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型钢矫直机文献综述

650型钢矫直机文献综述
650型钢矫直机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650型钢矫直机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1. 国外矫直机的发展现状:

在20世纪30-40年代,国外技术发达国家的型材矫直机和板材矫直机也迅速的发展起来,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了20世纪

70-8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技术力量己相当雄厚,矫直技术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发展和扩充。英国的布朗克斯[BRONX]、德国的凯瑟[Kieserling]、德马克[Demag]以及日本的一些品牌成为了矫直机领域的代表。此时的矫直概念则由原来狭义的弯曲矫直扩展为包括解决弯曲、控制断面形状和尺寸精度的矫直,提出了平动矫直技术、行星矫直技术、全长矫直技术、程序控制矫直技术、变辊距矫直技术以及双向旋转矫直技术等。

近几年国外关于矫直技术和矫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矫直精度,提高控制水平及改善环境方面。同时为提高矫直精度和控制水平,开展了对变形机理、改进工艺和参数优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而且国外学者对矫直过程的计算机实时控制研究比较多,如Dvide E.Hardt等对扭转变形矫直过程的实时控制的研究,以及Juen A.Robert对圆盘踞片矫直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研究等等。

2. 国内矫直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矫直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建国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才有了对矫直技术的研究。那时,矫直机主要靠进口。从7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对辊形设计做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在1980年,中国金属压力加工学会在衡阳专门召开了“辊形专题会议”。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会,产生了等曲率反弯辊形计算法。到了80年代,国内对矫直技术的研究已有了相当的成果。在转毂矫直技术方面,创造了中国首创的双向旋转矫直法。在80年代末,东北大学的崔甫教授研制了矫直F200复合转毂式高精度棒材矫直机,并首先提出了双交错辊系的新方法。从90年代后,我国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我国在反弯辊形七斜辊矫直机、多斜辊薄壁转毂式矫直机、双向反弯辊形二辊矫直机、复合转毂式矫直机、液压矫直自动切料机和平行不等辊距矫直机等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各种矫直机的矫直质量均有突破。

近年来,我国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矫直机械的研制和矫直理论的研究上都取得了很多成绩,很多学者开始利用有限元分析

和解析的方法来研究矫直理论本身,从不同角度建立了矫直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压弯量及工件残余应力等都成为了人们的研究对象。在过程控制方面,正由人工控制逐渐向计算机控制,由单机控制向全线计算机控制发展,在矫直机结构设计方面,正在向精密化、大型化发展,老设备格逐渐被淘汰或改造。现在矫直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是开发研制高效节能、高精度和高度自动化的环保型矫直设备。既要求有高质量,又要有高矫直速度,在产品上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而且还必须降低工作噪声,操作上实现完全自动化。

现在国内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和太原重型集团等企事业部门在矫直机的研究和生产上代表了国内的领先的水平,在棒材、型材和板材矫直机的研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国内矫直技术的研究和使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型材矫直机压上式结构的研究、提高矫直精度、矫直速度和控制水平等等。

二、研究主要成果

1.型钢矫直领域成果概况:

在型材矫直方面,国外学者重点放在了钢轨矫直,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的G.schleinzer的《钢轨辊式矫直残余应力的研究》一文,通过建立弹塑性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钢轨矫直过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全面仿真了矫直时钢轨内的残余应力变化等,并结合试验和已有文献,彻底分析了钢轨内应力的分布及对钢轨性能的影响。文中运用于模型仿真,很值得借鉴。比较全面的还有美国的Vamey的《辊式矫直机理》,以钢轨为例,全面分析了辊式矫直的过程,残余应力的变化等。俄罗斯学者volego.I.F则是从理论和试验角度,建立了钢轨矫直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合理的压下方案,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型材的矫直都是在辊式矫直机上进行的。根据各个参数及矫直工艺等的不同,辊式矫直机也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平行辊矫直机。它是反复弯曲式矫直机的一种,是连续性反复弯曲的矫直设备。它把间断的压力娇直按变成辊式连续矫直法,从入口到出口交错布置若干个互相平行的矫直辊,按递减压弯规律进行多次反复压弯以达到矫直目的。这种方式不仅能显

著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获得很高的矫直质量。

在辊式型材矫直机中,由于悬臂式结构比简支式结构拥有更多的优点,所以现在国内外的此类矫直机基本上都采用了悬臂式结构。而正在国外,矫直辊压上式结构也普遍得以开发和应用,如日本住友公司生产的1200mm×7辊式型钢矫直机,就是压上式结构,它采用无极调速系统,可针对任意断面尺寸及材质的工件而选用合适的矫直速度,以保证充分利用设备能力。

2.典型机型机型机器特点:

(1)700悬臂式型钢矫直机

为了解决制约产品质量的瓶颈,提高矫直机的矫直能力,在2007年对主传动及电气控制部分等进行了改造。在电气控制方面,由于受原矫直机本体设计限制无法用再次提高主传动电动机功率的方法来满足客观需求。为此,采用交流电动机集中驱动方案布置新的主传动系统。其他部分改造,如压下机构改造:原压下机构压下螺杆支撑为滑动轴承,摩擦阻力较大,承受轴向力能力较小,经常发生卡阻。在改造中选用单向推力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替代原先的滑动轴承对结构也作了改进。又如润滑系统改造:原润滑点为人工手动加油,为了彻底消除因润滑不良而造成的设备故障,选用北京中冶华润公司ZDRH-2000型智能集中润滑系统实现润滑远程自动控制,达到良好的效果。

(2)900型钢矫直机

为了提高唐钢型材的创效能力,拓宽型钢的产品系列,在既保证现有产品的矫直质量又节省投资的原则上,唐钢二轧厂研制了900型钢矫直机。在开发材质为Q345的36U、20#角钢时经综合分析采用900矫直机比较合理。900型钢矫直机具有如下优点:

1)液压横移装置能够实现矫直机整体快速、平稳移动,可与800矫直机有效利用现有空间和原有附属设备。

2)横梁预应力拉杆通过液压螺母和大螺母施加预应力,较传统蒸汽和电阻丝预紧更快捷、准确。

3)压下系统由传统的置于横梁内部转变成固定在横梁上部,驱动由横梁后侧转变至两横梁中间区域,这一设计使检修更加方便、安全,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和检修时间。特殊的轴套结构使更换和调整蜗杆更省时省力。

4)前压下系统中独特的平衡机构,可以有效消除压下螺丝与压下螺母之间的间隙,更便于调整。

5)液压捋辊装置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可有效减少换辊时间。

6)先进的电控系统,更方便工人进行调整,节省调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AM380型10辊型钢矫直机

AM380型10辊型钢矫直机具备连续在线矫直、矫直速度可调(满足主轧线生产节奏要求)、快速换辊,对小规格产品(58角钢以下)具备双钢轿直能力且矫直精度高等技术性能。AM380—10矫直机属于平行辊式小型型钢矫直机,具有单条/双条冷矫直功能。小型型钢在矫直机中的矫直是利用金属变形规律,通过平行辊错位多次连续反复弯曲来实现。该矫直机由主传动、上下辊轴向调整、上辊垂直调整、进出口导卫、润滑系统、辊环及其液压锁紧装置、替换辊道等部件组成。

(4)上置立式8辊矫直机

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车速,这对钢轨的平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矫直机则是保证钢轨平直度的关键技术。重型钢轨矫直设备一直都是重型机械的薄弱环节,为此针对这一问题研制的上置立式8辊矫直主要应用于37.2-75kg/m的重型钢轨腰部进行矫直,该矫直设备紧凑,矫直效果好,便于设备维护,保证钢轨的直线度,满足高速火车对钢轨的要求。

三、发展趋势:

综合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到:在矫直过程的变形机理方面向精度定量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如:拉力对矫直的作用,在斜辊矫直机上压紧力对矫直的作用等;在改进矫直工艺及改进矫直设备方面,如采用最佳压下方案,采用恒功率制度,用振动矫直代替旋转矫直,单独驱动的变辊距矫直是大型矫直机发展的趋势;在过程控制方面,随着工业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矫直机电气控制已上了一个新台阶,设备级控制趋向简单化,工厂级监控、相关设备间联动、智能化控制,已是传动及基础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许多学者也都致力于对现行矫直机部分结构的优化设计上。同时希望通过优化矫直规程,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一些新型技术也获得的长足的发展如:为了扩大产品品种范围,实现一机多用,近年来国外在型钢矫直机中,大量

采用不等辊距和可变辊距的开式辊式矫直机。为提高矫直速度和矫直精度,国外采用长尺轧制、长尺冷却、长尺矫直等技术。

型材矫直机采用压上式结构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这种结构将使机架上部结构更加简化,操作环境的光线会更好,在采用吊车换辊操作的时候可以避免辊子或吊车与机架上部压下装置的磕碰,减少事故的发生,从另一角度而言,换辊工作将更加方便。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型钢矫直技术今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近年来大规格品种产量的增加和产能的释放,型钢矫直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型钢矫直效率低,矫直质量差,连续生产性能不佳,生产透明性不高,设备维修繁琐等问题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例如,U29、[20等大规格品种在工艺上被迫采用提高矫直温度、减少压下量等措施,使得成品弯曲度经常集中在临界状态,产品售后质量异议时有发生。伴随着这些大规格品种的生产设备本身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电动机过载保护经常动作辊轴轴承经常抱死;压下系统经常卡阻[1]。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矫庆春,黄晓娟.矫直机矫直辊设计分析[J].冶金设备.2005,(3):26—28

[2] 于凤琴. 平行交错布置型钢辊式矫直机结构参数研究.燕山大学学

报.2007,3:1

[3] 高国庆,王家兰.900型钢矫直机的研制与应用.重型机械.2010,5:1-4;

[4] 廖斌,刘强.LIAO Bin.LIU Qiang ,型钢矫直机托辊装置的优化与改进[期

刊论文]-新技术新工艺.2009(11)

[5] 吕启春,陈建.AM380型钢矫直机的开发.轧钢.2010,27(4):1-3

[6] 姜晓东,荆留纪.新型钢轨矫直机.一重技术.2002,23 :1-2

[7] 任晖,于彩芹,曲非. 矫直机电气控制发展趋势. 一重技术.2002,01,:1;

[8] 董林.STG-12变辊距型钢矫直机的设计计算.冶金设备.2004,2:1;

[9] 胡国栋. 轧钢生产工艺及设备[M]. 燕山大学, 2003

[10]杨文果,黄光尚等.700悬臂式矫直机改造.《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

27,5:1;

[11] Hale M B,and Hart D E.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 Roll Bedning

Process[J],To appear in IEEE System Magazine .2000,(36):77-180

[12] Hardt D E, Robert M A, and Stelson K A. Closed_Loop Control of a Roll

BendinProcess.J. Dynamic Systems, Meas, and Control,1982:104

[13] G.Schleinaer, F.D.Fischer. Residual stress formation during the roller

straightening of railway rai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2001,(43):2281-2295

[14] Juen A. R. Straightening of circular saw blades. Strips Sheet Tubes,

1996,(2):18-20

[15] J. Balic, M.Nastran. An on-line predictive system for steel wire

straightening using genetic programm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2,(15):559-565

六、指导教师意见

……………………………………………………………………………………………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七、系级教学单位审核意见:

审查结果:□ 通过□ 完善后通过□ 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说明:

1. 文献综述版面设置为:B5纸,上下页边距分别为

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

2. 文献综述正文标题及内容,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1000字。

4.查阅文献资料篇数,按《燕山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5.以上结构格式为参考格式。

6.页面不够可加页。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自动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从20世纪4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动化随着工业发展和军事技术需要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广泛应 用于工业控制中,在军事、农业、航空、航海、核能利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例如,电厂中锅炉的温度或压力能够自动恒定的不变,机械加工中数控 机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军事上导弹能准确地击中目标,空间技术中人 造卫星能按预定轨道运行并能准确地回收等,都是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结果。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对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就是自动控制技术在液位控制方面的应用。其在化工,能源(电厂)等工业工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层次的深入,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并日趋完善的过程。 1过程控制装置的发展 1.1基地式控制阶段(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是凭借生产实践经验,局限于一般的控制元件及机电式控制仪表,采用比较笨重的基地式仪表(如自力式温度 控制器、就地式液位控制器等),实现生产设备就地分散的局部自动控制。在设 备与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中的不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联系,其功能往 往限于单回路控制。其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几种热工参数(温度、压力、流量 及液位)的定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1.2单元组合仪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单元组合仪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所谓单元组合,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仪表按功能分成若干 单元,依据实际控制系统结构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单元组合仪表之间用标准 统一的信号联系,气动仪表(QDZ系列)信号为0.02~0.1MPa气压信号,电动 仪表信号为0~10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系列)和4~20mA直流电流信号 (DDZ-III系列)因此单元组合仪表使用方便、灵活。由于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 传送,因而实现了集中监控和集中操纵的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设备效率和强化生 产过程有所促进,适应了工业生产设备日益大型化于连续化发展的需要。

19辊六重矫直机

硕士学位论文 铝合金板材19辊 六重矫直机设计研究 姓名: 申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 日期:2012.11.11

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 本文根据XXX铝业有限公司,矫直铝及铝合金板材产品的参数需求,设计开发了2200六重19辊矫直机。该产品已在国内某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了调试运行,并已投入生产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文中介绍了矫直机及矫直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种类、特点,通过研究辊式矫直机(冷矫)辊系参数的确定方法、辊式矫直机力能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辊式矫直机的结构设计,完成了2200六重19辊矫直机整机结构的确定及设计,基本参数、力能参数的确定及校核,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矫直过程中压下量、矫直力、矫直过程中板材的应力变化情况等。同时为公司开发设计适用于不同规格产品的矫直机,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使以后在新设计时对设备基本参数的确定,力能参数的计算更准确、更合理,整个设备更经济实用。 此19辊六重矫直机辊系类型为平行辊等辊距辊系,设有中间辊,上、下辊系各采用了7列短支承辊,交错布置,其调整方向与工作辊轴线垂直,通过弧度支撑面及斜楔调整各列段支承辊,从而改变工作辊凸度,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机械调凸机构。上工作辊系通过压下装置实现整体上下升降,以满足反复及双向咬入矫直;通过摆动机构,实现上矫直辊系的整体倾斜调整,在纵向形成递减的压弯量,实现每个工作辊单独升降,提高矫直质量和效率。

1、绪论 1.1矫直设备在冶金行业中的用途 矫直是金属材料加工的后部工序,是应用弹塑性理论将弯曲的、断面不规则的型材变直和整形的一种机械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和冶金工业中。这道工序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大大改善产品在轧制、冷却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形状缺陷。尤其是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钢板在热轧时,由于加热后的原料存在一定的内外温度差、上下表面温度差,以及轧制过程降温的不均匀性、压下控制的不尽合理等,会造成轧件延伸不均匀,其后在辊道停留产生的黑印和冷却等因素影响下,钢板往往会产生形状缺陷,如纵向弯曲、横向弯曲、边缘浪形、中间浪形等,为了保证钢板的平直度符合产品规定,对热轧后的钢板必须进行矫直。 矫直机是板带材工艺线上的主要生产设备,可以单独的用于机械加工车间,也可在连续生产线中使用。它的性能高低对成品钢板的外观质量有这决定性的作用,它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产厂家的技术装备水平。 1.2矫直设备的分类及特点 现代矫直设备品种及规格较多,结合本文设计的19辊矫直机,将设备按结构特征及用途分为五类。

冷凝器文献综述_共3页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在过程工业生产中,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热(冷)量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 现工艺物料间的热量传递,人们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换热器,它是化工、炼油、 动力、食品、冶金、制药等诸多行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工艺设备。对于迅速 发展的化工、石油化工来说,换热器尤为重要。在化工厂中,换热设备的投资 约占总投资的15%。在炼油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40%。换热 器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运转的可靠性和热量回收的经济性等,将直接影响 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 在过程工业生产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热量由 温度较高的流体向温度较低的流体传递,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规定的指标,以 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此外,换热设备也是回收余热、废热特别是低品位热能 的有效装置。 换热器是实现不同介质之间能量交换的通用设备,其研究和应用受到世界 各国的普遍重视,是传热技术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按换热设备的用途 可分为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再沸器、冷却器、 冷凝器。其中冷凝器用于冷凝饱和蒸汽,使之放出潜热而凝结液化。 二、常用的冷凝器 (1)盘管冷凝器盘管冷凝器是直接火滴水祛松脂加工厂经常用的一种冷凝冷 却设备,一般用紫铜管弯成,其特点是制造简单,容易检修,管外水垢容易清 洗,但总传热系数较低,换热量小,只适用于产量不大的工厂。 (2)列管式冷凝器常用的有三种形式,一为浮头补偿冷凝器,另一种形式为“U”形冷却器。这两种冷凝器一般都是用直径20-25毫米的紫铜管用胀管法固定 在花板上,外壳用普通钢板制造。考虑到紫铜管的热胀冷缩较钢材大,因此采 用浮头式或“U”形管结构,使列管能自由收缩尸避免因材质不同而胀裂。浮头补 偿冷凝器一般用于松节油和水蒸汽的冷凝,"U"形冷却器则多用于冷凝液的冷却。 这种列管式冷凝器,水在管间走,流速慢,很易结垢,有时甚至被泥沙充满, 清洗困难,影响传热效果。三是固定管板式冷凝器,它是由许多管子组成管束, 管束两端通过焊接或胀接固定在两块管板上,管板与筒体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 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 ①在同样壳体直径内,布管最多。使其结构简单、紧凑,制造费用低; ②两端管板固定,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为 了吸收热膨胀差,需要在换热器上设置柔性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以 降低温差应力; ③壳程设置法兰盘,适用于耐泄漏的场合; ④由于管束不能拉出,壳程、管程清洗不方便,管间不能机械清洗。 固定管板换热器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要清洗或壳程虽 有污垢,但能进行溶液清洗,以及管、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 压力不高的场合。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doc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拓宽、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事业心、责任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奠定基础。 本项目为云县邮政生产用房,集商用、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二类,使用年限为50年,占地面积为3987m2,总建筑面积为3934m2,底层层高4.2m,标准层层高为3.4m。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大致有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体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加厚,不仅耗费大量材料,也减少了使用面积。框架结构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架,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

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上层数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如此原因,框架结构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建筑。本设计的是多层建筑,建筑的高宽比H/B小于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高度19.5m,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所以选用框架结构体系较为合理。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2) 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

数控机床状态监控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机床状态监控系统的设计 1.前言 为了使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安全、可靠、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对加工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数控机床状态监测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状态监测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总结数控机床状态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系统实现的具体结构。 2.主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床监控系统属于专用系统,其开放性较差,已不能满足当今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属于工厂内部典型的“自动化孤岛”。而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工厂自动化设备的互联成为可能。机床信息采集与监测技术研究已经得到许多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数控机床多用PLC控制,同时计算机网络是快捷、高效、广普的信息传递媒介。PC—PLC网络因而成为数控机床数据采集与监控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一方面由于数控机床的封闭性,实际应用中很难直接从PLC读取机床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一些数控机床厂商如SIEMENS,FANUC等开发有针对自己机床数据采集与监测的软件,但是大多价格昂贵[1~5]。 随着技术的进步,制造业设备的复杂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复杂设备因其结构的复杂性,而使其在提高功能或性能时,给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经济性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难题,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潜在可能性也越来越大[6]。对设备自动化加工过程进行状态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加工系统的安全运行,合理并优化使用自动化设备,避免设备故障,保证加工工件质量,减少额外的辅助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同时,设备的状态监测也是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的基础[7]。 数控机床状态监测是指对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某些工作状态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将实际特征参数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掌握数控机床的实际工作状态,了解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合理,同时为故障诊断和预测提供依据。主要包括机床状态监测、刀具状态监测、加工过程监测和加工工件质量监测等4个方面。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其进行状态监测涉及很多相关技术。一般的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包括信息获取、特征提取和状态识别3个主要方面。其实无论是状态监测还是故障诊断与预测,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是基础。设计一个状态监测系统,其关键是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来实现状态监测。

换热器开题报告

丙烯冷凝器(E-301)设计 ———— 摘要:本文先简单阐述了换热器的研究背景,并附带介绍了换热器的重要作用及其型式的发展过程。然后结合课题设计方向,由于本次设计方向为丙烯冷凝器(E-301)的设计,该冷凝器属于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种;在介绍浮头式换热器常见通用结构过程中,讲述一些用于该丙烯冷凝器的元件结构。最后,简单讲述了本次设计所用的技术路线,大致介绍了冷凝器设计的相关步骤和方法。 关键字:浮头式换热器,冷凝器,技术路线 1研究背景 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工业、医药、冶金、制冷等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工艺设备,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使热量由高温流体传送给低温流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工艺的要求,往往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如加热、冷却、冷凝、蒸发等。一般换热器需要满足如下的基本条件: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安全可靠;利于安装、操作、维修;经济合理[1]。 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近年来,由于能源消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能源价格的逐渐上升,循环回收再利用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工厂中废热回收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通过换热器的使用,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提高工厂的效率以减少国家的能源需求,节省资源,对于国家长久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高各类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减少因工作而造成的更多的能源浪费,也是设计换热器的重中之重。

矫直机技术方案24页-BD NEW

矫直机技术培训 XX公司三轧厂银亮材生产线 四台两辊矫直机技术方案 2011年2月18日

目录 文件1、工艺、产量的总体描述和技术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件2、设备技术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件3、卖方供货范围.. (16) 文件4、买、卖双方交付的技术文件范围及时间 (17) 文件5、设备的制造及交付进度............... 1错误!未定义书签。文件6备品备件................................. 1错误!未定义书签。文件7设备安装、调试、性能保证值的测试和考核 . (19) 1

文件1、工艺、产量的总体描述和技术参数本次招标的银亮材生产线为两条银亮材作业线(一条规格Φ13-Φ30mm、一条规格Φ20-Φ60mm),包括二台粗矫机及两套剥皮精矫压光作业线,并预留两台磨光机。银亮材生产线应满足汽车、铁路客专弹簧及轴承钢等表面剥皮的特殊需要,并且满足银亮材相关产品标准。同时,应能够单独生产矫直材、剥皮材、矫直压光材等产品,并能满足用户要求。 本案为四台主体矫直设备,其中包括二辊矫直机二台、二辊矫直压光机二台,及为主体设备配套的上、下料及横移台架、收集槽、连接辊道、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辅助设备。二辊矫直机和二辊矫直压光机结构相同,根据用户产品特点,分为两种规格,即φ13~φ30mm和φ20~φ60mm两种规格。用于矫直优质碳素结构钢(20、45);合金结构钢(20Cr、20CrMnTi、40MnB、20CrMo、20CrMnMo);保淬透性结构钢(18CrMnTiH、20CrMnTiH、40CrH);轴承钢(GCr15);弹簧钢(60Si2Mn)等钢种。 一、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 1 尺寸公差:IT10(标准公差等级)、粗糙度(Ra3.2以上)、直线度≤1‰ 拟定工序:粗矫-无心车 1、粗矫直: 粗矫上料台架→粗矫上料辊道→夹入装置→粗矫主机→抽出装置→粗矫下料筒→粗矫收料槽→棒材收集 2、车削: 车床上料台架→车床上料辊道→无心车床主机→车床下料辊道→车床收料箱→成品棒材收集 (二)工艺流程 2 尺寸公差:IT8(标准公差等级)、粗糙度(Ra0.8以上)、直线度≤0.4‰ 拟定工序:粗矫-无心车-精矫 1、粗矫直: 粗矫上料台架→粗矫上料辊道→夹入装置→粗矫主机→抽出装置→粗矫下 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模板(格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员和学生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文献的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土。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既便是在一些稳定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也无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2、台后填料的压缩沉降:台后填料一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现代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产品特别是各种塑料制品及大型覆盖件等产品形状结构比较复杂,单使用图纸已很难正确和详尽地表达产品的形状和结构,这就要求模具设计制造者必须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描述的手段,同时要求模具制造者必须充分掌握产品的各种资料,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原料的特性、精度要求、特殊表面效果等。有些产品还需客户提供实物或模型。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模具制造的要求是制件质量好,交货期越短越好,模具精度越高越好,模具价格越低越好,由此,现代塑料模具的制造应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及以上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塑料压圈单分型面一模一腔注射模具轮辐式浇口尼龙1010、聚奎二栈奎二胺及纤维

前言: (4) 一、模具的重要意义 (5) 二、现代塑料模具的设计 (6) 1、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 (6) 1、1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 (6) 1、2 模具总体方案设计 (7) 1、3 总体结构设计 (7) 1、4 施工图设计 (7) 2、 CAD/CAE技术的应用 (8) 三、现代塑料模具的制造 (9) 1、 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制造一体化 (9) 2、先进设备的作用 (9) 3、手工加工的作用 (10) 4、检测手段 (10) 四、反向工程的应用 (10) 五、快速成型制造的应用 (11) 六、发展方向和前景 (12) 七、模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 八、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学院:化工装备学院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 学生: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2011年10 月18 日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换热器的基建投资在一般化工、石化企业中约占设备总投资的20%,其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约占换热器的7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封头压盖等部件组成。 固定管板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中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将管子固定在管板上,两端管板直接和壳体焊接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在壳体上,管板外圆周和封头法兰用螺栓紧固,管程的进出口管直接和封头焊在一起,管束根据换热器的长度设置了若干块折流板。这种换热器管程可以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清洗方便,管程可以分成多程,壳程也可以分成双程,规格围广,故在工程上广泛应用。壳程清洗困难,对于较脏或有腐蚀性的介质不宜采用。当膨胀之差较大时,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以减少因管、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 本课题所设计的冷却器属于固定管板换热器,是针对给定的设计参数,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通过壁厚计算和强度校核等,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产品。熟悉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区,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国外现状发展及趋势 2.1 国外情况 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64%。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是由美国ABB公司提出的。其基本原理为:将圆截面的特制板安装在“拟螺旋折流系统”中每块折流板占换热器壳程中横剖面的四分之一其倾角朝向换热器的轴线即与换热器轴线保持一定倾斜度。相邻折流板的周边相接与外圆处成连续螺旋状。每个折流板与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成一定的角度使壳程流体做螺旋运动能减少管板与壳体之间易结垢的死角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在气一水换热的情况下传递相同热量时该换热器可减少30%-40%的传热面积节省材料20%-30%。相对于弓形折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格式+范文

广师天河学院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目: 机电工程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业设计文献综述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系: 学号:

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标题用4号黑体,正文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 .............. 。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样板,供参考)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0引言 引水隧洞施工不论是钻爆开挖,还是TBMS进,喷锚支护、压力灌浆、溶洞回填、 止水堵漏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工作量也相当繁重。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 应具有功能良好的回填施工设备。混凝土喷射机就是一种施工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它利用压缩空气或其它动力,将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和料通过管道输送并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凝结硬化,从而形成混凝土支护层,近处来,喷射混凝土技术以其简便的工艺,独特的效应,经济的造价和广泛的用途,在各种建筑领域内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⑴。目前,国内主要是以干式混凝土喷射机为主, 施工作业粉尘浓度高、回弹量大、喷射混凝土强度不高,不适合于地下工程。为了解决干式混凝土喷射机所存在的问题,各种湿喷技术开始逐渐推行。所谓湿喷,其基本原理是将加水搅拌好的混凝土加入湿式喷射机,输送至喷嘴处,经掺加速凝剂后形成料束喷至施工面⑵。开发一台新型混凝土喷射机,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但如果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它可以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设计质量。 对湿式混凝土喷射机进行模态仿真分析,可以识别出机体的模态参数(如固有频率、固有振型、模态质量、刚度和阻尼等模态参数)进而了解机体的动态特性,有助于分析各零部件及整机的振动和噪声特性,建立起结构的动态模型,使人们比较直观地了解零件各阶模态的频率及其振动的规律(振型),并从中找出产品结构刚度薄弱环节及其结构的不合理之处,从而为其结构的动态特性改进提供可靠理论参考,为实验模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分析结果还可以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为机体的其 它设计改进提供可靠的参考[3,4]0 1虚拟样机技术概念及特点 所谓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基于产品计算机模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这种技术以计算机仿真和建模技术为支撑,融合了智能化设计技术、并行工程、仿真工程和网络技术等多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在产品加工前对产品的性能、可制造性 等进行预测,从而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以达到产品的最优化。虚拟样机技术又称为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工程师在计算机上建立样机模型, 对模型进行各种动态性能分析,然后改进样机设计方案,用数字化形式代替传统的实物样机试验。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在产品实际加工之前就能够对其性能、特征和可制造性等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对制造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将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总是提前到设计阶段处理,以达到产品生产的最优目标[5‘6,7]。 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现代产品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的是面向实体的模型,即三维模型或实体模型。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使得产品的仿真结果能够以可视化的、可以运动的图像方式显示。一个实时的图像动态仿真是使用者可以交互进行干涉仿真分析、系统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机电一体化文献综述定

机电一体化文献综述定 CA6150普通卧式车床机电一体化改造文献综述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作者:程斌指导老师:朱海燕一、前言常规CA6150普遍车床的对于高速发展的制造业已经有很大的不足,因此提出机电一体化改装方案和单片机系统设计,提高加工精度和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并提高生产率。本论文说明了普通车床的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设计过程,较详尽地介绍了CA6150机械改造部分的设计及数控系统部分的设计。采用以8051为CPU的控制系统,由 I/O接口输出步进脉冲,经一级齿轮传动减速后,带动滚动丝杠转动,从而实现纵向、横向的进给运动。根据刘勇军《机电一体化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我们了解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 二、文献资料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姓名:林诗远 学号:20100410208 班级:10级车辆二班 第九章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装备的部门,在机械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带悬浮物的废水,含铬、汞、铅、铜、氰化物、硫化物、粉尘、有机溶剂的废气,金属屑、熔炼渣、炉渣等固体废物,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伴随着噪音和振动。 熔炼金属时会产生相应的冶炼炉渣和含有重金属的蒸气和粉尘。 在材料的铸造成形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粉尘、烟尘、噪音、多种有害气体和各类辐射;在材料的塑性加工过程中锻锤和冲床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加热炉烟尘,清理锻件时会产生粉尘、高温锻件还会带来热辐射;在材料的焊接加工中会产生电弧辐射、高频电磁波、放射线、噪音等,电焊时焊条的外部药皮和焊剂在高温下分解而产生含较多Fe2O3和锰、氟、铜、铝的有害粉尘和气体,还会出现因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作用于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O3、NO、NO2等;气焊时会因用电石制取乙炔气体而产生大量电渣。 在金属热处理中,高温炉与高温工件会产生热辐射、烟尘和炉渣、油烟,还会因为防止金属氧化而在盐浴炉中加入二氧化钛、硅胶和硅钙铁等脱氧剂而产生废渣盐,在盐浴炉及化学热处理中产生各种酸、碱、盐等及有害气体和高频电场辐射等;表面渗氮时,用电炉加热,并通入氨气,存在氨气的泄露;表面氰化时,将金属放入加热的含有氰化钠的渗氰槽中,氰化钠有剧毒,产生含氰气体和废水;表面(氧化)发黑处理时,碱洗在氢氧化钠、碳酸和磷酸

(完整版)二十一辊矫直机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十一辊板带矫直机的设计与校核 摘要 轧钢生产已经成为冶金生产行业中把钢坯轧制成钢材的重要生产环节,具有产量大、品种齐全,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等许多优点,是满足国民生产需要的重要技术。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轧钢生产行业与传统机械业进一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利用轧钢生产技术,提高轧制产品的质量,减少轧制生产时间,提高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材料的利用率已经成为轧钢机械设计的主要目标。而矫直技术是提高板带钢产品表面质量和平坦度的重要环节。 本文是依据板带矫直机的生产过程和工作原理,经过现场实习,首先从二十一辊板带矫直机的总体方案评述开始,依次进行了主电机的选择计算,主传动系统的设计,工作辊与支承辊设计,矫直机压下与压上装置的设计与校核;并对矫直机的某些零件和基本结构进行了设计;并且研究了矫直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轧钢生产、表面质量、矫直机、平坦度

Design and Calibration of 21 Roller Board-belt Straightening Machine Abstract The product of steelrolling importanct tache of rolling billet to be steels in the metallurgy produce industry. The stongpoint of this industry is is the variety production.and the produce process is very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zation.The steelrolling is a importanct technonlogy to fulfill the country need.Als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rolling industry the industry integrate very well with the tration mechanism industry. How to make use of the steelrolling manufacture technology, enhance the rolling quality of the production, decrease the product of rolling time,enhance the rate of product useful rolled steel .The straighting techology is a important tache to enhance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flatness of the production . This article design basis on the boardstrip straighting machine produce process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in the steel metallurgy. With practice in scene.The design is begin with the designing of the main

船闸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模板概要

文献综述模板 一、引言 通过再次阅读《航道工程学》,我对水运规划及其在国民经济的用了更为深刻 的认识,水运(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是交通运输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现 代工农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国际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都起着重要的作 用。现代交通运输业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组成。 目前,世界上凡是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其水运也都比较发达。例如美国、德国、荷兰和俄罗斯等国,基本上都已建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网。绝大多数天然河流对水运的发展不利,因此河流渠化是促进水运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 目前世界船闸是使船舶通过航道中有集中水位落差河段的一种通航建筑物。主要由闸室、闸首、输水系统和引航道等组成。采用集中输水系统的船闸,其输水系统设在闸首;采用分散输水系统的船闸,在闸室内设有输水廊道系统。在引航道内设有导航建筑物和靠船建筑物。其工作原理是船闸通过输水系统调整闸室内的水位,使其与上游水位或下游水位齐平,船舶便能从上(下游驶往下(上游。 二、船闸的输水系统 为了充分了解船闸的输水系统以及各项水力计算,查阅了《渠化工程学》、 《航道工程学》、《船闸设计》、《岳池县富流滩电航工程船闸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力学》等专著的相关部分内容。 船闸输水系统(filling and emptying system of navigation lock是为船闸闸室灌水和泄水的设施;由进水口、输水廊道、阀门段、出水口及消能工等构成。输水系统按灌泄水方式可分为集中输水系统和分散输水系统两大基本类型。输水系统类型的选择主要根据作用在船闸上的水头的大小、要求的输水时间的长短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当作用在船闸上的水头较大、要求的输水时间较短时,宜采用分散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

国内并联机床的发展 并联机床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设备,已成为当前机床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国际机床行业的高度重视。并联机床克服了传统串联机床移动部件质量大、系统刚度低、刀具只能沿固定导轨进给、作业自由度偏低、设备加工灵活性和机动性不够等固有缺陷。并联机床可完成从毛坯至成品的多道加工工序,实现并联机床加工的复合化。 并联机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机床。因没用实体坐标轴,固又称为虚拟轴机床。并联机床是空间机构学研究成果在数控机床领域中的创造性应用,它集机构学理论﹑机器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于一体,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产物。它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模拟器阶段、并联机器人阶段和并联机床阶段。 并联机床的优点 并联机床是新一代的数控机床。它完全打破了传统机床结构的概念,采用了多杆并行驱动方式。从机床整体来说,传统的串联机构机床是属于位置求解简单而机构复杂的机床而相对于并联机构机床,则机构简单而位置求解复杂。在并联机构的位置分析中,位置反解比较简单,位置正解却非常复杂,与串联机构截然相反。与串联机构机床相比,并联机床主要有以下优点。 (1)刚度重量比大。因采用并联闭环静定或非静定杆系结构,且在准静态情况下,传动构件理论上为仅受拉压载荷的二力杆,故传动机构的单位重量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 (2)动态性能好。运动部件惯性的大幅度降低有效地改善了伺服控制器的动态品质,允许动平台获得很高的进给速度和加速度,因而特别适合各种高速数控作业。 (3)机床结构简单,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这使得并联机床结构设计和加工等多方面得以简化。 (4)变换坐标系方便。由于没有实体坐标系,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转换全部靠软件完成,非常方便。 (5)技术附加值高。并联机床结构看起来很简单,但设计、控制却很复杂,具有“硬件”简单、“软件”复杂的特点,是一种技术附加值很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6)使用寿命长。并联机床由于没有传统机床导轨,避免了导轨磨损、锈蚀、划伤等现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并联机床具有许多传统机床无法替代的优点,弥补了串联机床的不足。虽然不会成为传统机床的替代者,但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并联机床将会在一些专业领域里成为传统机床强有力的补充者。 并联机床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并联机床的研究与开发几乎与世界同步。1994年并联机床在国际上首次展出之后,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也纷纷投入力量进行研究。由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合作开发的我国第一台并联机床,在1998年的北京机床展览会上展出。在1999年北京CIMT’99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展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BJ-30型并联机床,该机床还成功地进行了叶轮加工的演示。同时,在这次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