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9--13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导学案第13课第1课时-A4版本

七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导学案第13课第1课时-A4版本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导学案学科:七年级下语文准印份包科领导签字主备人:课型: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
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这10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09课 精品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09课 精品导学案

教学反思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

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总结,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农业的发展1.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______,从越南传入的__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在江南地区推广。

南方的水稻在______也得到较大推广。

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2.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

__________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棉织业兴起,____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统编版)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词句。

2.精读中间叙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精读中间叙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慷慨..( ) 干涸.( ) 坍.塌( ) 缝隙..( ) 酬.劳( ) 废墟.( ) 薰.衣草( ) 滚烫.( ) 光秃.秃( ) 流淌.( ) 白桦.( ) 沉默寡.言( ) 刨根问底( )( )琢.磨 干涸.( ) ( )雕琢. 禁锢.(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干枯,没有水。

( )②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 )③形容人性格沉静,很少说话。

( )④散步,闲走。

( )⑤比喻追究底细。

( )⑥思考;考虑。

)⑦微小单薄;数量少。

(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初识文1.文体知识小 说四大文学体裁(① 、小说、② 、③ )之一琢2.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当过步兵。

1921年开始创作写诗。

代表作有《植树的牧羊人》《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3.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绘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这篇短篇小说原是1953年让·乔诺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

这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4.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限时6 分钟,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2.再次默读课文,圈画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和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成文章结构图,厘清写作思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黄河化险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黄河化险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第9课《黄河化险》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概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2、借助环境描写,体会险情的紧急。

3、感受在危急关头的慎重思考,体会作者把思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的表达。

4、学习在困境中逆流勇进的英雄气概,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他的一生是富于挑战的一生,是勇于实践的一生。

伟人一生金戈铁马、转战南北,有多少在危急时刻绝处逢生的经历,又有多少次险象环生,他们却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巧妙地战胜敌人。

本文就选取了领导的警卫连在不能渡黄河、后面又有七个旅追兵的情况下,靠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与敌人周旋,最后演绎了一场空城计。

黄河化险,化解险情的更多地展现出了作为常人的一面,他的言行更多地体现了他本色的一面,虽然不乏伟人的智慧,但也有普通人的喜怒。

本文侧重表现的是他在危急时刻的思考。

伟人也是普通人,所以本文出现了骂人的语言描写,这丝毫不会有损伟人的形象,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

凭借什么化险为夷的呢?在文章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的言行,还有警卫员们,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从他们的视角来描写伟人,更出神入化。

人物对话像一条金线串起了故事,而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在阅读中造成一种X弛有度的节奏感,使文章波澜起伏、悬念迭生。

的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完善,其他人物的陪衬使得主席的形象更丰满。

基础梳理一、字音拧.干(níng)攥.住(zuàn)愠怒..(yùn nù)旌.旗(jīng)任弼..(jīng è)..时(rén bì)惊愕一怔.(zhēng)琢磨..(zuó mo)溃逃..(ku ì t áo ) 戡.(k ān ) 弥漫..(m í m àn ) 凝.望(n íng ) 猝.不及防(c ù) 惊骇.(h ài ) 蠕.动(r ú)二、字形⎩⎨⎧斟酌酌灼热灼⎩⎨⎧温暖温愠怒愠 ⎩⎨⎧迂回迂吁口气吁⎩⎨⎧半晌晌响亮响 ⎩⎨⎧鞠躬尽瘁瘁猝不及防猝⎪⎪⎩⎪⎪⎨⎧基础础罢黜百家黜相形见绌绌咄咄逼人咄 ⎪⎩⎪⎨⎧振聋发聩聩馈赠馈溃逃溃⎪⎩⎪⎨⎧证明证征发征怔住怔 ⎩⎨⎧辩论辩辨析辨⎩⎨⎧鸿儒儒蠕动蠕 三、词义愠怒:恼怒。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优质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优质导学案(含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2.了解宋元时期我国陆路和海路发达的概况3.理解宋元时期我国出现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分析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及影响【学习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学习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1)活字应刷术是由时的匠人发明的。

(2)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______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

3.(1)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___”。

(2)北宋时期,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

(3)________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

(4)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技术的发展。

4.(1),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

(2)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

5.(1)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的交通要道。

(2)宋代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6. ,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二、合作探究宋元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辉煌成果的时代,你知道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吗?三、练习巩固1.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火药②活字印刷术③司南④造纸术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3.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朝代是()A.唐朝B.五代C.宋朝D.隋朝4.《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战争场面惨烈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D.火药威力巨大5.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导学案 侯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导学案  侯杰.

临沂新桥中学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学科导学案课型:知新课主备人:侯杰使用人:班级:课时:使用时间:第 6 周1/2导学课题: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目标:1、.掌握契丹政权的兴起、北宋、南宋的建立以及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2、通过探究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虽然政权之间存在战争,但是在战争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民族的融合预习展示:【我预习我会学】㈠.阅读教材50页-51页,第一标题“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认真回答问题1.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_______逐步强大起来。

唐末,不少中原人躲避战乱来到_______地区。

2.契丹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的首领_______,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_______(内蒙古巴林左旗),_______就是辽太祖。

3.辽的发展: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_________。

从此与政权的冲突加剧。

4.五代: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的统治,合称五代。

五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_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在_______发动兵变。

建立了宋朝朝,取代后周,以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_______。

_______就是宋太祖。

㈡.阅读教材51页-52页第二标题“辽、宋、夏的和战”,认真回答问题1.辽宋战争: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澶渊之盟:宋辽议和,______朝撤兵,______朝给____岁币,史称________。

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西夏政权的建立:西北地区的______族势力逐渐崛起。

11世纪前期,______族首领_____称______国皇帝,都城在______(今宁夏银川),史称______。

七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导学案第13课第2课时-A4版本

七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导学案第13课第2课时-A4版本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导学案学科:七年级下语文准印份包科领导签字主备人:课型: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
知识链接:
吉祖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72级校友、法国校友会会长。

吉祖英校友自八十年代起赴法深造,曾在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校任教十余年,现为法中塞纳——扬子交流协会副会长。

她结合自己在法多年的生活经历及对法的观察,并从法国的政界、媒体、民众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她活跃于法中文化交流事务领域。

七年级下第13课导学案

七年级下第13课导学案
差异
体会和领悟万户的精神。
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暑期是指()
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
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5.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
A.唐朝B.五代C.宋朝D.隋朝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7.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讲述法】对比欧洲航海家,总结中西的差异。
【图示法】展示火器:突火枪、火炮和火箭。讲述火药的发明。
【材料法】通过恩格斯和德克·海德的的话来了解火药的传播和作用。
【材料法】了解万户的故事,体会万户的精神。
【讲述法】简单讲述沈括和郭守敬的科技贡献。
学生作答:
学生回顾。
学生总结缺点: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观看图片进行比较。
D.11、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三、沈括和郭守敬
【知识表格】
科技
发明或改进过程
意义或地位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教学反思】
【学生反思】
【讲述法】简单介绍宋元时期的科技并概括本节课内容
【图示法】回顾之前学习过的雕版印刷术和代表作品《金刚经》。
【材料法】:以课本为例总结雕版印刷术的缺点。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木兰诗》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木兰诗》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木兰诗》导学案导学案:《木兰诗》【导学目标】1.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故事和作者。

2.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学习感悟诗歌中的传统美德和人生哲理,培养正确价值观念。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1. 学习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 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主题,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品味能力。

3.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分析诗歌的表意。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过程】1. 预习导引教师出示《木兰诗》的课文原文,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诗歌的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有关《木兰诗》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前阅读相关资料。

【课堂活动一】2. 导入热身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 你们了解《木兰诗》的背景故事吗?2) 你们知道《木兰诗》的作者是谁吗?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4) 你们能在诗中找到哪些令人感动的地方?3. 学习课文学生阅读《木兰诗》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句子,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1) 学生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2) 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桃花”、“苑”、“木兰”等词语的意义。

3) 学生分析诗词的语言风格,讨论诗歌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方法。

4) 学生深入探讨和感悟诗中传递的哲理和价值。

【课堂活动二】4. 学习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就以下问题展开活动:1) 你认为《木兰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2) 你理解木兰的坚持和勇敢,在现实生活中你有何感悟?3) 你认为《木兰诗》中最感人的地方是什么?4) 在你们说出《木兰诗》的几句诗中,选出一句最喜欢的,为什么?5. 课文分析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1) 木兰为什么要代替父亲参军?2) 诗中描述的“千里姻缘一线牵”,你对这句诗句有何理解?3) 为什么在诗中提到“黄鹤楼”和“芙蓉帐”?4) 诗中描述的木兰的外貌特征有哪些?包括哪些描写手法?【课堂活动三】6. 学习写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或作一幅画,表达对木兰的敬佩和对传统美德的思考。

七年级下第九课导学案

七年级下第九课导学案
①必须是由相互依赖的个体构成②有固定的目标,有固定的领导体系
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3.就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选出你赞同的观点()
①如果班级是一个美丽的花环,“我”就是其中的一朵花②如果班级是一个链条,我就是其中一环③如果班级是夜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④有一个最优秀的班主任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②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③每个人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④同学们应各尽所能,发挥特长,奉献集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应该是()
A.个人不影响集体B.集体不影响个人
C.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集体D.良好的班集体决定个人的一切
9、小明想竞选班长,带领大家一同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以下是他的演讲提纲。其中不恰当的是()
3、闻名世界的指挥家卡拉扬指挥交响乐团时强调三个高,即“起点高、专业高、团队高”如果把我们班集体比作一支乐队,那么这三个高的含义应该是()
①共同的集体目标②发挥每个人的才能
③同心协力、团结奋斗④关心学生、爱戴老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说明了()
A离开社会,自己照样能生存和发展
B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C独自在家上网,就不用和老师打交道
D鲁宾逊在孤岛上也能生活得很快乐
4.武汉市中学生汤伟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题为《武汉市禽流感成功阻击战背后的隐患》的调查报告,并把调查报告寄给了该市市长。汤伟同学的行为()
A、不值得提倡,因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1)在移民工作中,部分群众的利益虽然受到损失,但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七年级语文13课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13课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设计者:秦蕾【学习目标】1.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

2.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3.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4.学习贝多芬不屈的奋力抗争的精神。

【知识链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

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1.作者:何为,原名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等散文集。

2.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门槛.() 捏.()弄惹.()人注目清晰.() 重荷.() 深邃.() 喃喃.() 沉郁.() 小心翼翼.() 磐.()石喧嚣..()()门槛.()下颏.()愁.苦()踌躇..()()巴望.()头颅.()熔.岩()含蓄.()零乱不堪.()杂乱无章.()锁.闭()3.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1)校()(2)壳()(3)藏()(4)行()4.解释下面的词语徒劳:踌躇:杂乱无章:惹人注目:喧嚣:凝重:【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5.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6.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过程:事件:(二)深层探究7.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请找出语句写在下面。

)客人眼中的贝多芬:8.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勾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9.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10.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人教版七下全册语文导学案9.doc

人教版七下全册语文导学案9.doc

重点难点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导)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学生活动及建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二、简介背景(出示课件)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 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 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 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 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五、借助注释逐句理解,理清故事情节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誓言:为土地而发 出的誓言 故 乡 在 呼唤 内容: 发 誓 为 故乡而战斗
教学反思:
主旨:眷恋故土
课 题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0.木兰诗
课时 集体讨论人员
2 课时
课型
新授型
陈杰、周兴美、杨汝夫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 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2. 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 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 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师寄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X海迪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结构,分析贝多芬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贝多芬的话的含义。

3、学习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明标:1、【资料连接】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

1770年生于波恩,1787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先后师从莫扎特、海顿、萨利耶里等人。

贝多芬的晚年,双耳失聪,贫困凄凉。

这时也正是欧洲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

但是,在1824年,他以自己笃信的“自由和进步是创作的意义,也是目的”,写出了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总结了自己一生创作历程,讴歌了自己所信仰的某某理想。

贝多芬是音乐文化史上的伟大的开拓者。

他的创作是他所处为那个暴风再时代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承现出了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

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气质,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

何为:当代著名作家。

原名何振亚,祖籍某某定海,著有作品集《青弋江》、《第二次考试》、《织锦集》、《小树与大地》。

何为的散文常常以写人为主,他广泛借用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手法,叙事简洁疏朗,情思清新隽永,语言凝练、形象而传神。

他晚年的作品更显苍劲深沉,高远辽阔,是一位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作家。

2、出示目标:(投影)学生齐读二、自学互助: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磐.石()喧嚣.( ) 深邃.( )重荷( ) 门槛.( )2、解词。

重荷:杂乱无章:惹人注目:3、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4、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5、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第二课时三、展示点评:6、“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2、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2、指南针的发展进程3、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4、中外交通的发达的表现难点:1、火药的应用发展内容繁多,容易混淆。

2、中外交通发达头绪多,不易记忆。

3、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背景资料:印刷名称的由来把文字、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纸张上。

我国手工印刷,多用棕刷子蘸墨刷印版上,然后放上纸,再用干净的棕刷子在纸背上用力刷过,所有叫做印刷。

同学们阅读课文59页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隋唐至宋代,我国印刷术有什么变化?由雕版印刷术发展到活字印刷术。

2、请同学们描述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一本书的过程。

(1)排版。

(在一块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

(一版一印或全书排版一次印完))(2)印刷。

(3)字模复位。

知识拓展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

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

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

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这种印刷方法,因为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术”。

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第9课土地的誓言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典型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人称变化、排比等表现手法。

参考材料:1、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预习指导】1、注音:炽.痛()泛滥.()嗥.鸣()怪诞.()亘.古()谰.语()蕻.()2、汉字:gǎo()头默 qì()污 huì()蚱měng()斑 lán()田 lǒng()解词:炽痛泛滥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3、积累有关土地的诗文、格言。

4、自主感知:勾画出作者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的语句,批注上喜欢的原因。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文章除了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找出来,深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呢?3、质疑解惑:提出你发现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1、小组交流完善自主学习。

2、确定展示方式,如朗读法、赏析法、概括法、拓展法。

3、合作探究你发现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一)主题拓展有感情的朗读艾青的诗,说说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三、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感知全文;重点研读“对东北特产”的描写。)出示复述要求:①抓住重点字词,情节完整。②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出示评价要求:①是否抓住重点字词,情节是否完整。②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有感情。
提出思考问题:本文中哪个情节最感人,为什么?
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任选其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评价时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时习
1、阅读拓展:端木《大地的海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景: 故土呼唤 乡愁难忘
情: (热血喷涌) (誓要解放)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作者情感。
指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并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其作用。
形象分析: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点拨: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词句的理解。3.组内探究体现作者热爱家乡的地方。
4.根据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
对子复述练习。
组间交流:
边看图片边复述课文。
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朗读第一自然段。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备习中的质疑,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学生可能从各个角度发言,显示出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教师要灵活处理。
研习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我们看到了一群的家乡。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形象。感受形象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禄新中学七年级思想政治科导学案编号:09课题:第九课少年的权利课时:一课时主备人:黄来武复备人:覃世红审核人:韦昭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进法律,感受关爱,珍惜权利,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法律知识自我保护的能力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自身权益;由生活中的实例来体验自身权益的存在。

【学习重点】认识和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权利的规定【学习难点】生活中常见现象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权利的规定的关系【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70—73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一.课前预习1、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和。

2、①每个儿童都有并和朋友玩耍的权利②每个儿童都有的权利③每个儿童都享有获得的权利④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⑤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毒品危害的权利⑥每个儿童都有的权利⑦每个儿童都有知道他们的权益的权利⑧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有害工作伤害的权利⑨每个儿童都有不受暴力侵犯、得到保护的权利。

3、此外,刑法、民法、、、教育法、、婚姻法等法律中,也都有对“儿童”“少年”和“学生”权利的明文界定和具体保护条款。

二.合作探究1、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2、未成年人拥有哪些权利?(列举四项即可)3、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丁丁想,“这下可好了,有了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就可以享有自己想要的一切权利啦!”丁丁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李强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学生,一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他在玩一个变形金刚,老师发现后,非常气愤,就把他赶出教室,并说:“你今后数学课就不要来上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一到上数学课,郝顽就去逛街,有时也到网吧上网玩游戏,再后来他在网吧结识了一些“朋友”,抽烟、喝酒都慢慢地学会了,有时和“朋友”们玩起来,一整天既没到学校上课,又没回家。

班主任老师见到这种情况,多次对他教育帮助仍不见效,就劝其退学:家长知道后,恨铁不成钢,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并让他辍学到自家办的瓷厂劳动。

读了上述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材料中哪些人的做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三、当堂检测1、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①是针对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而专门制定的 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③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④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艺术活动。

”这表明世界儿童享有( ) A 说话的权利 B.表达想法的权利C.玩耍的权利D.上学的机会3、近年来,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了少付酬多赢利,大量招用在义务教育学龄期的少年、儿童做临时工。

这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B.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C.严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D.扩大就业、发展生产的合法行为4、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预计用3年时间,“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 )A.体现了义务教育的统一性B. 有利于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权C. 能彻底解决校园安全问题D.表明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四、课堂小结五、学后反思少年的权利 法律的规定我国立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因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专门法律 其他法律 联合国的声音 联合国赋予世界儿童权利概述 具体的权利清单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禄新中学七年级思想政治科导学案编号:10课题: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黄来武复备人:覃世红审核人:韦昭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知识目标: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家庭和学校保护的含义【学习重点】家庭保护中父母或监护人的职责【学习难点】学校保护中学校的责任【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74—79页,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一、自主学习:1、家庭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2、学校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二、合作探究:1、日记是否属于个人的隐私?不征得子女的同意,父母是否有权翻看子女的日记?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与我们的权利冲突吗?怎样解决我们与父母的此类冲突?寻找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正确方式。

(课本第75页)2、这个案例中的家长们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益,其法律依据是什么?(课本第76页)3、老师侵犯了李波的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李刚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他的合法权益?(课本第78页)4、有的同学说:上不上学是我自己的事情,用不着别人管。

联系有关法律规定,展开讨论。

(课本第79页)三、当堂检测1.小华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作为小华的父母应该做到( )①在生活上关心小华 ②在小华小学毕业后送他到中学就读 ③在小华犯错误时对他批评教育 ④对小华学习之外的上网游戏可以不管不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

”这句名言可以理解为( )A.每个人都在家庭中生活B.家庭保护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C.家庭负有挽救青少年的责任D.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乐园3. 初中生李某,上体育课时突然从没有固定好的单杠上摔了下来,他 ( )A.受到学校管理不当的侵害B.自己不小心,不能怪别人C.应以法律的形式来要求社会赔偿D.应该自己给自己治疗4.小红近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来往频繁。

班主任怀疑小红“早恋”,便私自拆阅了她的信件,并在班上公开批评小红“早恋”,告诫同学们要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交往,专心学习。

该班主任的做法( )A.是关心学生的表现,合情合理B.是在行使班主任的权力,虽有不妥但未违法C.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人格尊严权D.学生“早恋”,违法在先四、课堂小结五、学后反思家庭 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 家庭保护的重要性 家庭保护的含义 家庭保护的内容 隐私权的家庭保护 受教育权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学校保护的重要性 学校保护 含义 内容 受教育权的学校保护 宪法规定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权利 青少年如何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生命健康权的学校保护未开始禄新中学七年级思想政治科导学案编号:11 课题: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黄来武复备人:覃世红审核人:韦昭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并能认识两者密切的关系。

能力目标:作为学生,应履行的教育义务.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

【学习重点】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学习难点】社会保护的含义、内容【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79—84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一.自主学习:1.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的社会环境。

2.尊重他人隐私,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随意披露他人隐私不仅是的,而且是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以及其他智慧成果权。

4.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少年犯管教所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实行的专门保护。

5.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遵行、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的原则,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各个环节(如在询问、羁押、审理、执行判决等程序方面)都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二.合作探究1.小雨在市中学文艺汇演中获得了歌曲类第一名,当天国内就有家唱片公司与她家人联系,商讨为小雨出专辑的事情。

因为怕影响学习,小雨坚决反对。

但第二天,市晚报却在头版登载了小雨已经签约的消息及她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照,随后各媒体记者蜂拥而至。

小雨及家人苦不堪言,对晚报的做法非常气愤。

(1)小雨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2)请你出出主意,小雨及家人应该怎么办?2.学校传达室职工李某酷爱集邮,千方百计搜集邮票。

一次,他发现学生的邮件中有许多封信上贴的邮票非常漂亮。

几经犹豫,李某还是撕掉邮票,把信扔掉了。

尝到了甜头,李某便一发不可收拾。

采用此种方法,他积攒了几十枚精美的邮票。

(1)李某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2)李某违反了什么法律的何种规定?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四.收获展示,归纳知识结构五.当堂检测1、社会保护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也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

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A 为了限制青少年的活动,避免意外的发生B 要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C 要青少年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D 保障青少年享有的一切权利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

”据此回答8、9题2、这一规定属于未成年人保护中的()A 家庭保护B 学校保护C 社会保护D 自我保护3、实施这一规定的最有利的保证是()A 普法宣传B 道德约束C 自觉遵守D 国家强制力4、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

这使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部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这是为了()A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B 保护未成年人的休息权C 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D 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5、近年来,我国的各大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图象和照片进行了技术处理,并用化名代替他们的名字。

这说明我国维护未成年人的()①姓名权②③荣誉权④隐私权⑤生命健康权⑥名誉权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③⑤6、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7、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学后反思】禄新中学七年级思想政治科导学案编号:12课题:自我保护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黄来武复备人:覃世红审核人:韦昭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例,选择适合自我的保护途径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初步了解这些行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学习重点】培养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学习难点】培养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85—89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