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_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试卷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现代企业组织的代表形式是公司制度,股份制是公司制度的基础,下面哪一个公司形式不属于股份制()A.合伙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2.现代农场经营管理的目的是()A.尽可能多的生产粮食B.实行多种经营C.获得经济效益3.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诚实、不正直的违法企图与行为,故意促使危险事故发生。

这属于引起农业企业经营风险的哪类因素()A.实质风险因素B.道德风险因素C.心理风险因素4.在我国现阶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是指:()A.土地规模经营B.技术规模经营C.劳动力规模经营5.下面哪项原则强调上级主管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不能相互矛盾或抵触,更不能“朝令夕改”()A.统一领导原则B.命令一致原则C.直接管理原则6.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就是:〔〕A.农产品边际贡献B.农产品利润C.农产品固定成本7.在农场的权力结构中,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之间的关系是:()A.对等关系B.直线命令、参谋执行C.参谋建议、直线命令8.某企业在目标管理中提出:“质量上台阶,管理上水平,效益创一流,人人争一流.”的目标,该目标存在哪方面缺陷:()A.缺乏鼓动性B.无法考核C.设定的太高9.中小型农场最应该设置什么样的组织形式:〔〕A.职能制B.事业部制C.直线职能制10.对于其功能不易为其它农产品替代的“仅此一家”的创新农产品,适合于采取以下哪种农产品定价策略A.高价掠夺策略B.低价渗透策略C.期望定价策略11.在如下何种情况下,领导的管理幅度可以加宽〔〕A.工作的相互依赖程度高,经常需要跨部门协调B.组织环境很不稳定,时常出现新情况C.组织各项工作的过程普遍得到标准化12.在ABC分类控制法中,A类物质是指:()A.简单控制的物质B.一般控制的物质C.重点控制的物质1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这一古训说明了有效的领导始于:〔〕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C.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自我牺牲14.假设某农机服务队预计本年度的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0元,单位产品(标准亩)变动成本为元,每标准亩作业单价为元,要实现本年度计划利润8000元,需作业多少标准亩()A.5000B.7000C.560015.农产品实行优质优价的基础是()A.农产品质量标准B.农产品质量指标C.农产品质量分级16.某农场场长看到今年大蒜市场紧俏,决定明年也大面积种植大蒜,当人们问及该场长如何经营时,该场长毫不犹豫地说:“努力提高大蒜质量,降低成本,只要价廉物美,还怕卖不出去”对该场长的话应作何评价()A.“酒香不怕巷子深”,该场长的话很有道理。

农业经营与管理五3

农业经营与管理五3
• 生态农业建设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主要有:1.生态位原理 2.食物链原理3.整体效应原理 4.生物与环境协同 进化原理
• 4.试述生态农业的十大典型模式。
•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 • 3.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 4.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 • 5.生态种植模式 • 6.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 7.生态渔业模式2.南方“猪-沼-果”生态
• 种类有:1、栽培设施;2、养殖设施两种。
• 其发展趋势是
• 1、与现代工业技术结合紧密程度越来越高。
• 2、设施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发展。包括温室及配 套设施性能、结构、设计、施工、安装、使用标 准、设施生产工艺技术规程标准、产品质量与监 测技术标准等。
• 3、无土栽培迅速发展。
• 4、覆盖材料多样化。
• 3.什么是生态农业?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 参考答案:所谓生态农业,是人们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 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人、生 物与环境间及生物与生物间在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物 质循环与再生、相生互克、共生互补、协同发展等原理, 结合本地资源特点,所建立起的“一业为主、综合发展、 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农业生产体系。
• 农业观光园的组成1.观赏区、2.示范区、 3.休闲体验区、4.产品区。
• 7.试述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和类型。
• 参考答案:农业科技园区,指在一定区域内,以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 构为突破口,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以政府引 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手段,所建立的具 有科技开发和示范带动性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 区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密集区。
模式 • 8.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 9.设施生态农业模式 • 10.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整理)农林复合技术

(整理)农林复合技术

卷一一、名词解释1.生态农业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的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建立具有结构合理、功能持续、经济可行的农业体系。

2.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从属生态过程的多度和频度。

3.庭院复合经营在农村农民的住宅及院落的周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劳动、技术、资金和劳动时间,从事农林牧副渔和加工业的复合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和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

4.物种竞争指两个物种在所需要的环境资源及能量不足时,或因某物种必需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或空间不足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5.物种均匀性一个群落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

6.林牧复合经营指在林业、牧业及其他复合生态系统中,以林业为骨架发展草、农、副业,为牧业服务的经营模式。

二、简答1.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联系。

都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重视发展与保护,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获得。

核心: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提供多种产品,满足农村或社区多方面的需求。

需要政府的支持(投资、技术、政策)与自身积极参与相结合。

都可以应用到不同等级上:庭院经济、田间生态系统、小流域。

2.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与生态农业之间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必须有多年生木本植物,生态农业可有可无。

(3)范围不同: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包括农、林、牧、副、渔;生态农业既有农、林、牧、副、渔,还有农产品加工、商业、运输业、文化、教育、人口、能源等。

3.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林、牧业中的作用。

(1)农林复合经营能够保证粮食供应、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能力。

(2)农林复合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就业、贫困和风险威胁问题。

(3)农林复合经营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4.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生态学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因素。

(1)树木与下层农作物争光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树木与下层农作物争夺土壤养分。

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复习资料

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复习资料

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A )A输送高科技人才 B.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C.积累生产要素 D.争取外汇2.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 A )A.职工的工资要有大幅度上涨B.工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 教育水平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D.商品经济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3.下列哪类国家选择的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A )A.日本B.法国德国 C美国 D加拿大4. 以下哪项不是创新时效性的原因?( B )A被新创新取代;B地点变化;C 政策变化;D 市场变化;5.我国国营农场的土地、资产归( B )所有。

A集中 B.国家 C农场职工 D联合体6.技术产量上限与技术经济上限的关系是( A )。

A、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B、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C、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D、BC7.只有在一个( B )的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才能充分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产品价格才能真正体现供求关系。

A.完全垄断B.完全竞争C.垄断竞争D.竞争垄断8.美国学者罗杰斯把最后才接受创新和拒绝接受创新的人称为(A )。

A 最后者; B、顽固者; C、胆小者; D、反对者9.一个作物新品种是( C )。

A、开发性成果B、基础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理论性成果10. 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 A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11.根据平衡理论,当一个人的认知不平衡时,就会引起内心的( D )。

A高兴 B、紧张 C、不愉快 D、BC12. 以下哪项不是群体成员的行为特点?( C )A 服从B 从众C 自主D 感染与模仿E 相容13. 理想是人的( B )需要。

A自然B社会C安全 D 道德14. 动机的产生的内内在条件是( D )。

A纪律 B 理想C 世界观D需要15.( A )属于气候资源。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答案 (2)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答案 (2)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2、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5、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区域性强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生态公益林指防护林、特用林。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经济学原则、生态学原则、林学原则、可行性原则。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5、行状配置有长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品字形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有利(互助、促进)、有害(竞争、抑制)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等。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村旁、宅旁、水旁。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据树种特性确定、据立地条件确定、据经营条件确定、据经济条件确定。

10、水平结构主要由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

a. 降水量b. 土壤理化性质c. 地质地貌d. 地形2、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d. 。

农林企业经营管理学复习 资料

农林企业经营管理学复习 资料

第一章导论1.农业企业的概念农业企业是指使用一定劳动资料,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活动的赢利性经济组织。

它既包括以土地为投入要素直接经营农、林、牧、渔业的经济组织,也包括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加工、服务等相关活动的企业。

(王钊,2004)2.农业企业的特征①农业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农作物和农产品。

②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③农业企业形式灵活多样,规模可大可小。

④农业企业经营决策的难度大。

⑤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散性。

3.现代农业企业的特征①在单位面积上更多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特征及其对外部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资源多级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生产规模较大,社会化程度高,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有较高的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③以国际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组织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的新型农业企业。

4.农业企业的类型①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种:植业生产企业林业企业畜牧业企业渔业企业②在农业产业链中经营的内容和重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或技术服务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服务企业涉农公司农工商一体化企业③要素集约化差别和程度: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④融资渠道: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5.农业企业的职能①一般职能:组织生产力方面调节生产关系方面②特殊职能: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物质资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二章农业企业经营组织1.农业经营形式①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现阶段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②承包经营: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企业投资主体把所有的资产经营权按约定条件,承包给承包人经营的一种特定经营形式。

③租赁经营:是指在不改变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资产所有者将其资产出租给承租者使用,并定期收取租金的一种经营方式。

④联合经营:是指把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从事经营活动。

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思考题2016.06.

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思考题2016.06.

《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思考题第 1 页共 12 页第 2 页共 12 页第 3 页共 12 页第 4 页共 12 页第 5 页共 12 页第 6 页共 12 页第 7 页共 12 页第 8 页共 12 页第 10 页共 12 页调节而偏离。

(4)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市场在自我调节中,往往是瞬间完成的,而产品的生产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实际上,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而市场的未来发展又往往难以捉摸,所以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局限性和盲目性是难免的。

(5)有独特见解加分。

(三)农业宏观调控的方法主要有:计划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等。

论农村劳动(1)理论。

推力-拉力学说;舒尔茨的人口迁移学说;托达罗的城乡人口迁移学说;刘易力转移的理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理论;费-拉-刘易斯模型。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城乡论与途径。

分割的二元结构障碍;市场经济发育仍不成熟;人口的阻滞效应明显;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产业结构失衡,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出现困难。

(2)途径。

打破城乡分割,实行双向流动;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动力转移机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分工分业;积极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广开境外就业门路。

请叙述说明农业宏观调控的功能。

(1)调节市场的功能。

(1.5 分)调节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调节供应与需求的关系;调节农产品供求结构,促进农产品更新换代。

(0.5 分)(2)调节分配的功能。

(1.5 分)农业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分配。

(0.5 分)(3)调节生产的功能。

(1.5 分)调整生产结构。

产品结构、品质结构;调整技术手段。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调整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0.5 分)(4)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

(1.5 分)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0.5 分)(5)有独特见解。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 “ 农林复合技术原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绪论1、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复合农林业,又称农林复合系统,是一种采用适合于当地栽培实践的一些土地经营方式,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作物与林木或牲畜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类得以提高的土地持续利用系统。

2、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1)原始复合农林业萌发时期大约发生在旧石器时代中后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刀耕火种,可称为游耕或轮垦方式。

(2)传统复合农林业形成时期发生于公元前 2000 年前后(经历公元前 25~21 世纪)。

(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 50 年代——至今) 3、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原始的复合农林业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新石器时代)方式:① 游耕:在开垦的地上种植农作物,1—2 年后另寻土地开垦种粮。

② 轮垦:在同一个地方间隔若干年重新复垦。

(2)传统能力复合形成时期(公元前 2000 年前后开始——解放前)该时期,缩短土地休闲期,延长耕作年限,使得森林减少,所以需人工种植林木,实行农作物与经济林间作。

夏朝:出现以家庭为单元的私有制农业 → 春秋战国时期:庭园经营、间作套作 → 东汉:在人、水的情况下形成桑基鱼塘 → 唐宋时期: 麦桑复合” → 清: 桑、羊、猪、渔结合”、桑、羊(湖 羊)互惠结构(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 50 年代——至今)① 局部试点,重点突破阶段(上世纪 50 年代初——50 年代末)“防沙治沙,保护农林业生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② 扩大规模,普及推广阶段(上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后期)“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御自然灾害”,此时期出现了“综合防护林体系思想”,次时期防护林的特点:窄林带,小网格为主。

③ 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上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简称“三北局”,位于宁夏。

《农业经营与管理》—章复习题

《农业经营与管理》—章复习题

《农业经营与管理》1—4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现代农业就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得产业化经营得农业。

就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为载体,多学科交叉得可持续发展得高效农业。

2、农业生产经营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生产经营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方面瞧,经营管理得主要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农业生产要素从内容方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产要素管理得基本目标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产过程得管理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

8、经营管理得目标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突破训练)024年林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2023年(突破训练)024年林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2023年-2024年林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1、【名词解释】优质种源参考答案:生长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紧凑、无病虫害的优势木,其比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长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紧凑、无病虫害的优势木,其比例占75%以上的母树林称为优质种源。

2、【问答题】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参考答案: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

林区所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

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3、【问答题】社会林业项目监测与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六个方面? 参考答案:1、项目操作2、项目运行3、项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项目操作2、项目运行3、项目效果4、项目影响5、项目外延4、【填空题】()是用代表选样或随机、机械选样选取一定面积的林地作为调查样本。

参考答案:标准地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标准地5、【单项选择题】枣树芽接嫁接时期以()为好。

A、花期B、发芽期C、落叶期参考答案:A6、【多项选择题】引起苗木立枯病的病源在大致分为()两大类。

A、侵染性B、非侵染性C、细菌D、病毒参考答案:A,B7、【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昆虫体段的是()。

A、头部B、颈部C、腹部D、尾部参考答案:A,C8、【多项选择题】嫁接苹果的常用砧木有:()。

A、湖北海棠B、山定子C、MM106D、酸枣参考答案:A,B,C9、【问答题】什么是森林防火期?我市的森林防火期规定在什么时间?参考答案: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

我市的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

我市的森林防火期规定在当年11月1日至翌年4月30日止。

10、【单项选择题】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量强烈是在()时期。

A、幼龄林B、壮龄林C、中龄林参考答案:C11、【问答题】速生杨的高度是怎样量定的?参考答案:速生杨的特点多是先增长高度,后增长粗度,它平均每年的增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速生杨的特点多是先增长高度,后增长粗度,它平均每年的增长高度达3~4米,但它不是无休止的增长高度,当它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生长(即23~26米间),而后就会开始增长粗度,直至到最佳采伐年限,这时用国家标准的二元立木速生杨材积量表来测算,当知晓它的材积量时,它的高度问题也解决了。

6第六章2农林复合资料

6第六章2农林复合资料
高密度桐粮间作:小径材 3×4m、2×4m、2.5×3m (750~1500 株/hm2)
粮桐林网
枣粮间作
以枣主(300-450株/hm2) 以粮为主(85-115株/hm2) 枣粮并举(150-225株/hm2) 作物选择 首选小麦,其次豆类、第三油料、第四
瓜菜、第五玉米和谷类,高粱、高干玉 米、白薯不宜
(二)基本特点
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等级性
二、农林复合系统的结构及分类
(一)结构 1 空间结构 2 时间结构
1 空间结构
各物种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内的空间分布,包 括物种相互搭配、密度及所处的空间位置
垂直结构:各组分的成分垂直排列成层 水平结构:农林复合经营各组分的水平位置
和排列顺序形成的生物平面布局
分类指标(Nair 1985)
系统组分的产业组合:农林、林牧、农林牧等 组分的时空结构:密集混种型、稀疏混种型、
边界种植型、带块种植型;轮作、间种等 组分的功能生产功能包括粮食、木材、饲料等,
保护功能包括防风、水土保持等 气候的适应性:热带、温带等、平原、山区等 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管理水平:高投入、中投入、
池杉网格种植优质香蕉
林带内缘种植的4年生荔枝
池杉--柑桔复合模式(早期间种不同时令作物)
林渔模式: 在林带保护下,鱼塘周围塘基上种植 香蕉,并间种作物和象草等。鱼塘一般放 养鳙、鳊、鲤、鲩四大家鱼,也放养加州 鲈鱼、桂花鱼等优质鱼。
池杉林网保护鱼塘养殖
林 --- 渔 复 合 模 式
14
林-禽(畜)-渔复合模式:
与林渔模式结合,饲养三鸟或养猪、 在鱼塘边建禽(畜)舍,既可增加三 鸟活动空间,又能用禽畜粪为鱼类提 供饵料。
鱼塘边放养狮头鹅

林业经济管理思考题整理

林业经济管理思考题整理

林业发展的背景1、全球环境问题: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酸雨、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1、森林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简称,又叫木材认证,它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

中国森林认证问题:中国已是一个主要的“消费国”; 中国也会成为木材的主要供应国,虽然现在主要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开展以绩效为基础的认证,将帮助中国避免以前因毁林和不可持续的森林实践而产生的问题3、市场经济问题:(1)、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森林需求的变化。

(2)、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业与非林业的差距拉大---发展林业产业---提高林业职工和林区人民生活水平。

2、林业发展的特征特征之一:林业的功能转化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特征之二:林业的产业形态变化单纯被动式利用型→以资源定向培育为主的主动利用型特征之三:林业的政策性加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特征之四:区域化、国际化趋势(MF)特征之五:社会化趋势(如何引导?)林业的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主要依赖自然力的作用:动植物依靠其特有的新陈代谢机能,通过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不断更新其后代的过程。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生物资源,受季节性、地域性、自然灾害、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和干扰,其最终成果是很难预料的,即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有较大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用的多样性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森林资源,其不同的生物种类有不同的生产周期;既提供经济效用,又提供社会和生态效用这一特点决定了林业生产经营内容的丰富性、资金运动的复杂性和效益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森林的多种生态服务效用主要体现了公益性的特点,使得森林的经营需要及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在大范围内、地区的或全国性范围内加以考虑。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1. 引言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农业与林业两者相互结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来促进农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农业与林业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对农林复合经营的定义、意义、模式以及推动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详细探讨。

2. 农林复合经营的定义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经营农田和林地的相互结合与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3. 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农林复合经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3.1 资源综合利用农林复合经营充分利用农林资源的互补性,通过在同一地区内同时进行农业和林业生产,实现土地资源的更好利用。

同时,在养殖业中,通过利用农田的农作物秸秆养殖套种、农田水体的鱼塘养殖等方式,实现农业、林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 生态效益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能够增加农田的绿化面积,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通过在林地中种植农作物,可以提供丰富的绿色食品供应,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3.3 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在农田中种植经济作物和林地中进行林果种植,实现农林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中的养殖业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4. 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4.1 农田林业模式农田林业模式是指在农田中种植木本作物,如果树、花卉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使农田发挥木本作物栽培的优势,同时保证农田的正常农作物种植。

4.2 林地农业模式林地农业模式是指在林地中进行农业生产,如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等。

通过合理利用林地,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4.3 农林畜复合模式农林畜复合模式是指农田、林地和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

通过在农田中的农作物秸秆上养殖家畜,或利用农田水体养殖水产品,实现农业、林业和养殖业的相互促进。

4.4 农林副产品利用模式农林副产品利用模式是指利用农业和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秸秆、果皮等,进行再加工或利用,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

森林经营(复习提纲和答案)

森林经营(复习提纲和答案)

森林更新方式按起源分为:有性更新与无性更新;按人为干预程度分为: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更新。

按更新材料分为:种子更新(天然下种和人工直播。

)、植苗更新、萌芽和根蘖更新、保留天更幼苗幼树。

种子更新可分为天然下种和人工直播。

◆天然下种:结实量较大,种子播散能力较强,可通过天然下种使更新成功。

榆、杨、桦、马尾松等树种◆人工直播: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更新地上的方法。

分为地面直播和飞机播种。

植苗更新可分裸根苗、容器苗、野生苗移植以及分殖更新等方式。

✧裸根苗栽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更新方式。

裸根苗起苗后的贮藏运送及裁苗技术至关重要(既森培中的苗木保存与处理)。

注意防止失水。

过程:起苗,分选、贮存、运苗,栽植。

✧容器苗优点:减少根系受损;成活率高;植苗期长缺点:是育苗和运苗的成本较高。

✧野生苗移植是利用天然更新形成的幼苗幼树,人工移栽更新地的方法。

省略了采种、种子处理、育苗等多道工序,2.适应性较强,3.成活率较高。

省时、省工、高效。

萌芽更新与根蘖更新是利用留存在迹地上的树桩(伐根)和根系上的休眠芽或不定芽形成新的植株,以达到更新的目的。

属无性更新。

现有的天然次生林大部分属萌生起源。

根颈处形成的萌条生活力最强,最为稳定、成活率高。

现有的天然次生林大部分属萌生起源。

◆山杨的根蘖能力最强,天然的山杨林几乎大都是根蘖起源。

◆根蘖苗由接近地表的根系上的不定芽形成,多发生在母株被砍伐后,或母株受火烧、虫害、风折等创伤刺激或根系受伤展后。

◆萌芽力强的树种有:杉木、栎、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椴、槭、榆、板栗、赤杨、千斤榆、桦、刺槐、枫香、柳等。

分殖更新(扦插)用一定长度的技、干、地下茎或根等营养器官当作苗木,直接用于栽植更新,称谓扦插、埋干或分根更新。

属无性更新。

特点:成本低;遗传性好,便于保存母本性状;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土壤肥厚、湿润、疏松);森林主伐方式主伐:根据森林的衰亡和更新规律,在一定的林地上采伐其全部或部分成熟木,并为新一代森林的顺利形成所采取的育林手段目的:1.伐除成过熟林本,为新林的形成提供有效的空间和各种必要的条件,使之有利于林木结实、种子发芽和幼苗成长,以期尽快地完成目的树种对老林的更替;2.将成熟的林木采伐掉,为市场提供木材,创造经济价值。

林业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林业生态工程复习参考答案

林业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林业生态工程复习参考答案
/thread.php?fid-5.html 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 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 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 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 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 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 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 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12.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 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 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 14.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 为可持续发展。 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6.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 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7.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 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 防护林。 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 的防护林。 19.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 21.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1. 什么是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进行农业和林业的经营活动。

它是一种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通过农业和林业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产出的最大化。

2. 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2.1 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农业和林业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通过种植作物和养殖畜禽,可以提供食物和原料;同时通过种植树木和保护森林,可以保持水土、防治沙化、调节气候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还能够降低生态环境压力。

2.2 提高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可以增加产出品种和数量,降低生产风险。

在同一块土地上既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又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如果树、花卉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促进农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农林复合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使土地长期保持生产能力,减少土地退化和资源浪费。

在林木的选择和管理上注重生态效益,可以增加森林的抗灾能力和生态功能。

3. 农林复合经营的实施方式3.1 种植与养殖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农林复合经营方式。

在同一块土地上,既可以种植作物,如粮食、蔬菜、果树等,又可以养殖畜禽,如猪、鸡、鱼等。

种植作物提供饲料和有机肥料,养殖畜禽提供粪便肥料和劳动力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还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2 林果兼收林果兼收是一种以果树为主,兼种林木的经营方式。

在果树下种植乔木、灌木等林木,可以提供遮荫、保湿、固氮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在苹果园中种植杨树或柳树,既能够保护苹果树,又能够提供杨木或柳条的经济价值。

3.3 林牧结合林牧结合是一种将林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

在林地中放牧家畜,可以利用畜禽粪便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家畜通过食用杂草、树叶等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害虫危害。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

问题与建议
问题与建议
农林复合经营作为一种高效的土地利用途径已广泛应用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但是农林复合经 营在研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基础理论及系统研究不够、农林复合经营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种群互作、化感作用及养分循环机理等。缺乏 区域的最优化模式研究,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各个区域内现有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比较,而 缺乏对当地最优模式的探讨。社会经济学与生态学等理论研究不够林农复合经营在农村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学(社会 效应经济效应)研究不够,研究方法不完善,导致人们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农林复合经营的总体效益,对生态效益、 生态环境效应也研究较少,因此建立客观的总体效益评价指标至关重要。缺乏品种和无性系层次上研究。缺乏立 地生产力长期变化及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林农复合经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等,但这一结论并 未没有长期跟踪研究的试验证据。
经济效益
农林复合经营是以系统性、社会经济可行性、效益最高及长短利益结合为原则,根据经营目的主要从物种组 成、空间结构及时间变化等方面来设计的,因此农林复合经营可实现一地多用和一年多收的目标,促进了资源的 高效利用尤其在造林初期间农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中空间、气候和土壤等资源,可取得近期经济效益,达到以短 养长;同时对林下农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可以耕代抚,改善了幼树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幼树的成活 率,也可降低抚育成本。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主要特点分析
主要特点分析
农林复合系统的种间互作
农林复合系统中存在多种生物,一种生物通过改造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相邻生物,即种间互作,其作用 方式有减弱光强、改变光质、蒸腾水分、改变土壤湿度、吸收限制性养分、提供固氮、遮荫或防护牲畜、促进或 削弱病原体活动、增加土壤有机物、解毒以及改变土壤反应等。根据种间互作发生的空间位置可分为地上部分互 作和地下部分互作两大类。前者主要是农林复合系统中林木通过改变小气候来影响林下的农作物,后者则是林木 与农作物对土壤中水分及养分资源的竞争或互利,两者共同决定了农林复合系统的资源利用模式。

《农业企业管理》复习要点参考答案

《农业企业管理》复习要点参考答案

一、判断是非题1.企业通常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去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2.只有以土地为投入要素直接经营农、林、牧、渔业的经济组织才是农业企业。

(×)3.农业企业按产业链的长短可分为种植业企业、林业(园艺)企业、畜牧业企业、水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五种类型。

(×)4.农业企业按大农业的范围可分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经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服务企业四种类型。

(√)5.生存是企业最低级的或最基本的目标。

(√)6.承包经营是指在不改变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资产所有者将其资产出租给承租者使用,并定期收取租金的一种经营方式。

(×)7.公司制企业的缺点之一是设立手续复杂,组建费用较高。

(√)8.合伙企业的优点有:资金来源较多,较长的企业寿命,设立简单,税收负担较轻等。

(√)9.独资企业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清偿责任。

(×)10.合伙企业需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

(√)11.企业制度是指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

(√)12.在公司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密切结合,资本家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直接支配者。

(×)13.在公司制度中,股东(终极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法人以其掌握的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14.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

(√)15.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法院依法将其全部财产抵偿其所欠各种债务,并依法免除其无法偿还的债务的一种法律行为。

(√)16.只有债权人才能申请企业破产。

(×)17.跨国公司属于契约联合型企业组织。

(×)18.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单体型企业组织。

(√)19.战略联盟公司属于资产联合型企业组织。

(×)20.战略联盟公司组织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通过电子手段、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等而临时组成的暂时性网络式联盟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林复合技术原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复合农林业,又称农林复合系统,是一种采用适合于当地栽培实践的一些土地经营方式,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作物与林木或牲畜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类得以提高的土地持续利用系统。

2、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1)原始复合农林业萌发时期大约发生在旧石器时代中后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刀耕火种,可称为游耕或轮垦方式。

(2)传统复合农林业形成时期发生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经历公元前25~21世纪)。

(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3、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原始的复合农林业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新石器时代)方式:①游耕:在开垦的地上种植农作物,1—2年后另寻土地开垦种粮。

②轮垦:在同一个地方间隔若干年重新复垦。

(2)传统能力复合形成时期(公元前2000年前后开始——解放前)该时期,缩短土地休闲期,延长耕作年限,使得森林减少,所以需人工种植林木,实行农作物与经济林间作。

夏朝:出现以家庭为单元的私有制农业→春秋战国时期:庭园经营、间作套作→东汉:在人、水的情况下形成桑基鱼塘→唐宋时期:“麦桑复合”→清:“桑、羊、猪、渔结合”、桑、羊(湖羊)互惠结构(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①局部试点,重点突破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50年代末)“防沙治沙,保护农林业生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②扩大规模,普及推广阶段(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御自然灾害”,此时期出现了“综合防护林体系思想”,次时期防护林的特点:窄林带,小网格为主。

③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简称“三北局”,位于宁夏。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4、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的物种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食物链结构?及技术结构?(1)物种结构: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中生物物种的组成、数量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2)时间结构:是指复合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与资源环境协调吻合的状况。

(3)空间结构: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食物链结构(营养结构):是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

(5)技术结构利用人的智慧,来调节系统。

5、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基本特征?相对单一物种而言:(1)多样性(2)系统性(3)复杂性(4)集约性(5)稳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其稳定性)(6)高效性(7)可持续性6、复合农林业的基本功能包括哪些方面?试论述其保护功能?(1)生产功能①间作物的农产品;②林、果的可食用产品;③新炭燃料;④作为建筑、造纸、化工、编制品等原料的林产品。

(2)保护功能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①降低风速,提高产量;②增加地面覆盖,遏制水土流失与沙漠化;③土壤营养循环量提高;④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7、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生产功能?农林复合系统能直接提供的产品通常有:①间作物的农产品;②林、果的可食用产品;③新炭燃料;④作为建筑、造纸、化工、编制品等原料的林产品。

8、在复合农林业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有何不同,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注重生态效益,第三世界国家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生态效益。

(自编)第二章农林复合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生态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某一空间内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环境(包括光、热、水、土、气候、地貌等),通过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具有统一功能的综合体。

2、什么是生态位?什么是基础生态位?什么是现实生态位?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生态位:生物理论上所占据的最大空间。

现实生态位:在实际竞争中占据的实际空间。

3、简述系统的基本特征?①目的性;②有序性③集合性④层次性⑤相关性⑥整体性4、试述生态位原理及其在农林复合中的应用。

生态位理论表明:(1)在同一生境中的群落或人工复合群体中,不存在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2)在同一生境中,能够生存的相似的物种,其相似性是有限的,它们必须要有某种空间、时间、营养或年龄生态位的分离;(3)为了减少或缓和竞争,在同一小生境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时,应尽量选择在生态位上有差异的类型。

复合农林业就是利用了生态位这一原理,开拓潜在生态位,合理地配置不同的生物物种,使之占据和;利用各自合适的生态位,使生态系统内的物流和能流朝着有利用“三个效益”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根据生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原理,在生物种群的作用下,会改变生态系统中某些生态因子而形成新的生态位,即生物物种对生态位有一定的反作用,为形成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提供互利性条件,促进了系统的良性循环。

5食物链可分为哪几个类型?(1)捕食性食物链(2)碎食性食物链(3)寄生性食物链(4)腐生性食物链6、什么是寄生性食物链?什么是腐生性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以寄生方式形成的食物链。

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营养源,以寄生的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尸体为食物形成的食物链。

动植物尸体为营养源的食物链,例如:蘑菇等菌类。

7、试述食物链原理在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利用方式。

(1)食物链的加环把原来短缺的,没有充分利用的进行人为加环,变长,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植物—动物的利用率只有10%—20%)古时已经开始的例子:“放蚁保柑”、“桑基鱼塘”、“稻田养鸭工程”(2)食物链的减耗或减环减少不利的食物链成分,如杂草(3)引入生产环和加工交换链由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可引申到复合农林业的生产链和交换链。

自然食物链引入人类生产环。

人类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植物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和经济再生产。

8、种间关系包括哪几个方面?互惠、共生,寄生,竞争,捕食9、在竞争与互利的综合作用下,农林复合系统中不同生物组分间会出现哪几种类型的效应?存在4种生态效益:①双方受益型: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之间双方受益性均增强,结果使双方受益,群体增益。

例如:林木与食用菌复合;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杜仲与三叶草(可利用)②双方受损型:这种受损是针对人类培育的目的而言,对生态系统并不一定是“受损”的。

在生态系统中。

单方或双方适应性减弱。

(不可利用)产生双方受损的原因:资源有限;竞争激烈。

主要表现在寄生作用或产生有毒作用,例如:杜仲和黑麦草③单方受益:其中一方受益,但另一方不变。

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

(可利用)④损益互存:一个有受损,一个有受益。

(可利用)10、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有哪几种?1)机械作用: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的物理作用,如根系的挤压2)生物作用:通过杂交授粉或根系连生、共生、寄生3)生物物理:一种可以改变土壤肥力或为另一种提供营养物质4)生物营养:如固氮菌5)生物化学:(即他感作用)11、简述边缘效应的基本特征。

边缘效应特征:①边缘效应带的群落结构复杂,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喜欢在植被镶嵌大的边缘栖息,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中都有边缘效应的反映。

②边缘效应使边缘地带常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③边缘效应以强烈的竞争开始,以和谐的共生结束。

12、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有哪几种情况?(1)生态位完全重叠两个基础生态位完全一样。

竞争优势种就会把另一种完全排除掉。

——竞争非常激烈(2)一个基础生态位被完全包含于另一个基础生态位之中。

若内部者竞争能力弱,则最终将消失;若内部者竞争能力强,则两者共存。

(3)两个基础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能够实现两物种的共存,竞争能力强的可以占据重叠部分。

(4)两个基础生态位彼此邻接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竞争,但存在“边缘效应”,其很可能是为了回避竞争的结果。

(5)两个基础生态位完全分离——竞争最小没有竞争,两物种都能占有自己的全部基础生态位。

后4种情况在农林复合中均可以被利用。

13、试分析农林复合系统应遵循的社会经济学原理。

(1)投资可行性原理输出商品的营销情况目的: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合理,以争取相对的低投入高产出。

(2)供求关系原理(3)产量产值原理产量服从产值最大化(4)短、中、长期效益结合原理(5)风险最小原理14、生物学特性?生物由遗传的得到的,个体上的形态及对环境的适宜性。

(自编)15、试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农林复合经营中的应用?(1)建造稳定性强的符合农林系统,以保护生态系统生产力不因外界因素变动而频繁变化,维持系统能流物流的动态稳定,保证系统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2)符合农林业系统能流物流的动态文稳定,关键在于注重生物能的再利用,尽量减少系统对外部的依赖,通过系统内部的综合利用和物资的循环利用,时期投入和产出尽可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动态平衡状态。

16、稳定性原理包括哪两个方面?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状况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高系统,其恢复力的稳定性就低;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高。

总之,系统的结构功能越复杂,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高,而其恢复能力则越低。

17、走廊?走廊: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结构;第三章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及地域特点1、简述中国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的原则。

(1)有序性和系统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构与功能关系原则(4)实用性与简明性原则2、试述我国平原农区典型复合农林业模式及地域发展特点。

(1)松嫩—三江平原农区(东北)以农为主,农牧结合。

主要危害:风沙、盐碱、旱涝、低温冻害防护林建设:三北防护林为核心核心:林药间作(药主要为人参)存在问题:树种单一,杨树为主的落叶林(2)黄淮海平原农区存在问题:盐碱、旱涝、风沙(3)西北绿洲灌溉农区(4)长江中下游平原农区存在问题:干热风、台风、低温冷害、洪水主要形式:林渔、林药、林茶复合(5)珠江三角洲水网农区主要形式:桑基鱼塘、林与橡胶3、Vergara(1981)根据系统组分的配置方法、时空排列的系统组分所占的比例,将农林复合系统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为轮作系统和间作系统4、Nair的系统分类指标包括哪些?(1)系统组分的产业组合(2)组分的时空结构(3)组分的功能(4)组分对所适应的生态环境(5)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管理水平(1)依据系统产业组合特征来划分:①农林系统;②林牧系统;③农林牧系统;④多用途系统(2)依系统组分时间结构划分:①轮作型;②间作型;③套作型(3)依系统组分空间结构来划分:①稀疏型;②密集型;③条块或带块混合型;④周边种植型(4)依据组分功能来划分:①生产功能(粮食、木材、饲料、药材);②保护功能(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土壤改良)(5)依社会经济和管理水平划分①按技术投入水平(高投入型、中投入型、低投入型);②按价值与效益比(商业型、效益型、多效益兼备型)第四章我国主要的农林复合经营类型1、北方林区林药复合型中,林——参间作的类型有哪三种?(1)林--参间种型(2)参后还林型(3)林下间种型2、“三北”农牧区以林为主的林——草复合有哪几种经营方式?简述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