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土壤水份运动基本方程

合集下载

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

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

上式由 z* ~ z 积分得 :q ( z*) q ( z ) * dz z t
z
q z t z
质量守恒定律
q( z*) 和 q( z ) 为高度为 z * 和 z 处的土 式中: 壤水分运动通量。
当时间由 t1 t2 , Q( z*) 、Q( z )分别为由 t1 t2 时间段内通 设: 过 z * 和 z处单位土壤断面面积上的水量,无源 (汇)项时,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得:
0 0 z02
z02
z01
z01
即图中a’dd’e的面积。
z

z
b H
c θ
( z, t1 )
z01
a d
ZEP
z02 ( z, t ) 2
0
a’
d’
e
三、表面通量法 是以地表处的入渗通量、蒸发通量作为已知通 量的界面,求地下任一深度Z处通量的方法。
Q( z) Qs ( z, t2 )dz ( z, t1 )dz
如何确定某一断面处的通量? 零通量面法
表面通量法 定位通量法
统称为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
二、零通量面与零通量面法 1.零通量面: 土壤中任一点土壤水分的通量
q k ( m ) z

k ( m ) 0
0 时, q 0 z
∴当
称 q 0 的水平面为零通量面ZFP,记为Z0。
z z
H
H
式中:H为地表距潜水面的垂直距离,潜水位埋深; 当 时, Q( z) z 0 为时段内潜水面处单位面积上流过(补给或潜 水蒸发)的水量。
四 、定位通量法 该方法是在地下某一位置 z1 z2 用实测方 法求得其中间点的通量,作为已知通量,据此, 可求得任一位置Z处的通量 Q。 ( z) 如: ①在Z1、Z2处用负压计测基质势m1 和 m2 ; ②求得该处 K K(m ) 的函数关系 ;

第二章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2

第二章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2

第二章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如前所述,达西定律是由达西(Darcy ,Henry 1856)通过饱和砂柱渗透试验得出,后由Richards (1931)将其扩伸至非饱和水流中,并规定导水率为土壤负压h 的函数,即(2-2-1)()H h k q ∇=式中:——为水势梯度;H ∇ k (h )——为导水率,是土壤负压h 的函数; q ——为水流通量或流速。

Richards 方程垂向一维方程为)1)(()(±∂∂-=∂∂-=zhk z H k q z θθ注意:H=h ±z ,垂直坐标向上为“+”;向下时为“–”。

由于k (h )受滞后影响较大,上式仅适用于单纯的吸湿或脱湿过程。

若将导水率作为容积含水率函数,即以k (θ)代替人k (h ),则可避免滞后作用的影响。

一般说来达西定律对饱和与非饱和水流均可适用,即水流通量与势能梯度成正比。

但在饱和土壤中,压力为正值,其总水头包括了由该点在地下水面以下深度来确定的静水压力(正值)和相对于基准面高度来确定的位置水头,总水头为压力水头和位置水头之和,水由总水头高处向低处流动。

在非饱和土壤中,基质势为负值,土水势在不考虑溶质势、温度势及气压势时,只包括重力势和基质势。

因此,总水头常以负压水头和位置水头之和来表示。

一维Richards 方程的几种形式:根据(K=C ×D )得:()()θθθD hk =∂∂x hk q x ∂∂-=)(θx D q x ∂∂-=θθ)( yhk q y ∂∂-=)(θyD q y ∂∂-=θθ)()1)((±∂∂-=zhk q z θ)]()([θθθk zD q z ±∂∂-=第一节 直角坐标系中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一、基本方程的推导土壤水分运动一般遵循达西定律,且符合质量守恒的连续性原理。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可通过达西定律和连续方程进行推导。

如图2-2-1所示,从土壤中取出微分单元体abcdefgh ,其体积为,由于该立方体很小,z y x ∆∆∆在各个面上的每一点流速可以看成是相等的,设其流速为,在t ~t+Δt 时段内,流入立方z y x v v v 、、体的质量为(3个面流入):ty x v t z x v t z y v m z y x ∆∆∆+∆∆∆+∆∆∆=ρρρ入 (2-2-2)流出立方体的质量为(3个面流出):tz y x x v v m x x ∆∆∆⎪⎭⎫⎝⎛∆∂∂+=ρ出 (2-2-3)t y x z z v v t z x y y v v z z y y ∆∆∆⎪⎭⎫ ⎝⎛∆∂∂++∆∆∆⎪⎪⎭⎫ ⎝⎛∆∂∂++ρρ式中:ρ––––水的密度;––––分别表示微分体x 、y 、z 方向长度;z y x ∆∆∆,,,,––––分别表示水流经微分体后,其流速在x 、y 、z 方向的变x x v x ∆∂∂y y v y ∆∂∂z zvz ∆∂∂化值。

第2章 土壤水的保持和运动3

第2章 土壤水的保持和运动3

∂v y + dy ) dxdzdt ∂y
∂vy vy + dy ∂y
dz
vx +
∂vx dx ∂x
ρ (v x +
dy
∂vx x dx ) dydzdt ∂x
dx
vz
y
流入和流出单元体的质量差
流入
m i = ρ v x dydzdt + ρ v y dxdzdt + ρ v z dydxdt
流出
以含水率θ为变量的基本方程
∂θ ∂ ⎡ ∂h ⎤ ∂ ⎡ ∂h ⎤ ∂ ⎡ ∂h ⎤ ∂K (θ ) = K (θ ) ⎥ + K (θ ) ⎥ + ⎢ K (θ ) ⎥ + ∂t ∂x ⎢ ∂x ⎦ ∂y ⎢ ∂y ⎦ ∂z ⎣ ∂z ⎦ ∂z ⎣ ⎣
dz
vx +
∂vx dx ∂x
x
dy
dx v z
y
达 西 定 律(Darcy’s Law)
∂ϕ v x = − K (θ ) ∂x
∂ϕ v y = − K (θ ) ∂y
∂ϕ v z = − K (θ ) ∂z
非饱和导水率(水力传导度) (Hydraulic Conductivity)
水力传导度是指单位水头差作用下,单位断面 积上流过的水流通量,它是土壤含水率或土壤 基质势的函数。由实验测定。
饱和土壤水流
∂v x ∂v y ∂v z + + =0 ∂x ∂z ∂y
拉普拉斯方程
Richards方程
∂v y ∂v z ∂v ∂θ = −( x + ) + ∂t ∂x ∂y ∂z
∂ϕ ∂x
根据达西定律 ∂θ 有: =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水分运动

gradient)
饱和导水的特点: 1.水力梯度(水头梯度 hydraulic gradient):为两端间的压力势之差和重力势之 差的和 △H=(Hp+Hg)i-(Hp+Hg)out 2.导水率(Ks hydraulic conductivity) (1)对于同一种土壤它是一个常数,它的大小随着土壤质地和结构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它仅是土壤基模特性的函数,与土壤通气孔度有直接关系,与土壤总孔 度没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与土壤水分含量和水分的传导过程也无关。 (2)它在土壤不同空间方向上有一定差异,即它是各向异性的。在应用时要 注意。 3.达西定律表示的是稳态流,也就是说通量沿流动系统保持不变,每一点水力梯 度保持不变。
f =
η 为粘滞度(泊:达因 ⋅ 秒 / 平方厘米) ρ 为流体密度(克 / 立方厘米)
g 为重力加速度(厘米 / 秒 2 )
ρg η
L −1T −1
(2)(内)透水率(k): 取决于土壤孔隙几何特性 Kη k= ( L2 ) ρg 关于温度对导水率影响包含在对粘滞系数影响范围了。 如果不是水,而是其 它液体时,达西定律形式为: ρg q = −k ∇H η
一、饱和土壤中水分运动 Flow of water in saturated soils
(三)导水率、透水率和流动性(hydraulic conductivity ,permeability,and Fluidity) 1.导水率(hydraulic conductivity) 导水率是通量q与水头梯度(△H / △X)的比率,或者是通量对梯度关系的 斜率。
一、饱和土壤中水分运动 Flow of water in saturated soils
(二)通量、流速和弯曲度(Flux,Flow velocity,and Tortuosity) 1.通量(q)(flux)和流速( flow velocity ): 达西定律中q叫它通量或通量密度(flux density):它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 横截面积的水量(flux density is the volume of water passing through a unit crosssection area (perpendicular to the flow direction) per unit time. 它的量纲(the dimensions of the flux are)q=Q/At=L3/L2T=L/T(LT-1) 由此可见,q具有速度单位,人们就把通量密度也称为流速(flow velocity)。 其实应用“通量”要比“流速”好。因为土壤孔隙的复杂性(形状、宽度和方向) 都是变化的,土壤中真实流速也是极不稳定的。如果要用流速的话,最好用“平 均流速”略微接近实际。 2.弯曲度(Tortuosity):水分通过一段土壤标本的孔隙所经过的实际距离与土 壤标本的表观长度之比。(讨论的是L问题) Toutuosity can be defined as the average ratio of the actual roundabout path to the apparent, or straight, flow path。 弯曲度是一个比值,无量纲。它取决于土壤孔隙的几何 特性,永远大于1,也可能大于2。它反映了土壤孔隙的连 续性。

2_非饱和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2_非饱和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可简写为: k ( )H t
假定土壤各向同性,则有: k x k y ( ) k z ( ) k ( )
H H H k ( ) k ( ) k ( ) t x x y y z z
h k h k h z
在一维垂向土壤水分运动中,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降雨、灌水入 渗或蒸发强度已知的边界上。 在降雨或灌水入渗时,(t)为负值,在蒸发时(t) 为正值。 在不透水边界和无蒸发入渗的边界, (t) =0,则

D( ) k ( ) z h k ( h) k ( h) z
H h z
H h H h H h 1 对上式求偏导,则有 z z y y x x h h h K h k ( h ) k ( h ) k ( h ) 故 t x x y y z z z
上式中
h h x x
h h y y
h h z z
代入上式有
h h h k ( ) k ( ) k ( ) k ( ) t x x y y z z z
q K ( m ) 或q K ( )
饱和土壤水分流动的达西定律:
q KsH
达西定律的推导
流体中由动量和连续方程可以推导出
渗流中与渗透率成反比 速度v由流量/孔隙度替换 忽略可压缩性 得
的处理
渗流边界上速度不为 达西定律有速度上限,速度太高时需要 考虑惯 性和湍流效应。而对于多孔介质,骨架会阻止 流体运动, 这一项的存在就不合理了。 去除 项得 对于稳态得达西定律

节土壤水分运动基本微分方程

节土壤水分运动基本微分方程
∵基质势 m 可用负压水头表示, ∴上式中的 m 可换为负压水头 h 。(h m ) 注意:以基质势为因变量的基本方程可用于统 一系统的饱和-非饱和流动、分层土壤水分运 动的求解。 m 随 k 或 变化太大,对计算结果敏感。 缺点:
2.以 为因变量的基本方程:
引入参数:非饱和土壤水的扩散率 D ( ) ( D ( ) 由实验测 量)
2-2 土壤水分运动 基本微分方程
一、方程的推导(质量守恒定律):
z
B
A A’
B’
1 qx qx dx 2 x
D
C
z
C’
qx
1 qx dx 2 x
x
D’ y x
y
O
注意: qx 为土壤水分运动通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 的水体积。
讨论在dt时间内,微分单元体中的水均衡问题 沿x方向流入的土壤水质量为:
此方程即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 程(二阶非线性)
二、基本微分方程的各种形式
1.以基质势为因变量的基本方程:
d 引入比水容量:c d m

m d m c(m ) t dm t t
m m m c( m ) k ( m ) k ( m ) t x x y y m k ( m ) k ( m ) z z Z
q r k ( ) r
1 q k ( ) (水平面上的夹角) r sin
1 q k ( ) r (垂直方向的夹角)
r


以基质势为因变量的基本微分方程: m m 1 1 (r k ) (k ) 2 t r r r (r sin ) m 1 k sin k 2 (k ) cos r r r

第2章 土壤水的保持和运动3

第2章 土壤水的保持和运动3

饱和土壤水流
∂v x ∂v y ∂v z + + =0 ∂x ∂z ∂y
拉普拉斯方程
Richards方程
∂v y ∂v z ∂v ∂θ = −( x + ) + ∂t ∂x ∂y ∂z
∂ϕ ∂x
根据达西定律 ∂θ 有: =
∂t
v x = − K (θ )
∂ϕ ⎤ ∂ ⎡ ∂ϕ ⎤ ∂ ⎡ ∂ϕ ⎤ ∂ ⎡ K (θ ) ⎥ + ⎢ K (θ ) ⎥ + ⎢ K (θ ) ⎥ ∂x ⎢ ∂x ⎦ ∂y ⎣ ∂y ⎦ ∂z ⎣ ∂z ⎦ ⎣
∂v y + dy ) dxdzdt ∂y
∂vy vy + dy ∂y
dz
vx +
∂vx dx ∂x
ρ (v x +
dy
∂vx x dx ) dydzdt ∂x
dx
vz
y
流入和流出单元体的质量差
流入
m i = ρ v x dydzdt + ρ v y dxdzdt + ρ v z dydxdt
流出
ψm = 0
ks ,渗透系数 k s = const.
ks ≥ k (θ )
θ ↗⇒ k (θ ) ↗
k(θ ) 随θ 的减小而减小的原因: a、 when θ↘, 孔隙的实际进水断面面积↘, 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土壤 面积的水量q 也随之减小,由(2.1)式可知,k(θ ) 亦随之减小。 b、when θ↘,较大的孔隙排水,水分在较小的孔隙中流动,因而所受阻力 ↗,导致孔隙中水流的真实流速降低,因此, k(θ ) 亦随之减小。 c、when θ↘,水分将趋于在小孔隙中流动,流程愈弯曲,导致实际的水流梯 度愈小(<<1) 。因此, k(θ ) 亦随之减小。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同时存在。

第4节土壤水分运动

第4节土壤水分运动

非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 CHEN Xiaoyang
连续方程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 CHEN Xiaoyang
Rechards 方程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 CHEN Xiaoyang
土壤蒸发阶段性
根据土壤蒸发速率的大小和控制因素不同,土壤蒸发可分为 三个阶段: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水汽扩 散控制阶段。
蒸发三阶段示意图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 CHEN Xiaoyang
蒸发速率与时间关系 1、2、3、4表示起始蒸发速率降低次序
蒸发条件下水分运动定解问题
(1)初始条件 土壤剖面含水量均匀分布, 土壤含水量非均匀分布。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 CHEN Xiaoyang
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
土壤入渗过程
& 土壤入渗过程三阶段:
渗润阶段 渗漏阶段 渗透阶段
& 土壤水分剖面四个区:
饱和区 过渡区 传导区 湿润区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 CHEN Xiaoyang
4.2 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 白金汉—达西定律(Edgar Buckingham, 1907)

第4章-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讲课讲稿

第4章-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讲课讲稿

如果未知函数改用土壤水吸力s,则相应的定解
问题为
K
s
ds dz
1 E
解为:z
s
0
s
1
0
dS
E/K
s
z0
为了对上式进行积分,Gardner(1958)
将导水率用下面的函数形式表示:K
s
sm
a1
a2

再令 E / a1 a2 1
从而
z
1 sm
ds
4.3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4.3.1 稳定蒸发条件下土壤的含水率及吸力分布
4.2 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定解问题
4.2.2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运动的定解问题
(2) 边 界 条 件
1)当土柱底部为不透水层,显然土壤水通量在底部 边界处为0,即
J wz L 0;
2)又如土柱底部为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处土壤基质势
为0,即 m zL 0
3)又如实为无限长土柱但只分析有限长土柱,且蒸发
Ks
aa21/s,m上式可H近似aE1取aE11为a2 :1
arctan
EsH 2 a1 a2E
当m=2时,由上一幻灯片中(1)可得:
H
a1 E
arctansH
E a1
4.3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ez
EDv
ed
e0
d
(3)
式中:
Dv为水汽在干土层中的扩
散系数,与土壤质地、 结构有关;
ed 为干土层以下蒸发区的
水汽压力,与有关;
d 为干土层厚度。
干土层 e0
d
ed
From Eqn. (2) & Eqn. (3)

土壤水和下渗

土壤水和下渗

v
Ks
H L
v — 沿x方向的渗向的渗流 H — 总水头或总水势;
H L 相应的水力梯度; Ks — 单位梯度下的通量或渗量或渗, 称为饱和水力传导率(渗透系数);
L — 渗流方向上的距离。
(3)非饱和土壤水流动旳达西定律 理查兹 (Richards)1931年用试验证明,非饱和土壤水流也 符合达西定律:
点移动到参照状态平面处,而其他各项维持不变 情况下,土壤水所作旳功。数值大小取决于土壤 水所处旳高度。
参照平面任意,一般可取:海平面、地面标
高、地下水位标高。
土壤中垂直坐标为z、质量为m旳土壤水所具 有旳重力势为:Eg=mgz。
单位质量土壤水旳重力势为:g=gz
单位重量土壤水旳重力势(水头或水位):
水旳流动方向不但与位置高度有关,而且 取决于土壤旳干湿程度,不能笼统地说水由位 置高处流向位置低处,流动唯一遵照旳原则是 土水势高处向土水势低处运移。
总土水势旳表达措施(单位):可统一用水 柱高度表达。 势能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可进行代 数运算。 势能旳梯度具有方向,土壤水总是向势能减 小旳方向运动,即向负梯度方向运动。
按运动形态划分:
土壤水
汽态水 吸着水 毛管水
重力水
吸湿水 薄膜水 毛管上升水 毛管悬着水
3.土壤水分常数
1)吸湿系数: 吸湿水到达最大时旳土壤含水率。
2)最大分子持水量:薄膜水到达最大时旳土壤含水率。 3)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旳土壤含水率 。 4)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到达最大时旳土壤含水率。 5)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旳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旳含 水量。 6)饱和含水量:全部土壤孔隙都被水所充斥时旳土壤含水 率。
0
20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第二节 土壤气态水运动
一、土面水分蒸发
土面水分蒸发(soil surface evaporation):土壤水不断以 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 土面水分蒸发的形成及强度影响因素:大气蒸发能力、土 壤含水率的大小和分布。 土壤水分蒸发过程持续进行的三个前提条件:
①不断有热能到达土壤表面,以满足水的汽化热需要; ②土壤表面的水汽压须高于大气的水汽压,以保证水汽不断进入大气; ③表层土壤须能不断地从下层得到水的补给。
第三节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
一、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及平衡
土壤水分循环:土壤水可补充地下水,同时在有植被的地块,根层周围
土壤水经作物根系吸收并由叶面蒸腾以及地面水分蒸发等途径回到大气中。
土壤水分平衡:对于一定面积和厚
度的土体,在一定时间内其土壤含水 量的变化应等于其来水项与去水项之 差,正值表示土壤储水增加,负值表 示减少。
土面水分蒸发过程
(一)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 在蒸发的起始阶段,当地表含水率很高时,尽管含水率有 所变化,但地表处的水汽压仍维持或接近于饱和水汽压。 (二)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
表土蒸发强度 保持稳定的阶段 表土蒸发强度随含 水率变化的阶段 土体内水汽扩散 阶段
(三)水汽扩散阶段 当表土含水率很低,低于凋萎系数时,土壤表面形成干土 层。土壤水分在干土层下汽化,然后以水汽扩散的方式穿过干 土层而进入大气。
三、农田排水(P150-151)
第五节土壤中的溶质运移
一、溶质的对流运移
土壤中溶质对流:指土壤溶质随土壤水分运动而运移的过 程。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壤单位横截面积的溶质质量称为溶质通 量,通过对流运移的称为溶质对流通量(Jc)。单位体积土壤水溶
液中所含有的溶质质量,称为溶质的浓度(c)。溶质的对流通量

土壤水分平衡、土壤空气的运动、土壤热量与土壤热性质

土壤水分平衡、土壤空气的运动、土壤热量与土壤热性质

其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应等于其来水水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田间土壤水分收支示意图P 下渗水 D 降水灌溉 I上行水 U根据田间土壤水分示意图,可列出土壤水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P+l+U=E+T+R+In+D+△W式中:△W 表示计算时段末与时段初土体储水量之差(mm);公式中左侧为水分进入量;而右侧则为水分支出量。

当△W 为零时,说明,土层中水分无增无减,即收支平衡。

植物冠层截流 ln蒸腾、蒸发ET 径流损失 R动,并不断地与大气进行交换。

如果土壤空气和大气不进行交换,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可能会在12~40h消耗殆尽。

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有两种:对流和扩散。

(一)对流定义:是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的整体流动,也称为质流。

土壤与大气间的对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低压对流方向:高压总压力梯度的产生:气压变化、温度梯度、表面风力、降雨或灌溉、翻耕。

土壤空气对流方程式:q v = -(k /η) ▽pq v—空气的容积对流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空气容积);k —通气孔隙透气率;η —土壤空气的粘度;▽p —土壤空气压力的三维梯度。

空气对流量随着土壤透气率和气压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扩散定义:在大气和土壤之间CO2和O2浓度的不同形成分压梯度,驱使土壤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称为土壤呼吸。

是土壤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机制。

扩散过程气相扩散液相扩散通过充气孔隙扩散保持着大气和土壤间的气体交流作用通过不同厚度水膜的扩散(二)扩散这两种扩散过程都可以用费克(Fick)定律表示:qd = - Ddc/dxqd —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扩散的质量);“-”— 表示方向D — 在该介质中扩散系数(其量纲为面积/时间);dc/dx — 浓度梯度对于气体来说,其浓度梯度常用分压梯度表示:qd = - (D/B) (dp/dx )B — 偏压与浓度的比扩散系数D值的大小取决于土壤性质,通气孔隙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质地、结构、松紧程度、土壤含水量等)(一)土壤热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土壤热量的最根本来源。

第四章 土壤水-l

第四章 土壤水-l

不同质地土壤的有效水分含量图
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
一、土水势及其分势 二、土壤水吸力 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滞后现象: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不重
合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脱湿过程 吸湿过程
水分特征曲线的用途:
首先,可利用它进行土壤水吸力S和含水率之间的 换算。
其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 隙大小的分布。
土壤水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 土壤水分移动过程影响生态平衡。 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植物水构成自
然界水分循环完整体系的5个方面,并成为五水转换系 统的中心环节。土壤在调节自然界水分的正常循环,维 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重点:掌握土壤水的重要作用。
土壤水
• 土壤水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参与土壤内进行的许多物质转化过程 • 土壤水是作物吸水的最主要的来源
W2 :干土质量
×100
土壤水分含量表示方法
容积含水量(θv):
指土壤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水容积
土壤容积含水量(%)= —土—壤—总—容—积— ×100
θv = —(—W—1 –—W—2)—/D ×100
W2/Db
= θm Db
W1 :湿土质量 W2 :干土质量
D: 水的比重 Db:土壤容重
土粒
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
土粒 地下水位
毛管 上升 水示 意图
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一、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
1、吸湿水 2、膜状水 3、毛管水
4、重力水
土当壤进中入的土孔壤隙中全的部水都分充超满过水毛分管的力土所壤保含持水的量田称间 持为水全量蓄,水多量余,的或水称分饱受和重持力水作量用或沿最非大毛持管水孔量隙。向 下移动,这种受重力下移能够从土壤中排除出去 的水分称为重力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 q =-Ks ▽H
▽ -Hamilton (Nabla)算子:
∂ ∂ ∂ ∇ =i + j +k ∂x ∂y ∂z
grad H-水力梯度:
∂H ∂H ∂H i+ j+ k gradH = ∂y ∂z ∂x
分量形式:
∂H ⎫ qx = − K sx ∂x ⎪ ⎪ ∂H ⎪ q y = − K sy ⎬ ∂y ⎪ ∂H ⎪ qz = − K sz ⎪ ∂z ⎭
m
)
θ方程(扩散型方程):
引入扩散率D:
D (θ ) = K (θ ) = K (θ C (θ )
)
dθ dψ m
∂ψ m dψ m ∂θ ∂θ = K (θ ) = D(θ ) K (θ ) ∂x dθ ∂x ∂x
∂θ ∂ ⎡ ∂θ ⎤ ∂ ⎡ ∂θ ⎤ ∂ ⎡ ∂θ ⎤ ∂K (θ ) = D(θ ) ⎥ + ⎢ D(θ ) ⎥ + ⎢ D(θ ) ⎥ ± ∂t ∂x ⎢ ∂x ⎦ ∂y ⎣ ∂y ⎦ ∂z ⎣ ∂z ⎦ ∂z ⎣
问题讨论
Range of Applicability of Darcy’s Law
Low Gradients : • Compacted clays and low gradients • Threshold gradient to get flow • Below a certain gradient – nonlinear High Gradients : 呈紊流状态时,通量与水势梯 度的关系就不再是线性的,以上 各式不再适用。
⎤ ∂ ⎡ ∂ψ m + K (ψ m ) ⎥ ⎢ ∂z ⎦ ∂z ⎣
]± ∂ K (ψ ∂z
m
⎤ ∂ K (ψ m ) ⎥± ∂z ⎦
m
∂ψ m = ∇ ⋅ [ K (ψ ∂t
)
m
m
一维垂直流动:
C (ψ
m )
∂ψ m ∂ ⎡ = ⎢ K (ψ ∂t ∂z ⎣
m )
∂ ψ m ⎤ ∂ K (ψ ⎥± ∂z ⎦ ∂z
非饱和: q=-Kθ ▽ψ
不同型式: q = -K(θ) ▽ψ, q = -K(ψm) ▽ψ q = -K(θ) ▽(ψm±z)
驱动力:土水势(重力势+基质势)梯度 导水率:小于饱和导水率,是基质势(含水 率)的函数
Darcy定律的分量形式:
∂ψ m q x = − K (ψ m ) ∂x ∂ψ m q y = − K (ψ m ) ∂y ⎛ ∂ψ m ⎞ q z = − K (ψ m )⎜ ± 1⎟ ⎝ ∂z ⎠
Hydraulic gradient K -导水率,Δh -水头差,Δl-渗流路径 K is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has units of velocity (L/T). It is a function of both media and fluid. q is a flow per unit cross section and is not the actual velocity of groundwater flow. Δh represents the frictional energy loss due to flow through media. Darcy’s law is a macroscopic law. It doesn’t tell you about the flow through individual pores.
导水率K
综合反映了多孔介质对流体流动的阻碍作用
多孔介质的基质特征:质地、结构… 流体物理性质:粘滞性、密度…
实验室测定 现场测定
双环入渗试验 Guelph渗透仪 抽水试验
Darcy定律的微分形式:
微分形式与差分 形式有区别吗?
dH q = −K s dL
Return to fluid potential equation, Neglect velocity (kinetic) term, and substitute for p
非饱和导水率的测定方法
瞬时剖面法 垂直下渗通量法 垂直土柱稳定蒸发法 出流法
非饱和导水率的计算方法
毛管模型: 统计模型:(Mualem, 1976)
K (θ ) ⎛ θ − θ r k r (θ ) = =⎜ ⎜ θ −θ Ks r ⎝ s ⎞ ⎟ ⎜ ∫θr ⎜ h(θ ) ⎝
第4讲 土壤水份运动基本方程
1. 孔隙介质流体运动的达西定律 2. 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
4.1 孔隙介质流体运动的 达西(Darcy)定律
Darcy’s Law
In 1856 in Dijon, France, Henry Darcy conducted his now famous experiment of pouring water through sediment-packed pipes to see how much would flow through them in a given amount of time [volume of flow per unit time]. Flow through column is Q in L3/T , most important quantity. The flow per unit area is specific discharge q =Q /A with units of velocity L/T – called Darcian velocity or Darcian flux, but not actual velocity of the fluid.
Richards方程的不同形式
ψm方程(因变量中只有ψm ):
引入比水容量
C (ψ m )
C= dθ dθ 或C = − dψ m ds
∂ψ m ∂ψ m ∂ ⎡ = K (ψ m ) ∂t ∂x ⎢ ∂x ⎣
C (ψ )
∂ψ m ⎤ ∂ ⎡ + K (ψ m ) ⎥ ∂y ⎢ ∂y ⎦ ⎣
)∇ ψ
小结:
质量守恒原理══> 连续方程: 假设土壤固相骨架不变形,则土体微元内水 分的增量=流入、流出微元的水量差:
∂( ρwqx ) ∂( ρwq y ) ∂( ρwqz ) ∂( ρwθ ) ] = −∇⋅ ( ρwq) + + = −[ ∂z ∂x ∂y ∂t
▽• (ρwq)=div (ρwq)——散度 土壤水不可压缩时,ρw为常数:
Thus, head h is a fluid potential.
Flow is always from high h to low h. H is energy per unit weight. H is directly measurable, the height of water above some point.
主要考虑垂直方向qz,,Darcy定律的积分形 式,z↑,h=ψm:
dh z1 − z 2 = ∫ h1 1 + q z / K ( h)
h2
用于分析土壤水稳定流
• 蒸发 • 入渗
土壤非饱和导水率
非饱和导水率随基质势(含水率)的减小 而减小的原因:
部分孔隙充气,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实际过水 面积减小; 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较大孔隙排水,土壤水在 较小的孔隙流动,水流阻力增大,实际流速减 小; 小孔隙弯曲程度增加。
h=z+ϕ
If the coordinate axes are aligned with the principal directions of the conductivity tensor then the crossterms drop out giving:
简化表示三维形式: q=-Ks grad H
θs dθ ⎞ ∫θr h(θ ) ⎟ ⎟ ⎠
2
经验公式:
• K=as-m ; K=Ks/(csm+1) • K=Ks(θ/θs) m ;K=Ks[(θ-θr)/ (θs-θr)]m • VG-M:
K (h) = K s 1 − (ah) n −1[1 + (ah) n ]1 / n −1 /[1 + (ah) n ]( n −1) / 2 n
{
}
2
根据其他参数计算:K(θ) =C(θ) D(θ)
4.2 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 Richards方程
在∆t时间内,流入和流出单元体的土壤水分质量差总计为:
⎡ ∂ ( ρ w qx ) ∂ ( ρ w q y ) ∂ ( ρ w q z ) ⎤ −⎢ + + ⎥ ΔxΔyΔzΔt ∂y ∂z ⎥ ⎢ ∂x ⎣ ⎦
Darcy showed that: Q is in direction of decreasing head q is proportional to h2 – h1 = Δh given Δl fixed, qα (-Δh) q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Δl, given Δh fixed, qα (1/Δl) The proportionality constant is K, and flow is from higher to lower hydraulic head.
考虑基质势和重力势,对于各向同性介质:
∂ψ m ⎤ ∂K (θ ) ∂ψ m ⎤ ∂ ⎡ ∂ψ m ⎤ ∂ ⎡ ∂θ ∂ ⎡ K (θ ) + ⎢ K (θ ) + ⎢ K (θ ) = ⎥ ⎥ ± ∂z ⎥ ∂y ⎢ ∂z ⎦ ∂y ⎦ ∂z ⎣ ∂t ∂x ⎣ ∂x ⎦ ⎣
Richards方程为二阶偏微分方程,一般采用 数值方法求解。
∂K (θ ) ∂θ = ∇ ⋅ [ D(θ )∇θ ] ± ∂z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