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民风习俗

合集下载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
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
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
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傣族节日风俗

傣族节日风俗

傣族节日风俗傣族也是一个多节日的少数民族,具体有哪些节日风俗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傣族节日风俗,希望大家喜欢!傣族节日风俗:祭丢瓦拉哈滚“丢瓦拉哈滚”,傣语意为家族神,傣族祭祀节日。

时间不确定,遇大事则祭祀.家族祌供奉在家族长的家里,由家族长负责祭祀。

在同一个村社中,不同的家族,在祭神时,要杀不同颜色的鸡做祭品。

每个家庭又都有家神,通常供在家长睡觉处的上方或火塘上方的竹架上。

家庭成员如离开本家庭或生病,都要用腊条等物祭祀。

结婚时,要把两块醮过酒的糯米饭团捏在一起,放在工角架上祭祀,以求家族神保佑。

傣族节日风俗:祭丢木拉戛“丢木拉戛”,傣语即街神,傣族民间祭祀节日。

每三年举行一次大祭。

祭时要杀狗杀鸡。

祭街神之前,在街天,将三个通往集市的路口用绳子封起,由“曼迈”代表街长在街上征收铜钱,解决祭祀所需经费。

傣族节日风俗:赕萨拉赕萨拉是云南省傣族宗教节日。

节日时间各地略有差别,一般在九月至十二月间。

赕萨拉实际上是祭死者,届时各户都重做一幢帕沙(冥房)及衣物、用具的模型送进佛寺,并请佛爷念经、滴水祭祀自家死去的亲属。

傣族节日风俗:跳摆跳摆是云南省傣族的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

过节时,凡是村中的男子,都要事先准备好丰盛的食物。

届时,带上食物,来到佛寺中,先向佛袓行叩拜礼,然后把食物放在佛寺院中的地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换品尝各自带来的食品。

同时,还有四个中年男子,一个拿一面大锣,一个捧一小钵,一个拿大锣,一个敲象脚鼓,边奏乐边跳,之后众人痛饮而散。

傣族节日风俗:拜山神拜山神,傣语叫“紧刁巴拉”,云南省勐腊县傣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三月初七日分两次举行,严禁女性参加。

平年为小祭,每隔三年为大祭。

二月初二第一次祭祀,这一天,也是选庙主的口子。

届时,全寨男性不论长幼都可以参加,毎人带一只鸡,前往寨外的小妬,年长老人拿出一个鸡蛋,由成年男子轮流竖鸡蛋,每人三次,谁能把蛋竖起来,谁就做庙主并主持祭祀。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特色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傣族文化中,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傣族传统节日中,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包括舞蹈、音乐、传统手工艺制作、赛龙舟等。

以下是介绍几个最重要的傣族传统节日: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在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庆祝。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要穿上漂亮的服饰,到街上泼水、欢舞、唱歌。

泼水是互相祝福的一种方式,也寓意着洗去过去的不幸,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泼水节期间还有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赛龙舟、唱大戏等。

西双版纳傣族祭祖节
该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是傣族的传统祭祖活动。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在寺庙里烧香拜祭祖先,并搭建丰盛的祭台,供奉各种生鲜供品和鲜花。

此外,节日期间还有舞狮、唱大戏等文艺活动。

傣族芒果节
芒果节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一项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到八月期间举行。

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芒果的丰
收,也是一个让各地游客品尝芒果的好机会。

在芒果节期间,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品尝芒果、唱歌跳舞、赛龙舟等。

傣族水灯节
水灯节通常在傣历九月和十月之间庆祝,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在家里制作水灯,写上自己的愿望,放入水中放漂。

同时,还有各种民俗活动,如划船、划龙舟、跳舞、唱歌等。

水灯节是传统节日中最具情趣和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对于傣族人来说意义重大。

傣族传统节日不仅展示了傣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寓意着人们的祈愿和美好希望。

这些节日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傣族人和其他地区游客之间强烈感情的表达。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的风俗习惯如下:
1、傣族春节,傣族的过年风俗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

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

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打样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平易近除旧布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纵情快乐等。

2、关门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

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

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

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

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

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

傣族人民秉承着独特的民风和民俗,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傣族的传统服饰、美食、节日等方面来介绍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的传统服饰充满了色彩和亮丽的图案。

傣族男子常穿泰国式的宽袍,上身着无袖长衫,下身则穿着宽松的裤子。

而傣族女子通常穿着宽松的上衣和长裙,衣裙上绣满了各种精美的花纹。

傣族人对服饰十分讲究,不同的衣饰代表着不同的族群和地区。

傣族的美食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做法而闻名。

傣族人民主要以米饭为主食,经常食用泰国米。

傣族的饮食讲究多样性,以野味为主,他们喜欢品尝各种野生动物和昆虫,比如蚂蚱、蝎子等。

此外,酸辣海鲜汤、普洱茶等也是傣族人民喜爱的美食。

傣族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庆祝新年的盛大节日,也是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泼水节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六至初七举行,人们会手持各式水器,欢快地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往的烦恼和困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泼水节期间,还有盛大的游行表演和传统舞蹈等文艺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了泼水节,傣族的其他节日也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

例如丰收节是傣族人民庆祝农作物丰收的节日,人们会表演传统的丰收祭祀仪式,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此外,傣族人民还有赛龙舟、踩高跷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密宗仪式等宗教节日。

总之,傣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风民俗。

从其传统服饰的花纹和颜色,到美食的品种和独特口味,再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傣族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生活。

保护和传承傣族的民风民俗,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1、傣族人的习俗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2、傣族人的婚礼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

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

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

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

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

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

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

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

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

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的风土人情引言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傣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风土人情,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使傣族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与其他民族有所区别。

本文将介绍傣族的风土人情及其特点。

1. 傣族概述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以务农、耕种和渔猎为主要的生活方式,通常居住在山间、平原和沿海地区。

傣族民居大多为独特的竹木结构,形式各异但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傣族服饰傣族的服饰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傣族男子常穿长衫、无袖蓝色外罩,而傣族女子则常穿长袍和颜色鲜艳的头巾,以及手工绣制的花纹鞋。

傣族服饰的特点是鲜艳多彩、精美细致,常常装饰有银饰和彩绣。

3. 傣族节日傣族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通常与农耕、祭祀以及传统习俗有关。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傣族的水灯节,这是傣族人民在寒冷的冬季举行的一种仪式。

人们将漂亮的灯笼放在江河湖海上,希望灯光能带来好运和幸福。

4. 傣族婚姻习俗傣族的婚姻习俗独特而有趣。

傣族人通常通过媒婆或媒人来安排婚姻。

婚礼通常在傣族的新年期间举行,这是一种非常热闹的庆典。

在婚礼上,新郎会向新娘的家人送上婚礼礼金和婚品。

而新娘则会把自己的头发梳成傣族特有的样式,并戴上传统的饰品。

5. 傣族音乐舞蹈傣族音乐舞蹈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的音乐以竹笛、铜锣、青铜缸等乐器为主,它们的音色纯净、动听,给人以舒缓的感觉。

傣族舞蹈通常以手脚的动作为主,动作热情而优美,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6. 傣族美食傣族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以米饭、米粉、米糕为主要食物。

傣族的传统餐桌上通常有丰富的菜肴,如酸辣鱼、傣味火锅、傣味干锅等,口味独特而美味。

此外,傣族的餐桌上还少不了传统的傣族酒,这是一种使用特殊的发酵工艺酿造的烈性酒。

结论傣族是中国宝贵的民族资源之一,他们的风土人情独特而丰富。

通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多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西双版纳傣族民风民俗.

西双版纳傣族民风民俗.

西双版纳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群众赛龙舟、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泼水节:
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

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

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

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

最年轻的姑娘侬香,得知了杀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头发把它勒死。

魔头成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

姑娘们即挑水相泼,灭了邪火。

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成泼水节。

一说此俗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徒每年此时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年迈者不能下河,子女便为其泼水洗罪。

后传入中国傣族地区。

在节日里,傣族群众放高升,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

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

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

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那么,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傣族的风俗习惯服饰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

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

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饮食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

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爷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

因此,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

傣族一年之中有三大节日。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11.泼水节。

是傣族一年中最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傣族人民为纪念古代七个傣族姑娘为民除害战胜魔王,为姑娘们泼水,洗除身上污血的日子,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为期3-4天,每一天傣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到山上采花,和经二天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缅寺赕佛,全寨人为佛像泼水“洗尘”。

待赕佛仪式完毕,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互相泼水,相互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第三后还要进行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

2.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在棒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在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

从关门节到开开节是傣族的关门时间,在此期间,忌男青年串姑娘,不办婚事,不提亲,老人不出外过夜等习俗。

在节日各两天里,各寨傣族到缅寺举行“赕”活动,向佛爷、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听佛爷育经赕费,讲解教义成律。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

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傣族的民俗民风

傣族的民俗民风

傣族的民俗民风最佳答案(一) 饮食.习惯早、晚两餐.有嗜酸之癖好, 各种蔬菜均要加入特制的酸汁, 然后晒干存放, 每餐於煮菜或煮汤中加入少许, 便酸味十足, 几乎是每餐不可少的一味菜.不食粳米, 而食糯米, 饭用瓦甑蒸熟吃.不吃羊肉.男子喜欢饮酒.爱嚼槟榔, 拌入石灰膏、芦子、切碎的草烟, 嚼至满口流涎, 犹如喷血.竹筒饭.把米装进香竹竹节里, 灌水后将筒口塞紧烧烤.竹筒表层烧焦时, 饭也熟了.竹筒饭特别清香.(二) 傣家竹楼.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 凡翠竹围绕, 绿树成荫的处所, 必有村寨.竹楼可避湿、避热.傣家竹楼充满热带的田园风味, 步上木梯坐在凉台金黄色的篾席上, 可以观赏寨子里和谐的生活情景.好客的主人会端出一张小竹篾桌, 摆上用芭蕉叶包着的糯米饭和用竹筒盛着的米酒招待客人.(三) 赶摆.傣族将大大小小的节日都叫做”摆”.按傣语原意, 赶摆即盛大的节日或集会活动.摆场上琳琅满目的货摊上放满了食品和用品, 特别是傣家独具一格的筒帕、银手饰、软耳丝等更吸引游客.(四)泼水节.每年傣历六月十二(清明节后7 天) 开始为傣历新年, 为期3~5 天.从清晨开始就举行堆沙、泼水、丢包和赛龙船等活动.其中, 最富於民族特色的就要数泼水.这是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欢.清早, 先采来鲜花作花房.然后挑来清水泼到佛像上为之洗尘.接着大家便互相泼水, 往往泼得浑身湿透.傣族认为以清水互相泼洒, 是祝福、消除病魔和应节气.因此泼得多是友善的表示.被泼者都报之以笑脸.这一嬉戏, 直到街中水流成河为止.民族概况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

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1158989。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傣族的人们在谈恋情称之为串姑娘,而这些也主动来追求姑娘的一种特色哦,对此傣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传统民族风俗傣族禁忌傣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傣族有其独有的禁忌。

宗教禁忌。

傣族村寨立有寨心(高约三、四尺的木台子,中间装土)。

此乃村寨的心脏或生命。

故忌在其上坐、脚踏或挂马。

德宏州傣族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人外出,须等祭寨完毕方可出入。

进佛寺者须先在门外脱鞋,方可入内。

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摸神像及做赕用的戈矛等。

忌摸小和尚的头顶;走路时忌踩佛爷、和尚的影子。

佛爷、和尚忌与一般人住在一起或住楼下。

忌外人进入寨神庙。

婚姻禁忌:从进洼(关门节)到出洼(开门节)(傣历九月十五以后的3个月)期间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否则,被视为如同牛马不懂季节,死后会变成狗。

如今,有青年男女因爱情深厚或婚前有孕而突破禁忌习俗成婚者,亦仍须婚后以酒肉祭寨,请全寨人吃一顿饭。

否则会被认为触犯寨鬼,寨内将有疾病或其他灾害。

丧葬禁忌。

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产,妇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饲料,但不可背进寨,待葬完死者后,方可将置于村边的木柴、饲料拿进家中。

妇女禁忌。

妇女不许犁田,否则要遭雷劈;盖房时,女子不许站在高处;女子不得跨过男子的头;筒裙不能往高处晒;妇女进佛寺只可到规定可去之处,忌任意起动;经、产期妇女,不得入佛寺;妇女不得参加集会跳舞,不能打击乐器;在公共场合,男人说话,妇女(老妇例外)不能插嘴;家有客人,妇女不能同桌共餐。

生活习俗禁忌。

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

忌倚靠室内中柱上,亦忌挂物于中柱上。

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长的床铺,禁忌随便乱坐,也不可乱动床边的"圣水瓶"。

思茅等地傣族居处中厅所设的床,禁忌悬挂蚊帐。

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

忌在整齐的旱地、菜园里大小便。

衣服破了,忌用裤子补,认为会受穷;反之,被破可和衣补。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泰国、缅甸等地。

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群体,傣族拥有丰富的民风民俗,反映出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傣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他们居住在山区和河谷中,以农耕为主要生计。

傣族人民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继承了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和仪式。

在傣族的民风民俗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傣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水的神秘力量。

每年的水灌节是傣族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也是表达他们对水神的敬意和感谢之情的时刻。

整个节日持续三天,人们身穿传统的傣族服装,举行盛大的仪式和游行活动。

在游行中,人们手持鲜花和祭品,向水神祈福,祈求丰收和幸福。

同时,人们还会开展各种传统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和歌舞演出,给整个节日增添了欢乐和热闹的氛围。

傣族的民风民俗还包括丰富多样的传统婚礼习俗。

傣族人民崇尚孔家婚姻制度,尊重长辈和传统的婚姻价值观。

在婚礼之前,双方家庭会互送一些礼品和嫁妆,以表示彼此的尊敬和祝福。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会穿上华丽的传统礼服,身边会有很多亲友围绕着,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

傣族的婚礼通常持续几天,期间会有丰盛的美食和传统舞蹈,增添喜庆和浪漫的氛围。

傣族的民风民俗中,还有许多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活动。

傣族人民主要信奉上座部佛教,相信通过修行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每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也是傣族人民传统的新年庆祝活动。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到寺庙朝拜,给佛像供奉香烛和鲜花。

同时,人们会用水泼洒彼此,象征着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和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吉祥。

在傣族的民风民俗中,音乐和舞蹈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傣族的舞蹈通常是伴着悠扬的乐曲跳舞,舞步轻盈而优美。

他们用独特的舞蹈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传递傣族文化的精髓。

傣族的音乐和舞蹈活动既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傣族人群体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象征。

傣族的民风民俗体现了一个独特的民族文化,展示了傣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关门节为傣历9月15日,开门节为傣历12月15日。

两节相间三个月,是全年最大的斋赕时期,各地都举行盛大的"赕佛" 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

大家都要按佛规向佛奉献食物、鲜花、经书、衣物和钱币,全社会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活动色彩。

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时间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属佛教一年之首的宗教节日,是傣历新年。

傣语称为"尚罕"、"京比迈"(新年),还有" 厚南"(泼水节)、佛诞节、浴佛节或花节的叫法。

在节日里,傣族群众要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娱乐活动,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衣服,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到2000年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相传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良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

但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

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小狗。

雨水很大,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深受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

傣族有什么节日和习俗

傣族有什么节日和习俗

傣族有什么节日和习俗1、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

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

2、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

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

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

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

3、隆示,有的地方又叫“隆赶”。

傣语“隆”是指一棵树或一片林,“示”或“赶”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树神。

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树纪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种下的树当作村寨的保护神。

4、叫谷魂,又叫“招谷魂”。

每年夏历十月,五谷进仓,傣族人民都要择月末的最后一个属龙日叫谷魂。

是日,各户都要到田间杀上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

祭祀后取少量秕谷带回家,放入仓库里。

以示谷魂已经回家,以后就可开仓用量。

5、对歌节,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

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6、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

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

扩展资料:1、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傣族民众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一般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

2、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基本保持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习俗主要体现在服饰、建筑、饮食、语言文化、节日等方面。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

1、服装:傣族是云南省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

傣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因此,服装充分体现了气候温暖、山林茂密、物产丰富的特点。

它不仅注重实用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意义。

它能反映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性格和民俗。

苗条的傣族女孩们把黑色和明亮的发髻放在头后,在紧身上衣和花裙子之间系上银色腰带。

她们挺拔优雅,就像古典淑女的魅力。

2、饮食:习惯于早上和晚上吃饭。

其主食、副食和菜肴丰富多彩,具有品种多、酸辣可口的特点。

傣族生产的粳米和糯米不仅体积大,而且含油,糯米的粘度也大。

日常肉类包括猪、牛、鸡和鸭,不吃或少吃羊肉。

生活在大陆的傣族人喜欢吃狗肉,擅长烤鸡和烤鸡,他们非常喜欢鱼、虾、蟹、蜗牛和其他水产品。

3、节日:著名的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天和第二天是送走旧东西的意义,最后一天是迎接新生活的体现。

通常在清明节后的第十天举行。

男人和女人泼水,互相祝福。

它象征着“最好的一天”。

在泼水节的传播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泼水节更多的神奇意义和民族色彩。

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

傣族的风俗习惯十分特殊,以下是对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1. 傣族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男子常穿蓝色或黑色的长袍,女子则穿着以红色为主的衣裙。

2. 傣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至十五之间举行。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尽情地泼水,以洗去过去的不顺和不顺利,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3. 傣族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婚前男女通常会经过多次的约会和商讨,确定婚礼的日期和细节。

婚礼时,男方需要准备许多礼品和彩礼,女方则需要在家中备办丰盛的酒席,以示款待。

4. 傣族还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傣族音乐以弦乐和打击乐器为主,如三弦、泼脚鼓、钹子等。

总的来说,傣族的风俗文化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 1 -。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傣族的风土人情(一):傣族传统习俗介绍1、服饰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

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

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

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

男人纹身较普遍。

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2、竹楼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

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

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

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

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

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

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

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

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

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的风土人情

傣族的风土人情傣族是中国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在云南、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都有分布。

傣族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充满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傣族的风土人情。

一、少数民族风情浓厚傣族作为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积淀。

在民族服饰、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方面,傣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傣族的服饰以彩色、花纹为主,衣服上常常绣着精致的花瓣和图案,又根据季节的变化,还有不同的款式和颜色。

傣族的音乐和舞蹈很动感,也非常具有南方的热情和活力。

在傣族的生活中,民间歌舞和集体跳舞便是不可或缺的节日活动。

二、崇尚自然,尊重传统傣族人崇尚自然,尊重传统。

他们生活在山区和热带地区,以耕种为生,栽种水稻、红米、玉米等。

另外,傣族人还擅长于制作手工艺品,如金银首饰、传统草帽、傣族竹编等等,这些手工艺品绝大部分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

三、勤劳,热情傣族人勤劳努力,热情好客。

由于他们的地理环境较为恶劣,因此他们也更加努力地开垦土地,铺设道路,建设水利。

傣族人在民生方面也非常注重,尤其是在对待客人的方面。

四、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傣族拥有丰富的节日文化。

他们的传统习俗有很多,例如:年节、撒水节、月望节、傣历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着其特定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其中撒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用水向陌生人猛泼水,祈求幸福吉祥。

五、丰富的美食文化傣族的美食文化也非常丰富。

傣族的菜肴以咖喱、酸辣味道为主。

其中,傣族咖喱饭是其特色之一,菜肴的味道以辣为主,还会加入多种肉类和蔬菜来丰富营养。

六、传统宗教信仰傣族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其他信仰包括拜神、拜土地、拜茶、拜水等。

在传统信仰方面的傣族则认为大自然是神圣的,自然有灵性,尊重水源和非人类道具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顺利。

总之,傣族的风土人情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傣族沿袭了自己的传统、崇尚自然、尊重传统,保留和传承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傣族风俗习惯

傣族风俗习惯
犹 如 一 朵 朵 盛 开 的

旦 £


煞 是 美 观 ,让 人 如 痴 如 醉 , 心 旷 神 怡 。 节 日 这 天 , “I哨 ” ( 姑 娘 ) “I冒 ” ( 伙 - 小 , 、 - 小 ,
是 元 江 傣 族 同 胞 纪 念 先 祖 、 歌 唱 爱 情 、播 种 友 谊 的 传 统 佳 节 ,也 是 最 富 有 地 方 民族 个 , l i
接亲一送灵灵魂不死精神不灭它直接影响着整亲一拴红线仪式跨火盆仪式f意为驱邪避4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传统的if8晦一洗礼让新娘婚后平平安安红红火伦理道德心理素质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火一吃同心饭表示新郎新娘从此将共风土人情婚丧嫁娶礼仪生产生活禁忌同生活白头到老同心同德共创美好幸福等方方面面支配着傣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的生活1
味 美 , 其 次 还 有 腌 酸 肉 、腌 火 雀 、 腌 鱼 肉 、
伏 的 小 溪 , 传 说 那
是 傣 乡 千 溪 万 流 , 水 的 象 征 。 傣 雅 人
的 鸡 枞 帽 、 傣 洒 人 的斗 笠 可 遮 荫 避 凉 ,
远 远 望 去 , 婀 娜 多
姿 的 美 少 女 头 顶 上
元 江 傣 族 居 住 在 澧 江 、东 峨 、 甘 庄 等 几 有 别 具 一 格 的 秧 萝 饭 , 土 特 产 还 有 槟 榔 、 荔 个 河 谷 坝 区 ,气 候 炎 热 ,河 流 纵 横 ,土 地 肥 枝 、芒 果 、香 蕉 、木 瓜 、菠 萝 、蜜 多 罗 、 甘
沃 ,物 产 丰 富 。 千 百 年 来 , 傣 族 先 民 从 事 着 蔗 、 酸 角 等 。
打 折 裤 ,头 戴 檐 帽 或 缠 黑 纱 、青 纱 和 黄 蓝色 布 包 头 。 姑 娘 们 身 穿 无 领 无 襟 内 褂 ,胸 前 成 排 缀 满 上 千 颗 亮 闪 闪 的 银 泡 , 下 穿 黑 底 花 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汉晋时称之为“滇越”、“掸”、“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黑齿”、“茫蛮”、“白衣”等。元朝时“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称之为“摆夷”。解放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傣族历史悠久,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109年,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地区是益州郡的西南边疆。公元六十九年,增设永昌郡。傣族地区属永昌郡管辖。当时,傣族先民的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带着音乐师和魔术家来到东汉王朝的首都洛阳奉献乐章,表演新颖的技艺。博得了东汉王朝的赞赏与欢迎,被赐予金印、紫绶,其首领还被封为“汉大都尉”,从而和东汉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公元八世纪至十三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云南南诏蒙氏政权和大理段氏政权。元代,傣族地区隶属于云南行省。元代开始在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在云南西部傣族地区设置金齿宣抚司,管辖德宏等地傣族,在南部傣族地区设置彻(车)里军民总管府,管辖西双版纳等地。明代,又在元代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在西部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在南部设车里军民宣尉司,并设较小土司区,全面推行土司制度。在广大傣族地区任用世袭的土司、土官,大大加强了元、明王朝对傣族地区的统治。清代,基本上沿袭元明旧制,但在社会经济较为先进的内地傣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委派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在边疆傣族地区成立县和设治局,继续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加深了傣族人民的苦难。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关门节约当夏历六月中旬,开门节约当九月中旬。从关门节这天到开门节的三个月内,为一年中宗教活动如礼佛、听佛爷讲经等最多的时期,老年人更为频繁。开门节后,才恢复节日前的正常生活。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约当夏历清明后10日,届时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为每年最盛大节日。
新中国成立后,傣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1953年建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53年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自治州。从1954年至1980年先后建立了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建国40多年来,大力兴修水利,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名中外的“普洱茶”生产迅速发展,西双版纳种植橡胶树成功,增产显著。地方和乡村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建立了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制盐、食品加工、制茶、榨糖、制胶等厂矿企业。勐海茶厂、怒江坝糖厂、西双版纳的景德工厂、德宏的新华工厂、芒市机械厂都是全省有名的企业,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很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乡已建成上百座小型发电站,。50年代前,傣族地区的交通非常闭塞,如今县县通汽车,绝大多数乡、村兴修了公路。从昆明到思茅、昆明到保山开辟了民用航空线。手工业、商业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各地普遍兴办了小学,不少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建立,许多学校以傣文教学。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州都办了傣文报纸,用傣语进行广播,并翻译出版了各类书籍。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过去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农村中佛寺很多,其组织系统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在西双版纳,过去未成年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修身为僧。佛教对傣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都具有明显影响。
风俗习惯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社会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从边疆到内地各傣族聚居区,所处历史条件不尽相同,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土地占有形态、阶级构成、剥削方式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都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傣族社会由封建领主经济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景东、新平、元江等地区,傣族和汉族交错杂居,吸收了汉族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力发展较快,较早地进入了封建地主经济,傣族人民直接遭受到民族内外地主阶级和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西双版纳、德宏等边疆地区傣族社会的发展则相对的较为缓慢,特别是西双版纳地区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傣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疟疾、霍乱、伤寒、鼠疫等10多种烈性传染病流行,尤以疟疾为甚,广大傣族人民缺医少药,十分痛苦;现在医院、卫生防疫站、疟疾防治所以及妇幼保健机构迅速建立,乡有卫生院(所),许多村有医疗站,早已扑灭了鼠疫,控制了疟疾、霍乱、伤寒等传染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傣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手工业及副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傣族地区欣欣向荣,现在已成为比较富饶而又十分美丽的“孔雀之乡”了。
傣族风俗习惯
[ 作者: | 更新时间: | 文章录入:人人空间 ]
人口为1158989人。
民族概况
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1158989。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文化艺术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纪元始于公元638年;有推算日蚀、月蚀的书籍;有历史文献及内容丰富多彩的诗歌、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长篇叙事诗,这在我国所有民族中是无与伦比的。现在保留的傣族传统长篇叙事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歌唱人类创世活动的如《布桑盖与瓦桑盖》、《坤撒》,颂扬祖先创业事迹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历史事件的如《召网香召网朔》、《勐卯与景欠战争史》,揭露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如《娥并与桑洛》、《召树屯》、通过爱情主线揭示社会矛盾的如《朗鲸布》、《线秀》,还有解放后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傣族人民能歌善舞。“赞哈”(民间歌手)的演唱是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舞蹈中的孔雀舞伴以象脚鼓和硭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名扬中外。雕刻和绘画精美典雅,庄严的寺塔和飞架于江河之上的竹桥,更显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