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化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能不是氯化碘 , 而是一种与氯 、 碘相似 的新元素 。那么
导人新课 , 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 还可 以通过 向学生介
绍最新 的和化学有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 ,这既可 以为学生创造一个 与众不同的学习环境 ,还可 以强调 化学 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例如 , 我们可 以这样进行
趣, 调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 从而提高课 堂效 率 , 进新 旧课 之间的衔 接作 用 , 促 使学生能够轻松学化
学。
不 同的位置 , 插上一枚铜钥匙 , 个铁钉 , 一 然后 用导线 连接铁钉与铜钥匙 , 并接 到电流表上 , 让学生观察 电流 表中指针的变化 , 结果指针发生 了偏转。 为什 么会有 电 流产生呢?你们想 知道 为什么吗 ?这是一种什 么装置 呢? 它的原理是什么? 这就是今 天要学 习的内容。 像这 种平 常所熟悉的事物却 制造 出意想不 到的现象 ,更 能 启发人的思维 , 同时也带给学生熟悉感 , 消除学 生对新

教 学 甲 新 课 的
仙游 华侨 中学 郑 素 舞

要 : 课 的 导入 是 教 学过 程 中 必不 可 少 的部 分 , 新 一
味性的导人能最大 限度地引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 ,引导
次技术 , 艺术俱佳 的新课 导入 , 能产 生意想不到的教 学
效 果 。 文 介 绍 了新 课 导 入 的 重 要性 , 意点 以及 几 种 本 注
精彩 的新课导入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 第一 ,
可 以将全班 同学处在 意犹未尽 ,课 问休息 中焕散 的注
意力凝 聚在 一起 。 第二 , 可以激 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和求
知 欲望 , 使学生产生积极学 习的心理倾 向。第三 , 以 可 消除学生对新课 的恐惧感 ,使学生用愉悦的心情来学

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设置求知悬念化学跟生活和社会天然地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

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的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生活、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再应用。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应充分地认识所授新知识,全面了解新课内容,给予新内容一个恰当的功能定位,充分地发挥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中选择、设置适当的情境导入教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盐类水解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观看图片或影视片段】消防员手持灭火器扑灭火灾的片段。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看到类似的场景,我们想知道:消防员手中灭火器的基本结构以及内部盛放的物质是怎样的?继续看幻灯。

【投影】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幻灯片【模型展示】实验室简易灭火器。

讲解内、外两个容器内分别盛放的是Al2(SO4)3(aq) 和NaHCO3(aq)【教师演示】简易泡沫灭火器灭火实验【设置问题】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的回答是:看到大量的泡沫与白色浑浊。

追问2.大量的泡沫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什么?白色浑浊说明有沉淀产生,那么白色沉淀又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气体是CO2气体,白色沉淀暂时可能不知何物。

追问3.CO2气体及白色沉淀的产生说明Al2(SO4)3(aq)和NaHCO3(aq)混合后发生了反应,那么两种盐溶液混合后是怎样反应的?反思:通过借助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巧妙设置,教师的简单引导,通过问题情境的再次设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兴趣,从而唤起学生求知欲,为复习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作了铺设,同时也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

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又意识到化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有助于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了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验意识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总结
导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的总结:
1. 提出问题导入法: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可以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实验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个化学实验现象或现场操作一个化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图片可以是与化学相关的实验现象、化学反应、元素周期表等内容。

4. 视频导入法: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者科普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生活实例导入法: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实例或者与学生经验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化学的魅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以上是一些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的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高中化学知识导入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知识导入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知识导入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理解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常识。

3. 知道化学学科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导入活动:
一、思维导引
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器材和实验说明书,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猜测这些器材可能会做什么实验。

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实验探究
1. 导入问题:你知道氢气和氯气可以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反应制取
什么物质?
2. 实验操作:教师向学生介绍氢气和氯气的性质,并示范氢气和氯气混合制备氯化氢气体
的实验过程。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氢气和氯气的化学反应特点和制备氯化氢气体的方法。

并引出下一个课题。

三、课堂讲解
1.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化学学科的分类有哪些?化学实验中的基
本操作技能有哪些?
2. 教师进行讲解,介绍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分支,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广度和深度。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导入活动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理解……的反应原理和应用。

(3)学会……的实验操作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的反应原理和应用。

(3)……的实验操作和技巧。

2.教学难点:(1)……的反应机理。

(2)……的实验注意事项。

(3)……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知识讲解(1)以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等方式,讲解……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通过实验演示、动画展示等手段,展示……的反应原理和应用。

(3)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讲解……的实验操作和技巧。

3.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的实验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的相关问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巩固提高(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复习任务,提醒学生做好复习。

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情况。

3.学生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

4.作业和测试的成绩分析。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通过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这无疑对广大一线的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下面结合高中化学教材,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简单介绍几种在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新课伊始,若能巧妙地安排一个现象新颖、变化明快的实验,再配以生动的描述,将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然后,教师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就可以使化学课引人入胜,生动活泼。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以此为契机,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向深引入。

例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时,先安排学生看一个“水中生火”的趣味实验:通过玻璃管将氧气与浸在热水中的白磷接触,结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烧起来,出现了“水火相容”的奇迹。

这种酷似魔术的实验,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从而为燃烧条件的讲解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2.谜语导入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可以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又如讲《氢气的性质》一节时,一上课先给学生说了一个谜语:符号象倒工,无色味最轻,遇火有水生,还原有本领。

新老师备课高中化学教案

新老师备课高中化学教案

新老师备课高中化学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一节课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问题。

教材:高中化学教科书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带领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

3.讲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
1.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2.布置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
1.布置作业:整理一篇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小结。

2.留出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和答疑。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注:教师在备课时应确保教案的内容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注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和提问的功能及方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和提问的功能及方法
1 . 2 新 课 导 入 的 方 法
1 . 2 . 1 故事法 : 上课 伊始 , 一个动人 而富有哲理 的故事 . 不 仅 可 以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和 求 知 欲 ,而 且 能 使 学 生 很 自然 地 进 入 新 知识 的 学 习 。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用 于 导 人 新 课 的 故 事 宜 短不宜长 , 故 事 本 身 要 能 说 明 问题 , 教 师 还应 加 以 引导 、 分析 。 1 . 2 . 2 g J , 设 情境 法 : 开 始上 课 时根 据 教 材特 点 . 采 用恰 当的 方 式, 创 设 一定 的情 境 导 入新 课 , 调动 学 生 的 情绪 , 触发 学 生 的 情 感。 这 样有利 于培 养学 生 的想象 能力 , 使 学生 加深对 教材 的理解 。 ( 4 ) 试管A 倾 斜 加 热 的 目的是 ( 5 ) A中加 入 浓 硫 酸 的作 用 是 ( 6 ) 试管B 中饱 和 碳 酸 钠 溶 液 的 主要 作用 是 ( 7 ) 若 要 把 制 得 的 乙 酸 乙酯 分 离 出 来 , 应 采 用 的 实 验 操 作 是 ( 8 ) 生 成 乙酸 乙酯 的反 应 是 可 逆 反 应 , 反 应 物 不 能 完 全 变 成生成物 , 反应一段 时间后 , 就 达 到 了该 反 应 的 限度 , 也 即 达 到 化 学 平 衡 状 态 。 下 列 描 述 能 说 明 乙 醇 与 乙 酸 的 酯 化 反 应 已 达 到 化 学平 衡状 态 的有 ( 填序号 ) 。 ① 单 位 时 间里 , 生成1 o t o l 乙酸乙酯, 同时 生 成 1 m o l 水 ②单位时间里, 生成1 m o l 乙 酸 乙酯 , 同时 生 成 1 m o l 乙酸 ③ 单 位 时 间里 , 消耗] o t o l 乙醇 , 同时 消 耗 1 m o l 乙酸 ④ 正 反 应 的 速率 与逆 反 应 的 速 率 相 等 , ( 混 合 物 中 各物 质 的浓 度 不 再 变 化 解 析 :酯 化 反 应 是 乙 酸 和 乙 醇 在 浓 硫 酸 催 化 下 加 热 回流 反 应 。反应 速 率 慢 , 反应 是可 逆 的且 产 率 低 。因 为此 反 应 是 在 非 水 体 系 中 进行 . 所 以 生 成 的水 应 写 入 平 衡 常 数 表 达 式 。 此 反 应 中应 先 加 入 过 量 无 水 乙 醇 。再 加 人 浓 硫 酸 .最 后 加 入 冰 醋 酸 。为 了 防 止暴 沸 , 还要 加 入 碎 瓷 片 。为 了 利 于 乙酸 乙酯 的 合 成, 先要 小 火 加 热 , 再大火加热 。 浓 硫 酸 既 可 以加 快 反 应 速率 , 又 可 以除 去 反 应 的副 产物 水 , 提 高酯 的产 率 。 。 Fra bibliotek— —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和提问功能及方法[论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和提问功能及方法[论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和提问的功能及方法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系统性较强,知识点繁多且枯燥。

因此教师优化课堂组织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化学素养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笔者从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即导入新课和提问,对它们的功能和方法进行探讨。

1.导入新课的功能及方法导入新课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颖别致的导课,必然会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氛围立即活跃起来。

新课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对学生接受新内容有启发性,以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1.1新课导入功能导入新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重组,使之形成适合于新知识学习的知识网络,为新知识学习准备好连接点。

这样既可降低新课的知识坡度,又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同时还可将所学新知识即时纳入现有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1.2新课导入的方法1.2.1故事法:上课伊始,一个动人而富有哲理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导入新课的故事宜短不宜长,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还应加以引导、分析。

1.2.2创设情境法:开始上课时根据教材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触发学生的情感。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1.2.3影视法:影视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具有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

1.2.4联系现实法:由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而渴望学习书本知识,从而提高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导入的方法,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离子反应的导入新课教案豆丁网

离子反应的导入新课教案豆丁网

离子反应的导入新课教案豆丁网一、教材与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知识内容,是继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之后所进行教学的内容。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从化学反应分类来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新的分类方法,离子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教材在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安排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从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学生在后面学习新内容-离子反应做好一定的基础和铺。

纵观整个高中的化学内容,离子反应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许多的地方都有所渗透。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联系着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占有基础性的作用和地位。

它对于我们研究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有重要的意,它也对于后面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学生已经经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经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进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以后,学生通过本册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打下了基础。

从离子反应本身的内容来看,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以及电离、电离方程式的相关内容。

尽管离子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也比较难,但是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定义,了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实质;让学生能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用其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新课引入高中化学教案

新课引入高中化学教案

新课引入高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 建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 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内容:
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五、教学过程:
1. 初步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讲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 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学科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

4.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

2. 实验探究。

3. 提问讨论。

4. 小组合作。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的实验报告。

3. 学生的作业表现。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初步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继续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进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试论如何利用新课导入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试论如何利用新课导入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W E N L I D A O H A N G
试论如何利用新课 导入提 高 高 中化 学 的教学效率
文 / 邹 静
们的学 习积极性 。 ( 五) 启发性要具备 在导入 新课环节 , 还必须符合一个原则 , 那就是导入 一 定要有启发 性。所谓启发性 , 绝对 不是简单地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 趣 ,让 他 们 带 着 兴趣 学 习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通 过 导 入 环 节, 拓展 学 生 的 思 维 , 让 学 生 在 整 个学 习 过 程 中 积 极 思 维 ,
【 关键词 】 高中化学 ; 新课 ; 导入
在现实教学 中, 新课导人是有方法可循 的 , 不过教无定 法, 导入方法也是 因人而异 、 因时而异的。在进行导入时 , 面 对不 同的课程 、 不同的学生也应该采取不 同的方法。不过 , 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来导人新课 ,都应该 紧紧 围绕课堂教 学需 要进行 , 力求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 个 良好 的氛 围 , 激发起学生的化学学 习热情 ,特 别是 那些后进生 的学习兴 趣 。笔者根据 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 , 在这里谈一谈 自己对新 课导人的看法 , 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 新课 导 入所 需 要 遵 循 的 原则 ( 一) 目的性 一 定 要 鲜 明 我们在做导入设计 的时候 , 一定要 以教学 内容为基 础 , 明确 我们 课 堂 教学 的 目的 , 这样才能通过新课 的导人 , : 学 生尽快地知道课堂学 习任务。我们的新课导 入, 不是 为了哗 众取 宠 , 而是 为了 让 学 生 明 白这 节 课 主要 要 讲 哪 些 内 容 , 应 该掌握 哪些知识 , 应该如何进行学 习等等 。因此 , 导入新课 的方 法虽然并不 吲定 , 可是也有一定 的原则要 遵循 , 那就是 必 须 有 明确 、 鲜 明 的 日的 性 。如 果 新 课 导 人 目的 不 鲜 明 , 即 使搞得 天花乱坠, 也不 能算是成功的课堂导 入 , 自然也就起 不到新课导入应该发 挥的作用 了。 ( 二) 必须保证整体性 化学教师在进 行新课 导人时 , 一定 要注意从 整体的教 学 目标m发, 小可 以只重局部 , 忽 略整体。一是要有对 旧知 识的复习 , 训 : 学生 巩 固 旧知 识 ; 二 是 要 让学 生 明 自本 堂 课 的 学习任 务 课 章导 入 , 切 记 可 一 味 地 追 求 华 丽 的 效 果 , 而忽 视 了 课 章 教学 的 整体 性 。在 高 中 化学 教 学 L 卜 I , 新 课 导 入 应该 尽 可 能 地 做 到有 复 习 、 有检查 、 有任务 , 温故 而知新 , 这 样 才 能 更 好地 各 个教学环节 自然连贯 , 水 到渠成 , 提高课 章教学 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说课稿

新课标高中化学说课稿

新课标高中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高中化学的课程,课题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这一课题选自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的第三章,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动态性质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以及表(隐)式催化剂的存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以及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直观地展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并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课题,比如食品的腐败过程,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了食品腐败的速度。

通过这个例子,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问题。

2. 讲授新知接下来,我会系统地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 实验演示在讲解了理论知识之后,我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比如,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温度,以及添加催化剂,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4. 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演示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

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新课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的作用。

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中。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情景引入课题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引入课题的方法:一、利用名诗,引入课题例如:对于胶体性质的教学,可由如下诗句引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美景无法用言语描述,然而据《史记》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

由于钱塘江带下的泥沙日渐沉积,使海湾日益变小变浅,逐渐形成沙洲,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由此而诞生了。

那么,形成西湖的原理是什么呢?由此引入主题。

又如讲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时,我引用刘禹锡的一首诗:“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我请学生回答诗的作者并解释最后两句的意思。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了。

由此首诗的后两句轻松引入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这一教学内容。

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结合起来,会让学生对教师“另眼相看”,一下子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二、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这种方法所举的例子应贴近学生生活。

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有趣的化学事实,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感受学习化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这些例子又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但又说不清楚道理的问题,这样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新课学习导向性的作用。

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入课题时的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收获”的喜悦。

如:对于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可用空气质量日报引入。

“预计今日本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范围值59~79,二氧化硫为二级良,二氧化氮为一级优……”。

高中化学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实践证明,在每节课的开始的时候,由于受下课休息的干扰,学生很难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新课导入进行研究,使教师的语言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思想火花,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笔者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1.建立师生情感。

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

新颖的、富有激情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学生乐于接受你和你教的课程,使新课导入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2.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思维。

恰当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

二、化学新课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其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来决定。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1.模型展示导入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如高三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2.直观导入法。

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把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 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

高中化学新课导入之我见

高中化学新课导入之我见

高中化学新课导入之我见[摘要] 新课程下化学新课导入可以采取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景交融的视频、温故知新的导入……如果在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就能使整个教学活动高效进行和有效落实。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新课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化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初中学生有明显不同,“在形成化学学习动机方面,随着化学学习的逐步开展,学习者认识、了解化学学习具体意义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概括地、抽象地、一般地介绍意义的作用则逐步减小”。

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能使整个教学活动高效进行和有效落实。

这样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

下面用几个实例来谈谈化学新课的引入。

一、巧用插图,激发兴趣新课程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文并茂,以图代文。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吸引。

教师应在第一节化学课上紧紧把握这一时机,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

例如,教师可问学生:“你们敢站在火焰上吗?”学生会马上摇头。

教师说:“猫就能。

”教师再问:“你们能在水中和鱼一起生活吗?”学生会再次摇头。

教师说:“鸟就能。

”这时学生会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教师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鸟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顺利引出课题。

二、游戏引入,妙趣横生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做些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其乐学、想学,学得轻松。

如“水的净化”的引入,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定价格”的游戏: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拿各自所代表的水样品,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定合适的价格,使学生体验到越干净的水其价格越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引入新课。

高中化学教案的导入方法

高中化学教案的导入方法

高中化学教案的导入方法
导入语:"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大家知道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补充,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导入方法二:实验引导
导入语:"我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实验,大家猜一猜,为什么在这个反应中会产生气体?"
教师可以展示一个与本课相关的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测,引发他们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思考。

通过实验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导入方法三:图像引导
导入语:"请看这幅图,你们可以从中看到什么?"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像或者实验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提出问题或者进行猜测,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图像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 反应热 焓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课时1 反应热焓变教学设计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了解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过程重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难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一、导入新课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

产生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微观角度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的断裂会吸收热量,新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热量,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放出的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在宏观角度看,则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二、新课讲授1、反应热及其测定【师】在研究反应热时,需要明确体系和环境。

下面我们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来说明。

反应热定义:热量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呢?【学生活动】【师总结】放热反应:(1)可燃物的燃烧;(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化合反应;(4)物质的缓慢氧化;(5)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吸热反应:(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碳与水蒸气、碳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等。

【师】那我们怎样来测量一个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呢?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仪器: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步骤:①如图组装实验装置。

②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并将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高中化学新课中的导入艺术

思考高中化学新课中的导入艺术

相同的 , 若不 明确观察 目的 , 则很难 取得 观察结 束实验 的操 作和反 应后 生成物 的 预期的观察效 果。
二、 授以观察方法
观察 要有一定 的条理 , 并按一定 的顺 为 了使 观察更精确 ,使 用对照 比较 的方 并要求学生扩大阅读范围 , 自己动手做实 序进行。观察顺序可按 变化 的时 间, 由先 法 , 可以取得更好的观 察效 果。 到后 ; 按事物所处 的空 间, 由近及远或 由
是化学 计算 的核 心 , 只有 学好 它才 能 灵活 多样 , 使学 生真正 在信息技 术 终 , 充满情趣的导入 ,能变平淡为热烈 、 应 变 , 学好化学的有关计算 ,简短的几句话 , 就 变枯燥 为生动 , 妙趣横 生、 引人入胜 , 为学 的海洋 中快 乐徜 徉。
2 1・2 01 2
所以 ,从课的一开始就启发学生思考 , 是 的导入方 法有如下 四种。

节课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 用。
关键 词 :高 中化 学
艺术 有 效
新课
导入
节课成 功与否的前提。 教师要通过各种艺术 ,教 师在导 入新课 方式 , 如设 置悬念 、 创设情境 、 巧妙设疑等 使学 生保持高 昂 时应该根 据不 同 的新课 内容采 用不 同的 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
LH AIO 嘲 IU | Y A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河南 省新 安县 外语 初级 中学
关键词 : 学教学 化 能 力 化学实验 观察
于 天平
做好 观察记 录是分析 和研 究反 应或 现象 的前提。在观察化学变化过 程中 , 要 求学 生正确地使 用化学 专业术语和 各种 化学用语 来描述变化 的情况。 对变化的现 象要及时、 准确 、 实事求是地进行记录 , 尤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33-02
新课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的作用。

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中。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情景引入课题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引入课题的方法:
一、利用名诗,引入课题
例如:对于胶体性质的教学,可由如下诗句引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美景无法用言语描述,然而据《史记》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

由于钱塘江带下的泥沙日渐沉积,使海湾日益变小变浅,逐渐形成沙洲,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由此而诞生了。

那么,形成西湖的原理是什么呢?由此引入主题。

又如讲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时,我引用刘禹锡的一首诗:“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我请学生回答诗的作者并解释最后两句的意思。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了。

由此首诗的后两句轻松引入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这一教学内容。

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结合起来,会让学生对教师“另眼相看”,一下
子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二、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这种方法所举的例子应贴近学生生活。

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有趣的化学事实,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感受学习化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这些例子又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但又说不清楚道理的问题,这样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新课学习导向性的作用。

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入课题时的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收获”的喜悦。

如:对于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可用空气质量日报引入。

“预计今日本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范围值59~79,二氧化硫为二级良,二氧化氮为一级优……”。

以上是某市的的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主要有三项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为什么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它们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利用实验引入课题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欲望的源泉,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用实验引入新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解疑的心态。

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设计趣味实验:“滴水生火”、“二氧化碳生火”,在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水、
二氧化碳都能灭火,而这里却用来生火,带给学生无比的惊奇,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用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希望得到答案,老师及时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求答案。

利用此类趣味实验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四、利用故事引入课题
有些化学概念,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择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把相关的科技史、化学史上的典型事例巧妙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物质的量”的课堂引入:同学们都读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大象不方便直接称量,曹冲就把大象的重量“分割”成一块一块可以称量的石头,称量出这些石头的重量加合在一起即为大象的重量,他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思维方法。

一滴水(约1/20毫升)大约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个分秒不停地数,一个人一生也无法完成这项工作。

那么如何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不方便直接计量或称量的微观粒子呢?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化零为整”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新概念。

如“硝酸”的性质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波尔的祖国丹麦被德国法西斯占领。

为了不让自己的金质诺贝尔奖章落入敌人手中,离开祖国时,波尔将奖章溶解在一瓶黄色溶液中。

战争结束后,波尔回到家乡,那瓶溶液还在。

他用置换法从溶液中置换出黄金,重新加工成诺贝尔奖章。

能溶解黄金的是什么溶液呢?是王水,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水的重要组成成分——硝酸。

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不仅充分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还激励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利用影像资料引入课题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新课引入:《建国大业》中有一个镜头,当王宝强饰演的四野战士在攻打北京城时说:“报告,前方发现一个地主大院,院墙太高,爬不上去,用手榴弹也炸不开,请求炮兵支援。

”葛优饰演的我军团长说:“照明弹。

”随后电影画面上出现了照明弹照射下的北京城城墙。

这一战争场景中用的照明弹的主要原理就是镁粉在燃烧时发出炫目的光芒。

除了照明弹,燃烧弹也装有镁粉,飞机的机身也是由镁合金制造的,人们常把镁粉称为“国防金属”。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影片引入,会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引入课题
如“金属材料”可用如下资料引入,将印有文字和图像的纸片盖在一块透明的玻璃上,然后用短波紫外线、x射线、y射线进行高能电磁辐射,玻璃就能像电脑一样自动“默记”这些文字、图像。

当受到日光等长波光源照射后,在暗背景中保存的这种玻璃,仍能把文字、图像再现出来。

这种神奇的玻璃是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苏锵院士和李成宇博士为首的科研小组研制成功的。

它是由一种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玻璃上经特殊工艺处理做成的。

并且,科研小组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它的存储记忆功能。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研究员卢磊及其合作者
利用共格孪晶界独特的稳定界面结构获得了具有超细特征尺寸的纳米结构金属,并发现减小孪晶片层厚度,材料的强度增加。

当孪晶片层厚度为15纳米时,材料强度达到最大值。

进一步减小孪晶片层厚度,材料强度反而减小,出现软化现象。

这一发现表明,当纯金属的特征尺寸降低至纳米量级时,由于塑性变形机制的变化会导致极值强度的出现,同时表现出一般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超高加工硬化效应。

既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让他们由衷的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责任编辑刘凌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