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1. 词:在古代文学中,词是指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词的特
点是短小精炼,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古代文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骈文:骈文是一种形式繁复、语言丰富多变的文学体裁。
它以雕琢的修辞和
华丽的辞藻为特点,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和反复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句子或段落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和华美的效果。
骈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运用于散文和诗歌创作。
3. 辞章:辞章是指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写作形式。
它以“篇章”为主体,通过辞
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达文学形式和意义。
辞章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纪传体、赋、咏史等。
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赋:赋是一种以描写具体事物和情景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赋可以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风貌等,通过瑰丽、生动的语言来渲染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赋作品,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赤壁赋》等。
5. 韵文:韵文是一种依照一定的音韵规律组织诗歌和文辞的文学形式。
古代文
学中的很多诗歌、词曲都是以韵文形式呈现。
韵文通过押韵和平仄的安排,使文章或诗歌具备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必背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代表了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和风格,了解它们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2004——2013年)2004年1·献诗、采诗、删诗:是古代关于《诗经》编订和成书过程的学说。
所谓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周王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
采诗是指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确切与否尚有争论。
但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朝廷。
所谓的删诗,是指汉人认为,诗经编订成书,经过孔子的删订。
事实上,孔子只对《诗经》做过正乐工作,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2·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是杨雄在《法言·吾子》中对不同类型的赋体做出的评价。
这里的诗人之赋,指的是屈原的骚赋,杨雄认为,屈原的赋符合诗经精神所以称之为诗人之赋。
辞人之赋指唐勒,景差,宋玉,枚乘之赋,其实就是指汉大赋。
诗人之赋丽以则,是指屈原的骚赋不失讽喻精神,虽丽而有法度。
辞人之赋丽以淫指大赋在辞章上太过分注意修饰,而失去了讽谏意义。
3·左思风力: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左思诗歌的评价,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上独标一帜,成为当时成就最高的诗人。
左思的《咏史》诗被钟嵘认为是“五言之警策”。
他借咏史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
情调高昂,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这种诗歌精神即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其诗歌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气势壮大,慷慨悲凉。
他们反对纤小绮靡的上官体,提倡刚健骨气,为初唐诗坛吹进一阵清新空气。
四杰扩大了诗歌题材,推动了律诗歌发展,但诗作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5·古今作者,唯昌黎最高。
行文叙事,面目首尾,不再蹈袭:这是明代吴讷在《文章变体序说》中对韩愈墓志铭文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他对墓志铭文的发展与革新。
韩愈在碑志写法上不拘格套,别出手眼,尤其重视细节描写,借一二琐事将传主性格、心态巧妙展现出来,成为生动的人物传记。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章先秦文学一名词解释1、神话:远古口头文学的一种,它作为原始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想象和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神话以炽热的激情,神奇的幻想,表现了原始人类企图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赞颂。
2 原始歌谣:为原始人集体口头创作,代代相传,反映了初民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
特点:口头性(无文学) 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3今文诗:又称?三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鲁(申培公)、齐(猿固生)韩(燕人韩婴),它属今文经学派,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东汉趋向于衰落。
4毛诗:以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著称,大毛公《传》小毛公《毛》。
《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为晚出,?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弱,《毛诗》代之而兴。
5、诗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6、甲骨卜:钟鼎器铭文发展的洋洋大观的史家散文,由简而繁,由质而文、由片段的文辞到较为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记人,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留下了悠久的传统7、春秋三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8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9、《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
其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天命神授?,最大特点是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10《论语》:是一部论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11《孟子》:和《论语》《中庸》《大学》共称为?四书?,今存七篇。
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等。
每篇又各分上下两篇。
它和《论语》都是儒家崇奉的经典,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二卷(秦汉文学)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二卷(秦汉文学)
引言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秦汉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秦汉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帮助考研学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和创作风格。
论述
1. 乐府
乐府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包括乐府民歌和乐府舞曲。
乐府的创作受到民间歌曲的影响,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爱情、劳动、战争、祭祀等方面的题材。
其特点是用白话诗的形式表达,语言简练明朗,富有抒情感染力。
2.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南朝刘勰所编的文言文文学总集,收录了从先秦时期到晚唐时期的精品文言文作品。
它对后世的文言文写作有重要影响,成为后来文言文的范本。
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3.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指汉朝时期乐府诗歌的汇编集,主要有《乐府
诗集》、《乐府馆帖》、《乐府骈文集》等。
这些乐府诗集对于认识秦汉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创作风格具有重要意义,里面涵盖了大量的抒情、叙事和议论题材,是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4. 神仙谱
神仙谱是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以记载神仙和仙
人的事迹和功绩为主要内容。
这些神仙谱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求仙寻道的心理和思想状态。
神仙谱中常常出现神仙的修行过程、神仙的形象描绘和神仙的神奇能力等元素,是研究古代宗教信仰和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5. 赋
赋是秦汉时期一种以叙事、描写为主体的文学体裁,与乐
府合称。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第一篇: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
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4、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
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
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
《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6、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一、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 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左思风力:在太康时期的诗人左思,其诗歌内容深刻,笔力遒劲,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
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后人称之为“左思风力”。
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较少反映社会生活。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因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肖陵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 沈约、谢跳、王融、何逊、阴铿等。
其中谢眺成就最高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魔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
虽然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志怪小说兴盛的土壤。
代表作: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趣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志人小说兴盛与土族文人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初唐四杰:指在唐代初期颇负盛名,且以文词齐名天下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均怀才不遇,生活潦倒,他们的诗作具有慷慨昂扬的情调,感情充沛,气骨刚健,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四杰中以王勃成就为最高。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韩孟诗派: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张籍、卢仝、李贺、贾岛等人。
其特点是,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一、先秦1.上古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诗六义《诗经》六义之说法,流源于《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说法与《周礼》相同,“风雅颂”指《诗经》按音乐性质不同的划分,“赋比兴”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3.风雅颂《诗经》所收录的音乐均为曾入乐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种。
风,即地方音乐曲调,十五国风是十五个不同地区的民歌音乐。
“雅”,即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音乐。
“颂”指祭神祭祖用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
“颂”包含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也是我国最早的史料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尚书》的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5.春秋笔法春秋时期经孔子编定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但记事简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事件的简略排比)。
《春秋》一子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为“弑”。
)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6.《庄子》“三言”《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托于他人他物的语言。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楚、取信于人,必须“籍外论之”。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二卷(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秦汉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
1. 神话小说:神话小说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再创造和加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的一部文学著作,由刘义庆编撰而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散文集,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3. 乐府诗: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
散曲体诗歌,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着
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汉时期是乐府诗的鼎盛
时期,其代表作品有《长歌行》、《木兰诗》等。
4. 飞燕走马:飞燕走马是秦汉文学中的一种
叙事形式,具有古老的土风和闲逸洒脱的特点。
其以速度、轻快为特色,形象生动,具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 石渠阁序:《石渠阁序》是东晋文学家王
羲之所写的一篇文艺理论著作,也被誉为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文以讲述书法审
美和实践的经验为主,更为重要的是,它强
调了审美方面应该遵循“以行求是”和“有以待到”的原则,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一、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魅力。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1. 诗经:又称《国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来自不同诸侯国家的诗歌,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宝贵资料。
2. 五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形式简洁,内容丰富,是唐诗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3. 七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七个字,有比五言绝句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是宋诗时期的主要诗体之一。
4. 神话:是古代人们创造的关于神灵和英雄的故事,用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是古代文学中富含幻想和神秘色彩的重要形式。
5. 历史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戏剧形式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叙事和戏剧冲突的双重特点。
6. 传记: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实事为基础,以记载人物生平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对于了解历史人物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7. 讽刺: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讽刺、嘲笑等方式,以幽默的方式批评或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或个人的缺点。
8. 对联:是古代文学中传统的艺术形式,由上下两行对称、相对呼应的诗句组成,形式简练、意境丰富,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9. 古文:指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散文和史书等文体,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0. 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讴歌、赞美英雄、宣扬美德,形式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11. 饮食文化:反映古代饮食习俗和文化传统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描述食物、菜肴和饮品等来表达人们对美食的欣赏和追求。
12. 戏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寓教于乐,使观众在欣赏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13. 叙事: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详细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转折点表现出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考研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
考研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考研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考研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诗经学名词,也叫做“六诗”,即为风、雅、赞歌、诗赋、比、启。
一般来讲,风、雅、赞歌就是根据音乐的相同而对《诗经》展开的分类,诗赋、比、兴则就是《诗经》所用的表现手法。
风分15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就是周王朝轻易统治者地区的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和无取,就是宗庙祭拜用的舞曲。
诗赋就是“东照宫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即为设色陈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为惹来假令设喻;启就是“先言他物以引发所咏之词也”,即为托物曲枝。
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有人认为这三部书是解释《春秋》的,故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就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稀释中原文化的精髓而缔造的一种崭新诗体。
句式以六、七言居多,多用“兮”字,具备浓郁的地方色彩。
因《古诗》就是楚辞的代表,故后人又把楚辞称作“哦”或“骚体”。
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编成为一集,名叫《楚辞》。
乐府、汉乐府、汉乐府民歌乐府原指音乐机构(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始于秦,汉武帝时规模甚小。
魏晋六朝时,又把乐府原唱的诗歌也叫做“乐府”,于是乐府机构的名称变成具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
汉乐府包含贵族文人制作的歌辞和收集去的民间歌辞两类作品,后者具备猛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就是汉乐府的精华所在,因此,我们常说道的汉乐府,多就是指汉乐府民歌而言。
(特别注意:宋元以后的词、曲,有时也表示“乐府”,例如《东坡乐府》就是苏轼的词集,《东篱乐府》就是马致远的散曲集。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汉初流行骚体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劝百而讽一”,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篇幅短小,针砭时弊,语言整饬,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
【考研】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3、四家诗:汉代传授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
三家诗为今文诗学,并立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流传至今。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声无辞。
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手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7、《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八国史事。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南京大学考研)
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表现了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如先民的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等,对原始人意义重大。
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记载甚少,零散不全。
《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
2.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多用“兮”字咏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融汇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发展中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
5.《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那可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啊,里面的名词解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
先来说说“建安风骨”吧,这建安风骨就像是古代文学里的一群超级英雄。
建安时期的文人们,一个个都像是充满热血的战士,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刚健爽朗的风格。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就像是这个英雄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们的诗歌就像烈酒,一口下去,那股雄浑壮阔的气息就直冲脑门。
曹操的诗,好比是战场上的战歌,豪迈而又充满霸气,读起来就感觉自己能跟着他驰骋沙场。
“田园诗派”呢,这就像是古代文学中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是这个世外桃源的大当家,他的诗就像一幅幅清新的田园画卷。
读他的诗就仿佛自己置身于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之中,旁边有小溪潺潺流过,还有几只小鸡在啄米。
田园诗就像是一阵清风,吹散了城市里的喧嚣和浮躁,让人内心变得无比宁静,就像在炎热的夏天喝了一杯冰爽的酸梅汤。
再聊聊“词牌名”,词牌名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魔法咒语。
每一个词牌名背后都有它独特的规则和韵律,就像不同的魔法有不同的施展方式。
像“清平乐”这个词牌名,就像是一个优雅的宫廷舞者,它规定的格式让词人在这个框架里跳出最美的舞蹈。
而“西江月”则像是一个洒脱的江湖侠客,有着自己独特的步伐和韵律。
“唐宋八大家”可不得了,这就像是古代文学界的八大天王。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位就像文学界的武林高手。
他们的散文各具特色,韩愈的文章像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能够斩断思想的乱麻;苏轼的文章则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充满了奇思妙想,又像是一个百宝箱,每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元杂剧”就像是古代的电视剧,只不过是舞台版的。
关汉卿这些剧作家就是编剧兼导演,演员们就在那一方小小的舞台上演绎着人间百态。
元杂剧的剧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让你捧腹大笑,一会儿又让你心酸落泪。
“明清小说”就像一个超级大超市,里面什么类型的商品都有。
《三国演义》是军事策略的宝库,像一部充满智谋的兵书;《水浒传》像是一群梁山好汉的热血传记,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像鲜活的小老虎;《西游记》则像是一场奇幻的魔法之旅,唐僧师徒就像一群勇敢的冒险者在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闯荡;《红楼梦》可不得了,那是一个巨大的情感迷宫,里面的人物关系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但是又吸引着你去一点点解开。
古代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一、先秦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文库。
神话的历史化:《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站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诗经的三种成书过程:1.王官采诗说: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
《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记载周朝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2.公卿献诗说: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
《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3.孔子删诗说: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5篇,整理出了《诗经》。
古代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先秦文学神话和传说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一般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尤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传说是与历史事件、人物相联系的或与地方事物(名胜、古迹、风俗、地方特产或常见事物)有关联的幻想性散文叙事作品,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传说中的一切虚构因素、幻想成分、奇异形象总是要与一定的可信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民间传说范围比较广,故事形式多样,通常以一定的现实事实为基础而加工创造。
神话的故事只能是关于神的,带有超自然色彩。
很多神话也属于民间传说,但民间传说不一定都是神话。
神话和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与后代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它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中国的神话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
神话历史化的方法主要有删减和改造。
在我国,神话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开始了,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此外,中国古代的神话还被道教所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现、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 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二弹(秦汉文学)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二弹(秦汉文学)秦汉文学《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 239 年左右。
全书分 12 纪,每纪5 篇;8 览,每览8 篇;6 论,每论 6 篇,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 篇(今存 160 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并且将各家不同学说巧妙地纳入到自己的理论框架中。
此外,《吕氏春秋》还运用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的散文以及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事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贾谊贾谊,河南洛阳人,18 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
文帝即位后,贾谊任博士,掌文学典籍,后又被擢升为太中大夫。
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
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他们在文帝面前进言,动播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文帝让贾谊离开长安,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后人称贾谊为贾长沙、贾太傅。
文帝七年(公元前 175),贾谊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
此时文帝虽仍赞赏贾谊的博学,但对于他多次上疏陈述的政治主张并不采纳。
后来梁怀王骑马摔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经常悲泣自责,不久而逝。
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著有《新书》58 篇,包括专题政论文、就具体问题而写的疏牍文以及一些杂论。
除此之外,贾谊还有赋7篇,但是大多已经亡佚。
《淮南子》《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 21 篇,原称《淮南鸿烈》。
自认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东汉高诱说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人经道。
”作为一部理论著作,《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重点在于“纪纲道德,经纬人事”,处处紧密关合着现实。
董仲舒董仲舒(前 179 ~前 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一生著作甚丰,其影响最大者,则为《汉书》本传中所载《贤良对策》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资料( 注:名词解释部分也需要阐述历史沿革,等等,其中一定要交代清楚。
注意一下。
)一、先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
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
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独行于世。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南X》《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田仪》六篇,有声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
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文大序》“诗有六义”句《疏》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这就是所谓“六义”的由来。
6、风雅颂这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
“风”也称“国风”,“风”是乐歌曲调的意思,“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等十五个地区的乐歌,共一百六十篇。
“雅”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包括“大雅”“小雅”两部分,“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一百零五篇。
“颂”分为“国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风雅颂分类的依据,主要有音别和义别两说:1、从音乐角度划分:郑樵“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昆虫草木略序》);2、从内容体裁角度划分,《毛诗序》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行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音乐特点的形成,与其用途和地域的特点也密切相关,而不同特点的音乐,应用场合也不同,风雅颂最初只是一种音乐分类,在流传中,也有了内容的区别。
7、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成为诗之“六义”。
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比兴是《诗经》广泛运用的形象化手法,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8、变风、变雅《诗大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
“正风”“正雅”是两周王朝兴盛时的特点,“变风”“变雅”则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所谓“王朝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郑玄《诗谱》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列为“正风”,其余十三国均为“变风”。
将《小雅》中《鹿鸣》至《菁菁者x》十六篇,《大雅》中《文王》至《卷阿》十八篇列为“正雅”,认为它们是文王、武王、成王时期的作品,其余则都属“变雅”,认为是西周中衰之后厉、宣、幽三朝的作品。
正变说反映了汉儒将作品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
9、大、小雅《毛诗序》说“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孔颖达疏则云:“诗人歌其大事,制为大体,述其小事,制为小体,体有大小,故分为二焉”。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10、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
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
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据说原有一百篇,秦火之后,汉初仅搜集到二十九篇(伏生传书),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为《今文尚书》。
汉景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称之为《古文尚书》,比今文多出六十篇,不久亡佚。
东晋人梅x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从今文尚书中折出33篇,流传至今,连同原来的《今文尚书》共58篇,也称《古文尚书》。
《尚书》包括虞、周、夏商书。
《虞书》《夏书》非虞夏时作,是后代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
11、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历史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又简称《三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作者为左丘明,难以考证。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作者是齐人公羊高,《谷梁传》又名《春秋谷梁传》或《谷梁春秋》,作者是鲁人谷梁赤,《三传》中《左转》的成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侧重阐发《春秋》经义,叙事较少,以议论为主。
二书文学价值不能与《左传》并论,但在经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都有深远影响。
12、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于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的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
13、楚辞: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其本义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场”(宋黄伯恩《翼骚序》),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大的区别。
它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为基本句式,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表现楚国的风俗民情,又吸收楚地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吧楚辞称为“赋”。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14、九歌:《九歌》本是古代乐歌,据说它是启从天上偷来的。
《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
《九歌》中共有十一篇,与题目所示的“九”不合,历代学者多有解释,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其余每篇各主祀一神。
《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和民歌有血缘关系。
15、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
“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较之《离骚》具有更多的纪实性。
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较为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16、山海经:我国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时,秦汉间又有附益。
现有晋郭璞注本,全书共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
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里、部落、物产、民俗等情况,多及异物灵怪,充满了神奇色彩,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宝库。
17、淮南子:是西汉皇室贵族淮南子刘安招门客编成,共21篇,十几万字。
是两汉一部大著述。
原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以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8、楚辞章句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完成的《楚辞》注本,西汉成帝时,刘向辑“楚辞”十六卷二十五篇,东汉王逸增入已作《七思》一篇,或《楚辞章句》十七卷,并为之作注,在资料训诂方面,多有依据。
保存了不少汉代的旧说。
19、风骚《诗经》和《楚辞》代称,《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楚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流派的典范。
“风骚”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极为深远。
20、百家争鸣这是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学术界相互论辩和驳难的概况说法。
“百家”是对当时各个学术流派的总称。
当时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正所谓“百家竞起”“九流互作”,形成了处士横议的局面。
在诸子百家中,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名的有儒、道、阴阳、名、法、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各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1、庄骚《庄子》和《楚辞》的并称,语出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庄子》是我国第一部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散文著作,与屈原《楚辞》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其相似之处,故庄骚并称。
22、寓言寓言是采用虚构假设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
寓言和故事有区别,它以寓意为本体,有比喻寄托,主旨多借此寓彼,借古喻今,以物喻人,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
寓言和比喻有区别,它以虚构的故事为喻体,用简单的对话或细节刻画成故事情节,其故事本身就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