宽,容交的通态发度达;,并经统济治繁者荣采,取为招 阿的揽拉造各伯纸民术—族和伊优罗斯秀盘兰人针文才传化的入的政阿形策拉成。伯与帝发国展,提对供阿了拉有伯利环—境伊。斯中兰国文
化的④发阿展拉与伯繁人荣征,服起的了都积是极有的千促年进文作明用的。地区,有深厚的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是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 源赖朝 地 点: 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 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将军 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家臣。
德里苏丹国(1206-1526),是实 行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教合一制度。苏 丹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伊斯兰教最高 教长,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德里苏 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人数剧增, 伊斯兰教上升为与印度教并列的主要 宗教。中央政府有36个部,还建立了 行省制的地方统治体系,由穆斯林地
方军事贵族掌权。
古代日本
课堂小结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
政治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 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 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 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
中古时期的亚洲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1)这是哪个帝国的全盛图景?观 察图片可以看出这个帝国地跨哪 些大洲? (1)阿拉伯帝国。 亚洲、非洲和欧洲 (2)这个帝国的奠基者是谁?他创 立了什么宗教? (2)穆罕默德。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的东南亚古国
南海丝路上的古国:印度 东海丝路上的古国:日本 朝鲜
古代印度
笈多帝国
笈多帝国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 帝国,经历了约一百余年的政治统 一和社会安定时期。王朝以经济富 庶、人口稠密的恒河流域为中心, 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发展成为 印度的主要宗教。
德里苏丹国
文化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 大贡献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 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 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1.大化改新
背景 国际: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国内:严重社会危机
时间 646
改革者 孝德天皇
内容 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孝德天皇
探究活动: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一 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比较: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 夜谭》,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
该作讲述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 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 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 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 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
政治 经济
日本
唐朝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
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吏、户、
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礼、兵、刑、工)
地方:国、郡、里
地方:州制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材料二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图片可以看出,唐朝文化在哪些方面对日 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②日本建筑的样式,几乎与唐朝的建筑样式相同; ③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④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 ⑤日本茶道文化是学习唐朝。
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 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文化
继承吸多重阿收民大拉,族贡伯兼文献文收化化并异繁蓄彩荣,纷的交呈原流,因发对展?世,界开文拓明创做新出了
奥斯曼土耳其
2、奥斯曼土耳其
特征
政治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国家元 首、宗教首领又是军队主宰和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经济
15—16世纪经济繁荣
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探究: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的?
1.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 精神营养。
2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 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 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对后来 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客观上的推 动作用。
源赖朝 (1147——1199)
探究:如何评价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的确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 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 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 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 锁国的影响。但是在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 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坂本太郎《日本史》
18
古代朝鲜
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统治特点:参照 中国的唐朝实行封建君主的集权制度,表现在 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 土地国有,引入科举制,传播儒家经典等。 14世纪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 朝鲜。 16世纪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明朝派军队援朝抗 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伊斯兰教 (3)这个宗教与帝国的形成有何重 要关联? (3)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 伯帝国的形成。
阿拉伯帝国
中国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等 棉花、 食糖等
印度
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欧 洲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1、阿拉伯帝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特征
1、阿拉伯帝国
政治 经济
特征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集军政大 权于一身的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 源赖朝 地 点: 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 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将军 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家臣。
德里苏丹国(1206-1526),是实 行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教合一制度。苏 丹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伊斯兰教最高 教长,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德里苏 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人数剧增, 伊斯兰教上升为与印度教并列的主要 宗教。中央政府有36个部,还建立了 行省制的地方统治体系,由穆斯林地
方军事贵族掌权。
古代日本
课堂小结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
政治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 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 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 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
中古时期的亚洲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1)这是哪个帝国的全盛图景?观 察图片可以看出这个帝国地跨哪 些大洲? (1)阿拉伯帝国。 亚洲、非洲和欧洲 (2)这个帝国的奠基者是谁?他创 立了什么宗教? (2)穆罕默德。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的东南亚古国
南海丝路上的古国:印度 东海丝路上的古国:日本 朝鲜
古代印度
笈多帝国
笈多帝国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 帝国,经历了约一百余年的政治统 一和社会安定时期。王朝以经济富 庶、人口稠密的恒河流域为中心, 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发展成为 印度的主要宗教。
德里苏丹国
文化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 大贡献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 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 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1.大化改新
背景 国际: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国内:严重社会危机
时间 646
改革者 孝德天皇
内容 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孝德天皇
探究活动: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一 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比较: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 夜谭》,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
该作讲述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 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 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 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 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
政治 经济
日本
唐朝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
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吏、户、
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礼、兵、刑、工)
地方:国、郡、里
地方:州制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材料二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图片可以看出,唐朝文化在哪些方面对日 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②日本建筑的样式,几乎与唐朝的建筑样式相同; ③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④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 ⑤日本茶道文化是学习唐朝。
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 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文化
继承吸多重阿收民大拉,族贡伯兼文献文收化化并异繁蓄彩荣,纷的交呈原流,因发对展?世,界开文拓明创做新出了
奥斯曼土耳其
2、奥斯曼土耳其
特征
政治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国家元 首、宗教首领又是军队主宰和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经济
15—16世纪经济繁荣
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探究: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的?
1.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 精神营养。
2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 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 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对后来 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客观上的推 动作用。
源赖朝 (1147——1199)
探究:如何评价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的确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 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 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 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 锁国的影响。但是在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 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坂本太郎《日本史》
18
古代朝鲜
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统治特点:参照 中国的唐朝实行封建君主的集权制度,表现在 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 土地国有,引入科举制,传播儒家经典等。 14世纪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 朝鲜。 16世纪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明朝派军队援朝抗 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伊斯兰教 (3)这个宗教与帝国的形成有何重 要关联? (3)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 伯帝国的形成。
阿拉伯帝国
中国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等 棉花、 食糖等
印度
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欧 洲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1、阿拉伯帝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特征
1、阿拉伯帝国
政治 经济
特征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集军政大 权于一身的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