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县级监测防控实施方案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Viral Diarrhea, PV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orc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PVDV)引起的常见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猪病毒性腹泻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途径进行传染,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的猪或其排泄物、通过环境污染的水源、食物等途径传播。
健康的猪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因为它们可能携带病毒而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孕母猪感染病毒后,胎儿也可能受到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等情况。
猪病毒性腹泻已经成为影响猪类养殖业的一大威胁。
二、临床特征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类型。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因为脱水和体力过度而死亡。
慢性期表现为猪只生长缓慢,体重下降,毛发干燥、毛色变浅等。
病变主要集中在猪胃肠道上皮细胞,造成吸收障碍和消化不良,临床上常见肠胃症状。
三、鉴别诊断猪病毒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在临床方面,需要注意与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等疾病进行鉴别,通过病史询问、观察症状和疾病进展情况进行判断。
实验室检测方面,可以通过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认诊断。
还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和病理学检测来辅助诊断。
四、防控措施(一)养殖管理措施:加强养殖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猪只间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猪只进行检疫和消毒,严格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
(二)疫苗预防:目前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已有相应的疫苗,可通过疫苗预防的方式来控制疫情的发生,提高猪只的抗体水平,减轻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三)隔离治疗:对确诊的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加强护理和补充营养,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减少死亡率,防止疫情扩散。
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方案
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方案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根据广州市卫生计生委相关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落实诺如病毒防治工作,防止诺如病毒疫情的发生,现根据《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制定以下工作方案:一、职责分工1.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门诊部2.饮用水、食堂卫生管理:饮食中心、公寓中心3.校园环境整执:物业中心、公寓中心以及图书馆4.医疗诊治:门诊部二、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传1.门诊部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内邮箱、海报、微信平台等向师生宣传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秋冬季高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提倡健康饮食饮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加强对医护人员、护工、个人的防护知识培训,加强临床诊断及疫情报告、防控等知识的全员培训。
三、饮用水、食堂卫生管理饮食中心确保水源安全,实行饮水消毒,制定厨工健康管理制度,考勤登记制度及健康监测表,加强对食堂食品餐饮用具的消毒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1.饭堂必须坚持垃圾随时扫,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保持食堂干净整洁,每日对地面用每2000ml自来水中加一片健之素,溶解后喷洒,冲洗或拖擦。
2.工作人员进入食堂时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要及时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应用流动水冲洗。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品原料存放间。
5.对灶台、餐桌每天进行清洁。
每2000ml自来水中加一片健之素,溶解后用抹布浸满消毒液,擦拭消毒并做好记录。
6.砧板要生、熟分开;清洗蔬菜、肉类的水池要分开,不得混用;用于加工食品的刀、桶、盆等工具容器须分类摆放和使用。
7.餐具消毒:洗刷消毒餐具应在的区域内进行,餐具用配有消毒药品的溶液浸泡15分钟左右后用清水洗净,放入消毒柜内充分高温消毒。
之后放在位置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测与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测与预防措施肠道传染病是指通过口-肛途径传播的疾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等。
这些疾病的主要特点是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和相关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病原体检测方法1.1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检测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
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1.1.1 PCR法PCR法是一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它通过扩增核酸序列来检测病原体。
这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并且可以快速检测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
1.1.2 口腔检查口腔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是否有病毒感染病变来判断是否患有病毒性腹泻。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准确性较差。
1.2 细菌性腹泻的病原体检测细菌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
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1.2.1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它通过将患者的粪便样本在培养基上培养出细菌来判断是否患有细菌性腹泻。
这种方法需要耗时较长,并且对培养条件要求较高。
1.2.2 快速免疫学检测快速免疫学检测是一种便捷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患者的粪便样本中的细菌特异性抗原来判断是否患有细菌性腹泻。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1.3 寄生虫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寄生虫感染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蛔虫、钩虫、阿米巴等。
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1.3.1 厌氧培养厌氧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寄生虫病原体检测方法,它通过将患者的粪便样本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出寄生虫来判断是否患有寄生虫感染。
这种方法需要耗时较长,并且对培养条件要求较高。
1.3.2 压片法压片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它通过将患者的粪便样本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寄生虫卵来判断是否患有寄生虫感染。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准确性较差。
二、预防措施2.1 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猪 病 毒 性 腹 泻 的 防 控 措 施
王 震 ( 黑龙江省桦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黑龙 江桦 南 1 5 4 4 0 0 )
1 病毒性腹泻特点
从 当前 的猪病毒性腹泻特点来看 ,主要有如下 几个方 面。发病率高 , 猪都具有发病的可能 , 正常情 况下是从配怀舍种猪开始发病 的,这个与配怀舍 的 外部环境恶劣 , 饲料营养差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 发病 时间长 , 有 时可能持续 2 — 5 个月 , 容 易导致免疫 力 低下 。发病损失通常较大 , 尤其是产房引起 l 星期 以 内 的 哺乳 仔 猪 死 亡 率 很 高 ( 达 8 0 % 1 0 0 %左 右) 。治疗效果 、 返饲效果和康复血清治疗效果均不 佳, 要想根治很难 , 接种免疫有一定效果 。
次普免 , 最好在间隔 2 月后再加强免疫 1 次。
3 饲养管理
对产房内发病 2 — 3 天的仔猪放血 ,用清水对其
体表粪污进行冲洗 。剖开腹部对十二指肠与空肠交
借此改善营养 。从实践经验来看 , 此改变能有有效降 低初生仔猪出现土黄色 的猪肝的比例。
有时对 出现呕吐腹泻 的仔猪解刨 ,肾脏可能有
每年 9 月份种猪普免猪传染性 胃肠炎、猪流行 性腹泻二联苗或者加轮状病毒的三联苗 ,间隔 3 星
期后再加强免疫 1 次 ,次年 1 月份还可 以对种猪再 普免 1 次, 确保产房哺乳仔猪 1 星期内不被感染 。
长期保存的需要 , 应将其 一 2 0  ̄ C 冻存 。 饲喂待产 2 星期以上的母猪 、 后备母猪 、 空怀母 猪 时 ,在每 头母猪 的饲料之 中添加 1 0毫升组织匀 浆, 一旦出现腹泻 , 对母猪不需要实施任何处理。 7 天 后, 母猪未见腹 泻现象 , 应再次返饲 , 而且在返饲 当 天, 饮水 中不可 以加次氯酸等消毒剂。
病毒性腹泻监测实施方案
病毒性腹泻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不同病毒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二、监测目标1. 及时掌握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包括感染人数、感染比例、感染病毒类型等;2. 分析病毒性腹泻的流行规律,掌握传播途径和高发季节;3. 提高对病毒性腹泻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三、监测内容1. 病毒性腹泻患者的监测: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结果等;2.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检测:采集患者的粪便、呕吐物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感染病毒类型;3. 病毒性腹泻的传播途径监测:对疫情暴发地点、暴发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传播途径和暴露史。
四、监测方法1. 建立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实验室等,建立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机制;2. 定期开展病毒性腹泻疫情监测:每月对全市范围内的病毒性腹泻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监测报告;3. 加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检测: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确保病毒性腹泻病原学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4. 加强传染病病例报告和信息上报:对病毒性腹泻病例进行及时上报,建立健全的信息报告系统。
五、监测结果应用1. 及时发布病毒性腹泻监测报告,向社会公众通报疫情动态;2.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消毒防疫、隔离治疗等;3. 对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降低病毒性腹泻的传播风险。
六、监测评估1. 定期对病毒性腹泻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包括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七、总结病毒性腹泻监测工作是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有效的监测方法,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简称PED)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致病力、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其病原体为PED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症状为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病死率高达90%。
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对于猪类养殖业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流行病学特征:该病主要发生在猪类繁殖场、育肥场和放养场中,易于发生小型或大型的疫情暴发。
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和粪口途径,也可通过粪便、尿液和环境等媒介传播,潜伏期为24-72小时。
感染本病后,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仅为1-2天,病死率高达90%。
临床特征:该病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忽冷忽热和颓废无力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腹泻,粪便呈稀水样,淡黄色或灰白色,有时伴有黏液和血丝,常伴有呕吐和发热等症状,猪只严重脱水、呼吸急促、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皮肤及黏膜干燥、口渴等等。
临床上,本病需与猪瘟、伪狂犬病、副伤寒、口蹄疫、猪链球菌病、麻疹、猪肉中毒等疾病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RT-PCR、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查等,其中RT-PCR检测为主要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对血清学抗体进行半定量检测,以排除本病和其他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
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包括:①坚持周密的卫生消毒措施:对于养殖场、圈舍、运输器具、人员和猪只等重点消毒,加强动物卫生管理,保证饲料、饮水、环境卫生干净卫生,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②加强检疫监管:严格执行入场检疫制度,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③加强疫苗接种:研制安全、有效的PED疫苗,开展规范化、集中化、计划化的免疫接种,增强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总之,只有坚持科学合理、规范管理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病毒性腹泻,减少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风险,为猪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病毒性腹泻监测及防控-吴家兵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可来源于环境水体(如霍乱弧菌)、被污染的 食品(如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被感染动物排泄 物污染的外环境(如肠出血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等。 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包括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与方式
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一般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或动物。 主要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昆虫或其它媒介传播
40000 32749 34027
20000 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安徽省2008-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年度分布图
安徽省2018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疫情分析
全省报告100723例,发病率为162.57/10万,无死亡。 发病数较2017年(114103例)下降了11.73%,发病率较2017年( 184.17/10万)下降了11.73%。
7
5、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等,在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中起一定作用, 但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 饮用水、食品被污染是影响发病强度的主要因素,家庭卫生、文 化程度、经济收入、个人卫生、风俗习惯等是其他影响因素。
(2)病原体变异与新发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变异最突出的耐药性、毒力和抗原性变异。 新病原体的出现,如诺如病毒、肠出血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等, 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往往导致肠道传染病暴发和流行。
14000 发病数 发病率(1/10万) 25
发 病 率(/10万)
12000
发病数 10000 8000
20 15 10 5
6000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策略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策略牛病毒性腹泻(BVD)是一种常见的牛类疾病,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的传播和流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牛病毒性腹泻防控策略的详细分述:1. 定期监测:对牛群进行定期的病毒性腹泻监测,早期发现并隔离感染的个体,有助于防止疾病的扩散。
2. 强化卫生管理:加强牛圈的清洁,定期对牲畜进行消毒,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要保持牲畜场环境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淤积污染。
3. 急救与隔离:一旦发现有感染牛只,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隔离疾病牛只有助于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4. 加强饲养技术: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牲畜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入侵。
适当的饲料配比和营养均衡,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腹泻。
5. 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腹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根据牛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风险,定期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有助于提高整个牲畜场的免疫力。
6. 严格管控牛只流动:控制牛只的流动,减少牛只之间的直接接触,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的传播。
对于防疫措施不到位的场所,禁止牛只的流动。
7. 强调宣传教育:加强对养殖户和农民的牛病毒性腹泻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8.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和分享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策略,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牛病毒性腹泻管理与控制。
9. 防止跨物种传播:牛病毒性腹泻也可能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接触传播。
因此,在牲畜场内加强对不同动物的相互接触的控制,防止跨物种传播的发生。
10. 验证和调整防控策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验证和调整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策略。
及时根据疫情的变化,调整疫苗接种计划和其他防控措施,以确保防控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需要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除了以上列举的防控策略外,还需要养殖户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共同为牛群健康提供保障。
猪病毒性腹泻及其防控措施
消瘦 ,体质虚弱 ,有的成为僵猪 ,降低了饲养报酬 ,增加 了药物 相 应 的疫 苗 预 防 ,并 且 都有 灭 活苗 和 弱毒 苗 。最 好选 择 活疫 苗 , 流 行 性腹 泻 二 联 弱毒 苗 ,效果 较 好 。 但市 和 人力 造 成 的经 济 损失 。严 重腹 泻 的仔 猪 粪 便 中有 未 消化 的凝 乳 如 :猪 传染 性 胃肠炎 一 块 ,气 味腥臭 少 ,如 没 有 弱 毒 活 疫 苗 ,也 可 选 用 灭 活 苗 ,但 要 次。如猪传染性 胃肠炎一 流行性腹泻二联灭 活疫 苗在初次 厌食 ,个别 呕吐 ,腹泻严重的呈水样 喷射状粪便 。泌乳母猪发病 免疫2 较重 ,体温升高 、厌食 、呕吐、腹泻、泌乳停止 。也有少数母猪 免 疫 3 4 周后 ,需 加 强免 疫 ( 再 次免 疫 )1 次 ,以便 猪 得 到 有效 月底或1 O 月 初 ,对 所 有 的种 公 猪 、空 症 状 轻 微 或不 表 现症 状 。其 流行 形式 分为 流 行性 、地 方流 行 性和 的免 疫力 。初 次 免疫 应 在 9
产仔猪 ,可通过母乳 中的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 ,但在断奶后7 新生仔猪发病试验 。 日内还 要 接 种 1 次 。免疫 时选 用后 海穴 ( 位 于尾 根 与肛 门 中 间 凹 1 。 2 猪 流 行 性腹 泻 是 一 种 急 性 、高 度 接触 性传 染 病 ,以水 样 腹 泻 、呕 吐 、脱 水 陷 的小 窝部 位 )注射 。进针 深 度 为 :3 日龄仔 猪 0 . 5 e m, 1 0 日龄 1 m,随着 猪 龄 的 增 大 进针 深 度 也 加 大 ,成 猪 为 4 c m,进 针 时 保 和新生 仔 猪死 亡 为特 征 。呈地 方流 行性 ,常 于 1 O 月底 一 来 年2 月发 c
周期 性 地 方 流行 性 。病 变 部位 主 要在 小 肠 和 胃 ,胃底充 血 , 胃内 怀 母 猪 、妊 娠 中 期 的母 猪 , ( 在 刚配 种 的前 2 0 天 和临 产 前 的 1 5 d 不 可免 疫 )及 3 日龄 以上 ,2 5 k g 以下 的 猪全 部 普 免 1 次 。不 足 3 充满凝乳块 、肠 内充满黄绿色或灰 白色的液状物 ,内含有水样化 日龄 的仔 猪在 满 3 日龄后 要 及 时补 针 。免 疫 剂量 为 :2 5 k g 以下 的 或 泡 沫 状 的凝 乳 块 ,肠 壁 变薄 发 亮 ,失 去 弹性 ,粘膜 充 血 ,肠 系 膜 淋 巴结肿 胀 ,充 血 。实 验诊 断 可采 取 猪 小肠 黏 膜作 抹 片 进行 荧 仔 猪 1 m l ,2 5 —5 0 k g 育 成 猪2 m l ,5 0 k g 以上 的猪4 m l ,1 个 月后 次 ,剂 量 同上 。对 免 疫 后 的母 猪 在 1 1 月 一次 年 3 月 所 光抗体染色 ,发现小肠各段多量的荧光细胞 ,也可用 中和试验和 加 强 免 疫 1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又称“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猪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感染催乳期和育肥期的生猪,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厌食、发热等。
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对于养猪业的发展和养猪者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一、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1. 高度传染性: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感染后可在猪群中快速传播,尤其是在密集饲养条件下,病毒传播更为迅速。
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导致整个猪群感染。
2. 临床症状明显:猪病毒性腹泻感染后,猪的临床表现明显,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厌食、发烧等症状,病猪易出现呕吐、腹泻,甚至脱水死亡。
3. 潜伏期短:猪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后,潜伏期短,一般为2-3天,然后猪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使得疫情的控制非常困难。
4. 病原体不稳定: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外界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其存活能力,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一定时间。
5. 病原体易变异:病毒性腹泻病毒易产生变异,导致病毒株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疫情的传播及控制难度。
1. 疫苗预防:首先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猪病毒性腹泻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猪的抗体水平,降低疫情的发生率。
养殖户在疫苗的选择上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进行接种。
2. 环境卫生:树立一定的环境卫生观念,定期进行猪舍、猪栏和周围环境的彻底清洁消毒,杜绝一切可能传播病毒的渠道。
3. 养老母猪:母猪是疫情传播的主要源头,做好母猪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应该尽量减少母猪的运输和外出,同时在出栏配种后尽快回栏,降低因外出感染的风险。
4. 控制传染渠道:在饲料、水源、猪舍等生产环节严格把好关,杜绝可能传播病毒的渠道,加强猪群的检疫工作。
5. 早期发现早期处置:一旦出现疫情症状,必须及时隔离病猪,排除传播风险,同时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并对猪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方案(试行)
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方案(试行)为做好本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试行)》等,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及时发现本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及暴发疫情,规范进行报告和处置,防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本市流行。
二、病例定义(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可伴有恶心、发热和腹痛。
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大便常规镜检通常无炎性细胞,白细胞计数<10/HP,未见红细胞。
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
此外,有些感染者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诊断1.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2)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可伴有恶心、发热和腹痛,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腹泻为多;(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3.聚集性病例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内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1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或连续3天内发生5例以上,以呕吐和(或)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的病例。
4.暴发疫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3天内出现2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的病例为疑似暴发疫情;一周内出现20例及以上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为暴发疫情。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一)各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对腹泻病例做好登记、诊治等工作。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1. 加强兽医疫病监测。
应定期组织全面、周密的兽医疫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畜禽腹泻病例,并及时作出判断及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病毒性猪病毒腹泻疫情扩散。
2. 加强畜牧场或猪场的管理。
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管理作用,加强畜牧场或猪场的管理制度和环境消毒措施。
3. 加强护栏检查工作。
应经常进行护栏检查,发现有流脓或腹泻症状的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及时通知畜牧场主或农户,以防止病毒性猪病毒性腹泻的潜在传播。
4. 注意动物传播源防控工作。
应加强动物传播源的监测,如野猪、乌鸦等,避免它们与正常活体猪进行接触。
5. 严格实施病猪屠宰控制措施。
应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实施病猪屠宰控制,以确保病猪肉以及相关产品不流入市场。
6. 加强药物保障和防疫应急处置工作。
应建立药物库来保障免疫药物的供应,并设定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防控畜禽疾病的传播。
;。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的常见疾病,是猪群中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有的可以导致猪只的死亡。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1. 流行季节:猪病毒性腹泻在全年都可能发生,但以秋冬季节为多见。
由于寒冷的气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因此在这个时期猪病毒性腹泻容易爆发。
2. 传染途径:猪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患病猪只排泄的病原体通过猪舍内的卫生设施、水和饲料等途径传播给健康的猪只,或者通过工作人员、器具等传播途径间接传播给其他猪只。
3. 病例特点:潜伏期短,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主要是水样或糊状腹泻,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厌食、呕吐等症状。
患病猪只体温升高,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4. 潜在威胁:猪病毒性腹泻对养猪业的发展和猪只的生长发育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可能引起产业链条的连锁反应,影响猪肉产业的发展。
1. 提高猪只免疫力:在饲养管理中,要加强对猪只的免疫管理,及时给予预防性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2. 保持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内外的卫生环境,加强对饲料、水源和卫生设施的清洁消毒,杜绝粪口、呼吸道等传染途径,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饲养管理规范: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猪只的饲养密度、饲养条件、营养水平和饲料质量等,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 临床监测和检测:及时观察猪只的症状变化,进行临床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病毒性腹泻的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5. 交通隔离和限制:对于发病猪只和潜在受感染猪只要进行交通隔离和限制,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6. 加强员工培训:加强猪场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猪病毒性腹泻防控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强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有效避免病毒的传播。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对于养猪业来说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
上海腹泻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附件:上海市腹泻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腹泻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全球每年约有20亿例腹泻病,也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第2位死因。
2009年及2010年全年本市各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就诊腹泻病例数分别达23万及25万多人次。
为在本市全面规范和实施腹泻病综合监测工作,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本市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包括流行趋势、人群分布特征和地域分布特征等;(二)掌握本市腹泻病的病原谱构成,了解病原体变异和耐药特征;(三)整合现有腹泻病相关单病种监测系统,为本市建立腹泻病综合监测系统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网络和职责分工(一)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点医疗机构组成。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7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承担腹泻病监测工作。
在全市选择23家医疗机构作为腹泻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其中市区10家、郊区(县)13家医疗机构(附件1)。
(二)职责分工1.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制订监测方案,确定本市的腹泻病监测点,组织对腹泻病监测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
(2)负责全市腹泻病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定期对监测试点数据进行分析、反馈。
(3)对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送的菌株、标本进行鉴定、分型和药敏检测的质控,对部分菌株开展PFGE检测。
(4)制定监测质控方案,组织开展监测工作质量控制与考核评估。
(5)负责对全市监测结果进行年度分析与总结。
2. 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监测点,按照监测方案要求,承担监测点的管理、业务指导、工作检查和考核。
(2)负责区(县)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3)完成监测方案中要求的监测对象相关项目的检测、菌株收集、药敏检测与PFGE分型鉴定等监测任务,负责将分离到阳性菌株、PCR 阳性标本以及平行质控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下同)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
腹泻处置方案预案
一、预案背景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腹泻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腹泻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报告腹泻病例,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 快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减轻腹泻对患者的影响。
3. 加强腹泻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4. 建立健全腹泻防控体系,提高应对腹泻疫情的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等在腹泻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腹泻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腹泻疫情的监测、调查、分析和报告。
3. 医疗机构负责腹泻患者的救治、隔离和转诊。
4.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食品卫生。
5. 新闻媒体负责宣传腹泻防控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应对腹泻疫情。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病例发现与报告(1)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等发现腹泻病例时,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2)确认腹泻病例后,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现场调查与处置(1)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进行现场调查。
(2)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疑似病因等。
(3)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以下措施:- 对腹泻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对疑似污染源进行采样检测,查找病因;- 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3. 信息发布与宣传(1)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2)新闻媒体配合宣传腹泻防控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4. 舆情监测与评估(1)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对腹泻疫情进行持续监测。
(2)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对应急处置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工作预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工作预案根据关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指引(2022 年版)的通知。
为了做好我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 保障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工作由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具体为: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落实各项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应急措施,负责对全校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
包括按规定程序启动或终止应急响应,疑似病例的报告、密切接触者的确定与隔离观察、健康宣教及消杀等。
以上人员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两校区医务所保持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与汇报。
二、疫情分级响应、调整与终止我校根据疫情发生情况,按照《关于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上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评估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启动或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启动、调整或终止响应级别。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应对能力1、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指引(2022年版)》。
要掌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消毒方法等,并要求医护人员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
2、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展板、专题讲座、短信、微信、12320热线、等多种形式,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知识的宣传、各系(院)要重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学习预防知识,发放健康提示,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科学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排查工作加强各校区门诊监测:两校区门诊医务人员对来就诊出现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份伴有低热的患病教工及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做好门诊日志。
各系(院)做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排查工作,调查各班学生及教师是否出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份伴有低热症状的相应人员进行登记,并上报医务所同时及时前往正规社会医疗机构就诊。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07.01.22•【字号】•【施行日期】2007.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各区(县)卫生局、浦东新区社发局,各有关大学,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教育所: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暴发流行,继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之后,日本最近也暴发了25年来最严重的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为有效防止疫情的传入和扩散,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卫发电〔2007〕3号,以下简称《通知》)。
现将《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请各区(县)卫生局将本《通知》的精神传达至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各医疗机构要按照《通知》中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试行)》要求切实加强腹泻病人的诊治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二日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
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主要存活于受污染的水源,容易造成人类感染性腹泻。
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暴发流行,继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之后,日本最近也暴发了25年来最严重的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对11个省份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监测,我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与往年监测结果基本相似,但专家预测,疫情传入和扩散的风险较大。
包头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包头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
工作的紧急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包卫发[2007]10号
【发布部门】包头市卫生局
【发布日期】2007.01.29
【实施日期】2007.01.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包头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包卫发〔2007〕10号)
各旗县区及稀土高新区卫生局,各大厂矿(企业)卫生处(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做好我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现将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内卫疾〔2007〕24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情报告、疫情预防控制措施的监督检查,做好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级病毒性腹泻监测防控实施方案
一、前言
本方案中的病毒性腹泻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诺沃克病毒、轮状病毒、肠腺病毒及冠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毒性腹泻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夏秋季更为多见。
为探索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监测的可行性方法,了解病毒性腹泻病例的病原体构成,根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方案(2007年修订版)》和《常德市2016年病毒性腹泻监测防控实施方案》,制定本监测实施方案。
二、监测目的
(一)了解石门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强度和流行特征;
(二)了解石门县病毒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病原及其变异特征
三、监测相关定义
(一)临床诊断病例
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多为黄色稀便、水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或者病例表现为腹泻未达到3次/日,但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呕吐症状,或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及其他细菌感染性腹泻。
2、大便外观多为黄色水样。
无脓细胞及红细胞,有时可见少量白细胞。
(二)实验室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经病原学检查,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等病原体。
(三)暴发疫情
暴发疫情是指以村、居委会、学校、工厂、托儿所、孤老院、军队或其他集体为单位,一周内发现20例及以上病毒性腹泻病例。
四、监测工作内容
(一)常规疫情监测
1、监测参与单位:县CDC、各乡镇公卫办和各级医疗机构。
2、疫情报告: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进行报告。
如已诊断病原类型,应在该报告卡的备注栏中加注具体的病原名称如“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或腺病毒”等。
(二)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监测
1、监测参与单位:县CDC、各乡镇公卫办和各级医疗机构。
2、监测内容与方法
(1)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和公共卫生人员发现社区、学校、工厂、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集体单位发生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以及发现医院门、急诊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胃肠炎)病例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多的情况时,均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现场调查:接到疑似暴发疫情报告后,县CDC(乡镇公卫办)要对疫情进行初步核实,对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事件要进行网络直报,并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①开展病例的搜索、登记和个案调查,填写“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附表1)和“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基本情况调查表”(附表2),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明确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追查传染源。
②采集病例粪便和呕吐物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③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④对病例的呕吐物、排泄物、医疗废物和其他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⑤针对疫情的态势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3)标本的采集、运送和检测:县疾控中心或医院负责采集暴发病例的标本及相关信息,尽快将标本送至市或省疾控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一起暴发疫情最好采集10例以上的病例标本,标本种类包括:发病三日内的粪便标本(3-5ml);呕吐物(每份2-5ml);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发病2周以上)血清标本(每份2ml);病例和对照(与腹泻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相似,相同数量的正常人)的唾液标本(每份1ml)。
针对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凡不能自行开展病原学检测工作的疾控中心,可与上级疾控中心联系、协商做进一步的病原分析。
标本的采集、运送和检测方法详见附件1。
(4)标本的复核:所有腹泻暴发疫情的标本含原始标本和培养物均应于实
验室结果出来后一周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或者检测。
(5)数据的整理、报告:各县(市、区)疾控中心需在暴发疫情控制后2周内,按照中国疾控中心统一建立的暴发疫情信息数据库将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录入。
并撰写调查报告逐级上报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学分析、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
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7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五、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
(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病毒性腹泻标本检测和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标本采集和运输等工作。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病毒性腹泻标本检测和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标本采集和运输、相关数据的录入等工作,并及时上报疫情相关的资料。
六、附表及附件
附表1: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附表2: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表3:腹泻标本登记表
附表4:市年月病毒性腹泻监测标本检测结果
附件1:病毒性腹泻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要求
附表1
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编号
一、基本情况
1、患者姓名:被访家长/家属姓名:
2、性别:(1).男(2)女
3、年龄(岁):(周岁)
4、工作单位/学校:
5、工作部门/班级/班组:
6、职业:(1)学生(2)农民(3)工人(4)干部(5)医护人员(6)公共场所服务人员(7)个体经营者(8)家政、家务(9)无业人员(待业或下岗)(10)离退休(11)农民工(含长期外出务工者)(12)散居儿童(13)幼托儿童(14)其他
7、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或半文盲(3)小学(4)初中
(5)高中或中专(6)大专及大专以上(7)不详
8、现住址:
9、联系电话:
二、发病及就诊情况
1、首发症状(描述):
发生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
2、初诊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
3、就诊医院:
4、发病治疗经过:(1)治疗(2)未治疗
4.1.医院处方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及剂量):
4.2自行用药(药物名称及剂量):
三、临床表现(注:症状出现及持续时间具体到小时)
四、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五、流行病学
1、发病前3天有无接触同类病人:(1).有(2)无1.1接触方式:(1).同吃(2).同住(3).同活动
1.2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1.3密切程度:(1)非常密切(2).密切(3).一般密切1.4有无接触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有(2).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