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合集下载

煤矿采后和采区地质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采后和采区地质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T/SXDZ 010— 2020B附录A(规范性附录)采后和采区地质总结报告编写提纲A.1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报告是根据回采工作面采掘过程中揭露和探测获得的地质资料、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报和补充勘探地质成果,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做出系统详尽的阶段地质工作总结。

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报告包括地质认识、地质工作手段方法和经验体会等。

地质认识应详细阐述工作面地质构造(断层、褶曲、陷落柱、岩浆侵入体等特征)、煤层、瓦斯、水文和顶底板等地质特征与赋存规律,阐述各地质因素对安全采掘活动的影响。

总结查明各地质因素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分析各种方法适用性,总结预测预报的经验和教训,总结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事故防治经验,分析工作面实际回采率,分析损失量的构成比例及原因,进行采区探采对比,提出安全高效开采的建议等。

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文字部分用表格化说明,格式见表 B.1。

A.2采区地质总结报告采区地质总结报告是对采区地质条件的系统梳理与总结,地质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采区地质构造、煤层、瓦斯地质、水文地质、顶底板等实际情况分析及变化规律的认识;地质条件预测预报效果的分析,包括:预测正确的经验总结和验证失误的原因分析;补充勘探或探测手段应用的实际效果分析;瓦斯、水害和顶底板等事故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总结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事故防治经验;采区煤炭储量利用情况、采区实际煤炭回采率与损失量;采区采后的实际地质平面图、剖面图、有关地质实测图纸和统计资料;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3表 B.1采区采后地质总结水 平工作面编号煤层编号采 区地面标高 工作面标高盖山厚度( m )(m ) (m )概走向长 倾向长( m )面积(m 2)(m )采煤队组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开采日期 停采日期况回采对地表及地物影响情况回采对相邻巷道影响情况工作面开采前情况工作面采后情况煤(矿)层 煤 总厚(m)层赋煤层结构存情况煤层倾角概述M ad A d V daf Q gr,ad S t,d Y项目(%)(%)FC(%)煤种煤 (%)(MJ/kg )(mm)质情开采前况开采后4编号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延伸长度对回采影响(°)(°)(°)(m)程度断层构造情况陷落柱褶曲水文地质情况回采前情况回采后情况编号位置长轴(m)短轴(m)面积(m2)工作面对回采影响内面积程度回采前情况回采后情况名称轴部位置轴向(°)两翼倾角(°)回采前情况回采后情况回采前情况回采后情况5工作面开采前情况工作面采后情况走向长 (m)实采走向长 (m)倾斜长 (m)实采倾斜长 (m)面积 (m2)实采面积 (m 2)预计小窑破坏实际小窑破坏面面积 (m2)积 (m2)煤厚 (m)实际动用煤厚(m)采高( m)资源容重 (t/m 3)实采容重 (t/m 3)储量小窑破坏储量采区合理损失( t)情况(t)边角煤111b(t)实际动用量 (t)111(t)实际采出量 (t)损落煤损失 (t)失厚度损失 (t)量小计 (t)回采率 ( %)实际回采率 (% )储量对比采探对比影响项目回采前情况回采后情况回采瓦斯的其煤尘他地煤层质情地温况6地压其他致灾地质图名比例尺附图XXX 工作面采后地质平面图1: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改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改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改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山东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1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层页码第三节构造页码第三节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一节煤层页码第二节煤质页码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页码2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供水页码第六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七章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特殊开采页码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地温与地压页码环境地质页码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第五节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第六节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第八章结论页码第一节主要地质成果页码第二节问题与建议页码资料总目录页码附表目录顺序号附表名称页码 (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装订线为0 cm 。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

关于印发《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的通知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为规范全省煤矿地质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地质报告的编制质量,更好地给煤矿生产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省煤炭局组织有关人员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最新煤矿规范、规程及规定,重新修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以下简称《提纲要求》),现印发给你们。

今后,凡在我省境内进行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建井地质报告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均应严格执行本《提纲要求》,否则,不予受理地质报告审批事项。

附件: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2、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3、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附件一一:附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山东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第一章 绪论………………………………………………………………页码 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 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 第三节 自然地理………………………………………………………页码 第四节 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 第五节 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 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页码 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 第二节 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 第三节 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 第三章 矿井地质………………………………………………………… 页码 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 含煤地层……………………………………………………页码第三节构造……………………………………………………………页码第三节 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 第一节煤层……………………………………………………………页码第二节煤质……………………………………………………………页码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页码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供水……………………………………………………………页码第六章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 第一节 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第二节 特殊开采…………………………………………………页码第三节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第四节 地温与地压……………………………………………………页码第五节 环境地质………………………………………………………页码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 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 第六节 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 第八章 结论…………………………………………………………页码 第一节 主要地质成果…………………………………………………页码 第二节 问题与建议……………………………………………………页码 资料总目录………………………………………………………………页码 (四)附图目录顺序号 图号 图件名称 比例尺 (五) 附件目录顺序号 附件名称 页码 (六)附表目录顺序号 附表名称 页码 (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 ,装订线为0 cm 。

煤田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田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文件中煤总地地字[1991]第380号关于颁发《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的通知各煤田地质公司(局、队):《精查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由原煤炭部地质局颁发试行以来,对于统一地质报告内容,提高地质报告编制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按照地质报告改革“三性“‘‘三化’’目标的要求和“煤田地质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的精神,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试行的报告编制提纲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正式颁发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请随时报局。

附: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十日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一、精查地质报告编制提纲文字说明报告的文字说明共为10章35节。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扼要记述本次勘探的立项依据,上级下达的任务相要求(包括煤矿设计部门的设计方案及对地质工作的要求)。

记述本次勘探的地质任务,勘探工作简要经过及其他有关情况。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叙述井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座标、井田边界、四邻、长、宽和勘探面积、勘探深度。

叙述经过井田或附近的主要水陆交通线(包括拟建的)。

井田至邻近主要城市或交通枢纽的距离。

(插图:交通位置图)第三节自然地理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及地震情况等。

第四节矿井及小窑叙述井田内及邻近的生产、在建、停闭矿井(露天)、小煤矿及老窑的生产情况及其他有关情况,包括井型能力、开采煤层、开采水平(或深度)、开采范围及面积、采煤方法、通风、排水、照明情况、灾害及停采原因等。

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扼要叙述本井田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历次工作的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辜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状况、主要成果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当时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二章勘探工作第一节勘探方法叙述本次所采用的勘探方法,包括勘探手段的选择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的确定,基本线距的选择,各种工程密度的确定及工程布置原则,各项工程的施工原则,相互配合和效果等。

地质报告 编写提纲

地质报告 编写提纲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B1绪论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任务要求;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地形资料和前人地质资料收集、综合情况;以往基础地质工作、物化遥工作和矿产勘查开发等工作。

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任务情况。

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野外填图、异常查证、矿点概略性检查工作概况,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新开展的物化遥剖面测量等实物工作量。

报告编写分工等。

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

B2 地层由老到新介绍调查区区域地层系统,重点介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标志、组成、岩性岩相、岩石学特征;阐述其几何形态、相互关系、时空关系、时空展布与变化规律;视需要对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磁性地层等进行划分对比;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展布特点,建立区域地层格架,论述地层序列形成的环境,建立区域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模式。

附各填图单位的岩石地层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相剖面图;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图;区域地层格架图;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演化模式图;各时期岩相古地理图等。

B3 岩浆岩B3.1侵入岩B3.1.1 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岩按时代从老到新,并按超基性岩、基性岩顺序,分述各时代侵入岩的特征,出露面积、岩体(群)数量产出部位、产状、形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变化、接触关系;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内外接触带特点,岩性岩相划分;时代归属及其依据。

并以研究较详细的岩体为例,反映岩浆岩特点。

综合各种资料,结合野外客观特征,探讨与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

(“蛇绿岩”归入此节)B3.1.2 中酸性侵入岩应全面反映调查区花岗岩类的野外地质特点和室内分析鉴定综合特征。

可按概述、各论和综合特征对比三部分编写。

概述:简述调查区构造岩浆岩带和填图单位划分、花岗岩类活动规模、产出地质位置、形成时期、产状以及岩石类型和各自所占比例。

各论:一般以填图单位划分从早到晚依次叙述。

露天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简述煤矿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及发展变更情况。

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依据、目的及任务。

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

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简述矿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

叙述矿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批采煤层号,批米标高。

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矿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附交通位置图)。

简述矿田地形地貌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说明矿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雪)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历史上地震发生次数、最大震级等情况。

叙述矿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附矿田内及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叙述矿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

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经济类型、面积、采剥方式、实际生产能力、批采煤层、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有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采空区范围及其积水、关闭年月及原因、煤的自燃及矿田排水量等情况。

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1.4煤矿建设概况简述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叙述矿田的设计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叙述矿田建设和投产时间、改扩建历史、己采和现采煤层。

现核定生产能力、采剥方式、开采标高,列表统计近五年的产量等内容。

简述矿田的供配电系统及排水设备、最大排水能力等。

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叙述以往与本矿田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重点是与本矿田有关的勘探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编制单位、审批情况,本矿田可以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并简述验收评价使用的标准及存在问题(可插入地质工作程度图)。

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

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

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第一篇: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绪论1.1 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1.3 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1.4 煤矿(建设、生产)概况2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1 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2.2 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2.3 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3 地层构造3.1 地层(矿区地层、煤矿地层)3.2 含煤地层(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可采煤层数、煤层总厚度及煤系变化等)3.3 构造(区内主要断层、褶曲的分布特征、控制程度及对煤岩层的破坏程度。

中小构造发育特征,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岩浆岩体分布、产状及对煤质的影响)3.4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4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4.1 煤层(含煤性、可采煤层特征和煤层对比等)4.2 煤岩、煤质(煤岩特征,煤质特征,煤种及变化特征,煤中有害元素及其变化规律,煤的风氧化带)4.3 煤的用途 4.4 其他有益矿产 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5 瓦斯地质5.1 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5.2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5.3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5.4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5矿井瓦斯类型评价 6 水文地质6.1 水文地质概况(区域及井田水文地质、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6.2 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6.3 涌水量构成及预测6.4 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6.5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 7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7.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7.2 煤层顶底板7.3 地层产状要素 7.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7.5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8 资源/储量估算8.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估算范围及指标、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和估算结果)8.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估算范围、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和估算结果)9 煤矿地质类型9.1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9.2 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10 探采对比10.1 地质因素探采对比(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等)10.2 资源/储量探采对比 10.3 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 10.4 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 11 结论及建议 11.1主要认识 11.2 主要问题 11.3 建议 12 附图12.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 12.2 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12.3 补充勘探钻孔柱状图12.4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12.5 煤矿地质剖面图 12.6 矿井瓦斯地质图 12.7 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2.8 矿井充水性图 12.9 井上下对照图12.10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 12.11 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图12.12 工程地质平面图(露天煤矿)12.13 工程地质断面图(露天煤矿)12.14 其他必要图件 13 附表13.1 勘探钻孔成果表13.2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和汇总表13.3 煤岩、煤质测试成果表 13.4 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 13.5 水质分析成果表 13.6 其他有关成果表第二篇: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 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煤矿地质说明书编写提纲

煤矿地质说明书编写提纲

地质说明书编写提纲1采区地质说明书1.1正文部分1.1.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勘探工作等。

1.1.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构造、瓦斯地质和水文地质等。

1.1.3区内煤(岩)层产状和煤层厚度变化,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布范围和控制程度,对采区开拓、开采的影响等。

1.1.4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可采煤层的可采性。

1.1.5各煤层顶底板类型、岩性、厚度、富水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

1.1.6陷落柱、岩浆岩体、冲刷带等情况。

1.1.7煤层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

1.1.8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及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和探放水等工程技术要求。

1.1.9地温及地热危害,煤自燃危险程度。

1.1.10采区煤炭资源/储量。

1.1.11工作面回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

1.1.12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1.2附图1.2.1井上下对照图。

1.2.2米掘工程平面图。

1.2.3采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1.2.4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5采区回风水平和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

1.2.6采区地质剖面图。

1.2.7采区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1.2.8采区瓦斯地质图。

2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 1 正文2.1.1工作面位置、范围及与四邻和地面的关系。

2.1.2区内地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本工作面的影响,断层落差,掘进找煤方向及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2.1.3邻近工作面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及其变化等。

2.1.4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

2.1.5工作面瓦斯地质特征。

2.1.6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工作面的关系,工作面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工作面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探放水措施建议等。

2.1.7岩浆岩体、陷落柱等对工作面掘进造成的影响。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1绪论D.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D.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D.1.3煤矿及周边老窑、采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D.1.4煤矿(建设、生产)概况D.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D.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D.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D.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D.3地层D.3.1地层(矿区地层、煤矿地层)D.3.2含煤地层D.4地质构造D.4.1地质构造D.4.2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D.5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D.5.1煤层D.5.2煤岩、煤质D.5.3煤尘爆炸性与煤的自燃倾向性D.5.4煤的用途D.5.5其他有益矿产D.5.6煤层稳定程度评价D.6瓦斯地质D.6.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D.6.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D.6.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D.6.4矿井瓦斯类型评价D.7水文地质D.7.1水文地质概况D.7.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D.7.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D.7.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D.7.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D.8冲击地压A.8.1煤岩层冲击倾向性A.8.2煤层顶板坚硬岩层分布规律A.8.3矿井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评价D.9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D.9.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D.9.2煤层顶底板D.9.3地层产状要素D.9.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D.9.5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D.10资源储量估算D.10.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D.10.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D.11煤矿地质类型B.11.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B.11.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D.12探采对比D.12.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等)D.12.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D.12.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D.12.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D.13结论及建议D.13.1主要认识D.13.2主要问题D.13.3建议D.14附图D.14.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D.14.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D.14.3补充勘探钻孔柱状图D.14.4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D.14.5煤矿地质剖面图D.14.6矿井瓦斯地质图D.14.7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D.14.8矿井充水性图D.14.9井上下对照图D.14.10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排土工程平面图D.14.11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图D.14.12工程地质平面图(露天煤矿)D.14.13工程地质断面图(露天煤矿)D.14.14其他必要图件D.15附表D.15.1勘探钻孔成果表D.15.2钻孔揭露煤层情况一览表D.15.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和汇总表D.15.4煤岩、煤质测试成果表D.15.5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D.15.6水质分析成果表D.15.7其他有关成果表。

最新露天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3

最新露天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3

露天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二〇一四年七月一日封面矿山名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单位名称xx年xx月扉页矿山名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工程编号:工程规模:院长(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总设计师:编制单位名称(加盖印章)xx年xx月资质证书正文目录附件1、建设单位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或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复印件)3、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4、地质勘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5、地质勘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6、地质勘查报告文本摘要[包括扉页(盖有编写单位印章)、矿业权设置、矿床(体)地质、资源储量估算章节内容]7、选煤试验报告复印件(盖有试验承担单位印章)8、选煤厂实际生产资料(盖有建设单位或选煤厂印章)9、其它有关审批文件、技术资料设计附图(蓝图)1、露天开采最终境界及矿区总平面图(1、露天开采最终境界构成要素必须完整,主要包括最终台阶坡顶线、坡底线及平台,边帮上的运输线路,底部周界等;2、辅助生产设施、矿部生活区、爆破器材库区、排土场、选煤厂、地表运输线路等)2、露天开采最终境界勘查线剖面图或横剖面图(各矿体代表性附图)3、露天开采最终境界纵投影图或纵剖面图4、露天采矿方法图5、选煤生产工艺流程图地质勘查报告附图(彩图或黑白图)1、矿区地形地质图(带有矿区范围界线及拐点编号、坐标表)2、资源储量估算图(可采煤层均附图)3、主要勘查线剖面图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山概况一、位置及交通说明矿山地理位置、隶属行政区划、交通情况。

插图:交通位置插图。

二、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地形地貌2、地表水系3、气象及地震4、主要自然灾害5、经济概况第二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简要说明企业概况、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二、矿山开发建设现状说明矿山开发建设性质,已生产时间、目前工作制度及生产规模、采用的开拓方案、采煤方法、选煤工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露天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煤矿概况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等情况。

1.3以往地质工作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地层构造2. 1地层和含煤地层2.2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岩浆岩的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对采区合理划分的影响。

2.3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3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3.1煤层赋存特征3.2煤种及煤质变化3.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3.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4水文地质4.1地形地貌对地表水排泄的影响地形地貌是否有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

4.2地表水的分布和特征根据煤矿现状叙述在煤矿范围内有没有地表水体,附近有没有地表水体。

若有地表水体,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没有水力联系,是否存在对含水层补给,密切程度如何,补给条件如何。

应查清煤矿范围内及周边老空、地表水系、河流沟渠、疏水能力、积水区域和水利工程的现状和规划情况。

4.3开采煤层上部含水层发育程度开采煤层上部是否有较厚的松散含水层覆盖。

含水层是否发育,积水是否不易疏干。

构造断裂对露天煤矿的充水作用如何。

合理地预测今后开采中矿坑正常和最大涌水量,结合煤矿特点说明防排水系统是否有效。

4.4边坡稳定情况边坡岩层岩性坚硬程度,软弱夹层是否发育,地表水、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是否有较大影响。

4.5水文地质地质条件类型划分5工程地质5.1岩层软硬程度及其结构特征详细叙述露天开采的最下一层开采煤层上下50m范围内岩层的岩性、厚度、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及其变化规律。

软弱结构岩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要详细叙述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相关的的基础数据要在附表中体现。

5.2地层的含水性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描述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山西省煤矿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山西省煤矿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1省××县××煤矿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供资源整合矿井用)省煤炭工业局二○○六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目的任务 (1)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1)第三节自然地理 (1)第四节矿井及小窑 (1)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 (2)第二章矿井地质 (2)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2)第二节矿井地质 (2)第三章煤层与煤质 (3)第一节煤层 (3)第二节煤质 (3)第四章水文地质 (4)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4)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4)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5)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5)第五节供水水源 (5)第五章工程地质 (6)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6)第二节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6)第三节环境地质 (7)第六章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8)第一节地质勘查工作 (8)第二节矿井地质工作 (8)第七章矿山开采 (9)第一节煤矿设计建设情况 (9)第二节煤矿生产情况 (9)第三节探采对比 (9)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9)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围及工业指标 (9)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10)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分类 (10)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0)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13)第九章结论 (13)附图比例尺1、区域地质图 1:50000-1:100000 (含勘查工作程度图)2、地形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1:5000-1:100003、综合柱状图1:200-1:5004、煤岩层对比图1:5005、勘探线剖面图1:2000-1:50006、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100007、代表性钻孔柱状图2-3 1:200-1:500(选地层、煤层揭露较全的钻孔)8、各煤矿开采煤层的采掘工程图、井上下对照图 1:2000-1:5000附表1、工程(包括钻孔及煤层厚度测量点)测量成果表2、钻探施工情况一览表3、钻孔煤层综合成果表(分钻探、测井、综合采用成果三部分)4、煤质测试成果表5、煤的可选性试验及工艺性能试验成果汇总表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有关成果汇总表7、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等检测成果表8、资源储量估算基础数据表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附件1、批准本矿资源整合的正式文件(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文件)2、报告编制单位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资源整合涉及的各生产煤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4 、编制报告合同等其它有关附件(复印件)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扼要叙述本次编制资源整合矿井地质勘查报告的目的、任务;编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及主要精神,进行资源整合前的煤矿名称,原煤矿批准开采煤层,井田面积,生产能力,整合后矿井名称及设计生产能力;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地质依据,编制本报告的主要地质任务、技术要求以及本次工作有关情况。

露天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 1.1目的和任务简要阐述报告编写的目的以及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全面查明煤矿与剥采作业和工程灾害防治相关的地质问题。

同时要重点普查目前煤炭生产区域或近几年的煤炭生产区域威胁煤矿生产的致灾地质因素。

1.2报告编写依据1.2.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列出编写本报告主要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1.2.2技术资料列出本矿的地质勘探报告、生产地质报告、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水患调查报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煤矿初步设计、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等有关的技术资料。

1.3煤矿概况1.3.1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简要阐述本煤矿交通地理位置(介绍交通概况,附矿井位置及交通示意图)、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等)。

1.3.2开采简况及四邻关系简要介绍本煤矿开采范围(矿井面积、地理坐标及拐点坐标)、储量、生产能力、平面及垂向相邻情况、建矿历史、证照等基本情况。

介绍周边矿井简要概况(如建矿时间,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年产量等),附四邻关系示意图。

1.3.3主要生产系统简要介绍采剥方式、机电运输系统、供排水系统等基本情况。

现生产水平,现采煤层、现采采区;井未来五年采掘规划情况,并附图、附表进行说明。

1.4主要灾害情况简要介绍建矿以来矿区发生的主要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1.5本次工作概况详细介绍本次普查工作的组织情况、本次普查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方法及手段、完成的工作量等。

2煤矿地质概况2. 1以往地质工作简要介绍煤矿及矿区地质勘探工程和勘探程度等情况,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勘查情况(历次勘查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列表说明)。

2.2地层和含煤地层简要介绍煤矿的地层出露情况、正常层序和主要煤系地层。

3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3. 1煤矿及周边采空区普查3.1.1本矿采空区情况查明本矿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情况;并查明采空区充填和封堵情况;将采空区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建立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可采取列表说明)。

露天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

露天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

露天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1、总论1.1矿区交通位置及录属关系 附“矿区交通位置图”1.2自然地理概况1.3企业经济类型、法人代表1.4矿山开采现状1.5矿山设计依据1.6主要设计原则1.7需要说明的问题2、矿产资源概况2.1对地质资料的评述2.1.1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2.1.2对设计所依据地质资料的评述2.2矿区地质概况2.2.1地层2.2.2构造2.2.3岩浆岩2.3矿床地质2.3.1矿床成因2.3.2矿体特征 附“矿体特征表”2.3.3矿石质量2.4矿产资源储量 附“露天采场内矿岩量表”2.5开采技术条件 附“矿岩物理力学参数表”2.5.1围岩情况2.5.2矿岩物理力学参数2.5.3水文地质3、矿山建设规模、服务年限、工作制度与产品方案3.1矿山建设规模3.2矿山服务年限3.3矿山工作制度3.4产品方案4、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4.1矿区开采范围和开采方式4.1.1矿区范围 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4.1.2开采方式4.2设计利用储量4.3露天开采境界的圈定4.3.1露天开采境界圈定原则4.3.2露天矿终了边坡构成要素 附“露天矿终了边坡构成要素表”4.3.3露天矿终了境界圈定的结果 附“露天矿终了境界圈定结果表”4.4矿床开拓4.4.1开拓运输方式的确定4.4.2开拓运输系统4.5采矿方法4.5.1穿孔爆破工作 附“爆破材料消耗表”4.5.2装载运输工作4.5.3辅助设备4.6基建工程4.6.1基建项目及工程量4.6.2基建工程时间4.7采剥进度计划的编制4.7.1采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4.7.2采剥进度计划的编制 附“剥采进度计划图表”4.8矿山压风4.8.1矿山压风量估算4.8.2矿山压风设备选型及数量4.9矿山防排水4.9.1截洪沟工程4.9.2矿山排水1)矿山涌水量估算2)排水设备选择4.10矿山炸药及贮存5、总图运输5.1设计基础资料5.2运输系统5.2.1各段道路设计坡度及坡长 附“道路坡度及坡长表”5.2.2道路技术标准5.3排土场5.3.1露天矿剥岩量5.3.2排土场位置及容积5.4矿岩运输5.4.1矿石运输5.4.2岩石运输与堆置5.4.3运输及排土设备1)计算参数2)计算公式3)设备数量5.5道路工程量所需设备及人员6、采场供电7、投资估算7.1投资估算编制范围7.2编制依据7.2.1工程量7.2.2定额及指标7.2.3材料、设备价格7.3估算总投资 附“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表”“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技术经济8.1职工定员及劳动生产率8.1.1工作制度8.1.2职工定员 附“职工定员表”8.1.3劳动生产率 附“劳动生产率指标表”8.2财务评价8.2.1评价原则及依据8.2.2项目基础数据1)产品价格及产量2)生产进度及投资使用计划3)税金与基金8.2.3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8.2.4成本费用估算1)矿石开采成本费用估算用制造法计算矿石成本,矿石成本计算至矿石堆场矿石成本,由:辅助材料费、油化能耗费、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管理费五项组成。

云南省小型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云南省小型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顶底板岩性及其 变化情况,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性。若煤矿可采
煤层多时,则列表说明。
2020年3月19日
第三节 岩煤层对比
★叙述矿井煤系地层(上覆地层)、煤层对比的
标志、方法和依据,评价主采煤层的对比可靠程 度。对于复煤层,还需叙述其分层对比的依据及 其对比的可靠程度。单一煤层可酌情删减。
2020年3月19日
第二节 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收集并叙述矿井及其所在区域地震活动历史、 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对 矿井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2020年3月19日
第三节 地质灾害
叙述矿井范围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状地 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状况。
其部位,并提出防治建议。
2020年3月19日
第八章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2020年3月19日
第一节 瓦斯 叙述本次工作中瓦斯工程和采样点的布置、 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 叙述矿井内及相邻矿井有关瓦斯监测、瓦斯
等级鉴定和瓦斯管理状况、瓦斯爆炸、煤与瓦斯 突出的事故的相关资料情况。
叙述矿井内瓦斯成分、分带及其在平面上、 剖面上的变化规律。
第二节 构造
★详细叙述矿井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
变化,叙述矿井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逐个 叙述矿井主要褶曲和断层(包括边界断层)的基 本特征、延展情况及控制程度,评价矿井构造复 杂程度。
2020年3月19日
第三节 岩浆岩
★叙述矿井岩浆岩的时代、种类、名称、产状、
分布规律、与构造的关系,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以及控制和研究程度。
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灰
熔点、灰粘度、结渣性等)、焦油率等(插入相
2020年3月19日

露天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1矿井概况
1.1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1.2自然地理
1.3防排水系统情况
2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3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4.1煤矿地形是否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泄
4.2露天煤矿有没有地表水体,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没有水力联系
4.3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对露天煤矿的充水作用
4.4煤层上部松散含水层发育情况、开采煤层相关的含水层发育情况:疏干难易程度
4.5边坡软弱岩层发育情况。

地表水、地下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5矿坑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出水点位置、水量及处理情况;
煤矿排水情况叙述,根据矿坑排水情况分析主要及次要因素,统计分析矿坑最大排水量和正常排水量。

不同水平年的降雨径流量分析。

6煤矿未来3年采剥和防治水规划,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结果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8附图
8. 1综合水文地质图;
8.2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8.3水文地质剖面图;
8.4充水性图;
8.5矿坑涌水量与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8.6工程地质平面图
8.7工程地质断面图
9附表
9. 1地质钻孔综合成果表
9.2水文地质钻孔成果表
9.3不同充水水源的水质分析成果表 9.4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 9.5矿坑排水量观测成果表
9.6降水量观测记录表
9.7岩石物理力学强度指标成果表
9.8边坡岩移监测成果表。

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封面:生产地质报告名称: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编制单位:扉页:矿井名称:报告性质:编制时间:项目负责人:(签名)技术负责人:(签名)单位负责人:(签名)编制组成员名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编制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第二节、井田范围、位置和交通第三节、自然地理、经济第四节、矿井可行性研究、设计情况(未作可研、预可研、设计的要进行概略研究)第五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况第六节、矿井中小井及周边矿井开采情况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第二节、矿井地质工作第三节、对原地质报告及矿井地质工作的评价第四节、本次地质工作及其评价第三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一、区域地层二、区域构造第二节、矿井地层第三节、煤系地层第四节、矿井构造一、褶皱二、断层三、构造对煤层、煤质及开采的影响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第一节、煤层一、煤层描述二、煤层对比标志及对比第二节、煤质一、煤岩性质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及有害成分四、洗选工艺特性五、煤的用途六、煤层风氧化带及采空区边界线的确定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一、地表水系二、含水层与隔水层三、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下水补、迳、排四、断层含、导水特征五、相邻矿井开采和报废矿井六、矿井内的小井及老窑七、地下水位第三节、矿井涌水量一、矿井涌水量的相关因素及规律二、矿井涌水量预计的方法、依据及结果三、矿井水质第四节、矿井主要水害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按《生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第六节、供水第六章、矿井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第一节、矿井工程地质条件一、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的质量、结构、构造、物理力学性能二、各类断裂发育情况及对开采、地面建筑的影响三、岩体稳定性评述四、风化作用及岩溶发育深度五、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第三节、矿井环境地质条件一、地震二、地形地貌及新构造特征三、矿区稳定性四、目前存在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五、采矿活动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地下水位,水污染,地表开裂、沉降、塌陷、滑坡、泥石流,放射性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等)六、地温、地压七、放射性背景值、变化规律及异常八、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九、矸石物理、化学性质和利用第七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瓦斯一、矿井瓦斯等级及突出危险性二、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三、煤层透气性及可抽采性四、矿井瓦斯来源五、瓦斯地质规律六、瓦斯资源/储量及抽采利用第二节、煤尘爆炸性第三节、自然发火倾向性第四节、其他(岩浆岩等)第五节、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按《矿井地质规程》)一、概况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三、煤层稳定性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五、分类结论第八章、资源/储量(按《煤、泥炭勘查规范》)第一节、矿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和工程基本线距一、分类结论二、工程基本线距的确定第二节、资源/储量计算范围和工业指标第三节、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块段和级别的划分原则一、计算方法二、块段和级别的划分原则第三节、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一、计算公式二、计算厚度的确定三、倾角的确定四、块段面积的确定五、容重的确定第四节、资源/储量的分类一、勘查程度及地质可靠程度二、可行性研究情况三、经济意义评价四、资源/储量分类划归条件及在空间上的分布第五节、资源/储量计算结果一、计算结果二、各类资源/储量所占比例三、可靠性评价第六节、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第七节、资源/储量的探采对比与利用情况一、利用情况二、探采对比第六章、结论第一节、总述一、地层二、构造三、煤层四、煤质五、资源/储量六、开采技术条件七、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第二节、采勘对比一、矿井地质二、可采煤层、厚度及变化三、煤质四、资源/储量五、开采技术条件第三节、对本生产地质报告的评价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达到的勘探程度三、能满足设计、研究的程度第四节、存在问题与建议附图:1、区域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100000)2、矿井地形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5000)3、地层综合柱状图(大于或等于1:500)4、煤岩层对比图(大于或等于1:500)5、勘探线剖面图(大于或等于1:2000)6、钻孔柱状图(大于或等于1:500)7、矿井水文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5000)8、水文地质柱状图(大于或等于1:500)9、水文地质剖面图(大于或等于1:2000)10、涌水量相关曲线图11、矿井环境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5000)12、井巷工程地质素描图(大于或等于1:500)13、井上、下对照图(大于或等于1:5000)14、小窑分布图(大于或等于1:5000)1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大于或等于1:5000)16、煤层损失量图(大于或等于1:2000)17、采掘工程平面图(大于或等于1:2000)18、矿井瓦斯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5000)附表:1、小窑调查明细表2、矿井历年经济技术指标表3、钻孔综合成果表4、钻孔测斜成果表5、钻孔见煤情况表6、断层统计表7、煤层性质测试结果表8、可采煤层标定牌号测试结果表9、煤层煤质试验表10、煤层可采性指数、变异系数计算表11、矿井涌水量统计表12、饮用水水质化验表13、工业水质评价表14、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表15、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统计表16、历年矿井瓦斯情况表17、煤尘爆炸性鉴定表18、矿井突出情况统计表19、资源/储量计算基础表20、资源/储量汇总表21、矿井历年保有、动用资源/储量情况表22、矿井历年储量损失量表附件:一、必备附件1、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2、矿井采矿许可证3、矿井生产许可证4、经签字盖章的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委托书5、编制单位对资料、生产地质报告内容真实性的承诺书二、资料性附件1、原地质报告审查、审批(备案)文件2、矿井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文件3、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6、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意见(表)7、地质灾害危险性报告备案文件8、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评审备案文件9、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开采方案设计、预可研)审批文件10、矿井初步设计(改扩建设计)审批文件11、矿井安全评价报告审批文件12、矿井安全设施设计审批文件13、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审批文件14、矿井瓦斯有关测试鉴定报告15、矿井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16、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17、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8、煤质分析化验、试验报告19、其他应该收录的附件生产地质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1、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2、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3、GB/T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4、GB/T15224-2004 《煤质分类标准》5、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原始地质编录规定》6、DZ/T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7、DZ/T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8、DZ/T0216-2002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9、DZ/T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10、国土资发(2007)40号,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11、国土资发(2007)26号,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12、国土资发(2007)68号,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13、国土资发(2000)133号,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14、国土资发(2004)208号,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15、《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6、《矿井地质规程》17、其他有关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天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简述煤矿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及发展变更情况。

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依据、目的及任务。

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

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简述矿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

叙述矿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批采煤层号,批米标高。

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矿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附交通位置图)。

简述矿田地形地貌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说明矿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雪)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历史上地震发生次数、最大震级等情况。

叙述矿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附矿田内及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叙述矿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

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经济类型、面积、采剥方式、实际生产能力、批采煤层、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有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采空区范围及其积水、关闭年月及原因、煤的自燃及矿田排水量等情况。

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1.4煤矿建设概况简述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叙述矿田的设计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叙述矿田建设和投产时间、改扩建历史、己采和现采煤层。

现核定生产能力、采剥方式、开采标高,列表统计近五年的产量等内容。

简述矿田的供配电系统及排水设备、最大排水能力等。

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叙述以往与本矿田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重点是与本矿田有关的勘探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编制单位、审批情况,本矿田可以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并简述验收评价使用的标准及存在问题(可插入地质工作程度图)。

叙述最近一次矿田地质报告的编制情况、取得的成果、主要存在问题、审批情况。

对矿田地质勘查工作及研究程度进行评价。

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简述煤矿日常开展生产矿田地质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任务。

叙述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矿田地质与矿田水文地质工作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手段的使用、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包括矿田测量、样品采集、观察记录、描述分析、各种台帐建立等)。

叙述本次工作开展的矿田地质工作与矿田水文地质工作采用的方法、完成的工作量。

叙述报告所采用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施测单位、施测方法、资料真实的确认情况,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来源,报告中所附其它主要图件的资料来源、编制方法,并进行质量评述。

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应对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标准,评述本矿田地质工作质量等级。

3地层构造3.1地层简述矿田所处区域地层和煤矿地层(可列表说明)。

叙述本矿田在所处煤田、矿区中的位置。

叙述矿田内基岩出露、分布情况,矿田内地层层序(由老至新)、时代、厚度、岩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

3.2含煤地层详细叙述含煤地层各段厚度、岩性、古生物、沉积特征及变化规律,可采煤层赋存层位等。

3.3地质构造简述矿田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

简述区域岩浆岩特征。

详细叙述矿田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规律。

叙述矿田内褶曲、断层和陷落柱的基本特征、延展情况及其控制和查明程度,构造对煤层破坏程度和对采区划分及开采的影响,小构造的发育规律,与主要构造的关系,要对未开采区进行预见性分析(插主要构造一览表,构造纲要图)。

叙述矿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分布规律,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3.4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要根据未来的采掘规划按照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情况、断层多少、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的影响程度综合评价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4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4.1煤层4.1.1含煤性简述含煤地层及煤层的总厚度、含煤系数,叙述煤层的层数、层位、可采煤层层数。

说明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的煤层和现开采的煤层编号是否一致,并分析原因。

4.1.2可采煤层详细叙述各可采煤层赋存层位、分布特征、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值)、煤层厚度及变化(分全矿田和未采区叙述)、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分类,伪顶、直接顶、老顶及底板岩性、厚度,采用可采性指数和厚度变异系数评价煤层的稳定性(插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可采煤层等厚线图、可采煤层间距等值线图等)。

4.1.3煤层对比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对比方法、依据及对比可靠程度。

4.2煤岩、煤质4.2.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简述样品来源、采样和测试时间、数量、测试单位。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裂隙、结构和构造。

叙述各可采煤层宏观煤岩组分、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和显微煤岩类型、镜煤最大反射率、煤的变质阶段、变化规律等。

4.2.2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简述样品来源、采样和测试时间、数量、测试单位。

根据煤芯煤样、商品煤样,叙述各可采煤层原煤和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元素组成、有害元素含量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叙述煤的工艺性能,确定煤类及其空间分布(插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主要煤质指标等值线图等),4.2.3可选性叙述可采煤层的可选性试验成果并进行评价。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

4.2.4煤的风氧化叙述各可采煤层风氧化带的确定依据、分布范围、风氧化煤煤质特征,评价其利用的可能性。

4.3煤的用途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总结评价,对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做出评价。

4.4其他有益矿产综述矿田内赋存的、与煤共伴生的有益矿产种类、质量及相关化验测试结果,评述其利用价值。

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先对煤层稳定性定性评定,逐项对煤层厚度变化(很小、有一定变化、较大、极大)、变化规律(明显、较明显、无明显、很难找出)、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简单至复杂、复杂至极复杂、无法进行区分)、煤类(单一、有2个、有3个或3个以上、无法进行煤分层)、其他进行归类。

然后进行定量评价。

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5水文地质5.1水文地质概况区域水文地质扼要描述矿田所处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名称、范围、边界;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即可。

附矿田所处地下水系统的具体位置示意插图。

根据煤矿实际条件说明含水层是否发育,是否容易疏干。

5.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根据煤矿实际条件需要说明地形是否有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露天煤矿附近有没有地表水体,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没有水力联系。

应尽可能收集矿田周边近期揭露奥灰地层的钻孔及水井资料,用实际数据来描述是否存在带压开采。

若存在带压区域,就补充描述各开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分布、厚度(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规律。

5.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煤矿排水情况叙述,根据矿坑排水情况分析主要及次要因素,统计分析矿坑最大排水量和正常排水量。

5.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有关水害及防治措施要与煤矿防治水工作规划一致。

叙述煤矿排水情况。

5.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应结合煤矿近期编制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专项报告,结合煤矿今后的开采规划,对矿田水文地质类型作出初步评价。

6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6.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需要说明各种岩石进行岩石的极限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软岩的压缩及膨胀性等力学、其他物理和水理性质试验,用表格形式表述各项指标特征。

根据煤矿实际条件说明边坡岩层岩性坚硬程度,软弱夹层是否发育,地表水、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影响程度。

详细说明煤矿开展边坡稳定性研究工作,对滑坡、泥石流进行预测预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应详细叙述露天开采的最下一层开采煤层上下50m范围内岩层的岩性、厚度、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评价露天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叙述露天剥离物工程地质特征,评价露天剥离物的剥离难易程度。

6.2其他开采地质条件叙述矿田及周边煤矿煤的自燃倾向测试结果,评价煤的自燃倾向性。

叙述井下煤层及井上原煤的自燃情况,井下火区位置及现状。

列表说明各批采煤层煤的自燃等级测试结果(包括煤层号、采样地点、测试单位、测试时间、测试结果)。

评述煤的自燃对安生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叙述矿田的地温基本情况,根据己有资料分析是否存在热害。

调查本区地温恒温带深度、恒温带温度、地温梯度,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对地温背景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评述。

叙述矿田的地压基本情况,根据己有资料分析是否存在冲击地压危害。

6.3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7资源/储量估算7.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叙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及垂深(标高)、估算面积等有关参数。

叙述采用估算指标及其确定的依据。

叙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及其估算范围(包括面积及标高)、估算指标及其确定依据,截止日期。

从煤层的形态、产状及见煤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并阐述该方法的计算公式。

叙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面积、倾角、厚度、视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和依据。

说明依据矿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所确定划分各类资源/储量的基本工程网度,可采边界、内插点和外推点的确定原则;说明各类煤柱的留设原则和方法;说明资源/储量块段的划分原则与编号。

各可采煤层都要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根据煤矿设计选定的各项参数,结合煤矿开采实际情况,对可采煤层的可采储量进行估算,并计算矿田服务年限。

资源/储量需分煤层、分煤类统计汇总,并且要有累计查明、开采动用(含采出量和损失量)、保有量的统计。

但对于未批可采煤层资源/储量、蹬空区煤层资源/储量、灰分、硫分、发热量指标超出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的需单独列出。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中对一些特殊问题的技术处理及具体做法。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在叙述时应插入相应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8煤矿地质类型8.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应结合煤矿近期编制的地质类型划分专项报告,归纳整理近期补充的资料,结合煤矿今后的开采规划,比对分析预判。

8.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按照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几个要素进行分类。

9探采对比9.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对己开采区域的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及岩浆岩等特征与最近一次生产地质报告(矿田地质报告)进行对比,寻找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9.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叙述本次资源/储量与最近一次生产矿田地质报告(矿田地质报告)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分析变化原因。

9.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9.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9.5剥离量估算叙述剥离量估算对象、估算边界和面积、估算方法、估算指标、估算参数及其来源。

叙述剥离量估算结果,并按上覆松散盖层、基岩、煤层之间岩层、煤层下伏岩层统计和叙述剥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