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社交礼仪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合集下载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摘要】本文围绕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展开讨论。

在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中美文化差异的概述。

在从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以及语言表达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在结论部分指出了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共同点、加强中美文化差异的认知以及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有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美文化差异、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共同点、认知、有效性。

1. 引言1.1 跨文化交际定义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理解和互动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态,而中美文化差异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体系,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等,这些差异会在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体现出来。

跨文化交际需要双方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文化适应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文化差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有加强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知,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共同点,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1.2 中美文化差异概述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美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在沟通方式上,美国人更注重直接坦诚的沟通方式,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间接和含蓄的方式。

价值观念方面,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我实现,而中国人则更重视集体主义和家庭价值观念。

在礼仪习俗方面,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而中国人更注重团体和集体的利益。

思维模式方面,美国人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而中国人则更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中西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

中西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

中西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张瑞芳(安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河南安阳455000)摘要: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和历史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才能从容得体地跨越文化沟壑。

成功交际。

本文就社交礼仪、体态语及比喻用语三个方面简单谈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社交礼仪体态语比喻用i l-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具有民族性。

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

它包括能代表一个地区、民族或者国家特色的艺术、信仰、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和政治制度等。

(辞海。

1989年版,173l页)因此文化可以有许多分支。

比如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甚至于具体到茶文化、京剧文化。

这当中有些文化形式是任何一个民族的人都可能会接受的。

比如科技文化.只要你有先进的科技。

没有哪个国家会拒绝接受。

所以中国的四大发明很早就传入欧洲.而现代西方先进的科技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学习。

但有些文化形式大家会觉得很奇怪,甚至于滑稽可笑.从而有意无意地排斥。

殊不知这些东西是跨文化交际所必需的。

不懂得往往就会闹笑话甚至于冒犯他人。

下面本文就社交礼仪、体态语及比喻用语的差异.以中西方为例,谈谈如何从容跨越文化沟壑。

一、社交礼仪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

各国人民在进行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

近代历史上有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

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

双方见面后。

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

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 her e?W her 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

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

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与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这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加强合作和沟通的效果。

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礼仪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和交流的方式和规范,是一种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礼仪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国,礼仪非常重要,人们通常比较注重场合和礼仪的形式。

比如,在参加宴会时,要注意礼貌和礼仪,如向主人敬酒、喝酒时要找对方的酒杯碰杯、用公筷夹菜等等。

在日本,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更注重礼物、礼节和细节,在商务场合要注意用轻柔的语调和打招呼等。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礼仪和习俗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避免笨拙的行为和尴尬的场面,还能展现自己的尊重和礼貌,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比如,如果你在美国出差,要知道在美国,人们重视时间,严格遵守预定的时间安排,而在巴西,人们对时间表现得相对轻松,可以稍稍迟到一点。

因此,了解对方的文化和礼仪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人们有着不同的习俗、信仰、价值观和思考方式,这往往会导致理解的误解和冲突。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我实现,而在亚洲文化中,则更注重家庭和群体的和谐和稳定,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在商务谈判或工作协作中的分歧。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这需要通过学习和沟通来实现。

比如,如果你在与日本企业合作,了解日本的商务礼仪和文化习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与日本商人建立信任和友好关系,从而更顺利地完成合作目标。

同时,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认识和理解对方的思考方式和文化传统,这有助于促进文化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韩国自古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韩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在文化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际交往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最直接的体现。

以韩国为例,对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进行对比,了解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人际交往习俗;人际交往习俗;中国;韩国一、概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日益凸显,国际之间人际交往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随之频繁。

跨文化交际本质是一种人际交往。

在跨文化的人际交往中做到礼貌,得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建立友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愿望。

由于文化影响人们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所以不同文化的人在人际交往模式上存在很多差异,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习俗与礼仪,就会出现尴尬和失误,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有时还会引起人际关系的危机。

中韩两国都是东亚的文化大国,自古以来交流众多,其文化更是一脉相承。

中韩两国也都是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分析中国和韩国的交往习俗与礼仪,分析其中的差异与联系,能够避免一些误解和交际障碍,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1.中韩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1.中韩见面习俗与礼仪对比根据首因效应①我们可以得知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未来的交往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果在初次见面时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往往更愿意与之接触,反之则产生冷淡、对抗的态度。

在跨文化交际中,首次印象就显得更为重要,甚至可能影响他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

中国传统的见面习俗有作揖、拱手、跪拜等,以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异和恭敬的态度,发展到现代,在思想解放、平等观念等理念的影响下,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

在初次见面时,如果是晚辈向长辈自我介绍,晚辈同时会伴随微微鞠躬或点头。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际固然重要,但非语言交际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双方交流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深入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减少误解和冲突。

本文将首先介绍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然后分别阐述中英两国在非语言交际礼仪方面的主要特点。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时间观念以及服饰礼仪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需求。

本文也希望能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二、非语言交际概述非语言交际是指通过语言之外的各种符号和方式来传达信息、情感、态度和关系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超越了语言本身的重要性。

非语言交际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触摸行为、时间观念、服饰打扮等诸多方面。

这些元素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解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对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非语言交际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表达情感、态度和尊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交流过程中,中国人倾向于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避免过于亲密或疏远的举动。

同时,中国人重视礼貌和谦逊,常常通过点头或微笑来表示认同和尊重。

相比之下,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则有其独特之处。

英国人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因此在交流时更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与对策研究基于语境的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与对策研究基于语境的分析

对策和建议
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应用中西方商务礼仪,首先,我们需要树立跨文 化意识,尊重并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其次,加强语言交流能力,避免因语言障 碍而造成的误解和冲突。再次,培养高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最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
结论
本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及其对策。中西方 商务礼仪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全球化背景下,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沟通技巧, 培养合作精神,以应对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带来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及其对国际商务合作的影响,为跨文化交际提供 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针对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跨文化意识。在商务交往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 仪习惯,尊重对方的差异,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提高沟通技巧。学习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和 理解对方的需求。采用直接、坦率的沟通方式,避免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
3、建立互信机制。在商务合作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加强企业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结果与讨论
中西方商务礼仪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商务人士往往注重关 系和情感的建立,而西方商务人士更具体业务和合同的签订。此外,中国式的热 情和谦虚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专业或缺乏自信的表现,而西方的直接和坦 率的交流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冒犯。
然而,这些差异并非绝对优劣之分。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中,中西方商务礼仪 各有其优点和适用性。例如,中国式的热情和好客可以营造友好的合作氛围,有 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西方的直接和坦率的交流方式则可以提高沟通 效率,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立场。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文化交流中中西方的礼仪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关注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在礼仪方面的差异,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一、问候礼仪中西方在问候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通常采用双手合十、鞠躬等形式,而西方则以握手为主流。

这反映了中西方对于个人空间的不同看法。

中国人讲究礼仪的表达方式更显尊重,而西方人更注重直接和亲近的交流方式。

二、婚礼仪式中西方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婚礼通常以喜庆的氛围为主,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会大力参与。

而西方的婚礼更加注重个人的浪漫和独立。

西方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新娘会穿上白色婚纱,代表纯洁和祝福。

三、餐桌礼仪中西方餐桌礼仪上也存在诸多差异。

在中国人开餐时,主人通常会先劝酒,以示尊重。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则更加注重餐具的使用礼仪,如刀叉的使用、折叠餐巾等。

同时,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用餐顺序,不会过于关注他人。

四、交流方式中西方人在交流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言辞间的含蓄和委婉,善于运用间接表达方式,避免直接冲突。

而西方人更加注重直接和坦率的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主要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沟通方式。

五、礼物文化中西方礼物文化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礼物的交流往往伴随着代表尊敬的红包,而西方则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性化。

西方人更加注重礼物的价值,追求独特和个人化的选择。

六、服装礼仪中西方在服装礼仪上也有诸多不同。

中国人在正式场合通常穿着传统的中式服装,注重色彩的含义和服装的庄重。

而西方人则注重穿着合适的商务或正装,强调干练和专业。

七、时间观念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互动,追求和谐与稳定。

因此,中国人对时间通常更加灵活和弹性。

而西方人注重时间的精确度和效率,更加注重计划和准时。

尽管中西方在礼仪方面存在差异,但我们应该以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待。

跨文化交流中的社交礼仪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社交礼仪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社交礼仪与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是当今世界的常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频繁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社交礼仪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社交礼仪与文化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言语和行为规范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在言语和行为规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在东亚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尊重和谦逊,会使用更加委婉和间接的语言表达,以避免冲突和争论。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和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二、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差异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也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差异之一。

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人们会经常握手以示问候和友好;而在亚洲一些国家,人们可能会鞠躬或合十来表达尊重和敬意。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直视他人的眼睛被认为是礼貌和尊重的表现,而在其他文化中,会被视为无礼和冒犯。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注意通过观察和尊重他人的身体语言来适应不同的文化差异。

三、饮食文化与用餐礼仪的差异饮食文化和用餐礼仪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难题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用餐礼仪。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筷子进食,并将嘴巴张大发出声音认为是尊重食物的表现。

但在一些西方文化中,这样的行为会被视为不礼貌和粗鲁。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饮食文化和用餐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四、时间观念和会议礼仪的差异时间观念和会议礼仪在不同文化中也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对时间非常看重,会强调准时到达和高效地完成会议;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流程,对时间比较灵活。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和会议礼仪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因为不同的时间观念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总之,跨文化交流中的社交礼仪与文化差异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以及灵活适应不同的社交礼仪来提升交际能力。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课外知识拓展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规则。

礼仪是由风俗或传统逐渐演变,再经过专门规定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既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所以礼仪与文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由于中国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中西两种语言在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盛行的的今天,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

因此,本文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并详细介绍了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1.社交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1.1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中西方日常礼仪差异方面,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见面经常谈论天气;而中国人总是问“你吃了吗?”。

这反映了两国人民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关心的事物不同。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这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几千年里面对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较低下,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文化。

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而在英国,人们之所以关心天气,是因为那里的天气经常变幻无常,属于海洋性气候。

1.2受价值取向的影响中国文化是集体价值取向型。

中国的核心价值是儒家思想。

中国人特别注重家庭的伦理以及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会珍视与家庭、亲戚朋友的感情。

所以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团结精神,汉语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的就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它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和互助合作,体现的是亲情和友情的关系,强调的是彼此间的情谊和义务。

比如,中国人讲究人品的重要,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和集体以及家庭关系和睦、人际关系和睦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只考虑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人品就会大打折扣。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礼仪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和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和英国,分别作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交礼仪差异显著。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英两国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异同,以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推动中英两国在社交场合中的和谐互动。

我们将围绕见面礼仪、餐桌礼仪、礼品赠送、言谈举止等关键方面,逐一剖析两国文化中的社交规范与习惯,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图景。

1. 简述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社交礼仪不仅是一套行为规范和交往准则,更是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差异往往成为交流中的障碍。

了解和尊重他国的社交礼仪,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冲突至关重要。

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社交礼仪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文化注重礼貌、谦逊和尊重长辈,而英国文化则更强调礼貌、绅士风度和个人隐私。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也影响着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

对中英社交礼仪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比较中英社交礼仪中的具体行为、语言表达和习俗规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通过对比研究中英社交礼仪,我们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2. 提出研究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的目的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成为影响跨文化交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社交礼仪的多样性与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社交礼仪的多样性与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社交礼仪的多样性与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交礼仪的多样性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关键的方面。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社交行为和礼仪规范,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首先,社交礼仪的多样性源于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权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在社交场合中,年轻人通常会向长辈鞠躬示敬,而不是握手或拥抱。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以握手的方式表达问候和尊重。

这种差异体现了文化背景对社交礼仪的影响。

其次,社交礼仪的多样性还体现在不同文化对待时间的态度上。

在一些文化中,如日本和德国,准时是非常重要的。

迟到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然而,在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人们对时间更加灵活,迟到是常见的,因为他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放松的态度。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对待时间的态度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此外,社交礼仪的多样性还体现在言语和身体语言上。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例如,在美国和德国,人们通常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在一些亚洲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语言方式,以避免冲突和尴尬。

除了言语,身体语言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例如,一个简单的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言语和身体语言习惯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社交礼仪的多样性。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尽可能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礼仪规范,并尝试适应和尊重这些差异。

其次,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规则,并在交流中运用。

例如,学会如何正确握手、如何用礼貌的方式表达感谢和道歉等。

最后,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技巧。

在跨文化交际中,倾听并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起来,社交礼仪的多样性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社交行为和礼仪规范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研究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研究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研究◎梁璐茜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表示尊重的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侧面。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在社交礼仪上存在着许多差异。

掌握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可以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和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

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方社交礼仪上的差异,从道德伦理、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

对比分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并及时采取相应交际策略,并进行深入研究。

1.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1.1见面问候语的不同在中国,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

因此,中国人打招呼时常会用“你吃了吗?”,但这句问候语实际上已失去了其字面上意义。

在如今人们日常交流中,这句话已经不用来询问信息,而是用来打招呼。

因此,回答“吃了”或“还没有吃”都是合适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大部分社交场合中,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已经不再会用“你好”了,取而代之的是“去哪里呀?”、“上班呀?”这样简洁的语言,用来问候对方,并不是实质性的提问。

然而,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英文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Where have you been?”这样的疑问句往往会让西方人理解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同样在西方文化中,年龄、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状况等话题属于个人隐私,也是非常敏感的话题。

也许是由于英美人比较讲究效率,因此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热情,他们常用的打招呼语是大家非常熟悉的“Hi”、“Hello”、“How are you?”或“Good morning!”、“Good evening!”、“Good afternoon!”等。

除此之外,他们也会采取谈论天气的方式,通常的问候有“What a nice day!”“Beautiful sunny day,isn’t it?”。

然而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西式问候语会让中国人觉得不与日常交际话题直接关联,因此中国人一般不会选择这样的问候语。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摘要: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盛行的的今天,由于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发生误会和冲突.因此,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变得十分必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社交礼仪;差异Abstract: Wi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day,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 often occur among Chinese people and foreigners in social activities owing to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As a consequence, knowing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comes quite necessary. Besides, the writer analyses the causes mainly from aspects as differences of cultures,modes of think,values, and so on。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y and causes,do good to reduce the conflic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cial Etiquettes; Difference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西方人民的沟通愈加紧密,跨文化交际日益繁荣.由于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冲突并不少见。

跨文化视域下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分析

跨文化视域下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分析

| 中外互鉴跨文化视域下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分析□吴娅/文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从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礼貌语礼仪、身势礼仪四个方面来比较中西方行为礼仪的不同,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价值观差异、文化模式不同以及宗教观念不同,最后得出启示。

文化是一个群体精神文明的标志,富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有着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中西方行为礼仪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1 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中西方所处的文化圈不同,这种不同首先体现在行为礼仪上。

1.1 社交礼仪的差异社交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固有的、被大众接受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1]。

社交礼仪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 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在与比较亲密的人打招呼时,一般会问对方“上课吗?”“去哪儿啊?”“干啥去呀?”“吃了吗?”,但是并不需要对方做出回答。

如果关系不亲密,见面时则会微笑或点头示意;如果双方关系非常亲密,在打招呼时会一直询问对方,并且要求对方做出回答。

其次,如果对方是长辈或者上级领导,在见面时晚辈或者下级会微微弯腰,主动伸手请求握手,招呼语正式严肃。

在西方国家,人们在见面时都会互相拥抱,甚至还会亲吻对方的脸颊,一般会问对方“天气怎么样”。

在西方人看来,询问对方“去哪儿”“吃了吗”这样的询问方式不仅不礼貌而且有侵犯的意味,西方人非常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强调对等的交往。

同样,中国人认为西方见面打招呼的方式过于亲密,不符合公共规范。

1.1.2 宴请方式与用餐礼仪不同中国人在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时比较随意,一般会提前一两天邀请对方,以口头或者电话信息的形式通知,吃饭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调整,安排较灵活。

西方人在宴请朋友时会提前一个星期或更早的时间通知客人,时间和地点都会提前确定好,如果是重要的朋友还会有请柬,相对更正式一点。

社交礼仪的国际文化与跨文化交流

社交礼仪的国际文化与跨文化交流

社交礼仪的国际文化与跨文化交流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际交往和沟通。

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礼仪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社交礼仪也存在着国际文化的差异和跨文化交流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交礼仪的国际文化特点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合理应对这些差异。

一、国际文化中的社交礼仪差异1.礼貌用语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礼貌用语的要求略有不同。

例如,在英语国家,使用“请”、“谢谢”等词语来表达礼貌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面子和尊重,在表达礼貌时可能会有更多的客套话和尊称。

2.餐桌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是社交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西方国家,用餐时将刀和叉握于右手进行进食是常见的方式。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习惯使用筷子并将其握于左手进行进食。

3.交流方式的差异交流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肢体语言和言语表达上。

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更开放和直接,表达观点时可能会直接了当,甚至可能带有挑衅之意。

而在一些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人们更注重含蓄和委婉,言辞中常常带有让步和考虑他人感受的成分。

二、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1.尊重和包容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充分包容其习惯和观念。

这样做能够建立良好的互信基础,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2.倾听和理解倾听对方的观点和需求,理解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灵活和适应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需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有时需要放下自己的习惯和观念,为了与对方更好地交流,做出一些合适的调整。

4.学习和积累经验跨文化交流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和礼仪,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交往能力。

结语社交礼仪在国际文化和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差异,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交流和理解,从而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课外知识拓展
! 梁璐茜

礼仪是一种文化 ! 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规则 " 礼 仪是由风俗或 传 统 逐 渐 演 变 ! 再 经 过 专 门 规 定 而 形 成 的一种行为规范 " 它既是一种语言 ! 也是一种工具 " 而 语言是文化的 载 体 和 折 射 镜 ! 是 文 化 的 组 成 部 分 ! 同 时也是我们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 "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 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 所以礼仪与文化有着 极密切的关系 " 由于中国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之间的文化背 景 不 同 ! 所 以 中 西 两 种 语 言 在 文 化 上 有 着很大的差异 "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日 益 盛 行 的 的 今 天 ! 了 解中西方社交 礼 仪 的 差 异 以 及 产 生 的 差 异 的 原 因 ! 有 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 " 因 此 ! 本文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 并详细介绍了 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 #% 社交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 "#"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中西方日常礼仪差异方面 ! 环境起着重要的作 用 " 英国人见面经常谈论天气 # 而中国人总是问 $ 你吃 了吗 % &" 这反映了两国人民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 !所 关心的事物不同 " 中国有句古话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 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 中国人是很重视 ’ 吃 & 是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几千年里面对的是恶劣的自 然环境 ! 生产力水 平 较 低 下 ! 人 们 总 是 吃 不 饱 ! 所 以 才 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文化 " 这是出于 生存的需要 " 而在英国 ! 人们之所以关心天气 ! 是因为 那里的天气经常变幻无常 !属于海洋性气候 " "$% 受价值取向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集体价值取向型 " 中国的核心价值是 儒家思想 " 中国人特别注重家庭的伦理以及每个人在 家庭中的位置 !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会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处理好中美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增进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价值观方面:中美两国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注重个人权利和独立思考。

而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强调群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语言方面:中文和英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文里的成语、谚语和典故等,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表达,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一定难度。

习俗方面:中美两国在社交礼仪、饮食习惯、节日庆祝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喜欢在饭桌上交流;而美国人则更注重隐私和独立,不轻易接受礼物。

中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沟通难度:由于价值观、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中美两国在沟通时容易产生误解和障碍,影响交流效果。

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产生分歧和冲突,影响双方的关系。

为了有效应对中美文化差异,以下措施值得借鉴: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和习俗,以便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

适应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不轻易评价和批评,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和接受。

中美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适应文化差异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中美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好对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探讨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减少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美文化差异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劣之处,最后提出建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 自谦与尊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 “礼”的文化从古至今对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有着很深的影响。 这些影响也反映在谦敬语的使用上,对自己的父母称之“家 父,家母”,对他人父母称之“令尊,令堂”,对自己妻子称之为 “内人,贱内,糟糠”,对他人妻子称之“令妻、佳配、令室”,自 己之子称为“犬子”,对他人之子称之“令郎”,自己的女儿称 为“小女、犬女”,他人之女称为“令爱( 媛) ”等人称的谦敬 词。而西方国家就没有这样的称呼,只有“你”“我”的区分, 没有这些 谦 敬 词。中 国 人 还 经 常 会 说 一 些 如“给 您 添 麻 烦 了”、“讲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中国人习惯于说“这要归功于上司的领导,同事的配 合”这样的客套语。有时候使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谦虚产 生误解,认为“太虚伪,不真诚”。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不了解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礼貌原则造成的文化冲突。中国人认 为“谦虚是人最大的美德”,谦逊,含蓄的文化习惯就表现在 言语中、行为上,总 是 尽 量 贬 低 自 己,抬 高 别 人,经 常 考 虑 别 人的反应,注意照 顾 对 方 的 情 感 和 自 尊 心,使 对 方 不 至 于 在 两个人的对照中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不快。这与西方崇尚 的“自我主义”,提倡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价值观念和直接 的表达方式有 很 大 的 不 同。 那 么,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过 程 中, 将这些文化差异带入到教学中会对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尤为 重要。希望业界更多学者持续关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理性分析其 实 践 中 存 在 的 问 题,并 深 度 剖 析 引 发 此 类 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完善高职院校心 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议或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外社交礼仪; 跨文化交际; 对外语言教学 【作者简介】白岚( 1994. 11 ~ ) ,女,内蒙古人;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学生 【通讯作者】贾秀春,女,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 语言学方向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交际,其 主要特点是: 文化不同,交际者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 信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中外社交礼仪文化的对比 ( 一) 称谓语。在汉语中,姓名称谓是不能乱用的。在亲 属之间,称谓是由 辈 分 关 系 来 确 定 的,这 种 特 殊 的 称 谓 文 化 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中国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 历史,又是一个农耕文明的社会,以家庭为单位,就形成了以 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封建伦理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忠”“孝”等儒家道德观念根深蒂固,这使得汉民族形成了严 格的尊卑有序,上下﹑长幼有别的等级观念,所以下对上,卑 对尊,幼对长不能直接称呼其名,这是不礼貌的,也是不被允 许的。而西方国家 大 多 受 到 人 文 主 义 影 响,强 调 自 由 平 等, 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等级之分,所以即使是长幼辈分和上下 级关系也可以直呼大名,人们也不足为怪,习以为常,而且认 为这样称呼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更显亲切。对于陌生人在 中国也有具体的称谓,例如,根据年龄,性别不同称为“爷爷, 奶奶,阿姨,叔叔,哥 哥,姐 姐,妹 妹,弟 弟 ”以 示 亲 切 和 礼 貌。 而在西方国家大多只是“Mr,Miss 或是 Man,Woman,Boy,Girl 或 Kid,Child”等泛泛的称谓。再如“先生”这一称谓,在中国 “先生”是用于对大教育家、学者、文人的一种尊称,表达一种
( 五) 恭维语和道歉语。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 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恭维语的使用频率中国要 远低于美国,使用对象和内容也有一些限制,在美国文化中, 恭维他人的外貌和所有物是很普遍的现象,任何人都可以恭 维其他的任何人,例 如 一 个 女 性 穿 了 一 个 新 裙 子,她 的 男 同 事就可以说“Wow,You look so hot”,而在中国,当一个男性这 样恭维一个 女 性 时,很 可 能 会 被 认 为 轻 浮 无 礼,别 有 用 心。 如何回应恭维语,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中国人对 恭维语的回应往往是“否认”或“自贬”,如: 用“哪里哪里”来 回答,以表示被夸赞者的谦虚有礼。西方人则习惯“接受”, 习惯用“Thank you”来表示对恭维者的赞同和谢意。由于受 不同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中外的道歉频率和对象 都有所差异,美国 人 的 道 歉 语 的 使 用 频 率 要 高 于 中 国,在 一 些像公交车,商场 等 拥 挤 的 场 合,中 国 人 很 少 会 因 为 自 己 撞 到了别人而道歉,而美国人无论自己有意还是无意冒犯了别 人,都会道歉。对于美国人来说道歉可能已经成为了生活中 的一种习惯,即使是一些小事他们都会说一句“Sorry”,美国 家长会因给孩子 带 来 不 便 而 向 孩 子 道 歉,在 中 国,父 母 是 很 少向孩子们道歉说“对不起”的。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典型的
家长制为基础的,以 伦 理 为 核 心,这 就 决 定 了 中 国 的 社 会 关 系的本质是等级或差序格局的,这种等级关系影响着人的言 语行为,诸如道 歉 语,恭 维,问 候 语 等。 在 西 方 文 化 中,社 会 结构是倾向平等的,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长或幼,只要冒犯 了别人,都是要道歉的。
( 六) 社交礼仪中的禁忌。何为“禁忌”,东汉学者许慎在 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到“禁,吉凶之忌也; 忌,憎 恶也”。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下,禁忌方面也有差异。
爱戴和尊敬之情,不分男女,如“杨绛先生”、“鲁迅先生”等。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先生”只是对一般男性的称谓语,而作 为有学识,有威望的学者或教授,应称之为“博士( Dr) ,教授 ( Professor) ”。
( 二) 打招呼。打招呼是人们开始谈话最普遍的方法,一 是可以自然地引出正式谈话,二是表示礼貌和友好。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人,打 招 呼 的 方 式 也 不 相 同,在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过 程中,打招呼如果 运 用 不 当,常 常 会 造 成 一 些 交 际 障 碍 或 尴 尬,英美人打 招 呼 常 说: “How are you ! ”“It’s very nice to meet you ! ”而中国人打招呼常常会问“姓名,籍贯,工资,年 龄”等,在路上遇到会说: “干啥去”,“在哪儿上班呢”,“结婚 了吗”,这些话语 其 实 也 是 人 情 味 的 体 现,并 没 有 多 事 之 意, 而在外国人眼里会认为你在打听他们的私事,侵犯了他们的 隐私权。中外在体态上打招呼的方式也有不同,中国人打招 呼从古代的作揖到现代人的握手,更多体现的是中国 人谦 卑,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而西方人则不然,由于西方特定 的地理环境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规律的影响,他们的性格 更多呈现的是自 信,外向,所以他们见面时常常是 拍肩,拥 抱,贴面,亲吻等肢体较为亲密的方式。
中外社交礼仪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白 岚 贾秀春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渐密切。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语和中国 文化有了兴趣,“汉语热”持续升温。但由于各国在文化、习俗方面有许多不同,所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出现 许多笑话和障碍。本文就中外社交礼仪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建议。
( 三) 拜访。拜访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人 在 拜 访 中 也 有 不 同 之 处,在 中 国,去 朋 友 家 拜访,做客,时间较为随意,有时不需要打招呼就可以去。而
激励制度,描画职 业 教 师 广 阔 的 发 展 前 景,给 予 表 现 优 异 的 教师物质奖励和职位晋升等精神奖励,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的 时间和精力在本职工作上。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心理健 康教育“硬件”支持建设,包括心理咨询室、互联网络等,保障 此项工作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浩,俞国良.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10 ~ 14 [2]赵英. 浅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J]. 高教 学刊,2016,4: 163 ~ 164 [3]吴建强. 基于学生发展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 建———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22: 67 ~ 70 [4]段好宁,童欢欢. 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 设———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15: 155 ~ 157 [5]陈新,龚珍奇,李泽春.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发 展趋势[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5: 96 ~ 100
1. 数字禁忌。西方普遍禁忌“13”和“星期五”,日本人忌 讳“4 和 9”。这些数字给人以消极的心理印象,所以很忌讳。
2. 动物禁忌。在中国,人们习惯把猫头鹰看做“凶鸟”, 但在西方人心 中,它 是 智 慧,勇 猛,刚 毅 的 化 身。 在 汉 语 中, “狗”有许多贬义意 味,常 常 指 坏 人 和 坏 事,如“狐 朋 狗 友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西方人把狗看做是家庭成员,自己 的朋友,在英语 中“dog ”不 但 不 含 贬 义,反 而 有 亲 切 的 意 味, 如“lucky dog( 幸运儿) ”。“龙”对于中国人具有很深的寓意, 是一种图腾,是权 势、高 贵、成 功 的 象 征,中 国 有 许 多 关 于 龙 的传说,中国人也常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一些西方国家 “龙”常,去 朋 友 家 拜 访 是 要 提 前 预 约 的,确 定 一 个 具体的时间,不 好 突 然 去 人 家 拜 访,显 得 不 礼 貌。 告 别 语 的 功能之一是维系交谈双方的社会关系,可以采用不同的告别 语来结束谈话,在 结 束 言 语 交 际 行 为 上,中 西 方 人 采 用 的 语 用策略也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在朋友家做客,要离开时,西 方人常使用的道别语是: “Goodbye,See you,Goodnight”等,而 中国人( 主人) 常常会委婉地说: “再坐一会儿吧”、“这么着 急干嘛”等表示礼貌、客气,当来访者离开时会说“慢走,常来 玩啊”,其实并不一定是这个意思。有时也会说: “开车小心 啊”、“保重身体”等寒暄的话。而这些话语在西方人看来,会 显得有些突兀或多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