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

万小芳曾岑

一、引言

作为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疑问句一直是汉语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疑问句的分类、疑问语气词、特殊疑问句以及历时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分类方面如:丁声树(1961),吕叔湘(1982)、朱德熙(1982)、陆俭明(1982),林裕文(1985)、范继淹(1982)、邵敬敏(1996)的研究;疑问语气词的研究集中在“吗”、“吧”和“呢”的定性与功能上。如:吕叔湘(1982)、朱德熙(1982)、陆俭明(1982)、胡明扬(1988)的研究。特殊疑问句方面:“非疑问形式+呢?”的研究――邢福义(1987)、邵敬敏(1996)。反问句的研究——吕叔湘(1982),朱德熙(1982),刘松江(1993)、郭继懋(1997),邵敬敏(1996)、赵雷(2000)等。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疑问句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的成果却并不多,而疑问句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这是因为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疑问句是使外国留学生成功用汉语完成交际的关键之一;并且,疑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特点,因为使用语气词是汉语疑问句的一个重要的语法手段,而语气词的使用一直是外国留学生的弱项。周小兵(2002) 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应具备的8个特点:(1)实用性;(2)形式意义并重;(3)考虑篇章语用因素;(4)语法规则细化和使用条件充分;(5)描写解释相结合;(6)重视语际对比,兼顾特性和共性;(7)注重习得研究;(8)使用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根据这个标准,本文将如何真正有效地实施疑问句的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系统的分类的考察。

(二)对外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顺序的考察。

(三)对外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常见错误的考察。

二、现代汉语疑问句系统的分类

1、常用对外汉语语法书疑问句的分类

传统语法一般按照提问的手段把疑问句分为4大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多采用这种分类法,例如《现代汉语》(黄伯荣,1999)。

对外汉语的疑问句系统也基本沿用了这一分法,如(1)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以下简称“刘本”);(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以下简称“卢本”);(3)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以下简称“房本”);(4)孙德金《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以下简称“孙本”)。

在实际的交际言语中,每一类的疑问句都有着多种的句式,这些句式在形式上或语用功能上都或多或少有所区别,针对汉语学习者的这4部语法书在疑问句系统的分类上普遍比对本族人的语法书(《现代汉语》)要更详细一些,除了分出大的疑问句类外,对各类疑问句句式还进行了再分类。我们认为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教学而言,分句式教是有必要的。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在句式划分和归类上,各家说法不一。例如:“V不V”式刘本定为正反问,而孙本则归入是非问;刘本将句末带“吧”的疑问句归为是非问,孙本则另立一类称为“猜问句”;刘本房本都将使用“呢”提问的句式归为特指问,孙本则另立为“省略问”等等。

其次,在实际语言中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如用“吗”提问的句式(“s+吗”)、

用疑问语调的句式(“s+/”)和用“吧”提问的句式. (“s+吧”),它们的使用频率分别为:14.63%、11.61%和1.45%,(蔡建丰,2002)而刘本和孙本都把它们作为是非问的三种并列句式进行介绍,并没有体现出彼此使用频率的差异。又如“疑问代词-呢”(即句中无“呢”)的句式在实际交际中使用比例很高,但刘本、孙本并没有提到这种句式。至于房本中所列举的有可用于是非问句末的“啵”、“呗”等词语的句式,在实际交际语言中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正如吕文华(1994)指出,应该要通过频率统计,筛选出语言交际中价值相对高的形式以确定基本语法的教学范围和教学重点。对某一语法现象照搬理论语法而不分出现频率和使用价值的高低进行说明,要么可能造成语法教学内容的繁杂,增加教学难度,要么可能会遗漏某些实用的句式,影响学生对语言的使用。

我们注意到还有一些对外汉语语法书对疑问句系统进行了新的分类,如李德津等《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88 (以下简称“津本”),将汉语疑问句分为7类:1.用“吗”的疑问句2.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3.正反疑问句4.用“还是”的选择式疑问句5.用“是不是”的疑问句6.用“呢”的疑问句7.用副词“多”的疑问句。对外汉语语法系统对“用‘呢’疑问句”的归类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一般是根据意义特征将其归入特指问,如刘本和房本;或根据形式特征将其另立为“省略”问,如孙本。这两种归类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未必可行。津本将其另立出来,但以形式标志“呢”命名,既考虑到了这类问句形式上的特殊性,又未增加学习者记忆新术语的负担。

又比如李英哲等《实用汉语参考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9 (以下简称“哲本”)。哲本中的疑问句系统庞大而具颠覆性的。它将疑问句分为六大类33个句型,分别为:(1)疑问尾词疑问句;(2)选择型疑问句;(3)附加疑问句;(4)否定疑问句;(5)疑问词疑问句;

(6)语调疑问句。每一类中列出了若干句型,其中选择性疑问句有多达20个句型。从形式上看,哲本的分法所确立的6大类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疑问尾词疑问句都具有句末尾词。选择性疑问句都要求在两个或更多特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附加疑问句是在陈述句之后加上一个结构(“动词一‘不’一动词”或“动词一吗”)。否定疑问句句中的动词由“不”或.. “没”来否定。疑问词疑问句就是要使用疑问词.. (“什么”、“谁”、“为什么”等)的问句。语调疑问句则是无其他疑问标志,仅以较高调型来表示疑问的疑问句。

2、汉语疑问句各句式使用频率的统计信息

众所周知,语言中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汉语的疑问句也不例外。通常认为特指问、正反问和选择问都可以在句末用上疑问语气词“呢”,在教学中也是这么跟学生说的。但事实上,用“呢”和不用“呢”这两种情况在实际的语言中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蔡建丰,2003)。因此,在进行特指问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句末可带“呢”,尤其在初级阶段“疑问代词+呢”的句式完全可以不教。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强调了这类疑问句的“疑问代词”这个标志,而与句末疑问标志“吗”区别开来。除了特指问句以外,传统语法认为的4大类疑问句中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都不尽相同。蔡建丰(2003)经过对10万字的口头语料的整理。以传统语法所列的四大类疑问句为纲,统计了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