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游戏”本质
《游戏的本质研究》范文

《游戏的本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游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智能手机、电脑、游戏机,还是在传统的娱乐场所如电影院或娱乐厅,人们都乐于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
游戏的流行不仅仅反映了人类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其深层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
然而,关于游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试图深入探究游戏的本质,理解其功能和价值,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游戏的定义与分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游戏。
简单来说,游戏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通常需要玩家参与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策略。
游戏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如按照游戏平台、游戏类型、玩家互动程度等。
无论何种类型的游戏,都包含着规则、玩家和结果三个基本要素。
三、游戏的本质研究游戏的本质是什么?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一)心理学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游戏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
人们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挑战、竞争、合作和创新的乐趣,这些都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
游戏提供了一种虚拟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体验到现实世界中无法体验到的情感和经历。
(二)社会学的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游戏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
通过游戏,人们可以学习和理解社会规则,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游戏也能成为人们社交的桥梁,使人们在游戏中结交朋友,建立社交网络。
(三)生物学的角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游戏可能是人类天生的本能。
游戏中的挑战和竞争元素能激发人的生理反应和认知能力,使人更加专注于任务和挑战。
这种对挑战和竞争的反应可能源自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四、游戏的功能与价值根据对游戏的本质的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游戏的功能与价值。
首先,游戏具有娱乐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其次,游戏具有教育功能,可以通过虚拟的环境和规则帮助人们学习和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

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引言:幼儿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他们在这个阶段中发展出各种能力和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游戏作为幼儿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游戏的本质,并思考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幼儿游戏的本质幼儿游戏是幼儿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他们与外界相互作用的重要渠道。
幼儿游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自主性幼儿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活动。
幼儿通过游戏自主地选择游戏对象、玩法和角色,他们在游戏中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自主性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活泼性幼儿游戏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面对各种挑战、角色扮演和自由运动,他们能够释放出内心的能量和激情,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活泼的游戏也有助于幼儿发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1.3 想象力幼儿游戏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经常面对虚拟的情景和角色,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和虚拟的世界体验各种新奇的事物和经历。
这种想象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协作性幼儿游戏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和目标。
这种合作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加强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二、幼儿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幼儿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2.1 感官和运动发展幼儿游戏促进了幼儿的感官和运动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活动肢体,用感官感知环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体力素质。
游戏中的各种刺激能够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处理外界信息。
2.2 认知发展幼儿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游戏规则和情境进行思考、决策和判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的本质

游戏的本质游戏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这是认识游戏必须解决的基本性、前提性问题。
事实上,这一问题早已引起了众多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等的极大兴趣与思考,不同的游戏理论也都试图做出自己的经典阐释。
但由于游戏本身的复杂性,人们理解角度及背景的多样性,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为大多数人能普遍接受的游戏的解释。
不过,尽管给游戏下一种可行的、公允的定义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是,用一些相互联系的意向因素来说明游戏的特性,再进一步概括、提升,从而揭示游戏的本质,似乎是可行的。
概括起来,游戏具有以下几个:(1)体验性从形式上看,游戏是假象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体验却是真实的。
在游戏中,游戏者把自身完全交付给游戏,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
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此时,游戏者心醉神迷,移情忘怀,这里,不仅人的意识处于“悬臵”状态,而且一切事物都有了生命意蕴,游戏者此时便与人类经验进行内在的交流,直接引起心灵的“震撼”,激发对意义的追求与感悟,因此,这种体验也必然是本真的、存在的。
幼儿游戏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游戏的世界就是一个体验的世界。
在这里,充盈了幼儿自身的生命,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他们不为人和其他的目的,仅仅是在游戏,在游戏中充分地享乐。
虽然游戏可以导致认知学习、规则的掌握,但就其目的而言,仅仅是为了这一刻的体验。
因此,它本质上是享乐性的,这是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这种认知上的发展是体验和享乐所派生的、附属的产物。
游戏的价值就在于总体验带来了一种状态,这是一种完成的状态、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最富动力性的状态,使人可以达到的最美好的状态。
这种状态既是教育开始的最佳点,又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2)规则性游戏时给予一系列规则来执行的,它设定了游戏者参与游戏活动的基本结构,在游戏活动中是强制执行的。
规则设定了什么是对的和不对的、什么是公平的和不公平的,它强迫学习者采用特定的路径达到学习的目标。
第三章游戏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游戏的本质和特征游戏作为一种社交文化现象,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娱乐的乐趣,更是帮助人类发展智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游戏的本质和特征两个方面来讨论游戏。
一、游戏的本质1.博弈:游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博弈,即一种竞争和交互的方式。
玩家根据游戏规则和目标,通过决策和行动与其他玩家竞争或合作,以实现自己的游戏目标。
2.规则:游戏中有明确的规则和行为准则,它们在游戏中限制了玩家的行动范围和方式。
规则是游戏的基础,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
规则可以是游戏规则、道德规范、社会规范等。
3.成就感:游戏给玩家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其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通过闯关、击败对手还是收集道具,玩家在游戏中取得的成就感都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4.自由与约束:游戏中玩家既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采取行动,又受到游戏规则和目标的限制。
这种自由与约束的结合使得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激励性。
二、游戏的特征1.游戏目标:每个游戏都有明确的目标,玩家在游戏中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指定要求来实现这些目标。
游戏目标可以是胜利、成绩、积分等等。
2.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游戏进行的基础,它规定了玩家在游戏中的行动方式和限制。
游戏规则可以是明确的书面规定,也可以是隐含的习惯和约定。
3.参与者:游戏是一种社交活动,通常需要两个或更多的人参与。
参与者可以是个人或团队,他们通过协作、竞争等方式与其他参与者互动。
4.互动性:游戏是一种互动的活动,它要求玩家参与其中,通过决策和行动与其他玩家或系统产生互动。
这种互动性使得游戏具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挑战性。
5.角色扮演:许多游戏允许玩家扮演特定的角色或身份,通过角色的技能、属性和能力来影响游戏进程和结果。
这种角色扮演的特征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变化性。
6.虚拟性:游戏中的世界通常是虚构的,并通过游戏系统和设备传达给玩家。
虚拟性使得游戏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力,为玩家提供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体验。
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幼儿游戏有四个本质特征:主动性、虚构性、兴趣性、形象性。
主动性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可以自由的充分活动,从中得到快乐和发展。
幼儿游戏的动机主要源于主体的内在需要。
幼儿是否主动地进行游戏,是判断活动真正成为游戏的一个标准。
在幼儿游戏中,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
幼儿在游戏中的态度是积极的。
如果游戏是由教师来精心安排的,幼儿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的参加游戏,担任某一角色,从表面上看,幼儿时在参加游戏,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地游戏,他们认为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失去了游戏的积极性。
虚构性游戏是在遐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具有明显的虚构性。
幼儿的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生活结合的结果。
游戏离不开想象,想象既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也不能原原本本的复制现实。
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如扮演医生看病、司机开车、售货员卖货),模仿承认的语言动作,利用各种象征性游戏材料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比如把棍子当马骑、把树叶当菜吃、让小朋友装成医生、骑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假装开火车等。
在游戏中可以超越现实,按照他们的想象改变现实,他们一会是“妈妈”一会又是”教师“;一会事“炊事员”,一会又是“驾驶员”。
游戏的这种假想性特点,使幼儿可以不受具体条件的限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把想象中的情节发展下去没有假想,游戏就无法进行。
正因为游戏的虚构性特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充分表现。
手里若有一根竹竿,孩子一定会把它当“枪”,用来瞄准“敌人”,一会又用他当“马”骑,奔跑向前。
幼儿在游戏中,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而取代游戏中新的意义。
通过象征与转换,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游戏的本质和特征

02
03
04
游戏剧情与角色设定
04
游戏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意义
增强社交技能
多人在线游戏为青少年提供了与同龄人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游戏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可以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如团队合作、勇气和正义。
角色扮演游戏
强调策略制定和资源管理,玩家需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取得胜利。
总结词
策略游戏的核心玩法是制定策略和管理资源。玩家需要合理规划资源、发展经济、训练军队等,以在战争或竞争游戏中取得胜利。常见的策略游戏类型包括回合制战略游戏和实时战略游戏等。
详细描述
策略游戏
冒险游戏
以探险和解谜为主,玩家需探索未知世界并解决一系列谜题。
传统游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电子游戏逐渐兴起,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
电子游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逐渐成为电子游戏的主流形式,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与其他玩家互动。
网络游戏
游戏的历史演变
随着游戏技术的发展,游戏引擎的进步使得游戏画面更加逼真、游戏性能更加稳定。
游戏引擎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玩家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使得游戏更加真实、生动。
总结词
冒险游戏的核心玩法是探险和解谜,玩家需要探索虚拟世界中的未知区域,解决一系列谜题和挑战。冒险游戏的剧情通常较为丰富,玩家需要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推动剧情发展。
详细描述
VS
模拟现实生活或场景,玩家需管理或操作虚拟环境中的事物。
详细描述
模拟游戏的核心玩法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或事物。玩家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或管理不同的环境,如模拟经营、模拟飞行、模拟城市等。模拟游戏的重点在于真实性和细节的呈现,要求玩家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游戏的本质特征-富有选择性的自足乐趣

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
作为活动方案的游戏,其创编的玩法决定了趣味的特定性。 与游戏者能力相当的活动方案是游戏活动产生乐趣的前提。 有的游戏方案适应面宽,适合的人群范围大,而有的则相反,
适应的人群面很窄。
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实际的活动,也无法变成实际的乐趣。
设计与选择游戏方案,必须充分考虑趣味性的有效范围。 趣味的效应范围首先是由玩法规定的。
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
其次的决定性因素是具体游戏者的选 择偏好。选择偏好与玩法趣味之间有 特定的关联指向性。
游戏者选择偏好的形成因素很复杂, 其性别、气质、性格、能力类型的差 异,以及合作者之间的关系融洽度等 等,都是起作用的因素。
游戏的本质特征-2
主讲教师:杨枫教授
游戏是内生需 要的自愿活动
游戏是“日常 生活”的表征
游戏富有选设 性的自足乐趣
游戏是有规则 的活动
游 戏 的 本 质 特 征
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
乐趣是游戏必备的品质,是游戏的元功能。 游戏的乐趣自足于游戏者。即使旁观者不感觉到有乐趣,游戏
者并不在乎外部评价,仍然自得其乐。 “游戏”都有玩法,其趣味性有特定的适应范围。
游戏乐趣能否真实出现,要看游戏活 动的组织水平,以及活动中游戏者种 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情况和游戏 者之间的合作情况。
TANKS
《游戏的本质研究》范文

《游戏的本质研究》篇一一、引言游戏,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娱乐形式,自古至今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年龄层的玩家,并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放松以及精神上的满足。
然而,游戏的本质是什么?为何人们会对游戏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和兴趣?本文旨在探讨游戏的本质,分析其内在的特性和价值。
二、游戏的定义与特性游戏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通常涉及到规则、策略、竞争和互动等元素。
它具有以下特性:1. 规则性:游戏有一套明确的规则,玩家必须遵循这些规则进行游戏。
2. 策略性:玩家需要运用策略来达成游戏目标。
3. 竞争性:游戏往往涉及到玩家之间的竞争,激发玩家的挑战欲望。
4. 互动性:游戏中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合作或对抗。
三、游戏的内在价值游戏的本质不仅在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其内在的价值。
游戏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满足:游戏通过提供挑战和成就感,使玩家在游戏中获得心理满足。
2. 情感交流:游戏为玩家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使玩家在游戏中结交朋友、建立社交网络。
3. 技能提升:游戏中的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玩家提升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4. 精神放松: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四、游戏的本质解读游戏的本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它通过娱乐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升素质。
其次,游戏是一种社交活动,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合作的平台。
此外,游戏还是一种心理疗愈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因此,游戏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种集娱乐、教育、社交和心理疗愈于一体的活动。
五、游戏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
未来,游戏可能会更加注重玩家的个性化需求和体验,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游戏的社交性和互动性。
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游戏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

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引言:幼儿是人类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维、感知、行为等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重要的塑造。
而游戏则是幼儿成长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幼儿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对他们身心发展的促进、培养和引导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探讨幼儿游戏的本质以及通过游戏对幼儿发展产生的价值。
第一部分:幼儿游戏的本质1.亲身体验幼儿游戏的本质在于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通过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幼儿可以获得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的刺激,进而将这些刺激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在游戏中,幼儿既是参与者,也是创造者,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创造。
2.社交交互幼儿游戏的本质还在于社交交互。
游戏是幼儿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与同伴一起玩耍,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他们能够学会沟通、合作和分享。
3.情感表达幼儿游戏的本质还在于情感表达。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进而发展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第二部分:幼儿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1.智力发展幼儿游戏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玩具堆叠、拼图、画画等游戏中,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2.社交能力发展幼儿游戏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和其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并学会分享、尊重和接受他人的观点。
通过与同伴的游戏,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3.情感管理与表达幼儿游戏对幼儿的情感管理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体验不同的情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学会处理情绪和情感。
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而培养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共情能力。
第三章 游戏的本质和特征

2.游戏定义中的困难 对游戏进行定义可以在不同的操作层面上进行,一 是作为一类行为总称的概括性名称的游戏和作为某种活动 类型的特殊性名称的游戏;一是作为文化意义的游戏和作 为生物学意义的游戏。 因为游戏的形式、内容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候一种行 为在另一个时候,另一个环境中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认 为它是游戏了。通常一个词的用法,其中心意思似乎很清 楚,但一涉及到它的边缘时就会迷惑不解。面对这种情况, 人们对游戏定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产生了怀疑。 首先,对游戏定义的可能性的疑问。 有人认为,游戏的实际特性使它很难用 一个简单划一的定义来概括,是一种难 以下精确定义的现象。
影响。因而活动都是自愿自发的,活动是随游戏者的意愿而 不断变化者方式的过程。 3.游戏不同于手段性行为 手段性行为是按物体的意义或实际用途来使用工具的, 但是在游戏中,游戏者不是按物体的本来意义使用它的,因 为游戏行为并不是类似现实活动的真实表现,个人并不是真 的在打架,而是在玩打仗的游戏。 4.游戏不同于探索性行为 探索是发生在对事物不熟悉或不理解的情况下的,探索 行为有助于减少对事物的疑惑。相反,游戏是发生在对事物 熟悉的情况下,有助于引起一种特殊的兴奋作用,使机体维 持一种最佳的兴奋水平。 5.游戏不同于真实生活的规则性行为 在真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 规则约束的,而游戏则使游戏者摆脱了外部 强加的规则而产生自由,是一种没有外在约 束的意愿活动。
(三)从诱导行为的环境的角度解释游戏
认知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 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其中 部分可能是游戏。
第三节、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
(一)愉快与严肃
1.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2.游戏不是非严肃的活动 3.伴随愉快体验的严肃表现
(二)手段与目的
1. 1.游戏无外部强加的目的 2.游戏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3.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
《游戏的本质研究》范文

《游戏的本质研究》篇一一、引言游戏,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娱乐形式,自古至今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从简单的儿童游戏到复杂的电子游戏,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但其背后的本质却始终引人深思。
本文旨在探讨游戏的本质,从定义、特征、价值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游戏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
二、游戏的定义游戏,通常指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它可以是简单的儿童游戏,也可以是复杂的电子游戏。
从广义上讲,游戏是一种通过规则和目标导向的互动活动,使人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三、游戏的特征1. 规则性:游戏具有明确的规则和目标,玩家需要按照规则进行操作以达成目标。
2. 互动性:游戏中的玩家之间以及玩家与游戏环境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构成了游戏的基础。
3. 目标导向性:游戏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玩家需要通过达成这些目标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4. 娱乐性: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使玩家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快乐。
四、游戏的本质游戏的本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游戏是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其次,游戏是一种通过规则和目标导向的互动活动,使人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此外,游戏还具有以下特点:1. 体验性:游戏为玩家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使玩家在游戏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2. 挑战性:游戏中的挑战和困难使玩家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3. 社交性:游戏中的互动和交流使玩家能够与其他玩家建立联系和友谊,增强社交能力。
五、游戏的价值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具有多种价值。
首先,游戏可以带来快乐和愉悦感,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休息。
其次,游戏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等。
此外,游戏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在游戏过程中,玩家需要不断思考、尝试和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游戏杂谈内购制游戏的本质

游戏杂谈内购制游戏的本质内购制,本质上是降低门槛的付费手段,其运用的是心理学中的门槛效应。
在很多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中,往往会将付费的档次进行细分。
一方面,会通过低付费门槛的首次充值或者新手礼包,让免费玩家先成为付费玩家,从而达成进入门槛的目的;另一方面,再通过付费档次的划分,逐渐向玩家提出更高层次的付费要求。
例如首次充值是6元,再充值几元可以获得另一份奖励。
然后就是再充值几元、十几元、几十元,乃至于上百元。
最终,可能玩家每次充值的金额都不大,但是因为门槛逐渐提升,付费金额逐步得寸进尺,导致玩家累积充值的金额加起来,可能就有数百元,甚至上千上万元之多。
而每一次的充值,因为门槛是逐渐提升的,故此会更容易让玩家接受。
而这正是门槛效应在付费设计中的鲜明体现。
换言之,无论是STEAM的打折策略,还是手机游戏中的首充设计,这些定价和营销手段其目的在于慢慢开口子,让免费玩家先变成正版玩家或者付费玩家,再由轻度的正版玩家和小R付费玩家,逐步引导慢慢让玩家变成中重度正版玩家和大R氪金玩家,此即所谓逐步挖坑的过程。
而在氪金内购向的游戏中,这种方式还可以逐渐把付费率以及付费金额提升上去。
此外,这种降低门槛,再逐步提升的门槛,进而培养玩家消费习惯的行为,亦是符合经济学与消费心理学中的棘轮效应的原理。
实际上,很多的APP也会通过类似降低定价门槛的方式,以此拉拢用户。
例如美团新用户,只需要3元即可购买原价15元的会员,并获得6张5元的抵用券即为典型体现。
而这亦是为何众多手机游戏中,首次充值的金额往往非常低的原因所在。
而STEAM平台即是通过以上这种降低门槛的手段而崛起的。
G胖之前就曾经说过,之所以正版卖的不好,就是因为服务太差的缘故导致的。
说白了,就是购买正版游戏的门槛太高了,且服务太差劲了,于是自然竞争不过盗版游戏。
整体而言,我们觉得业界对‘盗版’有着一个非常基本的误解,事实上盗版更多是因为服务问题,而非价钱问题,比如盗版软件可以随着正版软件的发售而全球同步上市,而正版软件却还有该死的区域限制,在美国上市三个月后才能在你的国家买到!所以DRM技术的实质其实是在消除这种交易壁垒,而我们的Steam平台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比盗版商更有价值的服务。
游戏的本质(网易)

文档版本作者修改日期修改内容罗诚2006-4-28创建文档1. 1罗诚2006-4-29根据宋悦建议,将对水局部加热的例子改为对水整体加热。
罗诚2006-5-31修改游戏本质的定义,将竞争性看作为一种游戏性。
加入对竞争性(社会促进)的描述。
本文摘要:游戏的本质:生命体谋求自足的目的的活动,是生命体获取负熵的一种方式。
游戏性:游戏的自足性的可实现性(包括可探索性和竞争性),即游戏所包含的负熵的相对量。
游戏性【某种游戏所必须具备的性质】=可探索性+可竞争性可探索性:游戏的规律性和变异性的乘积,是单机游戏的主要游戏性。
可探索性=规律性X变异性。
可竞争性:即社会促进的可实现性。
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游戏性。
可玩性:游戏的通俗性,也是生命体吸收游戏负熵的速度。
艺术分两种:自由的艺术和雇佣的艺术。
制作电脑游戏是雇佣的艺术。
玩游戏可能是艺术,也可能不是艺术,关键看游戏规则是否具有可审美性。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它们包括:游戏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游戏性什么是可玩性游戏是艺术吗一.以往游戏研究、评测的方法上的问题以往无论是权威杂志媒体,还是游戏开发专业人士,在评价一个游戏的时候往往采用还原论的方法,即把游戏拆为各个要素,评价要素的得分,最后将要素得分简单相加,得出游戏的得分。
还原论在过去的几百年中被科学家广为运用,即把事物象拆钟表一样还原成一个个零件,然后分析零件,得出事物的本质。
但是从爱因斯坦开始,人们逐渐发现还原论的局限性——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乃至宇宙都必须看作一个整体去研究。
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将系统的要素简单相加不能得出整体系统的特性。
比如将H2O拆为H和O,可以发现H能够燃烧,O可以助燃。
如果将两者的特性简单相加,就会得出H2O可以自燃的荒谬结论。
事实上H2O却可以灭火。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要大于钢筋、水泥、砂石各自能强度的和。
同理,将游戏的各个要素简单相加,是得不出游戏本质的,以此为标准的游戏评判方式也是很不合理的。
解释“游戏”的本质

解释“游戏”的本质[摘要]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重新阐释了“游戏”概念,他是从艺术作品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论述“游戏”的概念:游戏既不依赖于客观对象,也不依赖于主观意识。
他是一种重复往返的运动。
游戏的真正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
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
游戏者要在游戏中达到自我表现,需要观赏者参与。
[关键字]游戏本质参与一、游戏的词义西方语言背景下对“游戏”的理解和汉语的“游戏”有相当的不同,不同的哲学家在其理论中使用游戏一词时,“游戏”所指称的内容有时会不同于我们出于中文习惯所理解的内容,《现代汉语大词典》对“游戏”词条有以下几种解释:1、游乐嬉戏、玩耍。
2、犹戏谑,也指不郑重、不严肃的活动。
3、文娱活动的一种。
分智力游戏(如拼图七巧板、猜灯谜、玩魔方)、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抛手绢、跳橡皮筋)等几种。
一目了然,游戏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玩儿”和“玩儿的活动”在德文中游戏作为名词是Spiel。
根据《新德汉词典》speil有以下几种意思:作为中性名词(1)玩耍、娱乐、消遣、游戏(2)赌博(3)娱乐性比赛(4)(体育)比赛、竞赛(5)(弹子戏、牌戏、网球赛等的)一局(6)剧、戏剧(7)(无规则、无目的)跳动、闪动、飘动、波动(8)轻举妄动、嬉戏、儿戏(9)一副、一套(10)[机械工程]间隙、余隙、空隙、游隙(11)[狩猎](雄山鸡、雄松鸡、野鸡的)尾巴。
作为复数名词,(1)(戏剧演员的)做功、表演、演技、表情(2)演奏。
汉语中“游戏”一词同时既可作为名词又可作名词,而在德语中,游戏作为动词是Spielen,它和名词Spiel是同一个词根。
动词Spielen有以下几个意思:作为及物动词(1)、玩、做(游戏)(2)、赌、打(牌)出(牌)下棋(3)玩(游戏)等(4)演奏、奏乐、弹奏(5)表演、演出(6)(故事)发生(7)飘动、飞舞、闪动、浮现(8)闪耀、闪光、闪烁(9)玩弄、戏弄、开玩笑,不严肃地对待,轻率地对待。
儿童游戏的本质解读

儿童游戏的本质解读发表时间:2018-04-24T12:00:13.4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作者:程雷[导读] 游戏活动自然的存在于儿童的生活当中,时常伴随于儿童的左右,甚至“霸占”了儿童生活的全部程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游戏活动自然的存在于儿童的生活当中,时常伴随于儿童的左右,甚至“霸占”了儿童生活的全部。
游戏活动的魅力为何对儿童来说如此之大,游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本文将从享乐与发展、现实与想象、自由与规则等几个维度对游戏的本质做一番解读,借此阐述让广大教育者更清醒的认识儿童的游戏,尊重儿童的游戏。
关键词:儿童;游戏;解读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推广,儿童中心、儿童本位等教育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儿童逐渐成为教育学者的关注点,关于儿童游戏、游戏精神的研究也随之逐渐增多,旨在探讨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精神的核心,希望通过研究唤醒人们对游戏衰落现象的危机意识,重人类纯正的游戏,借此批判教学为主导的游戏方式,还儿童一个真正的游戏。
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在他的专著《人:游戏者》中作出这样一个论断:文明发展到今天,游戏因素有着日渐衰落的趋势。
由此可见,探讨儿童游戏的本质,对游戏精神的衰落作出必要的应对是当今教育学者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一、儿童游戏是享乐与发展的统一若要有人问儿童为何要玩某种游戏,孩子们的回答大多是“好玩”两个字,由此可见,游戏之所以为儿童所乐意接触、朝夕相处,关键就在于游戏能够带给儿童源源不断的乐趣,儿童能够从中得到快乐。
在游戏中,享乐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以“快乐”作为奖励,儿童才愿意始终参与到游戏中来。
同时,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又不断地强化着儿童的游戏行为,让儿童的游戏行为成为一个潜意识的行为,在儿童的潜意识中游戏与快乐是理所当然的等同的。
如果说享乐是游戏天然的一部分,那么发展则是游戏的另一部分,就像婴儿只能而且必须喝奶水才能维持生命和身体的生长一样, 儿童也必须而且只有通过游戏才能实现其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游戏”的本质
[摘要]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重新阐释了“游戏”概念,他是从艺术作品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论述“游戏”的概念:游戏既不依赖于客观对象,也不依赖于主观意识。
他是一种重复往返的运动。
游戏的真正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
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
游戏者要在游戏中达到自我表现,需要观赏者参与。
[关键字]游戏本质参与
一、游戏的词义
西方语言背景下对“游戏”的理解和汉语的“游戏”有相当的不同,不同的哲学家在其理论中使用游戏一词时,“游戏”所指称的内容有时会不同于我们出于中文习惯所理解的内容,《现代汉语大词典》对“游戏”词条有以下几种解释:
1、游乐嬉戏、玩耍。
2、犹戏谑,也指不郑重、不严肃的活动。
3、文娱活动的一种。
分智力游戏(如拼图七巧板、猜灯谜、玩魔方)、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抛手绢、跳橡皮筋)等几种。
一目了然,游戏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玩儿”和“玩儿的活动”在德文中游戏作为名词是spiel。
根据《新德汉词典》speil有以下几种意思:
作为中性名词(1)玩耍、娱乐、消遣、游戏(2)赌博(3)娱乐性比赛(4)(体育)比赛、竞赛(5)(弹子戏、牌戏、网球赛等的)一局(6)剧、戏剧(7)(无规则、无目的)跳动、闪动、飘动、波动(8)轻举妄动、
嬉戏、儿戏(9)一副、一套(10)[机械工程]间隙、余隙、空隙、游隙(11)[狩猎](雄山鸡、雄松鸡、野鸡的)尾巴。
作为复数名词,(1)(戏剧演员的)做功、表演、演技、表情(2)演奏。
汉语中“游戏”一词同时既可作为名词又可作名词,而在德语中,游戏作为动词是spielen,它和名词spiel是同一个词根。
动词spielen有以下几个意思:
作为及物动词(1)、玩、做(游戏)(2)、赌、打(牌)出(牌)下棋(3)玩(游戏)等(4)演奏、奏乐、弹奏(5)表演、演出(6)(故事)发生(7)飘动、飞舞、闪动、浮现(8)闪耀、闪光、闪烁(9)玩弄、戏弄、开玩笑,不严肃地对待,轻率地对待。
很明显,德语中的游戏一词比汉语中的意义丰富很多。
除了我们通常理解上的玩耍、戏谑等含义外,有些许多意思是汉语里面没有的比如:
第一,德语中的游戏包含了体育竞赛的意思见spiel中性名词含义(4),spielen不及物动词含义(3),而根据汉语习惯,人们一般不会
将体育比赛称为游戏。
第二,德语中的游戏和表演密切相关,演奏乐器,戏剧表演都可以称为“游戏”。
第三,在德语中物体的某些运动也被称为游戏,某些运动因为其规则无目的的特点直接被称为“游戏”。
英文中可以将游戏翻译成play和game,这两个词的含义内容叠伽起来和德文游戏含义类似
根据《英语同义词辨析词典》:“英语game,play, sport, fun和
jest是一组同义词,都含有提供娱乐、消遣或旨在逗乐的东西(如一项运动、一句话、一种表现形式)之意。
其中play,其任何含义后强调与earnest(认真)相反的意义,可以替代fun,sport,jest,以表示缺乏认真和严肃是完全无害的,而game通常含恶作剧或恶意之意,并表示某种戏弄,game作复数时(games)则指体育竞赛,与
sport,athletics是一组同义词。
都表示使精神愉快的意思。
”
伽达默尔指出“游戏具有一种独特的本质,它独立于那些从事游戏活动的人的意识。
凡是在主体性的自为存在没有限制主体视域的地方,就存在游戏,而且存在真正的游戏。
”[1]“游戏可以划界,语言游戏中对于严格限定的概念,我也可以这样来使用这个词,使这个概念的外延并不被一个边界所封闭。
而这正是我们使用‘游戏’一词的方式,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要由规则来作出约束的,正如在网球赛中也没有什么规定球可以抛多高。
”[2]
二、游戏的真正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
伽达默尔而探讨艺术真理的入门概念是游戏(spiel),按照通常的理解,游戏的主体是游戏者即人,伽达默尔则另辟西径,指出:“游戏的真正主体显然不是那个除其他活动外也进行游戏的东西的主体性,而是游戏本身。
”[1]“游戏相对于游戏者之意识的优先性。
”[1]游戏者只有摆脱了自己的目的意识和紧张情绪才能真正说在进行游戏。
伽达默尔将游戏置之于本体位置之上,这完全颠覆了我们通常情况下按照游戏规则来理解理论上的游戏概念,而是从游戏本体之上来定义游戏。
1、游戏规则的制定
既然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1]那么游戏的规则是由谁来指定?是由游戏者的主观意图来制定的吗?还是游戏本身就有自身的规则?伽达默尔从游戏的本体论出发,提
出“游戏本身是通过它们的精神而彼此有别的,这并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东西,而只依据于游戏对于构成其实质的游戏反复运动预先有不同的规定和安排。
预先规定游戏空间界限的规则和秩序,构成某种游戏的本质。
”[1]由此可以看出游戏本身已经包含了不同的规定和安排,在多次游戏实践中得以呈现游戏,它“总是指一种不断往返重复的运动,这种运动决不能系在一个使它中止的意图上”[1]这指明,游戏并不只是一次性的运动,而是在多次的运动中呈现自身,多次的博弈中才会显现此种游戏的规则。
之所以是此种游戏规则而不是另一种游戏规则是通过游戏本身的运动过程得以显现,游戏者有选择此种游戏而不选择另一种游戏的权利,但是游戏者无法改变游戏本身显现的规则。
“游戏的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解决这一任务,而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安排和制定。
”[1]
2、“游戏”本身与各类具体游戏
这又是种与差之间的关系,这令人不得不联想到亚里士多德对此的分析和解释,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探讨了being与being之间的关系:
“accordingly ‘identical-with-being’(the sole meaning we have given to the word ‘is’)cannot be an attribute of some
subject other than itself. for in that case its subject cannot be a thing which is, unless ‘being’ denotes a plurality of things in the sense that each is some thing that is ,but it has been assumed that ‘being’ denotes only one thing . ”
[3]
此处的being表示不能被属性述谓,只能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显示,
显示自身。
being则表示‘是其所是’的是,它是具有实体性质,可以由属性来述谓。
游戏做为本题意义上的概念来分析,即“存在”意义上这一层概念来讲,游戏只能通过自身来显现,本身不能被其他具体游戏来述谓,而他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能自然而然地成长、涌现、出现”[4]具体游戏可被看成“是者”、“是其所是”但各类游戏的总和也并不能被称为游戏本身。
“游戏具有一种自身特有的精神…在不同游戏的游戏活动中或者在对某种游戏的兴趣中所存在的这种情绪状态的
差异性,乃是游戏本身差异性的结果。
”[1]
三、如何进行游戏
既然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那么游戏者又是如何卷入其中,从而
呈现游戏本身?这就是游戏本身的魅力所决定。
游戏之所以吸引和束缚游戏者,按照伽达默尔的分析,正在于游戏
使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得到自我表现(sich—ausspielen)或自我
表演(sichdarstellung)。
游戏通常愉悦心情、减轻压力。
正如伽达默尔所说“游戏显然表现了一种秩序,正是在这种秩序里,游戏活
动的往返重复像出自自身一样展现出来。
属于游戏的活动不仅没有目的和意图,而且也没有紧张性。
它好像是从自身出发而进行的。
“游戏的轻松性在主观上是作为解脱而被感受的,当然这种轻松性不是指实际上的缺乏紧张性,而只是指现象学上的缺乏紧张感”[1]游戏的秩序结构好像让游戏者专注于自身,并使他摆脱那种造成此在真正紧张感的主动者的使命,这也表现在游戏者想重复的本能冲动中,这种本能冲动在游戏的不断自我更新上表现出来。
游戏的魅力,游戏所表现的迷惑力,正在于游戏超越游戏者而成为主宰,既使就人们试图实现自己提出的任务的那种游戏而言,也是一种冒险。
即使以游戏魅力的东西是否“对”,是否“成功”,是否“再一次成功”谁试图这样做,谁实际上就是被试图者。
因此,伽达默尔说“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
”但是,游戏者要在游戏中达到自我表现,需要观赏者,或者说,游戏是“为观看者而表现”,游戏只有在观赏者那里才赢得其自身的完全意义。
事实上,最真实感受游戏,并且,游戏对之正确表现自己所以为的,正是那种并不参与游戏而只是观赏游戏的人。
所以,“在观赏者那里,游戏像被提升到了它的理想性。
”[1]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样也可以说观赏者和游戏者一同参与了游戏,游戏本身乃是由游戏者和观赏者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参考文献:
[1] 汗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2004.
[2]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 [m]. 牛津出版社,1982.
[4]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导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作者简介:
李荣亮(1981— )男,山东临沂人,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曹秀丽(1979— )女,江苏连云港人,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