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千古名句

合集下载

读《二十四史》之古今通用的修齐治平名句

读《二十四史》之古今通用的修齐治平名句

读《二十四史》之古今通用的修齐治平名句一、《史记》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二、《汉书》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三、《后汉书》有志者事竟成。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四、《三国志》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五、《晋书》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

六、《宋书》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

七、《南齐书》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

八、《梁书》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流传千古的佳句

流传千古的佳句

流传千古的佳句流传千古的佳句,是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这些佳句以其深刻的内涵、优美的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迪和感悟。

下面列举了十个流传千古的佳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味。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它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使写作有灵感和神采。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出自《大学》中的名句,强调了一个人应该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追求自我完善。

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明代文学家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强调了个人的使命和责任。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它强调了友情的贵重和珍贵,认为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友谊依然可以让人感觉亲近。

5.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是唐代文学家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名句。

它告诉我们,只有经过磨砺和苦难,才能使人变得坚强和优秀。

6.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珍惜的思考,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宝贵。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是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的名句。

它强调了前事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未来的指导作用,提醒人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8.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将进酒》。

它表达了对人生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尽情享受。

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出自《离骚》中的名句,强调了人们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不懈,不断追求进步。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史记》中华书局版“大江东去楚王留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即信陵君)列传》“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史记志疑》(清朝·梁玉绳)《史记》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校正》王叔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留侯世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史记·滑稽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语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酒池肉林出自《史记·殷本纪》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历史名人名句100句

历史名人名句100句

历史名人名句100句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2.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韩非子·喻老》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佚名《车舝》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7.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8.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9.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醒世恒言·卷三十二》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11.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商君书·更法》1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13.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4.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1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16.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17.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1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2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篇》2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23.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24.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赞美史记的名言名句

赞美史记的名言名句

赞美史记的名言名句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以下是一些赞美史记的名言名句:
1. "史记于发掘历史真相、揭示人性奥秘中脱颖而出,堪称千古之宝。


2. "史记以独特的笔法和深入的研究来塑造历史人物,让他们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3. "史记审慎而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让后人受益匪浅。


4. "史记凝聚了历代学者卓越的智慧和严谨的态度,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


5. "史记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叙事方式,让我们对古代历史的传承与变革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6.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如珍珠般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在思考历史意义时获得启发。


7. "史记以其丰富的记载和精准的历史背景,使我们对古代人民的生活及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8. "史记凭借全面系统的结构和立体式的描绘,为我们重塑了古代历史的辉煌。


9. "史记以其详实的资料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和内在的逻辑。


10. "史记记录着历代兴衰兴替的轨迹,引导着我们反思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指明道路。


以上是对史记的赞美之辞,它们展示了史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所具有的价值和影响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篇一:人固有一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出自司马迁《史记》的千古名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想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精髓,就必须深入了解司马迁艰难的一生。

司马迁的一生是苦难的。

替李陵求情的结局就是被残忍的处于宫刑,这对于他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在那个时代又有什么公平而言呢?在狱中了结残余的生命亦或是坚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之间徘回之际,想到自己多年收集的材料,他忍辱负重,完成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大作《史记》。

一个能够流传千古的故事,是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和领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真正内涵了。

人本来是要死的。

司马迁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一生努力的夙愿和理想,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如秦桧,汪精卫等人的死就如鸿雁的羽毛一样轻,因为他们践踏着一切来成就自己,害人害己。

纵观历史的长河,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数不胜数。

现实生活中更是如此,就我个人而言,重于泰山的死并非要轰轰烈烈,而是当面对自己,面对一切时都无畏无惧,为他人奉献,实现自己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重于泰山的死。

而轻于鸿毛的死则是自私自利,在践踏自尊和伤害他人利益,危害人民的基础上,来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管是在久远的古代还是在当下的现实社会里,有着同样的寓意,那就是通过正常渠道来实现自己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篇二:2016先秦君子风范最新考试答案5.181《诗经·小雅·蓼莪》中“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用抱娘蒿起兴是为了以下哪一个目的:() 1.0 分? A、感叹子女孝顺之心? B、感叹国君体恤之思? C、感叹兄长爱护之情? D、感叹父母养育之恩我的答案:D2以下《尚书》的篇章中哪一篇与周公制作和颁布诰命有关:()1.0 分? A、《虞书·尧典》? B、《夏书·禹贡》? C、《周书·大诰》? D、《周书·秦誓》我的答案:C3先秦君子的尚俭是以下哪组元素相结合的个人品格表现:()0.0 分? A、外交素质和大国道德? B、军事素质和军人道德? C、经济素质和商业道德? D、政治素质和宗国道德我的答案:C4从现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周朝取代殷商的主要是依靠以下哪一项:()0.0 分? A、掌握正朔? B、宗教祈祷? C、口诛笔伐? D、武力争夺我的答案:A5(转载于: 爱作文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风马牛不相及”一事中订立召陵之盟的屈完是哪一诸侯国的著名政治家:()1.0 分? A、蔡国? B、郑国? C、楚国? D、齐国我的答案:C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对先秦君子风范的评价出自于以下哪一位历史学家:()1.0 分? A、司马错? B、司马懿? C、司马谈? D、司马迁我的答案:D7“忠”不见诸甲骨文、金文而广泛出现在西周文献中,表明了先秦君子忠的品质从以下哪一时期开始兴盛:()1.0 分? A、原始部落时期? B、夏商时期? C、西周时期? D、隋唐时期我的答案:C8出自于《左传》的“三不朽”不包括()。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我会写
狱 酷 刑 泰 摊 隶耗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来自结构酷 刑 摊




识字方法
加一加:酉+告=酷 字理识字: 刑 扌+难=摊
形声字。原从“刀”,从“井”;“井”也表声。古
时候官府为了维护取水的秩序,避免纷争,派人持刀在井 边守卫。“刑”的本义“惩治”。引申为“法律”。
多音字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你想知道
《史记》这部书是怎样完成的吗?我们一
起去文中看看吧。
互动课堂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
边思考: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
什么梦想?立下怎样的志向?
英雄之梦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
母亲河的熏陶。
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
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 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 历史故事的感染。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
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 国搜集来的资料。
飞来横祸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 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
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意料之外的灾祸。
残酷的刑罚。此指腐刑。
酷刑——这里指“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 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 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 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
1、推荐书目 《史记》: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史记》,52万5600字,记载了从黄 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司马迁写君、写臣、写诸侯、写侠、写义、 写奸佞,无不酣畅淋漓,跃然眼前,充溢着一股浑厚而明慧的气韵。 《司马迁》:两千多年后,有个叫高光的作家把笔伸向了司马迁,然后向 世人交出了一部与《史记》的文字量几乎相等的长篇历史小说《司马迁》。 高光的全部努力,就是要告诉人们司马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写作 《史记》这部皇皇巨著之中和之后,其内心世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落寞、煎 熬和震颤。这是一部充满激情并令人震撼的作品。作者将书中所有的人物都 放置在历史和生命的十字路口-——-他们在迷茫、在徘徊、在选择,同时也 在自我袒露与解剖。

描写战争残酷的千古名句

描写战争残酷的千古名句

描写战争残酷的千古名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现象之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以下是一些描写战争残酷的千古名句,希望能够表达出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1. "兵戈寥寥,血流漂橹"——《史记·高祖本纪》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残酷景象,战争所带来的血腥和毁灭。

2. "剑出鞘,人头落"——《史记·项羽本纪》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杀戮,剑出鞘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头落则说明了战争的结果。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句诗描绘了战争中士兵和家人之间的分离和痛苦,战争使得家书成为了士兵们最宝贵的东西。

4. "战时无常胜之兵,必有常败之国"——《孙子兵法》这句话指出了战争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战争导致了国家的不断衰败和破败。

5. "烽火戏诸侯"——《史记·项羽本纪》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各国诸侯的争斗和戏剧性,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6. "战争是对人性的最大考验,也是人类灵魂的最大折磨"——《战争与和平》这句话强调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伤害,战争不仅摧毁了肉体,更摧毁了人们内心的善良和人性。

7. "炮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红楼梦》这句话描绘了战争中普通百姓的困境和无助,他们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生活被彻底摧毁。

8. "战争是一场吞噬生命的怪兽,它不分年龄、性别、种族"——《战争与和平》这句话表达了战争对人类的残酷和无情,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儿童,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无法幸免于战争的摧残。

9. "战争只能带来痛苦和毁灭,而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论战争》这句话强调了战争的无益和无意义,战争只能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毁灭,而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出自史记的12个典故,值得一看!

出自史记的12个典故,值得一看!

出⾃史记的12个典故,值得⼀看!1.其⾝正,不令⽽⾏;其⾝不正,虽令不从译⽂:在上位的⼈本⾝⾏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们也会遵守奉⾏。

在上位的⼈⾏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们也不会遵守奉⾏。

赏析:此语出⾃《论语⼦路》篇,司马迁引⽤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极尽哀痛。

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夫们的信任。

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作则,率先垂范,不是⽤⾔语⽽是⽤⾃⼰的⾏为感召天下,“上⾏下效”,这样才能使⾃⼰的国家兴旺起来。

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秩序状态的产⽣。

2.飞鸟尽,良⼸藏。

(狡兔死,⾛狗烹;敌国破,谋⾂亡。

)译⽂:飞鸟被捕完了,良⼸⾃然要收藏起来。

赏析:⾝处顺境被主⼈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个⼈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

因为“功⾼震主者⾝危,名满天下者不赏”。

“⼸满则折,⽉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

”张良、范蠡等⼈功成⾝退,急流勇退,常让后⼈感叹赞赏;⽽李斯为秦国建⽴功勋⽽⾝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摔得越重”得道路。

实际上,“⾛运”的⼈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退。

⽽⼀些在事业上“倒运”的⼈往往刚愎⾃⽤,⾃⾼⾃⼤,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败名裂的下场。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之将死,其⾔也善译⽂: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赏析:这句⼈们传诵千古的名⾔,是世⼈对禽情⼈性进⾏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的本来⾯⽬,⼈在⽣命⾛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译⽂: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史记中的经典名句

史记中的经典名句

史记中的经典名句
1、《史记·项羽本纪》“可耻若不继其后!”
2、《史记·滑稽列传》“以智取胜不可尚也!”
3、《史记·萧何本纪》“正以正事正以正名,以大割小;以小割二三,匡扶汉室!”
4、《史记·李斯本纪》“岂有此理,臣服于汉室!”
5、《史记·苏秦本纪》“可谓英雄同施知之也!”
6、《史记·货殖列传》“改变宽容,权谋而求之;当以善政为本,任劳而功之!”
7、《史记·陈涉世家》“虚与假,此乃棋逢对手耳!”
8、《史记·冉闵列传》“宜助善为正,以治安可也!”
9、《史记·孙膑本纪》“为不可逆之义!”
10、《史记·穆天子传》“用不可恣,故者事宜以及时而行之。


11、《史记·平原君列传》“用不可枉而尚难行之!”
12、《史记·刘邦传》“去险以安,而不负重责也!”
13、《史记·项羽本纪》“可汗之风,可令子孙长久耳!”
14、《史记·抗羌列传》“君子有诀行以节,守以则用!”
15、《史记·梁惠王本纪》“可厚而薄其劳!”
16、《史记·司马迁本纪》“去弊以善治,而继其成!”
17、《史记·管仲本纪》“行宽以省用,以保资财!”
18、《史记·冉闵列传》“让以仁义,大以安民!”
19、《史记·项羽本纪》“孙膑之心,明而诛恶,夷而全功!”
20、《史记·廉颇本纪》“鸷凤和鸣,以定四海;群俊鼎舞,以成千古!”。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史记名句]两汉:司马迁《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下面整理是关于史记名句1、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名句赏析】: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这是尧所遵循的处理公私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

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掌管天下,于是破例把天下传给了舜。

尧说,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尧舜之所以被称为圣王、明主,就是因为他们从思想到实践,都是为天下着想。

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名句赏析】:如果没有经过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一定是困难的。

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名句赏析】: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这句话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名句赏析】: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名句赏析】: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

两句合在一起就是“大丈夫不拘小节”,这是樊哙在鸿门宴上劝说刘邦的一句话,当时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故樊哙以此劝说。

励志名句唯美千古绝句

励志名句唯美千古绝句

励志名句唯美千古绝句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3、天变小严重不足畏,祖宗严重不足法,人言严重不足恤。

——王安石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5、四海翻滚云水怒,五洲盘整风雷激。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8、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清平乐9、天若有情天亦旧,人间正道就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11、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先行。

——唐·贾岛·剑客1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南宋·文天祥《正气歌》1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1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1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1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为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18、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唐·窦庠《醉中赠符载》19、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西晋·陈寿《三国志》2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24、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史记中的千古名句

史记中的千古名句

史记中的千古名句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有许多千古名句,以下列举一些: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龟策列传》
2.“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商君列传》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晏列传》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6.“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
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这些千古名句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优美,流传千古。

它们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二十四史》中的100句千古名言原文及译文。

《二十四史》中的100句千古名言原文及译文。

《二十四史》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全书共4000万字,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

它记叙的时间,从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

读《二十四史》,可阅尽世间兴衰、人情世故。

今天小编现将其中经典名句撷取1 00句分享品读。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6.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8.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汉书》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国学】中国历代重点名句,值得收藏!

【国学】中国历代重点名句,值得收藏!

【国学】中国历代重点名句,值得收藏!【国学】中国历代重点名句,值得收藏!2017-01-05共产党员《诗经》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易经》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老子》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尚书》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7.满招损,谦受益。

《左传》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国语》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论语》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4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古诗词名言名句及翻译

古诗词名言名句及翻译

古诗词名言名句及翻译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体现,里面有很多深奥的机子被现代人翻译出来,方便我们阅读体会。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诗词名言名句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名言名句及翻译【经典篇】1.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翻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2.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翻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3.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翻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4.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翻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5.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翻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7. 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翻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8.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翻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翻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翻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古诗词名言名句及翻译【精选篇】1.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澳》)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逸》)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4、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战国策》)1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1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2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2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2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28、言必行,行必果。

(《论语·子路》)2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3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史记名句]两汉:司马迁《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下面整理是关于史记名句1、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名句赏析】: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这是尧所遵循的处理公私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

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掌管天下,于是破例把天下传给了舜。

尧说,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尧舜之所以被称为圣王、明主,就是因为他们从思想到实践,都是为天下着想。

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名句赏析】:如果没有经过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一定是困难的。

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名句赏析】: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这句话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名句赏析】: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名句赏析】: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

两句合在一起就是“大丈夫不拘小节”,这是樊哙在鸿门宴上劝说刘邦的一句话,当时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故樊哙以此劝说。

千古经典名句500句

千古经典名句500句

千古经典名句500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5.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2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29.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老子)3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3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3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39.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40.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41.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2.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4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4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4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成长的古代名句名言警句

关于成长的古代名句名言警句

关于成长的古代名句名言警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刘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傅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孟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荀子劝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史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论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国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唐王勃《滕王阁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苏轼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苏轼《赤壁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明凌蒙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亮《后出师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书经》久旱逢甘雨(霖),他乡遇故知。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老子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中的30句千古名句,与君共赏!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4、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7、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史记·滑稽列传》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15、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史记·韩安国传》
1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17、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史记·屈原列传》
18、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魏世家》。

1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0、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1、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李斯列传》
2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23、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4、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史记·货殖列传》
25、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史记·太史公自序》
26、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史记·太史公自序》
27、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28、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世家》
29、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史记·孟尝君列传》
3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