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87e2f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8.png)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而疾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畜牧业繁荣发展离不开疾病的病因防控工作。
本文将介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疾病的病因1. 病原体病原体是造成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
动物的感染病原体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寄生虫等几类。
病媒(传播病原体的媒介)也是病因之一,如蚊虫、螨类、跳蚤、臭虫等可以传播多种疾病。
2. 日常饲养管理不当养殖过程中的环境、饮食、消毒等管理因素也是疾病的重要病因,其中饲料质量差、饲料过量、饮用水质量不好、环境过于拥挤、疫病消毒不彻底等因素容易导致动物感染疾病。
3. 疫苗接种不良疫苗接种是动物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但是,疫苗接种的程序不规范、接种的次数、时间、用量不当都会导致疫苗无效。
4. 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也是动物疾病病因之一。
在生物学通常认为,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或变冷,会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如及时采取措施将减少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畜牧动物疾病。
5. 相互传染感染由于动物群体关系的密切,相互传染感染是疾病的主要病源之一。
畜禽过密、饲养条件不良,容易出现疾病流行情况,甚至扩散到其他的养殖群体,被视为动物疾病传播的“第一要素”。
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1. 控制病原体控制病原体是控制动物疾病的关键,而控制病原体的防控方法有多种,如进行疫苗预防,对于已经感染的动物进行有效的治疗等。
2. 保持合理的养殖环境保持合理的养殖环境,可以减少动物的压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污、健康的饲料、生物安全措施等措施来保持合理的养殖环境。
3. 严格的检疫系统建立完整、严格的检疫系统,必须对动物在运输和转移过程中进行隔离检查,以避免病害的传播。
4. 实施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控制和治疗已经感染病原体的动物,但是药物滥用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应注意用药的规范性以及药物的毒性影响。
5. 加强养殖者的管理素质加强养殖者的管理素质就是加强畜牧业有关领域的素质建设,加强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提高生产自动化、有机化、标准化水平。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2f78c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f.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一、病因分析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动物疾病中的重要病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状况。
高温、高湿度和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动物患上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水质不佳或水源污染会引起动物的消化系统疾病;土壤污染会影响草食性动物的饲草品质从而引发营养不良等。
2.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病因之一。
饲养管理不当主要包括饲料管理、饮水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
若动物的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某些关键营养物质,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症等;若饮水设施不良或水源受到污染,会导致动物饮水不足,易患上尿道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若不定期清理动物舍、没及时清理粪便、消毒等,容易导致动物感染传染病。
3. 疫情传播动物疾病常常通过风、水、土壤、虫媒等途径传播。
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病毒传播等疾病常常在疫区或外来动物引入时出现传播。
越冬活动的害虫会携带疾病菌传播给动物,野生动物可能成为传染源等。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一些动物疾病的潜在病因。
通过育种、人工选育的方式,有些动物品种和品系更容易遗传一些疾病的易感基因,从而成为某些疾病的高发品种。
某些家禽、猪、牛等品种更容易遗传病毒感染的易感基因。
二、防控策略1. 环境控制对于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进行防控。
合理利用通风设备和调节湿度来降低高温高湿度的环境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水质处理和饮水设施清洗来预防水质因素引发的疾病;定期清理动物舍、合理清理粪便、消毒等,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
2. 饲养管理对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疾病,应加强饲料管理、饮水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
确保动物饲料营养均衡,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进行营养调控;保证动物饮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水源的安全性;定期清理动物舍、适时消毒、改善卫生条件。
3. 疫情监测与防控定期进行动物疫情监测和病原学检测,了解畜牧养殖区的疫情情况和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https://img.taocdn.com/s3/m/e534a6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4.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其控制防范措施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针对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几种动物疾病病因及其控制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家畜常见疾病及控制防范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致命性很高的高热传染病,由猪瘟病毒引起。
病因主要是感染猪瘟病毒。
控制防范措施包括:
- 实施严格的屠宰检疫制度,确保生猪肉产品安全。
- 对猪场环境、设施进行卫生消毒,严格管理饲养环境。
- 做好猪体检工作,及时发现病猪,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的免疫力,预防病毒侵袭。
3. 羊痘
羊痘是由乳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病因是感染乳痘病毒。
控制防范措施包括:
- 做好动物隔离工作,将病羊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重卫生消毒,提高羊舍环境的卫生状况。
- 预防接种是预防羊痘的主要途径,及时接种乳痘疫苗,提高羊的免疫力。
总结:
在畜牧养殖中,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免疫接种、做好动物隔离和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牧动物的疾病,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6890f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b.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动物身体发生的疾病,可能会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
了解和掌握动物疾病的病因以及有效的防控策略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增加养殖产品的产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以及防控策略。
动物疾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体感染: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通过空气、水源、食物、直接接触以及昆虫等传播途径感染到动物身体,进而引发疾病。
2. 饲养管理不善: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可能会导致动物的免疫力下降,使其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不合理的饲料给予、饮水供应不当、环境脏乱和应激等都会增加动物患病的风险。
3.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恶劣的气候条件、不合理的养殖密度等也会增加动物患病的概率。
4. 遗传因素:一些动物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养殖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遗传疾病的流行。
为了防止和控制动物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策略:1. 加强养殖管理:合理的饲料给予、饮水管理、保持环境卫生等都是基本的养殖管理措施。
定期进行必要的消毒、清洁工作,保持圈舍通风、排泄物及时清理,减少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播。
2. 提高动物免疫力:定期为动物接种疫苗是提高动物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根据动物的特点和疫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加强疫病监测和早期诊断: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对动物进行定期的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患病动物,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疫病扩散。
4. 控制病媒生物:病媒生物,如蚊虫、跳蚤等,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媒介。
采取有效的控蚊措施、定期消杀、减少杂草、垃圾清运等方式能有效地减少病媒生物数量,从而减少疾病传播。
5. 加强兽医卫生监督:建立完善的兽医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对养殖场的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减少疫情的发生。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防控策略应综合考虑,从饲养管理、免疫措施、环境控制、监测和处置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https://img.taocdn.com/s3/m/e4c6171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0.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动物疾病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常常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将介绍常见的动物疾病及其病因、控制和预防措施。
一、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病因:由支原体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接触、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
控制和预防措施:加强动物运输、隔离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猪瘟
控制和预防措施:加强猪只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瘟疫监测,使用符合要求的疫苗,定期进行消毒工作等。
三、禽流感
病因:由禽流感病毒引起,途径包括禽之间、人禽接触和野生鸟类等媒介传播。
四、肉羊腹泻病
病因:由福氏杆菌、普氏杆菌等引起,主要途径为食物和环境污染传播。
控制和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草料卫生水平,消除饮水道、粪尿道和饲喂器等污染源,加强羊只营养管理等。
五、病毒性病害
病因:主要由各种病毒引起。
控制和预防措施:可根据不同病毒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环境消毒、饲养管理等。
六、细菌性病害
病因:主要由细菌引起,如葡萄球菌、消化性溃疡杆菌等。
总之,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畜牧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情监测、加强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接种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7ffc7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5.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1.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差、饮水污染、饲料不卫生、饲养密度过高等因素,这
些都会增加疾病的传播和发生的机会。
2. 营养因素:饮食不平衡、饲料中有毒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等因素,会导致动物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3. 感染源: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这些感染源可能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给动物,造成疾病的发生。
4. 遗传因素:有些疾病是由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动物在生长
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先天性的疾病。
针对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 环境控制:保持畜禽舍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清理粪便和饲料残渣,防止环境的污
染和交叉感染。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密度,均衡的饲料营养,适时的饮水和喂食量,以及定期
的疫苗接种和驱虫等,有助于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疫苗接种:定期为动物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不同种类的
动物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必须根据动物的类型和需求进行选择。
4. 卫生防疫:定期进行动物的体检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的病例,进行
隔离和消毒工作,阻断疾病的传播。
5. 科学饲养: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避免滥用和
误用,预防动物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从环境、营养、感染源和遗传等方面进行综合
管理,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畜禽养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试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试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52cd2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9.png)
试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疾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病原体感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不当等。
本文将探讨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一、病因:1. 病原体感染:动物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它们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引起感染和疾病发生。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候变化等会影响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动物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3.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饲料质量不合格、饲养密度过高、饮水不洁净等都会增加动物感染病原体的机会。
二、防控措施:1. 加强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关键。
可以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合理饲养、提供良好的饮食和营养,加强动物体质,提高其免疫能力。
2. 保持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一环。
包括定期清理饲养场、消毒设施、控制饲养密度,确保动物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3. 定期检测和监测:定期对动物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征兆,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防止疾病扩散。
4.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控制饲养密度,提高饲料质量,保证饮水卫生,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做好疫情报告和防疫措施:在发生疾病的情况下,应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扩散,保障养殖业的正常进行。
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我们从病因和防控两方面来加以应对。
只有加强动物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疫情报告和防疫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
![关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0e3713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4.png)
关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疾病的发生不仅影响着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影响。
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维护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病因分析1. 病原体侵入: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是导致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养殖动物体内,如食物、水源、空气、昆虫传播等途径,引起动物疾病的发生。
2. 不良饲养条件:饲养环境的不良条件可能导致畜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降低免疫力,易受病原体感染。
饲料质量不佳、饲料中毒、饮水不洁、饲养密度过大等都可能导致畜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
3. 个体因素:不同种类、不同品系的畜牧养殖动物对疾病的耐病性不同,个体体质的差异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
一些遗传性疾病也会由于遗传因素引发疾病的发生。
4.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候等环境因素对畜牧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等时期,畜牧养殖动物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疾病。
二、防控措施1. 加强管理:确保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饮水,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及时清除粪便和床料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病原体侵入的机会,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 加强饲料质量管理: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防止饲料中毒、霉菌污染等,选择优质饲料和添加剂,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3. 疫苗接种:对那些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养殖动物的重大疫病季节,适时进行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4. 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规范的饲料供给、科学的饲养方式等措施,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饲养场所、饲料储存场所、动物圈舍的清洁,控制好粪便和废弃物的处理,预防昆虫、害虫的孳生,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ca6fe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d.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的过程中,动物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对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人类的健康。
了解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对于保障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防控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动物疾病的病因:1. 环境因素:畜牧养殖中,环境因素是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包括不洁净的饮水、饮食、生活环境等,都可能会导致动物患上疾病。
2. 传染源:传染源是造成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病虫害等。
这些传染源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粪便、尿液等途径传播给健康动物,造成疾病的扩散。
3.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包括饲料营养不均衡、喂养方式不当、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削弱动物的免疫力,使其易受疾病侵袭。
4. 种畜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不同的畜禽品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同,某些品种可能对特定疾病更加敏感,这也是造成动物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1.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比,稳定的喂养方式,疫病防治制度和规范的环境卫生措施是进行饲养管理的重要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健全的兽医服务体系,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防控疾病的发生。
3. 疫苗接种:针对养殖场中常见的疾病,采取定期接种疫苗的方式,提高动物抵抗疾病的能力。
4. 维护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
5. 控制传染源: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患病动物、消毒环境、清除病虫害等,减少传染源的存在和传播。
6. 提高畜牧饲养技术:不断提高养殖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健康检查、疫苗接种、维护生态平衡、控制传染源、提高畜牧饲养技术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https://img.taocdn.com/s3/m/055e1c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2.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动物疾病却是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动物疾病不仅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还可能造成对人类的传染病威胁。
掌握动物疾病的病因及控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常见病因以及控防措施。
一、病因1. 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它们是导致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
细菌感染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病毒感染主要包括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真菌感染主要包括曲霉、白色念珠菌等;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回虫、绦虫、疥螨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会通过传染途径侵入动物体内,导致动物发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从而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饲料和水质问题不良的饲料和水质也是导致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
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会影响动物的健康;水质不洁净或者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也会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
合理配制饲料,加强水质管理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措施。
3. 不良的养殖环境养殖环境的干净卫生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
养殖场的通风条件、卫生条件、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如果环境不良,动物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
4. 生产管理不善不合理的生产管理也是导致动物疾病的一个重要病因。
饲养密度过大、用药不当、饲料配制不当、动物交叉感染等都会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生。
合理的生产管理对于预防动物疾病至关重要。
二、控防措施1. 加强饲料和水质管理合理配制饲料,选择优质饲料原料,做到低碳水化合物、高纤维、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生物蛋白质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定期检测饲料和水质,严格控制饲料和水质的卫生标准,避免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应该加强,要保持养殖场的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及时清理污水和粪便,减少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预防动物疾病的传播。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90401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2.png)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和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因的防控措施:
- 传染病: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动物的免疫力,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控制动物间的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动物的营养管理,保持其健康状态。
- 寄生虫病:定期进行寄生虫的防治,如给动物进行驱虫;保持养殖场的环境清洁,减少寄生虫的繁殖。
- 代谢性疾病:合理配制动物的饲料,保持养殖动物的营养平衡;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代谢性疾病;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 遗传性疾病:从健康的种系选择动物,避免携带遗传疾病基因的动物进行繁殖;进行遗传学的监测和筛选,排除遗传疾病患者;保持养殖场的环境清洁。
2. 防控措施:
- 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便、尸体等有害物质,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 定期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 严格控制动物间的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合理配置动物饲料,保持动物的营养平衡。
- 检测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 选择健康的种系动物进行繁殖,排除携带遗传疾病基因的动物。
- 注重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减少病原体和寄生虫的滋生。
- 加强畜牧养殖动物的管理和监测,提高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浅谈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浅谈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3a4c8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4.png)
浅谈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1. 引言1.1 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和不可忽视的。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养殖业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使农户陷入困境。
疾病还会影响畜牧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降低养殖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疾病还会增加养殖业的经营成本,因为治疗和防疫措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而且,疾病传播还会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打击畜牧业的信心和市场信誉。
及时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为了保障农户的经济利益,也是为了维护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
在当前环境下,必须加强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提高畜牧业从业者的防疫意识和技能,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防控疾病的重要性防控疾病是畜牧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
在现代畜牧养殖业中,动物疾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效率,还会导致养殖产品的质量下降,从而减少销售收入。
一旦疾病在养殖场内爆发,还可能会对整个养殖场的运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
要想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防控疾病的工作,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加强动物防疫措施的科学施行,提高养殖户的预防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常见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一、猪瘟病因:由猪瘟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病畜、饮用污染水源等。
防控措施:猪瘟疫苗接种是预防的主要手段,定期消毒养殖场和隔离病畜也是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
二、牛结核病病因: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感染、粪口传播等。
防控措施:定期进行牛群结核检测,及时隔离病畜,合理营养调配提高免疫力。
三、家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因: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等。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610e6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6.png)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动物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动物疾病的发生不仅影响着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还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危害。
了解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对于提高畜牧养殖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一、动物疾病的病因1. 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因。
常见的细菌感染有炭疽病、鸡拉氏病等;病毒感染有禽流感、猪瘟等;真菌感染有真菌性疾病等;寄生虫感染有蛔虫病、弓形虫病等。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引起动物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饲料和饮水的不洁净会导致动物患上消化道疾病;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动物的健康,使其易患上呼吸道疾病等。
3. 饲养管理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造成动物疾病的原因之一。
过度饲养、营养不均衡、饥饿或过度喂养等都会损害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其容易患上疾病。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动物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动物天生就带有一些遗传性疾病,这就需要通过育种来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
二、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1. 强化饲养管理强化饲养管理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配饲料,保证饮水卫生,保持饲舍清洁卫生,做好儿童尿床喂养管理等都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措施。
2. 加强免疫接种加强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及时为动物进行各种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环境改善改善环境,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注意保暖、通风和卫生,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杀菌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4. 定期检查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治疗已患病的动物,减少疾病的传播。
5. 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来减少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选择健康的优良基因种畜,通过育种来改善种畜的遗传品质,减少疾病的传播。
6. 合理用药在发生动物疾病时,要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6c772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a.png)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一、病因1.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传染源主要包括患病动物、病原体存在的环境和带原动物,其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和饮水传播以及虫媒传播等。
2. 饲养环境和管理不当:饲养环境和管理不当是导致畜牧养殖动物患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如饲喂不洁饲料、不合理的饲养密度、不良的饲养条件等都会增加动物的感染风险。
3. 养殖管理不合理:养殖管理不合理也是导致畜牧养殖动物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不合理的养殖密度、不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及不科学的饲养方式和管理措施,都会影响动物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风险。
二、疾病防控措施1. 加强动物免疫力的提高: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饲养方式,提高动物的抵抗力是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合理配种,选用强健、抗病力强的种畜;定期进行预防性免疫,及时补充适当的营养物质等。
2. 规范饲养管理:规范饲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关键之一。
养殖者应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定期对饲养设施和饲料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加强动物的日常观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和行为,进行疫情监测和立即处理;做好动物的疫苗预防和其他防治措施等。
3.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和及时报告是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者应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巡视和检查,随时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通过与兽医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分享并报告疫情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加强病原体的防控:病原体是导致畜牧养殖动物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病原体的防控是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关键。
养殖者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病原体的防控:保持饲养环境的干燥和清洁,定期对饲养设施和饲料进行消毒;定期进行动物的预防性免疫,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严格控制带原动物的进出,避免引入新的病原体,防止病原体的传播等。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945a82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6.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动物疾病是指影响畜牧动物生命活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疾病。
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养殖管理、饲养方法、动物品种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对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我们需要了解其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
首先,饲养环境不良是导致畜牧动物患病的重要病因之一、不良的饲养环境可能包括染病的场地、脏乱的饲养条件、不合理的饲料等。
对于这种情况,防控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饲养场清洁,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定期更换饲料和饮水容器,保持水源清洁。
2.优化饲料配方。
合理配制饲料,保证动物的营养平衡,提高免疫力。
3.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其次,动物之间的接触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动物间的接触可能导致病菌的直接传播,或者通过空气、水、饲料等媒介传播。
因此,控制动物间的接触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1.隔离新动物。
引入新动物时,应先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没有携带病原体。
2.保持场地的隔离。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动物尽量保持隔离,避免病原体在不同动物间传播。
3.定期进行消毒。
对饲料、饮水槽、饲养场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潜在的病菌。
另外,养殖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动物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管理不善可能包括饮食不规律、饲养密度过大、不合理的免疫计划等。
1.合理饮食管理。
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保证动物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其抵抗力。
2.控制饲养密度。
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避免动物间的拥挤,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3.制定免疫计划。
根据动物的年龄、品种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定期给动物接种疫苗,增强其抵抗力。
此外,动物品种的遗传易感性也是动物患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品种易感的动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饲养,减少患病风险。
2.加强饲养管理。
对易感品种的动物,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其抵抗力。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中动物患病的病因主要有饲养环境不良、动物间的接触、养殖管理不善和动物品种的遗传易感性等。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https://img.taocdn.com/s3/m/4a8e62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4.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疾病的防控一直是养殖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动物疾病病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控制防范措施。
一、病因分析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造成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毒感染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毒力,能够迅速传播和感染整个养殖场。
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猪瘟、疫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对这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造成畜牧养殖中疾病的另一主要原因。
细菌感染往往导致动物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等方面的疾病。
外界环境的脏污以及不洁的养殖条件都会增加动物感染细菌的几率,因此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尤为重要。
3.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也是导致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绦虫等,这些寄生虫会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并且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易受其他疾病侵袭。
4. 疫情传播疫情的传播也是造成畜牧养殖中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疫情的传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对于疫情的传播要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在密集饲养环境中,若空气流通不畅、水污染、粪便处理不当等都会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尤为重要。
二、控制防范措施1.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控制疾病的方法之一。
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殖场要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做好免疫防疫工作。
2. 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养殖场要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干燥通风,减少环境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滋生,降低动物感染的几率。
3.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包括饲料的选择、饲养密度的控制、饮水管理等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十分重要。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https://img.taocdn.com/s3/m/11872f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a.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畜牧养殖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爆发往往会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了解动物疾病的病因及控防对于畜牧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动物疾病的病因、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疾病病因1. 病毒感染:病毒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链球菌性肺炎等就是由病毒引起的。
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疾病病因,常见的有牛癣、猪瘤胃霉菌感染等。
5. 营养不良:动物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营养不良,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等,就容易引起某些疾病,比如牛羊维生素缺乏症、猪硒缺乏症等。
6. 环境因素:动物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卫生条件等也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动物容易受到感染,引起疾病。
7. 遗传因素:一些动物疾病也与遗传有关,比如一些遗传疾病会导致动物生长发育不良,容易感染疾病。
二、疾病的控制与防治1. 加强动物养殖管理:加强动物养殖管理是预防动物疾病的关键,包括饲料、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2. 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定期给动物接种疫苗,对一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
3. 加强动物的饲养环境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适时换草料,定期清理粪便等,可以降低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
4. 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工作:对引进的动物要进行检疫,确保无传染病,防止传染给其他动物。
5. 注意饲养过程中动物的营养平衡:合理搭配饲料,确保动物摄取的营养充足,增强其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6. 提高对动物疾病的认识:加强对动物疾病的认识,及时发现动物可能出现的病症,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措施。
7.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感染的动物,应该根据临床症状,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在畜牧养殖中,预防疾病远比治疗疾病更加经济、有效。
试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试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d9569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6.png)
试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动物疾病是养殖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动物疾病不仅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还可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动物疾病的病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一)环境因素养殖环境的优劣对动物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养殖场的温度、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动物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疾病。
此外,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差,粪便和污水清理不及时,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增加动物患病的风险。
(二)饲养管理因素不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引发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不均衡,可能导致动物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抵抗力降低。
例如,饲料中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功能。
同时,饲养密度过大,动物之间容易相互挤压和争斗,造成身体损伤,为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三)病原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是导致动物疾病的直接原因。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饲料、接触等途径传播。
一些病原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在养殖场内传播开来,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四)遗传因素某些动物疾病具有遗传性,例如一些先天性的免疫缺陷疾病、遗传性代谢疾病等。
这些遗传因素使得动物在出生时就存在患病的风险。
二、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一)改善养殖环境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要合理控制养殖场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确保通风良好。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二)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均衡,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配制饲料。
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为动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定期对饮水设备进行消毒。
(三)做好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动物的年龄、品种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时进行免疫接种。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https://img.taocdn.com/s3/m/1c502b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9.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有很多种,其病因也多种多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畜牧养
殖动物疾病及其病因,并简要讨论控制和预防措施。
一、猪病:
1. 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猪群的大规模死亡。
病
因是猪瘟病毒的感染,一般通过接触、空气飞沫、消化道传染等途径传播。
控制和预防措
施包括强制疫苗接种、隔离感染猪群、严格消毒等。
三、牛病:
1. 乳房炎:乳房炎是牛类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乳房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牛奶
质量下降。
病因是乳房细菌的感染,一般通过泌乳时的机械刺激、泌乳器械不洁、拴牛绳
擦伤等途径传播。
控制和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对乳房消毒、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合理饲养
管理等。
2. 犊牛腹泻:犊牛腹泻是牛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
病因包括传染源的污染、生物环境的不良、饮水饲料不洁净等。
控制和预防措施包括
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饲料、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疫苗接种等。
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病因复杂多样,但常见的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环境不良
等是主要的病因。
为了控制和预防动物疾病,农民需要加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隔离感染群体、加强环境卫生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https://img.taocdn.com/s3/m/d9115ee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1.png)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是导致动物生长发育不良、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动物疾病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传染性、非传染性等方面。
本文将会分别介绍动物疾病的病因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传染性疾病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畜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细菌感染是指动物体内的病原体感染细菌,导致动物生病。
细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烧、疲乏无力、食欲减低、皮肤疹子、呼吸急促等。
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有猪痢疾、百日咳、脚蹄疫等。
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是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用药、做好动物的免疫接种等措施。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畜牧养殖中的另一种传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通常引起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以及皮肤和粘膜病变。
常见的病毒感染疾病有禽流感、猪瘟、牛瘟等。
3、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通常是由一些寄生虫引起的。
寄生虫感染会导致食欲减低、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症状。
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疾病有疥螨病、蛔虫病、旋毛虫病等。
防治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包括做好动物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动物体表和肠道内的寄生虫、合理使用化学药物等措施。
1、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通常是由于动物缺乏必需营养素引起的。
营养不良疾病通常引起动物生长发育滞缓、生产能力下降等问题。
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有钙缺乏症、磷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等。
预防营养性疾病的方法包括合理调配饲料、及时补充必需的营养素、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等措施。
2、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通常是由于动物代谢功能出现问题引起的。
代谢性疾病通常引起动物产乳量下降、生产能力下降等问题。
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有乳症、拉肚子等。
综上,对于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必须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添加必要的营养素、做好医疗保健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并保证动物健康和产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15T09:39:54.68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2期作者:王智鹏
[导读] 本文首先概述了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动物感染疾病原因;最后探讨了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防控对策。
王智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八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83600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动物疾病,不仅影响着动物的生长,而且极易给养殖户带来损失。
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动物感染疾病原因;最后探讨了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防控对策。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引言
畜牧业是山西地区的主要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山西地区的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养殖的过程中动物疾病是很棘手的问题,严重会导致动物大量死亡,造成畜牧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着动物食品安全,所以,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重视,做好防控措施。
1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重要性
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种类主要分为三大类,一为普通的动物疾病;二为传染类的动物疾病;三为寄生类的动物疾病,这三大类型的疾病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畜牧养殖动物的健康情况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产量和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因此应逐渐加大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重视力度。
2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原因
2.1日常管理不规范
不少畜牧养殖场(户)或者养殖基地未能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措施,存在着日常动物养殖管理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动物养殖管理操作标准,增加了动物染病的机率。
例如,有些工作人员未能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动物养殖操作,未能彻底的清理动物养殖环境,不能按照标准添加饲料,降低了动物养殖工作质量,不利于达到高效进行动物养殖的目标。
还有的养殖户未能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制度措施进行规范操作,不能合理的配比使用农药饲料等,降低了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没能达到有效养殖的目标,增加了动物患病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还有的动物养殖企业没能加强相关设备投入,不能积极更新养殖技术,现有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增加了动物养殖成本,导致动物养殖患病率提高。
2.2养殖环境
现阶段,动物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普及化,而养殖环境是导致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
动物如果长时间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就会出现不适应性,同时还会受到环境中的病菌、病毒的影响滋生各类疾病,甚至引发传染性疾病,导致动物疾病的扩散。
导致环境不科学的主要原因包括,一部分饲养人员对于饲养环境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打扫的不够及时,卫生工作不到位,或者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动物成长环境进行消毒,尤其在潮湿的季节中,病毒、病菌的滋生与蔓延将会更快,最终也就容易导致各类动物疾病的出现。
2.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当前畜牧养殖业引发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为常见的有用药不科学、养殖人员专业水平过低、出现用药不当、配药错误、对药物毒性缺乏了解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动物出现大面积中毒现象,严重可直接导致动物死亡,因此,畜牧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用药方式十分重要。
另外,部分畜牧养殖户对养殖场设施缺乏重视,畜牧养殖户在养殖前期,对养殖环境的各个配套设施未做到相应重视,对畜牧养殖工作的各个重点缺乏周全考虑,使得畜牧养殖环境在最初建设时忽视了配套设施的重要性,导致动物养殖场的内部环境经过日积月累后十分恶劣,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及子肠胃疾病等,使得动物养殖出现了极高的疾病发病率。
3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对策
3.1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范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动物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着力建立完善的动物养殖疾病防控体系,解决动物养殖防控中的具体问题。
首先,养殖户应当对动物养殖的饲料、环境、疾病预防做好相关工作,着力完善动物养殖的操作制度,加强动物养殖操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进行具体的动物养殖日常操作。
其次,在养殖的过程中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控制原则,着力根据地方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和阶段性的防疫工作,在满足动物生长需求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动物的患病风险。
第三,全面加强动物疾病的检查工作,着力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定期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动物疾病预防工作有效性,着力控制好特殊疾病高发期的风险,达到全面有效进行疾病防控目标。
3.2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养殖环境是动物长期栖息的场所,也是影响动物健康的主要因素。
为了有效防控动物疾病,必须确保养殖环境的科学合理。
一方面,养殖户一定要重视科学化饲养环境的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养殖场所中的各类基础设施,尤其要注意防疫设备、检疫设备的购进,完善疾病防控硬件设备,使得各类疾病能够早发现,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控效果。
另一方面,在建设养殖场的过程中,要做好地理位置的考察与选择,科学选择养殖场所,具体来讲要对气候条件、通风条件等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从而确保场地选择的合理性。
通常情况下来讲,需要选择通风条件比较好、地势比较高、排水通常的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到动物养殖过程中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
另外,在饲养活动中,一定要树立科学饲养的理念,及时清理动物粪便,做好清洁清扫工作,还要按照要求定期消毒,从而为动物的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有效预防动物疾病。
3.3加强对畜牧工作人员的管理
就畜牧养殖企业而言,对于动作人员要做到以下几项工作,才能保证对动物疾病及时发现,明确动物疾病的类别,并能够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解决疾病。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虽然养殖工作没有复杂的工作内容,但对于饲料的配比、添加的时间、清理养殖地的时间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通过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有效的遵守要求。
其次,加强动作人员对医疗知识的深入了解。
工作人员与动物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能够对动物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所以对于动物医疗知识加强了解与学习,将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对动物疾病的防控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工作人员掌握了医疗知识,对于简单的动物疾病,工作人员就能进行及时处理,做好疾病防控,能够促进养殖工作的更好开展。
最后,畜牧养殖户应该对动物医疗方面制定相应的预防制度,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依照相关规定,对动物的情况进行及时汇报。
结束语
畜牧养殖是肉制品的主要来源,只要保障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才能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肉制品食品安全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畜牧养殖还存在监管不到位、养殖环境不佳等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饲养场地、建立合适的疾病防控体系和聘用专业养殖人才进行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
同时,养殖者也要注意合理的药物使用,从而预防动物疾病。
有效的防控动物的疾病,可以减少养殖者的财产损失,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玉才.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7(4S):142.
[2]刘惠平.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8(11):139.
[3]王涛.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成因与防控措施探析[J].山西农经,2018,234(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