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说课)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4.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23张PPT)
实验思考
2、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 下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 什么变化?
19:24
F F
f
2019/10/9
随堂练习
口诀:一倍分虚实 物靠焦点像变大
3、如图、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c d e
Ff
F
2f
19:24
a bcd e
F
f 2f
口诀:一倍分虚实 虚像同侧正
F
(2)把烛焰放在 (3)把烛焰放在
到正立放大点虚像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点,透过凸透镜可以看
19:24
一、结论:
小结
当物距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物距 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 u<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演示
哪物虚实二一 边靠像像倍倍 距焦同异分分 长点侧侧大虚 哪像正倒小实 边变;,;, 大大 。,
诗 情 画 意 破 迷 像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
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
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
一个 清晰
像。
倒立、放大的实
口诀: 哪边距长哪大, 实像异侧倒
19:24
13
交流合作
心在 同一高度,这样做是为了使 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
(3)实验时调整距离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
成
、 的实像,
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光的折射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光学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理解。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没有系统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019-2020年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课堂反思 课堂小结
巩固升华 布置作业
巩固提升
1、凸透镜焦距是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米处,在 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 的 像, 实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倒立 缩小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拓展知识 照相机 若把物体放在 12厘米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可在透镜上 面,我设计了课上练习。 得到一个 、 的 像,利用这个原理制成 了 ; 倒立 放大 实 投影仪 2、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时,在光屏上 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分析论证
F 2F F
2F
f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分析论证
F 2F F 2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分析论证
F 2F F
2F
f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分析论证
F F
f
u=f 不成像
分析论证
F F
2F
f u<f 正立放大虚像
6、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物距 u/cm u>2f
联系实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学生通过我设计的联系 实际,很轻松的了解到凸透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使了解凸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联系实际
放大镜: u<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F
F’
放大镜就是凸 透镜,能成放大的、正 立的虚像。
联系实际
照相机:u>2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5:4.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预备知识:
1.物距(u): 物体 到 凸透镜中心 2.像距(v): 像 到 凸透镜中心
u
v
的距离; 的距离;
S1=33.0cm
S2=50.0cm
S3=74.3cm
u=? S2-S1=17.0cm
v =? S3-S2=24.3cm
实验方案
1. 组装实验装置:
烛焰
烛焰、透镜、光屏同轴等高
透镜
光屏
课堂小结
1、这节课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实践应用
实验评估
分析论证
2、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
异侧
倒立 放大
u=f
不成像
u<f
u<v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应用 特点
阳光测凸 透镜焦距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
大小分 界点
平行光源 实虚分 测焦距 界点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 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 u=f 时,不成像;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u=∞时,像变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仍为实像.
像
屏幕
像 投影片
投影仪 (物)
透镜 镜头
凸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成像的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远 较近 更近
现 象 :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问题: 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可能跟哪些 因素有关?
《凸透镜成像规律》优课一等奖课件
二、新课
数据收集
物距与 焦距的 关系
物距 u/cm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正倒
像距 v/cm
二、新课 分析与论证(学生思考)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会成虚像?
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 下成放大的像? 3、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在什么条件 下成正立的像?
二、新课
u
v
的距离; 的距离;
25
40
68
u=?15cm
V =?28cm
二、新课
实验提示:
1、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光屏上得不到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显示在光屏上
二、新课
实验过程
1.当物距在两倍焦距之外时: 2.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时: 3.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一倍焦距 分虚实, 二倍焦距 分大小;
2、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 在间(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物在 间、像在外。
3、物近像远像变大。
二、新课
交流与拓展:
从实验得知凸透镜可以成 倒立放大、倒立缩小的实像 那么它能否成倒立等大的实 像呢?如果能,你预测可能 在哪里?你能用实验验证你 的想法吗?
分析与论证(学生总结)
• 1、像的虚实: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 • 2、像的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 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 • 3、像的正倒: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的 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像; • 4、规律: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二、新课
分析与论证(教师总结)
鲁科版 物理 八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成像与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小孔成像
正立、等大、虚像
倒立、实像 可放大、可缩小、可凸透镜
光屏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f=5cm f=10cm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实验器材:
物距(u)
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实像和虚 像的不同;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布置作业
寻找生活中的凸透镜,了解它们的应用。【照相机(录像机)、 投影仪、放大镜等】
练一练
e
1.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 ①将蜡烛放在c点,在光屏上会看到 、 、 像, ②将蜡烛放在a点,在光屏上会看到 、 、 像, ③将蜡烛放在e点,会看到 、 、 像, 2.把蜡烛由c点移动到a点后,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楚的 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凸透镜的焦距f= cm (10cm\5cm)
实验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次数 u/cm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虚/实 v/cm
1
2
3
4 5
6
结论:
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
u>2f u=2f f<u<2f u=f
倒立 倒立 倒立
u<f
正立
像的性质
像距与焦 距的关系
缩小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实像
不成像 放大 虚像
f<v<2f v=2f v>2f
评估与交流
实验中你还有哪些新发现和困惑?
3.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上册
怎么做出来?
设计照相机
01.研究已有的照相机 02.补充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03.以理论为依据,设计照相机
03.以理论为依据,设计照相机
1.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照相机的原理
远处的大树
u
03.以理论为依据,设计照相机
2.根据理论设计一个照相机, 画出设计图并加以说明
任务一
了解简易照相机
任务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研究思路】 应多次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对应成像情况的变化,
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汇总总结归纳出: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的变化对成像影 响的规律
次数
1
2
3
4
5
6
7
8
物距u/cm
像距v/cm 分工 分工 分工 分工 分工 分工 分工 分工 像高h/mm 合作 合作 合作 合作 合作 合作 合作 合作
变化,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汇总总结归纳出: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的变化对 成像影响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问题】
1.光屏:利用粗糙的一面承接像,利用光的_漫__反___射__ 2.物距:用字母_u__表示;像距:用字母__v_表示 3.如何找到像的位置?_前___后__移__动___光__屏__,__直___到__光__屏___上__的__像__最___清__晰___
【安装要求】 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 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研究思路】 应多次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对应成像情况的变化,
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汇总总结归纳出: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的变化对成像影 响的规律
次数
1
2
3
4
5
6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7、动画演示阐明原理:规纳结论后,让学生利 用所学旳透镜旳三条特殊光路用作图旳方式来 帮助了解成像规律,接着再配以flash动画,生 动形象地演示成像原理及规律。为学生再现成 像过程,变难为简、变深为浅,降低了解难度。 8、发散思维巩固练习:
一组进行设计试验。
3、让试验组各自设计试验,并进行合适旳指导。
4、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开始自主试验,并在试 验中发觉问题,处理问题,从而发觉规律。教 师合适旳个别指导试验操作及数据旳统计,同 步引导他们观察像旳大小变化情况,以突破本 节小难点(像旳变大与放大旳区别),将主动 权充分交给学生。构建友好亲密、主动参加旳 教学气氛。同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 了学生旳思维能力、发明能力。
问题:
⑴、所用旳凸透镜旳焦距f=_____cm; ⑵、放置蜡烛、透镜、光屏时,应怎样放置才 干确保成像在光屏上。 ⑶、蜡烛与透镜旳距离满足什么关系时,光屏 上有像。 ⑷、蜡烛与透镜旳距离满足什么关系时,光屏 上总不能找到像? ⑸、当光屏上旳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旳传播 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
5、当主体试验完毕后,再合适旳引导他们对物 距变化时像旳大小和像距大小旳变化,及光屏 位置变化时像旳清楚度旳变化进行某些针对性 旳试验,并分析与思索,从而规纳总结它们旳 影响原因,以突破本节旳难点,并为后两章节 眼睛与摄影机等知识旳学习打好基础。
4.5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的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与手段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七、课反后思
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①小组讨论:在实验操作和理论探究环节,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②小组报告:每个小组在讨论后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促进知识共享和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以下步骤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1.通过展示一张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现象的图片,如照相机镜头或眼镜,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品的工作原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凸透镜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凸透镜的形状和特性。
2.成像实验装置:包括光源、凸透镜、屏幕等,用于进行成像实验。
3.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图像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投影仪: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重要的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知识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黑板顶部,清晰地标明课程主题;知识点区按照教学内容顺序排列,每个知识点都配以关键词和图示;总结区位于黑板底部,用于回顾和总结重点内容。
板书的主要内容将包括凸透镜的定义、成像规律、成像公式和实际应用等。风格上,我将使用清晰的字体,合理的大小,以及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确保板书既有条理又易于学生识别。
5.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和解题示范,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巩固练习
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
1.设计一系列凸透镜成像的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然后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
鲁教版初三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名师优质课说课PPT课件
2、把光屏换成半 透明的毛玻璃,这 样侧面同学也能清 楚的看到像了。
三、刻度尺新
(一)存在不足
原实验只是一把刻度尺,凸透镜固定在中间, 蜡烛和光屏在两边,在读取物距和像距时,需 换算,易出错。
( 二 ) 创 新 措 施 制作了新的刻度尺,零刻度在中间,凸透镜
固定零刻度处,光源光屏所在位置的刻度, 即为物距和像距,清晰明了。
将蜡烛换成LED光 源,这样成像稳定, 且始终在光屏中央。 LED光源设计成F 型,左右不对称, 方便学生理解倒立 的含义
二、光屏创新
(一)存在不足
1、原实验用的光屏,学 生对像的大小判断仅靠 视觉感觉,无法进行定 量判断。
2、原光屏不透明, 侧面同学观察不到 像。
(二)创新措施
1、在LED 光源和 光屏上,附上规格 相同的方格纸,对 像的大小从定性判 断变成定量判断, 特别是成等大像的 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 思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亲自实验,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强烈兴 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壹
贰
及其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叁
利用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得出
实验教学创新
光源的创新 光屏的创新 刻度尺的创新
一、光源创新
(一)存在不足
1、原实验以蜡 烛作为光源, 成像不稳定
2、随着蜡烛的燃烧, 高度变小,成像不 在光屏中央
3、烛焰本身左右 对称,不利于学生 对倒立的理解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区一等奖)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光具座、自制光源(LED灯)、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课前学习活动课前下发学案,让学生预习“友情链接”的相关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友情链接: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用字母表示。
2.实像是会聚而成的,(“能”或“不能”)用光屏呈接到。
虚像是会聚而成的,(“能”或“不能”)用光屏呈接到。
教学环节教师的问题线及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活动1:学生互动体验】学生同桌之间互动体验:同桌两人各做一次,将放大镜从靠近同桌的眼睛处逐渐远离,你看到的眼睛一直都是放大的吗要求每个同学各做一次,且注意认真操作。
【活动2:教师演示师生互动】教师自制教具演示实验展示放大镜的魔力:改变光源到放大镜的距离,引导学生从像的倒正、大小、虚实观察并描述凸透镜所成的三种像,结合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纸进行“模拟成像”。
两个学习活动后,总结放大镜不但能改变像的大小,还能改变像的倒正和虚实。
点明放大镜的实质是凸透镜,导入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体验感受放大镜不仅仅能放大还能缩小。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放大镜的魔力,激发探究热情。
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问题1】(指着黑板上的模拟成像)物体没变,凸透镜也没变,是什么因素的变化引起像的性质及位置的变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问题2】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否只与物距有关将两个口径相同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并排放置,观察课本上的字,两个凸透镜的世界一样吗【活动3:学生实验对比】学生将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并排放置,保持物距相同,观察课本上的字。
通过活动三发现,保持两个透镜物距相同,通过两个透镜看到的像却不同。
【问题3】保持物距相同,看到的像却不同,凸透镜成像可能还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一探究竟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下的世界根据实验现象顺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满足什么条件时成三种不同的像此时,像距和焦距满足什么关系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问题4】围绕探究目的,我们的探究应该怎么做找像时,我们要找几种像改变什么寻找三种像如何测量物距和像距总结规律时如何避免偶然性问题串步步引导,细化实验目的,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有据可依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总结处“先找像再测物距和像距最后找规律”的思路让学生了解教师改造光屏的意图,教给学生使在问题串处理完后,进行像高的测量方法点拨,利用录制的短视频介绍老师改造创新的光屏格子纸使用方法。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等奖课件)
分享收获:
我获取的知识有…… 我学会的方法有…… 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
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后学习活动:
探究凸透镜成像
在日常家用物品中寻找凸透镜,观察并记录它的 成像性质。
探究凸透镜成像
谢谢像的规律
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 刘秀
互动体验:
同桌两人各做一次:将放大镜从 靠近同桌的眼睛处逐渐远离,你看到 的眼睛一直都是放大的吗?
探究凸透镜成像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概念,会区分实像与虚像。 2.通过实验,知道当u>2f、u=2f、f<u<2f、u=f、u<f时凸透 镜的成像情况。 3.通过实验,经历和体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 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分析与论证等实验探究全过程。 4.通过实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闯关大挑战:
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二关: 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镜上一半部
C 分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
)
A.缺少上半部分
B.变小
C.性质不变,像变暗
D.变大
(选A的伸一根手指,选B的伸2根手指,以此类推)
闯关大挑战:
第二关:
F F
f
2022/3/23
2022/3/23
探究凸透镜成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
然后多组数据找规律
改变什么 寻找三种像 物体和凸透镜两个位置对应的刻度差 全班数据分析
凸透镜和光屏两个位置对应的刻度差
读数像高注意: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
温馨提示:
1、实验前调整F灯、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中间整的刻度线处,读数方便。 3、找实像时,要让每个灯点的像最小最亮。 4、成虚像时,不需要测像距和像高。 5、实验过程要严谨,同桌两人要分工合作。 6、把实验数据填写在学案的表格中。
2024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5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虚像 虚像
实验探究
物距u/cm
35.00
u>2f 30.00
u>f
25.00
u=2f 20.00
u<2f
17.00 14.00
u=f
10.00
u<f
7.00
5.00
f=10.00 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与物体同侧/异侧
14.00 15.20 16.70 20.00 24.30 35.00
30.00
u>f 25.00
20.00
17.00
14.00
u=f 10.00
u<f
7.00
5.00
像距v/cm
14.00 15.20 16.70 20.00 24.30 35.00
---------
f=10.00 cm
像的性质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与物体同侧/异侧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f=10.00 cm
像距v/cm 正立/
倒立 14.00 倒立 15.20 倒立 16.70 倒立 20.00 倒立 24.30 倒立 35.00 倒立
----- 正立
-----
正立
像的性质 放大/ 与物体 缩小 同侧/异侧
缩小 异侧 缩小 异侧 缩小 异侧 等大 异侧 放大 异侧 放大 异侧 不成像 放大 同侧 放大 同侧
正立 正立
缩小 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不成像 放大 放大
异侧 异侧 异侧 异侧 异侧 异侧
同侧 同侧
实像/虚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虚像
实验探究
初中八年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区一等奖】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2.探究实验器材有哪些怎样放置这些器材如图1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器材是:、、、和。
实验时,应调整使它们大致在,目的是。
课堂学习问题1凸透镜成不同的像与什么条件有关猜想:凸透镜成的像与“凸透镜的焦距”及“”有关。
所以要先测量出你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 cm。
(或从老师那里得知)思考:实验时应先固定什么再固定什么然后移动光屏承接像(光屏接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在实验中还要观察什么测量和记录什么物理量问题2探究:什么条件下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物距u/cm u与f比较像距v/cm v与f比较1 倒立、缩小的实像2 倒立、缩小的实像结论: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问题3探究:什么条件下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物距u/cm u与f比较像距v/cm v与f比较3 倒立、放大的实像17.0 f <u<2f 24.0 v>2f4 倒立、放大的实像15.0 f <u<2f v>2f结论: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问题4探究:什么条件下凸透镜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结论:当 时,成倒立等到大的实像。
问题5探究: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什么像当 时,成像。
【学习小结】凸透镜成虚像和成实像物体位置的分界点是 ;成放大的实像和成缩小的实像物体位置的分界点是 。
成像规律如下表: 物距u像的性质、特点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与物体在像距v u=∞ 缩成一点(实像) 异侧 v=f 测量焦距f u >2f 倒立、 、实像 异侧 f <v <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实像 异侧 v=2ff <u <2f倒立、 、实像异侧v >2f电影机、投影仪 u=f 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后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平行光源 u <f正立、 、 像同侧/放大镜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物距u/cmu 与f 比较像距v/cmv 与f 比较5倒立、等大的实像u=2fv=2f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物距u/cmu 与f 比较像距v/cmv 与f 比较6正立、放大的虚像8.0u <f //7正立、放大的虚像5.0u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再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让学生根据数据总结规 律,生成表格,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物距(u/cm) 大小
U>2f
缩小 放大
放大
像的性质 正 虚 倒 实 实 倒立
像距(v/cm)
f<V<2f V>2f
f<U<2f
U<f
倒立
正立
实
虚
——0
四、教学程序
5、实践运用,检验规律 让学生思考:当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时,交换物体与光 屏的位置,光屏上的像清晰吗?像的性质是怎样的?
四、教学程序
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一:让学生手持凸透镜近距离观察同桌的眼睛, 然后逐渐使凸透镜远离同学的眼睛,然后远离同学,最后
通过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引导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 可能与物距有关。
四、教学程序
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二: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个凸透
镜并排放置,同时观察课本上字,学生对比所观察到的像, 发现像是不同的,进而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焦距有关。
通过这2个活动,学 生体验到凸透镜成像 是有规律的,物距、 焦距都影响所成的像, 由此完成猜想。
四、教学程序
2、师生合作,制定方案
猜想之后,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教师先展示器 材,然后按顺序依次摆放物体、凸透镜、光屏,摆放好之
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实验课相对于传统课堂:
1、用发光体代替蜡烛。优点:安全环保,易于操作;亮 度高,成像更清晰;高度稳定,可以测量其高度,也能在 光屏上测出像的高度,便于比较。 2、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合理猜想。 3、利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学生自己找到大小像,虚实 像的分界点。
三、教学方法
本实验中,教师关键应引导学生怎样合理猜想, 而不是胡思乱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明 白实验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实验时,应该 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引导学生分析 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与推理,进而表述自己得 出的结论,完成实验。
四、教学程序
1、学生体验,引发猜想 2、师生合作,制定方案 3、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4、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5、实践运用,检验规律 6、归纳小结,共同提升
四、教学程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纠正不妥之处,并提 醒学生:及时记录数据!
四、教学程序
4、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选择相同焦距的3组同学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输入excel表 格。
这是未经排序的数据
这是排序后的数据
(四)教学设计
通过排序,很明显找到大小像,虚实像的分界点。
后,再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像呈在光屏中央?然后教师再 示范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高度。学生很容易把物体模糊的光 斑当作实像,而使实验无法顺利进行,所以教师也要示范 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要领。
四、教学程序
成像大小 成像正倒 成像虚实 物距 像距 根据所给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设 计方案。经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 给焦距为5cm、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调整物距 和像距,观察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 立放大虚像时的物距和焦距,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这个实验没有规定物体一定放在什么位置,但我们的物理探究有一定的顺序 性,可以提醒学生把物体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移动,在光屏上找到清晰度像, 记录物距和像距。当然也可以反过来,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移动物体,进行 观察。
教材分析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理解凸 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实验测量,知道物距和焦距的定义 1、通过观察与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
2、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培 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 交流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因
而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为本节重点,实验中数
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本节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而且学生对凸透镜 的了解,仅凭生活经验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 其成像规律知之甚少。 1、知识储备:在《光的直线传播》中学过小孔成像,已 初步学会描述像的性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中学习 了比较实像与虚像的方法;《透镜》一节学习了测焦距 的方法,会画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技能储备:小孔成像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平面 镜成像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还会利用刻 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为本节实验操作做好了较 为充分的技能储备。
然后让学生利用器材进行检验。
四、教学程序
6、归纳小结,共同提升 运用作图法进行规律总结,使规律形象化
2018/10/21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实验,学生兴趣极高,但实验缺乏一定的技巧,整个探 究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所以实验时一定要加强巡视,及 时发现问题。大部分小组能在老师的示范与点拨下,顺利完 成实验,但不可否认,总有那么几组只是好奇地观察现象, 忽视了物距与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在评估交流环 节,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从评估中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与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透镜》的延伸和升华,又是 《生活中的透镜》《眼睛和眼镜》的理论基础,在教材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重点,同时也是光学的核心 内容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 过探究,不仅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要初步了解实 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