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评估其机械强度以及抗压、抗拉等能力,为材料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 准备样本:选取不同材料的标准样本(例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保证样本尺寸一致。
2. 强度测试: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样本进行拉伸和压缩测试,记录其最大拉力和最大压力值。
3. 杨氏模数测试:利用杨氏模量试验机对样本进行弯曲试验,测得样本的弯曲刚度和屈服强度。
4. 硬度测试:使用洛氏硬度计等硬度测试仪器对样本进行硬度测试,得到相应硬度值。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得到以下结果:1. 强度测试结果:金属样本的最大拉力为100N,最大压力为200N;塑料样本的最大拉力为80N,最大压力为150N;玻璃样本的最大拉力为90N,最大压力为180N。
2. 杨氏模数测试结果:金属样本的弯曲刚度为500N/mm,屈服强度为400N/mm;塑料样本的弯曲刚度为300N/mm,屈服强度为200N/mm;玻璃样本的弯曲刚度为400N/mm,屈服强度为300N/mm。
3. 硬度测试结果:金属样本的洛氏硬度为80;塑料样本的洛氏硬度为60;玻璃样本的洛氏硬度为70。
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金属样本在强度、刚度和硬度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数值,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塑料样本在各项测试指标中表现适中,而玻璃样本在拉伸和硬度方面较弱。
这些结果与我们对材料性质的常识相符。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对于需要具备高机械强度和刚度的应用场景,金属材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 对于一些耐腐蚀性、电绝缘性等特殊要求的应用,塑料材料是一个适宜的选择。
3. 玻璃材料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可以作为透明、坚固的材料选用,但其机械性能相对较弱,需谨慎选择使用。
实验改进:1. 增加样本数量: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以增加样本数量以扩大样本数据集。
2. 引入其他测试方法:除了上述提及的测试方法,可以引入其他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变形率、材料疲劳寿命等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材料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材0701姓名:学号:组:___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金属拉伸实验Metal Tensile Test一、实验目的Experiment Objective1、掌握金属拉伸性能指标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φ的测定方法。
2、掌握金属材料屈服强度σ0.2的测定方法。
3、了解碳钢拉伸曲线的含碳量与其强度、塑性间的关系。
4、简单了解万能实验拉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概述Experiment Summary金属拉伸实验是检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普遍采用的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用来检测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的。
此种方法就是将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金属光滑试样夹持在拉力实验机上,温度、应力状态和加载速率确定的条件下,对试样逐渐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把试样拉断为止。
通过拉伸实验可以解释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常见的三种失效形式,即过量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
在实验过程中,试样发生屈服和条件屈服时,以及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求的该材料的屈服点σS,屈服强度σ0.2和强度极限σb。
用试样断后的标距增长量及断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分别除以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及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求得该材料的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φ。
三、实验用设备The Equipment of Experiment拉力实验的主要设备为拉力实验机和测量试样尺寸用的游标卡尺,拉力实验机主要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该实验所用设备原东德WPM—30T液压式万能材料实验机。
液压式万能实验机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机。
它不仅能作拉伸试验,而且可进行压缩、剪切及弯曲实验。
(一)加载部分The Part of Applied load这是对试样施加载荷的机构,它利用一定的动力和传动装置迫使试样产生变形,使试样受到力或能量的作用。
其加载方式是液压式的。
在机座上装有两根立柱,其上端有大横梁和工作油缸。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实验名称实验一金属材料静拉伸试验实验设备1)电子拉伸材料试验机一台,型号HY-100802)位移传感器一个;3)刻线机一台;4)游标卡尺一把;5)铝合金和20#钢。
试样示意图图1 圆柱形拉伸标准试样示意图试样宏观断口示意图图2 铝合金试样常温拉伸断裂图和断口图(和试样中轴线大约成45°角的纤维状断口,几乎没有颈缩,可以知道为切应力达到极限,发生韧性断裂)图3 正火态20#钢常温拉伸断裂图和断口图(可以明显看出,试样在拉断之后在断口附近产生颈缩。
断口处可以看出有三个区域:1.试样中心的纤维区,表面有较大的起伏,有较大的塑性变形;2.放射区,表面较光亮平坦,有较细的放射状条纹;3.剪切唇,轴线成45°角左右的倾斜断口) 原始数据记录表1 正火态20#钢试样的初始直径测量数据(单位:mm ) 左 中 右 平均值 9.90 10.00 10.009.97 9.92 10.00 10.00 10.00 10.00 9.92左 中 右 平均值 8.70 8.72 8.68 8.69 8.68 8.70 8.70 8.64 8.72 8.70 表2 时效铝合金试样的初始直径测量数据(单位:mm )两试样的初始标距为050 L mm 。
表3 铝合金拉断后标距测量数据记录(单位:mm )AB BC AB+2BC 平均 12.32 23.16 58.64 58.7924.0217.4658.94测量20#钢拉断后的平均标距为u L =69.53 mm ,断口的直径平均值为u d =6.00 mm 。
测量得到铝合金拉断后的断面直径平均值为7.96mm 。
数据处理:1.20#钢正火材料(具有明显物理屈服平台的材料)20#钢正火材料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见图4。
(1)由图可得各特征力值及对应的位移值分别为: 比例伸长力20.6 kN p F =;下屈服力24.5 kN el F =;最大力37.2 kN m F =; 断裂载荷27.1 kN F F =; 断裂后塑性伸长21.4 mm F L ∆=; 断裂后弹性伸长 2.4 mm e L ∆=。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报告
一、前言
拉伸与压缩实验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性能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探索金属材料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
拉伸与压缩实验的原理是将金属样本放入拉力机中,通过施加相应的拉伸或压缩力,在不同的应变下测量样本的力学性能。
应变可以通过求解样本的伸长量与原始长度的比值得到。
三、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样本放置在拉力机上,并调整夹具使样本稳固;
2. 开始拉伸实验,慢慢增加加载量,记录下载荷和伸长量;
3. 当样本出现明显的变形时停止拉伸,记录此时的载荷和伸长量;
4. 根据记录数据计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比值,得到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5. 进行压缩实验,步骤同拉伸实验;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压力与压缩量之间的比值,得到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率。
四、实验结果分析
本实验对不同金属材料进行了拉伸与压缩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力学
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钢材的抗拉强度最高,铝材的延伸率较高。
对于同一材料,在拉伸和压缩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存在差异,这是由于材料在不同的加载形式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
五、实验总结
拉伸与压缩实验是研究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性能参数,有助于了解不同材料的应用范围和性能要求。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制备,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数据记录精确。
金属力学实验报告
金属力学实验报告金属力学实验报告引言金属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研究金属材料的强度、延展性和硬度等性能。
实验一: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力学实验方法,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试样产生拉伸变形,从而测量金属的力学性能。
本实验选取了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进行拉伸试验。
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从金属材料中切割出试样,保证试样的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2. 安装试样:将试样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确保试样的夹紧和对齐。
3. 施加外力:通过拉伸试验机施加外力,使试样发生拉伸变形。
4. 记录数据:在拉伸试验过程中,记录试样的载荷和变形数据。
5. 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试样的应力和应变,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6. 分析结果: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得出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通过拉伸试验,我们得到了金属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金属材料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线性弹性变形,当应力超过一定值后,试样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导致断裂。
实验二:硬度试验硬度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力学实验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施加一定压力,测量金属的硬度,从而间接反映金属的强度和延展性。
本实验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硬度试验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从金属材料中切割出试样,保证试样的表面光洁。
2. 选择试验方法:根据金属材料的硬度范围,选择合适的硬度试验方法。
3. 施加压力:通过硬度试验机施加一定压力,使硬度试针或硬度球压入试样表面。
4. 测量印痕:测量试样表面产生的硬度印痕的尺寸。
5. 计算硬度:根据硬度印痕的尺寸,计算试样的硬度值。
6. 分析结果:根据硬度值,判断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力学性能。
实验结果:通过硬度试验,我们得到了金属试样的硬度值。
不同的试验方法得到的硬度值可能有所不同,但通过比较可以得出金属材料的相对硬度。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实验报告(一)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性能日期:
班级组
号学号实验室材料性能室
专业姓名教师签名实验
名称
金属室温静拉伸力学性能的测试成绩评定实验
仪器
材料
材料万能试验机、标准拉伸试样
实验目的要求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和铸铁的强度极限;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口情况。
实验原理
低碳钢的拉伸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强化和缩颈断裂四个阶段,可以测定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等指标;而铸铁在断裂之前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只能测定出抗拉强度。
低碳钢的拉伸断口可分为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部分组成,而铸铁的拉伸断口为正断。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性能日期: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金属冲击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冲击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冲击试验,测定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分析其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
3. 比较不同金属的冲击性能,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金属冲击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用于测定金属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冲击试验原理如下:1. 冲击试验采用摆锤冲击试验机进行,摆锤的势能转化为试样的冲击能,使试样在冲击过程中产生断裂。
2. 试样在冲击过程中吸收的能量称为冲击吸收功(Ak),其计算公式为:Ak = 1/2 mgh,其中m为摆锤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摆锤高度。
3. 通过测定冲击吸收功,可以分析金属的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低碳钢、T8钢、工业纯铁。
2. 实验设备: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游标卡尺、温度计、冲击试样。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实验材料加工成标准冲击试样,试样尺寸符合GB/T 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的要求。
2. 设置试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冲击试验机的摆锤能量和冲击速度。
3. 进行冲击试验:将试样放置在冲击试验机的支座上,缺口位于冲击相背方向,并使缺口位于支座中间。
调整摆锤高度,使摆锤获得一定的势能,然后释放摆锤进行冲击试验。
4. 测量冲击吸收功:记录摆锤冲击试样后剩余的高度,计算冲击吸收功。
5. 测量试样温度:在冲击试验过程中,实时测量试样温度,分析金属的韧脆转变温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冲击吸收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曲线,分析其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
2. 冲击韧度:根据冲击吸收功,计算不同金属的冲击韧度,比较其冲击性能。
3. 韧脆转变温度:根据冲击吸收功曲线,确定不同金属的韧脆转变温度。
六、实验结论1. 低碳钢、T8钢和工业纯铁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不同金属的冲击性能存在差异。
2. 低碳钢的冲击韧度最高,T8钢次之,工业纯铁最低。
国家开放大学《材料科学》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国家开放大学《材料科学》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测试方法。
2. 了解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加载速度下的力学性能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材料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实验原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
本实验通过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硬度试验等方法,测试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加载速度下的力学性能,分析材料微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低碳钢、不锈钢、铜等。
2. 实验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高温炉、硬度计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1. 拉伸试验:a. 按照国家标准制备试样。
b. 将试样装入万能材料试验机。
c. 以不同的加载速度和温度进行拉伸试验。
d. 记录应力-应变曲线,计算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2. 压缩试验:a. 按照国家标准制备试样。
b. 将试样装入万能材料试验机。
c. 以不同的加载速度和温度进行压缩试验。
d. 记录应力-应变曲线,计算抗压强度等参数。
3. 硬度试验:a. 按照国家标准制备试样。
b. 使用硬度计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硬度测试。
c. 记录硬度值,计算硬度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拉伸试验结果:- 低碳钢:抗拉强度约为400 MPa,弹性模量约为200 GPa。
- 不锈钢:抗拉强度约为500 MPa,弹性模量约为180 GPa。
- 铜:抗拉强度约为200 MPa,弹性模量约为110 GPa。
2. 压缩试验结果:- 低碳钢:抗压强度约为500 MPa。
- 不锈钢:抗压强度约为600 MPa。
- 铜:抗压强度约为300 MPa。
3. 硬度试验结果:- 低碳钢:硬度系数约为0.2。
- 不锈钢:硬度系数约为0.15。
- 铜:硬度系数约为0.1。
结论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微观结构影响显著。
2. 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力学性能降低。
3. 加载速度对材料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加载速度越高,材料力学性能越差。
建议1. 进一步研究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为材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力学测试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力学测试,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强度、硬度等,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力学测试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弯曲测试等。
本实验采用拉伸测试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强度、硬度等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电子天平、游标卡尺、拉伸试验夹具、数据采集系统等。
2. 实验材料:某种金属材料。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材料加工成标准试样,测量试样尺寸,记录数据。
2. 设置万能试验机:根据试样尺寸和材料特性,设置拉伸速度、加载力等参数。
3. 安装试样:将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夹具接触良好。
4. 开始拉伸实验:启动万能试验机,使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受到均匀的拉伸力。
5.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实时采集应力-应变数据,并记录。
6. 实验结束:当试样断裂时,停止拉伸实验。
7.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应力-应变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弹性模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弹性模量E。
实验结果为E =2.1×10^5 MPa。
2. 强度: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最大应力值,即为强度。
实验结果为σb = 580 MPa。
3. 硬度:采用布氏硬度法测试材料的硬度。
实验结果为HB = 240。
通过本次力学测试实验,得到了某种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强度和硬度等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适用于工程应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试样断裂造成伤害。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确保试样与夹具接触良好,避免出现夹具滑移现象。
3. 数据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应力-应变曲线,及时记录关键数据。
4.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力学测试实验,使我们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以探究其力学行为和性能。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进行测试,并使用了相关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包括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和冲击试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我们探讨了该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以及对其应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该金属材料表现出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各种工程应用。
1. 引言金属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重要材料,其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其在工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进行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的基础。
本实验旨在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来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特性和表现,以提供工程实践的依据。
2. 实验方法和设备2.1 材料样品选择选取了某种常见的金属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样品形状和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2.2 拉伸试验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测试,记录载荷-位移曲线,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等指标。
2.3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如布氏硬度或洛氏硬度,记录测试结果并计算平均硬度值。
2.4 冲击试验利用冲击试验机对材料进行冲击试验,记录冲击能量和冲击韧性等指标。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拉伸试验拉伸试验结果显示,该金属材料在加载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断裂阶段。
载荷-位移曲线呈现出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如下:- 弹性模量:XXX GPa- 屈服强度:XXX MPa- 抗拉强度:XXX MPa- 断后延伸率:XXX %3.2 硬度测试通过硬度测试,我们得到了该金属材料的平均硬度值为XXX。
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和耐刮削能力的指标,较高的硬度值表示该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刮削性能。
3.3 冲击试验冲击试验结果显示,该金属材料在受到冲击负荷时具有较高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金属力学性能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力学性能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硬度试验法的应用范围。
(2)学会恰当采用硬度计。
二、实验设备(1)布氏硬度计(2)读数放大镜(3)洛氏硬度计(4)硬度试块若干(5)铁碳合金淬火试样若干(ф20×10mm的工业纯铁,20,45,60,t8,t12等)。
(6)ф20×10mm的 20,45,60,t8,t12钢退火态,正火态,淬火及回火态的试样。
三、实验内容1、概述硬度就是指材料抵抗另一较软的物体装入表面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就是关键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
与其它力学性能较之,硬度实验简单易行,又迪代工件,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存有:布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黑色、有色金属原材料检验,也可用于退火、正火钢铁零件的硬度测定。
洛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作金属材料热处理后产品性能检验。
维氏硬度试验——用于薄板材或金属表层的硬度测定,以及较精确的硬度测定。
显微硬度试验——主要用于测定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组分或相组分的硬度。
2、实验内容及方法指导(1)布氏硬度试验测定。
(2)洛氏硬度试验测量。
(3)试验方法指导。
3、实验注意事项(1)试样两端要平行,表面要平整,若有油污或氧化皮,可用砂纸打磨,以免影响测定。
(2)圆柱形试样应当放到具有“v”形槽的工作台上操作方式,以免试样翻转。
(3)加载时应细心操作,以免损坏压头。
(4)测完硬度值,刺破载荷后,必须并使压头全然返回试样后再摘下试样。
(5)金刚钻压头系贵重物品,资硬而脆,使用时要小心谨慎,严禁与试样或其它物件碰撞。
(6)应当根据硬度实验机的采用范围,按规定合理采用相同的载荷和压头,少于采用范围,将无法赢得精确的硬度值。
四、实验步骤1、布氏硬度试验布氏硬度试验是用载荷p把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压人试件表面,并保持一定时间,而后卸除载荷,测量钢球在试样表面上所压出的压痕直径d,从而计算出压痕球面积a,然后再计算出单位面积所受的力(p/a值),用此数字表示试件的硬度值,即为布氏硬度,用符号hb表示。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报告——断裂韧性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K的测定
实验名称实验六断裂韧性
1C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测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实验设备 1.CSS-88100万能材料试验机;
2.工具读数显微镜一台;
3.位移测量器;
4.千分尺一把;
5.三点弯曲试样40Cr和20#钢试样各两个。
试样示意图
图1 三点弯曲试样
由于三向应力的存在,使得裂纹扩展区域的位错运动困难,受到更大的摩擦力,从而塑性变差,更易发生脆断。
附录一:
断裂韧性试验中断口照片:
附录二:
%根据试验的数据画P-V 曲线的matlab 程序
%在运行程序之前, 需要将数据导入到matlab 中: “File ”|“Import Data ” (a)试样01的断口图 (b)试样02的断口图
图7 40Cr800℃淬火+100℃回火断口图
(a)试样412的断口图 (b)试样415的断口图
图8 20#退火态试样的断口图
图3 40Cr800℃+100℃回火试样01的P-V 曲线
0.5
1.5
2.5
4
变形/mm
力/N
图4 40Cr800℃+100℃回火试样02的P-V 曲线
4
变形/mm
力/N
变形/mm
力/N
图5 20#钢退火态试样412的P-V 曲线
变形/mm 力/N
图6 20#钢退火态试样415的P-V 曲线。
实验报告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测定
实验报告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测定实验报告: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测定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硬度等参数,对材料的使用和选择提供参考。
实验装置与材料:1. 断裂强度实验装置:包括万能试验机、夹具、应变计等。
2. 硬度测试仪:如洛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等。
3. 材料样品:本实验选取了两种常见金属材料,分别为铝合金和钢材。
实验步骤:1. 断裂强度实验:a) 准备样品:将铝合金和钢材分别切割成标准大小的试样。
b) 安装夹具:将试样放置于夹具上,确保夹具夹持牢固。
c) 调节测试参数:根据试样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试速度和负荷范围。
d) 开始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施加负荷,记录加载过程中的负荷-位移曲线。
e) 分析结果:根据负荷-位移曲线,计算出试样的断裂强度。
2. 硬度测试:a) 准备样品:将铝合金和钢材制备成标准尺寸的试样。
b) 放置试样:将试样安装在硬度测试仪的固定台上。
c) 施加负荷:根据试样材料硬度的预估值,选择合适的负荷和持续时间。
d) 测量硬度:移除试样后,通过观察试样的硬度缺口或使用显微镜观察硬度尺,确定硬度值。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断裂强度实验结果:a) 对比分析:将铝合金和钢材的断裂强度进行对比,评估材料的强度差异。
b) 强度参数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参数。
c)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对两种材料的强度差异进行解释。
2. 硬度测试结果:a) 硬度数值:记录并对比铝合金和钢材的硬度数值,评估材料的硬度特性。
b) 结果解释:根据硬度测试结果,解释两种材料在硬度方面的不同。
实验讨论与结论:1. 断裂强度对比:通过对铝合金和钢材的断裂强度数据分析,发现钢材的断裂强度明显高于铝合金,说明钢材在承受外力时更为坚固。
2. 强度参数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参数,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
3. 硬度对比与解释:通过对铝合金和钢材硬度测试结果的对比和解释,可以评估两种材料在抗划伤和抗磨损性能方面的差异。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一
材料
So
(mm2)
Su
(mm2)
Lo
(mm)
Lu
(mm)
Fel
(N)
Fm
(N)
A
(%)
Z
(%)
ReL
(MPa)
Rp
(MPa)
Rm
(MPa)
Al
62.91
57.55
50
57.38
31575
14.76
8.52
371.26
501.91
钢
72.534643
33398
40.52
Fp=23.375KN ,故Rp=Fp/So=371.26Mpa
20#低碳钢:
实验测得平均原始直径为do=9.61mm,故So=3.14*(do/2)²=72.53mm²
颈缩后断口直径为du=5.91mm,故Su=3.14*(du/2)²=27.43mm²
∴Z=(So-Su)/So*100%=62.18%
固溶强化—纯金属变为合金;
形变强化—表面形变强化,喷丸;
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奥氏体沉淀不锈钢冷却加工后强度提高;
晶界和亚晶强化—细化晶粒提高强度。
为什么材料的塑性要以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这两个指标来度量?它们在工程上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因为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延伸率反映了材料的均匀变形能力而断面收缩率反映了材料的局部变形能力。一个试样的静拉伸断裂主要由颈缩前的均匀变形和颈缩后的局部变形组成的。因此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这两个指标能在工程上很好的反应材料的塑性。
Lo=50mm,Lu=70.26mm得出A= (Lu-Lo)/Lo=40.52%
由图1可知,
Fel=(20.952+28.333)/2=24.643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全数字化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2. 测定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3. 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分析其力学性能特点。
4.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差异。
二、实验原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测定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等指标,来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
拉伸试验过程中,材料将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等阶段,各阶段的真实反映材料抵抗外力的全过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全数字化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2.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系统3. 游标卡尺4. 低碳钢试样5. 铸铁试样四、实验步骤1. 将低碳钢试样和铸铁试样分别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
2. 调整试验机,确保试样夹紧良好。
3. 启动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
4. 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等数据。
5. 观察并记录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碳钢试样拉伸试验结果:- 屈服强度:286.41 MPa- 抗拉强度:383.87 MPa- 断后伸长率:25.27%- 断面收缩率:60.11%在拉伸过程中,低碳钢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直至断裂。
断裂形式为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断裂。
2. 铸铁试样拉伸试验结果:- 抗拉强度:279.98 MPa- 断后伸长率:1%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脆性断裂特征,断裂形式为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断裂。
3. 低碳钢和铸铁力学性能比较:- 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拉强度,适用于承受较大变形和载荷的工程结构。
- 铸铁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硬度,但塑性变形能力较差,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和冲击的工程结构。
六、实验结论1.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抗拉强度,而铸铁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抗压强度。
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班级:金属材料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冶金工程学院2011-2012 学年第 1 学期目录实验一轧测力能参数综合测试实验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综合测试实验一轧制力能参数综合测试一、实现轧件咬入轧制参数的设定1.实验目的(1)掌握轧件咬入的条件(2) 掌握最大咬入角的测定(3) 学会分析最大咬入角与各轧制参数的关系2、相关理论知识背景轧辊与轧件的接触弧所对应的角称为接触角或咬入角。
为使轧件能够咬入轧辊,作用于轧件的出轧辊方向摩擦力F的水平分量必须大于或等于作用于轧件的轧制力Pr的水平分量.轧件能够被咬入的条件为:由上式可见,只有摩擦系数大于咬入角的正切值时,轧件才能被咬入轧辊。
对于给定的辊缝值,摩擦力越大,能够咬入的轧件的高度也越大。
tan α的值与轧辊的半径R,轧件的轧前高度h0和轧件的轧后高度h f有关。
轧辊的中心线与轧件和轧辊的入口接触点的距离用g表示. 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可得下式:tan α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可得:3、实验内容根据设置辊子直径、轧件轧前厚度、轧件轧后厚度、摩擦系数不同的轧制参数实现轧件的咬入。
4、实验步骤(1)设置轧制参数:辊子直径为350㎜,轧件轧前厚度为134㎜,摩擦系数为0.4,调整轧件轧后厚度,得轧件轧后厚度最小为84㎜。
如下图所示:(2)设置轧制参数:辊子直径为450㎜,轧件轧前厚度为174㎜,摩擦系数为0.4,调整轧件轧后厚度,得轧件轧后厚度最小为110㎜。
如下图所示:(3)设置轧制参数:辊子直径为550㎜,轧件轧前厚度为204㎜,摩擦系数为0.4,调整轧件轧后厚度,得轧件轧后厚度最小为126㎜。
如下图所示:5、实验结果在实现轧件的咬入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参数,通过调节压下量来达到最大咬入h R g f。
所以,对于确定的轧辊直径和摩擦系角。
由前面的公式得到压下量2(/)数及轧件轧后厚度后,通过改变轧前厚度来达到最大咬入角。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金属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实际测量数据分析验证材料力学的相关理论。
实验通过制备试样、设计测试装置、施加扭转力、测量材料的应变和转动角度等步骤完成。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在扭转过程中呈现出线性弹性行为,并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得到了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等材料力学参数。
关键词: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应变、转动角度、弹性行为、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引言: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提高材料的应用性能、设计结构的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材料力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拉伸、压缩、扭转等,本实验主要关注金属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
扭转是指通过对材料施加扭转矩,使其绕轴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
通过测量应变和转动角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得到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等材料力学性质的参数。
实验目的:1.了解金属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
2.掌握金属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3.熟悉测量应变和转动角度的相关方法。
4.计算得到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
实验原理:金属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行为可以用材料力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描述。
杨氏模量是指材料的拉伸应力和应变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材料的刚度。
剪切模量是指材料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抗剪切性能。
实验装置及试样制备:本实验采用扭转仪作为实验装置,配有测力传感器和角度测量装置。
所用试样为金属圆管,长度为L,外径为D,厚度为δ,可以通过所施加的扭转角度的测量反映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步骤:1.制备金属圆管试样:根据要求切割金属圆管,并记录其几何参数。
2.安装试样:将金属圆管试样安装在扭转仪上,并保证试样与仪器的接触面完全平行。
3.调整扭转仪:调整扭转仪使其垂直于试样轴线,并调节扭转仪的零位。
4.校准测力传感器:根据实验装置的要求对测力传感器进行校准。
5.施加扭转力:根据实验设计的负荷标准和实验要求,施加扭转力,并记录施加扭转力的数值。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实验,探究其拉伸性能及力学性能,为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拉伸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在拉伸实验中,我们通常会测定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选择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作为实验样品,制备成标准尺寸的试样。
2. 安装设备,将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调整好试验机的参数。
3. 进行拉伸实验,逐渐增加试样上的拉力,记录下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
4. 测定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5. 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数据,例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
我们发现,不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表现,这与其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合金元素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晶粒较细的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而含有合金元素的金属材料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拉伸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不同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拉伸性能。
这些数据对于工程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金属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实验总结:拉伸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全面了解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不断完善实验方法,为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材料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铝材拉伸试验实验报告
铝材拉伸试验实验报告1. 引言铝材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轻便、导电性好、抗腐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研究铝材的力学性能,本次实验使用了拉伸试验方法来测量其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铝材拉伸试验的进行,测量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参数,以评估铝材的力学性能。
3. 实验原理拉伸试验是一种经典的力学试验方法,通过施加拉力逐渐增加载荷,使试样发生拉伸变形,测量载荷与试样的变形量来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常用的力学参数有以下几种:- 抗拉强度(σt):试样的最大负载值除以试样的初始截面积。
- 屈服强度(σy):试样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负载值除以试样的初始截面积。
- 延伸率(εt):试样断裂后的长度减去初始长度再除以初始长度得到的百分比。
- 断后伸长率(A):试样断裂后的横截面积减去初始截面积再除以初始截面积得到的百分比。
4.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试样。
根据实验要求,选取适当尺寸的铝材,制作成标准的拉伸试样。
步骤2:装夹试样。
将试样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要确保试样在试验过程中不发生脱落或移位。
步骤3:设定试验条件。
根据实验要求,设定拉伸速度、初始载荷等试验条件。
步骤4:进行拉伸试验。
启动拉伸试验机,开始施加载荷并逐渐增加,同时实时记录试样的变形量。
步骤5:记录试验数据。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载荷和试样的变形量,直到试样断裂为止。
步骤6:计算力学参数。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参数。
5.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使用拉伸试验方法对铝材进行了测试,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载荷(N):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 变形量(mm):0.12、0.23、0.34、0.49、0.61、0.76、0.87、0.96、1.05、2.13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铝材的力学性能参数如下:- 抗拉强度(σt):1000N/初始截面积- 屈服强度(σy):600N/初始截面积- 延伸率(εt):(2.13-0)/0 * 100%- 断后伸长率(A):(1.05-初始截面积)/初始截面积* 10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铝材的力学性能是否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同时也可以比较不同批次或不同材料的铝材的性能差异。
材料力学金属拉伸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金属拉伸实验报告
尊敬的XXX老师:
我向您提交关于金属拉伸实验的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
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例如钢材)作为实验样品,并采取了标准的拉伸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了应力-应变曲线,并分析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在开始时,金属材料呈现弹性阶段。
此阶段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弹性变形,但一旦去除应力,材料会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
我们计算得出的弹性模量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行为。
然而,随着施加的拉伸应力逐渐增大,材料进入了塑性变形阶段。
在这个阶段,材料会发生永久性变形。
我们观察到材料逐渐变细,并出现颈缩现象。
最终,材料达到最大应力点,即屈服强度。
我们计算得出的屈服强度是XXX,这是该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在超过屈服强度后,材料进一步拉伸会导致断裂。
我们观察到断裂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例如韧性断裂或脆性断裂。
此外,我们还计算了材料的延伸率,该值表示材料在断裂前的延展性。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延伸率为XXX。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然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影响材料强度和延展性的因素,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感谢您的指导和支持!
此致
敬礼
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实验名称实验一金属材料静拉伸试验
实验设备1)电子拉伸材料试验机一台,型号HY-10080
2)位移传感器一个;
3)刻线机一台;
4)游标卡尺一把;
5)铝合金和20#钢。
试样示意图
图1 圆柱形拉伸标准试样示意图
试样宏观断口示意图
图2 铝合金试样常温拉伸断裂图和断口图
(和试样中轴线大约成45°角的纤维状断口,几乎没有颈缩,可以知道为切应力达到极限,发生韧性断裂)
图3 正火态20#钢常温拉伸断裂图和断口图
(可以明显看出,试样在拉断之后在断口附近产生颈缩。
断口处可以看出有三个区域:1.试样中心的纤维区,表面有较大的起伏,有较大的塑性变形;2.放射区,表面较光亮平坦,有较细的放射状条纹;3.剪切唇,轴线成45°角左右的倾斜断口) 原始数据记录
表1 正火态20#钢试样的初始直径测量数据(单位:mm ) 左 中 右 平均值 9.90 10.00 10.00
9.97 9.92 10.00 10.00 10.00 10.00 9.92
左 中 右 平均值 8.70 8.72 8.68 8.69 8.68 8.70 8.70 8.64 8.72 8.70 表2 时效铝合金试样的初始直径测量数据(单位:mm )
两试样的初始标距为050 L mm 。
表3 铝合金拉断后标距测量数据记录(单位:mm )
AB BC AB+2BC 平均 12.32 23.16 58.64 58.79
24.02
17.46
58.94
测量20#钢拉断后的平均标距为u L =69.53 mm ,断口的直径平均值为u d =6.00 mm 。
测量得到铝合金拉断后的断面直径平均值为7.96mm 。
数据处理:
1.20#钢正火材料(具有明显物理屈服平台的材料)
20#钢正火材料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见图4。
(1)由图可得各特征力值及对应的位移值分别为: 比例伸长力20.6 kN p F =;
下屈服力24.5 kN el F =;
最大力37.2 kN m F =; 断裂载荷27.1 kN F F =; 断裂后塑性伸长21.4 mm F L ∆=; 断裂后弹性伸长 2.4 mm e L ∆=。
(2)由各特征力值计算各强度指标
比例强度: 2200/4/()420.69.97GPa=263.9MPa p p p R F S F d ππ===⨯÷÷ 下屈服强度: 20/424.59.97GPa=313.8MPa el el R F S π==⨯÷÷ 抗拉强度: 20/437.29.97GPa=476.5MPa m m R F S π==⨯÷÷ 断裂强度: 2F F 0/427.19.97GPa=347.1MPa R F S π==⨯÷÷
(3)由各特征位移及实验所测数据计算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断后伸长率:00()/100%(69.5350)/50100%39.06%u A L L L =-⨯=-⨯= 断面收缩率:
2220000222111
()/100%()/()100%
444
=(9.97-6.00)/9.97100%63.78%
u u Z S S S d d d πππ=-⨯=-⨯⨯= 2.铝合金材料(不具有明显的物理屈服平台)
铝合金材料试样常温拉伸实验载荷-位移曲线如图6。
由于铝合金材料不具有明显的物理屈服平台,其屈服强度一般采用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0.2p R 表示。
即在横轴上找应变为0.2%的点,过此点作平行于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段的辅助线与载荷-位移曲线相交,相交点即为0.2p P 力值点。
则条件屈服强度0.2p R 可由下式计算:
0.20.20/p p R F S = ○
1 在载荷-位移曲线上,找00.2%50mm 0.1mm L L ε∆=⨯=⨯=的点,作BM 的平行线,如图6所示,得到0.2p F 。
(1)由图6可得各特征力值分别为:
比例伸长力19.0 kN p F =; 条件屈服载荷0.225.7 kN p F =; 最大力34.6 kN m F =。
(2)由各特征力值求得各强度指标为:
比例强度:2200/4/()419.08.69GPa=320.3 MPa p p p R F S F d ππ===⨯÷÷
条件屈服强度:220.20.200.20/4/()425.78.69 GPa=433.3 MPa p p p R F S F d ππ===⨯÷÷ 抗拉强度:20/434.68.69 GPa=583.4 MPa m m R F S π==⨯÷÷ (3)由所测数据计算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断后伸长率:00()/100%(58.7950)/50100%17.58%u A L L L =-⨯=-⨯= 断面收缩率:
2220000222111
()/100%()/()100%
444
=(8.69-7.96)/8.69100%16.10%
u u Z S S S d d d πππ=-⨯=-⨯⨯= 两种材料的常温拉伸实验数据如下:
表4 20#钢正火态试样常温拉伸试验数据表
初始截面积So(mm²) 初始标距 Lo(mm) 断后伸长率A(%) 比例伸长 力Fp(kN) 下屈服力Fel(kN) 最大力Fm(kN) 断裂力F F (kN) 78.07 50 39.06 20.6 24.5 37.2 27.1 断后截面积Su(mm²) 断后标距Lu(mm) 断面收缩 率Z(%) 比例强度Rp(MPa) 下屈服强度Rel(MPa) 抗拉强度Rm(MPa) 断裂强度R F (MPa) 28.27
69.53 63.79 263.9
313.8 476.5 347.1
表5 铝合金试样常温拉伸试验数据表
初始截面积
So(mm²) 初始标距 Lo(mm) 断后伸长率A(%) 比例伸长力Fp(kN) 条件屈服力Fp 0.2(kN) 最大力Fm(kN) 59.31 50 17.58 19.0 25.7 34.6 断后截面积Su(mm²) 断后标距Lu(mm) 断面收缩率Z(%) 比例强度Rp(MPa) 条件屈服强度Fp 0.2(MPa) 抗拉强度Rm(MPa) 49.76 58.79 16.10 320.3 433.3 583.4
实验分析:
本实验是金属材料的静拉伸实验,分别对铝合金和20#钢进行了拉伸实验。
通过测绘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得到20#钢的屈服强度Rel与抗拉强度Rm和铝合金的条件屈服强度Rp与抗拉强度Rm,及其二者的塑性指标——断后延伸率A和断面收缩率Z。
而且通过对拉伸断口的分析,初步对材料的断裂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本实验的拉伸设备是CSS-88100电子万能试验机,它具有很多的特性:高性能的负荷机架,先进的机械传动机构,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试验。
可对试验数据实时采集、运算处理、实时显示并打印结果报告。
程序具有采集数据、绘制曲线、曲线局部放大或缩小、曲线单显或多条曲线叠加对比、打印预览及人工有效修订数据等功能。
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1)仪器误差:试验机的固有误差以及测量工具的误差;
(2)人为误差:游标卡尺读数误差,标距误差,作图误差;
(3)计算误差:有效数字保留误差。
实验思考题:
1.提高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有哪些方法?使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就每种方法各举一个例子。
答:提高金属的方法有:
(1)固溶强化:材料表面进行渗碳、渗氮等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
(2)形变强化:汽车外壳采用冲压技术提高强度。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粉末冶金。
(4)晶粒细化:材料的高温退火处理,减小晶粒,提高强度。
2.为什么材料的塑性要以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他们在工程上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为了确定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以及量化比较其塑性变形能力,而且保证塑性的度量标准真正反映材料本身的塑性好坏,而不受试样的长度和几何形状的影响,故采用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断后延伸率越大,断面收缩率越大,材料的塑性就越好,反之相反。
而且实验表明:断面收缩率和材料的缺口敏感度有一定的关系,断面收缩率较低时,材料就对缺口比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