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考题最终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doc

【精品】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doc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谈谈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谈谈你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结合全球化时代的特征,谈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理解试述苏联解体带给中国的启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哪些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以及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如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产生,对象,发展,地位,作用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乂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FI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对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而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

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三者之问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科学严谨•B、彻底完备•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反杜林论》•B、《法兰西内战》•C、《共产党宣言》•D、《共产主义原理》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它们的()•A、执政理念是一样的•B、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内容是一样的•D、形式是一样的•E、领导力量是一样的6、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体现在()•A、人类前进一片坦途•B、世界历史一帆风顺•C、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D、社会主义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E、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7、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两次飞跃时()•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E、从私有制发展到公有制8、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主要是()•A、同当时资本主义生产相适应的•B、同当时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C、同理论家个人的文化水平相适应的•D、同理论家个人的政治立场相适应的•E、同理论家个人的家庭出身相适应的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E、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矛盾消除10、我们说的共产主义,是指一种()•A、科学的理论•B、现实的运动•C、未来的社会制度•D、没有矛盾的社会•E、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11、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A、B、C、E1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实践•B、尊重客观规律•C、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E、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3、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的统一•E、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理想与现实的关系•E、普遍与特殊的关系1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D、有其历史局限性•E、人类最美好的分配原则•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E、前者从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感觉经验出发17、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A、自由发展•B、全面发展•C、能力的发展•D、智力的发展•E、社会的发展18、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政治经济水平不同•B、历史文化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国家性质不同•E、地域环境不同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E、坚持发展计划经济20、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E、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有反作用21、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之所以能够实现高度和谐,是因为()A、阶级消灭B、三大差别消灭C、国家消亡D、人与自然矛盾消除E、战争消除22、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包括()A、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D、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E、群众是高于一切的观点23、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有()•A、经济领导•B、集体领导•C思想领导•D、组织领导•E、政治领导24、人的自由是指()•A、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D、想干什就干什么;想有什么就有什么•E、对自由的认识核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5、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著作是《国家与革命》•A、正确•B、错误26、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血缘关系•A、正确•B、错误27、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A、正确•B、错误28、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A、正确•B、错误2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人口因素•A、正确•B、错误30、国家的主要成分和支柱是军队•A、正确•B、错误3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公有制水平的高低•A、正确•B、错误3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政治前提是无产阶级的领导•A、正确•B、错误33、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思想意识•A、正确•B、错误34、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A、正确•B、错误35 精神文明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A、正确•B、错误36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任务是安抚人心,整顿社会秩序•A、正确•B、错误37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38 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A、正确•B、错误。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1、论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答: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明朗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也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表现。

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镣铐,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明朗化,生产力强烈要求建立与其本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表现在阶级关系上,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为公开对抗。

1831年11月到1834年4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都是工人阶级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的鲜明标志。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源于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而且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上一切优秀的遗产合乎规律的发展的结果。

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科斯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加以批判继承,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2、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答:(一)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的初步传播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日益成熟。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

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

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

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

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

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

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3.执政党长期不重视自身建设,丧失了战斗力。

东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或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有较深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基础。

【答案完整版】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

【答案完整版】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答案完整版)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内容:1、马克思、恩格斯悉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指明了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有重大的反作用,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刊:会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层次的理论。

2、他们进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层次的理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础。

3、最后,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认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这大体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所指明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的道路和目标,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第三个层次的理论。

关系:马克思、思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结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起点、中介和终结这二者是紧密相关、互相联结的。

如果没有起点和中介,也就不可能有终结.这表明马克思上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前提。

二、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结,那么,如果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了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最终版总结)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最终版总结)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空想社会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3)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4)其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社会矛盾,提供了启发无产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精神材料。

(2)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先驱。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人运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3)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利益的表现和先声,其发展过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主张消灭剥削、消灭压迫、人人自由而平等的生活道出了无产阶级阶层的心里话。

空想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变得现实起来,空想的色彩逐渐减少。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其中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二在全球化背景条件下,我国面临的机遇挑战对策是什么?机遇:1 、全球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 、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3 、全球化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4 、全球化促进人们观念更新,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思想观念的变革。

挑战:1 、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提出挑战2 、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挑战:第一,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第二,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

3 、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挑战4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也使其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挑战策略:1 、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自己迎接挑战, 最根本的就是发展自己要深化改革, 即必须改革原有的不适应市场经济、有悖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经济、政治体制,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重庆医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题库(带答案)

【重庆医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题库(带答案)

【重庆医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题库(带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单选1、下列哪位思想家运用唯物论和无神论者学思想对现实社会批判(D )A、托马斯·莫尔B、马克思C、摩莱里D、让·梅叶2、下列哪个选项集中反映了法国思想家马布利的主要思想(B )A、“千载太平天国”思想B、禁欲主义思想,反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禁止经商C、“三权分立”D、唯物主义思想3、19世纪初,__试图建立“和谐公社”,其思想更具有探索试验的特性,他曾多次试图践行他的理想社会蓝图。

(D )A、巴贝夫B、傅立叶C、圣西门D、欧文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D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剩余价值学说D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B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真正秘密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C )A、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法B、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C、剩余价值和唯物主义历史观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7、( D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A、《资本论》的发表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C、“十月革命”的爆发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政治条件是(C )A、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B、无产阶级不断壮大C、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D、阶级斗争的缓和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A )A、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B、资本阶段斗争C、资本主义的工人运动D、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狂飙式发展1、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C)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2、下列哪一项不是空想社会主义形成阶段的代表著作(A)A、《遗书》B、《乌托邦》C、《太阳城》D、《自由法》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下列不是该阶段的代表人物的是(B)A、欧文B、巴贝夫C、傅立叶D、圣西门4、《乌托绑》的作者是(B)A、康帕内拉B、莫尔C、闵采尔D、温斯坦莱5、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A)A、《乌托邦》B、《太阳城》C、《自由法》D、《遗书》6、《共产党宣言》发表于(C)A 、1865年B、1805年C 、1848年D、1905年7、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正式诞生的标志(C)A、《乌托邦》的出版B、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新和谐公社”的成立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B)A、《共产党宣言》B、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9、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唯物历史观进行全面陈述的著作是(A)。

【精品】科学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和答案.doc

【精品】科学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和答案.doc

1解读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指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屮,市场经济制度主要不是依靠从外部(西方)〃引进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 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

党的卜匕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屮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屮国模式”在政治建设上体现为“三者统一、四层制度”。

具体而言, 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屮国模式”在文化建设上体现为“一个体系、两个主体”。

文化建设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民族文化为主体”的两主体格局。

在根木要求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屮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模式”在社会建设上体现为“一个格局、一个网络、四个机制”。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健全。

推动建立了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中国现行的模式,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不成熟、不完善。

其不足Z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创新动力不足,技术进步不快;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贸易摩擦不断、出口受阻、国际竞争激烈、外贸条件恶化、外贸顺差过大、外贸依存度太高;工业、城市、东部地区发展快,农业、农村、中西部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严重,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发展成果分享不均;公共品供给不足,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生产安全和社会治安问题比较严重;农民、农民T、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间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不健全,诚信缺失、道徳失范明显,政府有些不该管的事仍然还在管,有些该管的事又没有管好,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

科学社会主义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题及答案

1.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里面有科学,科学社会主义里面有空想”这一说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1)为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a.规律性的思想。

b.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

(2)对资本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批判。

a.政治上,揭露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

b.经济上,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

c.思想文化上,对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a马克思、恩格斯说,绝对不要把他们的理论视为“极终真理”、“最终规律”,当作某种“圣经”。

恩格斯多次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b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判断,带有某种“空想”成分。

马、恩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对于今天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而言,显然是极其“不成熟的”。

对未来社会的预想,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天才的”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设想中又包含着空想成分。

c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 为什么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2)唯物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参考题目及答案打印版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参考题目及答案打印版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出现具有丰富的时代背景:(一)人类政治文化的沉淀。

主要包括:社会平等、财产公有和政治民主,这些理念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

(二)宗教改革。

15—16世纪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批判精神,为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宗教改革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促进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三)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对中世纪黑暗的神学带来更大的冲击,其弘扬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是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基本物质前提,尤其是其中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五)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岛19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现代两大阶级也应运而生。

这构成了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兴起,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出现的思想运动,是早期无产者意志、理想的思想反映。

2、人类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经历了哪几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思想从无到有,最初形成的是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一90年代实现的。

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20世纪初,俄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席卷俄国。

从1905年至1917年,俄国爆发了三次革命。

1905年民主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为社会主义打开了通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程。

这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第三次飞跃:在斯大林逝世后,通过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批判,越来越多的科学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偏颇和弊端,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

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

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

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

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

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

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

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

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

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

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答: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共产党宣言》成为标志。

“马、恩”:“空想——科学”——《共产党宣言》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建立。

列宁(斯大林):“理论——实践”——十月革命(苏联模式)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邓小平:“一种模式——多种模式”——1978年中国改革(1948、1956、1968改革)2.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1)他们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弊端,为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

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中包含灼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3)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主张和天才的预测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他们的历史观总体上未能跳出唯心主义圈子,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是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建立在“理性”、“人道”、“永恒主义”、“绝对真理”等基础上。

2)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可靠的社会力量。

3)他们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评价:“他们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答:历史条件:1)经济背景: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在欧洲各国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爆发英国,第一次经济大危机。

2)政治背景: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的独立政治运动的开展。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卢德运动”;1831-1834年,法国,里昂运动;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科学社会主义试卷

科学社会主义试卷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管理员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阶段的理论?()A.苏联 B. 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科学社会主义完整版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完整版答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①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做论证的,其落脚点和归宿是科学社会主义。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

②从理论实际的指导意义上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运动。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①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取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

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的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联结合在一起的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力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的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

③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学习和研究可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意义所在?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第一,学习学习和研究可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第二,学习学习和研究可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学习学习和研究可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第四,学习学习和研究可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科学社会主义考题参考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两大发现,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两大发现”是指: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使社会主义奠基于科学的基础之上。

首先,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其次,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必然导向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再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们生产活动的结果,作为生产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最后,从现存社会的矛盾冲突中,唯物史观指示出一条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争取解放,通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2)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对立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

首先,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奥秘和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

其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再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利益、经济根源上发轫,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食不可调和的。

最后,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暂时性和局限性,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也为科学阐明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提供了依据。

综此,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

2、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以及为什么有这些历史局限性。

积极意义: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在资本主义新兴的时代,它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要把资本主义推进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科学社会主义题目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题目及答案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

2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我们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列宁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4本学期通过学习这门课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学说反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改变不平等社会状况的愿望,追求幸福生活的利益要求,并以幻想形式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和主要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很深的政治,经济,文化渊源,并在人类历史上起过相当积极的作用,它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反复出现,既表明这一思潮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又说明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可能依据而就一次完成。

只有彻底划清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才能始终不渝的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才能成功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问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意义:1)对资本主义的剥削现象的深刻揭露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是三大空想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而称之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三大空想思想家的社会历史观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在他们夹杂着晦涩语言和玄虚思想的著作中,也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天才德预示了一些社会真理,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合理因素。

3)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描绘,包含着许多积极的见解和天才的预测,不仅对工人阶级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鼓舞他们为实现伟大理想而斗争,也为社会主义的创建积累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

4)恩格斯高度评价三大空想思想家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贡献。

他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地无数真理。

”2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及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及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强化训练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C;A.无产阶级革命理论B.无产阶级政党理论C.“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D.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两个必然”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就是无论哪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系统,在旧社会形态的胞胎里成熟以前也是绝不会出现的;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C;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5.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的科学依据是C;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6.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D;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7.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A.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B.阶级斗争C.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8.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首要条件是A;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三大差别C.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D.科学文化事业的极大发展,9.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B;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0.两极终结的标志是B;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1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1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C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3、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着名论断的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5、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D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7、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B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8、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9、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2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2、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C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23、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C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B、只是创立科学理论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24、第二国际瓦解的标志是AA、一战爆发后各国工人政党倒向本国政府B、各国工人阶级在合法斗争中取得了胜利C、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D、布尔什维主义诞生第一国际FirstInternational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国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去,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使各国工人逐渐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作好了准备;第一国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重要阶段;在巴黎公社后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运动面临的直接任务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考虑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它的继续存在会成为工人运动的一种桎梏,必须让国际这种组织形式退到后台去,而过渡到新的组织形式;国际于1876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布解散;第二国际SecondInternational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第二国际前期活动中,由于对改良主义派批判不力,以致这种思潮日益滋长,进而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修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的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内部,因对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分歧而形成3派:右派,即修正主义派,以E.伯恩施坦为代表;左派,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列宁、R.卢森堡和K.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中派,即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衷态度的中间派,以K.考茨基为代表;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居上风;第二国际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于破产,列宁为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建立共产国际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十月革命的胜利,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各国共产党的建立,进一步为第三国际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19年3月2日于莫斯科召开有30个国家的工人政党和组织代表参加的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和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宣告第三国际成立;第三国际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推翻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总部设在莫斯科;凡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以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原有组织形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于1943年6月正式解散;25、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标志是DA、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B、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立C、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中击败孟什维克D、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2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BA、革命对象相同B、革命领导力量相同C、革命性质相同D、革命结果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思想材料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研究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进步的、合理的思想或思想萌芽,为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和直接的思想材料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②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发行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③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只能是空想④其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史上的三次历史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第三次历史飞跃时期,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国际间激烈的经济较量,实质上是各国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表现为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竞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纲领,并在许多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充分暴露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一些国家中占了统治地位,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进入了工业革命阶段,从而由简单的协作和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大机器工业阶段。

机器大工业飞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社会化;同时,生产资料愈来愈集中在大资本家手中。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作出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

2、政治条件: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和独立的政治运动的兴起,使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益加剧。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早期自发地反对个别企业主、破坏机器,发展到有组织的、大规模的阶级对阶级的政治斗争。

19世纪30至40年代,法英德等国先后爆发了震撼欧洲的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这几次斗争发现,在同当代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从而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的力量。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给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成就。

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超越前人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恩如何将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①马恩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②马恩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③马恩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④马恩以欧洲19世纪先进文化为依托,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地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推进到了科学阶段。

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科学文化条件⑤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恩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活动是沿着理论创新、批判谬见、建立政党这几条线索进行的。

4.〈〈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①《宣言》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唯物史观的原理,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②《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的特性作了科学的分析,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历史使命。

③《宣言》总结了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

④《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⑤《宣言》论述了党的策略原理。

⑥《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强调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重要性。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系统的阐述,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纲领。

它的发表,为后来的、包括第一国际在内的全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础。

5.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对待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态度不同:空想社会主义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而科学社会主义恰恰相反,他们正视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因而发现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②在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道路上存在着区别: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欧文主张用温和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

由某些人出钱办一个社会主义小社区,吸引一些无产者到这个社区来劳动和生活。

然后将这个社区慢慢扩大,最终全社会或全国都实现社会主义。

马克思则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法建立社会主义。

先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然后在无产阶级政权的保护下建立社会主义。

③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观总的来说还是唯心主义的,加之历史所限,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

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联系:①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

②对未来社会有优秀的构想:在如何对待未来社会,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方面,二者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都没有超出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都是对三大社会主义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③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渊源于空想社会主义二者对社会历史观的认识本质上是一致的。

6.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②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③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

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

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和制定自己方针。

7. 什么是“新经济政策”?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什么借鉴意义?内容:1农业方面: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B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用土地和雇佣农工2工业方面:A设计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允许私人兴办小企业;3流通方面:A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B实行按劳分配4分配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影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回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的到进一步巩固。

借鉴意义:"新经济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的指导意义:1.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2.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面对现实,是从本国国情出发的理论,而认清了国情,就认清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

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6)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①要重视市场作用。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8.如何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满足了苏联社会发展的要求,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国内①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③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④斯大林体制的社会主义,以建立美好幸福生活的远景为号召,激励着全体人民的建设热情,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