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带状疱疹和疱疹后神经痛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急性带状疱疹和疱疹 后神经痛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急性带状疱疹 • 疱疹后神经痛 • 治疗 • 预防与护理 • 病例分享
PART 01
急性带状疱疹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急性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 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症状
发病前常有轻度的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局部皮肤有感觉过敏、 烧灼感或神经痛。随后出现红斑,很快发展为丘疹和水疱,常伴有明显的神经 痛。
病因与病理
要点一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原体,病毒经 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 染。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 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 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 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其他药物
如免疫调节剂、营养神经类药 物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
用。
物理治疗
01
02
03
紫外线疗法
通过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皮 损愈合,减轻疼痛。
激光治疗
如氦氖激光照射,可起到 消炎镇痛的作用。
神经阻滞
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射, 阻断神经传导,达到缓解 疼痛的目的。
手术治疗
神经毁损术
对于长期慢性疼痛、其他治疗无 效的患者,可考虑神经毁损术, 破坏神经传导,减轻疼痛。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2
疱疹后神经痛
定义与症状
急性带状疱疹和疱疹 后神经痛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急性带状疱疹 • 疱疹后神经痛 • 治疗 • 预防与护理 • 病例分享
PART 01
急性带状疱疹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急性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 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症状
发病前常有轻度的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局部皮肤有感觉过敏、 烧灼感或神经痛。随后出现红斑,很快发展为丘疹和水疱,常伴有明显的神经 痛。
病因与病理
要点一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原体,病毒经 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 染。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 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 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 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其他药物
如免疫调节剂、营养神经类药 物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
用。
物理治疗
01
02
03
紫外线疗法
通过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皮 损愈合,减轻疼痛。
激光治疗
如氦氖激光照射,可起到 消炎镇痛的作用。
神经阻滞
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射, 阻断神经传导,达到缓解 疼痛的目的。
手术治疗
神经毁损术
对于长期慢性疼痛、其他治疗无 效的患者,可考虑神经毁损术, 破坏神经传导,减轻疼痛。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2
疱疹后神经痛
定义与症状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科普课件
定义及分类
定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 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神经痛持续超 过一个月,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 症。
分类
根据疼痛持续时间,PHN可分为短期 (1-3个月)和长期(>3个月)两种 类型。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病毒可累及神经节和神 经纤维,导致神经元发生炎症和坏死,从而引发神经痛。
病理生理过程
PHN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包括神经元的炎症反应、神经纤维的损伤和修复、 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等。
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
早期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避免皮疹严重程度和疼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及时采 取有效的镇痛措施,是预防PHN的关键。
治疗
PHN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神经调节等。药物治疗主 要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局部麻醉药等。物理治疗包括光疗、电疗、热疗等。 神经阻滞和神经调节可用于重度疼痛患者。
04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 护理和康复
护理原则和方法
急性期护理
保持皮疹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 搔抓,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减少
继发感染。
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程度,遵循医嘱使用镇痛 药,调整药物剂量和频率以改善生 活质量。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提供心理支 持和安慰,减轻焦虑和疼痛感知。
康复治疗和训练
物理治疗
使用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方 法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运动康复
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适 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
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痛治疗
使用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神经 痛药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讲课文档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与PHN发生及疼痛程度最相关的 早期因素
年龄
前期症状
急性期的皮损程度 急性期的处置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 特点:疼痛严重 难治
▪ 主要目标: 缓解疼痛 改善睡眠 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治疗PHN常用药物分类
▪ 三环类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 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
弱等),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 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 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第四页,共35页。
▪ 作用机制:
▪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第二十八页,共35页。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100mg, TID开始,酌情增加,参考方案:
第一天:100mg, TID 第二天:200mg, TID
第三天:300mg, TID 第四天-第七天:400mg, TID 此后每周增加300mg/d, 直至最大剂量3600mg/d
用10~14 天 ▪ 注意不良反应(肾功能)
第十三页,共35页。
抗病毒药物
▪ 阿昔洛韦
静脉点滴: 250mg-500mg, 2次/d, 5-7天 口服: 200mg-800mg,5次/d,7天
▪ 伐昔洛韦
口服: 500mg-1000mg ,3次/d,7天
▪ 泛昔洛韦
口服: 250mg-500mg,3次/d,7天
与PHN发生及疼痛程度最相关的 早期因素
年龄
前期症状
急性期的皮损程度 急性期的处置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 特点:疼痛严重 难治
▪ 主要目标: 缓解疼痛 改善睡眠 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治疗PHN常用药物分类
▪ 三环类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 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
弱等),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 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 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第四页,共35页。
▪ 作用机制:
▪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第二十八页,共35页。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100mg, TID开始,酌情增加,参考方案:
第一天:100mg, TID 第二天:200mg, TID
第三天:300mg, TID 第四天-第七天:400mg, TID 此后每周增加300mg/d, 直至最大剂量3600mg/d
用10~14 天 ▪ 注意不良反应(肾功能)
第十三页,共35页。
抗病毒药物
▪ 阿昔洛韦
静脉点滴: 250mg-500mg, 2次/d, 5-7天 口服: 200mg-800mg,5次/d,7天
▪ 伐昔洛韦
口服: 500mg-1000mg ,3次/d,7天
▪ 泛昔洛韦
口服: 250mg-500mg,3次/d,7天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治PPT课件
如吗啡、可待因等,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缓解疼痛。但需注意其成瘾性和副作用。
03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通过局部麻醉作用, 减轻疼痛。
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通过提高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改善情绪并缓解疼痛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如氟西汀、舍曲林等,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 从而缓解疼痛并改善情绪。
加强心理调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应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 诊治
汇报人:xxx
2023-12-26
目录
• 引言 • 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预防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 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发展趋势
随着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会 发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的精准医疗也有望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前景展望
未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针对 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其他手术治疗
交感神经切除术
通过切断交感神经链来缓解疼痛的方 法,适用于部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 者。
神经毁损术
通过破坏目标神经来缓解疼痛的方法 ,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手段 缓解疼痛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该 手术具有不可逆性,应谨慎选择。
03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通过局部麻醉作用, 减轻疼痛。
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通过提高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改善情绪并缓解疼痛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如氟西汀、舍曲林等,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 从而缓解疼痛并改善情绪。
加强心理调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应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 诊治
汇报人:xxx
2023-12-26
目录
• 引言 • 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预防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 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发展趋势
随着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会 发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的精准医疗也有望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前景展望
未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针对 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其他手术治疗
交感神经切除术
通过切断交感神经链来缓解疼痛的方 法,适用于部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 者。
神经毁损术
通过破坏目标神经来缓解疼痛的方法 ,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手段 缓解疼痛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该 手术具有不可逆性,应谨慎选择。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查房ppt课件
8.疾病和康复知识指导
告知带状疱疹和后遗神经痛的相关知识,介绍治 疗目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 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1
ppt课件完整
护理评价
1.患者疼痛逐步缓解
疼痛评分:5.14 3分 5.17 1分
2.5.20 患者夜间睡眠质量较前改善 3.5.20 患者皮肤破损已逐渐愈合 4.5.20 患者焦虑减轻 5.5.20 患者掌握疾病康复相关知识 6.5.20 患者局部皮肤未发生感染
*如轻微接触或轻压皮 肤,床单、内衣或细毛 轻触,甚至微风、过寒 或过热的天气等非伤害 性刺激均会引起疼痛或 疼痛加剧
9
ppt课件完整
疾病知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目的: 镇痛 减轻抑郁 减少失眠
药物治疗
椎管内 注药
综合治疗
局部治疗
光疗
介入疼痛 治疗技术
10
ppt课件完整
病史简介
11
ppt课件完整
护理查房
主要内容
1
疾病知识
2
病史简介
3
相关护理
4
健康教育
2
ppt课件完整
疾病知识
❖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沿神经支配 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
可出现伴随神经较剧烈疼痛,年龄愈大,神经 痛愈重
民间称之为“缠腰龙”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3
ppt课件完整
疾病知识
4
ppt课件完整
15
ppt课件完整
护理目标
1.患者住院期间疼痛缓解 2.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提高 3.患者住院期间皮肤破损逐渐愈合 4.患者焦虑减轻 5.患者掌握疾病康复相关知识 6.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
告知带状疱疹和后遗神经痛的相关知识,介绍治 疗目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 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1
ppt课件完整
护理评价
1.患者疼痛逐步缓解
疼痛评分:5.14 3分 5.17 1分
2.5.20 患者夜间睡眠质量较前改善 3.5.20 患者皮肤破损已逐渐愈合 4.5.20 患者焦虑减轻 5.5.20 患者掌握疾病康复相关知识 6.5.20 患者局部皮肤未发生感染
*如轻微接触或轻压皮 肤,床单、内衣或细毛 轻触,甚至微风、过寒 或过热的天气等非伤害 性刺激均会引起疼痛或 疼痛加剧
9
ppt课件完整
疾病知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目的: 镇痛 减轻抑郁 减少失眠
药物治疗
椎管内 注药
综合治疗
局部治疗
光疗
介入疼痛 治疗技术
10
ppt课件完整
病史简介
11
ppt课件完整
护理查房
主要内容
1
疾病知识
2
病史简介
3
相关护理
4
健康教育
2
ppt课件完整
疾病知识
❖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沿神经支配 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
可出现伴随神经较剧烈疼痛,年龄愈大,神经 痛愈重
民间称之为“缠腰龙”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3
ppt课件完整
疾病知识
4
ppt课件完整
15
ppt课件完整
护理目标
1.患者住院期间疼痛缓解 2.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提高 3.患者住院期间皮肤破损逐渐愈合 4.患者焦虑减轻 5.患者掌握疾病康复相关知识 6.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培训课件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0
Tzanck细胞涂片
水疱基底的细胞学涂片,常见到 多核巨细胞
带状疱疹皮肤活检 显示水疱基底处的多核巨细胞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1
▪ 抗病毒 ▪ 抗炎 ▪ 止痛 ▪ 营养神经
治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2
抗病毒药使用原则
▪ 皮疹出现72h内给药 ▪ 在前驱期或皮疹出现48h内给药效果更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2
其他药物
镇痛药
▪ 麻醉性镇痛药 ▪ 泰勒宁(羟考酮5mg+对乙酰氨基酚325mg) ▪ 吗啡(美施康定) ▪ 羟考酮(奥施康定)
▪ 非麻醉性镇痛药 ▪ NSAIDs:布洛芬、西乐葆、莫比可、双氯酚酸 等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3
其他药物
▪ 镇静药、催眠药/导眠药:
痛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5
▪ 针刺 ▪ 艾灸 ▪ 电针 ▪ 拔罐
中医治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6
神经阻滞治疗
▪ 交感神经阻滞 ▪ 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 脊神经根阻滞或破坏 ▪ 神经毁损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7
其他治疗
▪ 脊髓电刺激 ▪ 脑部电刺激方法 ▪ 手术疗法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28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100mg, TID开始,酌情增加,参考方案: 第一天:100mg, TID 第二天:200mg, TID 第三天:300mg, TID 第四天-第七天:400mg, TID 此后每周增加300mg/d, 直至最大剂量3600mg/d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弧刃针治疗PPT课件
1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疼痛种类 ①激惹触痛型。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感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
产生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②痹痛型。临床表现以浅感觉减退和痛觉敏感为特征,触痛明显。 ③中枢整合痛型。临床上可兼有以上两型的表现,由中枢继发性敏
感化异常为主要特征。 患者在就诊时将疼痛形象地描绘为火烧样 痛,撕裂样痛,针刺样痛,刀割一样痛,闪电样痛,绳索捆绑样 绷紧痛等等。
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 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此段论述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
4
2
病因及临床表现
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人疱疹病毒Ⅲ型(HHV-3) ➢ 砖形,为DNA 病毒 ➢ 只有一种血清型 ➢ 对体外环境抵抗力较弱 ➢ 嗜神经及嗜表皮特性 ➢ 人是VZV的唯一宿主
诊断依据:
1.发病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 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 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 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30
实验室检查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都较典型,一般不依赖实验室诊断 疱底刮取物涂片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 必要时PCR检测VZV DNA和病毒培养予以确诊
16
2-3周痂脱而愈,可遗留疤 痕或暂时性色素沉着
1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就是带状疱疹遗留下来的疼痛。 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 且持续1个月以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为局 部不适、灼痛、刺痛、跳痛、刀割样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疼痛种类 ①激惹触痛型。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感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
产生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②痹痛型。临床表现以浅感觉减退和痛觉敏感为特征,触痛明显。 ③中枢整合痛型。临床上可兼有以上两型的表现,由中枢继发性敏
感化异常为主要特征。 患者在就诊时将疼痛形象地描绘为火烧样 痛,撕裂样痛,针刺样痛,刀割一样痛,闪电样痛,绳索捆绑样 绷紧痛等等。
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 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此段论述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
4
2
病因及临床表现
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人疱疹病毒Ⅲ型(HHV-3) ➢ 砖形,为DNA 病毒 ➢ 只有一种血清型 ➢ 对体外环境抵抗力较弱 ➢ 嗜神经及嗜表皮特性 ➢ 人是VZV的唯一宿主
诊断依据:
1.发病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 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 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 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30
实验室检查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都较典型,一般不依赖实验室诊断 疱底刮取物涂片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 必要时PCR检测VZV DNA和病毒培养予以确诊
16
2-3周痂脱而愈,可遗留疤 痕或暂时性色素沉着
1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就是带状疱疹遗留下来的疼痛。 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 且持续1个月以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为局 部不适、灼痛、刺痛、跳痛、刀割样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pt课件【32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3):161-167.
PPT课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定义为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皮疹愈合后持续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6)其他药物
22
PPT课件
(1)神经介入技术主要包括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毁损和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2. 微创介入治疗
23
PPT课件
①神经阻滞:在相应神经根、干、节及硬膜外注入局麻药或以局麻药为主的药物以短暂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既能达到治疗作用,又对神经无损伤。在选择神经阻滞药物时必须要考虑以下问题: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治疗目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利弊。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神经阻滞用药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一、定义
2
PPT课件
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 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 ~ 42.0/10 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 ~ 5‰ 。约9% ~ 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带状疱疹和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 会发生PHN,70 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据以上资料估计我国约有400 万的PHN 患者。PHN的危险因素见表1。
12
PPT课件
PHN 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PHN 的治疗应规范化,其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许多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 周。药物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要监测疼痛强度的改善情况。治疗1 周后,应对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以便维持或调整现有的治疗方案。使用VAS 或NRS 对疼痛进行评价,通常,治疗后疼痛评分较基线降低≥ 30% 即认为临床有效,降低≥ 50% 即为明显改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3):161-167.
PPT课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定义为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皮疹愈合后持续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6)其他药物
22
PPT课件
(1)神经介入技术主要包括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毁损和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2. 微创介入治疗
23
PPT课件
①神经阻滞:在相应神经根、干、节及硬膜外注入局麻药或以局麻药为主的药物以短暂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既能达到治疗作用,又对神经无损伤。在选择神经阻滞药物时必须要考虑以下问题: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治疗目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利弊。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神经阻滞用药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一、定义
2
PPT课件
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 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 ~ 42.0/10 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 ~ 5‰ 。约9% ~ 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带状疱疹和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 会发生PHN,70 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据以上资料估计我国约有400 万的PHN 患者。PHN的危险因素见表1。
12
PPT课件
PHN 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PHN 的治疗应规范化,其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许多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 周。药物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要监测疼痛强度的改善情况。治疗1 周后,应对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以便维持或调整现有的治疗方案。使用VAS 或NRS 对疼痛进行评价,通常,治疗后疼痛评分较基线降低≥ 30% 即认为临床有效,降低≥ 50% 即为明显改善。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全面.ppt
带状疱疹及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
最新.课件
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沿单侧周围神经分 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 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最新.课件
2
病因
▪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又称人疱疹病毒3型(HHV-3),双链 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人是VZV 唯一宿主。
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幻觉、舞动症、谵妄 中枢神经系统:房室传导阻滞
最新.课件
27
抗惊厥药
▪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
▪ 新一代药物 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优点 副作用小 无须监测血药浓度
▪ 作用机制: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最新.课件
28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最新.课件
8
炎性区域上的融合性水疱最新.课件
水疱演变成结痂,如炎症剧烈则可
形成瘢痕
9
诊断
▪ 1) 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 ▪ 2) 沿某一神经阶段分布 ▪ 3) 单侧排列 ▪ 4) 剧烈的神经痛 (neuralgia)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
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件
10
Tzanck细胞涂片
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 泛发型、播散型等。
最新.课件
6
系统损害
▪ 神经系统 急性或慢性脑炎、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
多神经根炎、运动神经病、轻度偏瘫、颅外 周神经麻痹、视网膜炎等 ▪ 内脏受累
内脏播散导致肝、肺受累 死亡率达5%-15%
最新.课件
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沿单侧周围神经分 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 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最新.课件
2
病因
▪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又称人疱疹病毒3型(HHV-3),双链 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人是VZV 唯一宿主。
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幻觉、舞动症、谵妄 中枢神经系统:房室传导阻滞
最新.课件
27
抗惊厥药
▪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
▪ 新一代药物 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优点 副作用小 无须监测血药浓度
▪ 作用机制: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最新.课件
28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最新.课件
8
炎性区域上的融合性水疱最新.课件
水疱演变成结痂,如炎症剧烈则可
形成瘢痕
9
诊断
▪ 1) 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 ▪ 2) 沿某一神经阶段分布 ▪ 3) 单侧排列 ▪ 4) 剧烈的神经痛 (neuralgia)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
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件
10
Tzanck细胞涂片
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 泛发型、播散型等。
最新.课件
6
系统损害
▪ 神经系统 急性或慢性脑炎、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
多神经根炎、运动神经病、轻度偏瘫、颅外 周神经麻痹、视网膜炎等 ▪ 内脏受累
内脏播散导致肝、肺受累 死亡率达5%-15%
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的治疗PPT课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几个倾向性危险因素:
1.年龄 PHN的发病率与年龄有直接的关系,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 患PHN。据统计,年龄为65岁的带状疱疹发病率是年龄为 40岁的4倍,而6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有50%将发展为 PHN,70岁以上的将有75%发展为PHN。 2.糖尿病 伴有糖尿病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 倍,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多发性神经损害使之更易患 PHN。
34
LOGO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是带状疱疹发病后虽局部皮损修复,而局部
神经痛仍迁延不愈或发展成为顽固性神经病,其 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常令病人寝食不安 ,生活质量极为低下。除此之外,大多数病人常 伴较明显的持续性的烧灼病、发活障碍以及情绪 异常,如焦虑和抑郁等,严重时可有自杀倾向。
中枢镇痛类:曲马多等
12
LOGO
带状疱疹的治疗-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 :
1982年有学者通过对照研究证明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治疗PHN是有效的。从那时起去甲肾上腺素能抗郁药 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马普 替林(MAPROTILINE)也证明用于治疗PHN有效
10
LOGO
带状疱疹的治疗-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鸟苷类:目前常用阿昔洛韦(acyclovir)、泛昔洛韦 (famci-clovir)及万乃洛韦 (valacyclovir)
研究表明:常规剂量(1000mg/d)与大剂量(4000mg/d) 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照研究表明,大剂量治 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且服药时间越早 ,疗效越好,并能显著降低PHN的发病率。阿昔洛 韦(首选)0.8、Po、Q5h,一周后减量;
几个倾向性危险因素:
1.年龄 PHN的发病率与年龄有直接的关系,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 患PHN。据统计,年龄为65岁的带状疱疹发病率是年龄为 40岁的4倍,而6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有50%将发展为 PHN,70岁以上的将有75%发展为PHN。 2.糖尿病 伴有糖尿病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 倍,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多发性神经损害使之更易患 PHN。
34
LOGO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是带状疱疹发病后虽局部皮损修复,而局部
神经痛仍迁延不愈或发展成为顽固性神经病,其 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常令病人寝食不安 ,生活质量极为低下。除此之外,大多数病人常 伴较明显的持续性的烧灼病、发活障碍以及情绪 异常,如焦虑和抑郁等,严重时可有自杀倾向。
中枢镇痛类:曲马多等
12
LOGO
带状疱疹的治疗-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 :
1982年有学者通过对照研究证明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治疗PHN是有效的。从那时起去甲肾上腺素能抗郁药 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马普 替林(MAPROTILINE)也证明用于治疗PHN有效
10
LOGO
带状疱疹的治疗-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鸟苷类:目前常用阿昔洛韦(acyclovir)、泛昔洛韦 (famci-clovir)及万乃洛韦 (valacyclovir)
研究表明:常规剂量(1000mg/d)与大剂量(4000mg/d) 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照研究表明,大剂量治 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且服药时间越早 ,疗效越好,并能显著降低PHN的发病率。阿昔洛 韦(首选)0.8、Po、Q5h,一周后减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 特点:疼痛严重 难治 ▪ 主要目标: 缓解疼痛
改善睡眠 提高生活质量
24
治疗PHN常用药物分类
▪ 三环类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 阿片类药 ▪ 外用药
25
抗抑郁药物
▪ 三环类药物
▪ 用于PHN规范化治疗“信价比”最高的药 物,尤其是缓解持续烧灼痛
▪ 机制:M1受体阻断、α受体阻断、H1受 体阻断等
19
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2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 定义: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持续疼痛90 天以上。
▪ 是带状疱疹发生率最高的严重并发症。 ▪ 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成正相关
60岁以下 5% 60-69岁 10% 80岁以上 20%
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4
临床表现
▪ (一)典型表现
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簇集性分布。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
5
临床表现
(二)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2.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 3.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31
外用药物
▪ 利多卡因 单纯5%利多卡因贴剂,一次贴敷最长12小时,揭除 12小时后可继续使用,最多4%药量进入血液循环
27
抗惊厥药
▪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
▪ 新一代药物 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优点 副作用小 无须监测血药浓度
▪ 作用机制: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28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100mg, TID开始,酌情增加,参考方案: 第一天:100mg, TID 第二天:200mg, TID 第三天:300mg, TID 第四天-第七天:400mg, TID 此后每周增加300mg/d, 直至最大剂量3600mg/d
水疱演变成结痂,如炎症剧烈则可
形成瘢痕
9
诊断
▪ 1) 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 ▪ 2) 沿某一神经阶段分布 ▪ 3) 单侧排列 ▪ 4) 剧烈的神经痛 (neuralgia)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
10
Tzanck细胞涂片
水疱基底的细胞学涂片,常见到 多核巨细胞
带状疱疹皮肤活检 显示水疱基底处的多核巨细胞
带状疱疹及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
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沿单侧周围神经分 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 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2
病因
▪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又称人疱疹病毒3型(HHV-3),双链 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人是VZV 唯一宿主。
2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 异常性疼痛(allodynia) 正常感觉缺失 疼痛增加 轻触和衣物摩擦诱发疼痛
▪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导致临床抑郁或性格改变
22
与PHN发生及疼痛程度最相关的 早期因素
年龄 前期症状 急性期的皮损程度 急性期的处置
▪ 伐昔洛韦 口服: 500mg-1000mg ,3次/d,7天
▪ 泛昔洛韦 口服: 250mg-500mg,3次/d,7天
14
抗炎 皮质类固醇激素
▪ 单一使用时对预防 PHN 无效 ▪ 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可减轻症状和缩
短病程
15
皮质类固醇激素
▪ 早期短程应用皮质激素:
机制 抗炎作用 修复变性的轴突和髓鞘 加速皮损愈合 缩短病程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11
▪ 抗病毒 ▪ 抗炎 ▪ 止痛 ▪ 营养神经
治疗
12
抗病毒药使用原则
▪ 皮疹出现72h内给药 ▪ 在前驱期或皮疹出现48h内给药效果更
好 ▪ 一般使用7天,重症时抗病毒药可连续
使用10~14 天 ▪ 注意不良反应(肾功能)
13
抗病毒药物
▪ 阿昔洛韦 静脉点滴: 250mg-500mg, 2次/d, 5-7天 口服: 200mg-800mg,5次/d,7天
3
发病机制
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
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 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
病后虚弱等),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 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 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 卡马西平
100mg,TID开始,每周可增加100mg, 直至300mg,TID
29
阿片类药物
▪ 治疗PHN有争议 ▪ 长期使用有嗜睡 精神恍惚 ▪ 甚至成瘾的风险 ▪ 适用于伴有心肾肝损伤的老年人
30
阿片类药物
曲马多 ▪ 双重作用机制:
▪ 阿片受体弱激动剂 ▪ 抑制5HT和NA的再摄取
▪ 用法:50-200mg, BID ▪ 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
▪ 常用药物:多塞平(多虑平),阿米替 林
26
抗抑郁药物
▪ 阿米替林:25mg, QN。每周可加量25mg,最大剂量 150mg/d。
▪ 多虑平:12.5-25mg,QN。最大剂量300mg/d ▪ 不良反应
外周抗胆碱作用:口干、尿潴留、便秘、视 物模糊
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幻觉、舞动症、谵妄 中枢神经系统:房室传导阻滞
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 泛发型、播散型等。
6
系统损害
▪ 神经系统 急性或慢性脑炎、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
多神经根炎、运动神经病、轻度偏瘫、颅外 周神经麻痹、视网膜炎等 ▪ 内脏受累
内脏播散导致肝、肺受累 死亡率达5%-15%
7
集簇性的水疱大小不一致
水疱出现脐凹,而后结痂
8
炎性区域上的融合性水疱
小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强的松30-40mg/d,隔日递减,10-12天完全停
药
16
止痛
抗病毒治疗是缓解疼痛的基础 ▪ NSAIDs ▪ 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 阿片类药 ▪ 外用制剂
17
营养神经治疗
▪ 神经营养药
维生素B族 甲钴胺 腺苷钴胺
பைடு நூலகம்18
其他治疗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中医中药 ▪ 物理治疗 ▪ 外用药物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 特点:疼痛严重 难治 ▪ 主要目标: 缓解疼痛
改善睡眠 提高生活质量
24
治疗PHN常用药物分类
▪ 三环类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 阿片类药 ▪ 外用药
25
抗抑郁药物
▪ 三环类药物
▪ 用于PHN规范化治疗“信价比”最高的药 物,尤其是缓解持续烧灼痛
▪ 机制:M1受体阻断、α受体阻断、H1受 体阻断等
19
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2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 定义: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持续疼痛90 天以上。
▪ 是带状疱疹发生率最高的严重并发症。 ▪ 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成正相关
60岁以下 5% 60-69岁 10% 80岁以上 20%
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4
临床表现
▪ (一)典型表现
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簇集性分布。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
5
临床表现
(二)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2.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 3.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31
外用药物
▪ 利多卡因 单纯5%利多卡因贴剂,一次贴敷最长12小时,揭除 12小时后可继续使用,最多4%药量进入血液循环
27
抗惊厥药
▪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
▪ 新一代药物 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优点 副作用小 无须监测血药浓度
▪ 作用机制: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28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100mg, TID开始,酌情增加,参考方案: 第一天:100mg, TID 第二天:200mg, TID 第三天:300mg, TID 第四天-第七天:400mg, TID 此后每周增加300mg/d, 直至最大剂量3600mg/d
水疱演变成结痂,如炎症剧烈则可
形成瘢痕
9
诊断
▪ 1) 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 ▪ 2) 沿某一神经阶段分布 ▪ 3) 单侧排列 ▪ 4) 剧烈的神经痛 (neuralgia)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
10
Tzanck细胞涂片
水疱基底的细胞学涂片,常见到 多核巨细胞
带状疱疹皮肤活检 显示水疱基底处的多核巨细胞
带状疱疹及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
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沿单侧周围神经分 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 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2
病因
▪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又称人疱疹病毒3型(HHV-3),双链 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人是VZV 唯一宿主。
2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 异常性疼痛(allodynia) 正常感觉缺失 疼痛增加 轻触和衣物摩擦诱发疼痛
▪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导致临床抑郁或性格改变
22
与PHN发生及疼痛程度最相关的 早期因素
年龄 前期症状 急性期的皮损程度 急性期的处置
▪ 伐昔洛韦 口服: 500mg-1000mg ,3次/d,7天
▪ 泛昔洛韦 口服: 250mg-500mg,3次/d,7天
14
抗炎 皮质类固醇激素
▪ 单一使用时对预防 PHN 无效 ▪ 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可减轻症状和缩
短病程
15
皮质类固醇激素
▪ 早期短程应用皮质激素:
机制 抗炎作用 修复变性的轴突和髓鞘 加速皮损愈合 缩短病程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11
▪ 抗病毒 ▪ 抗炎 ▪ 止痛 ▪ 营养神经
治疗
12
抗病毒药使用原则
▪ 皮疹出现72h内给药 ▪ 在前驱期或皮疹出现48h内给药效果更
好 ▪ 一般使用7天,重症时抗病毒药可连续
使用10~14 天 ▪ 注意不良反应(肾功能)
13
抗病毒药物
▪ 阿昔洛韦 静脉点滴: 250mg-500mg, 2次/d, 5-7天 口服: 200mg-800mg,5次/d,7天
3
发病机制
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
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 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
病后虚弱等),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 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 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 卡马西平
100mg,TID开始,每周可增加100mg, 直至300mg,TID
29
阿片类药物
▪ 治疗PHN有争议 ▪ 长期使用有嗜睡 精神恍惚 ▪ 甚至成瘾的风险 ▪ 适用于伴有心肾肝损伤的老年人
30
阿片类药物
曲马多 ▪ 双重作用机制:
▪ 阿片受体弱激动剂 ▪ 抑制5HT和NA的再摄取
▪ 用法:50-200mg, BID ▪ 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
▪ 常用药物:多塞平(多虑平),阿米替 林
26
抗抑郁药物
▪ 阿米替林:25mg, QN。每周可加量25mg,最大剂量 150mg/d。
▪ 多虑平:12.5-25mg,QN。最大剂量300mg/d ▪ 不良反应
外周抗胆碱作用:口干、尿潴留、便秘、视 物模糊
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幻觉、舞动症、谵妄 中枢神经系统:房室传导阻滞
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 泛发型、播散型等。
6
系统损害
▪ 神经系统 急性或慢性脑炎、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
多神经根炎、运动神经病、轻度偏瘫、颅外 周神经麻痹、视网膜炎等 ▪ 内脏受累
内脏播散导致肝、肺受累 死亡率达5%-15%
7
集簇性的水疱大小不一致
水疱出现脐凹,而后结痂
8
炎性区域上的融合性水疱
小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强的松30-40mg/d,隔日递减,10-12天完全停
药
16
止痛
抗病毒治疗是缓解疼痛的基础 ▪ NSAIDs ▪ 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 阿片类药 ▪ 外用制剂
17
营养神经治疗
▪ 神经营养药
维生素B族 甲钴胺 腺苷钴胺
பைடு நூலகம்18
其他治疗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中医中药 ▪ 物理治疗 ▪ 外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