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杠杆的平衡导学案新版沪科
第十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_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及平衡条件习题课)202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及平衡条件
1.超市里的手推车如图所示,某顾客推着空车前进时,当前 轮遇障碍物A时,顾客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看成杠 杆,支点是___C___点;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顾客向上
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B___点。
【点拨】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由图可知,当前轮 遇障碍物A时,顾客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绕C点转动, 故支点是C点;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顾客向上提扶把,这 时手推车可绕B点转动,故支点是B点。
(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_动__力__×__动__力__臂__=__阻__力__×__阻__力__臂___。
实验 动力 次数 F1/N
1 2.5
动力臂
l1/m 0.2
22
0.15
3 1.5 0.1
阻力 F2/N
2
1.5 ①
阻力臂 l2/m 0.25
0.2 ②
(4)某小组对实验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3所示又进行了实 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 拉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因为这样做改变了拉__力__的__方__向__。 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 拉力的力臂应为____O_B___(填“OA”“OB”或“AB”)。
返回
4.如图所示,杠杆受力F的作用,图中能表示力F的力臂 的是( C ) A.OA段 B.OB段 C.OC段 D.OD段
返回
5.为了更好地开展网上直播教学,物理老师自制了“手机支 架”来录制在本子上书写的解题过程。如图所示,将手 机放在水杯上,用铁锁压在手机右端,防止手机掉落。 如果把手机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请画出阻碍手机 掉落的力的示意图和该力的力臂。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机械与人》教学教案
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课前准备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杠杆观察下图中物体的工作特点,请学生回答。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1)硬;(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
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让学生按下图分别操作。
(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提问:三次施加力的大小是否一样?答:不一样(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
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可能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大。
(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问:那跟什么有关呢?学生无法解释(必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出示课上练习纸让学生在图上画出过支点O作沿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段(这一点有些学生的准备知识可能不足,老师可先观察,若学生画得很好,老师就略画一下,若不行,老师就得详细示范给学生看)并标上l1、l2。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杠杆及平衡条件课件新版沪科版
二、杠杆的平衡 1.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_静__止__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__F_1_l_1=_F_2_l_2 _.
考点 1 力臂的画法 [典例1]<2013·南充中考>如图所示的水平杠杆中,O为支点,请 画出图中力F1和F2的力臂L1和L2.
6.<2013·泉州中考>如图所示,画出力F的力臂L.
[解析]本题考查力臂的画法.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确 定支点O后,从支点O向动力F的作用线画垂线段,垂线段与力F不 能直接相交时,可延长力所在线段. 答案:
7.<2013·兰州中考>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若杠杆
在使用前左高右低,要使它水平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一课时 杠杆及平衡条件
体验 认识杠杆 活动1:用起子起酒瓶盖. 活动2:用螺丝刀撬图钉.
<1>活动1中,起子可绕
点转动<选填"A"
"B"或"O">.
<2>活动2中,螺丝刀可绕
点转动,手抓住
点更省力.<均选填"A""B""C"或"O">
提示:<1>O <2>O A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探究 1 认识杠杆 结合"体验",思考以下问题: 1.活动中的起子、螺丝刀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剪刀、羊角锤等 工具在工作时都有哪些特征?杠杆是如何定义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认识杠杆和杠杆平衡
l1 O l2
3.
把跷跷板进行“简化”
4. 温馨提示:
F1
F2
5. a.调节木尺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木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6. b.水平位置平衡: 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或测出力臂。
1. 将带有刻度的木尺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调节钩码到O点 距离,使杠杆水平静止。
支点(O) 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1)
杠杆的画法
平衡条件: F1 ·l1=F2 ·l2
随堂训练
1. 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硬棒 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0 2. 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认杠杆和杠杆平衡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引入
能
撬
动 地 球 ”
“ 给 我 一
个
支
点
和
立
阿
足
基
点
米
我
德
就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认识杠杆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指甲剪、钳子、扁担、压水机手柄、自行车手闸...... 讨论: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共同点:都有一根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这种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12021/11/212021/11/2111/21/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 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212021/11/21November 21, 2021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 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12021/11/212021/11/212021/11/2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共52张PPT)
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 么问题?(至少写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画出杠杆受力的力臂.
5.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0.4m, 那么只要用 N的力就能撬起重50100N的一块石头
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 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得到了下 表内数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F1
F2
左边
右边
实验
次数 动力F1/N 距离L1/cm 阻力F2/N 距离L2/cm
1 0.5
10
1
5
2
1
15
1.5 10
3
1.5
20
2
15
分析与论证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杆 这
原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理 阿
。基
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归纳结论: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 就说杠杆处于平衡。
杠杆的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 F1+L1=F2+L2 假设二: F1–L1=F2–L2 假设三: F1/L1=F2/L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第十章机械和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知道杠杆的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理解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4、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合作探究】一、认识杠杆活动1:分别用撬棍撬大石块、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吸取式抽水机”抽水。
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1)它们都受到了______的作用。
(2)它们都绕着某一个____________转动。
(3)它们都是一根____________。
杠杆的定义: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活动2:观察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是: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表示。
(2)使杠杆转动的力是_ ________,用字母______表示。
(3)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_ _____,用字母______表示。
(4)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是,用字母______表示。
(5)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是,用字母______表示。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活动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其他的: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1)调节螺母,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用F1、F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1、L2表示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
移动其悬挂位置,使杠杆再一次水平位置平衡。
将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3)再次改变钩码的数量和悬挂位置,再做两次实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共24张PPT)
有什么共同特点?
绕这点转动
独轮车
绕这点转动 天平
生活中的杠杆
有什么共同特点?
绕这点转动
园林剪
绕这点转动 撬棒
杠杆五要素
动力
F1
l1
动力臂
阻力臂 支点 o l2
阻力 F2
知识点
一、杠杆的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二、杠杆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019年3月20日
愿你是一只追逐梦想的蝴蝶。
愿每一份精彩都源于这里
生活中的杠杆
有什么共同特点? 绕这点转动
钓鱼
绕这点同特点?
绕这点转动
剪刀
前臂 绕这点转动
生活中的杠杆
有什么共同特点?
绕这点转动
绕这点转动
裁纸刀
瓶盖起子
生活中的杠杆
3、一 条扁担长1.4m, 左端挂300N重的物体,右端挂 400N重的物体,问人肩能挑距左端多远的地方,扁担才能处 于水平平衡?
解:
设人肩挑距左端为L1,距右端为L2则有: L1+L2= 1.4m ①
由 F1L1 = F2L2得:
300N × L1 = 400N × L2 ② 由 ①、②得:
L1= 0.6m
进行实验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位 置平衡。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素养课件 第10章 机械与人
知识点 动能
物体具有的能量种类很多,而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能, 因此静止的物体可以具有其他形式的能,但是不具有动能.
知识点 动能
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就是要看物体是 否运动,运动则具有动能,静止则不具有 动能.
知识点 动能
为什么严禁超载超速?
机动车的速度越大,动能也就越大,越不容易刹车.因此要对车辆的 速度加以限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车型不同,车的载重量就不同,也 就是说,车的质量有大有小.如果车的行驶速度相同,质量大的,动能 大,在道路行驶时,危险性就大.因此,在同样的道路上,交通管理部 门会对不同车型设定不同的最高行驶速度.
知识点 认识杠杆
1.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且方向不一定 相反,但作用效果恰好相反. 2.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如果通过支 点,力臂为零.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4.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
知识点 认识杠杆
知识点 势能
弩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冷 兵器.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将 箭高速射出.
知识点 势能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因此与地面相比较,如 果物体没有被举高则不具有重力势能.
知识点 势能
因为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所以判断某 个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就是要看物体是否被举高,被举高则具有 重力势能,没有被举高则不具有重力势能;判断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 大小是否改变及如何改变,就要看该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是否改变及 如何改变.
学科素养课件
新课标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识溉工具.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机械与人知识要点梳理 (新版)沪科版
第10章机械与人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识点1 认识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但必须是硬棒,在使用时不能发生变形.2.杠杆的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支点可以在杠杆上,也可以不在杠杆上,但一定和杠杆相连,通常用字母O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字母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字母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注意,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不是点到点的距离.(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知识点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2.探究过程(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数值.(2)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不同数量的钩码,调整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恢复平衡,记下钩码数和对应的力臂.多做几次实验,分别记录力和力臂的值.(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字母表达式是F1×L1 =F2×L2.4.需注意的问题(1)当钩码挂到杠杆上之后,平衡螺母就不能再移动了,否则就破坏了杠杆原来的平衡.(2)探究过程中要避免杠杆两端钩码的个数相同,这样会出现力和力臂的和、差、积、商都相同的结论.知识点3 杠杆的分类与应用1.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时动力小于阻力,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时动力大于阻力,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小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时动力等于阻力.2.三种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可以省力,如羊角锤、剪铁皮的剪子等.(2)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如钓鱼竿等.(3)等臂杠杆:天平就是等臂杠杆.知识点认识滑轮1.定滑轮(1)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2)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3)定滑轮的实质就是等臂杠杆,或者说是等臂杠杆的变形.2.动滑轮(1)滑轮的轴不再固定不动,而是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2)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3.滑轮组(1)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2)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第3节做功了吗知识点1 做功的条件1.机械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2.做功的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知识点2 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公式:W=Fs.2.变形公式:F=W/s,s=W/F.第4节做功的快慢知识点1 认识功率(1)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时间长短,做功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2)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功的多少,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3.功率的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4.功率的计算:公式P=W/t.5.单位:国际单位为瓦(W).知识点2 功率的计算利用公式P=W/t来计算功率,计算时需要先求出功的大小,然后计算出功率,要注意时间的单位是秒.利用公式P=Fv计算,对于功率一定的机械,F越大,v就越小,如在汽车上坡时,由于功率不变,要用减速的方法来增大牵引力.第5节机械效率知识点1 正确区别各种功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2.额外功:使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知识点2 机械效率及探究1.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2)公式:η=W有/W总.(3)使用机械时,额外功总是存在的,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理:η=W有/W总.(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是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知识点1 功和能1.功和能的关系(1)—个物体只要具有做功的本领,不管物体是不是做功,物体都具有能量.(2)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物体做了多少功,就转化了多少能量.(3)功和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2.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一个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具有动能.(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的能,通常是以水平面为标准.(3)弹性势能:物体因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知识点2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机械和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本实验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一节,是第一节课《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实验的一个必做内容。
(2).本节实验是第一课时杠杆五要素概念的扩展和应用,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3).本实验十分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把概念运用到实验中。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会设计实验,并探究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进简单计算。
b、知道杠杆的平衡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交流合作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体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过程。
(2)、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归纳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
关键:理解杠杆五要素。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杠杆五要素,了解了杠杆中的基本概念,为本节实验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生活中对杠杆有一定接触。
本章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实验的猜想假设,推进实验过程。
为本实验提供了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基础。
3.学生对平衡已有一定认识。
4.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有一定困难。
三、教法学法和教具1.教法本节课用到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2.学法学生学习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用到实验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
3.教具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杠杆尺一把(不要平衡螺母或者把平衡螺母都调到最里边),50g钩码一盒,自制教具“T”形圆尺。
自制教具说明: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往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得到的结论也局限于水平位置平衡的情况。
造成学生会对“平衡”一词有误解,认为杠杆只有位于水平位置才叫平衡。
若改用“T”形圆尺,即使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也可以方便地测出力臂。
“T”形圆尺的横杆与竖杆相互垂直,通过一个可以在横杆上移动的滑块连接,方便让“T”形尺的竖杆与力的作用线重合,“T”形尺一端的圆孔与支点重合,横杆上便可以直接测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 第十章 1.1 杠杆 课件
8. 【中考·株洲】如图是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时 的情景。已知地面对两个手掌的支持力为360 N,对两 个脚尖的支持力为240 N,手掌到脚尖的距离为1.5 m ,则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为___6_0_0___N,人体重心到脚 尖的水平距离为____0_._9__m。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1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 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 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 以及作用效果进行分类。
3.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解 决有关问题。
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3. 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
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
【例1】下图中关于动力F1的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 是( C )
【导引】 画动力臂的方法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而 A、B选项中线段与动力作用线不垂直,所以A、B选 项错误;又因为D选项中,表示力臂的不是支点到动 力作用线的距离,故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新知小结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找到点(支点)和线(力的作用线), 由点向线作垂线段即可。画力臂的方法可记为:一找 点,二作线,点向线作垂线。
巩固新知
1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动力使杠杆转动,阻力阻碍杠杆转动 C.支点可能在杠杆的端点,也可能在杠杆中间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5.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交流与合作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返回首页
(3)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所示的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 小女孩可采取的做法是 小女孩应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变式训练2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 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是为了方便测量
力臂 。
返回首页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1 N。
测量序号 ①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2
10
②
2
15
1.5
20
③
3
5
15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
返回首页
2.实验数据及分析
实验次数 1
动力F1/N 2
动力臂l1/m 0.02
阻力F2/N 1
2
3
0.02
2
3
4
0.03
3
3.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阻力臂l2/m 0.04 0.03 0.04
返回首页
知识点三 类型
杠杆的运用 省力杠杆
示意图
返回首页
2.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臂l2对应的力F2。 如图所示
返回首页
知识点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 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D ) A.F1·OC=F2·OA B.F1·OD=F2·OB C.F1·OE=F2·OA D.F1·OE=F2·OB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包括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状态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杠杆的平衡状态。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撬棍的使用,引出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和杠杆的平衡状态。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使用杠杆实验器材。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知识拓展:介绍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翘板等。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2. 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转动状态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与力矩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含义。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何应用的。
2. 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的平衡状态下,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平衡关系,即力与力矩的关系。
举例:如翘板,当两边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翘板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杠杆的动态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翘板等。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共52张)PPT课件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018年5月24日
今天我们用塔吊建成现 代化城市!
复 杂 机 械 都 是 由 简 单 机 械 组 成 的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 动整个地球。”
10.1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认识杠杆 观察下列工具,思考并讨论其共同特征。
34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5
4 .画出图中作用在A 点最小的力 的方向 。
B
FA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4.如图所示,画出杠杆受力的力臂.
5.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0.4m, 那么只要用 N的力就能撬起重50100N的一块石头
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 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得到了下 表内数据:
标力臂——支点到垂足的距离,用
ι1表示动力臂,ι2表示阻力臂。)
19
二、杠杆的平衡
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归纳结论: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 就说杠杆处于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认识杠杆、杠杆的平衡
【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能求、作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学习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结构。
【学习难点】
力臂的概念及画法,变形杠杆的分析。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1.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2.力臂是支点到作用线的垂线而不是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课本第184页的内容,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为1824年在伦敦发行的《机械杂志》内的一幅画。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像这样,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固定点__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什么是杠杆的五要素?
答: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阅读课本第185~18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1.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通过杠杆两端的所挂钩码数和钩码所在位置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或写作:__F1l1=F2l2__。
2.什么叫做杠杆的平衡状态?
答: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3.根据教材说说为什么要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答: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对学:分享检测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②对子之间针对独学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一:如图所示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它可以看成一个杠杆,支点在O点,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
方案二: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A为重心,他的体重为550 N。
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是__1.5__m,大小为__330__N。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