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一、面向全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让一个掉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但现实的情况确实有的教师课堂上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是,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而其余学生则成为“看客”。
这种做法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是落实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敢于引导学生质疑,不仅使学生少了依赖和盲从,多了独立和自信,而且使学生走出思维定势的死胡同,从而摆脱“尽信书本、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
作为语文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主题意识也能不断得到强化。
三、创新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墨守陈规,一成不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归纳一下中心思想,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可以画。
比如在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作文。
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发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我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来演一个话剧,题目也是《我的家庭》,并对剧中人物和性格做了简单的规定:好吃懒做、嗜烟如命的爸爸,勤快能干、说话唠叨的妈妈,还有一个任性调皮的女儿。
三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个活动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认为学习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那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呢?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导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对于整节课非常重要。
一段精彩的导入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
如,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讲一则笑话,缓解学生精神上的压力;欣赏几幅优美的画面,引发学生无尽的遐思;选择一个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自由谈论,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进入角色。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愿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乐学。
愿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又一有效途径。
为课文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朗读课文,唤醒学生的潜意识;借助多媒体,设计动感的画面、醒目的文字,让学生耳目一新,滋生学习的冲动;设置角色,让学生担当文中某一角色,体验人物的思想行为;师生互换角色,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教师要创造竞争氛围,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竞争是激发人潜能的最佳方式。
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往往能涌现高潮。
分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开展朗读比赛、分组释意、理解文本等,在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合作学习,热烈讨论的气氛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四、教师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性教学评价,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自己取得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肯定。
教师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或动作,赞扬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
学生充满自信,就勇于回答,积极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活”了。
五、教师要联系实际,挖掘学生的潜力。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而学习语文则能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起来,进而逐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前提。
这里提到的让学生“主动”起来,应该是出自学生的“自愿”,而非强迫,“自愿”则来自于学生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
因此,在课堂上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
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在课堂“主动”起来的基础。
我们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些,”就必须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件事都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或者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执行教师的命令,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当然,还给学生的自由,并非放任自流。
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空间的同时,还应准确把握号教学的流向,给学生恰当的“规范”。
有效地教学常常产生于对课堂教学流动性本质的把握,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提供学生自主探究与选择的空间求得一种完美的平衡。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的关键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大纲和课堂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极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
教师凭空想象的准备一堂课,并以此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结果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
如果我们考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趋向,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情况就打不一样了。
当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意味着放指导、放弃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技能、启发指导等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4、形成良好的课堂心里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的重要条件。
如果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的利用课堂上随时出现的情境变化,与学生的情感进行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教学策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尊重和采纳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想法,就能创设和谐、向上的良好心理环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教师主导的过程。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领域的进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进行浅谈,并探讨相关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首先,要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被视为掌握知识、传授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则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这种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有思维、有能力、有需求的个体,他们应该成为课堂的中心。
其次,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需要采用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此外,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学生的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个案教学、游戏教学等活动,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
最后,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安排,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通过内外因相互作用,促使学生由潜在主体向现实主体转变,即塑造和构建学生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使“师”教和“生”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
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
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使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认知系统迅速唤醒,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民主氛围,启动学生思维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
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
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又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能由学生发言的,一定让学生发言;在强调重点和总结时,教师决不先讲,不要把数学的秘密轻易说出来。
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讲,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无顾虑无压力,思维也活跃了,态度表现积极了。
课堂上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带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导演的身份,引导学生朝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把握课堂的进度和维持课堂的纪律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体验整个研究的过程。
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学的习惯。
(一)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的作用”,把学生视为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联系,领会。
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作用。
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有谁知道自己的文具盒有多少立方厘米吗?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求职欲望,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便主动拿出直尺测量出文具盒的长、宽、高,又应用公式计算出自己文具盒的体积。
这样,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
(三)改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的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查字典文档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
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
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
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
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二、再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挑战。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是掌握课堂主导权的人,他们决定着课堂内容、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进度。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主体教学主体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主体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前往知识的源头取经。
在主体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自由探究,自由讨论。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积极参与对话,完成知识建构。
主体教学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掌握学习任务和方法,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体教学将课堂当成一个多元化的知识构建空间,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主体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经常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课堂时间也被老师占用了大部分。
而在主体教学中,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小组讨论以及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参与讨论,建立起一种学习合作的心态,提高学习积极性。
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需要创造一种多元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有各种各样的自由选择,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探究问题,从而让学习过程更具有个性化和自由性。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各种多样化的资源和活动,如实验室、图书馆、文化节等来让学生在这些资源中自由选择,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要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考。
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我设计学习过程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实现学习与成长。
精选如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三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
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
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方式逐渐受到质疑。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呼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种转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
首先,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需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角色。
传统的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决策者。
而现在的教师应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自主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
其次,设置合适的课堂环境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关键。
教室中的座位布置、教具选择等都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
例如,教室中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区域,供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
同时,教室中应该充满鼓励和赞扬的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将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另外,学生参与式的评估方式也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必要条件。
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评估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展示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最后,课堂活动的设计也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许多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任务,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设置合适的课堂环境,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并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作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课堂,送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所谓“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
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用爱心召唤、感染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生活中关心,学习上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激发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运用媒体技术,化学实验,化学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实、现象等。
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开始先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大多数学生凭感觉回答显中性;抓住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演示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惊奇,充满了疑问。
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时,只有在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参与教学的热情才会更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二、面向全体,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各有特点的学生。
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基础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正确地对待每个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 从而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要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起点,鼓励学生沿着阶梯尽力向上“攀登”,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三、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这方面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体会到“思”之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赞美肯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要以鼓励、肯定为主。
不能打击和否定学生的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重视、赞美、肯定,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奇迹般的激活起来。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所谓的“钻牛角尖”的学生,应慎重对待,要保护他们的求异思维,并适时进行引导探讨,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自评互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许多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往往变成了“主宰”,教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标准答案的化身。
尤其是对学生的回答,总是以“法官”的姿态做出评价,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
实际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是一种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老师,我们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在我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从而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我们老师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同,有些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些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有些学生对科学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则对艺术感兴趣。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如果学生对科学感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如果学生对艺术感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美术展等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
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激励,使学生乐于学习;通过赞美鼓励,使学生享受学习;通过表扬鼓励,使学生产生自信。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意味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老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思维活动。
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能力,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教师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强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愉悦和温馨。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调整座位、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将课堂布置成学习角、创作角、探究角等不同的学习区域,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其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问题导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和帮助。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此外,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
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他们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发展。
最后,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学生需要控制,需要包办,需要约束,需要限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舍弃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学习和吸收一些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放手参与、自主探究
参与式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的老师灌输。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循循善诱,鼓励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深入探究,取得小突破时,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寻求一条适切的教育之路。
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自我认识。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有些学生过度受到“授课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呈现出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一、创设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直接影响学生表现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他们才会更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
而互动性强是一个良好氛围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多声音交互、小组合作、流程模拟等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直观地理解难点,互相激发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情兴趣和学生自主精神在现代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主流,每个符合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生都渴望探索自己的世界。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学情实际分析,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并发现问题,激活他们的学情兴趣,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而这种激发学情兴趣和学生自主精神的方式,能够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兴趣爱好,达到教育培训的效果。
三、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学生的智能发展差异往往是导致课堂出现被动学习的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功率。
同时,在学习模式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案例、实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关联,促进知识的沉淀。
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与学生融洽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受到尊重,有自我表达的权利,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此时,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引导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主动意识,给予鼓励及相应的反馈,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为己有,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为己有,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
新的英语教学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建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新信息与日俱增,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教师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可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应定位为: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和作者。
我觉得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像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视听表演、讨论,做游戏及讲练结合等,同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接受的和充分理解的学习环境。
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被,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
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我假期教学经验所感,觉得课上教师和学生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已接近极限,但是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仍未有明显提高,其原因之一在于教学中被动的管理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把被管理者——学生置于一种被动地位,学生对计划全然无知,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失去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
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熟悉教材内容,力图做到了因“材”施教。
但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忽视了教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做到因“才”施教。
然而,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如果课堂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缺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授课艺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变的越发重要,这也决定着一个教师能不能在授课上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真正要在课堂上落实好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最重要。
我经过多次假期教学实践认为,我们现在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该要具备以下条件:一.必须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必须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必须首先重视这一点;二.应该是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都有学生感兴趣乐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学设计中要非常重视活动的精心设计,要让学生动起来;三.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基础知识学得为辅的课堂;四.学生的基础知识利基础技能的学得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身积极探究所得。
因此,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要重用。
五.构建广泛交互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平台,以便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
我在假期代课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
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如到课堂中来。
比如我和学生们学《St. Valentine's Day》的时候,用多媒体放映有关情人节的图片和音乐,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些鲜活的画面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并由这些图片逐渐变化而深思,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
二、选择性精讲在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课文教学见什么讲什么,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导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考。
我在处理比较简单的课文时,我不再通讲全文,而是采取让同学提问的方式,比如我给学生一定时间浏览全文并找出总是,让其他同学讨论并解答,学生们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课堂上进行选择性精讲时,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我尽量少讲,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这样做的目的正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技巧完成自己终身学习的目标。
三、精讲多练。
做句型练习活动时,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
精讲,就是讲解要精辟透彻,画龙点睛,要抓住实质,依靠大纲,钻研教材,落实每篇课文知识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在教授新知识时,经常让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
多练是指在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进行大量有实效的练习。
并且在练习中,还应做到:(1)内容适当集中,(2)内容逐步加深,(3)单项练习与综合性练习并举,(4)注意全班同学反映,(5)为学生当堂解决问题。
在练习中,运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连锁操练,同桌问答,小组角色表演,Polly says等,也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如小组活动,让班内兴趣小组的学生当老师,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位兴趣小组的学生各负责一组,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掌握得又快又好。
双人活动,横排,纵队,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面,言语实践。
就新授内容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试着回答或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去预习,听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将回答错的同学记下名字,课后要求重做错的部分,这加强了学生主动复习知识的环节。
四、通过竞赛复习检查所学内容。
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要求学生准备红、黄、蓝、绿四种小卡片分别代替A、B、C、D,然后用投影打出竞赛题(全部选择题),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记分,然后统计分数,这种寓游戏于一体的竞赛测试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做到有效的查漏补缺,对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并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听课兴趣。
学生们用英语大多在课堂上,因此时刻注意保持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满足学生学用英语的愿望,不要因为一些不利因素而影响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少批评,并且真诚、和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时,要尽量淡化。
六、尽可能提供说英语的环境。
中国学生学英语缺少语境,因此在上课时总是尽量说英语,学完一篇课文后,老师可设计出一些问题或者“True or false”让学生回答,以此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比如在学完《Computer》这篇课文后,我问学生:Do you think computer can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being in the future? 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it?这不仅可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可组织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大意,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并且表达出来。
这些方法避免了传统评价体系的单一性,突出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要求学生平时多使用英语,要进办公室或迟到必须说:May I come in?平时跟老师打招呼多用英语,向同学借东西说:Can I use your…?同时开辟英语角,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说英语的机会。
七、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跟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
他们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上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在课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并精心设计学生们的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生补缺。
一切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们主动地去学。
不论是将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抑或是将某种技能、技巧教给学生,都离不开一种在教学意图和最终结果之间起中介、联系作用的手段,即适当的教学方法。
不难设想,在外语教学中,再好的教案设计、施教意图,如果缺少使之具体化、操作化的方法,也只能是徒具形式的空想。
由此可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模式建立了一种了解、尊重、严格、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它通过学生的提问、思考、自由讨论等,使学生们的学习具有主动性、持久性。
这种模式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投入各种英语活动,了解掌握英语的过程、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改善了以往学生在升学“紧箍咒”下按老师意愿行事的传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模式,它以部分课后练习被自由讨论所取代,老师讲课的时间和学生答题讨论的时间几乎相等,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调动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1.肖满涛,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A],,《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3期,P35,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