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6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知识培训ppt课件
1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 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 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 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 理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
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
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 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 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 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 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 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 相对较低的品种。
2. 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 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但剂量需适当调整。
3. 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
物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
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
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
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
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
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10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 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 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培训课件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营造良好 的社会氛围。
06 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制定并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有效控制了抗菌药物使用 率和使用强度。
针对医务人员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培训,提高 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全面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 相关知识和技能。
加强监督检查
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 全面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范得到有效
执行。
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并跟 对严重违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罚,并公
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的滥用可能导致不良 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给患者 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药 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 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提高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 意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用药 决策和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 行为。
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卫生事业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 医疗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严重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但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 滥用现象,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
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国家 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 动。
培训目标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识
2017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训(。。)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改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 防性应用”。对预防用药目的和指征、手术切口分级、抗菌 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维持时间等作了更为清晰、详尽 的叙述。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 浅表切口感染 – 深部切口感染 – 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加强督导检查和结果运用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工作的日常监督和定期督导检查,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次。
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未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工作、问题突出的卫生计生行政部 门或医疗机构,要予以通报批评,有关医疗机构取消其一个周期的评审资格 或评审结果。
第4条:对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 变动:
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 对2004版第1条增加“不宜盲目地选用
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通常 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
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多部位感染。”
第4条增加对“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
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原则上不应
全
市
抗
菌
药
物
市临
抗 菌 药
床 应
物用
2质 0控
管
1中 理
7心 培
训
目录
1 2 3
国家对抗菌药物管理现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督导检查存在的问题
目录
1 2 3
国家对抗菌药物管理现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督导检查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抗菌药物管理现状
抗菌药物是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特效药物,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之一,它的应用使人类从感染性疾病的威胁中解放出来,人均寿命至少 延长10年以上。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美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美篇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目前,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本文将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一次培训,并提出相关的应用建议。
一、抗菌药物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是一类针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药物,能够抑制其生长或杀死这些微生物。
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微生物的代谢机制、阻断细胞壁的合成、破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方式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1. 了解细菌耐药性: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要充分了解目标细菌的耐药特点,根据耐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严格执行用药指南: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当严格按照用药指南的规定进行用药,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长等。
3.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对于病菌性感染而非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当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避免形成细菌耐药性。
4.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确定治疗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应根据细菌类型、耐药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5.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要及时了解其他药物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1. 促进耐药菌株的形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
2. 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抗菌药物的滥用还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3. 增加医疗成本:抗菌药物的滥用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建议1. 医护人员的培训:针对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 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性的认知,引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估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估系统,对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2015年7月24日,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学习的主要内容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 通知》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
下称 “38号 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2年,卫生部令第84号
下称 “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 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 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 甲硝唑 0.5g。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 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 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 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 素预防感染。
启动临时采购抗菌药物的程序
第二十二条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 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 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 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 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 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 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应当讨论是 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美罗培南) 医疗机构应当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 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培训课件 PPT
5.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宜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普通感冒、 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 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6.对留置导尿管、留置静脉导管以及人工气道(包括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口)等患者不需局部或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
7.选择品种除针对特定病原菌选择窄谱抗菌药外,应选用 已有循证医学证据预防用药安全有效的品种,并不易产生 耐药性、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及价廉的抗菌药物(降阶疗法),或换用口服抗菌药物的 序贯疗法。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目的: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所致感染。
应用原则: 1.预防用药的对象应是在非手术患者中尚无细菌感染,但暴
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目的只能针对一种或两种特定的病原菌所引起的
感染选用窄谱抗菌药,而非针对体内多部位的任何细菌所致 感染盲目选用广谱抗菌药。 3.预防用药仅限于针对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而非针对任何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长期用药。 4.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情况可以治愈、缓解 或控制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或基础情况不能治 愈、缓解或控制者(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权 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一)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致病细菌的多样性 感染疾病的多态性 抗菌药物的庞杂性 病人个体的差异性 药物滥用的普遍性 耐药现象的严峻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两方面:(1) 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 确、合理。
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5g,q12h;重 症及难治性感 染增至1g, q12h,日最高 剂量2g,每次 静滴需30min以 上;儿童1020mg/kg,2-4 次/日,静滴
静滴:0.5-1g,每8小时1次; 脑膜炎患者,每8小时1次, 每次2g, 儿童10-20mg/kg,3-4次/日, 静滴。 推注:无菌注射用水配制, 浓度50mg/ml.
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三、要加强预防使用、联合使用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管理,要
强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管理。
四、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先行实施专档管理。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
加环素时,要按照要求及时填报有关信息。
(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
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一、加强预防使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重点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 药物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Ⅰ类切口手 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 种选择等指标进行管控。联合使用抗菌药物需严格按照《抗菌
和G-菌均有较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PAE)。
PAE的存在提示,当血药浓度低于MIC时,细菌生长仍
持续受到抑制,故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 长给药间隔,而不降低疗效。
每天给药2~3次即可满足中重度感染的需要。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被使用于以下3类患者: 重症感染,包括院内获得性肺炎、败血症、腹膜炎以
比较 项目 中枢 毒性 反应 率 亚胺培南/西司 他丁(1:1)(泰 能) 帕尼培南倍他 米隆(1:1) (克倍宁) 美罗培南(美平) 较少(<0.1%),用于中枢 感染,FDA已批准用于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 厄他培南(Invanz) 较少,未推荐用于 中枢感染
较高(0.3-1.0%) 较少(< 不适用于脑膜炎 0.1%),用于 的治疗 中枢感染
情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同时应尽量避免局
部使用抗菌药物。
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三、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强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管理,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特殊使用 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得低于80%。特殊使用级抗 菌药物必须由具有相应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由具有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科或抗感染方向临床药师等相关专
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把握用药指征,对单一药物可有效治
疗的感染不得联合用药。
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二、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门、急诊静脉
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按照“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 静脉注射”的原则: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 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 肌内注射给药;对接受注射给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
起的腹膜炎、肺炎、败血症等。
碳青霉烯类的抗菌活性比较
比较项目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1:1)(泰能)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1:1)(克倍宁)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抗菌谱共性
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厌氧菌以及多重耐药的细菌均具有很强的广 谱抗菌活性, 对铜绿有差异,对MRSA \嗜麦芽耐药,非典型无效, 碳青霉烯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耐酶,对产ESBL稳定,可作为首选。
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医师越级使用特殊使用
级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于24小时内按要求补办 相关手续。
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实行“专档管理”,医
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汇总本单位使用情况,并进行分 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 素耐药;同时每季度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计 生管理部门报送使用情况(见附件1)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
临床药学室 2017.12
目录
一、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二、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
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T1/2
临床 应用
1h左右
不适合用于脑膜 炎的治疗,不得 与阿昔洛韦联用
1h左右
是治疗儿科感 染既安全又有 效的抗生素
1h左右
已经被美国FDA批准在大于 3个月的小儿的细菌性脑膜 炎中使用
4-5小时
复杂腹腔感染、复 杂尿路感染、急性 盆腔感染、复杂皮 肤和软组织感染以 及肺炎
用法 用量
轻度感染每6小 时250mg;中度 感染每6-8小时 500mg;严重感 染1g,q8h日最 高剂量4g ;儿童 12.5mg/kg,
帕尼培南对DHP-1的稳定性比亚胺培南好,但在单独
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对DHP-1均稳定,可
单独使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名称 在体内的分布
血浆峰浓 血浆半 蛋白结 度 衰期 合率(%) (μg/ml) ( h)
排泄途径
亚胺培南
可透过胎盘,在各组织中浓度较 高,但在脑脊液中浓度较低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
一、作用机制
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 胀致使细菌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
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此类药物的影响, 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
性小。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
二、抗菌活性
抗菌谱:覆盖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以及多
重耐药或产β-内酰胺酶细菌,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与最低杀菌浓度(MBC)非常接近。
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抗
菌作用差。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
根据抗菌活性特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分为三类
分类
抗菌活性特点
对非发酵G-杆菌作用有限, 适用于复杂性或产ESBLs肠 杆菌所致社区获得性感染
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四、加强重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基层医疗机构及二级
以上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大、使用级别高,容易产 生问题的重症、新生儿、血液、呼吸、神经、烧伤等科室(病 房),重点加强管理。鼓励医疗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差 异化科室控制指标。
1.0g,1/日,静滴; 3月-12岁, 15mg/kg,每日2次。 输注时间超过 30min。 可肌注给药 不能用含葡萄糖溶 液稀释。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
不良反应
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血液学方面
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 少或增多、血红蛋白减少等,并可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转 氨酶升高,血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升高,但一般能为患者所耐 受。 可导致皮疹、瘙痒、发热、休克等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者 应慎用。 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如头痛、惊厥、癫痫、肌 阵挛、意识障碍等。 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0.01 %-3 %,其中亚胺培南发生率较高,而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 南发生率较低,故亚胺培南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 +++ + ++
G+
G+球菌(MSSA)
肠杆菌科 厌氧菌 肠球菌(粪肠)
+++
+ +++ 耐药
++++
++ +++
+
++++较强 +++
++
+++ +++
铜绿假单胞
嗜麦芽 非典型病原体 MRSA/MRSE ESBLs(超广谱B内酰 胺酶)
++
耐药 无效 不敏感
+
++++
无效
稳定;厄他培南作用最强
一、要求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
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及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抗 菌药物管理要求。
二、落实《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版)》、《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等要求,并将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发挥临 床路径在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工作中的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
注意事项
2015年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提到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的注意事项如下:
⑴ 禁用于对本类药物及其配伍成分过敏的患者。
⑵ 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⑶ 本类药物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在原有癫痫史等中
枢神经系统疾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未减量用药者,因此原有癫痫 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患者有指征应用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时,仍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严重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