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讲绪论
最新第一章 绪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讲学课件

43
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指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 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只能提出 非正式的试探性假设,目的在于寻求足 以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各种自变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能得到创造性的 结果。缺点是研究可能一无所获且带有 一定的风险。
44
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有明确的假设,在一定 的理论或事实根据的基础上,预测因操 纵自变量可能引起的结果,并考验所得 结果是否符合假设。研究的目的在于验 证自变量是否是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②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包括说明 实验目的、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操作 (即要给出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要使 研究的自变量可以进行操作)、变量的 测定方式以及实验的步骤等。要注意实 验设计是否合理和保证实验条件控制水 平一致。
49
③实验器材的准备和调试,检查实验仪器 是否可靠,性能是否正常。
④对被试进行训练,让被试熟悉实验环境, 理解实验的指导语以及进入实验状态。
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7.
李幼穗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天津:天津科 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5.
2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7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广义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 学科。 种系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 程。 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 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 发展的过程。 P4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验证一些假设 是否正确,研究也易获得成果,风险比 较小。缺点是创造性较差。
45
(3)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根据实验研究中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 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6课时理论环节学时数:36课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开课单位: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理论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和有关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的课程。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能够运用有关的理论来解释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初步学会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3.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1.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3.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4.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1.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3.学前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痛觉的发展4.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5.幼儿观察的发展6.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3.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4.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4.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4.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5.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6.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7.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8.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9.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3.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4.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5.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6.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7.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8. 幼儿口语的培养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1.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3.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4. 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5.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6.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第十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1.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2. 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 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4. 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5.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6. 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2.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5.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3.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4.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2.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3.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4.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6.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7.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5.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四、学时安排五、考核(一)主要考核内容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4.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5.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6.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7.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8.幼儿视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9.幼儿观察的发展10.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11.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2.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3.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14.想象概念及种类15.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16.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7.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18.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9.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20.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21.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2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3.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24.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2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6.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27.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28.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29.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30.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31. 幼儿口语的培养32.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3. 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34.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35.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36.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37.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38.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39.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40.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1.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42.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43.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4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45.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46.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47.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8.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9.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5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5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5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5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54.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
最新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讲绪论ppt课件

v 此事件与美国的“伊莎贝拉事件”非常相似, 说明家庭及其主要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儿童的社会化甚至一般的心理发展和精神健 康。
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v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 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 的。
v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心理发展的不同阶 段、不同方面在发展进行的速度、到达某一水平的 时间以及最终达到的水平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 趋势。
稳定性与可变性
v 心理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心理发 展的顺序、变化速度和主要年龄特征是大体稳定和 一致的。这是因为心理发展是受许多比较稳定的因 素支配的。例如:人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具有相 对稳定的程序,知识本身的深浅也是有一定的顺序 的,这就决定了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一定时期或阶段 内,有一定的、不能突破的限度,表现出基本相似 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如:半岁以前的儿童无论 如何是不会学会“说话”的,其心理发展水平处于 感知运动阶段。
v 心理发展的可变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 育的影响下,心理发展的某些年龄特征和水平可以 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v 例如,现在的儿童之所以比以前的同龄儿童更聪明, 就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快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许多早慧儿童的出现 便是最好的说明。
v 但是,如果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不良,正常的社会 生活条件被剥夺,也会造成儿童心理发展的滞后甚 至出现异常。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v 白痴学者(idiot savant)是指轻度或中度精 神发育不全(IQ低于70),而同时在某(些) 方面具有超群认知功能的人。其特殊才能可 表现在日期推算、计算数字、音乐、绘画、 背诵、查阅字典、下象棋,甚至是某一专业 知识领域。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密云社区教育中心❖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
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
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
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小学教育本科2017年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5011008 课程名称:儿童发展心理学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儿童心理发展特征为主。
在先修《心理学概论》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全面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 特征,同时对儿童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加深理解,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将来从事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多,条理性差,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要求学生结合见习,加深对儿 童心理各个领域发展及特点的认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2 .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掌握儿童认知过程、情绪、语言及个性的基本特点和规律;4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熟悉重要的几个理论问题及争论。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先修《心理学概论》。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 分:2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主要参考书: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鲁道夫•谢弗著、王莉译《儿童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4.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年。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地位。
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特点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上要求借助多媒体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12-18岁
18-24岁 25-65岁 65-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 自私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二、行为主义观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 反应 联结
• 经典行为主义 •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 主要观点:摒弃“意识、动机、思 维”等主观性强的概念,而推崇 “对行为的观察研究” • 关于发展的机制:经典条件反射 • 评价:推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忽视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将人 与动物等同起来。
性器期 (3-6岁)
•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 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 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 欲幻想。
•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 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 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 性父母产生嫉恨: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 性器性格: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 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 性,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 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 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 子。
• 重要概念: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和惩罚; 自我效能; 模塑作用(modeling)/榜样作用;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适应、平衡、动作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 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发生认识论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研究设计
• 在数据信息收集完成之后,就要对数据进 行分析,探讨事件与行为的关系 • (一)相关设计:
• 例如:研究看暴力电视节目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 研究设计:测量儿童收看暴力电视节目的量及对 同伴进行攻击的量,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 • 特点:不改变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只是通过观 察等自然的方式去研究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 缺点:无法判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 观看暴力电视节目 攻击性行为 ?
• (二)实验设计
• 在实验室控制的环境下,操纵自变量,从而观察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 研究目的:找出暴力电视节目与儿童攻击性行为 之间的关系 • 研究假设:观看暴力节目是儿童高攻击性的原因 • 自变量:观看暴力节目 • 因变量:攻击性行为 • 实验设计:研究者让实验组1的儿童看有大量暴力 行为的节目,实验组2看少数暴力行为的节目,最 后比较两组儿童在观看后攻击性行为的变化
遗传和环境之争
华生:“请给我十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 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的世界中教育,那么,我可 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 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成为一个医生或 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领袖,或 可以训练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高尔顿: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逐渐获得客体永存性 发展出延迟模仿
2、前运算期(2-7岁)
什么是“运算"? 特点:自我中心、思维片面性、泛灵论、直观形象思维、不可逆性、 不能守恒等 游戏的重要性: 自我治疗、自我教育、获得自我效能感 3、具体运算期(7-11岁) 借助实物进行思维 4、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 摆脱实际物体
• 纵向研究
• 又叫追踪研究,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 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同一个体心 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

医疗服务机构
传统
社区活动场所所 祖辈及亲朋
外层系统统
宏观系统
微观系统,孩子即时(直接接触)环境中的作用系统
中间系统:即时环境(直接与孩子相互 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
外层系统:非即时环境,间接影响孩子
宏观系统:外层系统和中间系统“蒸发 ”出的文化氛围 动态系统:以上四个系统的状态属性
小艾尔伯特实验
斯金纳区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 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行为就是刺激——反应联结
心理发展的机制:条件反射
外界刺激的强化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 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两者相 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儿 童可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2、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重难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 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 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 物体是分别存在的。
万能养育机到底缺乏了什么?违背了什么?
缺少的是父母之爱、同伴之爱和社会 之爱。没有爱生命便不能成长。
违背了个体成长的规律。语言的发展规 律、社会性发展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等 等
。
启示: 从事儿童教育要先要有颗爱心(最重 要的),然后学习好儿童发展的基本理 论知识,并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幼 儿教育中的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谈话法 例如,某班老师想了解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在提问时应该特别注
意孩子的表情,尽可能保护孩子幼小的内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避免伤 害、吓唬儿童。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作品进行分
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最常见的是 对儿童的日记、绘画作品、工艺制品等作品进行 分析。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思考: 你认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
究意义有哪些?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有助于丰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儿童观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本课重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意义 4.研究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发展心理学
是基础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作品分析法 【案例分析】
受虐女童笔下的《幸福的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特殊性原则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类型
(一)横断研究设计
(二)纵向研究设计
(三)混合研究设计
例如:瑞文测验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2、掌握心理发展的内涵3、了解有关童年期儿童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教学重点:儿童心理发展与流派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前言: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日本N.H.K.电视台记者汤田美代子的调查:中国独身子女与非独身子女教育的不同:1、小学上学放学时都有一大群家长接送,连到了三、四年级还是这样;2、双休日小孩大都反映不开心,原因之一是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以外,家长还要加码,还要学钢琴、学美术、学书法,比平时负担还要重,压力很大。
还有家里没有小伙伴玩,邻里之间很少来往等;3、小学生不少表现为怯懦、孤独、不和群、不关心别人等。
她发问:1、小学是就近入学,上学放学连这点距离都不敢独来独往,将来怎么自立?2、从小不和群,不关心别人,将来怎么融入社会?她说:我相信你们以前肯定不是这样的,一定是独身子女之后出现的教育现象。
这是心理素质上出现的新问题。
童年时代,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
怎样应对未来世界,牵动着所有与此相关的人的心。
第一节儿童教育与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性质科学求真,心理学的真就是心理的真实状态是什么。
(一)研究心理事实:是什么(二)研究心理规律:为什么(三)研究心理机制:怎么样(四)研究心理本质:源头、过程、方向(五)研究心理学知识的应用1、应用心理学的研究途径:营销心理学如何应用营销实践2、心理学应用的研究途径:用韦伯定律制定营销策略二、儿童教育需要心理学儿童教育同样要求真。
为了教育儿童,首先就该了解他们。
中外教育史表明,人们为了认识儿童心理的特点,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无论是在欧洲的中世纪,还是我国的封建社会,那时候对儿童的心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把儿童当作是处于社会边缘的。
未发展好的成年人来对待。
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儿童没有任何地位,在教育中也毫不考虑儿童的特点,严重地摧残了儿童身心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孕期 Prenatal
怀孕到出生
婴幼儿期 Infancy and Toddlerhood 0-3岁
儿童早期 Early Childhood
3-6岁
儿童中期 Middle Childhood
6-11岁
青少年期 Adolescence
11-20岁
成年早期 Early Adulthood
态。不能干扰被观察者的行为和活动。
37
⑥观察时要做精确而客观的记录,并对观察的 材料尽可能地进行定量分析。为此,在观察时 要注意记录行为持续的时间、行为出现的次数 等。
⑦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最好是几个人 同时进行观察,然后核对各自的观察结果是否 一致。
⑧观察时注意凭借一些现代化的记录仪器,如 录音机、录像机等来补充现场观察的遗漏。
洛克(1632-1704)——蜡板说——教育 决定论者;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天 赋说,生来具有是非观念和追求秩序与 健康成长的需要,阶段、成熟,儿童是 有别于成人的、独特的,其发展由内在 的天性所决定。
19世纪中期达尔文(1809-1882)—— 科学儿童研究的鼻祖
26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4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社会的前进有一 个发展过程。
早期侧重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这就构 成了儿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心理学家提出 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即出现了所 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
25
17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思想——新 的理性思想,强调人的自尊和尊严。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理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7、18岁左右。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人物:●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格塞尔的实验与观点。
●双胞胎爬梯实验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
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P9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劳伦兹P131935年,奥地利人洛伦兹(Konrad Lorenz)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
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