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艺术与科学》教案2
《2艺术与科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艺术与科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艺术与科学》课程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们能够:1. 理解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关系,认识到艺术创作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等。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激发对艺术与科学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与科学主题创作:学生需选择一个与艺术和科学相关的主题进行创作,如“科学实验室的色彩美学”或“光影交织的未来城市”。
创作需以美术基础为依托,结合科学原理进行表现。
2. 创意草图绘制:学生需绘制一张创意草图,表现其创作主题的构思过程,包括对色彩、线条和构图的初步设想。
3. 素材收集:学生需收集至少三种与创作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或科学现象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整理成资料集。
4. 撰写创作思路报告:学生需简述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路。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 主题创作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协调,能体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2. 创意草图应清晰表达学生的构思过程,线条流畅、比例准确。
3. 素材收集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与主题的关联性。
4. 创作思路报告需简洁明了,能清晰表达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作意图。
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保持整洁、规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作品的艺术性:包括构图、色彩运用等美术基础技巧的运用。
2. 科学的融合度:作品是否能够恰当地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体现创新思想。
3. 素材的收集与整理:素材的真实性和与主题的关联性,以及资料集的整理规范性。
4. 创意草图的表现力:草图是否清晰表达了学生的构思过程和创作意图。
5. 报告的撰写能力:报告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九年级美术下册《艺术与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c)比例:以古希腊雕塑为例,探讨比例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展示黄金分割的魅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九年级美术下册《艺术与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家在科学领域中的影响和贡献。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运用到的科学原理,如光影、色彩、比例等。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美术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7.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艺术创作中运用到的科学原理,如光影、色彩、比例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难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
2.教学策略:
a)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b)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下册美术-2《艺术与科学》【课件】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艺 术与科技是怎样的关系?
科学与美术各
门类的完美结 合。
欣赏长信宫灯,并分析它被称 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典范” 的原因。
猜猜看:这是什么?
美术九年级下册 人美版
有力。
结构美
单孔、坦拱、敞肩。桥面坦阔,桥身轻灵、 稳固,利于泄洪。
安济桥科学美---
结构美:单孔、坦拱、敞肩。桥面坦阔, 桥身轻灵、稳固,利于泄洪。
第一代计算机比 现代计算机相比 有何变化。
1949年,美国设计的有史以来“最漂亮” 的飞机之一,几次发生飞行事故。
请同学们观察飞机的造型,想想原因在 哪里?
其意义与军人的勋章一样重大,在整个西方世界,铁戒已经成为一个出 类拔萃的工程师的杰出身份和崇高地位的象征。戒指外表面上下各有8个 刻面。这枚戒指起源于加拿大的魁北克大桥悲剧。1900年,魁北克大桥
开始修建,横贯圣劳伦斯河。为了建造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梁,原本可 能成为不朽杰作的桥梁被工程师在设计时主跨的净距由487.7米忘乎所以 得增长到了548.6米。1907年8月29日下午5点32分,当桥梁即将竣工之际, 发生了垮塌,造成桥上的86名工人中75人丧生,11人受伤。事故调查显
美术九年级下册 人美版
艺、它为什么叫 铁戒,耻辱之 戒?
3、为什么要求 佩戴在工程师
绘制工程图的 优势手的小指?
中文名称 工程师之戒 外文名称
The Iron Ring 别名 铁戒,耻辱之戒 源头 魁北克大桥 结果 桥梁垮塌 佩戴位置 绘制工程图的优势手的小指 材质 铁或不锈钢
加拿大魁北克大桥 特奥多罗·库帕(美国)(未完成)
设计师曾称他的设计是“最佳、 最省的”,并忘乎所以地把桥的 长度由原定的500米加到600米, 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
九年级下册《科学与艺术》教案
九年级下册《科学与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认识到科学和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2. 提高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2. 科学的特点和艺术的特点3. 科学和艺术的交融4. 科学和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和艺术素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和艺术的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和艺术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和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和艺术素养。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科学和艺术的力量。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与艺术》九年级下册。
2. 课件: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和艺术的特点,科学和艺术的交融,科学和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3. 教学资源:科学和艺术的案例,实践活动材料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科学与艺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和艺术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和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科学技术博物馆、艺术展览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和艺术素养,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艺术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和艺术的力量。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艺术作品的创意和技巧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技术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科学与艺术的魅力。
《2艺术与科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艺术与科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艺术与科学》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们能够:1. 理解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概念,认识到两者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艺术创作技能,包括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表现技巧。
3. 培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通过艺术创作展现个人对科学与艺术的独特理解。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与科学主题调研:学生需自行选择一个与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主题,如“科技与未来”、“自然与人文”等,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主题下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科学应用。
2. 创作素材准备:根据调研结果,学生需准备相应的创作素材,如绘画材料、雕塑工具等。
3. 艺术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或雕塑技巧,结合所选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作品需体现对科学与艺术的深度理解。
4. 作品文字说明:学生需为作品撰写一段文字说明,阐述作品的创作灵感、表现手法及所蕴含的科学与艺术元素。
三、作业要求具体作业要求如下:1. 主题选择要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性,能够体现出两者的结合点。
2. 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技巧的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避免简单的模仿。
3. 作品要具有独特性和个性,能够展现学生的个人风格和审美观念。
4. 文字说明要简明扼要,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意图和内涵。
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保持作品的整洁和完好。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主题选择的恰当性和科学性。
2. 创作技巧的运用和创新程度。
3. 作品的独特性和个性表现。
4. 文字说明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5. 作业的完成度和整洁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采取以下方式: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评阅,指出优点和不足。
2. 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由学生自己介绍创作过程和心得。
3. 教师将根据评价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4.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下一课时提交修改后的作品。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欣赏和评述实际案例,认识掌握艺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认同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及环境的影响,感知两者平衡发展的永恒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艺术与科学的平衡发展,并将两者融入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探究,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需要收集资料的相关信息:安济桥曾经历的自然灾害;了解并简述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议题。
出示课题《艺术与科学》。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成果的展现。
教师安排分组学生说明资料收集情况。
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
教师补充说明。
九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教案第2课艺术与科学
提问:埃舍尔的《圆形极限3》的创 作的灵感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 题?与科学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关键词(抽象 几何空间、永无边界、无限而有界)。
小结:有些艺术作品直接涉及了有 关世界的观念和规律,以不同于科学的 方式增强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展示修拉的《春季的塞拉河》,包括
结合课前掌握的资料,观察课 本图片及图注文字,发言。
联系已有的知识,思考后说出 自己的见解。理解安济桥的结构形 式与功能和谐统一,初步感知艺术 与科学间的关系。
观察作品,说出作品的科学主 题,以及作品的形象与色彩构图是 如何服务于科学主题的。
理解艺术可以表现科学的主 题,从而增强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观察作品,说出修拉点彩法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和科学密切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能在案例学习的启发下,描述、分析和评价艺术分例子,能联系生活谈艺术 与科学的和谐发展。
教具 学具 资料 准备
PPT课件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讲授新课
1、展示安济桥的组图,引导学生观察 其造型以及桥上的单孔、坦拱和敞肩, 理解这些结构的功能,说出安济桥体现 出的形式美、装饰没和功能美。
单元
2教学内容艺术与科学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与 关联。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本课学到的思考方法和角度,欣赏、理解和评述科学影响艺术 的某个例子。联系生活,;了解拥有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并认冋拥有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 用。认冋两者的平衡发展是我们永恒的理想和追求。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美术领域的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2、通过日常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感受和欣赏多种美术表达的方式。
3、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利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来探索有创意地进行审视和表达
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步骤
1、板书设计:标题“美术与科学”,概括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集体讨论“美术”和“科学”的概念,并从古今中外文化
的角度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说明艺术和科学之间存在着多种交流关系,例如创新的形式
表达、科学研究的媒介运用、发现技术的美学等。
4、引导学生应用: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准,融合艺术和科学的精髓,从而利
用技术手段来把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能力。
5、把握学习节奏:课堂上采取快、慢的节奏,形成有规律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探究:探究设计,以知识拓展为目的,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探索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
2、群组讨论: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协作,交流思想;当学生交流完后,归纳总结,以
一句话总结出大家的思想,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绘画等实践操作,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
每个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全班学生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看法。
《2艺术与科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艺术与科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了解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掌握基本的艺术创作技巧,如绘画、雕塑等。
3.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艺术与科学》主题展开,具体包括: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及自学,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联性,如数学原理在绘画构图中的应用等。
2. 创意构思: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构思一个以“艺术与科学”为主题的创意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或装置艺术等。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动手实践,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在此过程中,需注意运用所学的艺术技巧和科学原理。
4. 小组合作:学生需在小组内交流创意,共同完成一个集体作品,以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作品需围绕“艺术与科学”主题进行创作,体现主题内涵。
2. 作品需符合中学生美术创作的基本规范,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得当等。
3. 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需注重细节,努力提高作品的质量。
4. 小组合作时,每位成员需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作品。
5. 作品需按时提交,并附上创意构思的说明及小组合作的过程记录。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主题的体现程度:作品是否围绕“艺术与科学”主题进行创作。
2. 创意的独特性:作品的创意是否新颖、独特。
3. 实践操作的规范性:作品是否符合中学生美术创作的基本规范。
4. 小组合作的效果:小组内成员的参与程度及合作效果。
评价将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2. 小组间将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3. 学生需根据教师及小组的反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
人美版美术9年级下册 2艺术与科学 教案设计
《艺术与科学》教学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特质。
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艺术的热爱;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经历,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知识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
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钢尺、石块、摄影图片(长信灯、开封大桥1、开封大桥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顾作品古代牛灯,请同学们小组探究,自由发言,说一说古代牛灯美在什么地方?(艺术:神态、造型) 古人在设计时烟道导入牛腹的水里,融入了什么思想!(科学:防风、无尘、环保)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1---图片(50年代初和现代飞机图片展示,学生观察有何异同?学生答:方形机窗是致命的设计错误,从1958年至今设计的客机,机窗改为有圆弧倒角的形状,成为既安全又漂亮的客机。
)资料2---图片(汽车的造型和动力的改良创新,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外观简洁、运动感强,而且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动力改进,流线型设计,速度更快、更加安全、节能减排环保、更加舒适。
资料1-2说明了什么?导入课题-----艺术与科学(板书)2、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浏览本节教材内容,教师要求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概念(❶艺术: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美观、愉悦、舒适。
九年级美术下册2艺术与科学课件人美版
结构美: 单孔、坦拱、敞肩。桥面坦阔,桥身 轻灵、稳固,利于泄洪。
安济桥最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有机结合的部分 在哪里?
一、发现——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结构美:单孔、坦拱、敞肩。桥面坦阔, 桥身轻灵、稳固,利于泄洪。 安济桥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体现在——
金属冶炼
印刷术
二、探寻——科学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作 用
思考·讨论
你认为哪种科技进步对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 说说理由。
摄影术
造纸术
数字信息技术
二、探寻——科学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作 用
金属冶炼
中国青铜器制 作精美,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在世 界青铜器中享有很 高的声誉。
莲鹤方壶(青铜) 春秋
二、探寻——科学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作 用 印刷术
• •
•
但是达· 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 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 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 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艺术与科学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 的两面。 ——李政道 越往前走,艺术越是要科学化,同时科学 也要艺术化。两人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 ——福楼拜
印刷术发明不久,运用 印刷术制作的年画即活跃于 民间,如著名的武强年画、 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等。
二、探寻——科学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作 用
造纸术
书画家利用宣 纸的润墨性,控制 水墨比例,运笔疾 徐有致而达到特殊 的艺术效果。
荔枝 齐白石
二、探寻——科学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作 用
造纸术
剪纸是一种以纸 为加工对象的民间艺 术,生活在乡村的艺 人,用剪纸谱写了民 间艺术的辉煌乐章。
《2 艺术与科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艺术与科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制作科技艺术作品学生需要选择一种科学现象或科技产品,通过艺术手段将其表现出来。
例如,可以选择光影、磁场、声音等科学现象,或者智能家居、无人机等科技产品。
2. 科学知识问答学生需要搜集相关的科学知识,制作成问答卡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回答。
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创意设计比赛学生需要围绕“科学与艺术”的主题,进行创意设计比赛。
可以是实物作品、绘画、摄影等,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与“艺术与科学”主题相关,能够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2. 制作科技艺术作品时,需注意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或危险的材料。
3. 创意设计比赛需提交作品照片或视频,并附上设计理念和说明。
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5. 鼓励合作学习,可以小组形式完成作业,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完成质量、创意性、团队协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
3. 评价结果反馈: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表扬;对于有问题的作业,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学生将在课后收到关于作业的反馈信息,包括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
这些反馈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为其后续学习提供指导。
此外,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与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并激发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
以上就是本次作业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和指导。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到艺术创作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探索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内涵与关系2. 美术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案例分析3. 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内涵、关系及案例。
2. 欣赏法:分析美术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 美术作品示例3. 绘画、制作工具和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内涵、关系及案例。
3. 欣赏:分析美术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与科学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理解。
2. 邀请艺术家或科学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3. 开展美术作品比赛,鼓励学生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展示创新成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讨论进行评估。
2. 学生美术作品的创意和质量,通过作品展示和评比进行评估。
3.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发挥个性,充分展示创新思维。
3.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探索艺术与科学的新趋势,更新教学资源。
2. 艺术与科学-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2. 艺术与科学-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
而且,科学与艺术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和联系。
因此,我们需要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此,我们开设了这门课程——《艺术与科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历史渊源;2.掌握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理解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4.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艺术与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历史渊源艺术与科学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类尚未将艺术、科学分开,而是在神话、祭祀、医学等领域中的进行实践和探索。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才彻底分开,这时艺术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2. 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社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艺术方面,高科技的手段、电脑科技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都在推动着艺术的高速发展。
而在科学方面,则在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3.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
艺术的视觉效果和设计,往往都要借助科学的成果,比如电子科技、照明科技等;而科学在研究技术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艺术因素的影响。
如人体造型研究,需要涉及到美学、艺术和人体测量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4. 创作实践环节通过创作实践,加深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选题自我创作,结合学过的艺术设计理论和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体验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
创作形式可包含电子版画、数码雕塑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此环节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具备了艺术创作技能。
四、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理解;•艺术与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现状的掌握;•创作实践环节的完成。
九年级美术下册《艺术与科学》优秀教学案例
(1)案例中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2)这种结合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影响;
(3)如何将这种结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归纳各小组讨论的成果。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结论:
(1)明确案例中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2)阐述这种结合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及如何将这种结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倡导绿色环保,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鼓励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本章节教学注重情景创设,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艺术与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艺术与科学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
3.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4. 定期组织作品展示、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追求卓越。
(五)反思与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本案例重视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同时,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这种互动评价中,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九年级下册《科学与艺术》教案
九年级下册《科学与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认识到科学和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欣赏和创造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介绍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和艺术对科学的启示。
2. 科学的艺术表现:探讨科学家在艺术领域的创作,如绘画、雕塑、音乐等,展示科学家的艺术才华。
3. 艺术中的科学元素:分析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科学元素,如构图、色彩、节奏等,揭示艺术与科学的内在联系。
4.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介绍当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如数字艺术、生物艺术等,展示科学与艺术的最新发展。
5. 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和艺术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的艺术表现,艺术中的科学元素,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欣赏和创造艺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分析科学的艺术表现和艺术中的科学元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和艺术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与艺术的话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与艺术》九年级下册。
2. 教学辅助材料:科学艺术作品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实践活动材料:画纸、画笔、音乐设备等。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科学与艺术的关系1.1 讲解科学与艺术的概念与定义1.2 分析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1.3 探讨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和艺术对科学的启示2. 第二周:科学的艺术表现2.1 介绍科学家在艺术领域的创作2.2 展示科学家的绘画、雕塑、音乐等作品2.3 分析科学家艺术创作的特点和价值3. 第三周:艺术中的科学元素3.1 分析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科学元素3.2 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内在联系3.3 举例说明科学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4. 第四周:科学与艺术的交融4.1 介绍当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4.2 展示数字艺术、生物艺术等作品4.3 分析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意义和前景5. 第五周:创新与实践5.1 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和艺术的实践活动5.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5.3 组织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理解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用于展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 准备讨论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教学课件,便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4. 邀请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视频,作为课程补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观察教室环境,引导学生发现教室中存在的科学元素,如:电灯开关、黑板、窗户上的双层玻璃等。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1. 观察艺术与科学的关系(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室内的科学元素进行深入观察,记录其特点和功能。
(2)小组讨论:艺术如何与科学相结合,使该元素更具美感?(3)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成果展示。
2. 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历程(1)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推动。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艺术与科学在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和人物,以及他们如何推动各自领域的发展。
(3)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和展示。
3. 创作实践(1)教师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要求:以艺术与科学为主题,创作一件融合两者元素的美术作品。
(2)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创作方式,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组织学生将各自的创作作品展示在教室或学校展览区。
(2)邀请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人美版美术9年级下册 2艺术与科学 教案设计
➢艺术与科学➢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本课学到的思考方法和角度,欣赏、理解和评述科学影响艺术的某个例子。
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认同科学与艺术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认同两者的平衡发展是我们永恒的理想和追求。
➢教学重点:对艺术与科学密切联系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能在案例学习的启发下,描述、分析和评价科学影响艺术的例子,能联系生活谈艺术与科学的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前置作业:课前一周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
1、搜索“赵州桥”,了解其基本情况。
着重了解其独特魅力。
2、查找两件以科学发展中的人与事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名称,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作品表达的内涵。
3、查阅资料:长信宫灯的结构和造型特点;艺术家埃舍尔《圆形极限3》的创造灵感以及色彩混合原理;4、查阅资料: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他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一、导入新课,开始发现之旅。
1、故事导入------出示图片——工程师之戒、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图1、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图2引出问题:艺术设计能否脱离科学单独存在呢?学生:回答问题(否定)2、教师:那么艺术与科学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第二课《艺术与科学》。
3、步入新课,互动交流,体会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第①部分:《赵州桥》案例详解,调动学生通过描述、分析和评价,感知并理解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刚刚我们看了一座惨烈的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座令人安心的桥,出示图片《赵州桥》。
同学们了解他吗?教师:赵州桥历经洪水、地震、战乱,迄今1400多年,我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的时候,第一请同学们要欣赏赵州桥的美在何处?第二希望大家注意它为什么被称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典范?学生:观看视频。
九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艺术与科学课件2人美版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艺术与科学》课件
中 国 古 代 地 动 仪
这张照片拍的是什麽?
它是科学仪器还是艺术品?
——它既为祖国的天象 科学做出了贡献,又是 传世的艺术瑰宝。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认为学习科学知 识重要还是艺术学习重要?
• 艺术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可以美 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艺术与科学是不 可偏缺的双翼,在设计中如果缺少了一 方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2019/5/2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5/2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设计灵感来源于----
• 古典外形与现代科技因 素完美结合的一个经典 建筑
艺术与科学两者的关系如何?------ 并重 两者对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促进
作业
• 设计出科学合理又美观的课桌椅
学生作业欣赏
书桌设计
书桌设计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就
• 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地下 入口处
卢浮宫是一个什么建 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与科学》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很少把美术教育和其他的学科进行联系。
但在以“促使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视艺术与文化知识的融合。
课程需要扩大美术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的空间,把艺术和科学等多门学科联系在一起,进行融合学习。
把学生普遍存在的只重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而对于学习艺术总感觉可有可无的现象,予以纠正。
二、学习内容分析:
艺术与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创造性工作。
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规律。
它们共同追求真善美的普遍真理。
课程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很容易唤起学生学习艺术的浓厚兴趣。
学生在实例的讨论中,也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经典的作品具有永恒性,在学习中让学生多接触这样的作品,无形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习目标分析:
1、能够联系生活,了解美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科学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特点。
3、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美术的热爱,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经历,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四、教学方法:
练习、交流、欣赏、评价
五、学习环境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设备、课件、因特网、生活中的设计实物与图片、
六、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了解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七、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八、学习评价:
测试形式:课堂提问、课后作业
九、测试内容:
1、按教师引导发现找出生活中艺术和科学结合的物品,能阐述其特点
2、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十、教学活动过程:
1、课程导入:
展示图片(直观演示法):达?芬奇绘制的人体比例图、汉代长信宫灯、安济桥、都市漫步者、超市精灵、悉尼歌剧院、“水立方”、“鸟巢”
(通过赏析图片,把学生带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氛围之中)
提问:艺术对我们的生活有那些作用?科学又有什么作用?
讨论总结:艺术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可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使人们在享受到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之后,在精神层面也有所追求,满足精神生活。
科学对我们也非常重要,生活中处处都能看见科学的影子,科学探索自然地发展规律,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双翼。
2、举例讨论:
讨论一:生活中有哪些设计没有体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科学的发明需要艺术的想象,学生历数生活中设计失败的例子,如:外表美观的学校楼梯狭窄;课桌椅实用,但不够舒适、美观;塑料袋使用方便快捷,但影响身体健康污染环境;)讨论二:列举生活中设计体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实例。
(“鸟巢”’、“水立方”、较好的衣服和鞋穿着舒适美观大方) (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物品进行展示并分析)
讨论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艺术与科技是怎样的关系?
(1)、是科技发展在艺术发展之先吗?
(艺术和科学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远古时代,人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就已自觉的使之融会贯通了,艺术与科学在互动中发展,这种互动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的,成为了
人类向前跃进过程中试图获得平衡的一对翅膀。
)
(2)、还有哪些艺术与科技共同发展的实例?
学生分析:金字塔、安济桥、长信宫灯、编钟等设计实例。
(3)、提问:你了解达·芬奇吗?
结合课件介绍并分析达芬奇对科学和艺术的执著探索实例,了解达芬奇不平凡的一生。
(问:了解了达·芬奇的事迹,同学们对艺术与科学的的发展有何感想?)总结:理解科学需要艺术,而理解艺术也需要科学,艺术与科学的共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选择一个实例,重点介绍,也可让每一小组有针对性地对一幅作品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共同交流学习。
)
3、作品分析:
(1)、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在生活中不胜枚举。
经过设计的产品就是其中的一大类。
(都市漫步者、超市精灵)
(2)、就学生自己准备的生活实物进行分析。
(3)、对有代表性的物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展示一些经典的设计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
4、教师总结;
人类艺术与科学两种伟大能力的同时呈现和完美结合,推动社会完善的发展,那么我们中学生也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培养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丽,生活更加科学、健康,感叹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美妙。
5、作业: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合,对提高我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就课题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感想。
6、总结反思:
现代生活中的很多优秀设计作品,就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实际体现,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加的充满乐趣、丰富多彩。
美术知识的全民普及,也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把知识教给学生,教给社会。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把艺术与其他学科更多的进行联系、结合,做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