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1.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2.流向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原因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 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 海市。
中国农村在1949年——1978年间人口增长率高达2.07%,而农业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5.59%。国际经验 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若每年增长1%,要保持人们生活水平不下降,平均经济增长率就必须超过4%。因而自50年 代开始到70年代,就形成了大规模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队伍。据计算,按照现有的耕作方式和经济水平,农村劳 动力剩余60%左右,约2.7亿。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人多地少,隐性失业人口多这一矛盾。加之农村生产 具有季节性,农忙时间短,农闲时间较长,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现今人口迁移
现今人口迁移
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的学生,对高中地理下册“民工流动”这部分内容兴趣颇大,“民工”已渗透到他们 生活的诸多方面。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民工就是“犯罪”与“暴力”的同义词。为了正确对待民工,这里就民工 流动的原因、特点及利弊做一简要分析。
一、民工流动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
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事件
目录
01 十次大移民
03 改革开放
02 新中国 04 迁移特点
目录
05 历史高潮
07 现今人口迁移
06 迁移原因
基本信息
中国人口迁移(China population migration)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以前主要因为战乱所 致,现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而这个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对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先秦时期的人口迁移在中国的先秦时期,由于人口的迁移和聚集,使得历史地理和文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区域性特点。

例如,在黄河流域内,人口逐渐聚集形成了中华文明的起始中心,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逐渐成为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而在长江流域,由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离散性,人口迁移的过程更为复杂,文化和历史地理也有所不同。

2. 唐宋元时期的人口迁移在唐宋元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由于唐代时期的经济繁荣,人口迁移的过程中,文化和历史地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例如,宋代时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兴盛,人口逐渐向南部地区迁移,形成了今天的南方文化。

而在元代时期,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和统治,人口迁移的过程也更加明显而频繁。

3. 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在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由于明代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海上贸易非常发达,而清代时期则因封锁海运,导致人口向北迁移,形成了今天的中北地区。

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也因此产生巨大的差异。

4. 当代的人口迁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也不断在变化。

例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口逐渐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形成了今天的经济重心。

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口文化和社会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特点,这些特点也同时对当代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文化研究和历史地理的保护,保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地理的丰富性。

国内地方间的人口迁移有3个阶段

国内地方间的人口迁移有3个阶段

国内地方间的人口迁移有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4~1962年。

期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1960年还创下了年迁移3300万人,迁移率达50‰的最高记录。

虽然这些数据与以后各年份是否完全可比尚有疑问,但期内人口迁移比较活跃确是不争之事实。

一方面5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全国职工总数由1953年的1856万人激增到1960年的5969万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

期内国家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典型的如1955年冬青海省设立“移民垦荒局”,翌年即从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迁入约7万人。

另一方面50年代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尚未严格控制,户口管理也相对宽松,故各地自发性人口迁移规模也不小。

进入60年代,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庞大的职工队伍和城镇人口同连续大幅度下降的粮食产量形成极大反差,政府不得不大规模精简职工队伍,下放城市人口,再加上不少地区因食品极度匮乏导致大量非正常死亡,所有这些都造成了人口迁移上的一次大退潮。

第二个阶段是1963~1970年。

期内人口迁移率由前一阶段的30‰以上骤然跌落到仅略高于20‰,表明国内人口迁移规模显著缩小。

这一阶段全国性的人口迁移事件主要有两个。

一是“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陆续展开,在国家的统一调配下,大批工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沿海迁往内地,从而带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期内仅迁入青海省的职工及其家属即达10余万人,迁入贵州省的达8万余人,迁入四川省的职工多达40万人。

二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阵人口大迁移的政治风暴,如遣返“五类分子”,下放城镇人口,干部下放劳动,兴办“五七干校”等,而其中规模最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把大约1700万一二十岁的中学生抛到了全国各地农村,成为世界人口迁移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事件。

期内广大农村经济萧条(1969年全国人均农业国民收入比1957年低12%),农民生活艰难,尽管户口管理趋严,向着边疆地区的自发性人口迁移仍相当活跃,仅流入黑龙江省的人口每年即达20万人之多。

人口迁移的案例判断

人口迁移的案例判断

人口迁移的案例判断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这种迁移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跨国的。

人口迁移通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如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

下面将列举十个不同案例来说明人口迁移的现象。

1. 中国农村人口迁徙至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离开农村,迁徙至城市。

这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教育医疗资源的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2. 印度尼西亚灾难性迁徙: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因此经常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导致大量人口被迫迁移,寻找更安全的居住地。

3. 叙利亚难民危机:叙利亚内战导致成千上万的叙利亚人逃离家园,寻找安全的避难地。

这些难民通常迁往欧洲和其他中东国家。

4. 美国黑人大迁徙:20世纪初,美国南部黑人面临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和暴力,因此大量黑人选择离开南部,迁往北部和西部城市。

5. 越南船民:越南战争结束后,许多越南人试图逃离共产主义政权,他们乘坐小船逃离越南,寻求庇护。

6. 移民到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吸引了许多移民。

这些移民来自世界各地,寻求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7. 印度人移民到海外:印度人口众多,其中许多人移民到海外,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他们通常选择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8. 东欧移民到西欧:东欧国家的一些人口选择移民到西欧国家,寻找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这些移民通常来自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

9. 非洲移民到欧洲:由于非洲许多国家的贫困和政治不稳定,许多非洲人选择移民到欧洲,寻找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这些移民通常来自尼日利亚、索马里、厄立特里亚等国家。

10. 日本老龄化导致人口外流:日本是一个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的国家,许多年轻人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

这些案例展示了人口迁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口迁移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也对社会和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理解和研究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后果对于制定有效的移民政策和解决人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小专题(古代、近代)

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小专题(古代、近代)

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小专题一、人口迁移的原因1、为了维持生存,被迫迁移:(1)战乱频繁,破坏生产,百姓无家可归,成为流民(2)地主阶级封建官僚盘剥百姓,土地兼并,纷纷破产,成为流民(3)自然灾害,成为流民2、开发建设:(1)为加强边防,历代政府组织大规模的居民向边境地区迁移。

(2)经济重心的南移,人口也相对应地向南流动。

3、流放:对犯罪人的流放。

二、人口迁移概况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1、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2、安史之乱后的第二次大规模人口迁移。

南方进一步开发,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3、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第三次人口迁移。

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休养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

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和“下南洋”,形成近代四股大的移民浪潮,都是以谋生为特点的非官方行为。

1、走西口(山西省迁到内蒙古西部):“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

2、闯关东(山东、河北等迁到东北地区):闯关东,是指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

3、下南洋(东南沿海居民迁到东南亚一带)三、迁移的作用1、促进迁移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2、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3、促进中外文化交流4、人口分布渐趋合理。

5、带来动荡,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流动。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迁移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来分析这种影响。

一、经济影响1.城市劳动力供给增加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这种增加使得城市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扩大的劳动力需求,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2.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会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而这部分人口通常是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的流失意味着农村经济的衰退,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的产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

3.扩大了城市市场规模人口迁移使得城市人口增加,进而扩大了城市市场规模。

这有利于城市内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推动了城市的商业和消费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影响1.城市社会结构多元化人口迁移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中涌入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

这些人口的到来给城市社会带来了新的文化和社会习惯,使得城市的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

2.城市人口压力增加随着人口迁移的增加,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面临巨大压力。

例如,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问题凸显,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城市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口迁移对城市社会服务水平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为了满足迁入人口的需求,城市不断增加社会服务设施,提高了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让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

三、环境影响1.城市环境压力增加人口迁移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资源消耗、能源使用、排放等问题。

城市环境的污染、水资源紧张等问题逐渐凸显,要求城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农村环境改善人口迁移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减轻了农村环境的压力。

农村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也得到了更好的执行。

中国人口迁移PPT课件

中国人口迁移PPT课件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___缓__解__人__地__矛__盾__压__力__,_加__强__了__与__外__界__的__联__系__,_增__加__了__收__入__,_促__进__了__互__济__的发展.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流__动__人__口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 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务__工______和____经__商_____
.
8
.
9
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 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 矿地区
特点: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 和流动人口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 商
原因:(1)大批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 (2)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 (3)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
读课本图1.19,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_京__津__唐__、_沪__宁__杭____ 、 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开__发__资__源__,_发__展__边__境__贸__易___________
.
13
表注:表中未反映我国台湾省的情况。现海南省、重庆市的人 口迁移分别包含在广东省、四川省之中。
.
5
.
6
特点:(1)规模比较小,频率比 较低,流动数量较少
(2)自发的迁移少,以国 家有组织、有计划迁移为主。 方向:沿海 内地、边疆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 民进入城市。
.
§1.6 中国人口迁移
.
1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特点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

以下是对这些原因的详细论述:1. 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特别是对外开放政策,使得沿海地区成为外资投资的热点。

这些地区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内地人口前往。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地区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吸引力,人口迁移呈现出明显的“东移”趋势。

2. 政策因素: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后,户籍政策逐步放宽,允许农村居民在城市落户,这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政府鼓励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城镇化进程。

3. 教育和就业机会:高等教育的扩张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许多年轻人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迁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

同时,城市化进程中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促使他们向城市迁移。

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城市化进程还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5. 社会网络和家庭因素:人口迁移往往伴随着社会网络的形成。

早期迁移者在新地区建立的社会联系,为后来的迁移者提供了信息和支持,形成了一种“链式迁移”现象。

此外,家庭团聚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动力,许多家庭为了团聚而选择迁移。

6. 环境和生活质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人口选择迁移到环境更好、公共服务更完善的地区,以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这种迁移往往表现为从污染严重、资源紧张的地区向环境友好、生活便利的地区转移。

7.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口资源。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人口数量经历了繁荣与衰退、迁徙与定居的变迁。

人口与人口迁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议题,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了中国的文化面貌。

古代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个谜。

尽管历史上有一些记载,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数据往往不够准确。

然而,从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中国的人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明显的波动。

在一些繁荣的时期,人口数量可能达到了数千万甚至上亿,而在战乱、自然灾害等困扰下,人口数量也会大幅减少。

人口迁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古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内迁和外迁。

内迁指的是人口在国内的迁徙,而外迁则是指人口跨越国境线的迁徙。

这两种迁徙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体现。

在古代中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战乱、政治迫害等原因所引起的。

例如,黄河流域的洪水经常发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不少人口选择迁往其他地区。

同时,战乱和政治迫害也迫使大量的人口离开家园,寻求安全和生计。

人口迁移不仅改变了中国各地的人口分布,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隋唐时期,大量的人口从北方迁移到了南方,这导致了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南方的繁荣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徙,形成了南方的经济中心。

同样地,宋代时期,人口迁移到了长江流域,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中国的农业重镇和文化中心。

除了内迁,中国历史上也有大量的人口外迁。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往来。

例如,汉代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和人口迁移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了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迁移不仅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也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中国人口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而西部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此外,城乡差异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二、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迁移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迁移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城市的经济机会、教育医疗资源、生活水平等方面相对优越,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等人口进入城市。

这种人口迁移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三、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15岁以下的少年人口比例相对减少。

这种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四、人口迁移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人口迁移带来了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压力。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剧了城市用地紧张、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的风险。

在西部农村地区,大量的人口外出打工导致了农田撂荒、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口迁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五、政府的人口政策调控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来调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例如,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此外,政府还通过推动西部大开发、城市化进程等措施,试图改变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呈现出不平衡性、向城市集中、老龄化和少子化、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等基本特点。

政府在调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人口迁移

中国的人口迁移

中国的人口迁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数量和分布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也越发显著。

本文将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以及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随着农村经济收入增加、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这种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

农民工流动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他们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的问题。

政府应重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的就业机会,确保他们在城市中获得公平、稳定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二、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更加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较为欠发达。

因此,东部地区成为了一个吸引人才和资源的热门地区,西部地区则成为了人口外流的主要源地。

这种东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具有双向性。

一方面,东部地区的高工资、优质教育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的西部人口前往东部谋求更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东部地区的人口也选择迁往西部,参与西部地区的创业和发展。

人口流动对于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才回流和留下。

同时,也需要加强东部地区的扶贫和助学计划,减少贫困地区人口的流失。

三、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流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的涌入为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其次,人口流动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

农民工通过在城市工作带回的收入,改善了自己在农村的生活水平。

他们购买了家庭必需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城乡差距

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城乡差距

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城乡差距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人口迁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而且在近几十年来逐渐加剧。

这种人口迁移对城乡差距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城乡差距问题。

一、人口流动的原因1. 就业机会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着大量农民工和年轻人涌入城市。

城市提供了更高的工资和更广泛的职业选择,这是农村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2. 教育资源城市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很多农村家庭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机会,选择将他们送到城市读书。

这使得城市的教育资源得以进一步集中,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教育资源的匮乏。

3. 医疗条件城市地区的医疗水平相对较高,医疗设施更为先进,专业医生也更多。

很多农村居民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选择到城市就医,这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人口流动对城乡差距的影响1. 经济发展差距人口迁移带来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由于城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工资待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城市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与农村地区明显的差距。

2. 社会公共服务的不平衡人口迁移也导致了城乡之间社会公共服务的不平衡。

城市地区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更为完善,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

这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难以享受到城市同等的便利。

3. 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迁移还加剧了城乡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工作,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力下降,加剧了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同时,城市地区也面临着过剩的劳动力和就业压力。

三、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1. 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

2. 扩大农村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举措,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

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

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

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分布和迁移对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人口分布和迁移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中国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集中、西部地区稀疏的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人口分布稀疏,经济欠发达。

二、中国人口分布的原因1. 地理因素: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导致人口资源的分布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条件适宜,便利的交通网络满足了人们对于发展和资源的需求。

2. 历史因素:中国的人口分布与历史的演变有关。

古代的农耕文明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肥沃的土地,导致了南方地区的人口相对集中。

此外,长期以来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人口也相对较多。

3.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人口分布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涌入,形成了人口高度聚集的现象。

而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欠发达,人们更倾向于向东部地区迁徙。

三、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中国人口迁移主要分为城市间迁移和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两种形式。

1. 城市间迁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从相对欠发达的内陆地区迁移到发展较好的沿海城市以及一线、二线城市。

这种迁移形式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2. 农村到城市迁移:中国农民工问题是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流向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往往面临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的问题。

四、中国人口迁移的原因1. 就业机会:城市相比农村更具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2. 教育资源: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更加丰富,许多农民倾向于把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3. 社会保障:城市相比农村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吸引了许多农民工选择将家庭迁往城市。

中国的历史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人口与人口迁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口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都经历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历史人口变迁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国的历史人口在中国的历史上,人口数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早在古代,中国的人口就已经很大。

根据历史记载,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人口就已经突破1亿。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人口持续增长,达到了不可忽视的规模。

然而,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人口的大幅减少。

最著名的一次是19世纪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冲突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和流离失所。

此外,长期的战乱和灾荒也对人口数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

这些政策有效地逐渐稳定了人口数量。

第二部分:中国的人口迁移除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中国的人口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内部迁移。

有大量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这被称为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

这种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于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给中国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机遇。

许多城市面临着人口过剩、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然而,城市也成为了人们实现梦想和追求更好生活的地方。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口从城市迁往农村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工作机会的变化、房价过高和生活压力等因素所致。

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到农村的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结论:中国的历史人口以及人口迁移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题。

从古代到现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迁移也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制定合适的人口政策,以应对人口变化和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挑战。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状况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状况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状况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同时也伴随着人口的迁移。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口状况以及人口迁移的情况。

中国人口总量庞大,截至目前已经超过13亿。

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人口过多也对国家的资源分配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面临着老龄化问题。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这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压力。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也在减少,这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中国人口状况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

这种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被称为“农民工潮”。

农民工潮给中国的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然而,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

城市的住房、交通等资源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此外,人口迁移还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户籍制度不公平,农民工的权益难以保障等。

除了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外,中国还存在着一些内部人口迁移的现象。

一些人口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这被视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另外,一些年轻人和人才也选择去海外发展,这种国际人口流动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人口状况和人口迁移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政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工的待遇和权益保障。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鼓励一部分人口留在农村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状况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多样的话题。

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迁移都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人口迁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口资源。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口的数量和流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化和人口迁移现象,以及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化中国的人口变化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从古代到现代,可以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

(1)古代时期在古代时期,中国的人口总量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这些地区具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农业发展和人口集聚。

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口增长较为缓慢,整体上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2)中世纪时期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开始逐渐增加。

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中,人口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特别是明清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也随之增长。

然而,人口增长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不足、社会压力增大等。

(3)现代时期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特别是在20世纪,人口数量快速增加,达到了一个峰值。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减缓,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在中国的历史上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农民工流动和城市化进程。

(1)农民工流动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工的流动一直是一个显著的现象。

在古代,农民为了逃避战乱或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会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而在近代,农民工的流动主要是为了谋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流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转型和发展。

然而,农民工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劳动权益的保护、福利待遇的均等等。

(2)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人口迁移是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移居住环境。

我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速度和规模在不断增加。

对于个人而言,人口迁移可以实现个人的发展和寻求更好的生活,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人口迁移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策。

一、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1.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因为缺乏劳动力而出现裂缝,而一些人群在农村和城市之间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使得劳动力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部分人口从工业和服务业中退出,企业可能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工厂的效益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

2.资源配置的影响人口迁移也会对资源配置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对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公共资源的需求将会增加,并会对当地的房价、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等造成影响。

一些城市因资源的短缺而面临种种问题。

此外,人口迁入某些城市也可能导致城市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3.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机会之一。

从已经发生的人口迁移可以看出,部分地区因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等原因,本身比较容易吸引人口向这些地区转移。

而人口的转移则会对该地区的消费、投资和就业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对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二、解决人口流动的对策1.加强招商引资各级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发展独特的产业,以满足当地人口的就业需求,避免人才、土地、技术等资源的过度流失。

2.制定严格的限制性政策为了减缓人口迁移带来的压力,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限制性政策,如调控房价、提高税收等,但是要适度,不能过于死板。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迁移不仅会对资源的供求产生影响,也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中国人口迁移》课件

《中国人口迁移》课件
详细研究中国女性人口迁移的现状,包括原 因、目的地以及迁移后的生活状况。
2 女性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探索女性人口迁移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从家庭、就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青少年人口迁移
青少年人口迁移现状与影响因素
研究中国青少年人口迁移的现状,探讨迁移原因、 迁移目的地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人口迁移的政策与施
《中国人口迁移》PPT课 件
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一直备受关注。本课件将详细探讨中国人口迁移的趋势、 原因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城市化进程、农民工迁移、女性人口迁 移、青少年人口迁移以及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等重要主题。
概述
中国人口迁移的趋势
深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整体趋势,包括人口数量、迁移目的地以及迁移流向。
分析中国针对青少年人口迁移制定的相关政策,并 评估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迁移
1
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现状与特点
研究中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现状、特点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等因素。
2
民族地区人口迁移对中国统一的影响
评估民族地区人口迁移对中国统一进程的影响,探索如何促进地区间的融合与发 展。
系统性分析与展望
迁移原因分析
细致剖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多重原因,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影响因素探讨
分析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因素,如政策、教育、工作机会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迁移
探索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包括农村 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原因和效应。
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深入研究中国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模式、迁移规模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民工迁移

中国的人口地理与人口迁移

中国的人口地理与人口迁移

中国的人口地理与人口迁移一、中国的人口地理概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多样的人口地理特征。

人口地理研究主要关注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等方面。

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的分布十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和一些大城市。

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少,这与其地理环境的相对恶劣和经济欠发达有关。

2. 人口密度中国的人口密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有关。

3. 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随着生育水平下降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

这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中国的人口迁移现状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在中国,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农村转城市、东部转西部和跨省迁移等形式。

1. 农村转城市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选择迁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这种人口迁移加快了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供需失衡问题。

2. 东部转西部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轻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这种人口迁移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资源利用不均衡、环境问题和文化冲突等挑战。

3. 跨省迁移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间的差异,许多人选择跨省迁移以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种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地区就业压力,但也增加了目标城市的社会竞争压力和就业竞争。

三、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人口迁移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就业机会人口迁移为劳动力的重新配置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的经济 到东南沿海的城市 (5)简述这种人口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地区 (2)珠江三角洲、安徽 湖南、山东、科技、 (2)主要流入的地区是、湖南、山东、科技、思想和文 (1)由农村到城市、由内地省——、——地区,其原因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简述这种人口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主要流入的地区是——、 自治区)到东南沿海的城市 由农村到城市、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简述这种人口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 主要流入的地区是 由农村到城市 由内地省(自治区 、 其原因是——。 、 (4)发达地区有技术是——等,其原因是 、办企业 这是 (1)20世纪广西、安徽、 等 自治区 发达地区有技术、资金者到内地经商 地区, 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发达地区有技术、 世纪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4)图中的人口流动也有与主流主向相反的流动, (3)四川、广西 区)是 资金者到内地经商、 。 图中的人口流动也有与主流主向相反的流动, 四川、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图中的人口流动也有与主流主向相反的流动 四川 (3)主要流出省 长江三角洲 京津唐 贵州 主要流出省(区 主要流出省 就迁出地而言: 经济发展慢, ——。 经济发展快, 是就迁出地而言: ,经济发展慢,收入少 和工矿区 经济发展快 就业机会多, 化等的联系, ,就业机会多,大专院校多 化等的联系 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 农村剩余劳力多, 为什么 。 ,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 农村剩余劳力多 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和当地的人地矛盾。 就迁入地而言: 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和当地的人地矛盾。 就迁入地而言, 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给城市环境 造成巨大压力。 造成巨大压力。
20世纪 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世纪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世纪80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20世纪 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世纪80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世纪80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1、迁移特点 规模小,频率低,数量小 少自发 规模小,频率低,

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 计划经济、
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 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持平地区——— 2、迁移情况 持平地区——— 西藏 净迁入地区—— 净迁入地区——
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此回答 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此回答 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此回答1-2 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 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 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 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Ⅰ Ⅱ C.Ⅲ期 D.Ⅳ期 Ⅲ Ⅳ 2.在Ⅰ期 在 A.人口急剧膨胀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 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 年全国流动 人口超过1. 亿 读图6并分析 并分析: 人口超过 .2亿。读图 并分析: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3分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分);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 ②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 主要原因: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 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出地区; 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 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 和直接结果。(7分 和直接结果。(7分) B.从城市流向乡村 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 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的就业压力; 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经济社会交流 .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
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 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人口 361. 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 361.1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人口在不同时 期起伏波动很大,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 期起伏波动很大,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 1960年 是人口急剧增长期,年均增长率高达6 1960年),是人口急剧增长期,年均增长率高达6.30 %,其中迁入人口占了大部分 第二阶段(1960— 其中迁入人口占了大部分; %,其中迁入人口占了大部分;第二阶段(1960—1962 是人口增长低谷期,1961年成为自治区成立以来 年),是人口增长低谷期,1961年成为自治区成立以来 总人口惟一负增长的一年;第三阶段(1962—1973年 总人口惟一负增长的一年;第三阶段(1962—1973年), 是人口持续增长期,人口出现补偿性生育, 是人口持续增长期,人口出现补偿性生育,年均增长 速度为3 17%;第四阶段(1973—现在) %;第四阶段 速度为3.17%;第四阶段(1973—现在),是人口缓慢 增长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向低急剧转变。 增长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向低急剧转变。 (2)试分析内蒙古地区1961年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2)试分析内蒙古地区 试分析内蒙古地区1961年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年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3)试分析1973年后,内蒙古人口呈缓慢增长的原因。 (3)试分析 试分析1973年后 内蒙古人口呈缓慢增长的原因。 年后, (3)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内 (2)从1959—1961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人口死亡率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从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蒙古由过去人口净迁入地区, 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迁出。 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迁出。 蒙古由过去人口净迁入地区,转变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1、迁移特点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多自发性移民 2、迁移方向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省、 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迁移目的 ——务工和经商 ——务工和经商 4、迁移变化 ——上海由净迁出地区变为净迁入地区 ——上海由净迁出地区变为净迁入地区
材料三:内蒙古历来是人口迁移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 材料三:内蒙古历来是人口迁移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 1990年人口普查 流动人口的数量有了快速增长, 1990年人口普查,流动人口的数量有了快速增长,人 年人口普查, 口迁移流向发生了变化。 口迁移流向发生了变化。内蒙古已由过去人口净迁入 地区,转变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内蒙古资源极其丰富, 地区,转变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内蒙古资源极其丰富, 但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日趋增强。 但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日趋增强。防 止生态环境恶化、城乡环境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 止生态环境恶化、城乡环境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 (4)内蒙古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所以西部 (4)内蒙古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内蒙古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5)西部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水资源贫乏,试分析其 西部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水资源贫乏, 西部自然环境恶劣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有限。目前, 环境人口容量有限。目前,西部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已 (5)有人认为开发西部的关键是如何把东部的人口移往 (5)有人认为开发西部的关键是如何把东部的人口移往 经很大,如盲目地将东部人口迁往西部, 经很大,如盲目地将东部人口迁往西部,必将带来西 西部,谈谈你的看法。 西部,谈谈你的看法。 部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部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西部缺少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 不是普通劳动力。因此, 不是普通劳动力。因此,西部开发的关键是把东部的 (4)主要环境问题是: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原因: 主要环境问题是: 主要环境问题是 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原因: 人才、资金吸引到西部,发展西部的工矿业,推动西 人才、资金吸引到西部,发展西部的工矿业, 人口多,草原载畜量过大;人口素质较低, 人口多,草原载畜量过大;人口素质较低,生产方式 部的城市化进程,保护环境, 、政策滞后等 部的城市化进程,保护环境,发展经济 落后,草原破坏严重;相关法规、 落后,草原破坏严重;相关法规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回答: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回答: 根据表1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 根据表1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 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8 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表1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北京市 河南省 -0.015 0.564 总增长率 5.292 0.562
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其原因是 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 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 亡率。 亡率。 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 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 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 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 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 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
中国人口迁移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1、方向 ——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 秦汉时期 ——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 安史之乱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 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