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简单电路的测量。
4. 让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一些基本的电路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4. 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原因、电路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流和电路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路实验器材(如灯泡、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
3. 教学课件:电流和电路的相关图片、动画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出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3.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解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4.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演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身体验测量电流和电压的过程。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请简述电流的概念。
2. 请说出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请演示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八、课后作业1. 请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2. 请分析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电路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核心素养]通过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动手连接简单电路,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的素养;通过对通路、断路、断路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电流的概念在课本中直接给出,但是电荷看不到学生理解电流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比水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而得出电流概念、电流的方向、电路的构成以及电路图的认识。
通过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对于电路的三种状态学习学生要通过实验探究,经过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
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电流三种状态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这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第一次接触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图,同时也学生了电学的第一个物理量—电流。
完成这节课后,学生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看电路图等都直接影响后续电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上。
本节课内容由“电流”“电路的构成”“电路图”“通路断路短路”四部分构成。
本节教学重点的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认识简单电路,要突破教学重点就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多画图、多识图。
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的规定。
教学难点(2)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3)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4)通过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四、[教学方法]电流、电路的构成、电路图的画法的知识都是与水流对比分析出来的,所以主要采用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五、[仪器材料]每组学生配备: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电子门铃、小电机、若干导线。
六、[教学流程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形成。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难点:1. 电流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电流表的技巧。
2. 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用电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演示文稿或黑板。
学生准备:1. 学习电流和电路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实验报告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荷和电荷移动的知识,引出电流的概念。
2. 探究电流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的形成。
3. 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演示文稿或黑板,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4. 学习电流的测量方法:教师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5.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路,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作业布置:1. 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断路。
六、教学过程(续):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7.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实际应用,如家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
《电流和电路》教案共3篇
《电流和电路》教案共3篇《电流和电路》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2. 理解电路概念和基本元件。
3. 熟悉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4. 能够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二、教学重点1. 电流及其定义、单位。
2. 电阻、电流的关系。
3. 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Ohm定律的应用。
2.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四、教学内容1.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电流是指电荷在物质中的流动,其单位为安培,符号为A。
2. 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元件。
电路是指一个或多个元件构成的电器装置,用来实现电能传输和控制。
电路的基本元件有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
3. 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Ohm定律是指在电路中,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U=R×I 。
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电学基础概念,如电荷、电场、电势能等。
2. 讲解:介绍电流的定义和单位,以及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元件。
3. 示范:演示电路搭建和电流计量的过程,引导学生熟悉电路的交流和直流形式,以及电流的计量方法。
4. 练习:让学生根据Ohm定律的表达式,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并帮助他们理解Ohm定律的应用。
5. 拓展:提示学生了解常见的电路故障,比如电路短路和电路开路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五、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电路组成、电流计量和计算公式等内容。
2. 实物演示:展示实际电路装置,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路的搭建过程和电流计量方法。
3. 计算练习:布置电路计算题,提供计算表格和答案解析等资源。
4. 交互讨论:进行电路案例分析和故障诊断,引导学生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法。
六、教学评价为了确保学生对电路和电流的掌握,可通过以下评价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1. 考试评估:布置课后测试,测试学生对电路中电流和电阻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2. 问题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检测学生对电路故障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电器装置,反映他们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和应用。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篇一:《电流和电路》教案一、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内容是过去教材三节课的内容,尽管降低了要求,但由于知识点较多,又根据学生2.注重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创新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了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3.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比较法,类比法。
本节课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简案教学过程实录师:上课。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电灯发光、电炉子发热、电风扇转动、电车、程控交换机?? 师:(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均予以肯定和表扬)这些设备都是利用什么工作的?生:电、电流??(说明:这样引入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现象,体会到电的重要性,(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电流”这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将它与水流、车流等相比较,运⑴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①试一试:器材:小灯泡、小电动机、发光二极管、开关、两节电池、一些导线(说明: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各种情况。
实验完毕,请几组同学到视频台展示自己的实验。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加以鼓励,并引导全班学生给予掌声鼓励,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利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心灵的热情,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使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师:(留下两个同学)请这两位同学将自己的实验再展示一下。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一个灯可亮可灭,一个灯一直亮着。
一个电路有开关,一个电路无开关。
师:很好。
咱们请这两位同学评价自己的实验。
哪位先说?生1:我先说。
我想让灯亮就亮,想让灯灭就灭。
生:我同意第一位同学的意见。
生:我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
(说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给了这几位同学以热烈地掌声。
高潮,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原则)②思考?讨论:师:请问刚才大家所连接的电路中有什么元件?生:电灯、电池、开关、电线、电动机?? 师:(指点屏幕)一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说明: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分类写在黑板上,并加以鼓励。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电视机、录像机、学生电源、半导体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像今天这样阴暗的天气,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打开墙上的开关,这时,电灯就亮了。
还有,英语老师上课时,只要把录音机的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时,大家就会听到流利的英语朗诵。
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甲]我觉得电挺神秘的,电是从哪儿来的呢?[生乙]为什么一扳开关,电灯就会亮了呢?[生丙]什么是电路呢?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丁]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呢?[生戊]电流是如何流动的呢?[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实际上好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就是先有了问题,再对自己的问题不断去“探究”才得出正确结论的。
现在,大家每两个人一组,当一回小“科学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电流和电路[师]看到你们桌子上的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了吗?动脑筋,想办法让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音乐门铃发声。
[生]这个实验有警钟吗?[师]这位同学值得大家学习,实验是一门科学,绝对不能违背操作原理。
《电流和电路》教学案
WORD格式可编辑电流和电路1、教材分析《电流和电路》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第二节,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其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
从教材地位上讲是电路的入门知识。
电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过去是放在力学学习之后。
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
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
一开始在“想想做做”这个栏目提出:“怎样连接才能控制灯泡发光?”然后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接受的,而且也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闭合开关,灯亮了,门铃响了,电动机转了),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获得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控制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简单的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的的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4、教学资源:电教器材: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电动玩具、电路示教板。
电流和电路教案范文
电流和电路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解的是电流和电路的概念,电流的大小、方向,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2)学会计算电路中电流的大小;(3)掌握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实验和探究的方法;(2)个别、小组、全体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2)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习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2.学习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3.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学习电路中电流的大小;2.掌握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2.展示法引入新概念: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一个简单电路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是否存在电流的流动,并引入电流的概念。
3.比较法引入新概念:通过对比实物和模型展示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并引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概念。
4.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自己组装电路并测量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电流的理解。
5.讲解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6.引入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概念:通过实物和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7.计算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总电流和分支电流: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8.小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9.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3篇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2. 理解并可以绘制简单电路的电流分布图;3. 可以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4. 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数目。
- 电流方向:电流的正方向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 电流的测量单位:安培〔A〕。
- 电流的连续性:电路中的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是连续的。
2. 电流分布图:- 电流的分布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保持不变。
-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3.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保持不变。
- 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公式 I = V/R 计算。
4.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教学步骤:1. 引入电流的概念,介绍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
2. 结合电流分布图的绘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电流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分布。
3. 介绍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方法,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4. 介绍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方法,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5. 练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计算题稳固所学的电流计算方法。
6. 总结和回忆所学知识点,强调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教学手段:1. 演示实验:通过演示电路中的电流分布和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2. PPT: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和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流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才能。
4.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展计算和分析,稳固所学的电流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和答复,检查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熟练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新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探究结论的正确性不做评价。
新教材更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实验仪器: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等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激智启疑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联电路电流值之间什么关系呢?安排学生可以先初步实验,并先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什么关系。
二、开放思想、大胆猜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猜想: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电流与电路(教案)(模版)
电流与电路(教案)(模版)第一篇:电流与电路(教案)(模版)电流与电路教案1、用导线将电源、电灯、开关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则闭合开关S后()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方向是从b指向a B、通过灯泡L2的电流方向是从b指向a C、通过灯泡L1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b指向aD、通过灯泡L2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a指向b2、(2011 广东)如图所示,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应()A、只闭合S2B、只闭合S3C、只闭合S1和S3D、只闭合S2和S33.如图是理发用的电吹风的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会发热,电动机通电会送风,若要使得电吹风送出热风,你应该选择开关S同时与哪两个触点接触()A.1和2 B.2和3C.4和5 D.3和44.如图所示电路。
要使S2控制L2,S1做总开关,应将导线头M 接在()A.A接线柱B.B接线柱C.C接线柱D.D接线柱5.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这两盏灯的连接方式:()A、一定串联B、一定并联C、串联、并联都可能D、既不是串联也不是并联6.马路上的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熄,如果它们其中一盏灯的灯丝断了,其它灯仍能正常发光,由此可知路灯()A.是串联的B.是并联的C.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D.不能确定7.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电冰箱和插座等电器,彼此间的连接方式是()A.串联的 B.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C.并联的 D.电灯与插座间是串联的,其它用电器是并联的 8.如图的四个电路中与右边实物图对应的是()9.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能。
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
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
若将这两个开关配合使用(如图),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智能化”,这种“智能”电路正确的是() ABCD10、交通路口的交通指示灯共有三种颜色红、黄、绿,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灯光的变化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
【教学设计】《电流和电路》精品教案
反馈
1.请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2.请分析如下的电路。
(1)此时,电路处于什么状态?
(2)开关闭合,灯泡发光吗?
(3)出现了什么问题?
(4)如何改正,电路连接是正确的?
(1)断路。
(2)不发光。
(3)电源短路。
(4)
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知识。
反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
作业
1.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2.介绍常用元件的符号:
电池、开关、灯泡、电动机、电铃、交叉相连导线、交叉不相连导线。
3.练习:请画出如下实物的电路图
开关断开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用电器不能工作;开关闭合时,电路处处连通,用电器工作。
学生练习画法。
介绍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画法。
画图技能训练。
小结:由前面的实验,同学们总结一下,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介绍:
生活中的电源种类很多,如各种于电池、蓄电池、发电机、学生电源等。
生活中的用电器更多了,如电视机、空调机、冰箱、电脑、洗衣机、微波炉、电灯等。
生活中的开关。如按钮开关、摇头开关、铡刀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温控开关、感应开关等等。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课题
电流和电路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及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2.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够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师操作,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的工作状态。
将小灯泡与电池用导线连接。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⒈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⒉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准备: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
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电流是什么?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
(板书课题)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
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板书:电流。
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
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
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
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文档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有大小,称为电流强度,单位是安培(A)。
2.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指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组成的电流路径。
3. 电源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使电路中的电荷得以移动形成电流。
4. 开关的作用: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控制电能的传输。
5. 导线的作用:导线传输电能,连接电路中的各个部分。
6. 用电器的作用:用电器消耗电能,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能描述电流的形成和电流强度。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电路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定义及各部分作用。
难点:电流的形成、电流强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灯泡、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充电器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电流和电路原理。
2. 电流的概念:通过电流表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的形成和电流强度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3. 电路的定义:介绍电路的组成部分,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4. 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的作用: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明白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在电路中的功能。
5. 电流的计算:介绍电流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电流和电路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电流和电路的应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电路的定义及组成部分3. 各部分的作用4. 电流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绘制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部分。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原理。
3. 让学生认识电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的产生和电流的方向。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及组成部分1.1 电路的定义1.2 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2. 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原理2.1 闭合电路的概念2.2 断路电路的概念2.3 电路的短路和开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电路的概念及组成部分1.2 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原理2. 教学难点:2.1 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原理2.2 电流的产生和电流的方向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路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原理。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电流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讲解电路的概念及组成部分:介绍电路的定义,讲解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的作用。
3. 演示实验:用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构成。
4. 讲解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原理:解释闭合电路和断路电路的概念,讲解短路和开路的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原理,分享自己的理解。
七、巩固练习1. 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电路和电流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操作实验,验证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原理。
八、教学拓展1. 电流的概念:讲解电流的定义,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产生和方向:解释电流的产生原因,讲解电流的方向规定。
2. 强调电流的概念、产生和方向。
十、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电路和电流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电流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及其测量。
2.电路的组成部分、类型及特点。
3.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电流的形成及测量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电流的概念。
2.电路类型的分析,引导学生识别并理解不同类型的电路。
6.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在电路方面,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方式有所了解,但分析电路类型、特点的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讲解,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3.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实践,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a.论述电流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b.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优缺点。
c.阐述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d.指出电流和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如安全用电、节能等。
3.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并记录以下内容:
a.家庭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了解不同用电器的电流消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
2.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问,教师解答疑问,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流向和电流的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4. 让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流向。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4. 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电流的流向,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流和电路的知识。
2. 使用实物和图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
2. 讲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流向,使用图示和实物进行讲解。
3. 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4. 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流表和电压表。
6. 总结并巩固所学知识,回答学生的疑问。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流概念和电路组成的学习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对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方法的理解。
3. 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并正确读取数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 完成一道关于电流和电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电流和电路教学案设计
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3、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通过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
二、过程与方法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
2、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判别通路、短路和断路。
【教学难点】电路的短路及其危害。
【实验准备】教师用:简单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电子门铃、小电机、若干导线。
【教学过程】【实验警示】(1)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通过实践,你认为画电路图应注意什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小灯泡不发光,电路某处被切断,讨论:工作的用电器为什么不工作了?小灯泡不发光,用电器部分被短路,电流流经外导线绕过【板书设计】§15.2 电流和电路一、电路的组成元件及作用: 二、电流的形成及方向规定: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三、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四、元件符号及电路图【教学反思】电学内容比较抽象,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走向多元化。
新课标的要求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为此,本节教案的设计完全是在领会了新教材设置意图的基础上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从连接基本的电路开始认识电路的基本构成,接着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探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再利用电路的元件符号替代实物画出电路图,并实际动手操作,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
最后,通过展示学生完成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对比、鉴定,比较优劣得出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和电路
徐弘
一、教材分析
电与磁的知识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最重要的科学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学好电与磁的基础,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又会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难点是能区分导体、绝缘体。
该节教材中的想想议议、动手动脑等栏目给了师生广阔的开发空间,导体与绝缘体以及半导体二极管等亦给了师生极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利用好这些内容。
在进行本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联系生活、社会,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认识过程;要特别注意创设适当的物理情景,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勇敢的探索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届的设计思想时,通过创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空间。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知道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2.认识电路中常用元件的符号,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相关元件。
3.知道电池有正极和负极、电流的方向由正极通过用电器回到负极。
4.知道导体、绝缘体,了解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是半导体。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简单的电路,尝试用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的工作。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敢于动手做物理课的电路实验,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二)难点
区别导体、绝缘体。
五、教学准备
(一)电教器材
1.家电广告视频资料
2.多媒体课件1(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多媒体课件2(导体、绝缘体导电机理模拟图)。
(二)实验器材
1.干电池2节、小带灯座灯泡1只、小电动机1支、电子门铃1支、普通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开关1支、导线若干
2.铅笔、橡皮、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等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一、电流和电路
1.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有使用电器工
作的闭合电路。
2.电路
(1)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能。
(3)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3.按导电性能分类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七、教学设计
八、课后反思
1.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一则激发兴趣,二
则加强理解,以弥补部分实验的局限性。
2.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需
要,学习兴趣,有针对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将在通过动手实验及观看资料后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进而获得探究能力及思维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较难跨越的台阶,因为学生在活动后欠缺主动思考的仪式。
4.部分学生的讨论,仅流于形式,未能将前后所观所见所听所做联系起来深入探讨,最终头脑中仍是一片空白,连最基本的知识点也难以达标,就更不要说是获得能力了。
5.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调控课堂、驾驭课堂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放的太开,有的趁机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控的太紧又限制了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实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且只见他在动手,但是否动脑难以得知,这也是制约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6.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其前提是要有学习情境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必须建立在统一牢固的必需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否则这只能是低水平低效率的多样化,无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7.由于评价方式无法实现多样化,新理念新课程也必然又要走知识技能单一化的老路,最终还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去,新理念新课程也只能“画饼充饥”“锦上添花”,流于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