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指南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复苏后临床过程与结局取决于其基础病变。 因为癌肿、肾能衰竭、急性中枢神经疾病 等在住院过程中心脏骤停, 复苏后存活率 低于10%。
因为暂时性气道阻塞、电解质紊乱, 药品 性心律失常、严重代谢异常, 预后良好。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4页
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药品中毒 麻醉意外 手术 介入性操作 电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6页
先兆
发作
心脏停跳
生物学死亡
新增或加重症状 胸痛 心慌 气短 乏力
天
月
临床状态突然改变 心律失常 低血压 胸痛 气短 头晕
突然发作 心脏停跳 循环衰竭 意识丧失
复苏失败 电机械分离 中枢神经 功效不恢复
立刻 1小时 分 周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7页
5.原发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1)进行性慢性右室超负荷 2)妊娠期肺动脉高压 3)肺动脉栓塞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8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9页
三、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衰与各种心肌疾病关系亲密 MERIT-HF试验猝死情况: II级—64%,III级--59%,IV级—33% 全部急性心衰(如广泛心梗、急性重症心 肌炎等)如未经处理,都可因为循环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概念
心脏性猝死: 系指因为心脏原因所致突然 死亡,即全部生物学功效不可逆性停顿。 死亡出乎意料,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发生。
自然病理生理过程非人为或外伤原因。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5页
心脏性猝死病因
心脏结构异常占80% 其他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心内科
匡 希 斌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概 述 病 因 病 理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一) 心脏骤停处理(一) 心脏复苏后的监护(一) 心脏骤停的预后 心脏骤停病人的预防
概
述
定义:心脏原因引起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 定义:心脏原因引起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突发 引起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 心脏骤停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心肺复苏病人得以 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心肺复苏病人得以存 心脏骤停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心肺复苏病人得以存 心脏骤停,如未复苏或复苏失败称为猝死 复苏失败称为猝死。 活称心脏骤停,如未复苏或复苏失败称为猝死。 时间:从急性症状到死亡时间1小时内 小时内( ),亦 时间:从急性症状到死亡时间 小时内(WHO),亦 ), 小时。 有24小时。 小时 机制:心室颤动( 机制: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lutter)70-75% ) % 心室停顿( 心室停顿( ventricular pause)20-25% ) % 无脉电活动( 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ivity activity, , PEA)5% ) % ▲
心脏复苏后的监护(三)
防治急性肾衰竭 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排除肾前性少尿 如每小时尿量少于 , 休克、有效血容量不足), ),提示急性肾衰 (休克、有效血容量不足),提示急性肾衰
1、严格限制水入量 、 2、防止高血钾 、 3、必要时血液透析 、 4、待恢复排尿后及时补充水、钠 、待恢复排尿后及时补充水、
病
因
冠心病 80% % 其它心脏病:心肌病、 %~15 其它心脏病:心肌病、心辩疾病( 5%~ % ) %~ 充血性心力衰竭, 低于30% 充血性心力衰竭,如EF低于 %是猝死最强 低于 预测因素 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先天性或后天性QT间期 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先天性或后天性 间期 延长综合征、 综合征、 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神经内分泌等 综合征 因素 ▲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〇 VF——存活率随除颤推迟下降
※ 除颤——生命链中最关键一环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死
初级心肺复苏
D difibrillation 早期除颤
心脏骤停1min内除颤成功率90% 每过1min,成功率下降7~8%。
时间:
求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后
-----5min内除颤;
院内-----发病3min内
00:0 0 05:0 0
普鲁卡因胺、溴苄胺、胺碘酮
阿托品
碳酸氢钠
2mg
iv
纳洛酮的应用
适当使用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死
复苏后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 3.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4.防治肾功能衰竭及继发 感染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死
脑复苏在CPCR中的地位
• 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
• 临床上心肺复苏成功而脑死亡的例子屡见不鲜
• CPCR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
• 高压氧仓
心脏骤停防治其他疾病如:心 脏瓣膜病、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电生 理异常及传导系统的障碍。 要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必须社
会力量与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大量培训
能进行CPR的人员。
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
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
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死
临 床 表 现
•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 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呼吸断续,呈 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皮肤苍白 或发绀,瞳孔散大,二便失禁。 • 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 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 时间。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 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 死亡。
心脏骤停诊断治疗指南
心脏骤停诊断治疗指南心脏骤停的诊断【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心脏骤停的治疗(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五个链环: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二、早期心肺复苏三、早期除颤/复律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心肺复苏的适应证】所有现场(或院内)发生的心搏骤停和(或)呼吸骤停者。
【心肺复苏的禁忌证】(均为相对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
如晚期癌症等。
【心肺复苏步骤】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1、无意识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及心源性猝死抢救流程
如何进行有效的抢救
1.患者突然发生心脏骤停 ,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2.报告医生并通知急诊科、麻醉科及相关临床科室进行急会诊 3.迅速检查 Bp 、 P 、 R ,评价生命体征,判断意识(触摸颈动脉搏动, 时间不
超过 10秒) 4.摆放患者为复苏体位:去枕平卧,解上衣、腰带,使患者头、颈、躯干平直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 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 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 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 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 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13.给予患者抽血(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全项、心肺五项、PCT)
14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
抢救黄金五四分钟
发现患者在病房突然意识丧失,应迅速做出准确诊断,第 一发现患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及家属通知医护 人员,抢救中注意心、肺、脑、复苏,建立静脉通路,必 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其他医护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 苏流程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过程种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 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另一名护士打开急求 车取出简易呼吸气囊站于患者头部,清除口腔分泌物,打 开气道,取呼吸气囊站于病人头侧辅助呼吸,有条件下连 接储氧袋,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术,执行过程中及时记录用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年 龄、性 别、糖尿病、高血压、猝死家族史、负面情绪刺 激、肥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吸烟、饮酒、严重电解 质紊乱等。
最新危险因素: 肥胖 癫痫 气温 身高 甲状腺激素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6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7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8页
二.深入生命维持
(一).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最好方法, 以人工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 低氧血症。
(二).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复苏药品。
(三).恢复有效自主心律,是复苏成功关键。 依据心电监护确定心跳骤停电生理机制,采 取不一样伎俩。
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功效,预防再次心跳骤停。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
对全部心肺复苏后均适用。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27页
一.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一).降温:宜尽早实施,以头部降温
为主。头部降温使脑组织更加快到达较 低温度。体温下降至32℃时,脑代谢率 降低50%,颅内压下降27%。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24页
• 表2 心搏停顿或严重心动过缓处理步骤
连续心肺复苏 建立静脉通道 马上气管插管 心电图多于1个导联心搏停顿
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缺氧 低钾血症 药品过量 高钾血症 酸中毒 低温
考虑紧急经胸壁心脏起搏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 每3-5min重复使用
阿托品1mg静脉推注,每3-5min重复 使用至总量0.04mg/kg
2.心梗存活者频发与复杂室性期前收缩、 预示猝死危险。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9页
(二).心律失常
室上性早搏不增加猝死危险性。有室性 早搏者猝死率为无室早2-4倍。
但起搏于左室、室性并行心律、RONT 现象频发多源性室早伴短阵室速室早猝死危 险性更大。
(三).心室增大
左室肥大是众多心脏性猝死中一个独立 危险因子,可能是潜在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电 生理机制。
心脏骤停诊治规范指南
心脏骤停诊治规范指南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生时患者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正常供应给身体各个器官,如果不及时进行救治,患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专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心脏骤停诊治规范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指南的关键内容。
其次,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CPR是指通过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来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氧气和血液循环。
指南强调,在开始CPR之前,应当优先进行胸外按压,并且推荐每分钟至少进行100-120次的按压。
此外,指南还强调在进行CPR时要保持胸部的回弹,以确保按压的质量。
AED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骤停患者的心律情况,并且提供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的设备。
指南建议在施行CPR的同时尽快使用AED进行电击。
另外,指南还强调了心脏骤停后的高级生命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气道管理、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等。
气道管理是指通过气管插管或其他方式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氧气。
辅助通气是指利用呼吸机等设备为患者提供人工通气。
指南强调,在进行辅助通气时要掌握适当的呼吸参数,避免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心脏骤停后的重要环节,包括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最后,指南还详细介绍了心脏骤停后的恢复和康复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患者的监测和评估、治疗的后续管理以及康复护理等。
指南强调,心脏骤停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治疗的后续管理包括控制患者的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疾病教育以及心理支持等。
康复护理则包括康复训练和定期随访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并减轻心理负担。
总之,心脏骤停诊治规范指南是一系列对心脏骤停的诊断、急救、高级生命支持和恢复康复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文件。
遵循这些指南,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消失即可诊断心骤停。
注 意:
心跳停止3s发生头晕,10~20s发生晕 厥,30~40s后瞳孔散大,呼吸停止1min后 大小便失禁,4~6min后脑组织细胞发生不 可逆转的损伤。心脏骤停即刻经有效的心 肺复苏,患者可以恢复。
2、心源性猝死
(1)心源性猝死是难以预料的心血管事件。
(2)是指患者在瞬间发生或在产生症状后1小时内 发生的,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自然死亡。患者 可以有或无已知的或早已存在的心脏病史,但 死亡的发生或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不可预知的。 (3)致死原因:室颤占62%~75%,室性心动过速 约占7%,其余是由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
搏心律等所致。
3、临床表现
以神经和循环 系统症状最明显
意识:突然丧失,可发生在任何场合。
大动脉搏动: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 测不到,心音消失
呼吸:微弱,呈叹息样,继而停止,多发生在 心脏骤停后30s内 瞳孔:散大,在心搏骤停30~40s出现瞳孔散大
肤色: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其中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是最重要的 体征,是诊断心搏骤停的主要依据。
心电图检查示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慢而无效的室性自主节律或心脏无活动呈一直线立即进行就地抢救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步进行恢复循环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1按压前要检查患者的呼吸咳嗽反射或对刺激的反应2按压部位要准确3用力要均匀适度4吹气力量要适度时间要短5施救者可用纱布覆盖患者口鼻6有条件时使用简易呼吸器或行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救护要点
(1)按压前要检查患者的呼吸、咳嗽反射或对刺激 的反应 (2)按压部位要准确
(3)用力要均匀、适度
(4)吹气力量要适度,时间要短 (5)施救者可用纱布覆盖患者口鼻 (6)有条件时使用简易呼吸器或行气管插管术,使 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心脏骤停及心源性猝死抢救流程
12.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间断3-5分钟间断给药
13.给予患者抽血(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全项、心肺五项、PCT)
14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
抢救黄金五四分钟
• 发现患者在病房突然意识丧失,应迅速做出准确诊断,第一发现患者不要离 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 的患者及家属通知医护人员,抢救中注意心、肺、脑、复苏,建立静脉通路, 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其他医护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心肺 复苏。抢救过程种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 另一名护士打开急求车取出简易呼吸气囊站于患者头部,清除口腔分泌物, 打开气道,取呼吸气囊站于病人头侧辅助呼吸,有条件下连接储氧袋,必要 时行气管插管术,执行过程中及时记录用{药时间,药物名称‘,用法,剂量} 等
患 者前额, 手掌用力向后压, 使其头部后仰, 另一手食指, 中指抬下颌, 畅通气道, 下颌角与水平面成 90° 8.人工呼吸:吹气(送气时间 1s ,呼气 2s ,潮气量 400-600ml ),吹气的 同时用眼 观看胸廓起伏 , 吹气 2次,继续胸外按压
心源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与联系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 始发生后l h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不论是否知 道 病人已患有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与方式是意外的和未预 期的。 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所有生物学 功能不可逆 性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 能。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几乎均发生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 人,其中约80%的基本病因是冠心病。
5.胸外按压:双手叠加, 手指翘起, 双臂垂直于胸壁, 肘关节伸直, 用掌根按压 30次,频率至少 100次 /分,深度最少 5厘米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的区别与应对策略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的区别与应对策略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是两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虽然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差异也很明显。
本文将详细探讨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的区别,并介绍应对这两种疾病的策略。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与特征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的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循环的情况。
心脏骤停通常由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例如室颤(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心室紊乱搏动)。
病人在心脏骤停时会突然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并可能出现肤色苍白、口唇发绀等症状。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PR)和电除颤,很容易导致死亡。
因此,心脏骤停被认为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治。
二、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特征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导电系统异常或心肌病变导致的突然死亡。
与心脏骤停不同的是,心源性猝死可能与心脏解剖结构和隐匿性疾病有关,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心源性猝死的特征是突然发生的死亡,常常出现没有任何预兆的症状。
病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过程中甚至是睡眠中突然死亡。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有心脏病史或家族遗传性心脏病史的人群。
三、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的应对策略1. 心脏骤停的应对策略心脏骤停的急救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和下一步的进一步治疗。
在心脏骤停发生时,需要立即进行以下步骤:- 拨打急救电话,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进行心肺复苏(CPR),包括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立即施行电除颤;- 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坚持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了解基本的心脏骤停急救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急救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人们应该学习如何执行正确的CPR步骤,并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课程。
2. 心源性猝死的应对策略心源性猝死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高风险人群筛查:对于存在心脏病史或家族遗传性心脏病史的人群,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 心脏病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常规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常规【概述】心脏性猝死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的因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心肌梗死后1年内。
除冠心病外,心脏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是心肌病。
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原发性心电异常也是碎死的原因,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
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或微血栓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进而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室颤是猝死的具体表现。
产生室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肌缺血使心电活动下稳定和心肌折返激动。
【临床表现】猝死的临床表现框架分为4个组成部分:1.前驱症状新的血管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的症状加重,如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典型的心绞痛、心慌、气短或乏力等,发生在终末事件之前的数天、数周或数月,但这些症状既不敏感也缺乏特异性。
2.终末事件的发生急骤发生的心悸或心动过速、头晕、呼吸困难、软弱无力或胸痛。
时间非常短暂,患者往往不能回忆起晕厥发生之前的症状。
终末事件的发生代表了心脏的结构性异常与功能性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易于产生心律失常及心肌代谢环境的改变。
3.心脏骤停由于脑血流量不足而致的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
其心电机制是室颤(60%~80%)、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20%~30%)、持续VT(5%~10%)。
其他少见机制包括电机械分离、心室破裂、心脏压塞、血流的急性机械性阻塞(大的肺动脉栓塞)以及大血管的急性事件(大动脉穿孔或破裂)等。
4.生物学死亡如不进行治疗干预,持续4~6分钟的室颤引起不可逆的大脑损害。
在猝死后4分钟内开始进行复苏术成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8分钟内若缺乏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即刻复苏和长时间存活几乎不可能。
【诊断要点】1.突然意识丧失伴有抽搐,多发生在心脏停跳后I0秒内。
2.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3.心音消失。
4.呼吸呈叹息样,随即停止。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指南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指南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常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 1 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临床表现】其临床经过可分为四个时期:1.前驱期:有些患者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2.终末事件期: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
自瞬间至持续 1 小时不等。
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
3.心脏骤停: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辅助检查】由于发病急骤,只有在医院内发生时才有可能在心肺复苏的同时行辅助检查,主要是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明确室速/室颤抑或心室停顿。
【诊断】主要诊断标准: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尤其是心音消失。
【治疗】一、紧急处理: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顺序如下:1.识别心脏骤停:见上述诊断。
2. 呼救:在实施CRP的同时,应设法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3. 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支持(BLS)应立即进行。
主要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简称ABC(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4. 高级心肺复苏:即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电除颤转复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
主要药物包括:对心室颤动:肾上腺素1mg iv,必要时每3~5 分钟重复;利多卡因 1.5mg/kg iv, 3~5分钟重复;胺碘酮150mg iv(10min),1mg/min维持。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2.抗心律失常药
用于对除颤、CPR和缩血管药物无反应的心室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 (1)胺碘酮(amiodarone)
➢ 对室上性的和室性心律失常都有效 ➢ CPR时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 推荐首剂300mg静脉推注,必要时重复注射150mg,一天总量不超过2g (2)利多卡因(lidocaine) ➢ 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对室上性心律失常一般无效 ➢ 在胺碘酮无法及时获取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1.5mg/kg,5~10分钟后
➢ 避免低氧血症的同时逐步下调吸氧浓度,维持氧饱和度≥94%
3.通气
➢ 对于昏迷、自主呼吸尚未恢复或有通气氧合功能障碍的病人,应给予机械通气支持
4.胸部X线检查
➢ 用于评价气管插管位置、肺部病变情况以及判断有无肋骨骨折和气胸等
复苏后治疗
(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脑损伤程度是影响心肺复苏后存活率的两个决定因素;循环稳定也是 脑复苏和其他各脏器复苏的前提
(二)药物治疗
意义:在心脏按压和电除颤的基础上,使用药物促进自主心律恢复
1.缩血管药物
利用其缩血管特性增加冠脉和脑的灌注压,有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 对可除颤心律和不可除颤心律的心脏骤停都适用 (1)肾上腺素(epinephrine):心肺复苏中的首选药物
➢ CPR时推荐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给予一次 (2)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
1.监测
➢ 建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2.血压目标
➢ 血压管理的目的是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维持收缩压(SBP)≥90mmHg,平均动脉压(MAP) ≥65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A)
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平面上,头侧位清除口腔异物, 开放气道,检查呼吸5~10秒
仰头抬颏法
托下颌法
判断呼吸方法
2010指南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 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早期除颤 (D)
自动除颤仪(Biblioteka ED)早期除颤•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应尽快
使用除颤器。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 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
CPR的历程
➢ 1956年 Zoll 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 除颤器械不断改善;
➢ 1958年 Peter Safer教授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 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
➢ 1960年 William Kouwenhoven 等发表了第1篇有关胸外心脏 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CA的紧急处理步骤
1) 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 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 3) 呼救/报警(启动EMS系统) 4) 人工循环(Chest Compression) 5) 开放气道(Airway) 6) 人工呼吸(Breath)
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 如煤气中毒应将患者搬至通风、安全的地方 ❖ 电击伤者应先切断电源
缓慢型心律失常
• 肾上腺素:1mg iv,每3-5分钟1次。 • 阿托品:在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时,1mg iv,
心脏骤停诊疗规范
心脏骤停诊疗规范心脏骤停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心排血量为零的状态。
可由心室纤维性颤动(VF),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以及某些无脉室性心动过速(VT)所引起。
多见于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患者,亦见于其他系统疾病、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患者。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心音消失、发绀、瞳孔散大以及血压不能测出。
(二)心电图表现:VF、VT、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呈等电位线)。
一般只具备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颈总动脉等)消失二条,在院外现场即可诊断。
【治疗原则】(一)心室颤动:立即电击,双向波能量150~200J,随即施以标准心脏按压1个周期(约2分钟)后电击。
之后确保气道通畅,以活瓣气囊面罩通气,开放静脉通道。
VF持续则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
按如下程序循环进行:电击—给药、按压—电击。
肾上腺素可3~5分钟重复一次。
其他药物也可酌情应用,如氨碘酮150mg(首剂300mg),静脉注入,或利多卡因1.0~1.5mg/kg,3~5分钟重复静脉注射,一次总量可达3mg/kg,5分钟重复一次;上述电击—给药按压—电击后应气管插管并接通呼吸机,给以控制呼吸,维持通气。
(二)无脉电活动(PEA)1.保证气道通畅,通气及持续的标准式心脏按压。
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3~5分钟一次。
3.尽快查明原因并给予纠正VF恶化、心肌梗死、低血容量、心动过缓、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肺栓塞、药物过量、高血钾、酸中毒、低体温等均可导致PEA、应予以治疗。
(三)心脏停搏1.实施基础生命支持。
有效心脏按压。
尽快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
2.尽快通过多个导联确证心脏停搏。
3.考虑下述诸情况是否存在:缺氧、低血钾、高血钾、低体温、中毒、酸中毒等,并给予纠正。
4.立即经皮心脏起搏。
5.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剂量同前。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
转诊
心脏骤停发生时应以最快速度进行现场 CPR及抢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后, 建议由急救车 紧急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
诊治。
治疗:1、CPR
• 心脏骤停发生后4 min内为抢救的最佳时机。 • 这一时间内,如果给患者实施有效的CPR或识别心 律失常,
尽早除颤,患者极有可能挽回生命。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 CPR指南强调“早CPR”和“早除颤”,并指出4 min内 成功被救者,存 活率可达32%。 • 1.CPRE 适用于院外未被目击或院内外不能 立即获得除颤 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心脏 骤停。 • CPR的正确方法:将患者放平至较硬平面上 (视其所在地点, 如硬床或地面上),施救者位于患 者身体右侧,可在患者两 侧耳边呼唤,如果患者没 有意识,应先行呼救,请周围人 拨打急救电话。若 周围无人,则自己先拨打急救电话,然 后立即进行 CPR。上述一系列动作越快越好,争取1~2 min完成。
7.进行所有操作时,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气管 插管和 电除颤,均尽量避免干扰CPR,最大限度缩 短胸部 按压中断的时间[22_24],至少使心外按压时间 占到 整个抢救时间的60%以上,争取达到80%以 上陋5I,
才能保证CPR的效果。
8、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当地条件,启动高级CPR 的其 他措施,以进一步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 异常等 情况,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措施。如果当地不 具备条件, 应在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且稳定后尽快转 运至最近的上 级医院。应使用备有抢救设备的急 救车,并配备相应 医护人员。也可呼叫急救中心转 运,转运前做好病情
注肾上腺素1 mg,然后重复电复律及上述CPR循环。 (2)除颤后需衔接 CPR:电复律后均应立即衔接CPR,同时观察患者反应及心律情况,而不可 仅 观察监测器上的心律,停止复苏。因为此时即使复 律成功,室性心动过 速或心室颤动已终止,在自主 心律恢复早期,心脏仍不能完全有效射血, 需要心 外按压帮助维持循环,待数秒钟后确认心跳恢复按压。(3)药物使用: 若第2次除颤不成功,CPR同时应给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推注后再 次除颤。 以后可间隔3~5 min多次重复使用,每次1 mg。 推注1、2次 并除颤后仍无效时,可经静脉给胺碘酮300 mg,迅速推注,以提高再次电 复律 的成功率胺碘酮可重复使用1次,第2剂150mg静脉推注,若电复律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患者诊疗要点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患者诊疗要点(一)概述1.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s左右患者只口可出现意识丧失。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是无脉性电活动。
2.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生物学死亡。
(二)临床表现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生物学死亡4个时期。
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有些患者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亦可无前驱表现。
2.终末事件期:典型表现有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晕厥等。
3.心脏骤停:意识丧失为该期的特征。
4.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min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三)心脏骤停的处理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
1.评估:轻拍或摇动患者,触诊大动脉有无搏动。
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2.呼救:高声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设法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3.初级心肺复苏:(1)胸外按压是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
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成人使胸骨下压至少5cm,随后放松让其回复,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当,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胸廓完全回复,允许静脉回流。
胸外按压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等。
(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
畅通气道,迅速清除患者口中异物和呕吐物,必要时使用吸引器,义齿松动者应取下。
(3)人工呼吸每30次胸外按压连续给予2次通气,但口对口呼吸只是临时性抢救措施,应争取尽快气管内插管,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给氧,纠正低氧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指南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常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 1 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临床表现】
其临床经过可分为四个时期:
1.前驱期:有些患者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2.终末事件期: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
自瞬间至持续 1 小时不等。
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
3.心脏骤停: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
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辅助检查】
由于发病急骤,只有在医院内发生时才有可能在心肺复苏的同时行辅助检查,主要是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明确室速/室颤抑或心室停顿。
【诊断】
主要诊断标准: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尤其是心音消失。
【治疗】
一、紧急处理:
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顺序如下:
1.识别心脏骤停:见上述诊断。
2. 呼救:在实施CRP的同时,应设法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3. 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支持(BLS)应立
即进行。
主要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简称ABC
(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
4. 高级心肺复苏:即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电除颤转复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
主要药物包括:
对心室颤动:肾上腺素1mg iv,必要时每3~5 分钟重复;
利多卡因 1.5mg/kg iv, 3~5分钟重复;
胺碘酮150mg iv(10min),1mg/min维持。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肾上腺素1mg iv,必要时
每3~5 分钟重复及阿
托品1~2mg iv 或异丙
肾上腺素(15~20μ
g/min)静脉滴注。
若有
条件,应争取施行临时
性人工心脏起搏。
二、复苏后处理:
1.维持有效循环;
2.维持呼吸;
3.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即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能否成功的关键。
主要包括:①降温;②脱水;③防治抽搐;
④高压氧治疗;⑤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
4.防治急性肾衰竭;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6.防止继发感染。
三、预防:
病因治疗:如治疗冠心病,包括血运重建PCI 或CABG;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
介入治疗:如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已证实有改善高危猝死患者预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