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33-02
新课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的作用。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中。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情景引入课题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引入课题的方法:
一、利用名诗,引入课题
例如:对于胶体性质的教学,可由如下诗句引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美景无法用言语描述,然而据《史记》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由于钱塘江带下的泥沙日渐沉积,使海湾日益变小变浅,逐渐形成沙洲,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由此而诞生了。那么,形成西湖的原理是什么呢?由此引入主题。又如讲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时,我引用刘禹锡的一首诗:“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我请学生回答诗的作者并解释最后两句的意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了。由此首诗的后两句轻松引入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这一教学内容。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结合起来,会让学生对教师“另眼相看”,一下
子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二、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这种方法所举的例子应贴近学生生活。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有趣的化学事实,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感受学习化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这些例子又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但又说不清楚道理的问题,这样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新课学习导向性的作用。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入课题时的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收获”的喜悦。如:对于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可用空气质量日报引入。“预计今日本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范围值59~79,二氧化硫为二级良,二氧化氮为一级优……”。以上是某市的的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主要有三项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什么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它们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利用实验引入课题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欲望的源泉,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用实验引入新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解疑的心态。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设计趣味实验:“滴水生火”、“二氧化碳生火”,在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水、
二氧化碳都能灭火,而这里却用来生火,带给学生无比的惊奇,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用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希望得到答案,老师及时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求答案。利用此类趣味实验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四、利用故事引入课题
有些化学概念,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择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把相关的科技史、化学史上的典型事例巧妙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物质的量”的课堂引入:同学们都读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大象不方便直接称量,曹冲就把大象的重量“分割”成一块一块可以称量的石头,称量出这些石头的重量加合在一起即为大象的重量,他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思维方法。一滴水(约1/20毫升)大约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个分秒不停地数,一个人一生也无法完成这项工作。那么如何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不方便直接计量或称量的微观粒子呢?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化零为整”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新概念。如“硝酸”的性质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波尔的祖国丹麦被德国法西斯占领。为了不让自己的金质诺贝尔奖章落入敌人手中,离开祖国时,波尔将奖章溶解在一瓶黄色溶液中。战争结束后,波尔回到家乡,那瓶溶液还在。他用置换法从溶液中置换出黄金,重新加工成诺贝尔奖章。能溶解黄金的是什么溶液呢?是王水,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水的重要组成成分——硝酸。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不仅充分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还激励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利用影像资料引入课题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新课引入:《建国大业》中有一个镜头,当王宝强饰演的四野战士在攻打北京城时说:“报告,前方发现一个地主大院,院墙太高,爬不上去,用手榴弹也炸不开,请求炮兵支援。”葛优饰演的我军团长说:“照明弹。”随后电影画面上出现了照明弹照射下的北京城城墙。这一战争场景中用的照明弹的主要原理就是镁粉在燃烧时发出炫目的光芒。除了照明弹,燃烧弹也装有镁粉,飞机的机身也是由镁合金制造的,人们常把镁粉称为“国防金属”。本节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通过影片引入,会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引入课题
如“金属材料”可用如下资料引入,将印有文字和图像的纸片盖在一块透明的玻璃上,然后用短波紫外线、x射线、y射线进行高能电磁辐射,玻璃就能像电脑一样自动“默记”这些文字、图像。当受到日光等长波光源照射后,在暗背景中保存的这种玻璃,仍能把文字、图像再现出来。这种神奇的玻璃是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苏锵院士和李成宇博士为首的科研小组研制成功的。它是由一种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玻璃上经特殊工艺处理做成的。并且,科研小组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它的存储记忆功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研究员卢磊及其合作者
利用共格孪晶界独特的稳定界面结构获得了具有超细特征尺寸的纳米结构金属,并发现减小孪晶片层厚度,材料的强度增加。当孪晶片层厚度为15纳米时,材料强度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减小孪晶片层厚度,材料强度反而减小,出现软化现象。这一发现表明,当纯金属的特征尺寸降低至纳米量级时,由于塑性变形机制的变化会导致极值强度的出现,同时表现出一般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超高加工硬化效应。既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让他们由衷的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责任编辑刘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