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童趣的语言;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写法与景物写法。
2.教学难点:感受语言之趣。
三、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取范读、散读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促进感悟;通过小组合作,引领学生探究问题。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1分钟)
这里有两则谜语,请大家猜一下是什么?
“未出土时便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竹
“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的一篇文章《竹影》。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走进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童趣的语言;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目标导引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三)检测预习(2分钟)
1.交流字词。
2.交流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的能力。
(四)画作欣赏(4分钟)
过渡:同学们,丰子恺既是散文家、漫画家、翻译家,又是美术和音乐教育家,难怪国际友人称他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可是老师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却发现曾经有人曾经发表评论文章《丰子恺画画不要脸》,这是怎么回事?是丰子恺得罪人了吗?于是我又深入研究了一下,原来他还真有画画不要脸的时候,罪证在此:
大家请看这幅图,画得是“村学校的音乐课”,可是这群孩子的脸部都没画上眼睛和鼻子,大家能够描述一下你从这幅图获得了什么信息吗?(图中的教室很简陋,乐器也只有一把二胡,可是孩子们却很喜欢这节音乐课,可以从他们扬着头、张大嘴的神态中感受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在歌唱所带来的欢乐之中。)看来,丰子恺的漫画,虽没有细致刻画人物五官,却惟妙惟肖,极为传神。
可见,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更讲究的是一种活的神气,只要能够强化所要表现的神韵就足够了,其实,丰子恺的这种绘画理念取自中国画技法,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下我们同学预习课文的成果,请大家判断下面的两幅画中哪幅是西洋画,哪幅是中国画,并从文中找出判断的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丰子恺的画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技法,引入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五)初读识趣(12分钟)
丰子恺还有一篇文章,也是介绍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请大家比较一下,你更喜欢读哪一篇?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着。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学生探讨更喜欢哪篇文章,通过比较引领学生明确课文采用故事的形式介绍绘画知识,比上文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跟随朗读视频品味文中之趣。
练习: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文章比较,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感受文章语言之趣,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六)人之趣、景之趣(15分钟)
请大家有目的的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表现孩子充满童真童趣的语句。
建议你这样品味语言:从文中的人物描写或者景物描写入手,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字词、句子或者修辞,结合自己的感悟体验,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点评和赏析。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一组分析人之趣,一组分析景之趣。)
教师准备:
趣在人:
1.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预设:这是运用了比喻,说明华明走路是蹦蹦跳跳的,表现出华明活泼的样子。)
2.“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预设: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华明的开朗顽皮、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
3.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进入情景:化身为孩子们,思考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话?比如在读弟弟的话时,我们要读出什么的感情?(得意、期待),读旁白时,要读出我们的惊讶和惊喜之情,重读“果然”“好像”)
过渡:那月光下的人影头上为什么要出烟气?是热气?是汗水?他们争论起来,有没有结果?(没有)为什么?(还没争出个结果来,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们又去干什么去了?(描画竹影),画完竹影后,我们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画的竹影呢?
4.“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
(预设:我们几个小孩还真是不同一般,拿自己画的竹影和名家的相比。指导学生读出自我欣赏,自得,骄傲之情)
刚才我们同学分析了文章的“人之趣”,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建议你这样朗读:读出文中蕴含的艺术和美的童真童趣,好像你就是里面的一个角色一样。
华明: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
我: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
弟弟: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
争论:(华明)是口里的热气吧?
(我)是头上的热气在那里蒸发吧?
同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
我: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