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

合集下载

2011年机场安全审计检查单(机场空管)

2011年机场安全审计检查单(机场空管)

(一)安全审计检查单(地方机场空中交通管制)
被审计单位:审计员:日期:
(二)安全审计检查单(地方机场塔台、报告、情报室)
被审计单位:审计员:日期:
(三)安全审计检查单(地方机场通信导航监视)
被审计单位:审计员:日期:
(四)安全审计检查单(地方机场气象(观测))
被审计单位:审计员:日期:检查方式:查阅文档记录、访谈、现场检查、问卷调查、检查录音录像
(五)安全审计检查单(地方机场气象(预报))
被审计单位:审计员:日期:
(六)安全审计检查单(地方机场气象(设施设备))
被审计单位:审计员:日期:。

定量降雨模式预报精度比较及评定指标

定量降雨模式预报精度比较及评定指标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9日
作者简介:卓思佳(1986-),湖北武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监测相关工作。
文章引用: 卓思佳, 张俊, 杨欣玥, 訾丽, 邱辉. 定量降雨模式预报精度比较及评定指标[J]. 水资源研究, 2017, 6(6): 557-567. DOI: 10.12677/jwrr.2017.66065
2. 降雨预报模式
本研究分析的降雨预报产品包括日本模式、ECMWF 模式、WRF 模式和人工模式等 4 种来源,其中:日本 模式、ECMWF 模式、WRF 模式均属于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指在一定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下,近似求解支配大 气运动的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来预报未来的大气环流形势和天气要素[6],该是方法是提高气象预测水平
Open Access
1. 引言
目前针对降水预报,可参考的成熟数值预报模式众多,如欧洲中心模式(ECMWF)、日本模式、德国模式、 T639 模式、WRF 模式等,同时各类气象业务部门在参考各种数值降水预报模式产品的基础上,利用地面高空 实况观测资料,以天气学方法为主,结合预报员经验制作并发布降水预报。面对如此众多的降水预报产品,究 竟哪种最适合特定流域?如何在众多产品中选取较好的结果用于耦合水文模型制作水情预报?可见,对降水预 报产品的合理选取与释用, 已成为摆在预报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客观评估各产品的定量降水预报能力, 必须有一整套降水预报的检验评估体系方法。 降雨预报精度评定在国际上仍是一项亟待深入的研究工作,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客观的统计指标或检验方法 能单独地全面描述降水预报的可靠性。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中国气象局制定的《重要天气预报 质量评定办法》[1] [2],其对各种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正确率、空报率和漏报率进行检验,但对定量预报误差进 行检验的则相对较少。近些年,国内气象学者利用预报平均偏差率、平均误差等特征量在评估降水预报定量误 差方面做了较多工作[3] [4],但无成套的完整指标体系。随着水文气象耦合预报模式研究的广泛深入,水文学者 在进行耦合预报模式应用时也对降雨预报的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分析尝试[5],但相关评定大多还只是定性的 描述,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本文借鉴洪水预报中的一些精度评定指标,并结合现有的降水预报检验方法,综合提出一套检验评估降水 预报水平的较完备的指标体系,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降雨预报用于洪水预报的可行性,为开展基于水文气象耦 合模式的洪水预报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选取日本、ECMWF、WRF 模式和人工综合预报(为便于论述,以下暂 称为人工综合模式)四种定量降水预报产品,利用推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清江流域现有的定量降雨预报能力进 行评估试验。

第二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费.doc

第二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实施方案费.doc

附件1:第四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组织实施方案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二〇〇九年九月目 录4一、指导思想及目的意义 .........................................5二、竞赛组织机构................................................5 (一)竞赛组织委员会 ........................................(二)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 ...................................66 (三)竞赛题目编制专家组 .....................................7 (四)竞赛裁判组 ............................................(五)竞赛监审组 ............................................88 (六)技术保障组 ............................................9 (七)竞赛宣传报道组 ........................................10三、竞赛安排 ....................................................10(一)竞赛地点 ..............................................10(二)代表队与参赛选手 ......................................(三)竞赛内容 ..............................................1010(四)竞赛记分原则 ..........................................(五)竞赛奖项设置 ...........................................(六)竞赛日程安排 ...........................................四、竞赛内容 ....................................................1212(一)历史个例天气预报 ......................................14(二)实时天气预报 ..........................................(三)理论知识、业务规范与MICAPS V3.0操作 .......1517(四)现场问答 ..............................................18五、奖励办法 ....................................................(一)个人单项 ..............................................1818(二)个人全能 ..............................................(三)团体 ..................................................1919六、宣传报道 ....................................................第四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组织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及目的意义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精神,面向天气预报业务发展需求,落实科技兴气象和人才兴业战略,营造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良好氛围,树立学理论、长技能的正气,强化天气预报员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提升天气预报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天气预报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质量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天气预报质量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摘要 : 天气预报是基础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体现了气象工作的直接实用性和公益性, 一直受
到 全社 会 的 广泛 关 注 。预 报 质 量是 天气 预报 工 作 好 坏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结 合 实 际 工 作 , 文 对 预 报 质 量 检 验 问 本
题, 预报质量评价方法及影 响预报质量 的因素等诸方 面进行 了探讨 , 出天气 预报准确 率和预报质量既有联 指
限性 日益显现 。应 当指 出评 定预报 质量 并不仅 仅是
指计算 预报准确 率 及 预报 得 分 , 只是 对 预 报现 状 这 的确定 , 评定则 应对 预报情况 进行解 释 和估价 , 以 可
的预报 准确 率都 比原 来 按 2 4小 时评 定 有 所 下 降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6 期
文章 编 号 :0 58 5 (0 7 0.0 90 1 0 .6 6 20 )60 0 .3
内 蒙 古 气 象

天气预报质 量及 影 响 因素 的探讨
宫春 宁 , 一平 , 丽娟 李 付
( 蒙 古气 象 台 , 内 内蒙古 呼 和 浩 特 叽05 ) 0 1
率及 预报得 分 , 随着预报 业务 和技术 的发展 , 但 其局
虽 然预 报 评定 采 取 了一 致 的标 准 , 不会 出现 上 面 的情况 。但我 们 发现 , 了加 大 精细 化 预报 的力 为 度 , 20 从 0 3年 开 始 预报 评 定 时段 由 2 4小 时改 为 以
1 2小 时为时段后 , 天 内的前 1 一 2小 时和后 1 2小时
பைடு நூலகம்
的一个重 要方 面 , 预报 的准确 与 否 一直 是 各 级领 导

重庆市短期重要天气预报考核办法

重庆市短期重要天气预报考核办法

附件1:重庆市短期重要天气预报考核办法(试行)为了检验短期重要天气预报的技术能力,利于总结经验,促进各级气象台站预报服务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短期重要预报质量考核1、重要天气预报的时效、对象暴雨、大雪、大风、强降温四类重要天气列入短期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考核;其他重要天气(如冰雹、大雾、雷电等)暂不予以考核,但当预计未来36小时内可能出现时,需要在预报中进行明确的提示。

1.1暴雨、大雪:预报发布后的固定时间(20:00或02:00或08:00或14:00)开始的未来36小时内出现的暴雨、大雪;1.2大风:在固定时间(20:00或02:00或08:00或14:00)2小时前发布,固定时间(20:00或02:00或08:00或14:00)开始的未来36小时内出现的大风;1.3强降温:预报发布后48小时内(固定日界时间为20:00,下同)开始的强降温。

2、重要天气的天气标准2.1 暴雨:24小时降水量≥50.0mm。

2.2 大风:瞬间最大风速≥17.0m/s或2分钟平均风速≥12.0m/s或10分钟平均风速≥10.0m/s。

2.3 大雪:24小时降雪(含雨夹雪)量≥5.0mm。

2.4 强降温:冬季(12~2月)72小时内日平均气温连续下降≥6.0℃;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72小时内日平均气温连续下降≥8.0℃。

3、重要天气预报发布形式凡符合短期重要天气预报时效和天气标准的天气,均采用“某某重要天气预报”或“某某重要天气警报”的形式对外公开发布。

4、重要天气预报的强度和时间用语规定。

4.1 强度用语4.1.1 暴雨暴雨:24小时降水量50.0~99.9mm;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100.0~250.0mm;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250.0mm(不含250.0mm)。

4.1.2 大风风向按8个方位用语预报;风速按风力等级用语预报。

起报强度为6级,用语跨度士1级,如“6~8级”或7级左右。

天气预报员岗位制度

天气预报员岗位制度

天气预报岗位责任制度天气预报是气象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关系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的安全和生产建设的顺利发展。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预报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准预报,搞好服务,为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一、岗位专责制度1、预报科(台)长职责⑴在上级的领导下,安排好班次,组织好分工,带领全组同志努力完成预报服务任务。

⑵安排落实全组的预报新技术研制工作。

⑶带领全组学习业务技术,总结预报和服务经验,特别是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和服务的经验。

⑷参加值班,模范遵守和督促全组执行岗位责任制度、规范规定等。

2、值班预报员职责⑴坚守岗位,集中精力,严密监视天气变化,认真做好本班的各项工作,不擅自代班、调班。

⑵严格按照预报分析规范等有关规定,认真分析各种图表。

⑶充分运用各种预报工具、方法(包括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工具、资料),以及用MICAPS预报系统中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每次预报都要有预报依据和理由。

⑷当发现有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征兆或接到重要保证任务时,立即向科(台)长、领班或有关领导反映,并及时与有关台、站联系。

⑸熟悉上一班的预报、服务,检查有无错漏,发现服务工作上有漏洞,及时补救;检查和评定上一班的分析和预报质量。

二、预报会商制度1、短期预报要每天定时举行集体会商,当天气复杂或可能出现灾害性、关键性天气或有重要保证任务时,应临时召集会商。

平时的会商由主班预报员主持。

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会商,台领导、台工程师应参加,必要时主持会商。

2、中、长期预报都要进行会商,由科(台)长主持。

重要农事活动和其它重要保证任务的中、长期预报会商,台领导、台工程师应参加。

3、考虑有出现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可能,或制作重要农事活动的中、长期预报时,要主动与有关台、站电话会商。

4、预报会商要有重点、有准备。

发言要有依据。

天祝县干旱特征及防治对策

天祝县干旱特征及防治对策

近 6 来 平 凉 市 年 平 均 气 温 变 化 为 4 年 代 显 著 0年 J D 偏 暖 , 暖 年 份 多 集 中在 4 年 代 , 中 14 偏 J D 其 9 2年 气 温 高 达 1 ." 偏冷 期 集 中 于 6 代 ,97年 异 常 偏 冷 。 春 季 06 C, 0年 16 气温 5 0年 代 显 著 偏 低 ,J年 代 显 著 偏 高 , 高 值 l . 4 D 最 1 9 出现在 14 年 及 20 " C. 97 00年 。 夏 季 气 温 变 幅 不 大 , 多 在正常范 围 内 浮动 , 著 暖期 出现 在 4 显 J 代 , 暖 的 D年 最 14 95年 夏 季 平 均 气 温 高 达 2 ." 比 5 24 C, 9年 的 夏 季 平 均 值 高 24 9 年 代 夏季 气 温 较 5 ." 0 C, 9年 平 均 值 上 升 0 . 4 " C。秋 季 气 温 明 显 偏 暖 期 也 在 4 J 代 , 1 平 均 D年 其 0年 值 较 5 年 平 均 值 高 1 , 中 14 9 ℃ 其 92年 和 14 9 5年 气 温 值 都 为 l℃ , 5 年 平 均 值 高 2 3 , 季 最 冷 的 一 年 出 1 比 9 .℃ 秋 现 在 16 97年 。冬 季显 著 偏冷 在 6 代 , 暖 集 中 在 9 0年 偏 o 年 代 ,9 年 为 平 凉近 6 年 来 最 暖 的 暖 冬 年 19 0 四 、 结 小 1 分 析 表 明 。 凉 市 降水 量 从 4 年 代 到 9 年 代 呈 . 平 J D o 明显 波 动 型 , 体 呈 下 降 趋 势 , 水 明 显 偏 多 出 现 在 6 总 降 0 年 代 。o年 代 降水 最 少 。 9 2 平 凉 市 近 6 年 降 水 大 多 数 年 份 趋 于 正 常 , 了 . 0 占 总 年 份 的 6 . %, 有 特 少 年 及 特 多 年 份 。 但 秋 季 降 水 44 没 量 6 代 最 多 , 后 便 逐 年 代 下 降 , 9 代 , 季 降 0年 此 至 o年 秋 水量仅 8. 米 , 足 6 4 6毫 不 0年 代 秋 季 降 水 量 的 一 半 。 36 年 代 降 水 多 , 要 是 夏 秋 季 降 水 多 ,o年 代 降 .0 主 9 水少 , 主要 是 春 秋 季 降 水 少 。 4平凉近 6 . 0年 的年 气 温 变 化 主 要 分 两 个 阶 段 。 4 0 年代至 6 0年 代 逐 渐 下 降 ,0年 代 至 9 6 o年 代 又 逐 渐 上 升 。 体 气 温 呈 升 高 趋 势 。 四 季 气 温 变 幅 最 大 的 是 春 总 季 。 次 是 秋冬 季 , 季 气 温 变 幅 最 小 。9 其 夏 o年 代 冬 季 气 温 是 历 次 年 代 中最 高 的 , 且 春 夏 秋 冬 四季 气 温 均 比 8 而 O

预报评分规定(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预报评分规定(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试行)本办法适用于检验单站和区域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包括指导预报和公众预报。

一、检验的区域范围预报责任区内的所有预报地点和预报区域。

二、检验内容1、降水预报降水分级检验:将降水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和小雪、中雪、大雪、暴雪10个等级(见表1),检验各级降水、一般性降水[小雨(雪)至大雨(雪)]和暴雨(雪)以上(暴雨至特大暴雨和暴雪)预报情况。

累加降水量级检验:检验对≥0.1mm、≥10.0mm、≥25.0mm、≥50.0mm降水的预报情况。

晴雨(雪)检验:对有降水、无降水两种类别进行检验。

—1 —— 2 —2、温度预报最高、最低气温和定时气温预报误差。

3、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冰雹、雷暴、冻雨、霜冻、雾(雾、浓雾、强浓雾)、强降雪(中雪、大雪、暴雪)、强降雨(暴雨或大雨以上等级)、沙尘天气(沙尘暴、强沙尘暴)、大风(≥6级、≥8级、≥10级、≥12级)、高温(≥37℃、≥40℃)、强降温(≥8℃、≥12℃)等11类23项灾害性天气预报检验。

灾害性天气标准参照《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

对于强降水落区预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6省(区)评定大雨以上等级(含大雨)落区预报,其余省(区、市)评定暴雨以上等级(含暴雨)落区预报。

各级气象台另外需要检验的预报项目由各省气象局根据所属气象台实际情况确定,并向气象局备案。

三、检验方法 1、降水预报对降水分级检验和累加降水量级检验,T S 评分:%100⨯++=kk k kk NC NB NA NA TS— 3 —技巧评分:'=k k k -TS TS SS 漏报率:k k kkNC NA NC PO +=⨯100% 空报率:kk kkNB NA NB FAR +=⨯100%式中NA k 为预报正确站(次)数、NB k 为空报站(次)数、NC k为漏报站(次)数,见表2,TS ′为数值预报或上级指导预报的TS 评分。

三种数值预报产品短期强降水预报定量误差评估

三种数值预报产品短期强降水预报定量误差评估

报场 。另外 中国气象 局 武汉暴 雨研究 所也通 过 日本 气
象厅 网站下 载并 保 存 了 2 0 0 2年 以来 的 日本 降水 预 报
H A S A E 等 区域模 式 ,也有 全 球 中期 数 值 预 报 L F 、R M
模式 T 1, 2 3 这些模 式 在 降水 预报方 面 表现 了较 好 的预
独地全 面描述降水 预报 的性能 。在 我 国应用 比较广 泛
收 稿 日期 :0 7 0 - 0 定 稿 日期 :0 7 1- 9 20 — 8 3 ; 20 — 1 1
资料 。分别 收集 并 整理 了 2 0  ̄ 0 6年 T 1 02 20 2 3和 日本
以 及 2 0  ̄ 0 6年 德 国 的降水 预报 资 料 以及 相 应 时 04 20
和 比较 , 分 析 了强 降水 过 程 中 1本 模式 的预 报 定 量 误 差 。 并 3 结果 表 明 : 三模 式 产 品在 强 降水 过程 预 报 中预 报值 基 本 上小 于 实况 , 且 随着 实 况 量 级 的增 加 , 报 偏 小 的 次 数 增 多 。 中 1本 模式 的预 报 最 为 稳 定 , 结 果 较 接近 实 况 , 而 预 其 3 且 为解 释 应用 提
气 预报 上 , 强降 水预 报 的方 法研 究 已成 为 气象 科研 的
重 点 。在众 多 的强 降水 预报 方 法 中 , 随着数 值 模式 理
论 与方 法 、大 气探 测技 术 和计 算机 技 术 的飞速 发 展 ,
数 值 预 报模 式 表 现 出对 客观 定 量 降 水 预 报 的 巨 大潜
力, 已经成 为 目前业 务 预报 领域 不 可替 代 的参 考 预报
方 法l l l 由于华 中区域处 于 中纬度 西风带 中 , 。但 气候环 境复杂 多变 , 且地形独 特 , 强降水 预报 相对 复杂 。究竟 数 值 预报模 式 对强 降水 有 多大 预报 能 力 , 何 种 程度 在

国家气象中心精细化温度预报产品在喀什地区的检验

国家气象中心精细化温度预报产品在喀什地区的检验

国家气象中心精细化温度预报产品在喀什地区的检验作者:希热娜依·铁里瓦尔地杨丽鸿热孜瓦古·孜比布拉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 ;利用2014年6月3日至2015年12月31日喀什地区9个县(市)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实况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精细化指导预报产品中20:00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误差在-2~2℃,并分析了大值预报误差影响因子。

关键词精细化指导预报;温度;准确率;统计检验;误差中图分类号:P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3-065-02DOI: 10.19383/ki.nyzhyj.2019.03.026温度精细化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必然趋势和研究热点[1]。

喀什地区气象台自应用中国气象局下发的中央台指导预报资料以来,已成为预报员制作温度预报重要参考依据,对喀什精细化温度预报起到较好指导作用,但中央台指导预报产品对喀什地区温度预报能力并未进行过客观系统检验分析,在某些特定天气条件下,温度预报误差较大。

通过对中央台下发的全国城镇精细化指导预报中喀什地区客观温度预报检验评估得到检验分析结果,有助于提高喀什地区精细化温度预报能力,对预报员制作温度预报有很好指导意义。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选取国家气象中心2014年6月3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下发的中央台精细化温度指导预报产品和地面观测站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实况资料。

选取喀什地区9个7要素站(喀什、伽师、岳普湖、英吉沙、巴楚、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观测气温为实况,以检验中央台精细化温度指导预报产品在喀什地区预报准确率,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来划分。

主要采用气象部门应用较广泛的《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方法(试行)》,温度预报质量检验包括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误差,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式(1)、式(3)中,Fi为第i站(次)预报温度;Qi为第i站(次)实况温度,K为1、2,分别代表|Fi-Qi|≤1℃、|Fi-Qi|≤2℃,NrK为预报正确站(次)数,NfK为预报总站(次)数。

县站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系统介绍

县站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系统介绍

县站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系统介绍
何永成
【期刊名称】《广西气象》
【年(卷),期】1996(017)002
【摘要】根据中国气象局制定的《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分办法(试行)》,我们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县站短期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系统,该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运行,具有操作简便,评定迅速的特点。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何永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
【相关文献】
1.县站短期天气预报自动评分系统设计方案 [J], 黄进亮陈志明
2.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系统 [J], 苗长忠
3.对《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的讨论 [J], 池希昆
4.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述评 [J], 周福
5.探空资料产品在县站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J], 柯莉萍;张艳;颜继亨;张君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气预报质量本地化评分系统

天气预报质量本地化评分系统

天气预报质量本地化评分系统吴晶璐;俞剑蔚;董芹;雷正翠;刘银峰【摘要】The quality of weather forecast is not only the daily business assessment of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but also a concreternmanifestation which can represent the vocational level of each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forecasters. The weather forecast scoring system isrnprogrammed by using the Microsoft Visual Basic and Access Database. It can assess the quality of weather forecast timely. The efficiency ofrnweather forecast quality assessment was greatly improved since the system has been put into use from January 2012. It could be widely used inrnother urb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for its property stability, friendly interface, convenience, preciseness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天气预报质量不仅是气象部门的日常业务考核内容,也是各个气象台站、每个预报员业务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天气预报评分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和Access数据库编程,可随时有效地对当地天气预报质量进行评定.自2012年1月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天气预报质量评定效率显著提高.系统运行稳定,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评定准确,性能可靠,可在各市局推广使用.【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6【总页数】3页(P2591-2593)【关键词】预报评分;系统;本地化【作者】吴晶璐;俞剑蔚;董芹;雷正翠;刘银峰【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公众了解天气预报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天气预报更加重视,天气预报质量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公众对当地气象部门形象的判断标准。

航空气象法律法规讲解

航空气象法律法规讲解
(一)按照本规范规定的观测种别、时次、项目、时 距和程序进行观测。
(二)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格式和方法在相应的观测记 录簿中进行记录。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 航空气象第1部分:观测和报告》(MH/T4016.1)规定的 格式和内容发布例行天气报告和特殊天气报告。
《民用航空气象人员执照管理规则》
第十条 执照考试应当按照本规则附件一《民用航 空气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
执照考试分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部分。基本知 识部分百分制成绩在80分(含)以上的为合格;基本技能 部分按优、良、中、差评定,“良”(含)以上为合格。
第十三条 民航地区空管局应当对申请人是否具备 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并将申请材料及初步审查意见于20 个工作日内报送民航总局空管局。
(一)按照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规定,参加对外国际 交换气象情报的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实施24小时有人值守的 观测。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二)本场每周起降少于20架次及没有配备自动观测设 备的机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实施不定时观测;
(三)除24小时和不定时观测外的机场气象服务机构, 实施13小时有人值守的观测。
➢ 规章目录
规范性文件: 《航站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 《民用航空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与规定》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民用航空飞行气象情报发布与交换办法》 《民用航空气象服务管理办法》 《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办法》 《民用航空气象人员培训大纲》
➢ 规章目录
标准: 《民用航空气象 第一部分: 观测和报告》 《民用航空气象 第二部分: 预报》 《民用航空气象 第三部分: 服务》 《民用航空气象 第四部分: 设备配备》 《民用航空气象 第五部分: 设备技术要求》 《民用航空气象 第六部分: 电码》 《民用航空气象 第七部分: 气候资料整编与分析》 《民用航空气象 第八部分: 天气图填绘与分析》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质量检验办法试行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质量检验办法试行

附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质量检验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推进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发展,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业务管理,促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质量的提高,依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气发〔2008〕476号)等文件,制定本检验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质量检验。

一、检验区域预警责任区内的所有预报站点和区域。

二、检验对象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的规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共有十四类。

依据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综合考虑气象灾害的高影响性、预警信号质量检验所需实况数据的易获取性和检验指标的科学性,暂对省、地、县三级气象台发布的暴雨、暴雪、大风、雷电、冰雹、大雾、霾等七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质量检验。

三、检验内容对暴雨、暴雪、大风、大雾、霾预警信号进行分级检验和不分级检验。

本办法中的大风预警信号主要指对我国陆上大风所发的预警信号。

对雷电、冰雹预警信号进行不分级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预警信号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预警信号的准确性是指实际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严重程度与发布预警信号的对应情况。

预警信号的时效性是指预警信号发布时间相对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的提前量。

四、检验方法(一)分级检验预警信号的分级检验是对发布的预警信号不同级别与灾害性天气过程强度是否准确对应进行评定。

对不同级别预警信号的准确性和时间提前量分别检验。

1.预警信号的准确性检验指标:TS 评分、空报率、漏报率和命中率。

计算公式如下:TS 评分:%100⨯++=k k k k k NC NB NA NA TS 空报率:100%k k k k NB FAR NA NB =⨯+ 漏报率:100%k k k k NC PO NA NC =⨯+ 命中率:100%k k k kNA POD NA NC =⨯+ 式中,NA k 为预报正确次数,NB k 为空报次数,NC k 为漏报次数。

全国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方案

全国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方案

附件1全国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方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各省上传的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

二、检验对象检验每日06:45时(北京时,下同)各省上传的08时起报的1-7天降水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检验每日10:30时各省上传的08时起报的1-7天最高、最低温度预报;检验每日16:30时各省上传的20时起报的1-7天降水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

三、检验内容1、降水预报检验08时和20时起报的1-7天逐24小时的晴雨(雪)检验、一般性降水和暴雨(雪)以上降水检验以及08时起报的24小时预报相对于国家气象中心指导预报的技巧检验。

检验以12小时预报为检验单元,逐24小时预报质量采用2段12小时预报样本的检验结果。

2、温度预报检验08时和20时起报的1-7天以24小时为预报时段的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误差和准确率。

检验08时起报的24小时最高、最低温度预报相对于国家气象中心指导预报的技巧评分。

四、检验方法 1、降水预报 (1)晴雨(雪)预报预报准确率:%100⨯++++=NDNC NB NA NDNA PC式中,NA 为有降水预报正确站(次)数,NB 为空报站(次)数、NC 为漏报站(次)数,ND 为无降水预报正确的站(次)数,见表1。

表1 晴雨(雪)检验评定表技巧评分:%1001⨯--=NNF PC PC PC SPC式中,F PC 为各省上传的城市天气预报晴雨(雪)预报准确率,N PC 为国家气象中心客观要素指导预报的晴雨(雪)预报准确率。

根据1-5天各时效晴雨(雪)预报准确率按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各省晴雨(雪)预报准确率的总评分。

计算公式为:预报准确率的总评分:式中,24PC 、48PC 、72PC 、96PC 、120PC 分别为各省06:45时和16:30时上传的0-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72-96小时和96-120小时晴雨(雪)预报准确率的综合评分。

(2)一般性降水和暴雨(雪)以上降水检验 T S 评分:%100⨯++=k k k kk NC NB NA NA TS漏报率:k k kk NC NA NC PO +=⨯100% 空报率:k k kk NB NA NB FAR +=⨯100%技巧评分:'=kk k -TS TS SS式中NA k 为预报正确站(次)数、NB k 为空报站(次)数、NC k 为漏报站(次)数,见表2,TS ′为上级指导预报的TS 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
(试行)
(第一次修订)
国家气象局
一九九○年五月
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
(试行)
(第一次修订)
说明
1.为使评出的天气预报质量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比较性,本办法采用了“技
巧水平”的评分体系。

评出的技巧水平质量与过去评定办法评出的预报准确率(或百分率)是两种不同的含义。

技巧评分考虑了由于各地天气气候原因的差异而影响预报质量的气候因素,因此,评出的预报质量比过去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可比较性。

采用这种评定办法也便于同国外进行比较。

2.本办法适用于本地(县气象局)和区域分片(气象台)的短、中、长期天气
预报质量的评定。

3.短、中、长期预报的时段含义,为了与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一致,便于今后同
国外比较,作如下统一规定:短期指0~72小时(即三天以内);中期指第4天至第10天;长期指10天以上。

4.统一评定和上报的项目,短期有:一般性降水、暴雨(雪)、大风、极端最高
(低)气温和寒潮五项。

中期有:旬报中的极端最高(低)气温、一般性降水和暴雨(雪)过程以及寒潮四项。

长期有:温度和降水趋势预两项(凡在年、季、月报中发布该项目预报的要上报)。

其他项目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增加,并可制订相应的技巧评分规定或别的评定规定。

5.本办法中所列各类项目的天气(例如各级别的降水、大风和寒潮等)标准,
是全国统一的标准。

少数省(区)因天气气候差异较大,其所在省(区)气象局可根据本省的天气气候特点,并结合服务需要等,适当修订出本省统一对外服务使用的天气标准,向国家气象局备案。

但内部评定仍采用本办法所规定的统一天气标准和评定规定。

6.西北等某些地区的部分测站,有些月份降水的气候月平均值很小,例如不到
1、2毫米,在不影响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只进行定性评定,或由省(区)气象
局自行确定其他办法进行评定。

7.短期天气预报,统一评定气象台、站每天下午对外发布的一次公众预报;若
无该次预报时,可选择其它固定的主要一次预报进行评定,但确定后不得任意变动。

8.评定预报时段内的天气实况,不允许将天气实况时段作前延后伸。

9.发布订正预报的时效不作统一要求,但应视服务需要和当时的天气特点,尽
可能早地发布。

订正预报与原预报分别评定,上报时应注明订正预报的时效,预报误差等情况,不得以订正预报的质量代替原预报的质量。

10.短、中、长期的区域分片预报,在事先确定代表站的基础上,内部一律进行
逐站预报(可制作预报图)逐站评定。

但对外发布预报,仍可使用当地通俗易懂的习惯性服务用语(各省自订)不必发布逐站预报。

11.各级气象台、站在执行本办法之前,应对本站的(含区域分片预报的代表性
站)历史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具体规定见第六部分),以便在评定“气候预报”
误差值和计算预报技巧水平百分数时使用。

12.本办法没有包括预报服务效果的反映及其表达式。

对于服务效益的评价及其
搜集汇报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13.省级气象台和地区(盟、市)级气象台对预报质量进行评定时分别采用IBM-PC
和APPLE系列微机操作程序。

14.采用本办法评出的月(季)预报质量包括:正确率,空、漏报占预报(含漏
报)总次数的百分率,定性预报技巧水平(百分率)和定量预报技巧水平(百分率)四部分。

其中技巧水平质量仅供内部评价技巧水平程度时参考,概不对外公布。

15.技巧评分办法虽具有不少优点,但在实际评定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希各级
气象台、站提出宝贵的补充修改意见,以便逐步充实完善。

16.这次修改包括各级台、站在一九八八年试行中反映的重要问题以及下发的补
充篇、问题解答大部分内容。

有些虽属问题,但从整体考虑影响不大,故未作修改;个别问题因难度较大将在今后探索中逐步解决。

一、短期(本地)
1.预报时段的发布
1.1.各级气象台、站应根据当地服务需要以及其它条件确定发布24小时、
48小时或72小时时段的公众天气预报。

1.2.有些台、站根据当地服务需要,向公众发布26小时预报,但只评定
0~24小时的预报质量。

1.3.发布0~24小时的预报,不论是以24小时为一段发布或以12小时为
一段分两段(白天和夜间)发布,评定时均以24小时为一段评。

24~48
小时或48~72小时预报,一般以24小时为一段发布和评定。

各级台、站是否分段和如何分段发布,由各省气象局统一确定或由台、站根据
预报服务的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须向省局备案。

2.时间用语
2.1.08-20时(北京时,下同)表示白天时段,20-08时表示夜间时段。


外,当预报服务需要时,还可附加确切的时间用语,例如上午、下午、早晨、傍晚、前半夜、后半夜…等。

这些用语的时间含义,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当地习惯,自行确定。

3.预报时段的评定和评定时的实况依据
3.1.统一以24小时为一段评定24、48和72小时的预报。

24小时预报某
些项目(以降水为例)分两段发布的,须视用语情况,按以下规定评定:
(1)当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用语相同时,则用该用语进行评定。

(2)若两段的等级用语不同,则用其两段不同用语的“中间”用语评定;如
无法采用“中间”用语时,按量级偏大的用语评定(例如两段各报小雨和小到中雨时,按小到中雨评定);
(3)只报某一段有天气,仍以24小时为一段评定。

注:分两段预报的台、站,预报员在考虑24小时内的总量值(大风为最大量级后),再具体分段确定相当的预报等级(量级)。

3.2.评定预报时段内的天气实况,不得将实况时段作前或后的延伸(少数
例外情况将在有关项目中另作规定)。

3.3.实况依据原则上采用本站各次定时天气观测(包括辅助定时天气观
测、航、危报中所观测到的天气)记录为准。

但如遇特殊情况而不能
获取定时天气观测记录时,可采用本站的气象自记仪器记录。

3.4.通常评定第一次(初次)发布的预报,亦称“原预报”。

但事后因天气
形势有变化,预报员对“原预报”内容进行了订正并再次发布预报,
第二次发布的称为订正预报。

原预报与订正预报分别评定。

4.评定原则
4.1.各种预报用语的评定
(1)预报或(和)实况天气出现两种或以上不同性质的重要天气时(例如大风
伴有暴雨),应分别评定。

(2)预报既有一般性降水天气,也预报(当分两段预报时)或实况有与一般性
降水天气属同一性质的重要天气时(例如预报中雨,实况暴雨),只评定重要天气(月终时列入暴雨项目进行统计)。

(3)若预报既有一般性降水天气,又预报或实况有与一般性降水天气不属同
一性质的重要天气时(例如预报中到大雨,7-8级大风或实况出现),应分别评定(月终时分别列入项目)。

4.2.预报了某些重要天气,而实况出现该天气,但在当地历史气候资料中
没有出现过,应如何评定的问题,见各项目中的规定。

4.3.除“空、漏报”外,对每一次的预报,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评
定;在计算定量预报误差量值时,同时计算“气候预报”的误差量值。

“气候预报”不作定性评定和“空、漏报”的次数统计。

注:所谓“气候预报”是指按当时预报所属的月份,按项目要求,将已统计的累年各月的月平均值,作为该月每一次“气候预报”的具体量值(级)。

应注意不同月份时需更换一次月平均值。

4.4.计算定量预报的误差值(级)时,降水以毫米,大风以蒲福氏风级,温
度用摄氏度为计算单位,如获取上述项目的实况记录时有小数位时,
按四舍五入法后计算预报的误差值。

4.5.对任何项目的每一次“空、漏”预报,要记录次数并进行定性评定(应
评为“不正确”),但不必计算误差值(级)。

4.6.各项目“气候预报”量值(级)的取法:
(1)预报与实况属同一档次的天气时(例如两者均为一般性天气或属达天气
标准的天气),则“气候预报”值取预报项目的档次。

(2)预报有跨档次的天气(例如大到暴雨、5-6级大风等),实况有该类性质的
“气候预报”值(级)天气(例如出现一般性雨或暴雨;≤5级风或≥6级风),
均以实况所属档次项目为准。

4.7.在评出定性和定量误差值(级)及记录“空、漏”次数等的基础上,根
据第5页规定公式,按项目、按预报时段、按月计算预报质量,包括
“空、漏报”百分率、正确率(Ts)、定性和定量预报技巧水平的百分
率。

5.定性评定和定量预报的误差计算规定
5.1.定性预报的评定
(1)在规定量值(级)范围内(例如预报有一般性降雨时,即评定实况小雨至大
雨范围为“正确”,否则为“不正确”),只评“有”或“无”,以“正确”
或“不正确”表示,以“+”或“-”符号记录。

(2)当“空、漏”预报时,定性均评为“不正确”。

(3)有天气标准的重要天气项目[例如暴雨(雪)、大风、寒潮、极端最高(低)
气温等],只有当预报了该项目或实况达到了该项目的最低天气标准时,才进行定性的“有”或“无”的评定。

(例如预报有暴雨,实况≥50毫米时,定性评为“正确”;又如未预报某重要天气项目,而实况达到了该项目的最低天气标准,评为“漏报”,“不正确”。


5.2.定量预报误差值(级)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