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加工学大纲

合集下载

肉制品加工学大纲

肉制品加工学大纲

肉制品工艺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肉类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所需辅助材料的基本性质与作用,熟悉不同加工工序和原辅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为肉制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绪论中国的肉类生产、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节肉品概念及我国肉品生产、加工现状广义,凡作为人类食物的动物体组织狭义,指动物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附着于其中的结缔组织、微量的神经和血管。

第二节肉制品分类及特性一、中式肉制品及特点二、西式肉制品及特点第三节肉类工业发展趋势产业化、冷却肉生肉消费的发展方向、肉制品加工为重点、西式产量上升、包装、加工工艺现代化、低温肉制品开发、保健肉制品、保鲜、食品安全第一章畜禽产肉性能及种类猪、牛、羊、禽类、兔产肉性能、经济类型、品种及分布第二章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肉(胴体)主要是由四大部分构成:肌肉组织(50%~60%)、脂肪组织(15%~45%)、结缔组织(9%~13%)、骨骼(5%~20%)第一节肌肉的构造肌原纤维(肌内膜)→初级肌束(内肌周膜) →次级肌束(内肌周膜)→肌肉(外肌周膜)肌纤维分类: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中间型肌第二节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一般占肌肉组织的9。

7%~12.4%。

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种,但以前二者为主。

结缔组织的含量取决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运动等因素。

结缔组织为非全价蛋白,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加肉的硬度,降低肉的食用价值第三节脂肪脂肪:由退化的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积聚组成。

脂肪细胞通常以单位或成群状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

脂肪的功能一是保护组织器官不受损伤,二是供给体内能源。

在肉中脂肪是风味的前体物质之一.第四节肉的化学组成肉主要成份是水,其次按重要程度有蛋白质、含氮化食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等。

肉中常见的矿物质有Na,K,Ca,Fe和P。

第四章 肉制品加工技术

第四章 肉制品加工技术

四、烟的制备
木材是由40%~60%的纤维素,20%~30%的半纤维素和 30%的木质素组成。 温度在100℃ 时,CO, CO2和一些易挥发的短链有机酸 如乙酸,在脱水或蒸发过程中释放出来。 温度在200-260℃ ,气体和挥发性酸的数量急剧增加。 温度在260-300℃ ,焦木液和焦油产生。 温度在310℃ 以上时,木质素分解,产生酚类及其衍 生物。
(一)酚类
分离出的酚类化合物20多种,有愈创木 酚、苯酚、香兰素等。主要是由木质素裂解 产生
1、抗氧化作用 2、赋予烟熏产品以色泽和风味 3、具有防腐作用
(二)醇类
初级、次级和高级醇类 其他挥发性物质的载体,也有一定的抗菌作 用。
(三)有机酸
1~4 碳的有机酸存在于烟的气相中 5~10 碳的有机酸存在于烟的粒相中 有机酸由于降低了肉制品表面的pH值而具有 一些保藏或防腐作用;有助于表皮的蛋白质 凝固。使制品的烟熏味有刺激感,适量的有 机酸有利于烟熏味的形成。
大家好
第四章 肉制品加工原理
• 腌制、烟熏、干燥、蒸煮 • 绞肉、斩拌、乳化、滚揉、灌装
第一节 肉类腌制(CURING)
• 腌制就是用食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糖、各 种调料及其他辅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腌制 可以提高肉制品的防腐贮藏性,改善风味和色 泽,提高保水性能,从而改善肉制品的质量。
一、腌制材料
4、为了保证原材料利用率,调节湿度是很重要的。一 般来说,增加湿度,原材料利用率就会提高,但湿 度过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5、装入制品的量要符合烟熏室的容量要求。 6、选择合适的烟熏材料。
干燥及烟熏的温度和时间条件
干燥 制品名称 温度℃ 时间
*
*
30
2~3日
带骨火腿 30

肉制品加工培训教材

肉制品加工培训教材

肉制品加工培训教材————————————————————————————————作者:————————————————————————————————日期:第一节、西式火腿生产加工技术.一、概述火腿的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年,人们就用混有硝石的食盐揉搓胴体的表面,并加以盐腌,这就是原来意义上的培根(我国称为腊肉)后腿部分称为火腿。

而现在此类制品的仿制品都冠以火腿,火腿和培根这两个名称使用得越来越广泛。

但不管怎样,这两个词仍未失去块状肉腌制加工制品这一含义。

带骨火腿即真正的火腿加工制品。

除带骨火腿外,火腿的概念还有一种是将腌制肉灌入肠衣后成形的加工制品。

它是以禽畜肉为原料,经剔骨、选料、精选、切块盐水注射(或盐水浸渍)腌制后,加入辅料,再经滚揉、充填(或不充填)、蒸煮、烟熏(或不烟熏)、冷却等工艺制作的。

这类西式火腿口味纯正、安全卫生、营养丰富、食用简单,携带方便,虽然历史并不长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火腿在我国发展很快,带来了肠衣品种、包装形式、注射设备、滚揉设备、灌装设备的大发展。

根据1992年我国的肉类制品分类标准,分类如下:▲带骨火腿:将猪带骨后腿经注射盐腌后,加以蒸煮或直接烟熏处理、脱水以增加其保藏性,同时赋予香味而制成的半成品。

➢代表产品:生烟熏带皮带骨后退、熟带皮带骨后退➢食用方法:整腿烤制,或煮熟后烤制。

➢目标市场:酒店自助,派对,主菜餐车▲去骨火腿:以去骨猪后腿经整形、注射、腌制、包扎成型后,再经烟熏、水煮而成,是熟肉制品。

➢代表产品:圣诞火腿、烟熏去骨整火腿➢食用方法:冷食、烤制、水煮、三明治➢目标市场:酒店、派队,酒吧,超市▲培根及里脊培根:原料以猪腹肉或外脊肉(可带骨)经注射、腌制、干燥、烟熏、蒸煮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熟肉制品。

➢代表产品:切片培根、烟熏大排➢使用方法:煎、烤、炸、炒、三明治、面条、裹蔬➢目标市场:超市、食堂、面包房、咖啡厅、自助餐▲压模火腿:用猪腿肉、肩肉、腰肉添加其它部位的肉或其它禽、畜、经注射、腌制,装入包装袋或容器中成型、水煮后则为成型火腿(又称压模火腿)。

《肉制品加工》知识体系

《肉制品加工》知识体系

肉制品加工部分§1肉制品加工基本知识一用于加工的原料动物种类二原料肉的结构、组成1 胴体的概念2 肌肉组织种类构成3 脂肪组织蓄积脂肪组织脂肪4 骨骼组织种类结构5 结缔组织分布构成(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2肌肉的化学一肌肉中的水分二肌肉中的蛋白质1 肌原纤维蛋白质①肌球蛋白(肌球蛋白粗丝) 重要性特点主要化学性质②肌动蛋白(肌动蛋白) 特点主要化学性质③肌动球蛋白形成主要化学性质2 肌浆蛋白质肌浆蛋白?特点3 基质蛋白质胶原纤维蛋白质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弹性纤维蛋白质主要由弹性蛋白构成特点主要化学性质网状纤维蛋白质主要由网状蛋白构成特点主要化学性质4 色素蛋白质肌肉色素的来源①肌红蛋白结构化学性质②血红蛋白结构化学性质三肌肉中的脂肪物质1 主要脂肪物质2 脂肪酸组成的特点四肌肉中的糖类物质1 主要糖类物质2 糖原对宰后肌肉品质变化的意义五肌肉中的非蛋白态含氮物质1 核苷酸类2 胍类化合物CP 及其降解产物肌酸、肌酐3 肽类化合物谷胱苷肽肌肽鹅肌肽六肌肉中的维生素七肌肉中的矿物质§3 肌肉的成熟与品质一肌肉的成熟1 肌肉的僵直①僵直的机理●呼吸停止,EMP继续进行,糖原消耗,组织内能量短缺●有机酸的积累(哪些途径?),pH不断下降,肌肉蛋白变性,组织变硬。

何为极限pH值?达到极限pH值时,肌肉的僵直被称为最大僵直。

②僵直肉的表现?2肌肉的解僵①解僵的机理●僵直引起的肌肉纤维收缩使纤维的连结松弛或发生断裂●组织内酸性蛋白酶被激活,水解蛋白质●ATP在降解过程中,释放出碱性物质②解僵过程的结果?二成熟肌肉的品质1 影响肌肉品质的宰前因素动物种类、品种、性别、育龄、饲养水平与营养状况、动物的运动与活动状况、屠宰条件与方法2影响肌肉品质的宰后因素肌肉的成熟过程;贮藏环境;肉品加工中的处理3 肌肉的色泽①Mb+H2O ? MbO2 ? Mb+H2O MMb ? Mb-NO ?②上述色素物质分别在何条件下形成?温度、氧、光线、RH对它们各有何影响4 肌肉的风味①肉香物质小分子脂肪酸、羰基化合物、含硫物质、含氮物质②来源体内存在;成熟过程中形成的前体;肉品加工中存在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或前体物质分解或转化而来③滋味物质氨基酸类、核苷酸类、其它含硫物质、含氮物质④来源体内存在;成熟过程中形成的前体;肉品加工中存在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或前体物质分解和转化而来5肌肉的嫩度与持水力①嫩度与持水力的概念②嫩度与持水力的关系嫩度是咀嚼时人对肉组织机械特性产生的感觉;持水力是肌肉亲水胶体与水的结合能力,两者有密切相关性。

肉制品加工技术

肉制品加工技术

肉制品加工技术目录绪论......................................................l 【学习目标】 (1)一、肉制品加工技术学习的主要内容 (1)二、肉与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1)三、肉类食品加工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2)四、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5)本章小结 (5)习题 (5)第一章肉制品加工基础知识 (7)【学习目标】 (7)第一节肉的组织结构与化学成分 (7)一、肉的组织结构 (7)二、肉的化学成分 (9)第二节肉的成熟与腐败 (13)一、糖原的酵解……………………………“二、肉的成熟 (14)三、肉的腐败和酸败 (18)第三节肉的物理性质与品质评定 (19)一、肉色 (19)二、保水性 (21)三、嫩度 (23)四、风味 (24)五、肉的冰点和导热系数 (25)第四节肉的质量检验 (25)一、感官检验 (25)二、理化检验 (26)三、微生物检验 (27)本章小结 (28)习题 (28)实验实训一肉新鲜度感官评定 (30)实验实训二原料肉品质的评定...一 (31)第二章畜禽的屠宰与分割技术 (33)[学习目标] (33)第一节畜禽的宰前准备与管理 (33)一、畜禽宰前的检验 (33)二、畜禽的宰前工序和管理 (33)第二节畜禽的屠宰加工技术 (34)一、家畜的屠宰工艺 (34)二、家禽的屠宰工艺 (38)第三节分割肉的加工 (40)一、猪肉分割与加工 (40)二、牛肉分割与加工 (42)三、禽肉分割与加工 (43)四、兔肉分割与加工 (43)五、动物宰后胴体的分级 (44)本章小结 (45)习题 (46)实验实训三屠宰厂参观 (47)第三章原料肉的保鲜技术 (48)【学习目标】 (48)第一节冷却保鲜 (48)一、冷却的目的 (48)二、冷却的条件与方法 (48)三、冷却保鲜过程中的问题与质量控制 (50)第二节冷冻保鲜 (50)一、冷冻的目的 (51)二、冷冻的条件与方法 (51)三、肉的解冻 (52)四、冷冻保鲜过程中的问题与质量控制 (53)第三节其他保鲜技术 (54)一、辐射保鲜 (54)二、真空保鲜 (57)三、充气保鲜 (58)四、化学保鲜 (60)本章小结 (61)习题....:. (62)实验实训四肉的保鲜与贮藏 (63)第四章肉制品加工辅料 (64)[学习目标] (64)第一节调味料 (64)一、成味料 (64)二、甜味料 (65)三、酸味料 (66)四、鲜味料 (66)五、料酒 (67)第二节香辛料 (67)一、天然香辛料 (67)二、配制香辛料 (70)三、抽提香辛料 (71)四、香辛料使用原则 (71)第三节添加剂 (71)一、发色剂与发色助剂 (71)二、品质改良剂 (72)三、防腐剂 (74)四、抗氧化剂 (74)第四节包装与包装材料 (74)一、包装的基本概念 (74)二、生鲜肉的包装 (75)三、冷冻肉包装 (75)四、熟肉类食品包装 (75)本章小结 (77)习题....................... (77)实验实训I五天然香辛料的观察和分辨 (79)实验实训六红油调味汁的配制方法 (80)第五章腌腊肉制品加工技术 (81)【学习目标】 (81)第一节腌腊肉制品加工原理 (81)一、腌腊制品的特点及种类 (81)二、腌制的作用与原理 (82)三、腌制的方法 (84)四、腌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86)第二节常见腌腊制品的加工 (87)一、中式火腿 (87)二、腊肉 (91)三、板鸭 (92)四、咸肉 (94)五、腊肠 (96)六、培根 (98)本章小结 (99)习题 (99)实验实训七广式腊肉的加工 (101)实验实训八广式腊肠的加工 (103)第六章西式火腿制品加工技术........105 【学习目标】 (105)第一节西式火腿制品的种类与特点 (105)一、西式火腿的种类 (105)二、西式火腿的特点 (105)第二节西式火腿的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106)一、工艺流程 (106)二、工艺要点及质量控制 (106)第三节常见西式火腿制品的加工 (115)一、带骨火腿 (115)二、去骨火腿 (117)三、盐水火腿 (117)四、其他成型火腿 (120)本章小结 (123)习题 (124)实验实训九盐水火腿的制作..................1 25实验实训十双色火腿的制作 (127)第七章灌肠类制品加工技术 (129)【学习目标】 (129)第一节灌肠类制品的加工原理 (129)一、香肠制品的种类及特点 (129)二、灌肠制品中常用的原辅材料 (131)三、香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32)第二节几种常见香肠制品的加工 (135)一、生干香肠 (135)二、熟香肠 (136)三、发酵肠 (137)四、烟熏香肠 (144)第三节其他灌肠类制品加工技术 (145)一、红肠 (145)二、粉肠 (146)三、火腿肠 (146)本章小结 (147)习题 (148)实验实训十一灌肠的加工 (149)第八章酱卤制品加工技术 (151)【学习目标】 (151)第一节酱卤制品加工原理 (151)一、酱卤制品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151)二、肉的酱卤技术与质量控制 (152)第二节常见酱卤制品的加工 (156)一、白煮肉类 (156)二、酱卤肉类 (158)三、卤肉类 (162)四、糟肉类 (165)五、蜜汁肉类 (167)本章小结 (168)习题 (168)实验实训十二酱牛肉的制作 (170)实验实训十三道口烧鸡的加工 (172)第九章熏烤制品加工技术 (174)【学习目标】 (174)第一节熏烤的原理与方法…………………1 74一、肉的熏制技术及质量控制 (174)二、肉的烤制技术及质量控制 (180)第二节常见熏烤制品的加工 (182)一、烟熏制品加工 (182)二、烧烤制品加工 (186)本章小结 (190)习题 (190)实验实训十四烤鸡的加工 (191)第十章干肉制品加工技术 (193)【学习目标】 (193)第一节肉的干制技术与质量控制 (193)一、肉的干制方法 (193)二、干肉制品的贮藏原理 (195)三、干肉制品的质量控制 (195)第二节常见干制品的加工 (197)一、肉干加工 (197)二、肉松加工 (199)三、肉脯加工 (203)本章小结 (204)习题 (205)实验实训十五上海咖喱猪肉干的加工 (206)实验实训十六太仓肉松的制作 (207)第十一章肉类罐头加工技术 (208)【学习目标】 (208)第一节罐藏容器与材料 (208)一、金属容器 (208)二、玻璃罐 (209)三、蒸煮袋 (209)第二节肉类罐头的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209)一、硬类罐头的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209)二、软罐头的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214)三、罐头产品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216)第三节常见肉类罐头的加工 (217)一、清蒸猪肉 (217)二、红烧肉罐头 (218)三、午餐肉..................... .. (219)四、五香牛肉(软包装) (221)本章小结 (222)习题 (222)实验实训十七鲢鱼软罐头的制作 (224)实验实训I十八红烧牛肉软罐头的加工 (225)第十二章其他肉制品加工技术 (227)【学习目标】 (227)第一节油炸肉制品 (227)一、油炸肉制品的概念及特点 (227)二、油炸的方法 (227)三、常用油炸技术 (229)四、常见油炸肉制品加工 (230)第二节肉丸制品 (232)一、肉丸制作主要工序及所用设备 (233)二、影响肉丸质量的因素 (235)本章小结 (237)习题 (237)实验实训十九炸猪排 (238)实验实训二十鸡肉丸的制作 (239)参考文献 (241)节选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蓬勃发展,“十五”期间是其跨越式发展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的规模空前壮大,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畜产品加工的概念和内容,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意义,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畜产品加工的概念和内容,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意义,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畜产品加工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肉与肉品加工第一节肉的基础知识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肉的物理性状。

掌握肉的概念,各种畜禽肉的特征,肉的成熟与变质。

了解肉的主要化学成分。

教学内容肉的形态结构,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特征,肉的物理性状,肉的成熟与变质。

第二节畜禽的屠宰与分割肉加工教学要求掌握畜禽屠宰工艺,冷却肉的概念,分割肉加工。

了解畜禽屠宰前的选择及准备,冷却肉的加工过程。

教学内容畜禽屠宰前的选择及准备,畜禽屠宰工艺,冷却肉的概念及加工过程,分割肉加工。

第三节肉的贮藏与保鲜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肉的低温保藏方法。

了解肉的其他保鲜方法。

教学内容肉的低温保藏,肉的其他保鲜方法。

第四节肉制品加工辅助材料教学要求了解各种肉制品加工辅助材料的特点及使用。

教学内容调味料,香辛料,品质改良剂,肠衣及其它包装材料。

第五节腌腊制品加工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腌制的基本原理和腌制方法。

掌握各种腌腊制品(金华火腿、中式香肠、香肚、广式腊肉、南京板鸭)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腌制的基本原理,腌腊制品加工方法。

第五节熏烤制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熏制的原理,以及生熏腿、北京烤鸭、培根、烤鸡、脆皮乳猪等熏烤制品的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熏制的原理,熏烤制品加工方法。

第六节酱卤制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酱卤制品的分类和酱卤制品加工过程。

了解镇江肴肉、道口烧鸡、五香酱肉等酱卤制品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调味和煮制,酱卤制品加工方法。

第七节干制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干制的基本原理、影响食品干制的因素以及干制方法。

了解肉干、肉松和肉脯的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干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干制品加工方法。

第八节西式肉制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西式肉制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了解盐水火腿、西式灌肠的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西式肉制品加工的基本方法,盐水火腿、西式灌肠的加工方法。

肉制品加工工教学大纲

肉制品加工工教学大纲

肉制品加工工教学大纲肉制品加工工教学大纲肉制品加工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职业领域,它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和营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培养优秀的肉制品加工工人,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肉制品加工工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教学大纲的内容1.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应包括肉类的分类、解剖结构、营养成分等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部位的肉类特点和适用的加工方法,以及肉类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要求。

2.加工技术:教学大纲应包括肉制品的加工技术,如腌制、熏制、烘烤等。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加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

3.设备使用:教学大纲应包括肉制品加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加工。

4.食品安全管理:教学大纲应包括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要了解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学习如何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5.创新与发展:教学大纲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发展。

学生应该学习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了解新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以及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

二、教学大纲的结构教学大纲应具有明确的结构,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大纲结构:1.课程简介:介绍肉制品加工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课程的目标和学习方法。

2.基础知识:介绍肉类的分类、解剖结构、营养成分等基础知识。

3.加工技术:介绍肉制品的加工技术,如腌制、熏制、烘烤等。

4.设备使用:介绍肉制品加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5.食品安全管理: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创新与发展:介绍创新和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7.实践训练: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8.评估与考核:制定评估和考核标准,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三、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对于肉制品加工工教育的发展和质量保障至关重要。

《肉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肉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肉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信息1.1课程名称(代码):肉品加工技术(137900026)1.2总学时数:60 学时(理论课学时数:30 学时;实践课学时数:30 学时)1.3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1.4授课对象:高职高专三年制大专生1.5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2.课程概述2.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适应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育需要而开设,是高等职业训练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2.2课程定位《肉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把握肉制品的加工原理与技术,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力量,提高就业和创业力量,学生毕业后能在肉品生产企业就业,能胜任肉制品加工、肉品设备操作、品控和销售等岗位,解决工作岗位上的生产实际问题,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2.2课程设计理念2.2.1该课程是依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力量分析表”中的“肉制品加工”工程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学问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肉制品生产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学问、培育相应的职业力量。

该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播放录像来提高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到肉制品加工企业参观以便学生理解和吸取理论学问。

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承受丰富多彩的形式活泼课堂气氛,尽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寓教于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职业力量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肉制品加工的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还要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和综合素养。

实践教学形式有课程实践工程、烘焙工职业技能实习周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供给丰富的实践时机。

教学效果评价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力量。

2.2.2该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力量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依据肉品加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猪屠宰加工工、牛羊屠宰加工工、禽类屠宰加工工和肉制品加工工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内容进展优化,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运用机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学生专业力量、方法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全面培育。

肉制品工艺学复习大纲

肉制品工艺学复习大纲
复习提纲

肌肉的构造
肌纤维(基本构造单位) (肌内膜) 初级肌束 (肌束膜) 次级肌束 肌肉块(肌外膜)

肌原纤维结构、大小 肉中最主要的三种蛋 白质,每种蛋白质的 特性,在肌纤维中的 构成部分(肌球、肌 动、肌动球、原肌球、 肌钙)



红肌、白肌的特点及区别,举例说明 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结构、变化、测定方法 为什么动物年龄增大,其肉嫩度下降??? 脂肪的种类

Mb的化学变化对肉色的影响 影响肉色的因素及保护措施 PSE、DFD肉 影响肉嫩度的因素及常用嫩化方法 肉的保水性定义及影响因素 肉的保水性的测定方法 磷酸盐的作用 肉的基本香味物质 肉风味物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常用的提取分 离及鉴定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肉制品添加的辅料包括哪些 腌制原理、方法 乳化定义、机理、影响因素 烟熏成分、方法、改进措施 干制原理、目的 煮制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过程 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的比较



肌肉收缩的过程、特点 肌肉松弛的过程 尸僵、冷收缩、解冻僵直、解僵、成熟、变质、 最终pH(极限pH) 屠宰后肉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成熟肉、尸僵肉的特点 尸僵过程和类型?僵直对肉品质有何影响?


成熟对肉品质的影响?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腐败肉的特征?引起肉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预防肉的腐败?

中式香肠和西式灌肠的区别
中式肉制品的分类(每类知道一种) 常见的肉制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必
考!)

肉制品加工学大纲

肉制品加工学大纲

肉制品工艺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肉类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所需辅助材料的基本性质与作用,熟悉不同加工工序和原辅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为肉制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绪论中国的肉类生产、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节肉品概念及我国肉品生产、加工现状广义,凡作为人类食物的动物体组织狭义,指动物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附着于其中的结缔组织、微量的神经和血管。

第二节肉制品分类及特性一、中式肉制品及特点二、西式肉制品及特点第三节肉类工业发展趋势产业化、冷却肉生肉消费的发展方向、肉制品加工为重点、西式产量上升、包装、加工工艺现代化、低温肉制品开发、保健肉制品、保鲜、食品安全第一章畜禽产肉性能及种类猪、牛、羊、禽类、兔产肉性能、经济类型、品种及分布第二章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肉(胴体)主要是由四大部分构成:肌肉组织(50%~60%)、脂肪组织(15%~45%)、结缔组织(9%~13%)、骨骼(5%~20%)第一节肌肉的构造肌原纤维(肌内膜)→初级肌束(内肌周膜) →次级肌束(内肌周膜) →肌肉(外肌周膜)肌纤维分类: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中间型肌第二节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一般占肌肉组织的9.7%~12.4%。

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种,但以前二者为主。

结缔组织的含量取决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运动等因素。

结缔组织为非全价蛋白,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加肉的硬度,降低肉的食用价值第三节脂肪脂肪:由退化的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积聚组成。

脂肪细胞通常以单位或成群状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

脂肪的功能一是保护组织器官不受损伤,二是供给体内能源。

在肉中脂肪是风味的前体物质之一。

第四节肉的化学组成肉主要成份是水,其次按重要程度有蛋白质、含氮化食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等。

肉中常见的矿物质有Na,K,Ca,Fe和P。

肉制品加工培训教材1

肉制品加工培训教材1

上篇基础知识第一章原料肉第一节肉的组织及化学成分一、肉的组织肉在形态学上分为骨骼组织、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

骨骼组织按其性质可分为硬骨、软骨二大类,硬骨按其形状又分为管状骨和扁平状骨;按骨质构造的致密度可分为密质骨和疏松骨,其中疏松骨具有巨大的食用意义,它在熬煮时可得到达22.65%的油脂和31.85%的胶原物质。

成年动物骨骼含量比较恒定,变动幅度较小。

猪骨约占胴体5~9%,牛骨占15~20%,羊骨占8~17%,兔骨占12~15%,鸡骨占8~17%。

肌肉组织是肉在质与量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分为横纹肌、心肌、平滑肌三种。

横纹肌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平滑肌分布在消化道、血管壁等处,用于肉制品加工的主要原料是横纹肌,它约占动物机体的30~40%左右,约占整个肉尸重量的50~60%,横纹肌是由多数的肌纤维和比较少量的结缔组织,以及脂肪细胞、腱、血管、神经纤维、淋巴结或淋巴腺等,按一定秩序排列构成的。

在加工肉制品时主要研究就是这类肌肉。

脂肪组织,大多附着在动物皮下、脏器的周围和腹腔等处,它具有储存脂肪,保持体温,保护脏器等作用,若脂肪组织积于肉中的话,能使肉的柔软性、致密度、滋味及气味等明显提高。

脂肪组织是由脂肪细胞所构成的,脂肪细胞是用很多胶原纤维将它们互相连接起来,再由很多的脂肪细胞构成集团,用结缔组织膜把它包住形成脂肪小叶,很多个脂肪叶聚集起来构成脂肪组织。

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极广,在肉内构成肌腱、筋鞘、韧带、肌肉组织的肉外膜。

它的主要功用是赋予肉以伸缩性和韧性。

结缔组织是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构成,后者的性质变异很大,可以是柔软的胶体,也可以是坚韧的纤维。

其重量占尸体重量的9.7~12.4% 。

二、化学成分肉的成分因动物种类有所不同,一般成分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等物质。

另外肉中还会有其它各种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无氮有机化合物及维生素A、B1、B2、C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制品工艺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肉类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所需辅助材料的基本性质与作用,熟悉不同加工工序和原辅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为肉制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容
绪论中国的肉类生产、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肉品概念及我国肉品生产、加工现状
广义,凡作为人类食物的动物体组织
狭义,指动物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附着于其中的结缔组织、微量的神经和血管。

第二节肉制品分类及特性
一、中式肉制品及特点二、西式肉制品及特点
第三节肉类工业发展趋势
产业化、冷却肉生肉消费的发展方向、肉制品加工为重点、西式产量上升、包装、加工工艺现代化、低温肉制品开发、保健肉制品、保鲜、食品安全
第一章畜禽产肉性能及种类
猪、牛、羊、禽类、兔
产肉性能、经济类型、品种及分布
第二章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
肉(胴体)主要是由四大部分构成:肌肉组织(50%~60%)、脂肪组织(15%~45%)、结缔组织(9%~13%)、骨骼(5%~20%)
第一节肌肉的构造
肌原纤维(肌膜)→初级肌束(肌周膜) →次级肌束(肌周膜) →肌肉(外肌周膜)
肌纤维分类: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中间型肌
第二节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一般占肌肉组织的9.7%~12.4%。

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种,但以前二者为主。

结缔组织的含量取决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运动等因素。

结缔组织为非全价蛋白,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加肉的硬度,降低肉的食用价值
第三节脂肪
脂肪:由退化的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积聚组成。

脂肪细胞通常以单位或
成群状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

脂肪的功能一是保护组织器官不受损伤,二是供给体能源。

在肉中脂肪是风味的前体物质之一。

第四节肉的化学组成
肉主要成份是水,其次按重要程度有蛋白质、含氮化食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等。

肉中常见的矿物质有Na,K,Ca,Fe和P。

这些成份因动物的种类、品种、性别、年龄、季节、饲料,使役程度,营养和健康状态等不同而有所差别。

第三章肉的食用品质
肉质的性状包括许多容,最重要有颜色、气味、嫩度、持水性、酸度等。

这些性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肉的优劣,对肉制品的质量影响很大。

第一节肉的颜色
颜色的产生是因为肉中含有色素物质。

肌肉中含有多种色素物质,包括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核黄素等。

其中,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最高,对肌肉颜色影响也最大。

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和高铁肌红蛋白之间的转化
影响肉色稳定的因素:氧气压、细菌、pH、温度、光线、冷冻、盐
保护肉色措施:真空包装、气调包装、低温贮藏、抑菌和添加抗氧化剂
异常肉:
常见有PSE肉(pale, soft and exudative meat)和DFD肉(dark, firm and dry meat)。

PSE肉的基本特征为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和切面有水分渗出。

DFD肉为色暗、质地坚硬和表面干燥。

第二节肉的嫩度
嫩度是指肉在咀嚼时对碎裂抵抗力的大小,表明肉质柔软、多汁、易于嚼烂,是肉品质良好的主要指标。

影响肉嫩度的因素:宰前因素、宰后因素
第三节肉的保水性
肉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保持自身水分及外加水分的能力。

它不仅影响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多汁性、嫩度等食用品质,而且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影响保水性的因素:pH值、宰后肉的变化、加热处理、添加剂(食盐、磷酸盐)
第四节肉的风味
肉的味质即风味,包括滋味和气味两个方面。

肉品风味的产生:美拉德反应、脂质水解氧化、蛋白质、氨基酸分解、大分子的降解(VB1)
影响肉品风味的因素
第四章屠宰后肉的变化
第一节尸僵
概念:胴体在宰后一定时间,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消失,肉变成紧,僵硬的状态。

尸僵肉特点:坚硬有粗糙感、缺乏风味、粘结能力差、加热时肉汁流失多、不具备可食肉的特性
第二节肉的成熟
概念:尸僵完全的肉在冰点以上温度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僵直解除、肌肉变软,系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改善的过程。

包括尸僵的解除及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进一步成熟的过程。

对肉质的作用:pH值回升5.7~6.0、保水性上升、嫩度改善、风味改善
促进肉成熟的因素:温度、电刺激、机械作用
第三节肉的腐败
一、由于肉的自溶,使肉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的氨和胺类化合物及具有恶臭气味的有毒物质。

二、肉的腐败:发粘、变色、霉斑、变味
第四节检验方法
感官、细菌污染度、生物化学
第五章畜禽屠宰工艺
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
第六章肉类分级
第七章肉的贮藏
第一节肉的低温贮藏
原理:抵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酶的活性
冷藏:使产品深处的温度降低到0-1℃左右, 为了延长冷却肉的贮存期,可使产品深处的温度降低到-6℃左右。

冻结:即将肉的温度降低到-18 ℃以下,肉中的绝大部分水分(80%以上)形成冰结晶。

冻结工艺(一次冻结、二次冻结)、贮藏中肉质变化
第二节鲜肉气调保鲜贮藏
通过在包装充入一定的气体,破坏或改变微生物赖于生存繁殖以及色变的条件,以达到保鲜的目的。

气调包装用的气体通常为CO2、O2和N2,或是它们的各种组合。

气调包装:通常选用以PET、PP、PA、PVDC等作为基材的复合包装薄膜。

第三节原料肉幅射贮藏
第八章肉制品加工中常用辅料及特性
第一节辅料的概念、作用及管理
第二节调味料
调味料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风味,能赋于食品特殊味感(咸、甜、酸、苦、鲜、麻、辣等),使食品鲜美可口、引人食欲而添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

种类:咸味料、甜味料、酸味料、增味剂、料酒
第三节香辛料
能改善和增强食品香味和滋味的食品添加剂,故又叫增香剂。

分类及常见香辛料
第四节添加剂
一、发色剂:硝盐
二、发色助剂:常用的发色助剂有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烟酰胺、葡萄糖、葡萄糖醛脂等。

三、着色剂:天然色素、人工色素
四、品质改良剂:磷酸盐、大豆蛋白、卡拉胶、淀粉、酪蛋白酸钠
五、防腐剂:化学防腐剂(有机酸及其盐类)天然防腐剂(茶多酚、
香辛料提取物)、细菌素)
六、抗氧化剂
七、营养强化剂
第九章腌腊肉制品
第一节腌腊肉制品的概念和品种
概念:肉经腌制、酱渍、晾晒或烧烤等工艺制成的生肉制品,食用前需
经熟制加工。

种类:咸肉、腊肉、酱封肉和风干肉
加工的主要工艺为腌制、脱水和成熟
腌制方法:干腌、湿腌、混合腌
第二节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咸肉、腊肉、中式火腿、腊肠、板鸭、培根
第十章熏烧烤制品
第一节熏烧烤制品的概念、加工原理及方法
肉经煮制(或腌制),并经决定产品基本风味的烟熏工艺而制成的熟肉类制品。

烟熏目的:呈味、发色、杀菌、抗氧化
熏烟方法:冷熏、温熏、热熏、焙熏、电熏法、液熏法
第二节熏烤制品的加工工艺
培根加工
第十一章西式火腿、灌肠
第一节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第二节带骨火腿、去骨火腿、里肌火腿、lachs火腿、成型火腿、灌肠制品的加工工艺
成型火腿的加工原理及工艺
第三节灌肠制品的加工
第十二章干肉制品
第一节肉制品的干制原理和方法
肉经过预加工后再脱水干制而成的一类熟肉制品。

可直接食用,成品呈小的片状、条状、粒状、团粒状、絮状。

包括肉干、肉脯和肉松三大种类
干制方法及原理:常压、减压、微波
第二节肉干加工
第三节肉脯加工
第四节肉松加工
第十三章肉类罐头
第一节肉类罐头生产原理
种类:清蒸类、调味类、腌制类
包装:硬质(马口铁罐、玻璃罐、铝合金罐)软质(透明蒸煮袋、铝箔蒸煮袋)
生产原理:杀菌、排气、密封
第二节肉类罐头加工工艺
第三节各类肉类罐头
第十四章其它肉制品
第一节酱卤制品
一、酱卤制品的种类及特点
指原料肉加调味料和香辛料,水煮而成的熟肉类制品。

白煮肉类、酱卤肉类(酱制、酱汁、蜜汁、糖醋、卤制)、糟肉类三大类
二、主要酱卤制品的加工方法
白切猪肚、酱汁肉、扒鸡、糟鹅
第二节发酵肉制品
一、发酵肉制品基本加工工艺
发酵肉制品是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微生物发酵,由特殊细菌或酵母,将糖转化为各种酸或醇,使肉制品的pH值降低, 并经低温脱水使Aw下降而
加工成的一类肉制品。

因此,准确地讲应称其为发酵干燥肉制品。

工艺:原料肉的预处理→绞肉→调味→罐装→发酵→干燥→熏制
二、发酵香肠的分类与加工特点
第三节肉制品加工新技术
课后习题:
1、试述发色剂及发色助剂的种类及成色原理;
2、试用一通式表示腌腊制品的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3、试述咸肉、培根和腊肉的异同;
4、肉干、肉松及肉脯在加工工艺上有何显著不同?
5、肉类罐头在加工中的各生产工艺过程、目的及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