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最新《渔歌子》教学实录-word文档
《渔歌子》教学实录一、读,感受词的音韵之美师:好,大概还有一分钟的时间。
那我们在上课时间背一背诗,好不好?生:好!师:背一背我们才学过的《乡村四月》。
来,预备——起!生:《乡村四月》,宋,翁卷……师:背得很好,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这节课,老师将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唐朝诗人张志和最著名的一首词——《渔歌子》。
那么,说到词,开学的时候,我们还学过一首,还记得吗?生:记得!师:这就是——生:《忆江南》。
师:一起背一背,好吗?生:好!师:“忆江南”,起!生:《忆江南》,唐,白居易……师:关于词,你都有哪些了解呢?来,请你说!生: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师:很好,你记住了诗与词的区别。
还有吗?来,请你说!生[好像有点想不起来]:就是——师:别慌,慢慢讲!生:词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
师:还有吗?生:词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
唱的曲谱又叫词牌,词牌的名称又叫词牌名。
师:说得对不对?生:对!师:他记住了词可以唱的特点。
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词的词牌又叫——生:“渔歌子”。
师:看老师写课题。
[一笔一划地板书]拿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渔——歌——子。
来,一起读课题!生:渔歌子。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题目读正确了。
知道老师为什么赞美大家吗?因为,这《渔歌子》是词牌,所以这个“子”在这里不能读轻声,就应该像刚才那样读第三声,会读了吗?生:会!师:再一起读一读,起!生[带有强调意味地]:渔歌子。
师:那么这首词,它是唐朝著名词人张志和写的。
这首词的词牌,又是这首词的题目。
就像“忆江南”一样,它还能表现词的内容。
读着这“渔歌子”,猜一猜这首词在写什么?来,请你说。
生:在写渔夫在一边唱着歌,一边钓鱼。
师:说得很好。
这“渔歌子”又名“渔父”。
[打开课件]意思就是呢,打鱼人或者垂钓者唱的歌。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渔歌子》又是怎样描绘张志和的垂钓生活的呢?翻开语文书110页,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词。
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把每个词念得字正腔圆。
语文八册古诗《渔歌子》教学实录
Part Five
作业布置
背诵《渔歌子》
背诵要求:熟练背诵《渔歌子》全 文
背诵时间:每天背诵10分钟,连续 背诵3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背诵方法:采用分段背诵法,先背 诵第一段,再背诵第二段,最后背 诵第三段
理解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意境
学会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添加标题
Three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张志和,唐 代诗人
创作背景:张志和 在隐居期间创作了 《渔歌子》
第四句:“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了渔夫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情景, 引导学生理解“斜风”、“细雨”和“不须归”的含义。
意境赏析: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理解 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 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表达意境
思想感情分析:分析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统一
语文八册古诗 《渔歌子》教学
实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教学目标
Part Three.
教学过程
Part Four.
教学反思
Part Five.
作业布置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教学目标
掌握《渔歌子》的词意和意境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幅画,这每一幅画中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的诗或词,你能看出来吗?(出示第一幅图)生:《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师:这是白居易的词——生:忆江南。
师:(出示第二幅图)这一幅画呢?请最后一个同学。
生:《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再看一幅。
(出示第三幅图)生:《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蓬头稚子的钓钩钓起的是满心的期待与快乐,柳宗元的钓钩钓起的是满江的凄清与孤寂,唐朝词人张志和的钓钩钓起的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
“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生:词牌名。
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种类,就像诗,五言是五个字的,七言是七个字的,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词牌名也限定了这首词的每一句的字数。
师:词牌名规定了词的——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生:长。
师:有的——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生:长短句。
【设计意图:我国是诗词之国,尤以“诗(词)中有画,画中有诗(词)”著称。
上课伊始,我以“看画猜诗(词)”导入,让学生看画背诗(词),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我国诗“诗(词)画合一”的特点。
《忆江南》意在使学生在大脑中搜索已有的对词的认识,《小儿垂钓》、《江雪》与《渔歌子》为同一主题——都是写渔翁的,初步使学生感知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不同感情基调。
在这一环节中,我基于学生已掌握的诗词的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发现《渔歌子》也是一首词,了解词与诗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词牌名与内容的关系特点等等。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渔歌子课堂及评析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渔歌子课堂及评析9篇渔歌子课堂及评析 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付娜的古筝曲《渔光曲》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 词两首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设计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步熟悉词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好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写字的能力。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三)、检查、指导: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
读出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这正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的桥梁。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过渡语: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生a: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老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学生: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老师: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学生:不能,他是在钓有个人。
老师:哦,此话怎讲?学生:因为他在等一个好的皇帝来。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那个皇帝其实是一个王,是——学生: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老师:真的,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一、创设情景,理解题意1、谈词,了解词牌:老师:同学们,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3、理解课题内容。
老师:刚才大家欣赏的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
请大家读课题老师:谁读懂了题目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老师:是的,“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1、学生初读课文。
老师: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渔歌子》,每人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第二遍,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遍,尽量读出词的韵味。
请同学们自由读吧!开始!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2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和“塞”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老师: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位同学试一试?4、师生合作读老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有板有眼。
下面,我们也学着这位同学读,我们来合作读,我读每句的前面部分,你们往下接,行吗?5、全班读一遍。
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老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顺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3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3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去吗?生:不想!师:想不想?生:不想。
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啊,张志和被称为烟波钓徒,他就喜欢这样的垂钓生活,于是他就这样有感情地写下《渔歌子》。
可是他的哥哥叫张松龄,(板书: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流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来写的。
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整首词。
生纷纷自由吟诵。
师:好吧,原来我想读,你替老师读吧。
生: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读得入情入境)师生不禁鼓起掌来。
师: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真好,会读表示本事,读得懂才是了不起,哥哥在叫弟弟干吗?生:回来,回来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低声议论:看,他写了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一个字生大声叫道:还。
师:对了,哥哥在劝弟弟快些回来,那我也来劝劝你们,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
师:贤弟啊,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几位学生迟疑地轻声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怎么回答?预备,齐。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激昂):且须还。
生(高声):不须归。
师:为何不归?为何不归呢?生:风景太美了。
师:是啊,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舍得回来呢?师又指名一举手的学生。
生:也是风景太美了。
师:也是风景太美了,让你不想回家,还有吗?生:我觉得是那边风景太美了,让张志和感到流连忘返!师:好一个流连忘返啊,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流连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
生:啊?师:就是钓鱼要放鱼饵,鱼饵放了,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钓得到鱼吗?生:不能,不能。
师:会有鱼上钩吗?生:不会。
师:张志和却说,他钓着了很多很多。
生:啊?啊?师:他钓着了什么呢?生:他钓着了美丽的风景。
《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评析简介《渔歌子》是一首著名的唐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这首诗是张志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渔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渔歌子》的教学并进行评析。
教学实录第一步: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之前,先要进行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的繁荣和盛世。
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渔民生活的基本情况,例如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内容等等。
第二步:课文讲解在进行《渔歌子》的课文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和情感表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渔歌子》的文本进行讲解。
1.诗歌的叙事结构《渔歌子》的叙事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描述渔民的生活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恬静美好的图景。
具体而言,张志和将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渔民垂钓的过程和描述自然景观的描写。
他通过描绘出清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样子、海鸥高飞的样子以及海豚穿水的样子等等,表现出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而将这些景象与渔民垂钓的过程结合起来,也进一步强化了唐代文人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2.诗歌的情感表达《渔歌子》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歌,张志和在其中表达了对简单恬静的生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这个感情表达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让读者感受到渔民与海洋、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这种感性的描写也使得《渔歌子》和其他代表唐诗科技的唐诗不同,更多的是从心境和情感入手,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欣赏。
第三步:创作分享在结合深入的课文讲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分享。
适当地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他们心目中的《渔歌子》可以表现出他们对深入了解这首唐诗的理解程度。
评析在对《渔歌子》进行评析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线索和结构《渔歌子》的线索和结构是非常清楚的,整首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渔民垂钓的过程和描述海景山陵的描写。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前言《渔歌子》是一首具有民间色彩和情感的江南民歌,以其轻盈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和浓郁的意境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演唱。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渔歌子》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一、歌曲分析1.歌曲背景《渔歌子》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首民歌,最早传唱于苏州、无锡、常州等地。
歌曲主要表现了渔民在湖泊中劳作的场景和对生活的感悟。
歌曲旋律轻松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2.歌曲结构《渔歌子》的歌曲结构属于AABB型。
歌曲共四句,每句的旋律和节奏基本相同,歌曲难度不高,容易掌握和演唱。
3.歌曲形式《渔歌子》以传统民歌的形式展现,没有过多的伴奏和华丽的乐器。
歌曲的演唱主要靠歌手的感情和声音来表达,需要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演唱技巧。
4.歌曲意义《渔歌子》的歌词主要表达了渔民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歌曲呈现的是一种乡村风情和生活格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实录1.前期准备在教学《渔歌子》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知识普及和相关背景介绍。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江南民歌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江南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也可以通过讲解渔民的生活和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歌曲学习首先,让学生跟着曲谱唱一遍《渔歌子》,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和旋律,掌握歌曲的唱法和节奏。
然后,分小组学唱《渔歌子》,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歌曲演唱的整体质量和感染力。
3.情感体验指导学生重视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和歌曲之间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同时,可以通过演唱比赛、歌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浸淫于音乐中体验美好的情感。
4.歌曲展示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展示和演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见解。
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和班级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充满挑战和激情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我展示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刚才大家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还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这首歌好听吗?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歌词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志和的《渔歌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读得真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
再读!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习单,我们一步一步来了解这首诗,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和停顿,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预设: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师:同学们,课上最动听的莫过于朗朗的读书声了,找同学读读这首词?师: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
师:听到你们有感情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试一试。
来我们一起读。
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
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小议《渔歌子》教学实录
小议《渔歌子》教学实录纳雍河小学张应志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凝练简洁的词句中驰骋想象,理解诗意,领会词情呢?今天有幸观了雍熙一小邓娟老师的《渔歌子》,感受颇深,现谈一下个人看法:一、教学方式本节课中,我首先说邓老师的胆子真大,在这种研讨课中敢用古诗词进行,我只能说佩服。
邓老师始终用亲和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采用激励的手段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紧跟教学,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极强,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也是非常到位,这是我无法做到的。
二、观课感受1、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邓老师预定的目标适切。
在教学中,邓老师通过多种手段来使目标达成,只可惜目标的达成度不够。
如要求学生会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而邓老师没有在课堂上检测,通过询问学生有小部分学生不会写,也不会认,还有目标中要求学生会背这首词,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也不会背。
因此说目标的达成度不够。
2、教学过程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古诗词中意境的创设与进入是难点中的难点。
在导入中,邓老师让学生回忆《忆江南》,学生只是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渔歌子》,对理解《渔歌子》没有什么帮助。
这样就只能说是为导入而导入了。
邓老师利用课件试图把学生带入本首词的意境中,但遗憾的是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不够,学生不能真正进入。
我想,若是邓老师不如用诗人张志和的别称“烟波钓徒”直接导入进入诗的意境那将会更好些。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肤浅看法。
在讲解第3、4句时,邓老师出示了桃花、流水的幻灯片,叫学生想象,这时学生说:我想到了小船倒影河中,毛毛细雨溅起水上点点波纹等等。
邓老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我想,我们联系实际生活,在下着毛毛细雨,薄雾弥漫的河面上能有小船的倒影吗?不能,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3、问题引领课堂上紧紧围绕词中的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而展开讨论探究。
可以说,“不须归”是全词的灵魂。
教学时,邓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条教学线索“不须归?”——“不愿归!”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学生在学习后,找到了三个理由:1、因为渔翁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才不回家的;2、渔翁喜欢钓鱼,他正钓得津津有味呢,所以不回家;3、因为景色很美,渔翁陶醉了!妙哉!这其中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教学要研究的重点。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师: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体裁——词,大家还记得《如梦令》么?生:记得。
师:谁能来回顾背诵一下?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很好,背诵得很熟练。
请坐。
你们还会背诵其他的词么?还记得曾经学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吗?苏轼在一个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的晚上,一个人独自观赏圆圆的明月,先是埋怨,后来心里宽慰了许多,并且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所吟诵出来的,就是一首歌咏中秋之月的词,题目是《水调歌头·中秋》(课件出示,齐读)师: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的词《忆江南》,还有印象吗?生(齐):有。
师:好,咱们一起来复习.(学生齐背《忆江南》)【对学过的古诗词的复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
它也和自然界的美景有关。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在观看的时候,你们要注意,看看画面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动画课件出示)【“入境始与亲",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再次悟情创设了情境,学生在体验中察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引起了心灵的共振,为后面的感情诵读作了很好的铺垫】师:你能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么?生:山(如果回答西塞山,可以表扬学生的预习。
),白鹭,桃花,流水,一叶扁舟,细雨,渔夫.师:那我们再来看看唐朝诗人张志和是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这副山间美景的.板书《渔歌子》(齐读)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什么?生:渔夫、钓鱼、歌曲……(渔夫所唱的渔歌)师:是的,“渔歌子”作为词牌名,原来是唐代坊间的名曲,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堂实录课堂背景本次课程是一堂文学课,学习内容为唐代文学代表作之一《渔歌子》。
本堂课由文学老师王老师授课,教学场所为教学楼2102教室,上课时间为周五早上第一节课。
课前准备王老师提前一周在班级微信群内发了《渔歌子》的阅读材料,让同学们提前预习,并要求大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在上课当天,王老师先询问大家是否有疑惑之处,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课堂内容1.开场导入王老师在开场时用了一段《渔歌子》的语段:“沿溪紫烟缭绕,长堤淡草萋萋。
鹅湖藻径开,燕子飞来——当年曾见几回?”引导同学们想象唐代假山馆景致的美妙,吸引同学们对于本堂课的热情。
2.课文阅读王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渔歌子》,并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解读了一些古汉语的词语和习惯用法。
同时,王老师注重让同学们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入手,探究课文的艺术特色和主旨思想,引导同学们发散思维,善于组织语言表达。
3.课后练习为了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王老师在课后布置了一份题目,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这份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强化对于《渔歌子》的理解和品味。
课堂效果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跨越了时空障碍,接触到了唐代文化的一部分,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大美。
同时课堂氛围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高质量地完成了阅读材料的预习和课后题目的作答。
二、评析课堂优点1.精心准备王老师在课前会对于文学材料进行精心挑选,并提前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优势。
2.导入讲解王老师通过引用《渔歌子》的语段,通过语言艺术手法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帮助同学们融入到唐代假山馆的美景之中,并通过此段话,引出了课文的主旨思想,唤起了同学们学习要求的热情。
3.逐字逐句解读王老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解读了课文中一些生僻的古汉语词语,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并加深了文学鉴赏的认识。
4.课后练习王老师在课堂之外布置了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透彻理解做难点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渔歌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师:词牌名是什么呀?生:《忆江南》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
生齐读词牌名二、整体感知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好,开始。
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箬笠蓑衣)生:A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师:还有谁能读?生B读师:谁能从后往前读生:C读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师:有需要帮助的吗?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查字典,或者注释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意和词意那你知道蓑衣吗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A读B读C读预设一:(读的特别好)不仅字音读的准,而且啊,通过他这样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你知道他在哪稍作停顿吗)师:耳朵真灵,你也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吗?生说第一行有西塞山、白鹭第二行有…圈错的同学快改一改同学们书扣师: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可见张志和的文学造诣,是极深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景色作者看到的会是怎样的西塞山呢?ppt 出示填空()的西塞山:翠绿的西塞山:危峰兀立的西塞山:陡峭的西塞山:山清水秀的西塞山怎样的桃花?:粉红的桃花:多姿多彩的桃花:姹紫嫣红的桃花怎样的斜风?:微微的斜风……细雨?蒙蒙的,凉凉的流水、白鹭、鳜鱼。
语文八册古诗《渔歌子》教学实录
语文八册古诗《渔歌子》教学实录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
因此,如何教授古诗成为了各级教育机构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以语文八册古诗《渔歌子》为例,介绍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诗歌背景《渔歌子》是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所作,诗中描绘了渔民在青山绿水之间辛勤劳作,一面歌咏一面垂钓,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
诗中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和美好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情感上的满足感。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 1. 了解《渔歌子》的诗歌背景,理解诗歌的主要内涵和寓意; 2. 学习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常用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识能力,提高其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让学生在家庭阅读、老师讲解、小组讨论等多个方面对《渔歌子》进行初步了解。
可以通过开展“读诗大会”、“讲坛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渔歌子》的韵味和情感。
第一步:理解诗歌背景在这一环节,需要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及讨论,了解《渔歌子》的诗歌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诗歌解说及词典等资料,深入了解《渔歌子》的内涵和寓意。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谈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学习掌握《渔歌子》的基本韵律和常用修辞手法。
老师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板书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诗歌的表现特点,同时也要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提高其鉴赏能力。
第三步:理解诗歌内涵和寓意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和寓意。
学生需要全面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主题,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注释、解说和词典等资料,同时也要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提高其综合能力。
第四步:欣赏诗歌在欣赏环节中,需要让学生通过音乐、朗诵、画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体验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同学们,张志和是唐代著名的词人,我们今天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渔歌子)生:(叫)渔歌子师:要读好这个题目可不容易,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什么叫词以前有接触过吗?生:以前我们接触过宋词,我觉得在宋朝很流行,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
师:跟我们现在的歌词比较接近,那我们可以请你来读一下这个题目。
生读(把“子”读成了轻声)师:他读得不对,所以读题目,可有学问,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文人填入词,是最早的词的形成。
为了记住每一首词,给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词牌。
当我读渔歌子的时候不能读轻声,因为它是词牌,谁会读?师:很好,谁来?生:渔歌子生:渔歌子生:渔歌子师:来我们一起来生:渔歌子。
(齐读)师:好的,从抽屉里拿出课文,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开始……生自由读文师:好的,刚才有几个同学很好,他边读边思考,字怎么读,这可跟我们平时学的知识有什么不一样?等会儿再交流,首先,谁字正腔圆的朗读做到了?生:渔歌子,唐,张志和师:待会儿,题目想清楚再读。
生读整首词师:真的读得很标准,还有谁想读?你来……生读师:最后三个字再读。
生:不须归。
师:恩,有一点点紧张,没关系,好,你来读读,好,你来——生读师:恩,刚才很多同学在底下跟着他轻声地念,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师:哦,举手说,你来——生:如果诗的话,每行前面有几个字,后面几行也有几个字,几句也有几个字,而词的话,当中几句字数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生:有短。
师:人们根据词的特点,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长短句,那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长短句来诵一遍,预备齐——生齐读整首词。
师:张志和这个词人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是什么,打上圆圈,他画的什么景物啊,用笔圈出来。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前谈话:师:红红火火,真好的名字,还有谁的名字,介绍一下,好,你来。
生:我的名字叫(学生的发言听不清)师:对呀,如果这节课积极发言的话,我想不只你的爸爸妈妈为你自豪,连你的老师和同学也会为你感到自豪的,还有谁?来,小男生。
生:我叫吴慧凯,我爸爸给我取的名字,慧,表示智慧,凯,是表示不要被别人欺负。
师:“慧”,智慧,多好呀,相信你一定会很聪明,为什么“凯”是告诉你不要让别人欺负呢?怎么会这么想呢?我觉得这个“凯”呀,有很好的解释,凯旋的“凯”,我想,如果我是老师,看到这个名字,一定希望你每件事都认真地去做,你一定会凯旋而归的,好不好?生:好。
师:还有谁的名字想跟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的名字叫程万里,我爸爸希望我鹏程万里。
师:再把你的话说一遍好吗?说清楚生:我爸爸希望我鹏程万里。
师:所以你应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叫——生:程万里师:再自豪些。
生:程万里师:多好的名字生:我叫潘常胜,那个,常胜代表常常胜利师:所以,你每一节课都应该怎么做?生:应该认真。
师:还要举手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常胜将军对不对?好的,请坐。
还有想说的,那我们换一个方式吧?你有没有小名?生:没有。
师:小名,你有吗?生:小名是什么?师:就爸爸妈妈亲热的时候会怎么叫你呀?师:对呀,我爸爸叫我的时候可不是叫我官正华,他是说小华子呀。
多亲热呀!你爸爸叫你的时候怎么叫呀?来生:我叫袁佳佳,我爸爸叫我小名的时候叫我袁嘎嘎。
(众生笑)师:嘎嘎,是不是温州话啊?生:不是。
师:不是。
嘎嘎,挺好听的,是不是?还有吗?你也有小名。
生:我叫陈慧敏,我妈妈经常叫我阿敏。
师:加上一个“阿”,加上最后一个字,都会觉得很亲切,阿敏同学。
还有谁想说?好,最后一位。
生:我总共有两个名字,一个叫阿国,第二个叫小国。
师:那你喜欢别人叫你哪个?生:小国。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小国,像小孩子一样的可爱。
二、导入诗词教学师:老师觉得你很可爱,特别是你刚才发言的样子让大家觉得更加可爱。
渔歌子课堂实录整理
共1学时1教学目标评论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评论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
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已接触过词《忆江南》,所以第二次学习写景诗词已有一点能力。
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3重点难点评论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难点:读懂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评论1、播放歌曲《西塞山》,交流在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2、这首好听的歌曲中隐藏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它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3、齐读课题,理解“渔歌子”的意思。
(渔夫打鱼时所唱的歌)4、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活动2【讲授】初读诗词,读准字音。
评论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这首词,多读几遍,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准读通。
2、指名朗读、点评。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塞”,相机理解“箬笠”和“蓑衣”的意思。
(根据注释、插图、字形去理解) 活动3【讲授】再读诗词,读出节奏美。
评论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1、同学们拿出笔,边读边标出节奏,试试你能读出词的韵味儿来吗?2、指名读,并在白板上画出词的节奏。
学生评价。
3、齐读。
活动4【活动】品析词句,读出意境评论张志和能诗善画,他常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词中。
他的好友大书法家颜真卿评价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1、出示导学提示:(1)自由读词,想想:词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
美,在进与退的天地间——《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赏析
美,在进与退的天地间——《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赏析执教: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彭才华点评: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林志芳一、字字落实正音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渔歌子》。
请打开书,翻到这一课。
大家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师:会读吗生:会!师:我看不一定。
有人说,诗是语言的贵族!语言太复杂太啰嗦,就不是诗了!你看,(屏幕呈现《渔歌子》,不带拼音)这首诗词一共只有27个字,多简练!我们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每一个读音都不能读错。
在字音上面,我们要把它读得——(板书:字字落实)“字字落实”!你们先练一练吧!生:(练习读诗)【提明朗读的要求,却不急着马上就让学生读——“先练一练”,毕竟这短短的27个字里有一个多音字,四个生字呀。
】师:谁来读注意要“字字落实”啊!(指名读)生:(读《渔歌子》)师:声音真好听,更重要的是,的确“字字落实”了!这首诗不好读啊,其中不仅有一个字是多音字,还有四个是生字!你都读准了!想问问你,有什么经验生:一般就是查字典,再多读几遍。
师:没错!查字典是学习的好办法。
咱们再看看,课本上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我们(在原幻灯片上呈现生字拼音)生:可以看拼音!师:来,谁再来读读这些带拼音的词语生:读词语。
师:这个塞(sai )字,还有一个读音是——生:se师:没错!能分别组词吗生:塞se(阻塞),塞sai (塞住)。
师:在这里,西塞山是一个地名,在哪儿呢生: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师:大家都是从哪儿知道的生:课本上。
师:是的,我们的课本上有许多帮助我们学习的资源。
利用注释,也是一个好办法。
西塞山离咱们不远,有机会咱们一定得去看看!师:鳜鱼,就是我们经常可以吃到的“桂鱼”,肉味鲜美滑嫩!鳜,这个字比较复杂,我们在课文纸上也写一个。
拿起笔来,在空白处写下来。
生:(按要求写字)师:集中注意力,看谁能写一遍就记下来!不行的话,也可以多写几遍。
师:确认已记下来的可以放下笔。
(待全体同学写完)什么是箬笠什么是蓑衣如果不看注释呢你能猜到吗比如,看这个字形,我们可以知道——生:箬笠是竹字头,说明是用竹子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钦州市第四小学黄红冬课文类型:阅读课上课课题:渔歌子上课年级:六年级上课时间:3月27日上课地点:钦州市第四小学多媒体教室上课类型:公开课研究要点:如何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扩展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师: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体裁——词,大家还记得《如梦令》么?生:记得。
师:谁能来回顾背诵一下?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很好,背诵得很熟练。
请坐。
你们还会背诵其他的词么?还记得曾经学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吗?苏轼在一个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的晚上,一个人独自观赏圆圆的明月,先是埋怨,后来心里宽慰了许多,并且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所吟诵出来的,就是一首歌咏中秋之月的词,题目是《水调歌头·中秋》(课件出示,齐读)师: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的词《忆江南》,还有印象吗?生(齐):有。
师:好,咱们一起来复习。
(学生齐背《忆江南》)【对学过的古诗词的复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
它也和自然界的美景有关。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
在观看的时候,你们要注意,看看画面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动画课件出示)【“入境始与亲”,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再次悟情创设了情境,学生在体验中察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引起了心灵的共振,为后面的感情诵读作了很好的铺垫】师:你能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么?生:山(如果回答西塞山,可以表扬学生的预习。
),白鹭,桃花,流水,一叶扁舟,细雨,渔夫。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唐朝诗人张志和是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这副山间美景的。
板书《渔歌子》(齐读)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什么?生:渔夫、钓鱼、歌曲……(渔夫所唱的渔歌)师:是的,“渔歌子”作为词牌名,原来是唐代坊间的名曲,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垂钓者所唱的渔歌。
师:请大家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生齐读)师:大家在朗读诗词时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韵律。
(教师范读,生齐读。
)师:现在你们自读一下这首词的前两句,用笔画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
生自读。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书边动笔,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动笔习惯。
】师: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大家找得很仔细。
现在,你们能不能来想象一下,这些景色具体的样子呢?(课件出示“填一填”)生回答。
【填空题的设计,为学生描绘江南水乡美景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这真是一幅秀丽怡人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图,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美丽的景物连起来说一说。
生自述。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的确令人陶醉其中,那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张志和到那去游览一番吧!(生齐读)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带给人的心情应该是舒畅,而你们的脸上却看不到笑容,来,一起笑一笑。
师:很好,我们就带着微笑来读一读。
(一、二两组读)师:有人脸上还是没有笑容。
来,三、四两组一起来示范给他们看看。
(三、四两组读)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不要忘记了生:微笑。
(齐读)【凸显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带着微笑读,能更好地感受到景色的美好以及诗人愉悦的心情。
】师: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令人心醉。
那么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关于春天美景的诗句?(及时点评春天的景色)生:《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烟雨朦胧的春天)生:《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里翠绿的柳树)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与明月交相辉映的春江水)生:《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鸟翔天际的春天)生:《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鸟语花香的春天的早晨)生:《春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
(师指着窗外的绵绵细雨:现在外面下的就是春雨)师: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咱们还学过一首《清明》,有印象吗?生:《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让学生汇报搜集积累到的关于春天美景的诗句,扩展了语文课程资源,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要求。
】师: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有这么多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简练而精彩的语言道尽了春天的美好。
我们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而渔夫也一样陶醉其中。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副图。
(出示图)师:细心观察的同学来说一说,渔夫是怎样一副打扮?生白话说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中是怎么写渔夫的打扮的?大家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和大家描述的完全一样。
可见学习诗词,除了通过注释理解以外,看图理解词义也是一个好方法,大家可不能忘记了。
师:此时,淅淅沥沥的春雨光临了西塞山。
那在江中垂钓的渔夫是不是也该收拾收拾工具,回家避雨了呢?生:没有。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呢?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须归”说明渔夫不想回家,心情是悠闲自得的。
师: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么?生:这个渔夫为什么不走?是什么让渔夫流连忘返了呢?生扣住词意进行回答。
生:是这些美景让渔夫流连忘返的。
师:是不是只有这些美景呢?生:还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
师:那这时,渔夫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3人)生自述。
师:在蒙蒙烟雨中,在春天美景的映衬下,渔夫悠闲自得地在河里垂钓。
现在,你们自己先读一下这首词,想象一下词中所描写的画面。
生自读。
【让学生融情入境地设身想象,在情境想象中诵读,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感悟词意。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词意。
(评价:对不对,有没有用上好词。
)生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副画卷。
来,咱们再来当一下这个渔夫,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齐读师:听了大家的朗读,在老师眼前出现的是一位匆匆赶回家的渔夫,谁能读得更悠闲些?指名读,齐读。
(注意提醒学生先笑,可适当放慢速度,注意语调的变化)师:大家都很投入。
现在我们来试试,背诵一下《渔歌子》,好不好?会背的同学大声一点背出来,不会的同学,老师允许你们可以偷看一下课本。
生背诵。
师:张志和笔下的渔翁垂钓是如此的悠闲自在,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垂钓却是另一副景象。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幻灯片出示《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范读)师:《江雪》中描写的是怎样一个渔夫?现在,你们轻声自由读一下《江雪》,看看谁找的最快?生:惨淡,孤独,冷冷清清……(注意追问过程,评价:你找的真准)生:“绝,灭,孤,独”都体现出了一副惨淡的景象。
师:我们中国的语言真是奇妙。
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带给我们的,可以是不一样的画面。
你们还想再读《江雪》,感受一下么?你们愿意读几遍呢?按学生意愿读。
【这一环节补充了《江雪》这首诗,引导学生比较了张志和笔下的渔夫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设计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这是大语文观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开发性的学习形式。
】有时间可以抄写一下《渔歌子》和《江雪》,展示好的作业。
作业:①、选择你所喜欢的《渔歌子》背诵一下。
②、收集其他关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景: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歌子{人:不须归悠闲自得教学反思:《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透露出词人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教学时先让学生初读正音,自学了解词意,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水乡的美景。
课堂上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将这首词和柳宗元的《江雪》对比起来学习,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
一个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是垂钓图,意境相去甚远。
学生通过比较,更能体会《渔歌子》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由于学生还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对《渔歌子》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这这首词中蕴含的情感。
学校评价:黄红冬老师执教的《渔歌子》一课,接待了钦州市犀牛脚镇70多名老师,得到了听课老师及领导的好评。
本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课堂因动态生成而更有灵性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生成的。
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或新问题时,教师仍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相机诱导,促进学生在不断的、和谐的生成中得到发展。
在课前备课时,教师依据“教参”设定的教学预案为:引导学生领悟“是谁斜风细雨不须归?”,把问题的答案预设为“渔翁忘了回家,被眼前的美景所迷住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有对“渔翁”忘了回家的不同解读;也有对“诗人”留恋忘返的升华理解,等等。
在这里,教学没有受预计教案的约束,学生各抒已见,教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堂因动态生成更有灵性。
二、教学因扩展课程资源而更精彩在这堂课中,教师根据主题教学的需要,在学习《渔歌子》这首词的基础上,又外加了柳宗元的《江雪》。
这两首词,一个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个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同是垂钓图,意境却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整合课程资源,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这是大语文观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开发性的学习形式,教学因扩展课程资源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