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四十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桐凤山可研报告(正文)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湖南桐凤山自然生态农场1.1.2 项目建设性质、实施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机构代码项目建设性质:新建、续建项目实施单位:湖南桐凤山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股份制机构代码:1.1.3 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期限建设地点:新化县槎溪镇。
以杨家边村为项目核心区,覆盖政辉村、田凼院村、石渣牌村、南中村、新群村等。
建设内容:三个功能区,即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旅游度假区、新农村建设试验区。
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18680亩。
其中生态农业示范园18360亩,休闲旅游度假区175亩,新农村建设试验区140亩,附属设施5亩。
建设期限:2013年至2015年,共3年。
1.1.4 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1113万元。
其中:①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6113万元,占总投资的51.8%;②申请银行贷款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1%;③申请上级专项资金投入或招商引资1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2.1%。
1.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①国家有关“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③中国、湖南、新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④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⑤新化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⑥《新化县旅游总体规划》(2005-2020)⑦中共新化县委、新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新发[2006]25号)⑧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材料⑨实地考察收集的相关资料1.3 综合评价和建议1.3.1综合评价本项目的实施集“农业稳县”和“旅游活县”两大战略于一体,是农业与休闲、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结合,为新化农业与旅游的成功对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样板,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战略上切实可行。
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15•【字号】益政发[2011]1号•【施行日期】2011.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益政发〔2011〕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大通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属驻益单位: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旅游业发展目标(一)坚定不移地将旅游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涉及面广,产业融合度高,带动功能强,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前景广阔。
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拉动增长,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我市的山水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浓厚、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旅游业基础好。
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旅游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外部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二)明确旅游业发展目标。
重点打造黑茶文化旅游、南洞庭湿地生态旅游,着力完善健身康体旅游,提升乡村旅游,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休闲农业旅游、高端度假旅游和城市旅游,认真规划工业旅游,逐步发展宗教旅游,将我市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城市,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
到2015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在227亿元以上,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城市。
二、强化工作措施(一)加强旅游规划管理。
2014-2015年《半月谈》小测验实事政治
2014-2015年《半月谈》小测验实事政治2014年第1期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1.日本首相近日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遭到国际社会谴责。
A.小泉纯一郎B.中曾根康弘C.安倍晋三2.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决定成立中央全面______ 领导下组。
A.深化改革 B.推进开放 C.改革开放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万亩,比原来掌握数据增加 2 亿亩。
2014年第2期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1.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_______________,著名物理学家、核实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院士。
A.郑哲敏B.吴良镛C.张存浩2.中国政府网1月10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调整和完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意见的通知》。
A.县级 B.地市级 C.省级3.1月12日,3名潜水员圆满完成我国首次_____________米饱和潜水海底出潜探摸作业。
A.300B.200C.5002014年第3期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1.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______________份中央一号文件。
A.11 B.12 C.132.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涉及______________ 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A.国防事务 B.领土安全 C.国家安全3.教育部1月26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生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招收特长生比例应降到______________ 以内。
A.5%B.6%C.7%2014年第4期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确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Word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明确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思路(一)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面把握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服务水平、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推进旅游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二)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完善市场配置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坚持协调发展,着眼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统筹城乡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注重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生态环保,合理开发资源,重视节能减排,倡导低碳发展,开展绿色消费,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确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三)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确定旅游业为我省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支撑作用。
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3%,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全省旅游业就业人数突破360万,占全省城乡就业人数的75%;旅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5%;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3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2%;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旅游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四)旅游业要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产业。
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
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乡村旅游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然而,乡村旅游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其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实施意见:首先,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项目,建立健全相关的金融机制,扶持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
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
其次,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旅游的条件和环境。
建设多样化的旅游景点和设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注重保护和修复乡村旅游资源,加强对乡村环境的保护,保持其原始的自然风貌和乡土文化。
第三,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提升。
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人员的职业培训机制,提供全面的培训项目和机会,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同时,鼓励和引导乡村旅游企业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第四,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加强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文化旅游的衔接,打造一批互补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最后,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注重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个性化。
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和文化,打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以品牌为核心,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区长卢学国(2011年2月15日)同志们: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和总结2010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全区经济工作的各项重点任务;兑现2010年乡镇、部门、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责任书;表彰奖励重点项目包抓单位、招商引资项目引资人、向上争取资金先进单位、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纳税先进企业、品牌建设先进单位以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先进金融单位;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努力完成2011年的各项任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特点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区一中心”建设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真抓实干,战胜了低温冻害、泥石流、雨雪等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全区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42.2%,达到132.5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27%,达到61.14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6%,达到16亿元;财政收入增长87%,达到6.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3%,达到36.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405元,达到151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5元,达到7013元,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市第一。
2.项目资金争取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契机,主动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积极争取民生保障、三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各类扶持项目232项、争取资金4.27亿元,比上年增加7000万元,增长20.3%。
紧盯目标上措施 抢抓机遇促发展 (3)
紧盯目标上措施抢抓机遇促发展今年以来,观音湖管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对照“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年初各项任务目标,抢抓建设大别山试验区发展机遇,以旅游发展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奋力实现了“十二五”强势开局。
一、工作开展情况元至四月,景区各项工作取得良好开局:1、旅游工作稳步发展。
为抢抓春季赏花踏春旺季的大好机遇,观音湖管委会不断优化环境,对景区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了人和山庄拓展基地,推出了一系列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拓展项目,对电力度假村、全州山庄内部设施进行了完善。
完善了服务机制,加强与旅行社、周边景区的沟通联系,加强了对船员、酒店、农家乐服务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元至四月,景区旅游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游客接待量达16.9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达9542万元,同比增长8﹪,6.7﹪.旅游市场呈现出:户外拓展成新名片,乡村旅游不断升温,户外踏春游客稳步增加等特点。
2、项目工作扎实推进。
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观音湖管委会明确了2011年项目工作重点。
一是依托政策争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的令牌山滑坡体治理项目已经上报到省国土厅,目前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正进入评审阶段。
总投资900万元的森林生物防火体系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策划,正在积极向省林业厅争取中。
景区污水处理工程、“两环四辐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平台、土地整理等项目已完成了前期申报。
同时,项目工作专班加强了对以工代赈、扶贫发展、移民后扶等项目的争取力度,争取资金300多万元。
二是精心策划储项目。
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实验区建设、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等机遇,结合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景点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储备了“一环四辐射”旅游公路、污水管网处理、生物防火通道、垃圾处理、千亩茶园基地、环境连片治理等20余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三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观音阁项目已开工建设,巨型佛像正在洛阳紧张铸造,滑坡体治理已完工,佛像基座建设准备启动。
国务院关于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2011.12.28【实施日期】2011.12.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1年12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旅游业发展工作主要情况,请予审议。
一、旅游工作的主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并强调“旅游这个行业,要变成综合性行业”。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充分利用,要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旅游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旅游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大力发展旅游业。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一五”时期,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1978年到2010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173倍,年均增速17.5%;1994年到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1.3倍,年均增速16.4%。
“十一五”时期,旅游业接待总量93.6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1万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3%。
2010年,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旅游业仍实现了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10.6%,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增长9.4%,出境旅游人数增长20.4%,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1.7%。
旅游规划的背景
旅游规划的背景,大环境旅游业:一、旅游发展宏观环境分析(一)国家层面:中国旅游业发展动力十足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了旅游产业定位的历史性突破,充分凸显了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获得国家战略上的重点培育和扶持。
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明确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地方各级政府面对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积极制定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建议及规划,我国旅游业进入全面大发展时期。
乡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
2013年1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为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国家农业部2013年5月下发的《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提出要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同年11月农业部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确定了1100个乡村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改造空心村,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
2014年国务院31号文件,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资金扶持,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
2.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3. 拓展旅游市场:加强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推动形成假日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特色市场,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鼓励发展邮轮、会展等多元化旅游
产品。
4.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接
待能力,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旅游设施标准化建设。
5. 增强旅游品牌形象: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国内外游客对中国旅游的认知和
满意度,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6.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国务院希望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文化交流,增
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江陵县农旅一体化总体规划
(二)江陵县发展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两圈交汇点,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区域,武汉—鄂西黄金旅游线重要节点
1)江陵县位于长江中段 区,是长江经济带建设 的主要区域,发展潜力 巨大。 2)江陵位于武汉都市旅 游圈和鄂西生态旅游圈 的交汇区,同时也是武 汉—鄂西黄金旅游线的 重要节点,优越的区位 优势给江陵旅游业发展 带来了新的机遇。
的发展前景,投资参不的积极性亦较高。
4000
当下,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到农村度假,休闲农业方兴未艾。到2020年,
3000
休闲农业成为横跨农村一事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 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
2000
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休闲农业市
乡村旅游 主题年
06年
《国家旅游法》 《国民休闲纲要白皮书》
14年
15年
旅游业发展转折年
13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09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确立旅游业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小结:十年旅游市场培育,为江陵县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国家政策及机遇
1.3 农旅一体化发展:“农业+旅游,潜力巨大,利润丰厚”
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旅 一体化为核心,构建泛 旅游产业体系战略
政府运营计划
运营管 理层面
城镇化 层面
旅游主导下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一)产业层面:以农旅一体化为核心的产业工程
农旅一体化总体思路:在原来发展蔬菜种植的基础上积极不三产业高 度结合, 以农业为基础丌变,以农旅一体化为突破口;重点打造休闲农 业、创意农业、科技农业、设施农业、乡村旅游旅游等产品
致敬70周年看我国旅游业70年时代变迁
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7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 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 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981年 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在5年后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济 发展计划。 1982年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更名为国家旅游局。 1985年 入境游快速发展,国内游初露端倪,1985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旅游局《关于当 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要从只抓国际旅游转为国际、国内一起抓 ,为发展国内旅游扫除了政策上的障碍。 1985年 全国国内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发展国内旅游的方针。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 公里,我们用了 时间,从1万公里 到突破 公里,我国只用了 时间。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速公 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 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02 中月25日“复兴号”下线,这是中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
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 国政府决定 实 施载人 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 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
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 天 工 程 , 并 将 该 项 使主权; 1999年12月 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
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 目 命 名 为 “ 921 工 程 ”20 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
观世界桥梁最长前
大桥中,大部分都由中国建造。其中已建成跨度超
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有
,中国分别有
;
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400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为
关于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探讨与思考——辽宁锦州吴楚庄园发展为例
世纪 8 O 年代 , 尤其 是在 2 0世纪 9 0 年 代 以后发 展迅 速 。现 代 乡
村 旅 游 对 农 村 经 济 的 贡献 不 仅 仅 表 现在 给 当地 增加 了财 政 收 入, 还 表 现在 给 当地 创 造 了就 业 机 会 , 同时 还 给 当地 的传 统 经 济注 入 了新 的活力 。吴 楚 山庄 在 现 代 乡村 旅 游 的 内涵基 础 上 , 充 分 利用 当地 的 自然地 貌 等 优势 , 有 创新 的将 拓 展训 练 的 内容
村旅游结构雷同、 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 目的开发
和设 计 中 , 要 在 乡村 民俗 、 民族风 情 和 乡土 文化 上 做好 文 章 , 使 乡村 旅游 产 品具有 较 高的文 化 品味和 较 高的艺 术格 调 。 三、 突 出特 色是 山庄 的活 力所 在 保持 本 色 , 突 出特色 : 对 乡村 旅 游 的开 发 , 要 注意 保持 乡 土
本色 , 突 出 田园特 色 , 避 免城 市化 倾 向。山庄 的开 发要 注重对 原 汁原 味 的乡 村本 色进 行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强 化 经 营 的特色 和 差异 性 , 突出
建筑 和文化等资源 ,在传统农村休 闲游和农业体验游 的基础 上, 拓展开发会务度假、 休 闲娱乐等项 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传统
农村 的 天然 、 纯朴 、 绿色 、 清新 的环境 氛 围 , 强调 天 然 、 闲情 和 野 趣, 努力 展现 乡村旅 游 的魅力 。 四、 联 合发 展共 创 品牌是 山庄发展 的 生命
王福宏书记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即席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即席讲话(2010年3月24日)同志们:这次全市金融工作会议非常重要,规模不大、“份量”不轻,时间不长、主题突出。
刚才,表彰了2009年度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优秀管理单位,市人行、黄山银监分局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以学同志总结了去年金融工作并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去年2月份,我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超常规推进金融发展与服务,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共赢”的指导思想,全市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看来这个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金融发展与服务、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共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金融方面看:截止2009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72.98亿元,增长24.4%;贷款余额211.08亿元,增长3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8位;按全口径统计新增贷款余额达66.8亿元,为历年最多。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3亿元,不良率2.72%,分别比年初减少0.26亿元和下降1.51个百分点。
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全省新增贷款同比分别下降22.3%、10.2%,而我们是正增长(增长7.22%),很不容易。
在存贷款均保持增长的同时,去年我市新成立的金融机构数也创历史新高,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3家,黄山区金桥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正式启动,8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开业,1家批准筹建,1家上报待批。
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去年我市GDP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21.4%,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9%和10.5%。
无论是总量指标还是人均指标都表现出非常好的发展态势。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实际效果是明显的。
新余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新余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27•【字号】余府发[2008]29号•【施行日期】2008.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新余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余府发〔2008〕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招商引资和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力度,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将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著名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城市。
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及江西省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市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旅游业是促进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动力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旅游业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一贯高度重视,把旅游业列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全省产业发展的十大主攻方向之一,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的主导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
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云政发[2001]第92号【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1.06.30【实施日期】2001.06.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1)第92号2001年6月30日)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支柱产业初具规模。
在全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云南省旅游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旅游精品景区(点)开发建设和资源保护水平不高,市场秩序较差,管理、服务和综合效益与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区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省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第9号)精神,结合云南省实际,特制定云南省贯彻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一)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步伐,促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作用。
加强部门协同和地区合作,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努力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二)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活而有序、充满生机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在旅游开发、管理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
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协作,互通信息、客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跨国界、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四十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Post By:2010-4-15 11:30:00 [只看该作者] 国发〔2009〕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
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
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来源:新华社)二、主要任务(四)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
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
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
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
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
要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
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
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五)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
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
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
增加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间的航线航班、旅游列车,完善旅客列车车票的预售和异地购票办法。
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
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
规范引导自发性旅游活动。
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应适当延长开放和服务时间。
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要对游客开放。
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
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
(六)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每一位旅游者自觉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费。
旅游者要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服务者,抵制不良风气,摒弃不文明行为。
出境旅游者要维护良好的对外形象,做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
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
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
规划建设水路客运码头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
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
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
加强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国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
(八)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
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
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
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
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
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等。
继续发展红色旅游。
(九)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
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
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特别要抓住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机遇,扩大旅游消费。
(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
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
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
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十一)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
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
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
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
集中力量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十二)推进节能环保。
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
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
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
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十三)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要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东部发达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有序推进香格里拉、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青藏铁路沿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等区域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
积极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继续促进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
加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
三、保障措施(十四)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
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
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设立“中国旅游日”。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抓紧旅游综合立法,加快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专项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十五)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
落实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
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
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
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十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
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
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
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
(十七)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严格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重点旅游地区要建立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
防止重大突发疫情通过旅行途径扩散。
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出境游客紧急救助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搞好旅游保险服务,增加保险品种,扩大投保范围,提高理赔效率。
(十八)加大政府投入。
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国家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