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威远竞力学校物理组朱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 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3.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
4.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绎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2.体会推导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自然界任何物体间引力的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 通过演绎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勇
于探索、永不知足的精神和发现真理的曲折与艰辛。
教学重点、难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由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如果行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行星将作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可知,行星必然要受到一个引力。牛顿认为这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提供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学生活动:推导得=
2
r v m
F
将V =2πr/T 代入上式得r T
m F 22
4π= 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r =23
代入上式 得到:22π4=r
m K F 师生总结:由上式可得出结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
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 ∝2r
m 教师:牛顿根据其第三定律:太阳吸引行星的力与行星吸引太阳的力是同性
质的作用力,且大小相等。于是提出大胆的设想:既然这个引力与行
星的质量成正比,也应跟太阳的质量M 成正比。即:F ∝2r
Mm 写成等式就是F =G2r
Mm (其中G 为比例常数) (二)进行新课
教师:牛顿得到这个规律以后是不是就停止思考了呢?假如你是牛顿,你又
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猜想一:既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力遵从这个规律,那么其他天体之间的力是
否也遵从这个规律呢?(比如说月球与地球之间)
师生: 因为其他天体的运动规律与之类似,根据前面的推导所以月球与地球
之间的力,其他行星的卫星和该行星之间的力,都满足上面的规律,而且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教师:但是牛顿的思考还是没有停止。假如你是牛顿,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猜想二: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力,和地球与其周围物体之间的力是否遵从相同
的规律?
教师: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 =r m 2ω=ma
地球对其周围物体的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 ’=m ’g
从以上推导可知:地球对月球的引力遵从以上规律,即F =G2r
Mm 那么,地球对其周围物体的力是否也满足以上规律呢?即F ’=G2'R
Mm 此等式是否成立呢?
已知:地球半径R=6.37×106m ,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r=3.8×108 m ,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T=27.3天, 重力加速度g=9.82s m (以上数据在当时都已经能够精确测量) 提问:同学们能否通过提供的数据验证关系式F ’=G
2'R Mm 是否成立?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假设此关系式成立,即F ’=G2'R
Mm 可得:=2
r v m F =ma =G2r
Mm F ’=m ’g =G2'R
Mm 两式相比得: a/g =R 2 / r 2
但此等式是在以上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得到的,反过来若能通过其他途径证明此等式成立,也就证明了前面的假设是成立的。代人数据计算:
224T r a π=≈31071.2-⨯2s m
a/g ≈1/3600
R 2 / r 2≈1/3600
即a/g =R 2 / r 2 成立,从而证明以上假设是成立的,说明地球与其周围物体之间的力也遵从相同的规律,即F ’=G2'R
Mm 这就是牛顿当年所做的著名的“月-地”检验,结果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从而验证了地面上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守同样的规律。
教师:不过牛顿的思考还是没有停止,假如你是牛顿,此时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猜想三: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是否都遵从相同的规律?
牛顿在研究了这许多不同物体间的作用力都遵循上述引力规律之后。于是他大胆地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于1687年正式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①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②公式
如果用m 1和m 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用r 表示它们的距离,那么万有引力
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221=r
m m G F (其中G 为引力常量)
说明:1.G为引力常量,在SI制中,G=6.67×10-11N·m2/kg2.
2.万有引力定律中的物体是指质点而言,不能随意应用于一般物体。
a.对于相距很远因而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公式中的r 就是指两个
质点间的距离;
b.对均匀的球体,可以看成是质量集中于球心上的质点,这是一种
等效的简化处理方法。
教师:牛顿虽然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没有很大的实际应用,因为当时他没有办法测定引力常量G的数值。直到一百多年后英国的另一位
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才用实验测定了G的数值。
教师: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重要意义
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