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影响因素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既涉及到个人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的本质。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毕业生中就业人数与毕业人数之比。
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庞大,高校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增多,高校扩招政策让就业市场承受更大的压力。
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一个持续关注的指标,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众多,下文将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1. 专业匹配度:毕业生所学专业和实际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将显著影响就业率。
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的就业率较高,而一些冷门专业(如民族学、考古学等)的就业率相对较低。
因此,合理选择专业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十分重要。
2. 就业能力: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因素。
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有着重要责任,他们需要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个人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也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积极进取的态度等,都是雇主在招聘过程中会重视的因素。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二、社会因素1.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兴行业的需求增长都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提前了解市场需求,为高校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和选拔机制。
2. 就业政策支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的政策支持也是影响就业率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该出台各种就业创业政策,包括就业优惠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等,鼓励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以下是对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据统计,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700万,而就业市场供给的岗位数量与之相比却显得极为有限。
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度更大。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9.4%,比上一年下降了0.5%。
其中,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知名高校。
二、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红利结束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主,人口红利的大力开发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不再存在,大量毕业生的涌入就业市场压力倍增。
2. 结构性矛盾当前,国内企业经营形势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加之经济转型升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企业在招聘方面比较谨慎;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3. 教育问题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但在某种程度上,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使得很多毕业生在实际应用方面难以胜任。
此外,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大多数大学教育难以及时、全面地配合,这也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三、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尽管面对挑战,但想要创造更好的未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以下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1. 提前规划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开始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熟悉应聘流程,增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2. 不断学习大学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结束,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新的技能和知识也在不断涌现。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市场的竞争力。
3. 实践经验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这样可以增强在实际中的能力,丰富简历资料。
四、结论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谓是不小。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就业人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它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素会有不同
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就业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发展,企业良好的运营,大量的劳动力需要给予实质性的就业机会,就业人口会随之增加,社会经济水平也会随之
提高。
二、进出口量:进出口量和就业的关系也很密切,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外贸企业需
要加大对劳动力的投入,从而带动就业出现,并且随着外贸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会使更多
的社会劳动力得以就业。
三、充足的房地产:尤其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后,随着充足的住房,农民工会更容
易在城市就业,从而带动就业,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也很大,比如政府倡导创业,支持科技创新,这样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五、市场行情:市场行情的变化会影响就业,一个不好的市场可能会导致失业,反之
一个好的市场行情可能使更多的就业岗位出现。
六、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会影响就业,在紧缩政策失效后,宽松政策会起到调节经
济作用,拉动投资,带来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进出口量、充足的房地产、政府政策、市场行情、货币政策都
是影响就业人数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
就业。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逐步减弱,增加就业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扩大就业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下降,明显的标志是就业弹性下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3%,就业增长率为3.0%,就业弹性系数为0.322,在九十年代前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2%,就业增长率为1.2%,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1,二十世纪末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3%,就业增长率为0.9%,就业弹性系数为0.1,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
原因何在?本文将利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及数量分析工具对就业的相关促进因素作一些探讨。
通过考察就业形势及相关因素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关于就业的相关理论(一)柯布—道格拉斯产出模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理论,产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产出函数Y=AKαLβ表明产出的增长必须有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投入资本的增加或劳动力的增加。
根据单一要素增加,边际产品递减的规律,产出函数中任意要素的单独增长都不可能使产出持续增长。
因此就业的增加不仅与资本投入相关,而且还与劳动者的质量,即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关。
(二)达尔·尼夫的知识经济理论:达尔·尼夫认为:“国内的增长不是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加强而引起的,而是通过引入创造新市场的全新技术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而实现的。
创造这些技术和服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论是在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水平上,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键”。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结构在调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增长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增长。
高技能服务对GNP的贡献率正在增长。
(三)罗默内生模型:罗默1990年提出的内生模型是Q=HαLβ∑Xi1-α-β,Xi为耐用资本设备,i为设备编号,H是致力于最终产品的人力资本、L是劳动力。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1、个人因素众多学者认为,个人素质和就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求职成败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
在招聘要求为中共党员的硬性条件下,将学生学习成绩划分为优异、中游、下游三个类别,党员、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中,已找到工作的人数远超于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同学。
在各种因素下,部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实践能力差、知识面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优胜劣汰存在于自然的每个角落,同等条件下,个人因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自身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2、家庭因素研究表明,家庭的社会经济情况、父母的态度与观点,会对子女的择业观念与职业理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调查数据中,同等标准下,城镇户口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远优于农村户口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城镇户口中,985、211院校的就读学生人数也多于农村户口的学生人数。
家庭经济情况、受教育资源不同,同等学生所学成果也各有不同。
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家庭经济优越的大学生更向往实现社会交往需求和尊重需求,而家住农村或偏远山区的学生更迫切实现生存需求,从而寻找提供稳定收入的工作。
3、学校因素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殿堂,需要引领和指导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拓宽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视野和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合来看,约50%的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通过学校的就业中心获取就业信息,这对学校来说,其缺乏对学生就业情况、职业规划等相关信息的掌握,信息掌握不足是目前学校提升学生就业率的一大障碍。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结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社会导向。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毕业生高期望之间形成矛盾,就业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当前工作模式也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定影响。
有学者认为,相比人力资本特殊性强的劳动力,人力资本一般性强的劳动力更容易就业,个人能力资本的积累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人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1 9 9 2 6 6 .1 5 2 2 6 , 9 2 3 . 5 l 1 7 .1 7l 2 ,7 1 1 3 , 7 42 . 2 0 1 , 24 2 . 6 0
际工资和就业水平,供求平衡时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水
平 。 由此 理 论可 知 ,就 业 由劳动 力市 场 的 分割 和 就业 歧 视 问题 引起 , 因此 我 们将 城乡 收入 差别 列入 解 释变 量 。 ( 2 )凯 恩 斯就 业 理 论 :凯 恩 斯 就业 理论 是 以有 效 需 求原 则 为核 心 ,认 为就 业 量取 决 于有 效 需求 。而 有 效需 求 包括 两 部 分 , 即消 费需 求和 投 资 需求 。 国 内生 产 总值 的 增 长无 疑可 以增加 这 部分 需求 。增加 财 政支 出即是 实行 积 极 的财 政政 策 ,它 可 以拉 动经 济 增长 ,增 加 政府 投 资 ,扩 大 需求 ,创 造 新 的就业 岗位 。 因此 , 国 内生 产 总值 、财 政
支 出作 为解释 变 量 。
1 9 93 6 6 , 8 0 8 3 5 。 3 3 3 . 9 l 1 8. 51 7 3 ,3 7 1 4 , 6 4 2 . 3 0 1 , 6 5 5 . 8 0 1 9 9 4 6 7 . 4 5 5 4 8 , 1 9 7 . 9 1 1 9 . 8 5 0 4 , 5 3 8 5 , 7 91 9 9 0 6 4 , 7 4 9 1 8 , 6 6 7 . 8 1 1 4 . 3 3 3 2 ,1 4 0 3 , 0 8 3 . 5 9
高校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引起政府、社会各界和家长的重点关注。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相比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大学生更愿意去大城市,二是大城市的需求逐渐饱和。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困境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也逐渐由原来的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连年大幅增加,大量毕业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涌入社会。
这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使得企业招聘的门槛随之提高,导致人才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高校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结构不平衡、就业地区不均衡、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等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以及如何帮助大学生有效就业等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目前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找到改善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对策,需要先了解探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从而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帮助高校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一)社会因素1.从社会经济角度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多数学生的就业预期越来越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正在寻找更高的薪水、发展机会和更稳定的工作;加上成功的学习,在还没有付出劳动时,已经产生了丰硕的期望,然而雇主的实际要求和期望比自己的能力高,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就业期望产生了落差感。
其次,社会环境竞争非常激烈,每个行业都充满了竞争,就业市场又呈现出高学历人才饱和的状态。
同时,大多数学生风险意识太强,不愿意去冒险,缺乏创业的勇气,从调查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的毕业生会选择创业。
劳动力市场报告:就业趋势与劳动力状况分析
劳动力市场报告:就业趋势与劳动力状况分析一、劳动力市场总体概况劳动力市场是指在某一经济区域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关系的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状况。
本节将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人数、就业率以及失业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就业人数的增长趋势与原因分析就业人数的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就业人数也应该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分析劳动力市场就业人数的增长情况,以及背后的原因。
2. 就业率的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就业率是指在劳动人口中实际就业人数与劳动力人口总数之比,它直接反映了就业市场的活跃程度。
本小节将详细分析就业率的变化情况,探讨可能影响就业率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二、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对比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分析不同行业的就业人数分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岗位的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对比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
1. 第一行业,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状况分析农林牧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
本节将分析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状况,包括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2. 第二行业,制造业的劳动力状况分析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将对制造业的劳动力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技能要求以及用工结构的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劳动力市场结构与就业机会分析劳动力市场结构是指劳动者在各种行业和职业之间的分布情况。
不同的劳动力结构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质量。
本节将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岗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以及就业机会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与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政府政策等。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报告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
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
青年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导等工 作经 验。其次 是就业 工作 方式单
一
,
多为举办专题讲座或者签 约咨询等 。
近年来 高校每年毕业 生大幅增加 , 毕
就业指导 内容空洞 , 多集 中于就业形式分
析、 就业 签约注 意事项 、 历制作 技巧 等 简
等 , 乏 就 业 心 理 咨 询 、 业 规 划 、 业 生 缺 学 职
挥更大的作用 。 ( ) 三 积极 开展创 业培 训 , 帮助青年 自
主创 业
【 参考文献 】
[] 1 罗春平. 影响青年 就业难的因素分 析[]中国经贸, J.
大学 生创 业是 缓解扩 招所 带来 的大 学 毕业生 就业压 力的一个 重要 手段 和措
这种 所谓 的“ 精英情 结” 的存 在使得很 多
一
【 中图分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5— 8921)6 一 0 0 98(020C 4
01 81-02
3 年就业相关政 策的忽视 。 . 青 就业政 策能促 进经济 增长 和发展 ,提高 生活水
平, 满足对 人力 的需求 , 并解 决失业 和不 充分就 业的 问题 。而青 年往 往被认 为不 是就业 中的弱 势群体 ,这使 得政府 部 门 很 容 易 产生 对青 年 就业 问题 的 忽视 , 或 者虽然 重视 , 但在 具体政 策上 , 没有 实质 性 的援 助 ,甚 至认为 ,与其让 成年 人失
部 分隐形就业 的城市 失业 群体 , 他们未
参 加社保 ,也 未在 劳动就 业部 门进行 登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着 经济 的高速发 伴 展 , 国社 会诸多领域都进 入转型期 。转 我 型期 中出现 的众 多社会 问题里 , 青年就业 难无 疑是 最突出的。 年本应是 就业 的强 青 势群 体 , 劳动力市场选择 的主要 目标人 是 记, 并且所 占比例较大 。而农村青 年的就 业也 很不稳定 , 薪资报酬较低现象 较为普 遍 。再加上法律意识淡 薄等多种原 因, 我 国近 8 %左 右 的农 民工无 劳动 合 同或 仅 0
关于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观点。
03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介绍国内学者在就业人数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国外研究现状:介绍国外学者在就业人数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国内外研究差异:比较国内外学者在就业人数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的异同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YOUR LOGO
20XX.XX.XX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计量分析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引 言 03 文 献 综 述 04 数 据 来 源 与 处 理 05 计 量 模 型 构 建 与 变 量 选 择 06 实 证 分 析 结 果
04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
政府公开数据:包括国家统计 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官方发布的数据
公开数据库:如万得、锐思等 金融数据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库
调查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 谈等方式收集的数据
其他来源:如学术研究、行业 报告等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清洗:去除 异常值、缺失值 和重复值
数据转换:将数 据转换为适合分 析的格式或类型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引言
背景介绍
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计量分析在就业研究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就业人数变化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介绍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探讨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就业情况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1. 教育背景不匹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部分学生的专业选择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困难。
2.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一些行业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面临竞争激烈的局面。
3. 就业信息不对称: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缺乏正确的就业信息,导致选择困难和就业不畅。
4. 就业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大学生的歧视现象,对应届毕业生持观望态度,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5. 就业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 心理压力:面对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2. 就业观念: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过分追求高薪、高职称,导致就业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符,增加就业压力。
3. 社会环境: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环境复杂,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4. 家庭压力:一些家庭对大学生的就业有过高期望,给大学生增加了就业压力。
5. 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行业的就业前景不明朗,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多方面,影响因素也复杂多样。
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就业目标。
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在就业道路上顺利前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一)社会环境的因素。
1.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趋势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多发期,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而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并没有因此出现好转的迹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有20~30万人左右,2003年毕业生为212万,而到2010年,我国毕业生为631万人,仅看到毕业生人数的剧增,这就让我们不难想象这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就业需求总量是如何之大。
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实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将持续。
2.性别差异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我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重男轻女”性别刻板定型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被传承接受,对后人的性别意识产生了极大影响。
而这种传统的性别与歧视观念在劳动力市场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一些用人单位在用人时认为女大学生今后的生育和哺乳期会影响职业发展,就以此为由,将很多德才兼备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让很多女大学生在择业中处于劣势。
3.家庭背景的影响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所在地等,在我国一些特殊历史时期,户籍和家庭出身是判断一个家庭背景的重要因素。
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毕业生就业结果显示,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落实率、升学率越高。
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则拥有的权力越大,动用的社会关系就越多,能利用资源为子女就业的服务能力越强。
例如,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中,不乏“海归”,这些海归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他们用“海归”这个光环,再加上家庭的背景,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对于那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大学生来说,自己掏钱出国留学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更别说找一份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了。
(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大学生毕业择业期望偏高当前大学毕业生主要以“90后”为主,而“90后”大学生由于社会的繁荣进步,生活居住环境大大改观,缺乏相应艰苦朴素素质,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优越的物质中成长。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将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现状;其次,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最后,提出一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现状十分严峻。
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但就业形势并不理想。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就业困难、工资待遇低等问题。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就业结构不匹配:许多高校毕业生的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一些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过多,导致竞争激烈,而一些需求量大的就业岗位却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2. 缺乏就业经验:由于缺乏实习经验和职场技能,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显得不够竞争力。
此外,一些企业更偏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3. 地域分布不均衡:就业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情况,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二三线城市的就业空间较为有限。
这使得许多毕业生只能选择他们并不理想的工作或需要长期流动就业。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1. 就业政策和制度:国家就业政策和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就业政策的不合理与落实不到位使得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而一些鼓励创业与支持就业的政策则对毕业生创业提供了机遇。
2. 高校教育质量:高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更受欢迎,而二三本高校的毕业生则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3. 毕业生自身素质与能力:毕业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积极参加实习、兼职等活动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也是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4.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也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些行业的需求量大、前景好,相应的就业机会也较多,而一些行业由于市场不景气,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可以分析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
1. 经济因素:经济状况是影响就业人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投资情况、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政策等都会影响就业人数。
例如,经济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会导致就业人数减少。
2.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和举措对就业人数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就业政策、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等都会对就业人数产生影响。
政治稳定与否也会对就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政治不稳定可能导致企业投资减少,从而影响就业。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对就业人数产生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都会对就业人数产生影响。
例如,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人才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4. 技术因素:技术的发展对就业人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兴技术的出现可能改变产业结构,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导致部分劳动力失去工作机会。
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
就业人数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促进就业增长。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社会岗位需求下降、学生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相匹配、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今年更是如此。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性的611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将超过700万人。
2023年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这对原本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到今年3月1日为止,我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8.4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大学毕业找工作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本人自身内在因素,笔者拟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查阅等方法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整理分析,并探讨相关应对措施,从而为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一、原因分析外部客观原因1.高校扩招后就业绝对人数剧增,结构业就业矛盾突出。
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各个层次的高校毕业生200多万人,比2002年净增60多万人。
从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表1)我们看到从2001年到2023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初次就业率则呈下降趋势。
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很多企业净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倒闭,很多企业大幅削减用人岗位数。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仅岗位总量不足,而且有着严重的供需借位,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大多数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工作,不愿意到小地方、基层或响应国家号召去参加一些服务西部的计划,这样导到沿海发达地区人才扎堆以至浪费,而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急需大批人才,却招不到人,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2.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前瞻性。
近几年有些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地位,一味追求规模大、学科多、专业全,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造成毕业生整体素质下滑。
尽管现在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难,但来自就业市场的种种信息表明,一些行业企业人才匮乏,在市场上却招不到他们所需的人才,原因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错位。
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的重要问题。
中国拥有占世界近五分之⼀的⼈⼝。
与其他国家相⽐,中国的就业问题影响因素似乎更为复杂。
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影响我国就业形势的因素纷繁复杂,既有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年龄结构和⽣育政策的变化等,也有来⾃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
这些因素当中既有积极有利的⽅⾯,也有消极不利的⽅⾯,因此需要在仔细分析这些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我国的就业趋势变化。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愈发复杂多变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国内,从⽽对国内的经济和就业产⽣影响。
在经济⽅⾯,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欧洲债务危机的逐渐化解都将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有利于我国扩⼤对外贸易和出⼝,从⽽带来就业的增长;⽽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等⾦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乏⼒⼜会减弱对我国出⼝产品的需求,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在地缘政治⽅⾯,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乃⾄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较⼤挑战;与⽇本、菲律宾等国在领⼟上的争端和政治上的分歧会使我国双边经贸关系受到⼀定影响,从⽽波及我国相关出⼝企业的就业状况。
(⼆)我国经济下⾏压⼒进⼀步加⼤ 与就业增长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率。
我国改⾰开放30多年来经济长期保持了⾼速增长的⽔平,1978-2013年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速达到了9.8%。
然⽽,我国宏观经济⾯临三期叠加,潜在增长率将明显下降,2012和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均在7.7%左右,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回落⾄7.3%左右。
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属于向新常态的过渡,将逐步由⾼速回调⾄中⾼速增长平台,这种增速的放缓必然会给就业增长带来⼀定的压⼒。
(三)⼈⼝⽼龄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较长时间内,我国实⾏了独⽣⼦⼥政策,当时是为了应对⼈⼝的⾼⽣育率和⾼增长率⽽采取的强制措施。
影响我国城镇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城镇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我国城镇就业人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重要因素的分析: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推动城镇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企业会面临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会,从而需要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和各个行业的产出增长率都是评估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2.政府政策:政府的就业政策对城镇就业人数的影响不可忽视。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如就业优先政策、降低税负、鼓励创业等,来促进就业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通过支持重点行业和地区发展、培训就业人员等方式来推动城镇就业。
3.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对就业机会有重要影响。
高素质的劳动力更受到企业的青睐,技能专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机会相对较高。
因此,推动教育的普及化和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都可以促进城镇就业。
4.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也对城镇就业人数有影响。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镇就业人数相应增加。
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5.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的产业对就业的需求是不同的。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一些新兴产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镇就业人数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6.全球贸易环境:国际贸易对城镇就业有重要影响。
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在全球贸易环境下,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需求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就业规模。
7.技术进步和自动化:技术进步和自动化对就业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技术进步和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和自动化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高技能和高附加值的岗位。
以上是一些影响我国城镇就业人数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这些因素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以促进城镇就业的稳定增长。
我国就业人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前景预测研究生数学建模论文
题目我国就业人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前景预测摘要:本文针对社会与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就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采取主成份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或指标,建立了我国就业人数的数学建模,分别从包含主要的经济社会指标、分行业、分地区、分就业人群角度,尝试建立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
根据国家的有关决策和规划对2009年及2010年上半年的我国就业前景进行仿真。
最终结合模型与仿真结果,对提高我国城镇就业人口数或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提出较好的建议。
针对问题1,本文结合就业人数折线图,将我国就业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研究,综合运用了灰色关联度与相关系数两种方法,建立了指标排序模型,按所得值大小来选取影γ的原则对主要因素或指标进行提取。
响就业的主要指标,依照81≥.0针对问题2,本文分别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与向量自回归分析法分段构建了城镇就业人数拟合模型,并依据所得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做出脉冲响应函数图以及方差分解图,得到每一个指标对城镇就业人数的冲击效应及方差贡献率,综合两阶段模型的结果可知对我国城镇就业人数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化水平。
针对问题3,结合上述数学模型从包含主要的经济社会指标,文章分别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和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行业三方面以及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及其他三种不同人群的角度来构建相关的人口就业模型。
针对问题4,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结合国家的有关决策和规划,对2009年及2010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就业前景进行仿真预测。
文章最后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相关影响因素,我们从经济发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5个角度出发,并结合社会实际,提出提高城镇就业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影响就业指标体系;灰色关联度;相关系数;神经网络预测§1 问题的重述1.1 就业与失业统计法1.1.1 什么是就业就业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经济发展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影响分析——基于21世纪后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
78区域治理DETECTION作者简介:石姝琪,生于2000年,女,本科在读。
经济发展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影响分析——基于21世纪后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石姝琪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和就业成为两大热门民生话题。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全国就业人员人数。
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构造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并经过以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自相关的检验、异方差性的检验,得出最后结论:国内生产总值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起到正向作用,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呈负相关。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就业人员人数;时间序列;线性回归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6-0078-0002一、引言就业之所以被称为改善民生的“温度计”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因为就业状况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密不可分。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宅”经济逐渐火热,新兴行业进而助力我国经济的发展,孕育出很多新职业,也体现了未来就业的新可能,扩大了就业容量。
伴随着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的涌现,年轻人有了多重就业机会和选择,全国就业人员逐年递增。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例如,无人超市、全自动生产线等,对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挑战,一定程度上引发就业人数的下降。
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我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因素是多样的,政策的引导、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等等都可以影响就业发展。
由此可见,并没有单一因素能够单项影响我国就业人员人数。
例如本文中的经济因素可能会推动我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增长,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抑制我国就业发展。
本文浅析经济发展对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影响,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作为研究指标,使论述更全面科学,结果分析更有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和模型本文用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从中选取两个可能影响全国就业人员人数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和居民消费水平(元)来进行模型设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小组成员: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班指导老师:日期:2011年5月10-25日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1978年至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探讨相关经济变量对就业人数的影响。
并以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为代表构建模型。
关键词: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一、问题的提出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每年都会颁布一些政策来缓解就业问题,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透露,在去年取消一些不合理规章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将彻底清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规章障碍”。
此间权威人士认为,此举不仅对实现农村劳动力获得平等就业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对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积极影响。
种种情况显示,我国目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扩张之后,近期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供给将升至峰值,加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2400万人。
从劳动力需求上来看,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5年中,由于经济的增长平均每年增加1370万个工作岗位,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
权威人士估计,按今年经济增长保持7%计算,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新增的就业岗位仅为800万个左右,无法满足我国现存待就业人口的需要。
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应对影响就业的因素作分析,看看能否从中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出口,找到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这也是我们写此篇文章的原因。
二、经济理论陈述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主要考虑一下变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平均工资水平。
(一)国内生产总值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GDP每增长1%就可以为我国创造近100万个就业岗位,又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同充分就业同样都是我们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所以如果保证每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如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支出即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政府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但是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也会带来负面效应,我国从98年以来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投资的增加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成效显著。
但是也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这样会有可能造成经济的虚假增长,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投资行为增加了个生产者的投资信心,拼命的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却是人们的消费不足,无法吸收生产出来的产品,投资过热,消费不足,造成了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存货增加,很容易形成经济泡沫。
所以我国政府从去年开始实行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举措来避免投资的过热现象,防止经济泡沫的产生。
(三)平均工资水平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工资完全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对劳动者来说,劳动供给决策实质上是把他有限的时间在劳动和闲暇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
工作所带来的收入与闲暇的享乐互为成本。
当工资上升时,闲暇的价格就会上升,这样就使得劳动力的供给增加。
而工资的上升会使人们更加富裕,扩大了人们对闲暇的需求,这就会使得工资上升至一定水平后,劳动力的供给减少。
这样就会形成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的背弯曲线。
我认为处于背弯曲线的递增阶段是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状况,他们的工作目的还只是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工资对劳动力的供给弹性较大。
而处于背弯曲线上端的人,已摆脱了工资高低对他们的束缚,工资对他们的劳动力供给的弹性较小。
我们小组着重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对就业人数的影响。
三、相关数据收集1978年到2003年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2003年统计年鉴及中财专网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假设模型为 Y =αX βu e其中,Y 代表每年年末我国就业总人数;X 代表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水平;μ为随机扰动项,表示未纳入模型的其他变量对就业人数的综合影响。
为了便于用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方法去估计参数,先将上述指数模型线性化,即在指数方程两边取对数,变为ln ln ln Y X u αβ=++设Yt=lnY,γ=ln α,Xt=lnX,则模型变为Yt=γ+βXt+μ五、模型的求解和检验利用Eviews 软件,采用以上数据对该模型进行OLS 回归,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LOG(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02/11 Time: 18:34 Sample: 1 26 Included observations: 26Variable Coeffici ent Std. Errort-StatisticProb.C9.246580.086876106.43450.00002LOG(X) 0.172539 0.008635 19.98194 0.0000R-squared 0.943300 Mean dependent var 10.97088Adjusted R-squared 0.940937 S.D. dependent var 0.210789S.E. of regression 0.051228 Akaike info criterion -3.031265Sum squared resid 0.062983 Schwarz criterion -2.934489Log likelihood 41.40645 F-statistic 399.2779Durbin-Watson stat 0.416447 Prob(F-statistic) 0.000000Y^t=9.246582+0.172539Xt(0.0869)(0.0086)R^2=0.9433 F=399.2779AIC=-3.0313 SC=-2.9345 DW=0.4164由以上标准格式可知,由于可决系数比较大,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和优度较好;对于系数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查表得t0.025(24)=2.064,由于t(r)﹥t(24),t(β)﹥t(24),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认为模型应存在截距系数,解释变量GDP对应变量就业人数的影响显著。
(1)异方差的检验图示法由图可以看出残差存在同方差性JB检验令e2=resid^2发现JB值变大,但P值变小几乎为0,所以不存在异方差怀特检验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F-statistic 1.639767 Probability0.215907Obs*R-squared 3.244650 Probability0.197439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0/11 Time: 22:30 Sample: 1 26Included observations: 26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153254 0.087724 -1.746993 0.0940LOG(X) 0.031842 0.017801 1.788815 0.0868(LOG(X))^2 -0.001606 0.000892 -1.799222 0.0851R-squared 0.124794 Mean dependent var0.002422Adjusted R-squared 0.048689 S.D. dependent var0.004616S.E. of regression 0.004502 Akaike info criterion-7.860379Sum squared resid 0.000466 Schwarz criterion-7.715214Log likelihood 105.1849 F-statistic1.639767Durbin-Watson stat 0.924887 Prob(F-statistic)0.215907发现Obs*R-squared的值为3.244650 TR^2<3.841,所以不存在异方差。
(2)自相关性的检验首先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DW检验:模型的DW=0.416448 在α=0.05的条件下,查表得dL=1.302,dU=1.461,0﹤d ﹤dL,表明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性。
LM检验:1阶情况下:Breusch-Godfrey Serial Correlation LM Test:F-statistic 32.08085 Probability 0.000009Obs*R-squared 15.14323 Probability 0.000100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10/11 Time: 21:08Presample missing value lagged residuals set to zero.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027479 0.057551 0.477477 0.6375LOG(X) -0.002875 0.005722 -0.502485 0.6201RESID(-1) 0.777588 0.137286 5.663996 0.0000 R-squared 0.582432 Mean dependent var -5.44E-16 Adjusted R-squared 0.546122 S.D. dependent var 0.050193S.E. of regression 0.033815 Akaike info criterion -3.82765Sum squared resid 0.026300 Schwarz criterion -3.682485Log likelihood 52.75945 F-statistic 16.04043 Durbin-Watson stat 1.530600 Prob(F-statistic) 0.000043可以看出p值很小,且RESID(-1)的t值很大因此存在一阶正相关2阶Breusch-Godfrey Serial Correlation LM Test:F-statistic 16.62524 Probability0.00004Obs*R-squared 15.64715 Probability0.00040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10/11 Time: 21:13Presample missing value lagged residuals set to zero.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017580.058252 0.301946 0.76559LOG(X) -0.001848 0.005799 -0.318756 0.7529RESID(-1) 0.940288 0.208590 4.507830 0.0002RESID(-2) -0.220737 0.213312 -1.034809 0.3120R-squared 0.601813 Mean dependent var-5.44E-16Adjusted R-squared 0.547515 S.D. dependent var0.050193S.E. of regression 0.033763 Akaike info criterion-3.798254Sum squared resid 0.025079 Schwarz criterion-3.604700Log likelihood 53.37730 F-statistic11.08349Durbin-Watson stat 1.887580 Prob(F-statistic)0.000123可以看出虽然p值很小,但是RESID(-2)的t值的绝对值很小,且p值比较大,因此可以认为不存在二阶自相关自相关的修改利用eviews修改后Dependent Variable: LOG(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10/11 Time: 21:17Sample (adjusted): 2 26Included observations: 25 after adjustments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18 iteration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2.51998 1.700863 7.360955 0.0000LOG(X) -0.062818 0.091858 -0.683864 0.5012AR(1) 0.964279 0.024403 39.51412 0.0000R-squared 0.981486 Mean dependent var10.9857Adjusted R-squared 0.979803 S.D. dependent var0.20084S.E. of regression 0.028543 Akaike info criterion-4.162653Sum squared resid 0.017923 Schwarz criterion-4.016388Log likelihood 55.03316 F-statistic583.1345Durbin-Watson stat 2.156046 Prob(F-statistic)0.00000Inverted AR Roots .96经修正后的模型为:Y^t=9.67574+0.132516Xt再由关系式Yt=lnY,r=lnα,Xt=lnX得原模型为:Yˆ=e9.6757X0.1325六、经济意义解释1是用于衡量就业人数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也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每有1%的上升或下降,相对平均的,就业人数将上升或下降13.25%七、对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一)失业率与通胀率的关系通常通货膨胀的程度用物价指数的高低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