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自我知觉

合集下载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一、引言乔哈里之窗是一种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四个维度,分别是:自我知觉、自我表达、自我理解和自我调节。

这些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探索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改善心理健康,并且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根据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自我知觉在乔哈里之窗的第一个维度中,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对自我知觉的提升,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喜好和厌恶,以及内在的动机和情感。

在这方面,我发现自己相当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

经常会用很多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感受、情感以及对外界的反应。

也喜欢通过各类测试和问卷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并不断优化自身个性和心理特点。

三、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指每个人在内心世界的自我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自我呈现之间的平衡。

我发现自己比较善于用文字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不断地创作,我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内在的情感和压抑,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中,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获得更深入的交流体验。

四、自我理解自我理解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特质和情感的深刻认知和理解。

在这方面,我发现自己很擅长分析和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以期望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心,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动机和激励因素,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五、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根据自我认知和理解来主动调整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在这方面,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据此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期望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我还发现自己需要更多地关注情感管理和情绪调控,以更好地保持内心平衡和心理健康。

新版216个护理诊断NANDA护理诊断

新版216个护理诊断NANDA护理诊断

新版216个护理诊断NANDA护理诊断NANDA-I护理诊断2012~2014(共216页)1. 领域1: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2. 类别1:健康意识(Health Awareness)3. 娱乐活动缺乏(Deficient Diversional Activity)(00097)4. 静态的生活方式(Sedentary Lifestyle)(00168)5. 类别2: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6. 缺乏公共卫生(Deficient Community Health)(00215)7. 有危险倾向的健康行为(Risk-Prone Health Behavior)(00188)8. 健康维持无效(Ineffective Health Maintenance)(00099)9. 有增强免疫状态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Immunization Status)(00186)10. 防护无效(Ineffective Protection)(00043)11. 自我健康维持无效(Ineffective Self-Health Management)(00078)12. 有增强自我健康管理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Self-HealthManagement)(00162)家庭执行治疗方案无效(Ineffective FamilyTherapeutic Regimen Management)(00080)13. 领域2:营养(Nutrition)14. 类别1:摄入(Ingestion)15. 母乳不足(Insufficient Breast Milk)(00216)16. 婴儿喂养无效(Ineffective Infant Feeding Pattern)(00107)17.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Imbalanced Nutrition:Less Than BodyRequirements)(00002)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Imbalanced Nutrition:More Than Body Requirements)(00001)有增强营养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Nutrition)(00163)18.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高于机体需要量(Risk for Imbalanced Nutrition:MoreThan Body Requirements)(00003)19. 吞咽能力受损(Impaired Swallowing)(00103)20. 类别2:消化(Digestion)21. 类别3:吸收(Absorption)22. 类别4:代谢(Metabolism)23. 有血糖不稳定的危险(Risk for Unstable Blood Glucose Level)(00179)24.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00194)25. 有新生儿黄疸的危险(Risk for Neonatal Jaundice)(00230)26. 有肝功能受损的危险(Risk for Impaired Liver Function)(00178)27. 类别5:水化28. 有电解质失衡的危险(Risk for Electrolyte Imbalance)(00195)29. 有维持体液平衡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Fluid Balance)(00160)30. 体液不足(Deficient Fluid Volume)(00027)31. 体液过多(Excess Fluid Volume)(00026)32.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Risk for Deficient Fluid Volume)(00028)33. 有体液失衡的危险(Risk for Imbalanced Fluid Volume)(00025)34. 领域3:排泄(Elimination and Exchange)35. 类别1:排尿功能(Urinary Function)36. 功能性尿失禁(Functional Urinary Incontinence)(00020)37. 充溢性尿失禁(Overflow Urinary Incontinence)(00176)38. 反射性尿失禁(Reflex Urinary Incontinence)(00018)39.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00017)40. 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00019)41. 有急迫性尿失禁的危险(Risk for 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00022)42. 排尿形态改变(Impaired Urinary Elimination)(00016)43. 有排尿形态恢复正常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Urinary Elimination)(00166)尿潴留(Urinary Retention)(00023)44. 类别2:胃肠功能(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45. 便秘(Constipation)(00011)46. 感知性便秘(Perceived Constipation)(00012)47. 有便秘的危险(Risk for Constipation)(00015)48. 腹泻(Diarrhea)(00013)49. 胃肠动力紊乱(Dys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00196)50. 有胃肠动力紊乱的危险(Risk for Dys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00197)排便失禁(Bowel Incontinence)(00014)51. 类别3:皮肤功能(Integumentary Function)52. 类别4:呼吸功能(Respiratory Function)53. 气体交换受损(Impaired Gas Exchange)(00030)54. 领域4:活动∕休息(Activit y∕Rest)55. 类别1:睡眠/休息(Sleep/Rest)56. 失眠(Insomnia)(00095)57.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00096)58. 有睡眠形态增进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Sleep)(00165)59. 睡眠形态紊乱(Disturbed Sleep Pattern)(00198)60. 类别2:活动/运动(Activity/Exercise)61.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Risk for Disuse Syndrome)(00040)62. 床上活动障碍(Impaired Bed Mobility)(00091)63. 躯体移动障碍(Impaired Physical Mobility)(00085)64. 借助轮椅活动障碍(Impaired Wheelchair Mobility)(00089)65. 移位能力障碍(Impaired Transfer Ability)(00090)66. 行走障碍(Impaired Walking)(00088)67. 类别3:能量平衡(Energy Balance)68. 能量场紊乱(Disturbed Energy Field)(00050)69. 疲乏(Fatigue)(00093)70. 漫游(Wandering)(00154)71. 类别4:心血管/肺部反应(Cardiovascular/Pulmonary Responses)72. 活动无耐力(Activity Intolerance)(00092)73. 有活动无耐力的危险(Risk for Activity Intolerance)(00094)74. 低效性呼吸形态(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00032)75. 心输出量减少(Decreased Cardiac Output)(00029)76. 有胃肠灌注不足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Gastrointestinal Perfusion)(00202)77. 有肾脏灌注不足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Renal Perfusion)(00203)78.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Impaired Spontaneous Ventilation)(00033)79. 周围组织灌注不足(Ineffective Peripheral Tissue Perfusion)(00204)80. 有心脏组织灌注不足的危险(Risk for Decreased Cardiac Tissue Perfusion)(00200)有脑组织灌注不足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Cerebral Tissue Perfusion)(00201)有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Peripheral Tissue Perfusion)(00228)呼吸机依赖(Dysfunctional Ventilatory Weaning Response)(00034)类别5:自我照顾(Self-Care)81. 持家能力障碍(Impaired Home Maintenance)(00098)82. 有增强自理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Self-Care)(00182)83. 沐浴自理缺陷(Bathing Self-Care Deficit)(00108)84. 穿衣自理缺陷(Dressing Self-Care Deficit)(00109)85. 进食自理缺陷(Feeding Self-Care Deficit)(00102)86. 如厕自理缺陷(Toileting Self-Care Deficit)(00110)87. 忽视自我健康管理(Self-Neglect)(00193)88. 领域5:知觉∕认知(Perception∕Cognition)89. 类别1:注意力(Attention)90. 忽视单侧身体(Unilateral Neglect)(00123)91. 类别2:定向力(Orientation)92. 环境解析障碍综合征(Impaired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ndrome)(00127)类别3:感觉/知觉(Sensation/Perception)93. 类别4:认知(Cognition)94. 急性意识障碍(Acute Confusion)(00128)95. 慢性意识障碍(Chronic Confusion)(00129)96. 有急性意识障碍的危险(Risk for Acute Confusion)(00173)97. 自我控制无效(Ineffective Impulse Control)(00222)98. 知识缺乏(Deficient Knowledge)(00126)99. 有增加知识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Knowledge)(00161)100. 记忆受损(Impaired Memory)(00131)101. 类别5:沟通(Communication)102. 有加强沟通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Communication)(00157)103. 语言沟通障碍(Impaired Verbal Communication)(00051)104. 领域6: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105. 类别1:自我概念(Self-Concept)106. 绝望(Hopelessness)(00124)107. 有危及个人尊严的危险(Risk for Compromised Human Dignity)(00174)108. 有孤独的危险(Risk for Loneliness)(00054)109. 自我认同紊乱(Disturbed Personal Identity)(00121)110. 有自我认同紊乱的危险(Risk for Disturbed Personal Identity)(00225)111. 有增强自我概念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Self-Concept)(00167)类别2:自尊Self-Esteem112. 慢性低自尊(Chronic Low Self-Esteem)(00119)113. 情境性低自尊(Situational Low Self-Esteem)(00120)114. 有慢性低自尊的危险(Risk for Chronic Low Self-Esteem)(00224)115. 有情境性低自尊的危险(Risk for Situational Low Self-Esteem)(00153)类别3:自我形象(Body Image)116. 自我形象紊乱(Disturbed Body Image)(00118)117. 领域7:角色关系(Role Relationships)118. 类别1:照顾者角色(Caregiving Roles)119. 母乳喂养无效(Ineffective Breastfeeding)(00104)120. 母乳喂养中断(Interrupted Breastfeeding)(00105)121. 有增强母乳喂养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Breastfeeding)(00106)122. 照顾者角色紧张(Caregiver Role Strain)(00061)123. 有照顾者角色紧张的危险(Risk for Caregiver Role Strain)(00062)124. 抚养障碍(Impaired Parenting)(00056)125. 有增进抚养能力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Parenting)(00164)126. 有抚养障碍的危险(Risk for Impaired Parenting)(00057)127. 类别2:家庭关系(Family Relationships)128. 有依附关系障碍的危险(Risk for Impaired Attachment)(00058)129. 家庭运作紊乱(Dysfunctional Family Processes)(00063)130. 家庭运作中断(Interrupted Family Processes)(00060)131. 有家庭运作稳定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Family Processes)(00159)类别3:角色表现(Role Performance)132. 无效的关系(Ineffective Relationship)(00223)133. 有增进关系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Relationship)(00207)134. 有关系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Relationship)(00229)135. 父母角色冲突(Parental Role Conflict)(00064)136. 角色紊乱(Ineffective Role Performance)(00055)137. 社交障碍(Impaired Social Interaction)(00052)138. 领域8:性学(Sexuality)139. 类别1:性别认同(Sexual Identity)140. 类别2:性功能(Sexual Function)141. 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00059)142. 性生活形态改变(Ineffective Sexuality Pattern)(00065)143. 类别3:生殖(Reproduction)144. 分娩过程无效(Ineffective Childbearing Process)(00221)145. 有增进分娩过程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Childbearing Process)(00208)有分娩过程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Childbearing Process)(00227)有母体-胎儿受干扰的危险(Risk for Disturbed Maternal-FetalDyad)(00209)146. 领域9:调适∕压力耐受(Coping∕Stress Tolerance)147. 类别1:创伤后反应(Post-Trauma Responses)148. 创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 Syndrome)(00141)149. 有创伤后综合征的危险(Risk for Post-Trauma Syndrome)(00145)150. 强暴创伤综合征(Rape-Trauma Syndrome)(00142)151. 迁移应激综合征(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00114)152. 有迁移应激综合征的危险(Risk for 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00149)类别2:应对反应(Coping Responses)153. 活动计划无效(Ineffective Activity Planning)(00199)154. 有活动计划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Activity Planning)(00226)155. 焦虑(Anxiety)(00146)156. 防御性应对(Defensive Coping)(00071)157. 应对无效(Ineffective Coping)(00069)158. 有增强应对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Coping)(00158)159. 社区应对无效(Ineffective Community Coping)(00077)160. 社区有增强应对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Community Coping)(00076)161. 家庭妥协性应对(Compromised Family Coping)(00074)162. 家庭应对缺陷(Disabled Family Coping)(00073)163. 家庭有增强应对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Family Coping)(00075)164. 死亡焦虑(Death Anxiety)(00147)165. 无效性否认(Ineffective Denial)(00072)166. 成人生存功能衰退(Adult Failure to Thrive)(00101)167. 恐惧(Fear)(00148)168. 悲痛(Grieving)(00136)169. 复杂性哀伤(Complicated Grieving)(00135)170. 有复杂性哀伤的危险(Risk for Complicated Grieving)(00172)171. 有增强能力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Power)(00187)172. 无能为力(Powerlessness)(00125)173. 有无能为力的危险(Risk for Powerlessness)(00152)174. 个人复原能力受损(Impaired Individual Resilience)(00210)175. 有增强复原能力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Resilience)(00212)176. 有危及复原的危险(Risk for Compromised Resilience)(00211)177. 长期悲伤(Chronic Sorrow)(00137)178. 超负荷压力(Stress Overload)(00177)179. 类别3:神经行为压力(Neurobehavioral Stress)180. 自主性反射障碍(Autonomic Dysreflexia)(00009)181. 有自主反射障碍的危险(Risk for Autonomic Dysreflexia)(00010)182. 婴儿行为紊乱(Disorganized Infant Behavior)(00116)183. 婴儿有行为能力增强的潜力(Readiness for Enhanced Organized Infant Behavior)(00117)有婴儿行为紊乱的危险(Risk for Disorganized Infant Behavior)(00115)184. 颅内调试能力下降(Decreased Intracranial Adaptive Capacity)(00049)185. 领域10:生命原则(Life Principles)186. 类别1:价值观(Values)187. 有增进希望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Hope)(00185)188. 类别2:信念(Beliefs)189. 有促进精神健康增强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Spiritual Well-Being)(00068)190. 类别3:价值/信念/行动一致(Value/Belief/Action Congruence)191. 有增强决策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Decision-Making)(00184)192. 决策冲突(Decisional Conflict)(00083)193. 道德困扰(Moral Distress)(00175)194. 不合作(Noncompliance)(00079)195. 虔信受损(Impaired Religiosity)(00169)196. 有增进虔信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Religiosity)(00171)197. 有虔信受损的危险(Risk for Impaired Religiosity)(00170)198. 精神困扰(Spiritual Distress)(00066)199. 有精神困扰的危险(Risk for Spiritual Distress)(00067)200. 领域11:安全∕保护(Safety∕Protection)201. 类别1:感染(Infection)202. 有感染的危险(Risk for Infection)(00004)203. 类别2:身体伤害(Physical Injury)204. 清理呼吸道无效(Ineffective Airway Clearance)(00031)205. 有误吸的危险(Risk for Aspiration)(00039)206. 有出血的危险(Risk for Bleeding)(00206)207. 牙齿受损(Impaired Dentition)(00048)208. 有干眼症的危险(Risk for Dry Eye)(00219)209. 有跌倒的危险(Risk for Falls)(00155)210. 有受伤的危险(Risk for Injury)(00035)211. 口腔黏膜受损(Impaired Oral Mucous Membrane)(00045)212. 有围手术期体位性损伤的危险(Risk for Perioperative Positioning Injury)(00087)213. 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Risk for Peripheral Neurovascular Dysfunction)(00086)有休克的危险(Risk for Shock)(00205)214. 皮肤完整性受损(Impaired Skin Integrity)(00046)21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Risk for Impaired Skin Integrity)(00047)216. 有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Risk for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00156)217. 有窒息的危险(Risk for Suffocation)(00036)218. 术后恢复延迟(Delayed Surgical Recovery)(00100)219. 有烫伤的危险(Risk for Thermal Injury)(00220)220. 组织完整性受损(Impaired Tissue Integrity)(00044)221. 有外伤的危险(Risk for Trauma)(00038)222. 有血管受损的危险(Risk for Vascular Trauma)(00213)223. 类别3:暴力(Violence)224. 有虐待他人的危险(Risk for Other-Directed Violence)(00138)225. 有自虐的危险(Risk for Self-Directed Violence)(00140)226. 自残(Self-Mutilation)(00151)227. 有自残的危险(Risk for Self-Mutilation)(00139)228. 有自杀的危险(Risk for Suicide)(00150)229. 类别4:环境危害(Environmental Hazards)230. 污染(Contamination)(00181)231. 有污染的危险(Risk for Contamination)(00180)232. 有中毒的危险(Risk for Poisoning)(00037)233. 类别5:防御过程(Defensive Processes)234. 有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危险(Risk for Adverse Reaction to Iodinated Contrast Media)(000218)乳胶过敏反应(Latex Allergy Response)(00041)235. 有过敏反应的危险(Risk for Allergy Response)(00217)236. 有乳胶过敏反应的危险(Risk for Latex Allergy Response)(00042)237. 类别6: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238. 有体温平衡失调的危险(Risk for Imbalanced Body Temperature)(00005)239.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00007)240. 体温过低(Hypothermia)(00006)241. 体温调节无效(Ineffective Thermoregulation)(00008)242. 领域12:舒适(Comfort)243. 类别1:身体舒适(Physical Comfort)244. 类别2:环境舒适(Environmental Comfort)245. 类别3:社交舒适(Social Comfort)246. 舒适的改变(Impaired Comfort)(00214)247. 有增加舒适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Comfort)(00183)248. 恶心(Nausea)(00134)249. 急性疼痛(Acute Pain)(00132)250.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00133)251. 社交隔离(Social Isolation)(00053)252. 领域13:生长∕发育(Growth∕Development)253. 类别1:生长(Growth)254. 有生长不成比例的危险(Risk for Disproportionate Growth)(00113)255. 类别2:发育(Development)256. 生长发育迟缓(Delayed Growth and Development)(00111)257. 有发育迟缓的危险(Risk for Delayed Development)(00112)258. 一、新增诊断(16项):259. 领域1: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260. 类别2: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261. 缺乏公共卫生(Deficient Community Health)(00215)262. 领域2:营养(Nutrition)263. 类别1:摄入(Ingestion)264. 母乳不足(Insufficient Breast Milk)(00216)265. 类别4:代谢(Metabolism)266. 有新生儿黄疸的危险(Risk for Neonatal Jaundice)(00230)267. 领域4:活动∕休息(Activit y∕Rest)268. 类别4:心血管/肺部反应(Cardiovascular/Pulmonary Responses)269. 有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Peripheral Tissue Perfusion)(00228)领域5:知觉∕认知(Perception∕Cognition)270. 类别3:感觉/知觉(Sensation/Perception)271. 类别4:认知(Cognition)272. 自我控制无效(Ineffective Impulse Control)(00222)273. 领域6: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274. 类别1:自我概念(Self-Concept)275. 有自我认同紊乱的危险(Risk for Disturbed Personal Identity)(00225)类别2:自尊Self-Esteem276. 有慢性低自尊的危险(Risk for Chronic Low Self-Esteem)(00224)277. 领域7:角色关系(Role Relationships)278. 类别3:角色表现(Role Performance)279. 无效的关系(Ineffective Relationship)(00223)280. 有关系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Relationship)(00229)281. 领域8:性学(Sexuality)282. 类别3:生殖(Reproduction)283. 分娩过程无效(Ineffective Childbearing Process)(00221)284. 有分娩过程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Childbearing Process)(00227)285. 领域9:调适∕压力耐受(Coping∕Stress Tolerance)286. 类别2:应对反应(Coping Responses)287. 有活动计划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Activity Planning)(00226)288. 领域11:安全∕保护(Safety∕Protection)289. 类别2:身体伤害(Physical Injury)290. 有干眼症的危险(Risk for Dry Eye)(00219)291. 有烫伤的危险(Risk for Thermal Injury)(00220)292. 类别5:防御过程(Defensive Processes)293. 有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危险(Risk for Adverse Reaction to Iodinated Contrast Media)(000218)有过敏反应的危险(Risk for Allergy Response)(00217)294. 二、修改诊断(11项):295. 有增强母乳喂养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Breastfeeding)(00106)296. 低效性呼吸形态(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00032)297. 舒适的改变(Impaired Comfort)(00214)298. 有感染的危险(Risk for Infection)(00004)299.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00194)300. 恶心(Nausea)(00134)301. 无能为力(Powerlessness)(00125)302. 有无能为力的危险(Risk for Powerlessness)(00152)303. 有增强自我健康管理的愿望(Readiness for Enhanced Self-Health Management)(0016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Risk for Impaired Skin Integrity)(00047)304. 周围组织灌注不足(Ineffective Peripheral Tissue Perfusion)(00204)305. 三、退出诊断(1项):306. 领域5:知觉∕认知(Perception∕Cognition)307. 类别5:沟通(Communication)308.感觉知觉紊乱(特定的:视觉、听觉、方位感、味觉、触觉、嗅觉)(Disturbed Sensory Perception)(00122)。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 社会化: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

3. 社会角色: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

4.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过程。

5. 社会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

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6. 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和动机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品质。

7. 自我知觉:是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8.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即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9. 自我提升:个体在自我知觉过程中产生的积极自我偏见。

10. 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1. 社会情绪:指伴随个体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个体长期社会交往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12.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与思考他人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

13. 图式:按一定格式组织在一起,用于表征事件、事件系列、规程、情景、关系和客体等的概念群。

14. 印象:人们对认知对象能力、性格、品质等总体特征的反映。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级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规律性。

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里倾向系统。

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3、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里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里特征。

4、知觉:是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并影响个人的行为。

6、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和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7、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8、自我知觉: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已的生理,心理,行为状态及自已同周围关系的认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知觉,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已是有效地从事社会活动的前提,人们对自已的认识,决定了自已的生活态度,决定了自已是否能对自已加以控制,是社会化成熟的标志。

9、社会知觉: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翻与判断的过程。

10、知觉错误:指的是由于受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产生的偏差。

也称知觉效应,效应即作用的结果。

11、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点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以突出特征来推论其他方面特征的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1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环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1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14、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自我的相关概念

自我的相关概念
评价者(假30被0试)中一部分对被试的评价是肯定的,另一部分对被试的评价是负面的。
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是自信的,就会寻找能确认这个自我概念的信息,而排斥否定信息。
实四验、假 自设我2:认0人识0 们过会程去中寻的找自能我够服验务证偏自差我概念的伙伴。
情感成分: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通过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自尊)
结论:个体是通过自己的外显行为及行为 自我认识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实验程序:研究者让高自我评价和低自我评价的被试从两类评价者中选择一种与其合作。 结论:个体是通过自己的外显行为及行为发生的环境进行功能分析来获得自我知觉
发生的环境进行功能分析来获得自我知觉 品行成分: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而派生出来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产生的情绪体验(自尊) 品行成分: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而派生出来的
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你是如何认识他人的呢?
你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呢?
二、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理论:贝姆认为,与个体通过别 人的行为来认识别人的特征的机制一样, 个体对自己的态度、感情和其他内在状态 的认知,也存在根据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 行为发生的环境而进行推断的机制。
自我的相关概念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我… …
自我意识发展的两次飞跃
婴幼儿时期是自我意 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 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一、自我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 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的三种成分:
认知成分:对自己个性品质特征和独特性的认识 情感成分: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通过自我评价而
实验程序:研究者让高自我评价和低自我 评价的被试从两类评价者中选择一种与其 合作。评价者(假被试)中一部分对被试的评 价是肯定的,另一部分对被试的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简述人际知觉的种类

简述人际知觉的种类

简述人际知觉的种类
人际知觉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 自我知觉:这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包括个人的能力、情绪、需求和价值观等方面。

自我知觉是人际知觉的重要基础,因为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都是基于自我知觉的。

2. 他人知觉:这是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感受,包括对他人外貌、性格、情绪、动机等方面的认知。

他人知觉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因为个体需要了解他人的需求、兴趣和意图,才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互动。

3. 交往情境知觉:这是个体对交往情境的认知和感受,包括对情境中的人、物、事、时、地等方面的认知。

交往情境知觉是人际知觉的重要方面,因为个体需要根据情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以适应不同的交往情境。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查阅心理学书籍或咨询心理学专家。

如何掌握自我知觉和自我调节的技巧

如何掌握自我知觉和自我调节的技巧

如何掌握自我知觉和自我调节的技巧自我知觉和自我调节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它们是我们区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我们的情绪和认知稳定性。

同时,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环境,掌握自我知觉和自我调节的技巧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掌握自我知觉和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

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能力。

通过自我知觉,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需求、欲望和意图,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的挑战,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需求和愿望的调整。

1. 定期反思定期反思是自我知觉的重要方法。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发现以前对事件的评价是否正确,得到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机会。

在事情发生前、现场和事情结束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反应和行为做出评价,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是否合理,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

2. 培养感官感官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途径,通过感官我们获得外部世界的观感、听觉和感觉等信息,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外部世界,同时也能体现出我们自己的欲求和需求。

培养感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以及外部世界的信息。

3. 学会表达学会表达是掌握自我知觉的重要技巧之一。

通过表达我们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意见、情感等,并得到他人的反馈。

定期和他人沟通,并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让自己思想更开阔,更好地认识自己。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技能。

通过自我调节,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挑战,从而提高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1. 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是自我调节的关键。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来制定适当的行动计划。

例如,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经常情绪波动,可以适当进行正面思考和放松练习,以平衡情绪。

2. 培养承受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情况下。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释义
1、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认 识的客体。作为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个性心理的一切方面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自我知觉是在交往过程中随着对 他人的知觉而形成的。通过对他人知觉的结果和自我加以对照、比较才使他产生对自己的表象。马克思曾指出: “人降生是没有带镜子来的,他是把别人当镜子来照自己的。”对自我的知觉与对他人的知觉二者是紧密的,对 他人的知觉愈深刻、愈全面,对自我的认识随之而发展。自我知觉对自身的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 知觉会使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得体,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使他的行为遭受各种不应有的挫折。
限定
贝姆对这个自我归因过程作了好几个限定。
(1)自愿选择。自愿选择是模型中的重要变量。贝姆认为,要通过行为推断态度,必须要看这个人的行为, 是在外在控制下发生的(外在诱导下发生的),还是自动地(自己选择决定的)发生的。只有行为是自动发生的, 一个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推论态度。
(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是微弱的时候,才可以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自我知觉
社会心理学领域社会知觉的形式
01 释义
03 理论观点
目录
02 理论概述 04 限定
05 理论分析
07 的内容
目录
06 结果分析 08 总结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也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 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 度、情感和内部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他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们的外显行 为。
自我知觉理论是由D.J.比姆()在1972年提出,主要阐释行为是否影响态度。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 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自我知觉理论认为 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1.自我意识分为以下几个内容: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视和自我调节控制等。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构造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各要素中,自我评价能力起着至为矢键的作用。

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生埋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类。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外貌、身材等方面的意识等。

如果一个人对生理自我不能接纳觉得自己个子矮、不漂亮、身材差等,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和缺乏信心。

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2)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3)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社会失系、人际矢系中的角色、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也是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矢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善于交流或沟通,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没有知心朋友等,就会感到很孤独、很寂寞。

2.自我意识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失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已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失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失系。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自我知觉_新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自我知觉_新
首先,必须经历生理唤起状态;
认知标记:个体的
其次,寻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行解为释和生对理发唤生该起行。
为的环境的解释
对情感的知觉依赖于生理唤起程度和认知标记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的 情绪
实验研究
非情绪 解释
引发情绪反 应的情境
个体无 情绪反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
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情绪也是自我知觉的结果。 通过情境来解释生理唤起,时常会经历错误的 情绪。
奉承、赞美的过程,一般是为了得到他人(比 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喜欢
逢迎的方式:
恭维、赞同他人的观点、怜悯以及展示同情等
策略使用过程的关键
真诚和符合事实
印象管理的策略
留下良好的印象之二:逃避责任,维护形 象 自我阻碍(self-handicaping):
为自己制造障碍和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便在表现不佳时避 免自责。
通过内省认识自己
通过内省认识自己的局限性
自我归因的结果:个体能够意识到思考过程 的结果,但是觉察不到导致这个结果的认知 过程。
例:爱情是盲目的
通过内省认识自己
由于意识不到认知过程,很多时候 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时,依靠“因果
果理论”,或是易于表达的原因。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
对贝姆理论的回顾与补充
自我知觉理论 库利的理论
“镜像自我”(looking-glass self)
将他人对自己的想法视为一面镜子;
个体对自我的意识是我从别人的心里看到别人 怎么看的我。
“镜 像 自 我”
个体想象自己 在他人面前的 形象 (我以为别人 看到我什么)
个体想象别人 对自己在他人 面前的形象的 评价 (我以为别人 看到我的这些 什么后会有什 么想法)

旅游心理学名词解释

旅游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

2.旅游目标——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3.诱导——是一种把旅客的需要变成一种在服务中便于接待的形式而进行工作。

4.成人自我状态——是人格中支配理性思维和信息的客观处理部分,它对储存于父母的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信息加以检验,看其是否适合具体的情况。

5.心理风险——指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自尊心或改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问题。

6.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规范决策——是指人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依据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

8.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对旅客和服务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

9.领导——指引和影响他人或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10.组织结构——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或指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11.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事物、具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向。

12.群体压力——指群体规范对其成员所具有的无形的约束力。

13.旅游需要——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以得到某种满足的感受状态。

14.性格——一个人对待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面的心理特征。

很大程度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世界观的标志。

15.刻板印象——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印象。

16.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到达一定目标的动力。

17.客我交往——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同旅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

18.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

第四章 自我知觉(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自我知觉(社会心理学)

• 从以上各个渠道获得的对自我的认识片段 • • 加工整合

自我概念

(三)、自我概念的作用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想法、 情绪与行为。 • 1 、自我表达( self-expression)性行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 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即自我概念。

• 研究表明,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进入能允许 他 按 与 自 我 概 念 一 致 的 方 式 行 动 的 社 会 情 境 ( Snyder & Gangestad, 1982)。(十一)
• 低:常根据自己内心的态度及自己的性格而行动,所以, 在不同的情境中,在面对不同的观众时,都表现出一致的 行为。
了解你自己
自我监控量表(是/否)
• • • • • • • • • • 1、我发现模仿别人的行为是很难的。 2、我的行为通常是我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 3、在晚会和其他社交聚会中,我并不试图按别人的喜好说话做事。 4、当别人和我的观点不同时,我会为自己相信的观点辩护。 5、我能够对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做即兴讲话。 6、我会做出一些样子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让人高兴。 7、当我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拿不准该怎么做时,我就参照别人的行为。 8、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9、在选择电影、书籍和音乐时,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建议。 10、有时我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情感超出了实际的程度。
• 采用句子完成法,即让被试写20个句子来描述自己,来回 答“我是谁”这一问题。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1、他人的反馈
• 特别是当许多人对自己看法都一致时,我们就会相信这种 看法是真的。 • 2、反射性的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 )

认知自我的四个维度

认知自我的四个维度

认知自我的四个维度
认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认知自我的四个维度是:
1.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指个体对自己的特点、价值观和信念的认知。

自我认同是个体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可以包括性别认同、文化认同、职业认同等。

2.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指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评估。

自我评价影响个体的自尊和自信程度,可以包括对自己外貌、智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3.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动机和行为,高自我效能的个体倾向于更乐观、自信和有决心地面对挑战。

4. 自我知觉(Self-Awareness):指个体对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的觉察。

自我知觉有助于个体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动机,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这四个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认知自我,对个体的行为、情绪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自我价值认知

自我价值认知

自我价值认知自我价值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它是人类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我价值认知涉及到自我知觉、自尊心、自我调节、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内容。

在社会交往中,自我价值认知是人们形成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的基础。

以下是有关自我价值认知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认识。

它是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

自我知觉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进行。

例如,个体可以从外在的身体感觉、情感体验和日常生活中获取自己认识的信息。

自我知觉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了解自己,个体才能更好地应对周围复杂的事物和情境。

二、自尊心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自尊心在个体的情感上非常重要。

它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和尊重。

自尊心有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

对外的自尊心可以体现在个体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形象等方面;对内的自尊心则表现在个体的心理状态、自我感觉、自我价值判断等方面。

三、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的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人,往往会在情绪压力下不适合地表现出情绪或行为,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人会更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四、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获得成功的信心。

它反映了个体通过自我行为来达到愿望的信心和能力。

个体的自我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对制定目标、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非常重要。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可以更容易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更成功地完成任务。

结语:自我价值认知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基础。

它关系到个体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个体应该通过了解自己、肯定自己、调整自己、信心四个方面来提高自我价值认知,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自我知觉与自我概念的不同

自我知觉与自我概念的不同

自我知觉与自我概念的不同自我知觉和自我概念是心理学中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感知,即个体对自身存在和特征的一种主观体验。

自我概念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理解、评价和认识,是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和体验。

自我知觉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和意识的认知。

它包括一个人对自身存在和特征的感知,比如痛觉、视觉、听觉等。

自我知觉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基础,在自我意识发展的早期就开始产生。

通过感知自己的身体、感受到外界对自己的反馈和律动,人们可以形成对自己存在的直接感知。

这种感知与其他感知相似,是一种被动的、直接的经验,与个体的主观评价无关。

自我知觉是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感知,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和体验来实现,比如通过眼睛看自己的形象、通过手摸自己的皮肤等。

自我知觉对于个体的生存和行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个体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状态、心理的变化以及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通过自我知觉,个体能够感知到自己与其他人和物体的界限和区别。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对自己的身份、角色、特质、能力、经历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和感知。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形象和自我评价的整体认识。

它不仅包括自我知觉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认识。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所认知的评价和总体认识,是对自我形象的理性和意识层面的认知,具有主动性和目标性。

自我概念在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

个体通过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来理解自己的身份、角色、特质和能力等,并在实际生活中根据这些认知和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自我概念是在个体经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感知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馈,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觉来认识自己的总和,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对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校园里,像江波这样的女生自然会得到许多男生的青睐,隔 三差五就会有男生捧着鲜花或者各种零食来我们宿舍找她,她 很大方,鲜花往宿舍桌上的大花瓶里一插,至于零食嘛,大家 共享。这种时候她会对我说:“宝贝儿,这是陈旭买的冰淇淋, 你不是最爱吃冰淇淋吗﹖”她是好意,可是我不知怎么就觉得她 是在向我炫耀,每次听到她这样对我说,我都会心里一紧,血 往上涌。

正负性更明显些


也有一些学者把自尊当
作自我概念中的一个具 有评价性质的成分
基础
三、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内容 让被试写20个句子来描述自己,来回答 “我是谁”这一问题。
生理(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 ):


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年龄、容貌、身体状况、财 富等生理、物质方面的认识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里有两个去英国访问的学生名额, 江波幸运地获得了其中的一个,在为她送行的班会上,我勉强 微笑着,内心却愤愤不平:同样是人,为什么她就这么幸运呢 ﹖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终于让我竭力维持 着的平衡在一瞬间坍塌了,嫉妒的火焰一下 子喷发出来,不可收拾。那是江波从英国回 来没多久,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悄悄地告诉 我:她恋爱了,对方是高一级的学长,德语 系的高才生陈适。江波说什么我已经听不清 了,我怔怔地看着她,心慢慢往下坠……我 想哭。 我一直没有对任何一个人讲过,我暗恋陈适, 从进大学的第一天在新生欢迎会上看见他的 那一刻开始。他几乎满足了我所有关于异性 的幻想:高大、温和、有才华。可是现在, 江波却得到了他 我连一点点幻想的余地都
理想的自我 失望、悲伤 应该的自我 内疚、不安



自尊的降低
五、提升自尊的方法--自我增强/美化



(self-enhancement):个体以有利于 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解释有 关自己的信息,以建立与提升自尊。 1、向下的社会比较
可以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时,他们常倾向于做向下的
比较,以维护自尊。
Hale Waihona Puke 2、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性行为:

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 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人们对两者之一会有一种稳定的偏好。至于偏好于哪 一种,要据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 )水平而定。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的需 要及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Snyder,1974)。
就是我们感知的对象。

Diener等(1976)作弊
商场镜子

Exp.
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Bem (1967)
提 出 的 自 我 知 觉 理 论 ( self –
perception theory )认为,在内部线索(如想
法、情绪)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根
据自己的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特征。

社会自我(social self):
个体所隶属的群体及在群体中的地位、 与其他成员的关系等的认识
心理自我 (psychological self) 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气质、性格等 心理特点的认识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1、他人的反馈 特别是当许多人对自己看法都一致时, 我们就会相信这种看法是真的。
我已经完全失控了,而是一个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女魔,我做 了一件可怕的事:以江波高中同学的身份写了三封极尽编造之能事 的匿名信,分别寄到学校、系里和学生会。现在我已不想回忆和复 述那些信里的内容,那对我是一个噩梦般的记忆。事实上,在将那 些信塞进邮筒后不久,我就后悔了,可一切都无法挽回。 信里的内容迅速传开了,没人去求证这些内容是真是假,大家 都乐于传播一个校园里的风云人物的所谓的私生活的真相,这对于 一向自信一向顺利的江波,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日渐沉默和 消瘦,特别是在陈适也离她而去以后,她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每 天苍白着脸游荡在教室和宿舍之间,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江波最终选择了退学,她悄悄地办好了手续悄悄地收拾好东西 离去,没有向任何一个人告别,像一阵风,消失得无影无踪。



高:常根据当前所处的情境及观众的需要而 采取相应的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形象;
低:常根据自己内心的态度及自己的性格而 行动,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在面对不同 的观众时,都表现出一致的行为。

了解你自己
自我监控量表(是/否)




-1、我发现模仿别人的行为是很难的。 -2、我的行为通常是我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 -3、在晚会和其他社交聚会中,我并不试图按别人的喜好说话做 事。 -4、当别人和我的观点不同时,我会为自己相信的观点辩护。 5、我能够对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做即兴讲话。 6、我会做出一些样子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让人高兴。 7、当我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拿不准该怎么做时,我就参照别人的 行为。 8、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9、在选择电影、书籍和音乐时,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建议。 10、有时我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情感超出了实际的程度。
Wood(1989)


社会比较的动机
准确的自我评价 自我美化 ( self-enhancement) 自我保护 (self-protection) 自我提高 (self – improvement )
比较的方式
向上比较(upward comparison 相似比较(similar comparison) 向下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
没人敢叫
• 老师问:有谁知道狗熊在冬天为 什么一直在睡觉? • 小玉胸有成竹地答道:因为没人 敢去叫醒它。
第三章 自我知觉(self perception)
一、自我意识




1、定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 2、发生与发展 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前 提
物—我知觉分化:婴儿 人—我知觉分化:2岁2个月 照片 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2岁末 “我”






高某与受害者李某系阜阳某高校同班同学,二人平时关系融洽, 今年均参加了阜阳某学校的体育教师竞聘考试,李某以第一名 入围,高某则以第二名落选。 这引起高某的忌妒,高某一次在家跟其母亲任某说到了此事, 母女两人突生“灵感”,认为要是让李某身体致残,高某必然 会顺其自然地取代李某。任某为了女儿的前途铤而走险,想到 了与其同在阜阳市某中学承包食堂的张某,请张某帮助“修理” 李某,最起码要让李某在两年内不能跳舞。张某本来与任某关 系暧昧,便满口答应了任某的请求。 随后,张某找到了好友闫某商谈此事,并通过闫某找到了朱某、 毛某。朱某、毛某二人从4月19日起,开始对李某踩点、跟踪, 伺机下手。 4月25日晚8时许,闫某驾车带领朱某、毛某,从阜阳市电业局 附近刀具店买了两把砍刀,埋伏在李某下班必经之路某大厦西 侧马路。目标出现后,朱某、毛某对骑电瓶车路经此处的李某 突然袭击,持刀疯狂砍向李某,致李某下肢体骨头、韧带等多 处断裂。作案后,朱、毛二人打的逃窜。




11、我和别人一起看喜剧时,比一个人看时笑得多。 -12、在一群人中,我很少成为注意的中心。 13、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我常有不同的表现,就像变 了个人似的。 -14、我不是特别善于让人喜欢我。 15、即使玩得并不好,我也常装做玩得很愉快。 16、我并不总是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 -17、我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观点或行为方式。 18、我曾经考虑过当一名演员。 19、为了与人相处并让人喜欢,如何符合别人的期望往往是我 首先考虑的问题。 -20、我从来不善于玩即兴表演这类游艺活动。

类似



Fenigstein 等(1975) 私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
不为他人所知的自我


公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
公开的自我
四、影响自尊的因素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Davis)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有时我们无法选 择跟谁比。 Morse与Gergen(1970) 曾做了一项有关社会比 较如何影响自尊的研究。

还有一种策略就是把自己与成功的人的距离拉大,相 似性降低。



2、选择性遗忘 3、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4、缺陷补偿 5、自我防御性归因:强调自己对好结 果的作用,缩小自己对坏结果的责任 6、自我设障:感到失败不可避免时积 极搜寻乃至制造不利因素的过程。
案例分析

降低自尊的原因 原用的提升方法 改进的方法

但在大多时候,人们常根据自己的内部线索,
如想法、感受来了解自己
4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定义: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取有关自己的 重要信息的过程 Festinger 于1954年提出了社会比较过程理论
他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评估自己;为 此,在缺乏明确的标准时,人们常与和自己相似 的人比较。

2、反射性的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 ) 及反应(如拒绝)来了解自己
从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如冷淡、瞧不起)

符号互动论学者Cooley (1902) 提出了
“镜中我”(looking – glass self)这一
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象别人感知
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


3 自己的内部标准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不一致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


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理想的自我(the ideal self):我们想成为的人 应该的自我(the ought self ):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 为的人 实际的自我(actual sel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