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

合集下载

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

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

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介绍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在MIMO系统中,准确建模信道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MIMO信道建模方法:1.统计建模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是通过测量和分析实际信道的统计特征来进行信道建模的。

这种方法依赖于大量的测量数据,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来提取信道参数。

典型的统计建模方法包括瑞利衰落模型和Nakagami-m模型等。

2.几何建模方法:–几何建模方法是通过对信道的几何特征进行建模的。

这种方法考虑了天线的位置、传播环境的几何形状等因素,通过几何分析来确定信道的特征。

常见的几何建模方法有几何梯度模型和几何距离模型等。

3.物理建模方法:–物理建模方法是通过物理原理来建模信道的。

这种方法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和信号处理等相关知识,考虑了天线的辐射特性、传播损耗和多径效应等因素,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信道建模。

常见的物理建模方法有蒙特卡洛方法和几何光学方法等。

4.测量建模方法:–测量建模方法是通过实际信号测量来建模信道的。

这种方法通过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信号测量并进行分析,得到信道的实际特性,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信道建模。

测量建模方法可以提供较为真实的信道模型,但需要大量的测量数据和复杂的处理算法。

5.模拟建模方法:–模拟建模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来建模信道的。

这种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来模拟信道传输过程,可以灵活地调整信道参数和环境条件,方便对不同场景进行研究和分析。

常见的模拟建模方法包括射线追踪方法和蒙特卡洛仿真方法等。

结论针对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精度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信道建模方法,并结合实际测量数据和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这样才能有效地设计和优化MIMO系统,提高无线通信的性能和可靠性。

基于3GPPLTE的MIMO信道模型研究与仿真剖析

基于3GPPLTE的MIMO信道模型研究与仿真剖析

基于3GPP LTE 的MIMO 信道模型研究与仿真引言目前,MIMO 技术是无线通信的研究热点之一。

它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配置多副天线来获得空间分集增益,从而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总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信道容量。

系统也采用了MIMO 技术,将下行天线扩展到4×4,上行天线扩展到2×2。

系统在20MHz 的带宽下,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频谱效率提高到5bps/Hz,上行峰值速率为50Mbps,频谱效率提高到2.5bps/Hz[1]。

理论上,MIMO 信道可以看做是并行的空间子信道,信道容量随着发送和接收天线的数目增多而线性增大。

而实际上,MIMO 系统的多个子信道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导致信道容量下降。

因此,针对不同传播环境进行的MIMO 信道模型的研究与仿真,对设计高性能的MIMO 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3GPP LTE 的MIMO 信道模型,并使用Matlab 软件对其进行了建模仿真。

MIMO信道模型分析MIMO系统的一般描述以下行信道为例,假设一个基站具有M个发射天线和移动台具有N个接收天线的系统,即M×N 的MIMO 系统。

基站发射天线阵列上的信号为… ,其中sm (t)表示基站第个天线上的信号;移动台接收天线阵列上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表示移动台第n 个天线上的信号,则y(t)与s(t)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式中,n(t)为高斯白噪声,H(t)是连接基站和移动台的MIMO 信道系数矩阵[4]。

随机 MIMO 信道模型随机信道模型直接对信道参数进行建模,仿真信道的三种小尺度衰落效应: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和角度扩展。

连接基站和移动台的SISO 信道系数矩阵可以表示为Στδ,其中L 是可分辨径的数目,τ是第l条径的相对时延,Al表示基站天线与移动台天线之间的复传输系数[5]。

上式描述的是一个SISO 信道的多抽头时延线(TDL)模型,将 SISO 信道的TDL 模型推广到MIMO 信道中,即得到MIMO 信道的TDL 模型,以×2 天线配置为例。

MIMO技术与SCM信道仿真详解

MIMO技术与SCM信道仿真详解
l(t ) l(t )e j(2flt l )
信道的传输函数为:
L
H(f ,t )
l(t )e j 2fl
l 1
程序输 出的信 道多径 时延
2.关于“径”与“子径”
径—其特性有场 景决定,引入时 延扩展来面熟径
的特性
子径--其统计 特性一致,时 延差别较小接 收机无法分辨
每个子径对应与真实传 播环境中的一个散射体
第(u,s)个元素由下式给出
SCM代码中的BS到MS距离定义小:区内
径35m
小区 外径 500m
BS MS MS v
天线增益
n, AoD :路径离开角 n,m, AoD :子径离开角
n :路径时延 Pn :平均路径功率 n, AoA :路径到达角 n,m, AoA :子径到达角
3.生成信道系数
极化场景 LOS 场景
远散射体 (市区宏小区)
市区峡谷 (市区宏小区)
可选项
首先看一下信道系数的公式
问题一:MIMO技术怎样利用多径效应多抗衰 落,增加信道容量?
空间分集或是天线分集利用了不同空间不同位 置的天线传送信息,使得多个信号的副本经历 的衰落相互独立,在接收端利用相关的合并技 术以得到分集增益,而要求有独立的衰落路径 就必须处于所谓的富散射环境中(从而导致了 多径效应),此时的多径已被看成了有利条件。
信息源
[x1 x2]
调制源
编码器
[x1
x2]
x x
1 2
x
* 2
x1*
[x1
x
* 2
]
[x 2
x* 1
]
在Alamouti编码中,信源首先被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字符。在第一个给定的字 符间隔内,每组中的两个字符被同时发射:从天线1发射的信号为x1,从天线 2发射的信号为x2。在下一个字符间隔内,信号-x2*从天线1发射,信号x1*从 天线2发射。

无线通信信道建模与仿真

无线通信信道建模与仿真

无线通信信道建模与仿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在个人生活中,无线通信技术都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着不同的信道环境,因此了解无线通信信道建模与仿真是极为重要的。

一、无线通信信道信道是指在通信系统中电磁波传输的路径。

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信号通常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无线通信信道是一个物理环境的刻画,它主要包括无线信道参数和算法模型。

无线信道参数是指无线信号在过程中所处的物理环境参数,如信号强度、多径效应、衰减、折射和散射等。

而算法模型则是指为了将无线信道传输效果模拟出来,而建立的用于描述无线信道特征的数学模型。

二、无线通信信道建模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来讲,通过建立信道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和理解无线通信信道特性,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无线通信系统优化。

目前建模方法主要分为两类:解析模型和仿真模型。

解析模型一般是基于无线通信信道的统计分析和物理分析,可以早期尝试预测无线信道的行为,分析其信号特征、干扰和抗干扰能力,进而出现理论非常清晰的导出公式。

而仿真模型则是通过进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通信信道进行仿真分析。

常见的建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随机过程法、几何光学法、物理几何法、统计信道建模法。

三、仿真仿真是指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下实现对一个系统的模拟,进而对这个系统进行实验、测试以及优化分析。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我们通常通过构建无线信道建模仿真体系,进行对无线信道传输信号质量的预测、分析和优化。

常用的仿真工具包括了MATLAB、Python、C++等,其中MATLAB是非常常见的工具。

MATLAB语言通过各种工具箱支持常见的信道分析、系统仿真以及性能分析,能够高效地对通信数学模型进行仿真。

四、进一步的研究无线通信信道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未来几年里,随着5G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针对5G信道的建模和仿真将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MIMO信道空时码(STBC)性能仿真

MIMO信道空时码(STBC)性能仿真
t h11 t h21 Ht t hN r 1 t h12 t h22
×
的信道矩阵 H 表

t hN r2
h1tN t t h2 Nt t hN r Nt
表示 t 时刻从第 i 根发射天线到第 j 根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在 t 时刻,第 j 根
所以, 分集增益是相同差错概率时的空间分集系统相对于无分集系统可以节省的发射功 率, 决定了差错率曲线随SNR变化的斜率。 编码增益则是相同分集增益和相同差错概率时 的编码系统相对于无编码系统的功率增益的量度, 决定了无编码系统的差错概率曲线相对于 相同分集数时空编码得到的差错概率曲线的水平偏移程度。
ˆ1 arg min d 2 ( ~ ˆ1 ) x x1 , x
ˆ1S ) (x
ˆ2 arg min d 2 ( ~ ˆ2 ) x x2 , x
ˆ2S ) (x
因此这种码的最大似然检测器具有低译码复杂度,同时获得了满分集。 3.3 有多根接收天线的 Alamouti 方案
Alamouti 方案可以应用于发射天线数为 2 和接收天线数为 与单接收天线的情况一样。第 j 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为: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论文
MIMO 信道空时码( STBC )性能仿真
摘要: 空时编码是达到或接近 MIMO 无线信道容量的一种有效的编码方式, 它通过在时间上与空间上进 行联合编码,使得在不同时刻从不同天线发送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冗余) ,从而达到在不牺牲系统带 宽的条件下,提高系统传输性能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空时编码的基本思想。然后分析了空时编码的性 能,最后给出了该编码方案的仿真结果图和结论。 关键词 : 空时编码 STBC 仿真

MIMO信道仿真模型比较及其验证

MIMO信道仿真模型比较及其验证

MIMO信道仿真模型比较及其验证赵雄文;高波【摘要】建立在几何上的WINNER模型和COST2100随机信道模型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信道仿真中两个最为典型的仿真模型,在4G信道仿真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WINNER模型和COST2100模型不同的物理机制,还缺乏对这两种模型的比较和在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有效性和契合度的研究.在室内环境中开展了WINNER模型和COST2100信道仿真比较与验证研究,在视距和非视距的情况下,对信道的功率时延谱、莱斯因子、信道容量、时延扩展和角度扩展等信道特征参数进行仿真对比,再利用实际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作为佐证,验证两个模型的契合度以及模型的实用性.【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8页(P75-82)【关键词】WINNER信道模型;COST2100信道模型;功率时延谱;莱斯因子;信道容量;时延扩展;角度扩展【作者】赵雄文;高波【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102206;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6;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011由于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链路和系统仿真的需要,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模型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信道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1]。

如3GPP标准提出了MIMO空间信道模型(spatial channel model,SCM)[2],欧洲4G WINNER[3]项目将SCM进行扩展,得到SCME(SCM extension)。

SCME由原来支持的5 MHz信道带宽扩展到100 MHz,载频由2 GHz扩展到6 GHz。

随着WINNER模型的升级和完善,其仿真模型已成为ITU-R[4]和3GPP 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应对MIMO信道建模和仿真测试遇到的挑战

应对MIMO信道建模和仿真测试遇到的挑战

目录
简介 ....................................................................................................... 3 回顾 MIMO 技术 ..................................................................................... 4 多天线技术 ......................................................................................... 5 无线标准中的 MIMO ......................................................................... 12 信道相关对 MIMO 性能的影响 .......................................................... 13 在仿真 MIMO 信道时遇到的挑战 ....................................................... 14 MIMO 信道概述 .................................................................................... 16 无线传播特性 .................................................................................... 17 宏观 (慢) 衰落 .................................................................................... 18 MIMO 信道相关 ................................................................................... 35 空间相关 ........................................................................................... 35 天线极化相关 .................................................................................... 37 空间相关与天线极化相关的组合 ....................................................... 40 按路径相关与按信道相关 .................................................................. 44 MIMO 的理论信道容量 ...................................................................... 45 配置信道仿真仪以实现所需的相关 ................................................... 46 将信噪比应用于 MIMO 信道 .............................................................. 48 使用 PXB 配置符合标准的 MIMO 信道 ................................................ 52 相关文献 .............................................................................................. 54 附录 A: MIMO 信道容量的理论模型 ..................................................... 55 附录 B: 不相关、相关 MIMO 信道的信噪比 (SNR) .............................. 58

基于MIMO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MIMO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MIMO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毕业设计论文标题:基于MIMO的通信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天线系统(MIMO)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MIMO通信系统进行仿真与分析研究,探讨了MIMO技术在提高通信容量和增强系统性能方面的潜力。

首先介绍了MIMO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建立了MIMO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天线配置和信道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MIMO系统的优势。

最后,本文对MIMO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策略,为MIMO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MIMO技术,通信容量,系统性能,仿真分析,问题与挑战1.引言无线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单天线系统受到频谱资源有限和多径衰落等因素的限制,通信容量有限,信号质量易受到干扰和衰落的影响。

而多天线系统(MIMO)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和利用空间多样性,可以有效提高通信容量,增强系统性能,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2.MIMO技术的原理和特点MIMO技术基于空间多样性和信号处理算法,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配置多个天线,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同时传输多个并行无干扰的数据流,并通过接收端的信号处理算法进行解码和合并,从而提高通信容量和信号质量。

MIMO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提高频谱效率、增强系统覆盖范围等特点。

3.MIMO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为了研究MIMO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本文建立了MIMO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

该模型包括信号生成、信道模型、噪声模型、信号传输和信号接收等模块,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和信道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采用误码率和信噪比等指标进行性能评估。

4.MIMO系统性能的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对不同信号传输方式、天线配置和信道条件的仿真实验,本文分析了MIMO系统的通信容量和系统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信道条件下,MIMO系统可以显著提高通信容量和信号质量,特别是在复杂多径衰落环境和高信噪比条件下,MIMO技术的性能更为优越。

MIMO信道建模仿真与容量研究

MIMO信道建模仿真与容量研究
参 考 文 献 [] 3。具 体 如 图 1 图6 示 。不同 的 极化 ~ 所 方 式 下 ,频 率对 容 量 的影 响 不 同 ,而且 由于是 在
点 之间 的径 向距 离 。 为 径 向方 向r 与 正方 向 之
间 的夹 角 , 为径 向r o 平 面 内 的投影 与 轴 正 : y  ̄x 方 向之 间 的夹角 。
21 L S . O 下仿 真 图
功 率跟 距 离 的 关系



带 宽 为 10 M的情 况 下 的仿 真 ,算是 宽带 的情 况 . 00 所 以容 量 随 着频 率 的变 化 会 有 不 同 的衰 落 .出现
了浮 动 ,符 合 MI 信 道 频 率 选 择性 衰落 的 特 性 , MO
在 接 收 点将 能 到 达 的有 效 的各 射 线 合 并 ,从 而 实
现 传 播 预测 。射 线 跟 踪 技术 还 可 以结合 天 线 的辐 射 图 .分别 的考 虑 辐 射 图对 每 条 射 线 的影 响 。在 射 线 跟 踪 技 术 中 最 重 要 的就 是 射 线 路 径 的确 定 , 而 利 用 镜像 法 可 以简 单 有效 的解 决 这 个 问题 ,比 较 适 用 于 室 内无 线 传 播 的 环境 ,这 也 是本 文 选 自 镜 像 法 的 原 因 ,本 文 研 究 的基 础 就 是射 线 跟 踪 中


() 3
1 . 容 量 的 归 一 化 处 理 4
在 用 射 线 追 踪 方 法进 行 计 算 时 .必 须进 行 归 化 的 处理 , 目的是 为 了平 衡 距 离 因素 引起 的 容
N o
量损失, 体过 具 程为: 求 h ∑、 . . 先 , / e e = 百 J

LTE系统的MIMO信道建模与仿真

LTE系统的MIMO信道建模与仿真
the current study of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MIMO is
indispensable key technology.The research of MIMO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of correlation matrix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IMO system channel.
KEY WORDS:LTE
MIMO
correlation simulation
radio channel modeling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o the
performance, and its effectiveness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the MIMO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3.3 信道衰落 ....................................................................................................... 14
3.3.1 小尺度衰落特性 ............................................................................... 14
can be improved the average channel capacity and interrupt channel capacity of the

MIMO无线信道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

MIMO无线信道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

MIMO无线信道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MIMO无线信道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摘要: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对MIMO无线信道的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进行研究,探讨了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信道模型和系统性能评价等关键问题,为今后在MIMO技术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无线通信需求的增加,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日益重要。

MIMO技术作为一种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传输速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天线来传输和接收信号,并通过合理的处理和信号分配方式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文主要通过建模分析和仿真实现来探讨MIMO无线信道的基本特点和系统性能。

二、技术概述1. MIMO技术的原理MIMO技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通过多个独立的信道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MIMO技术主要包括空时编码和空分复用两种方式。

2. MIMO信道建模MIMO信道建模是对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输过程进行描述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MIMO信道模型有瑞利信道模型、高斯信道模型和纯频率选择性信道模型等。

本文主要以瑞利信道模型为例进行分析和仿真。

三、MIMO无线信道的建模分析1. 瑞利信道模型介绍瑞利信道模型是一种广义的无线信道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实际无线信道中的多径效应。

瑞利信道模型的特点是具有时变性、时延离散性和频谱选择性。

2. 瑞利信道模型的数学描述瑞利信道模型可以通过复信道增益矩阵和复高斯白噪声进行描述。

复信道增益矩阵是一个矩阵,每个元素代表了信号在不同天线之间的传输增益;复高斯白噪声模拟了信道中的噪声干扰。

3. MIMO信道容量分析MIMO信道容量是衡量MIMO系统传输速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瑞利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MIMO信道的容量公式,并测量系统的信道容量。

无线移动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仿真

无线移动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仿真

无线移动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仿真一、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道建模和仿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信道建模和仿真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保证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这篇文章将介绍信道建模和仿真在无线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以及信道建模和仿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信道建模1. 信道模型的概念信道模型是指对无线通信信道进行描述和建模的数学模型。

在实际通信中,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多径、衰落、干扰等,这些因素对无线信号的传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无线信道进行建模是保证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

2. 信道参数的描述信道参数通常包括信道增益、时延、多普勒频移、相位等。

其中,信道增益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受到的衰落程度,时延是指信号从发射端到接收端所需要的时间,多普勒频移是由于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运动速度而引起的信号频率偏移,相位是指信号的相位差。

3. 信道建模方法信道建模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测建模三种方法。

其中,理论分析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对无线信道的特性进行推导和描述。

数值模拟方法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无线信道进行模拟和仿真。

实测建模方法则是通过实际测量得到无线信道的特性参数。

三、信道仿真1. 仿真概念信道仿真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无线信道进行模拟和实验,以调查和预测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仿真是一个相对较为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2. 仿真方法信道仿真方法主要包括离散事件仿真和连续仿真两种方法。

其中,离散事件仿真是指通过模拟在时间上出现的离散事件进行仿真。

连续仿真则是通过模拟在时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进行仿真。

3. 仿真参数信道仿真参数通常包括信噪比、误码率、比特误差率等。

其中,信噪比是指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之间的比值,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误码比率,比特误差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每个比特产生误码的比率。

四、移动通信中的信道模型和仿真1. 多径衰落信道模型多径衰落信道是指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历多条路径从发射端到达接收端,导致信号发生衰落的过程。

MIMO系统中的信道建模与容量分析

MIMO系统中的信道建模与容量分析

MIMO系统中的信道建模与容量分析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已成为提高无线信号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MIMO系统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个天线来实现多路传输和接收,并利用信道状态信息来优化信号传输。

为了有效地设计和优化MIMO系统,需要对信道进行准确的建模和容量分析。

首先,在MIMO系统中,信道建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信道建模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衰落、延迟和失真等特性。

常用的信道模型包括射线模型、瑞利衰落模型和莱斯衰落模型等。

在MIMO 系统中,由于存在多个天线,信道建模需要考虑天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通常可以使用复正态分布来描述MIMO信道的相关性,其中的相关矩阵反映了天线之间的相关性和功率分配。

其次,容量分析是评估MIMO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容量分析可用于确定MIMO系统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MIMO系统容量分析通常采用信息论的方法进行,而信息论关注的是在给定的信道条件下,数据可以以多快的速率传输而不发生误差。

因此,容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有效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以最大化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进行MIMO系统容量分析时,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信噪比、误码率和中位数吞吐量等。

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可以衡量信号传输的质量。

误码率是指在给定信噪比条件下传输的错误比特数量,通常用于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中位数吞吐量是指在给定的信道条件下达到50%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作为容量分析的参考指标。

进行MIMO系统容量分析时,需要先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即利用已有的信道测量数据或通过信道估计算法获取信道矩阵。

然后,根据所采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通过信息论的方法计算出MIMO系统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分析方法包括水容量法、差分熵和最大固定速率等。

除了信道建模和容量分析,还有一些其他方面需要考虑。

例如,天线选择和配置、功率控制、信道估计和预编码等都会影响MIMO系统的性能。

空时频MIMO信道建模与实现

空时频MIMO信道建模与实现

无线信道的空时特 性成为研究的焦点之al M e g W e- i o n ixa - Zh n i o g a g Na- n ・ t
( o m nct nR sac et , ab s tt o e n l y H ri 100 , h a C m u i i eerhC ne H ri I tue fTc o g, ab 501 C i ) ao r nn i h o n n
ta s te n e ev r An i r v d s a ig ft rme h d whc alei n t o r lto fdfee tt p y r n mit ra d rc ie . mp o e h pn - le t o , ih c l l i mi a ec rea in o i rn a sb f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9期 O







Vb .0 1 NO 9 3 .
20 年 9月 08
J u n l fElc r nc o r a e to is& I f r a in Te h oo y o n o m to c n lg
A s at A m l- p bod a dca nl o e i etbi e codn o P w r z t-p c u P S, bt c: utt rab n hn e m dl s salhd acrigt o e- i hS et m(A ) r ia s A mu r D p l —o e-pcrl es yD S ) o e D l —rfeP P ad h at n s utr o oh op r w r et - ni ( P D ,P w r e yP o l D ) n te ne a t cue f b t eP S aD t — a i ( n r s

基于相关矩阵的MIMO建模与仿真

基于相关矩阵的MIMO建模与仿真

基于相关矩阵的MIMO建模与仿真杨楠;冯国良;张重阳【摘要】要对MIMO信道传输理论、特性及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必须建立在能够合理反映MIMO传输环境及信道衰落特性的信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MIMO信道的衰落特性与信道建模方法,进一步地分析影响MIMO信道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MIMO信道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及对MIMO 信道建模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采用相关矩阵法建立信道模型,对角度功率谱、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结构、多普勒功率谱密度和功率延迟等参数进行了合理化设置.对MIMO信道和高斯信道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一定的条件下,MIMO 信道的平均信道容量远远大于高斯信道的平均信道容量.%In deep research on MIMO wireless channel transmission theory,characteristics and key technologies,we must establish the channel model which can reasonab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MO transmission environment and channel fading.By studying the f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MIMO channel and the channel modeling method,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MIMO wireless channel are analyzed.Here the basicprinciples,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MIMO wireless channel are deeply explored,and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IMO channel modeling are analyzed.The correlation matrix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asonable channel model,and the angular power spectrum,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structure,Doppler power spectral density,power delay and other parameters are reasonably set.Finally the contrast analysis to the MIMO channel and the Gaussian channel is carried on.【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MIMO;相关矩阵;信道模型【作者】杨楠;冯国良;张重阳【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陕西西安 710014;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陕西西安 710014;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陕西西安 7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68.1为满足系统对高容量、高速率和高移动性的需求,LTE系统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面向5G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

面向5G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

面向5G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随着5G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无线信道建模是指将现实中的无线信道抽象成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和仿真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探讨面向5G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建模方法和仿真工具。

在5G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通常被视为一种复杂、不稳定且多变的媒介。

对无线信道进行准确建模是设计和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任务。

常用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包括几何建模、统计建模和物理建模。

几何建模是一种基于几何形状和拓扑结构的信道建模方法。

它通过考虑无线信道中的反射、衍射和绕射等现象,推导出信道中的路径损耗和多径传播模型。

几何建模通常适用于室内环境和复杂的城市环境,对于大规模的天线阵列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统计建模是一种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的信道建模方法。

它利用统计概率分布和相关性分析等理论方法,对无线信道的衰减、多径间的时、频和空间相关性等进行建模。

统计建模在各种实际场景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势在于能够反映实际场景中的多样性和变动性。

物理建模是一种基于信号传输物理过程的信道建模方法。

它通过对信号在介质中的传输、反射、散射和衰减等过程进行物理建模,从而获得信道的参数和特性。

物理建模通常需要对电磁波传播和材料特性等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道模型。

面向5G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建模需要考虑新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5G通信系统中将引入大规模的天线阵列和波束赋形技术,因此需要能够描述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信道特性的建模方法。

其次,5G通信系统将实现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因此需要能够描述高频率衰减和宽带传输特性的建模方法。

此外,由于5G通信系统中将广泛使用毫米波通信技术,因此还需要考虑大气传输和障碍物衰减等特殊影响的建模方法。

在进行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时,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一些常用的仿真工具和软件平台。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MATLAB和ns-3等。

无线信道仿真技术应对MIMO新挑战

无线信道仿真技术应对MIMO新挑战
( MO,Mut l p t lp e t u ) MI l peI u t l p t, i n Mu i Ou 具体结 构如 图 1 。其 中 MI MO技 术充分 开发
了无 线信道 的空 间特性 ,利 用空 间维数 可以
增加 无线 网络的 容量 ,可以 在不 增加 频谱 资 源和发 射功 率的 情况下 ,大 幅度地 提高频 带
多入单 出( I M SO , 数据 率 , 高可 靠性 , 高度稳 定的服 务质量 , 高
M ul i e I t pl nput
频谱 效率 和高速 移动性 。充分理 解无线 信道
Sn l tu ) 单 并 考虑其 特性 已经成 为无 线产 品设计 中至关 i geOu p t、
知 道一 旦工 作与 无线信 道有关 就会 变得 麻烦 大 量存在 ,所以在 MI MO信 道 的研 究 中要 考
起 来 ,因为信 道并 不在 实验 室 中 ,而且 随时 虑建 立接 近 实 际信 道环 境 的 MI O 信道 模 M
问 、 点和地 理条件 变化 。 地 信道 仿真仪把 各类 型 。 下面 简要介 绍在 3 G以 及B G/ G系统 中 3 4
主 市场 的平均 值 。这反映 了无 线通信 系统 的趋 式中 引入天线 间距得到信道之 间的相关性 。
势是越 来越复 杂的技 术综 合。
要定义 了 3 种场 景 ,即市郊宏小 区 、市区宏小
GP T 无 线通信 技术 发展 迅猛 ,信道 仿真 技术 区和市 区微小 区。在 3 PL E中采用的也是
・ 术获 得 了广 泛的应来自用 。 用 ,离 不开 出色的测试 技术 保障 。MI MO技 术 的盛行 , 无线 测试提 出了新 的挑战 , 对 安捷

无线MIMO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无线MIMO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 3
种仿 真 MI MO系统传输环境 的 MI MO信道 模型 , 它可以
2 MI MO信 道模型 和仿真 算法
在研究 MI MO信道 模型时 , 常假定 基站位 于 移动 台 通
的远 场 , 时 , 定 移 动 台 附 近 散 射 物 的 高 度 等 于 或 高 于 移 同 假
实际中我们考虑一个 MI MO空时信道有 M 个 发送天
硕 士研 究 生
维普资讯
1 6

西




2O O 7年
区域的散射过程引起 的 , 因此 , 基站处 的多径分 量集 中在一
1 MI MO信 道的理论 模型
假定我们考虑一个 MI MO系统 , 基站 ( S 有 N个 天线 , B)
收稿 日期 :0 7 1 6 作 者 2 0 —0 —2 潘德 胜 男 2 6岁
个很小的角度区域 内, 不再是服从 [ , ] O 2 上的均匀分布 。
型 , 给 出 了相 关 的仿 真 算 法 。 并
关键词 : 多天线 ; 多入 多出; 信道建模
中 图分 类 号 : 94 TN 1 文献标识码 : A
O 引言
在无线频 谱资 源相对 匾乏的今 天 , 多输 入多 输出 ( — MI MO) 系统已经体现出其优越性 。信息论 已经证 明, 当不 同的 接收天线和不 同的发射天线之间互不 相关 时, MO系统能 MI
动台 , 这就意味着移动台接收的信号是散射物反射的所有方
向上信 号的叠加 , 在这样 的假设 条件下 , 以认 为移 动 台的 可 到达角 A A在 [ , n 上服从 均匀 分布 , O 02 ] 但对 于 基站 而言 ,

《2024年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范文

《2024年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范文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基石。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而且对于无线网络的优化和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分析其原理、方法及实践应用。

二、无线通信系统信道建模1. 信道特性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特性主要包括多径传播、衰落、干扰等。

多径传播是由于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物而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导致信号在接收端产生多径效应。

衰落则是由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信号强度变化。

干扰则是指由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或电磁干扰源对当前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

2. 信道建模方法针对上述信道特性,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性建模和确定性建模。

统计性建模主要是通过收集实际信道的数据,分析其统计特性,建立信道的统计模型。

确定性建模则是基于电磁场理论,通过计算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特性和多径效应,建立信道的物理模型。

三、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研究仿真研究是无线通信系统信道建模的重要手段。

通过仿真,可以模拟实际信道环境,验证信道模型的准确性,并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仿真方法包括基于统计的仿真和基于物理层的仿真。

1. 基于统计的仿真基于统计的仿真主要是通过使用统计模型来模拟信道环境。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并分析各种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然而,由于统计模型只能反映信道的统计特性,无法反映信道的物理特性,因此其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

2. 基于物理层的仿真基于物理层的仿真则是通过建立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模型来模拟实际信道环境。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信道的物理特性,如多径传播、衰落和干扰等。

然而,由于需要考虑电磁场理论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其仿真过程相对复杂。

四、实践应用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MIMO无线信道仿真模型分析

MIMO无线信道仿真模型分析

Si l ton m o mu a i del orM I s f M0 iel s c a n s w r es h n el
X U i . CA I Yu — i g X n er n ’ u
( .n t u eo mmu iain gn e ig,P 1 I si t fCo t nc to sEn ie rn LA i.o c.& Te h. Unv fS i c ,Na j g 2 0 0 ,Chn ni 1 0 7 n ia; 2 Na in lMo i mmu c to sRe e rh L b rt r . to a bl Co e ni in s a c a o ao y,S u h a tUn v riy,Na j g 2 0 9 ,Chn ) a o t e s ie st ni 1 0 6 n ia
数 进行 了计 算机仿 真 。仿 真表 明 ,天 线 间的相 关性与 中心入 射 角、 角度 扩展 和 天线 间距有 关 ,应 用 中需酌
情考 虑 。 关 键 词 :多输 入 多 输 出 ; 道 模 型 ; 信 角度 功 率 谱 中 图 分 类 号 : N9 4 4 T 1.2 文献标 识 码 : A
lto o if r n a i n f r d fe e t PAS dit i uton n r lz d,a d s mpl x e son o o p ca n i nta l s s r b i s ge e a ie n i e e pr s i s f r s me s e i li cde ng e
A s r c :To d sg i h e f i n u tp e i p t mu t l— u p t ( I O )wiee s c mm u ia i n s s b ta t e i n h g fi e t m li l —n u c li e o t u M M p r ls o nc t y —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武刚多入多出无线通信中的信道模型、空时编码及关键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20.3GPP TSG R1-01-1305.MIMO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resuoal.L Schumacher.K I Pedersen A stochastic MIMO radio channel model with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2002(06)
40.D Shiu.G Foschini.M Gans Fading correl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capacity of multi-element antenna systems 2000(03)
41.3GPP.Micro-cell wideband directional channel model.3GPP TSG R1-01-0992 2001
37.Theodore S Rappaport.蔡涛.李旭.杜振民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1999
38.Gregory D Durgin.朱世华.任品毅.王磊空--时无线信道 2004
39.R B Ertel.P Cardieri.K W Sowerby.T S Rappapor Overview of Spatial channel models for antenna ar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1998(01)
12.D Gesbert.M Shafi.Da shan Shiu From theory to practice:an overview of MIMO space-time coded wireless systems 2003(03)
13.A J Paulraj.D A Gore.R U Nabar An overview of MIMO communications-A key to gigabit wireless 2004
22.J W Wallace.M A Jensen.A L Swindlehurst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MO wireless channel: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2003(02)
23.C C Martin.J H Winters.N R Sollenberg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radio channel measurements
46.IEEE802.TGn Channel Models.IEEE 802.11-03/940r4 2004
urent Schumacher.K I Pedersen.P E Mogensen From antenna spacings to theoretical capacities-guidelines for simulating MIMO systems 2002
48.K I Pedersen.J B Andersen.J P Kermoal A Stochastic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Radio Channel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Space-Time Coding Algorithms 2000(02)
5.张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分析[期刊论文]-电信科学 2002(8)
6.李少谦.王军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展望[期刊论文]-通讯世界 2002(12)
7.T S Rappaport.A Annamalai.R M Bueh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Past Events and a Future Perspective 2002(05)
26.A F Molisch A generic model for MIMO wireless propagation channels in macro- and microcells
2004(01)
27.Hao Xu.Dmitry Chizhik.Howard Huang A generalized space-tim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 channel model 2004(03)
51.P Soma.D S Baum.V Erceg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 radio channel based on outdoor measurements conducted at 2.5 GHz for fixed BWA applications 2002
33.A Abdi.M Kaveh A space-time correlation model for multielement antenna systems in mobile fading channels 2002(03)
34.M Steinbauer.A F Molisch.E Bonek The Double-Directional Channel Model 2001(08)
44.3GPP.Spatial Channel Model for MIMO Simulations.3GPP TR 25.996 V6.1.0 2003
45.Q H Spencer Modeling the statistical time and angle of arriv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oor environment 2000(03)
49.ITU.Recommendation ITU-R M.1225-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IMT-2000 1997
50.COST 207.Digital l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89
14.J Mitola The software radio architecture 1995(05)
15.Simon Haykin Cognitive Radio: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5(02)
16.A J Paulraj.R U Nabar.D A Gore Introduction to space-tim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2
42.J Salz.J Winters Effect of fading correlation on adaptive arrays in digital mobile radio 1994
43.K I Pederson.P E Mogensen.B H Fleury A stochastic model of the temporal and azimuthal dispersion seen at the base station in outdoor propagation environments 2000
28.M Patzold Mobile Fading Channels 2002
29.杨大成移动传播环境--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建模技术 2003
30.A G Burr Evaluation of capacity of indoor wireless MIMO channel using ray tracing 2002
17.G J Foschini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element antennas 1996
18.L Zheng.D N C Tse Diversity and multiplexing:A fundamental tradeoff in multiple-antenna channels 2003(05)
24.D Chizhik.D Chiz.P W Wolniansky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easurements and modeling in Manhattan 2003(03)
25.Kai Yu.B Ottersten Models for MIMO propagation channels - A review 2002(07)
作者:徐晓军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1.尤肖虎.曹淑敏.傅学群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开发展望[期刊论文]-电信科学 2002(8)
2.W W Lu4G research inAsia 2003
3.陈如明3G新发展及3G/3G演进策略思考[期刊论文]-中国无线电 2005(1)
4.朱近康对3G和后3G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移动通信 2003(7)
35.M Stege.J Jelitto.M Bronzel.G Fettweis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hannel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Tx- and Rx-diversity wireless systems
36.C Chuah.D Tse.J Kahn Capacity scaling in MIMO wireless systems under correlated fading 2002(03)
31.C Oestges.V Erceg.A J Paulraj A physical scattering model for MIMO macrocellular broadband wireless channels 200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