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集体潜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

在荣格看来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组成。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的第二层,它是潜意识的表层部分,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幻等,这和弗洛依德的前意识很相似,是可以进入意识的;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如人对黑暗的恐惧。个体潜意识的内容是曾经有被意识过但被压抑后从意识中消失,而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来没在意识中出现过,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集体潜意识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型,即一种本原的模型。荣格认为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使一个人的行动在一定的情况下与人类祖先的行动相似。原型有多种,但是最重要,最突出的有四种:人格面具(Persona)、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暗影(Shadow).?Persona:人格面具(person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conformity archetype)。人格面具的形成是普遍必要的,对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更是重要的,其产生与教育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为各种社会交际提供了多重可能性,人格面具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人格面具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的,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表面人格,具有符号性和趋同性。在荣格眼中,人格面具在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像这样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会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疏远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因为在他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和极不发达的人格其它部分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冲突。?Anima:阿妮玛(Anima),拉丁文原来的意思是“魂”,男人的灵魂。阿尼玛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补偿因素,也是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荣格说:“在男人的无意识中,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个集体形象,借助于此他得以体会到女性的本性。”他又说:“…阿尼玛‟是一种原始模型形式,它的涵义是指这一事实:一个男人身上会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女性基因。它在男人身上既不呈现也不会消失,但始终存在于男人身上,并起着女性化的作用。” 荣格后来给阿尼玛所下的定义便是“在男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基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女性特征的表现。”当一个男人积极地对待阿尼玛所传递的情感、心绪、憧憬和幻想时,他会将它们转化为某种固定的形式: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如果一个人长期孜孜不倦于这种转化,他的个体化过程就会不仅是一种幻觉,而且会逐渐成为一种实在,固定于这个人身上。这样,便会在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华。?Animus:阿妮姆斯(Animus),拉丁文原意也是“魂”,是指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荣格认为,正如男性身上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女性意象阿尼玛一样,在女性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男性意象。这种雌雄同体的现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着,只不过由于人格面具的作用,每个人身上的异性倾向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而已。阿尼姆斯也是从遗传中获得了男性的集体形象;女性在与男人的不断接触中获得了自身对男性的体验。母亲是男性的阿尼玛化身;与此相应,父亲是女性的阿尼姆斯化身。它倾向于呈现一种隐秘的“神圣”信念。当某个女人以百折不挠的信念有所坚持时,当她运用某种强硬的方式和手段时,她内心中潜在的阿尼姆斯便显现出来。

显然,阿尼姆斯有着它积极的一面,它给予妇女勇气以及某些时候必不可少的好斗性,并在女性无意识自我和创造性活动中建起一座桥梁。阿尼姆斯如果不失去控制,对于女性是颇有好处的,能促进妇女对知识及真理的追求,并将她领向自觉自愿的活动。它给予女人精神信仰,给她一种隐而不见的内心支撑力,以补偿她外在的柔弱。?Shadow:暗影(Shadow),原型是指人格的最内层、具有动物性的低级的种族的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结和行为,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它是本性中的原始部分。在个体众多原型中,阴影原型是最强大、最危险的,也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是人格中卑劣的部分。荣格说,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没有他们所表现的那么善良正直。我们所有的人都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更霸道、更放肆、更贪婪、更喜欢妒忌,并认为人身上的一切邪恶的根源存在于阴影之中,所以人若要避免邪恶,就必须压抑和排斥阴影中的兽性一面。然而,阴影却惊人地坚忍不拔,不会被彻底征服的。人格中被抑制和压抑的阴影总是暂时退隐到无意识之中,并且伺机进行反扑。阴影一旦进行反扑或突破,

就会导致人格的分裂、甚至激发战争的欲望。而自我一旦接受了阴影并把它整合到整个精神中去,就会显得富有活力并且极具创造性,甚至显得疯狂.

对荣格的认识,我接触过冯川编著的《荣格文集》,眼前的《荣格与分析心理学》则是第二册。

《荣格文集》里除了冯川一篇关于论述荣格思想的文章外,就是荣格自撰的文章。当我每一次接触荣格的文章时,觉得非常玄奥,很难想像出一个人的思想竟然可以这样复杂和深刻,但这亦引起了我的兴趣,只是我始终无法将其读懂,而我看书的习惯是看过之后就将文中的字句忘记了,所以除了摘录一些短句用来思考外,只有一些朦胧的印象。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是我在十多天前在通济路的粤海书城买下的,当时浏览一次后,读《荣格文集》所留下的印象就变得清晰,并思考了十多天,直到昨天才将其拿起来读一遍。这本书的作者是申荷永,据书中介绍,他是中国第一位被接受为国际分析心理学会的个人会员。我对中国现时在心理学方面的发展只在电视新闻中了解到一二,但到二十一世纪中国才产生一位被国际认可的分析心理学家,不禁有点惊诧,但这既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要发生的始终会发生。此书介绍的是分析心理学一些基础知识,层次分明,不像《荣格文集》那样玄奥。书中关于荣格成长历程的篇章中,对荣格与中国文化情缘着墨颇多,故我在弗洛伊德与荣格之间,偏好荣格的文章,前年所买的《梦的解析》与《精神分析学导论》还像新书一样。因环境所限,我不可能读到太多的著作,也认为没有这样的必要,相对来说,现时我所接触到的书籍在数量上恐怕不下于孔子。我始终觉得,找到一句引起自己怀疑的句子,有时比读一本书要好。

我一直以为自己所提出的普遍无意识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创造,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两个类似的概念,一是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二是汉德森的文化无意识。虽然书中没有介绍弗洛姆与汉德森是如何创造这两个概念出来,也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论述,但不难看出,其意义跟普遍无意识相去不远,这令我有点颓丧,可在写这篇小文时,发觉到自己还是有点可取之外,毕竟我没接受过精神分析学与分析心理学的教育和其它高等教育。我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也不大,我只是走自己的路。

书中关于分析心理学的主要三大方法的论述中,我觉得其中的词语联想与积极想像是一种较好的反思方法。词语联想是让被试者按照一种简单的规则,对一些特定的刺激性词语做出自己的联想与反应,心理医生可通过这种方法来发现病人的病灶。于我而言,用这个方法来对自己进行心理分析和观察周围的人更有意思。相对来说,精神病患者只是正常人的九牛一毛,而精神病患者是源于正常人,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由正常人变为精神病患者吧。

积极想像被荣格心理分析家称为“睁着眼睛做梦”,然而又不同于白日梦。白日梦是个人主观的发挥,它是个人欲望无法满足的自我调节,个人如没有意识到这层意义,这种调节只是治标不治本;而积极想像是放弃“有我执”的方法。进入积极想像的状态可用气功的入静来表达,当一个人进入气功入静状态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犹如《道德经》所说的“恍兮惚兮”;而中国书画论中的物我相忘也是如此,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墙上的斑驳的痕迹,先主观地认为那是山水、竹影一类的东西,然后渐渐进入山水、竹影的世界,这不就是庄周的“蝶梦”吗。通过这种方法,自己如进入太虚幻景,心灵中的障碍所化成的形象就会跟先天潜能发生冲突,日久,障碍会慢慢地被先天潜能的积极力量所消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显现出来,个人如与自己的心灵进行沟通,这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但必须在一种具有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下才可以做到。

在三大方法中,还有一种是梦的分析,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要对神话、宗教、童话、寓言的象征意义和作用进行研究。我认为,这还要对经典著作和地方习俗进行研究,因为梦对现代人来说,太过虚幻,他们更相信具有理性的分析,并藉理性来进行自我安慰,如有次,我在新富源中西餐厅跟朋友小聚时,有位服务员来问我关于爱情方面的事,我对她说:“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