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节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__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__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2、导游书籍的出版 1845年,托马斯·库克编印了《利物浦
之行手冊》,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3、运输业与旅游业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1822年,英国人罗伯特·斯麦脱经办了
轮船旅游业务。
4、商业饭店的诞生和发展
随着近代旅游的发展,过去只为特权 阶层提供服务的豪华饭店和普通的客栈已 不能适应旅客的需要。
与此同时,出现了类似的旅游组织,如公路 旅游服务社,但所有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 实力较弱。
(二)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艰难发展
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 1876年起铁路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 广九铁路、中东铁路。 近代中国的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 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 定的条件。
1908年斯塔特勒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 商业饭店。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商业饭店得到迅 速发展。
•2021/1/20
•36
6、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 旅游地的建设也不断发展,出现了国家和 私人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各种旅游活 动的情况。
•2021/1/20
•37
四、近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存在着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主要表现为奴隶 主阶级的享乐旅行。在西方,这种享乐旅行的 参加者还包括自由民(多出于宗教目的外出旅 行)。少数奴隶主等特权阶层的外出消遣活动 已经有了现代旅游的意义。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现代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也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 游活动的季节性。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
1.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2.旅游增长的持续性 3.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性 4.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5. 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和总结。 第二,从个体角度来说,旅游是人们到异地去进行消闲享乐性的
消费活动。 第三,旅游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活
动。个人是家庭的元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或家庭出行的 旅游活动在内容上包括包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同社会诸多方面 有着密切的联系。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关键概念:
旅游的定义 艾斯特定义 旅游活动 旅游的六要素 旅游的 本质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理解旅游的含义; ● 理解旅游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 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 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能力目标 ● 能应用旅游学的学习方法于本课程的学习中。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社会现象,旅游活动具 有消费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1.消费性 普遍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产业,是因为旅游活动本身的消费属性。
2.地域性 现代旅游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游活动
的地域性特点。 3.季节性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本书对旅游的界定
依据现代旅游发展的客观实际,本书将旅游定义为: 旅游是人们以审美、娱乐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离开 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中所进 行的具有较高消费特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需 要活动。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 2、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旅行产生的根本前提
• •
旅行产生的根本前提:社会大分工。它产生于原始 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 总结: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

迁徙与旅行的区别 1 、迁徙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 遣游玩。 2 、迁徙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 时的。 3 、旅行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 住地。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 《旅游学概论》?
•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其它课程则是形成部分或某方面的认识) • 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
景区(点)经营与管理 旅游心理学 旅游资源规划、 开发、保护
主要客源国概况
旅游学概论
旅游市场营销
重点 难点
中国古代旅行的类型,近代旅游的产生,现代 旅游发展的特点,现代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近代旅游产生的原因,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今天的旅游业从何而来?旅游业在发生着怎样 课堂导入 的变化?
旅游活动是否自古有之?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叶之前旅行的发展
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过去的客栈、 驿站已经不能适应旅客的需要, 因此,在铁路、公路和码头 建造了许多较舒适 的旅馆。
19世纪初,在德国的巴登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豪华的旅馆
四、近代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
• • • • (一)旅游者阶层结构单一的现象有所改变 (二)旅游活动内容单调的现象有所改变 (三)旅游活动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四)旅游条件大大改善

旅游学概论完整教学课件1

旅游学概论完整教学课件1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促使人们 产生了返回自由宁静的大自然环境中去的追求;
2、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促使人们强 烈要求假日;
3、产业革命带来了经济关系的变化,使有条件外 出消遣的人数明显增加;
4、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技术条件。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二、国际旅游
1、国际旅游的概念
▪ 2、国际旅游的分类
国际旅游
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过夜展旅的游旅 游活动入,境旅即游一个国家的居民跨 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不国过家夜一去日游
访问的旅游活动。
出境旅游
过夜旅游
不过夜一日游
三、国内旅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国内旅游的概念
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 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 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 的旅游活动。
1、宗教旅行
2、温泉旅行
威 廉 特 纳 与 温 泉 旅 行
3、教育旅行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 直接的关系;
2、贸易经商旅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3、人们主观上缺乏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
第三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1841年: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 1845年: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1855年:第一次包价出国游 1865年:最早的旅行支票 1872年:第一次环球旅游
托马斯·库克创办旅行社的活动 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第四节 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一、关于现代旅游的概念
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 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 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1-旅游概述-《旅游学概论》

1-旅游概述-《旅游学概论》
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 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 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 临清县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 重修王婆茶馆、武 大郎炊饼铺等。 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经媒体 曝光以后, 三地否认争“西门庆故里” 改打“潘金莲” 牌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及特征 第四节 旅游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
一、旅游活动的构成
1. 三要素论: 旅游主体—旅游者(主体地位)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客体、对象的地位) 旅游媒体—旅游业(媒介、桥梁和纽带) 2. 六要素论: 吃、住、行、游、购、娱六类活动
这种责任约束松弛所表现的道德感弱化, 通常是暂 时的, 发生在旅游者熟悉的环境之外的地方, 一旦 旅游者回归到他熟悉的环境, 原来那些约束他的道 德规范, 重新又开始发挥作用。
旅游行为特征—文化干涉
旅游者以异乡人的身份前往旅游目的地, 他所表现出的不 同文化气息会与当地文化形成反差, 一般认为, 在旅游发 展的不同生命周期, 旅游者对这种文化反差会采取不同的 态度, 从顺应到漠视在到干涉。
① 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② 指出了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
—异地性和暂时性 ③ 强调了旅游目的的非经济性(非就业性)
2.WTO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商务、休闲和其它目的, 离开他 们惯常的环境, 到某些地方去并在那些地方停留的 活动, 其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所从事的活动从访 问地获取报酬, 并且暂时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年。。
(不是旅游活动。因为旅游活动表现为以娱乐、 享受, 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 去外地上大学、 去异地工作都不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件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件

• 例4:目的定义( 上世纪50年代)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 “旅游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 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 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 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 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强调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 知识)
• 例5:供需定义
•◎什么是旅游?
考证
• 关于“旅”,《周易》中有旅卦,唐代学者孔颖达在 《周易正义》中解释“旅”字是这样说的:“旅者, 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 为旅。 ”
• ——旅卦是《易经》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属下下卦。象曰:飞鸟树上垒窝巢, 小人使计举火烧,君占此卦为不吉,一切谋望枉徒劳。
• 例2:综合性定义( 1942年)
• 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 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 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 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 的活动。(强调旅游必将产生经济和 社会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内涵。上 世纪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联合会AIEST”所采用,又称“艾斯特” 定义)
• 例3:流动定义( 1974年)
• 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旅游发 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 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 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 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强调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 性)
• 英国里考瑞什:“旅游是人的运动, 是市场的运动而非一项产业的运动, 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 民的影响。(强调旅游活动的本质是 人的流动以及旅游对东道社会的重要 影响)
1980,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 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旅游是
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 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 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强调 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 的综合性。)

旅游学概论第一篇

旅游学概论第一篇
(体验式)
旅游与旅行 旅行泛指一切有目的的离家外 出过程。(出差、访友)旅行的含义范 围宽于旅游。因此,所有的旅游 者肯定都属于旅行者,而所有的 旅行者却不一定都属于现代意义 上的旅游者。
二、旅游的属性 旅游的特殊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休闲 属性(P6) 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休闲 属性、消费属性 三、旅游的特征 异地性 暂时性 流动性(诱发行为表现出明显倾向性P10) 四、加拿大学者斯蒂芬· 史密斯在《旅游分析手册》 中对旅游的定位(P11)

艾斯特定义(P4):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
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 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活动。【国际旅游科
学专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简称AIEST)】 旅游: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引
2013-10-9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性质
一、旅游活动的特点 综合性 异地性和暂时性 流动性 享受性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人类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活动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2013-10-9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发展脉络
●从历史眼光看,人类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
2013-10-9
第三节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旅游学研究的基本态势 (1)国外旅游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
把旅游学作为社会科学范畴来研究 旅游学比较多地通过理论途径来研究 把旅游现象作为旅游学的主要对象来研究
(2)旅游学研究的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产业革命) 功利性阶段(两次世界大战) 综合化阶段(大众旅游) 前学科阶段(三个明显特点:理论研究、方法论、学术期刊)

旅游学概论第1章-旅游历史

旅游学概论第1章-旅游历史
•可以帮助旅游专业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行为与动机 旅游者活动 东道主与游客关系 社会影响
旅游心理学 旅游人类学 旅游社会学
心理学 人类学 社会学
旅游文化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 供求关系 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统计因素
旅游文化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统计
文化学 美 学 经济学 地理学 统计学
2、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宗教旅行
资料:关于宗教旅行


宗教旅行是以宗教朝圣为目的的旅行,这种旅行在 古代出现很早,也十分盛行。 宗教旅游,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 张宗教旅游主要指的是宗教信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 的旅游活动,如朝圣、求法、传法、云游等。另一 种观点认为,围绕宗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便 可视之为宗教旅游。 就宗教旅游而言,上述两种观点显然也立足于不同 的界定角度。第一种观点立足的是旅游的目的,第 二种则是旅游资源
掌握常 用专业 术语
熟悉基本 专业理论 知识

建立适当的学习途径:
图书馆、阅览室学习
课堂听课
网络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

多观察、多看、多去想,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的考核办法
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
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成绩又细分为 课堂表现、案例讨论和平时作业成绩。平时 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70%。
旅游学
旅游活动
旅行社管理 饭店管理 旅游交通管理 风景区经营管理 旅游会计
管理学 市场学 交通运输管理 环境学 市场营销
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产业活动
旅游市场营销 社会学 行业质量管理 旅游行业管理 政策法规 行业发展规划 规划学 法学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科: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属于管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

第一章第一节:旅游的概念“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无视了商务旅游〕世界旅游组织1995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

〔在外地的暂时停留“不超过一年〞;“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例如劳工和移民〞;离开惯环境的旅行〕第二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原因:生产力极为落后,几乎没有剩余物。

新石器中期之前,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第五节:近代旅游的开端近代旅游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开展——产业革命第一: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从而为旅行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客观条件第二: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

从而使有能力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多,参加旅游的社会阶层更加广泛第三: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

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特点:第一:这次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公众性。

而此前的团体旅行或旅游那么都是为自己的专业团体或为本公司的员工组织的。

第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

这一点可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表达。

第三:这次活动参加者规模之大在当时是空前的。

第四:这次活动为以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根底并提供了经历。

184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旅行社,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从莱斯特出发,最后目的地是利物浦,为期一周.特点:第一:组织这次旅游出于纯商业性的目的。

第二: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这一次那么是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旅游第一节旅游与旅游学一、旅游学(一)旅游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旅游学研究的是人类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环境学、管理学、生态学及历史、地理等都有密切联系(二)旅游学研究的内容旅游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1)旅游历史;(2)旅游的主体——旅游者(3)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4)旅游媒介——旅游业(5)旅游业的影响(6)旅游营销(7)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二、“旅游”一词的来源讨论:无论是汉语中的“旅游”,还是英语中的“Tourism”,在使用中都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请看下列对话:对话一:“暑假期间你去哪了?”“到西藏旅游去了。

”对话二:“你喜欢从事什么工作?”“旅游。

”对话三:“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旅游。

”对话四:“你认为当今世界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是什么?”“旅游。

”对话一中的“旅游”是指旅游活动。

对话二中的“旅游”是指旅游行业或旅游业。

对话三中的“旅游”是指旅游学科或专业。

对话四中的“旅游”是指一种内涵更为广泛的发展现象。

由于语境不同,“旅游”一词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对于中文语境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英文中的“Tourism”一词,若不认真体会其语境,而一概译为“旅游”,则很可能引起混淆或使人产生误一、旅游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各国专家学者以国际组织对旅游的定义很多,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以下两个(一)“艾斯特”定义是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与1942年提出的,后来被旅游科学转接国际联合会所采用艾斯特定义的内容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不会导致长期定局,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但是请大家思考一下。

现在我们都有出差的经历,某个集团经理出差进行商务会谈,在前往及返回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游览观光,当然,主要目的还是赚钱。

这就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商务旅游。

那按照埃斯特这个定义,商务旅游也就不算旅游了吗?(二)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按照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定义,旅游时“人们为了休闲、上午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漏泄地方去以及在哪些地方停留的活动”那么请大家思考。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和手 工业的分工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业、畜牧业 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一、古代旅行活动(19世纪40年代以前)
1、基本状况
(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沒有旅行 的物质基础,仅有受战争、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为生存而 被迫进行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行的范畴。

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特点

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
▪ 19世纪40年代以前:
古代旅行阶段
▪ 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近代旅游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旅游阶段
其整个发展演进过程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 面
2、特点
(1)从旅行的形式看:第一,商务旅行居主 导地位;第二,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中,
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 定: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 次长途旅行,到麦加去朝觐)
(2)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 数较少,主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 文人。
(3)从旅行活动的发展看:封建社会已经开 始出现为旅行活动服务的交通、旅店、饭馆等 旅行服务行业。
第一章 旅游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旅游活动
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本状况
及其原因;认识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要
求学生初步了解旅游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规
律。
本章教学重点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范本模板】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范本模板】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1。

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

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二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问答)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

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

”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问答)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1。

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c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

d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中外封建时期再旅行发展的不同-———-中国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西方.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1重大影响:(问答,选择)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是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第二,产业革命改变可人们的工作性质。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与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与旅游活动

1933年,英国的F.W.奥格威尔出版《旅游活动》一书, 主要研究了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1935年,德国的吕克斯曼发表《旅游业概论》,英国的 诺尔瓦勒出版《旅游事业论》。 20世纪40和5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旅游研究论 著,如瑞士圣加尔大学亨泽克尔和伯尔尼大学克雷夫的著 作《普通旅游学概要》、意大利特罗伊西的《旅游及旅游 收入的经济理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贝内克的《旅游业 基本理论》等。
二、旅游的本质
1、审美本质 旅游活动追求精神享受 审美享受是旅游活动的本质
2、社会本质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与世隔绝而独立生
存”——亚里士多德
“人生不能无群”——荀子
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
活动

“中心化交往模式”下的人们受到压抑
“全通道化交往模式”是人们追求的健康
愉快的社会关系
怎样理解关于旅游的定义!
1、指出了旅游的5个基本特征
异地性 旅游的 特点
暂时性
流动性
享受性 非定居和非就业性
2、指出了旅游活动具有多种目的和动机 观赏自然风光――――――――了解自然 体验异国、异地风情―――――了解社会 增长知识、探险、保健――――完善自我 商务、公务、会议――――――发展事业
2、关于旅游活动
• • • • • 旅游与旅游活动的区别 人类旅游活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旅游活动有哪些类型? 旅游活动基本类型有哪些特征? 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
3、关于旅游者
• 什么的旅游者?特别是对旅游者应 怎样进行统计? •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
4、关于旅游资源
• • • • 什么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 旅游资源包括哪些类型? 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应怎样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开发 和保护?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第三,类型上主要以消遣旅游为主 第四,规模上远远超出以前的范围。
饭店的崛起、旅行社的诞生、旅游指南手册的出现、职业导 游队伍的形成以及为旅游活动服务的金融支付凭证-------旅 行支票的产生,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近代旅游业兴起了。
Page
19
什么叫旅行支票?
旅行支票是一种定额本票,其作用是专供旅客购买 和支付旅途费用,它与一般银行汇票、支票的不同 之处在于旅行支票没有指定的付款地点和银行,一 般也不受日期限制,能在全世界通用,客户可以随 时在国外的各大银行、国际酒店、餐厅及其他消费 场所兑换现金或直接使用,是国际旅行都常用的支 付凭证之一。 旅行支票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接 受的票据,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如同现金一般 的流动性,不仅很多商场和酒店都支持旅行支票的 付款,也可以在旅行地兑换为当地的货币使用。
Page
29
中国历史上的商务旅游活动开展得很早。史书所载的 “肇牵车牛远服贾”(《尚玉· 酒浩》)就属于殷末周初 商人的商务旅游活动。在《周易》中有许多围绕商务 旅行的内容:如“复卦”中的第二个爻辞说:“休复, 吉”,意思说是商旅美满地归来。李白的《长干行》所 反映的就是 商人的出门之久和行程之远,以及由此导致的家人对远 行经商之人的切切思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 “商 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也是歌女对其行商夫 君的抱怨。此外,古代社会交通不便,山林草泽密布,社 会服务业不发达,所以出门在外风险不少,这造成了中 国古代商务旅游的诸多艰难。
Page
3
二、旅游的本质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3、旅游是人类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4、旅游是一项高级消费活动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旅游概论》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旅游概论》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目录
旅游的基本概念
旅游的历史
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并为统计上的鉴别确定了这种在外地的暂时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标准,同时,指出“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
一、什么是旅游
二、旅游的作用:
1.开阔眼界
2.增长知识
3.释放压力,促进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
4.锻炼身体锤炼意志
5.培养吃苦精神
6.感悟人生
7.可以广交盆友
8.旅游可以带给旅游者很多意外的、美好回忆
文化旅游学院旅游概论ຫໍສະໝຸດ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目标: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了解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现代旅游的种类。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能够认知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思政目标:对中国悠久的旅游活动的历史讲解,了解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加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构建爱国爱党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年国家旅游局成立政策研究室,集中了一批专家和 实际工作者,为我国制定旅游业政策做研究准备工作。
1979年,北京大学陈传康先生较早开始了对旅游现象的
探索。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园林风景等
作了阐述。 1979年以后,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挥在那和旅游
教育事业的创立,旅游学研究重新起步。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旅游教育家学会(ISTTE)会员; 亚太旅游协会(APTA)中国国家代表; 《中国旅游研究》(China Tourism Research)编委; 《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编委; 《旅游科学》编委。
谢彦君
开发活动。开发活动涉及许多领域和部门,如旅游资源、
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物资供应、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因而,为使旅游开发活动能够稳定、协调地发展,能够卓 有成效,还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旅游规划。 4.旅游社会学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旅游活 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广 泛的影响。

综合多本教材,基本按照《旅游学概论》的学科
体系进行,但有重要讲解和一般讲解之分。
主要参考书籍介绍
李天元版《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 谢彦君版《旅游学概论》及《基础旅游学》:分别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旅游出版社。其中《基础
旅游学》从2004年的第一版已经出到2011年的第三版, 被奉为“旅游学研究的经典力作”。2008年第二版被 评为教育部精品教材。
没有“旅游学”这个学科名称,只有“旅游经济”二级学科,
这与人们把旅游作为经济现象、用旅游经济来取代旅游学不无 关系;1998年调整专业目录时,又把旅游经济改为“旅游管理” 隶属于管理学下的工商管理专业;2012年升至一级学科。
旅游学研究旅游活动这一综合的社会现象,其理论内容 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征,如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文
“三要素”即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介)
主体即是指旅游者,动机、数量、结构、分布以及流动规 律等都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客体一般指那些已被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点), 其吸引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主观的旅游需求,旅游 资源及景点的规划与开发因而也成为旅游学需要加以研究的 重要课题;
马勇版《旅游学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 郭胜版《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天元:
南开大学教授,旅游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
理理论研究,旅游营销专题研究,专
业英语 社会兼职: 天津旅游学会常务理事 宁波市旅游工作高级顾问 人事部《旅游经济技术职务资格考试》 命题组成员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复苏。欧洲和日本仍然是旅游经济 学的老路子;而北美,地理学界首次加入到旅游研究的行列中 ,将旅游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提出来研究。
进入50年代,则更多的不同学科将旅游现象纳入自己
的研究领域,比如这一时期,北美学者在旅游对接待地的影 响研究和旅游心理学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最为突出。
在全球旅游大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问题
80年代新亮点—研究方法 旅游现象与社会多方面存在交叉重叠关系的社会综合体 跨学科研究的观点
90年代趋于精致与成熟
主题:多学科综合研究
新概念:“旅游社会科学” 意义: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至今天发展:网络、信息、社区公平······
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1927年春创刊的《旅行杂志》(于1954年停刊),是中 国第一本旅游杂志,它为我国旅游研究的开端搭建了平台。 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旅游学专著——江 绍原的《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是我国最早的用现代旅 游观点来探讨古代旅游现象的著作;
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认知时期、中期的过渡时期和近期
的发展时期(申葆嘉,1996)。
早期的认知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中期的过渡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期 近期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
早期的认知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意大利人波迪奥于1899年发表的《关于意大利外国旅 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一文,是理论上探讨旅游现象的首 篇论文。 1927年,罗马大学经济学教授马里奥蒂出版了名为《旅 游经济学讲义》的旅游学专著,第一次对旅游经济进行了系 统总结。世界各地,如德、法、瑞士、美国、日本等许多国 家的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旅游学的研究,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 逐渐构筑起了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旅游学研究内容
单纯经济研究 (准确) 一种综合现象
(1)旅游现象发展历史:历史、条件及其本质属性的研究
(2)旅游活动“三要素”:其各自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3)旅游影响: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效应的研究 (4)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组织、市场和政策法规的研究 (5)新动态:旅游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
3.方法论 一个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各自的专有方法。旅游研 究方法论是构成旅游学科体系的支撑系统。旅游学的研究方 法主要是在综合研究中,从其他相关学科借鉴而来的。
(二)分支学科层
分支学科层是在对旅游现象中具体对象的研究过程中, 由旅游学理论体系的扩展和深化而产生的分支学科,以及 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的分支学科所组成。在学科研究中,
5. 旅游环境学
旅游活动离不开环境,旅游与环境是共生关系,即良
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要发展旅游,需要对 环境进行保护;同时,环境保护也需要来自旅游业发展所 产生的经济收入的支持,旅游学对它们的研究形成了旅游 环境学分支。 6. 旅游史学 人类的旅游活动、旅游业、旅游学都有其发展历史,对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旅游学研究对象
一、旅游学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研究内容
关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探 讨,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时,会获得对旅游对象 的不同理解,一般都把旅游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 条件和各种关系的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直接具体对象是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两方面。
1933年,英国的F.W.奥格威尔出版《旅游活动》一书, 主要研究了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1935年,德国的吕克斯曼发表《旅游业概论》,英国的 诺尔瓦勒出版《旅游事业论》。 早期认知时期认为旅游活动主要是一种经济活动或 就是一种旅游业经营活动,这种理论主张造成几代人对旅游 现象根深蒂固的认识,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旅游研究纵深层次 发展的可能。
支学科层。
(一)综合层
综合层指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本身,是旅游学的最高层, 由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组成。 1.概念体系 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旅游、旅行、游览等等。 2.理论体系 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直接体现旅游学的学科内 容,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理论。旅游学 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便是由对旅游学对象的研究及其任务 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得以正常发展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又分为两个方向,
即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 (1) 旅游行业管理,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
门来进行管理,是政府和旅游组织对旅游事业的宏观管理。 (2) 旅游企业管理,是微观的管理。任何一个行业都是
由许多具体的企业组成的。
3.旅游开发与规划学 无论是旅游活动的发展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离不开
课程安排
课程时间:2013.10.30—2014.1.1,2个月19节38个课时。 旅游学基本问题部分4个课时;
主干章节重点讲解部分最少22-24个课时;
旅游业发展新动态部分10-12个课时,依据主干课程
讲解和学校活动安排情况灵活调整。
第一章节框架
第一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概况
现任职务 现任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 兼任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旅游与酒店 学科组组长,中美两国大学旅游与酒店 学院院长联盟(中方)主席,中国会展 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旅游局五A级 旅游景区评委会特聘评审专家,国家星 级酒店评审专家,同时是华美达光谷大 酒店等十多家酒店集团的投资与管理顾 问。 主要专长和学术观点 酒店投资策略与盈利模式研究与 咨询;国际酒店集团的品牌培植与推广 研究与咨询;中国国有和民族酒店的企 业再造与资产重组优化管理与咨询;中 外精品酒店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咨询; 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与咨询等。
马勇
课程体系
基本概念、理论和新动态有侧重讲解,主干章节重点讲解
有侧重讲解部分 旅游学基本问题 旅游学研究及旅游发展历史 旅游业发展新动态 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危机管理······
主干章节重点讲解部分
旅游活动“三要素”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旅游活动相关研究 旅游市场、旅游影响、旅游组织
旅游媒体(介)是指实现旅游活动的载体,主要包括旅游
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这些旅游基础设施的存在及其作 用的发挥,为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提供了重要 保障 。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概况
一、国外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从学术研究的阶段出发,国外旅游学研究的演进过程可
中期的过渡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期 二战期间,多数国家陷入了停顿和沉寂状态,中立国瑞
士除外,旅游学研究得以继续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42年瑞士圣加尔大学的《旅游总论概要》。较早提出
了旅游现象多方位、多层面结构的思想和需要多学科综合研
究的见解,遗憾的是,他们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 足够的重视。
,促使国外旅游研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近期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 初期影响研究 内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会影响,如经济、社会文化 ; 主力军: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和心理学学 者 70年代旅游影响研究持续升温 研究领域: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与生态 主题: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负面影响的深刻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