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第五课共7页word资料
七上地理第第五课

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图书馆与操场间的实地距离为400米,如果绘到图上的距离为2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
A.1∶20 000
B.
C.1∶2 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
2.学校位于农业实验区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比例尺=__________。
(3)表达方式:①线段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例如:
②数字比例尺:1:500000戓1/5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
4、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阳光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地图的阅读》
授课人
胡 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地图,及其基本要素。
2、能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
教学重难点
能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第1课时
1、复习、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一、学会阅读地图
图幅相同
表示范围大或小
表示内容详或略
比例尺较大
比例尺较小
2.北京的小明暑假去云南旅游,旅游过程中与他相伴的会是哪些地图?
(1)出发前,小明想知道去往云南的交通路线,他需要。
(2)到了云南昆明,想住宿,他需要。
(3)除游览昆明的景点,还想游览云南其他景点,他需要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第5课时

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总第5课时课题人口(2)主备教师丁海燕参备教师授课教师丁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过程与方法通过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教学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板图教学过程修订与完善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见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二、新课教学我国的人口分布指导学生读下表,比较几国人口密度。
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
国家领土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亿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约960 12.95 134美国937 2.76 29.5俄罗1707 1.45 8.5 斯世界平均39互动探究五:读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
通过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省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互动探究六: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针对教材活动2图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
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四、作业布置:活动课本12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第5课长江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概况。
2、了解长江的发源地,入海,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
3、理解长江各段的特征。
4、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
5、掌握治理长江的措施和长江水能集中的地区。
【教学重点】
长江概况和开发治理
【教学用具】
长江水系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引入对长江的学习
读课本,找特征,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中游:蜿蜒曲折。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找出主要港口是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
读课本找出,水能集中于上游河段。主要是源头至宜宾和长江三峡。主要水电站有葛洲坝和三峡。
上游:培育防护林,中游:裁弯取直。下游:陪修加固大堤,修建蓄洪区。
【作业设计】
描画长江水系图,填注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划分点,主要支流、河湖、主要地形区和水电站。
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火,读课本找出治理长江的措施,分析产生洪涝灾害和自然和认为原因。
总结:长江洪涝灾害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认为原因,正在建设的三峡就是以防洪为首要目标的。
对比其他河流,得出: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都居我国第一,因此是第一大河。
在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的支流,派几个同学上黑板给其他同学指出。
2、读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表,分析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列问题
讲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格拉丹东锋,曲折东流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居世界第三。有7大支流,最长的是汉江。
读课本41页归纳各段的特征。
总结:长江的概况是本节一个重点内容,要从图上落实巩固,认真画图、填图,仔细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课时

(板书)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经济
[活动1]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1、观察“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有何特点?
2、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3、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靠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4、思考:日本发达工业的有利条件还有哪些?
学科
地理
周次
第日本
课型
新授
教学目的
1、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3、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进口原料和燃料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充足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沿海,海运便利
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世界经济危机时会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地价、供水、供电、环境污染……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
课后作业
巩固作业
教学重点
1、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2、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教学难点
日本发展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的原因
多媒体使用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利用空白日本板画,考查对日本各地理事物的掌握情况(位臵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
(转折)日本经济实力居世界前三甲。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
七年级地理上第5课时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布置作业】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课后反思】
主备课人:蔺雪兰备课组成员:蔺雪兰 陈秀珍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高坝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时间:2015年月日总第5课时备课组:七年级地理
课题
地球的运动( 一 )授课Biblioteka 级七周次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过程与方法
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 ,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九年级语文上册地理风光第5课《亚马孙河流域》教案新教版(汉语)

第五课热带雨林的故事(第一课时词语讲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词语。
理解所学词语的含义及会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方式,学生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会话。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组词造句。
教学难点:重点词语组词造句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 ppt教学方法:教:讲解法、模仿法学:自主学习、合作分析、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在对第二课课文进行回忆复述来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教师领读词语,每次三遍。
3、板书重点词语的含义、组词、造句。
新课内容设计:先让学生自己提前预习词语,对名词和以前所学过词语让学生自学,对动词和形容词做重点来讲解分析。
词语讲解:1.实习: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例如:~老师,~地点,~时间她是一名实习医生。
2.专长:专门的学问技能。
有何~发挥~例如: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各自发挥专长。
3.奇特:与平常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穿着~装束~~的景象例如:他今天穿着打扮十分奇特。
4.养育: 抚养教育。
~之恩,~子女例如:我们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5.打猎:在野外捕捉野兽。
~为生,外出~6.开采:挖掘(矿物)~石油,~资源,停止~7.朴实:朴素、不虚假穿着~,艰苦~,生活~8.汇合:(水流)聚集例如:许多小河汇合成大河。
9.神秘:让人摸不透,高深莫测。
十分~,感到~,行为~,~的人10.迁徙:迁移人口~,候鸟~11.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后代,~生息12.蹭:摩擦,拖延~饭,~破,磨~13.庆贺:庆祝或道喜。
~丰收,~胜利14.薰:使物体变颜色或粘上气味。
~黑,~黄,~鸡,~肉15.大型:规模或形状大的。
~机床,~钢材,~宴会16.频临:接近、临近。
~灭绝,~绝种课堂小结:本节课一共学习了22个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特别是动词及形容词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多加练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5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5课时生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师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呢?生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师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变化规律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看下图。
课件显示:“春、秋分日的阳光照射侧视图”师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大小是怎样变化的?生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即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师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越大还是越小?生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师请同学们看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课件展示:“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照侧视图”师冬、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呢?生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生填表板书: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师同学们已观察了夏至日太阳光照图,请思考下列问题:地球上哪个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为什么?生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因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此刻为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时候。
南半球此刻为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时刻。
师冬至日的状况如何呢?生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师从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规律:(1)地球上总有2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且以直射纬线南北对称分布。
(2)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生阅读教材P24活动,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距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小,而且某地区和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和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相差多少。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求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了。
初中地理第5课主要知识点

初中地理第5课主要知识点1.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地球是宇宙中众多天体之一,它位于太阳系内,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自转。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宇宙的广阔无垠为地球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而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也对宇宙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旋转,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而地球的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椭圆形轨道运动,这个周期大约是365.25天,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一年。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形成日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2.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多种地理现象的产生。
例如,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到的离心力不同,形成了赤道膨胀和两极扁平的形状。
同时,自转还导致了科里奥利力的产生,影响了风向和洋流的方向。
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造成了温度和日照时间的差异。
地理坐标系的概念:地理坐标系是一种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位置的坐标系统。
它通常由经度和纬度组成,经度表示东西位置,纬度表示南北位置。
地理坐标系是地理学、航海、航空和地图制作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3.地球上的经纬度系统:地球上的经纬度系统是基于地理坐标系建立的,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经线和纬线。
经线是连接南极和北极的半圆线,而纬线则是平行于赤道的圆线。
通过经纬度,我们可以精确地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地图的三要素是构成地图的基本元素。
方向告诉我们地图上的方位,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理距离的比例关系,图例则解释了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地图。
4.地图的基本类型及其用途:地图有多种类型,包括政治地图、物理地图、气候地图等。
政治地图主要用于展示国家和地区的边界,物理地图则显示地形地貌,气候地图则描绘了气候特征。
每种类型的地图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为不同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吗?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黄土高原》;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师:课件出示黄土高原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哪些地理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水土流失?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我们如何实现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5课时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视频、文字等资料,分析和归纳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知道长江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长江是中国的“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原因。
2.学会分析长江水患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和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2.理解长江水患严重的原因,能提出一些合理的治理措施。
第5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和上、中、下游的特征。
今天我节课我们将要学习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长江的开发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你知道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吗?长江各河段面临着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呢?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获得圆满的解答。
(板书)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四、长江1.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试从“水运”和“水能”两个方面,阐述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水运: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
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
重庆、武汉、南京为长江航运的交通枢纽。
水能: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
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板书)(1)长江航运——“黄金水道”教师展示文字和图片材料,讲述长江航运的有利条件和地位。
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宜宾以下的干支流四季通航。
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长江内河航运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为什么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和补充,引导学生完成表1.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课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
(1)___区域:如、等。
(2)___区域:如、等。
(3)___区域:如、等。
2、地理区域是人们根据划分的
3 、特点: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或
的区域如:
(1)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__(自治区、直辖市)、__(自治县、市)、__(镇)三级。
(2)我国的温度带:分为温带、和,温带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寒温带。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各地的、___和___地理特点的不同。
2.划分原因,不同地区的地理
3.区域名称:、、、。
3.区域界限
(1)西北地区与南方地区:大致沿___与___的分界线。
其主导因素是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大致以______一线为界。
其主导因素是
(3)青藏地区:以昆仑山、___、___一线作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界限。
其主导因素是
(4)4、河南省跨越方和方,但大部分位于方地区,
三、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① 1 月分界线;
②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③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
④田与田的分界线;
⑤带与带的分界线;
⑥方与北的分界线;
⑦林与林分界线;
写出73中的地址:省:市、区办事处。
七年级地理上:地球仪第5课时课件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A.20°E和160°W C. 20°W和160°E
3、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的经线圈是(
C
)
B.90°E和90°W D.0°和180°
4、下列地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
)
A.(80°N, 140°E)
C.(20°S, 90°W)
B.(30°N, 40°W)
F.(15°S, 15°E)
H.(10°N, 20°W) J.(0°, 0°)
C D E F H J I A
, , 。
66. 5°N 60°N 30°N 23.5°N 0° 23.5°S 30°S 60°S 66. 5°S
(五)了解两个标志(教材P14《知识之窗》)
1、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BC D , E
。
4、位于西半球的点有
(二)判断下列各所在的半球位置。
1、位于北半球的点有
2、位于南半球的点有 3、位于东半球的点有 4、位于西半球的点有
B C D C D A B
,
, , 。
5、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位于
东 半球。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一)掌握重要经线
1、0°经线:又称 本初子午线,它是 东经和西经 分界线。 2、180°经线: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重合为 经线。 它也是
D.(10°S, 0°)
5、下列地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A.(60°S, 120°E)
D
)
B.(30°N, 19°W)
C.(20°S,10°W)
A.东半球 B.西半球
D.(10°S, 21°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第五课、第六课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
2。
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1。
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
2,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图(板图或投影)
3。
新疆“三山夹两盆”地形示意图(板图或投影)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述和讨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挂图]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请注意观察地形图,说出我国西部和东部各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强调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
)
(讲授新课)
[查阅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书]
一、四大高原
[指图讲述]让我们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
(以下讲述教师应注意放慢节奏,指图要准确,以便学生边听讲边在地图册上查找有关地名。
下面划横线的高原名称由学生齐声答出。
)
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约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为邻,南到秦岭的高原是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势明显表现为西高东低,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展示图片]出示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中国地图。
分别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师纠正。
[讨论]请同学们阅读“四大高原”一段课文及有关插图,分别介绍四大高原的特征。
(在读书读图之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
教师应加强引导,提醒学生读有关插图及彩图,并可简要解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历、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书]
l、青藏高原——雪山连绵“世界屋脊”
2。
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势平坦
3。
黄土高原—一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4。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典型
[练习]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把四大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
[板书]二、四大盆地
[讲述]请同学们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天山山脉,看天山南北分别是什么地形。
(学生回答)
[[提问]人们谈到新疆地形时,常有“三山夹两盆”的说法。
请同学们阅读图3·13,说出“三山”和“两盆”的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或肯定)
[展示图片]“三山夹两盆”示意图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位于西北内陆,周围高山环抱,内部比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问]说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国最大的沙漠名称和它的形成原因。
(学生依据课本回答,教师强调“地处内陆”和“地形封闭”两点)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周围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积雪。
当天暖的时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带有了水就可以长草、植树、种庄稼。
在黄色的沙漠区,这种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绿洲”。
历史上,天山和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就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提问]1。
为什么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会有绿洲分布?水源是从哪里来的?
2。
新疆修筑的公路线大多绕经盆地的边缘,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提示学生也从水源、绿洲分布等方面考虑)
[讲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柴达木盆地,与前面两个盆地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参考P33图3·15说说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以上三个盆地均处内陆,内部都较平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们的海拔,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势第一阶梯,而前两个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
)
[板书]3。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讲述]位于四川省东部,被山岭、高原环绕的四川盆地内部,与前三个盆地有明显的不同。
[提问]请说出四川盆地内部地形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以上三个盆地内部较平坦而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
坦)。
[板书]4。
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讲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用比较法学习、记忆。
[练习]1。
四大盆地名称,在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说出它们分别在地势的哪级阶梯上。
2。
哪个盆地海拔最高?哪个盆地面积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内陆?
3。
成都平原在哪个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个盆地中?
4。
哪个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哪个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布置作业)选做复习题2。
【板书设计】
一、四大高原
1。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世界屋脊”2。
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势平坦
3。
黄土高原——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4。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典型拓展:
雪山连绵,远看是山,金看成川
地面坦荡,戈壁,沙漠广布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峰岭纵横,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蜀犬吠日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