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000字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浓厚的沉郁顿挫的特点。

这种风格是源于杜甫自身的不幸遭遇和感性的性格,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的表现。

首先,杜甫的不幸遭遇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沉郁和顿挫的表示。

杜甫的诗歌中,表露出追求真实和深度的灵魂和强烈的人性慨叹。

他亲身经历过蒙古入侵,以及天灾人祸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些经历和遭遇打动了他内心最为深刻的感受。

他的经历让他看到了社会的众多问题,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人性的弱点和怯懦,他在诗中表达着对命运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种沉郁的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其次,杜甫的感性性格使其表现出顿挫的风格特点。

杜甫是一个敏感、感性的人,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强调情感和矛盾冲突,使得他的诗歌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表现着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和对命运的反抗。

在表达这种情感时,杜甫常采用粗犷豪放的风格,在诗中进行轰轰烈烈的宣泄,展现出极度的舒畅和激动。

再次,杜甫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使其作品充满了哲学性和思想性。

诗歌是他用来表现内心世界的方式,他用诗歌去发泄他的恐惧、挣扎、憧憬和疑惑。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社会的评论和批判,更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他在诗中深刻的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看法,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在他个人的不幸遭遇、感性性格、以及对深度和内涵的追求上。

他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唐代的社会、人性和文学进行深入了解的机会,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1.沉郁:杜甫的诗歌内涵深厚,情感饱满而深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人生艰难困苦的深切体验。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会矛盾的尖锐,表现出一种厚重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艺术氛围。

2.顿挫:这既指诗歌节奏和音韵上的抑扬顿挫,又寓含着情感表达的起伏转折。

杜甫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曲折回环、婉转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诗歌的内在情绪张力十足,读起来富有音乐美感和心理层次感。

3.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被誉为“诗史”。

4.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风格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多样,既有雄浑奔放的一面,也有清新细腻之处,既擅长工整精妙的格律诗,又能在古体诗中展现出自由奔放的气势。

5.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杜甫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他以诗寄情,关心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仁爱、忠诚、正义的人文精神。

6.精湛的艺术技巧:杜甫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精炼与精准,善于运用典故、象征和寓言等手法,创造出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和动人篇章。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入蜀后的十余年,是杜诗“沉郁”风格发展的顶峰,写民生疾苦、自己的穷困潦倒。

感情深沉阔大。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2)杜甫感情回环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登高》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3)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写出久客孤独的内容,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见深沉。

尾联对结,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解析]
(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2)感情深沉浑厚,回环往复,潜气内转,起伏顿挫; 沉郁顿挫的风格成于杜甫晚年,他的诗写民生疾苦,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深沉阔大;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以理解为,沉郁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分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为例,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2、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

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去,真挚感人。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

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3、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如《登高》这首作者晚年写的诗,时值九九重阳诗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是诗人七言律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以景物为对象,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江边秋景的壮阔与悲凉。

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意象,并且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从感觉、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写形容,写得极为精巧工,形象性和节奏感极强,也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的疾苦而著称。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吧!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歌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论文题目: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引言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后人称为“诗史上的巨人”。

他的诗作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其中尤以沉郁顿挫的风格为其重要特点之一。

本文试图探讨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

正文一、情感体验杜甫在他的诗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身处天下动荡、社会紊乱的时代背景下,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苦难和人类的无奈。

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入,从而产生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例如《春望》中,杜甫通过表现自己望春生情的感受和看到荒烟平地扫的现实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和生命的无奈和沮丧,同时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希冀和向往。

这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方式,让杜甫的诗歌具有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生活经历杜甫的生活经历也是成就他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曾经历过数次边疆之旅,亲眼目睹了边疆的贫困和战争的残酷。

他也曾经历过数次的失业和贫穷,饱尝着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

这些人生经历,让杜甫具有了深厚的生活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同时也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

这些生活经历直接反映到了他的诗作中,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文化底蕴杜甫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他熟读《诗经》、《左传》等古籍,对汉唐文化传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他也有着深厚的佛教修养,对宗教信仰有着独特的体验和领悟。

这些文化底蕴和宗教修养,让杜甫在写作时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他在写作中借用了大量的古典典故和佛教禅理,让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这种文化底蕴的内涵,也让杜甫的诗歌更具有沉郁顿挫的气质和艺术风格。

结论杜甫的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感体验、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让他的诗歌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浓郁的情感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作品。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诗歌,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他通过描绘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表达出深深的忧愤和悲痛。

这些诗歌常常充满着深沉、浓郁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关注国家大事和小事:杜甫的诗歌,不论是长篇巨制还是短篇小诗,无不涉猎国家大事和日常生活。

他通过描绘个人的命运和遭遇,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迁。

这种广泛的题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

3.情感表达的起伏和转折:杜甫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常常有起伏和转折。

他通过沉郁的笔调,将忧愤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和矛盾。

同时,他的顿挫风格也表现在对节奏和音韵的把握上,常常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4.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常常用极少的语言表现出深刻的内涵。

他的诗歌中有很多警句和精炼的表达,这些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5.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杜甫的诗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表现出他对社会的不满和担忧。

他通过对官场的腐败、贫富的悬殊、民生的疾苦等社会现实的揭示,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也是他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总之,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是一种深刻、内敛、含蓄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关注国家大事和小事的广泛题材、情感表达的起伏和转折、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等方面表现出来。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

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

“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

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

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

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

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

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

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

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综述“沉郁顿挫”一直被视为杜甫诗歌的典型风格。

本文认为“沉郁顿挫”确实是杜甫大部分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主要体现为杜甫诗歌之思想内容的博大精神和情感的深沉厚重,“顿挫”主要体现为结构的曲折开阖和音律的抑扬变化,内容的“沉郁”要求形式的“顿挫”,形式的“顿挫”也能加深内容的“沉郁”。

然而,对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诗圣”,对中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史诗”,过于单一化、绝对化的评价又过于偏激,不够全面、客观,因此需要对杜甫诗歌做更细致、全面的阐述、揭示。

站在前面这个角度上,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本文又概括出杜甫诗歌的三种风格类型:清新自然、险怪奇拔、雄放俊逸。

杜甫诗歌之清新自然主要体现在他的草堂诗歌之中,表现了杜甫高雅的情趣和细腻的审美,流露出他热爱现实人生的赤子之情和忧民的博大胸怀;险怪奇拔的风格更是杜甫的首创,他崇高博大的诗心和奇诡波澜的诗艺深深影响后人李贺;雄放俊逸的诗风,从中可以窥见放旷不羁的一面,亦可理解为现实主义之外浪漫主义在杜甫身上的反映。

1 杜甫诗歌的总体特征——沉郁顿挫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其特点历来被公认为“沉郁顿挫”。

清人方东树曰:“沉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杜公也。

”其实最早用“沉郁顿挫”四个字形容杜甫诗歌特点的不是他人正是杜甫本人,其《进雕赋表》曰:“自七岁所辍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

……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之流,庶可及也。

”沉郁顿挫的确是对杜甫诗歌部分诗歌、尤其是一批最能体现杜甫诗歌水平的优秀诗歌风格的典型评价和概括。

2 杜甫诗歌的多样性杜甫,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其诗歌,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景象令后人无比尊敬和崇拜。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后人对其诗歌极力推崇、褒誉,并以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去称扬和赞颂杜甫及其诗歌。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的诗歌在表达上悲慨壮大、深沉缓慢,有着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特点。

杜甫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

杜甫的诗歌作品《登高》、《春望》、《北征》等体现了他的沉郁顿挫风格。

在这些作品中,杜甫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例如《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在《春望》中,杜甫则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词精湛、贴切,体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天才和不懈的追求有关。

杜甫在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动荡,他对国家、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杜甫在诗歌创作上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这些特点也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体现了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而且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杜甫是唐代诗人中的巨匠,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深沉内省而著称。

这种诗歌风格不仅代表了杜甫个人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表现形式、主题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来浅析他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先,杜甫诗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庄重沉默、笔墨磅礴、意境深远,表现出他的深刻思考和沉稳态度。

例如,他的《春夜喜雨》诗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现了他对自然、生命深刻的感受。

同时,杜甫还常常使用对仗、寓言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

他的诗歌语言情感层次分明,既有深邃的感受,也有沉思的思考,这正是他诗歌风格的体现。

其次,杜甫的诗歌主题内容展现出沉郁顿挫的特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自然万象的变幻。

他诗作中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内容包括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政治风云等等,反映出他深刻洞察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他的《三类人》诗,以史料记载为依据,直面当时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问题。

他的诗歌主题常常关注人民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和不幸命运。

这些主题达到了人文关怀的效果,而且表达出深深的悲痛和忧患意识,构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最后, 在艺术手法上,杜甫的诗歌风格展现出了沉郁顿挫的特点。

他诗作中经常运用对比、借喻等手法,并不断借助声、调、韵、字等技巧烘托情感。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以静的月色、忧伤的离别、渐行渐远的小舟三种意象相互交融,表现出对家庭和纯真友谊的怀念感伤,诗中有大量的借景来烘托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是他深刻思考和反映现实的结果,也是他个人内心体验的反映。

这种诗歌风格既是他诗歌艺术的特点,也是中国古诗歌的重要风格之一。

杜甫的沉郁顿挫诗歌风格,在中国古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中“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沉郁顿挫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

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

杜甫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其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

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形成原因: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使得杜甫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杜甫作为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因此杜甫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
浪起伏、反复低回。

沉郁反映出杜甫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而顿挫又体现了杜甫诗歌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正文: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刚毅深厚的风格著称于世。

这种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又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杜甫是“诗史”派代表人物,其诗歌大多写实于当时的社会、人民和自然等实际存在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热切思考,这正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一个重要来源。

比如杜甫的《北征》、《新婚别》等诗篇,对于贞观时期战乱、社会动荡的写实,达到了深刻的表达效果,使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思考不断加深。

二、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杜甫的诗歌充满对人性、人情的感悟和关注,他关注的不仅是贫穷、困苦、悲哀等人性的弱点,更关注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性的美好。

他的《兵车行》、《登高》等诗作表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深沉的感情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杜甫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质朴无华,同样也是他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之一。

以《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为例,这两句简单而富有力量的诗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无奈与沉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形式方面,杜甫的诗歌亦有其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多用汉字,辞章质朴,少有华丽修辞,更多的是自然而然、质朴真挚。

而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借景”手法,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与自己的所思所感相融合,使其诗歌更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主要源自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以及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

这些特点既是杜甫诗歌艺术之所在,也是我们在阅读杜甫诗歌时的感性体验。

结合杜甫的诗句谈谈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认识

结合杜甫的诗句谈谈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认识

结合杜甫的诗句谈谈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认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被誉为文化巨匠。

他的诗作充满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性,善于描写安史之乱之后社会真实的一面,表达了当时社会共同的心理特征,被誉为“诗史”。

这种诗风也可以称之为“沉郁顿挫”,这种诗风的特点在于情感的深厚、忧愤,语言的刚健、遒劲,诗歌中充满了对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下面通过杜甫的诗句,来谈谈我们对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诗风的认识。

首先,杜甫的诗歌中常常怀有对国家、社会、君主和人民强烈的关注和责任感,例如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这首诗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悲愤和深沉的关怀,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其次,杜甫的诗歌在表达情感上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常常会在文辞上采用含蓄、顿挫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得情感更加深沉、丰富。

例如他在《登高》中写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首诗的情感充满了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注和忧虑。

再次,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他将自然风光和人生感受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深沉的意境。

例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首诗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作者内心的感慨,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和感受。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情感的深沉表达、语言的含蓄顿挫以及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展现了一种“沉郁顿挫”的诗风。

这种诗风体现了杜甫在诗文创作中的独特思考和体验,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刘芳内容摘要:生活使人在变,也使人的风格在变。

所以说杜甫的风格随着他的生活变化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少壮游骋和旅食京华的前期杜诗;天宝之乱中的杜诗;入川出川的后期杜诗。

由于他在不同的时期所经历的生活、所表示的态度,逐步影响着他的诗歌风格,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在少壮游骋和旅食京华时期,生活使杜甫心情沉重,沉郁顿挫逐步显现出来;而天宝之乱中,他生活乱离艰难,态度沉痛严肃,出语谋篇,深厚有力,变化多端,沉郁顿挫风格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入川出川的后期,在他的诗歌中普遍的显现出来。

关键词:行旅维艰;颠沛流离;悲凉凄怆;沉郁顿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是杜甫逝世前对自己的人生写照。

独立在茫茫宇宙之间,诗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与无力。

但后人却从这孤独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

在乾坤中挺特独立的诗人,因为秉承着天地的清气,所以能夺造化之大功,集人之全美。

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有他的发展过程,这就和杜甫所处的时代、所遭遇的生活、所表示的态度,以及他所选择的题材和诗歌的语言结构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生活是诗歌风格的现实基础,风格能使人变化,也就能使人的诗歌风格发生变化。

这样杜甫的诗歌风格,就可以依杜甫的生活变化而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少壮游骋和旅食京华的前期杜诗;天宝之乱中的杜诗;入川出川的后期杜诗。

一、杜甫少壮游骋和旅食京华的前期杜诗杜甫少壮游骋时代,是他二十岁到三十四岁,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梁、宋等。

天宝三年,他于李白在洛阳相识,于是便随李白游历梁、宋;在宋地他们又遇高适,三位高才遂谈诗论文,携手同游,结下了深厚友谊。

这一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准备时期,其间也初步显示了诗人杰出的才华、雄健的气势和宏伟的抱负。

杜甫的旅食京华,是从他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这段时期。

十年的长安困守生活,他仕宦无门、卖药都市、寄食友生、残杯冷炙、到处饱含悲辛。

这时期杜甫感到生活的压迫,有悲凉凄切的意境。

不过他毕竟是个仕宦之家的子弟,仰仗友情亲戚,企图得个一官半职,不惜到处奔走,有时也作为显宦贵戚的坐客,所以他这时期的诗作,所咏的对象是游宴、投赠的作品较多,表现其庸俗一面,但由于自己生活的窘困,因而也推想到广大人民的遭遇,所以开始有了描写人民生活的诗篇,表现了时代的忧郁,从而体现出他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如《兵车行》①中: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夫把锄犁,禾生垄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从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全诗按记事记言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七句是全诗记事部分,描写行人出征、亲人哭送、尘埃遮天盖地、哭声直上云霄的悲惨场面。

后二十八句是全诗记言部分。

从兵役和赋税两方面写“行人”对不义战争的控诉。

其中“点行频”三字是问题的核心,“北防河”、“西营田”、“还戍边”,从服役地域之广、任务之繁来说明“点行频”,反映出“行人”对征兵的强烈不满。

记事部分刻画众多“行人;”的情态,为记言部分作铺垫;记言部分描写一个“行人”的控诉,是记事部分的深化。

记事写人哭,记言写鬼哭,前后呼应,相互映衬,使全诗形成一个整体,笼罩在一片悲剧气氛之中,体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又如《丽人行》、《前出塞》、《秋雨叹》等,这些诗篇是有悲凉之感,气氛比较萧条,结合着杜甫的长安生活来看,他凄苦贫困,感慨万千,生活使他的诗风也是这样,倒不是无病呻吟。

由于一己生活的坎坷,使杜甫更能够睁眼看世界,用七言古诗长篇大力的描写时事,刻画现实,所谓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在这时期七言古诗开其端倪,直到天宝之乱中达到高峰。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杜诗,从个人生活的艰难推想到人民的疾苦。

这些新的因素发展为后来杜诗最有价值的部分,使杜甫对现实的态度更为严肃了,生活使杜甫心情沉重,使杜甫能够逐渐接近人民,其诗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逐渐显示出来。

二、天宝之乱中的杜诗杜甫得官后离开长安赴奉先探望家室之时,叛乱爆发,时局遽变。

杜甫携家逃难,先由奉先逃到白水,再由白水逃到鄜州。

得知肃宗即位,杜甫留下家小,只身投奔灵武,中途却被叛军俘虏,押到业已沦陷的长安。

这是杜甫生活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他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得到充分发挥的时期。

在这战乱中,从个人生活的遭遇,到人民所遭受到战乱的疾苦,杜甫都有所描绘。

杜甫和当时的人民同遭受到战乱的疾苦,因此他个人的咏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人民的呼声。

尤其是他以亲身经历的现实,反映在诗篇里,呈现出一副动乱中悲凉沉痛的画面,所谓“杜诗为史”正好说明杜甫的诗歌比较正确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

而表现诗歌的风格,正是沉郁顿挫。

其中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最为显著。

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杜甫这阶段的代表作品。

他的五言古诗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②中: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憟。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诗中写出清晨到骊山的所见所闻:温泉水暖、乐声震天、君王赐浴、众臣与宴、彤庭分帛、赐金外戚、中堂舞伎、劝客驼蹄,描绘出一幅令人怵目惊心的君臣欢娱图。

最后,诗人揭示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尖锐的阶级对立,并在“惆怅难再述”中表达自己的愤慨,从而表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又如《三川观水涨》、《北征》等,都不仅是发抒一己的情怀,也同时道出了人民的苦难。

对当时由于统治者的骄横奢靡带来的战乱以及自然灾害、阶级矛盾的情况都有深刻的揭露。

杜甫的心情是悲痛的,诗风也是沉郁的。

他的诗有《塞芦子》、《新安史》、《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夏夜叹》诸作。

而《无家别》③是充分的显示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正如: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诏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行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诗篇一开始即沉痛地描绘出乱离中人民的苦难生活,以“百余家”的情况作为背景,暗含着“贱子”母死妻去的遭遇。

接着大书“贱子”归来无家所见所闻,“空巷”、“日瘦”,气氛凄惨。

以狐狸旁衬,托出其无可奈何的安命思想,“安辞”二字当略断,句意转折,句法古峭。

“县吏”句以下,凡三转,一转四句,即无家别也。

再转为“近行”二句,透露出沉痛。

三转为“家乡”两句,则系无声的控诉。

“永痛”句作一提笔,名写永痛无母,暗喻内顾无妻。

无母无妻,两事写来更逼出无家景象,极为凄恻。

全篇句句转处,愈委婉,愈酸楚,层层深入,转换多姿。

时时以提笔振起全篇,使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得到充分的显示。

而杜甫这一时期的七言古诗,抒写时事比较多,如《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洗兵马》等,从前一阶段写飘忽的玄理进而为写现实,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也逐渐显现出来,诗篇波澜壮阔,声调凄怆,例如《洗兵马》④中的: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

诗篇描绘了当时现实极为重大的事件,以耶城之战为背景,希望“独任朔方无限功”,就能使军令统一,捷报频传。

但当时九节度使兵围耶城,唐王朝不设统帅,令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坐失战机,使耶城未能攻下,九节度使兵溃四散。

题为《洗兵马》,篇中又大力赞扬时相张镐的“扶颠始知筹策良”,希望能迅速平定叛乱,国家恢复统一。

处处春耕,洗兵不用。

但也未能如愿。

表达了这一时期忧郁的思想内容。

诗篇在铺叙中多转折,又突出的描写重点人物,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诗中写张镐是比较详细的,在宾主详略方面,显出变化多端。

如以“成王”四句,则借彼形此,“攀龙”四句,则以彼扬此,“关中”两句,则引彼陪此。

然后笔锋铺下,大力描绘张镐的身世功业。

至于诗中描绘的景物,如“东走”“南飞”及“青春”四句,皆是实叙,但以用景描绘,使人逐觉其虚。

而后半句“寸地尺天”等十句,则是想象之景,但似乎是耳闻目见,又使人反觉其实,这又是诗人在运用写实与想象方面,安排得既富有变化而又妥贴得当,从诗的风格上来说,实是沉郁顿挫,是杜甫这一时期七言古诗的代表诗风。

杜甫的七言古诗是沉郁顿挫得风格,他的律诗也是如此。

五言律诗由工整稳固而沉痛。

如他的《月夜》、《对雪》、《春望》、《忆游子》、《一百五日夜对月》等作品。

感叹身世的飘零,悲痛时局的动乱。

以这样丰富饱暖的内容,纳入这严格规律的形式,不仅写的凝练,而且显得特别充实有力,造成这一阶段五言律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如京都沦陷,国难当头,他感到无限悲痛写下的《春望》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全诗开头就以工巧对句写春望所见:山河尚在而国都残破,春临京城而满目荒凉。

既点明地点“国”、背景“破”、时间“春”,又运用反衬手法,于诗意的翻跌中显示出其爱国感情之深挚,采用移情与花鸟、使自然人化的方法,就是诗句有了万物同悲的艺术效果。

颈联写春望所念,上句念国忧,下句念家愁,“家书抵万金”一句,则又典型的描写了战火弥漫中人们的共同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