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在导引头中的应用

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在导引头中的应用
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在导引头中的应用

雷达原理大作业——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在导引头中的应用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完成人及学号:

杨超()

王东旭()

韩孟洲()

程荣()

谭宗欣()

于振浩()任课教师:饶鲜

目录:

一、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简介- 4 -

1.单脉冲雷达- 4 -

2.自动测角系统- 4 -

3.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 4 -

二、单脉冲自动测角原理- 5 -

1.振幅定向法- 5 -

2.相位定向法- 7 -

三、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的特点- 7 -

1.角度跟踪精度- 7 -

2.天线增益和作用距离- 8 -

3.角度信息的数据率- 8 -

4.抗干扰能力- 8 -

5.复杂程度- 8 -

四、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的仿真- 9 -

五、单脉冲雷达的应用- 12 -

六、总结- 13 -

一、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简介

1.单脉冲雷达

单脉冲雷达是一种精密跟踪雷达。它每发射一个脉冲,天线能同时形成若干个波束,将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比较,当目标位于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相等,信号差为零;当目标不在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不等,产生信号差,驱动天线转向目标直至天线轴线对准目标,这样便可测出目标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从各波束接收的信号之和,可测出目标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测量和跟踪。

2.自动测角系统

在火控系统中使用的雷达,必须快速连续地提供单个目标(飞机、导弹等)坐标的精确数值,此外在靶场测量、卫星跟踪、宇宙航行等方面应用时,雷达也是观测一个目标,而且必须精确地提供目标坐标的测量数据。

为了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精确坐标值,要采用自动测角的方法。自动测角时,天线能自动跟踪目标,同时将目标的坐标数据经数据传递系统送到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和自动测距需要有一个时间鉴别器一样,自动测角也必须要有一个角误差鉴别器。当目标方向偏离天线轴线(即出现了误差角ε)时,就能产生一误差电压。误差电压的大小正比于误差角,其极性随偏离方向不同而改变。此误差电压经跟踪系统变换、放大、处理后,控制天线向减小误差角的方向运动,使天线轴线对准目标。

用等信号法测角时,在一个角平面内需要两个波束。这两个波束可以交替出现(顺序波瓣法),也可以同时存在(同时波瓣法)。前一种方式以圆锥扫描雷达为典型,后一种是单脉冲雷达。

3.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

单脉冲自动测角属于同时波瓣测角法。在一个角平面内,两个相同的波束部分重叠,其交叠方向即为等信号轴。将这两个波束同时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比较,就可取得目标在这个平面上的角误差信号,然后将此误差电压放大变换后加到驱动电动机,控制天线向减小误差的方向运动。因为两个波束同时接收回波,故单脉冲测角获得目标角误差信息的时间可以

W波段雷达导引头技术

W 波段雷达导引头技术分析 郭玲红1,吴卫山1,2 (1.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 2.航空制导武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河南洛阳471009) 摘要:由于电子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低频段电子干扰设备已经非常完善,低频段主动雷达的工作效能相应地大幅度降低。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对国内外雷达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影响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主要因素的分析,说明了采用更高频段的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以W 波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及应用为前提,对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解,论述了W 波段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实现方案、关键技术解决途径,得出W 波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具有策略上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的结论。关键词:W 波段;雷达导引头;电子对抗;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TN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2)23-0114-03 W-band technology applying for radar seeker GUO Ling -hong 1,WU Wei -shan 1,2 (1.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emy ,Luoyang 471009,China ; 2.Avi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Airborne Guided Weapons ,Luoyang 471009,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against technology ,low frequency band jamming devices have very perfect ,the low frequency active radar ’s performance is greatly reduced accordingl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 -interference ability of radar system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trend of radar ,and the impact the radar system of the main factors of anti -jamming ability is analyzed to show the higher frequency band radar seeker technology on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With W-band radar seek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premise ,the need to solve the key technologies used in the decomposition ,discusses the W-band radar seeker of basic implementation scheme ,key technology solutions ,draw the W -band radar seeker technology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ical feasibility conclusion. Key words:W-band ;radar seeker ;electronic against ;the key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2-07-22 稿件编号:201207140 作者简介:郭玲红(1972—),女,河南洛阳人,硕士,高工。研究方向:雷达导引头总体设计。 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战场的电磁环境非常严酷,特别是在X 和Ku 波段,电子干扰设备已经非常完善,这必将大大降低该波段的主动雷达弹的作战效能。近年来随着毫米波(30~40GHz )通信的快速发展,该波段的电子干扰设备也不断涌现,因此对Ku 波段导引头的影响会日趋严重[1]。 从抗干扰的角度讲,开发W 波段的导引头是必然趋势,因为W 波段的可用带宽很宽,为23GHz ,在敌方不精确知道被干扰的工作频率时,很难进行干扰。另外对W 波段孔径为 135mm 的天线,其波束宽度约为1.5度,这么窄的波束也大 大增加干扰困难。同时窄波束也为导引头提供了较高的角度分辨力,进而提高其跟踪精度、制导精度和多目标识别能力; W 波段雷达导引头由于工作波长短,对相同的目标速度可获 得更大的多卜勒频移,如对速度为30m/s 的运动目标,Ku 导引头的多卜勒频移为3kHz ,而W 波段导引头的多卜勒频移为20kHz ,这就大大增强了对低速目标的识别能力,从而增强了导引头的低空下视能力和对地(运动目标)攻击能力[2]。 W 波段工作波长短,器件尺寸小,重量轻,适合小型化设 计的要求;而且其可用带宽宽,具有较高的距离分辨率;天线波束窄,具有较高的角度分辨率;具有多路径效应小、波束窄和地物散射系数小等特点,减小了地杂波功率密度,具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W 波段导引头在近距离扫描成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背景 国外对毫米波技术的应用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在元 件、器件、制造工艺、仪器设备等基础领域方面,已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为系统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业保证。特别是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90年代进入第二阶段的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规划取得了重大突破后,新型高效、大功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20卷Vol.20第23期No.232012年12月Dec.2012 -114-

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结构设计

第8章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结构设计 8.1红外成像导引头对结构的要求及结构设计内容与原则 1.红外成像导引头对结构的要求 好的总体方案要靠好的结构设计来实现,特别是对于小体积红外成像导引头来说,结构设计至关重要,结构设计方面的一小步突破可能就会为优良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总体方案提供技术基础。 红外成像导引头对结构有如下要求: (1)严格限制体积和重量。红外成像导引头一般装在导弹的前端,必须严格限制体积和质量。为了增加有效载荷,一般都要求红外成像头质量轻,把有效的载荷让给战斗部,但在某些场合为了增加导弹的静稳定度反而希望红外成像导引头有比较大的质量,小质量固然不容易实现,在体积受限的条件下实现大质量也十分困难。另外保证红外成像导引头的质心满足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构设计时必须选择紧凑的组装方式,电子舱结构设计时尽可能提高装填密度,随动平台设计时尽量避免笨重的实体结构。 (2)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红外成像导引头要承受导弹飞行过程中的冲击、振动、过载等各种恶劣力学环境条件,特别是需要具备高加速能力的导弹,红外成像导引头要承受大过载。同时,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成像探测器抗冲击、抗振动能力极其有限,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如减振设计等。除了要承受飞行时的恶劣环境外,还需要承受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高低温工作环境、盐雾和霉菌等。所有这些都要求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结构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结构设计时要保证红外成像导引头在承受各种静、动、热载条件下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满足各项动力学性能要求。 (3)高精度。成像系统安装在随动平台上,成像系统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测量精度;陀螺安装时要保证测量轴与导弹各轴保持平行;红外光学整流罩安装在红外成像导引头壳体上,光学系统是活动的,红外光学整流罩与光学系统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可靠成像,因而对红外光学整流罩的安装精度要求较严;印制电路板与总线板之间也要求足够的连接精度,否则不能保证有效的电气连接。所有哲学都对结构设计提出了高精度的要求。 (4)气动性能要求。红外成像导引头是导弹的一个舱段,除了搜索跟踪目标外还必须维持导弹气动外形的完整性。导引头接受设计时应尽量保持与理论外形的一致性,减少设计外形与理论外形的误差并提高表面品质,尽量不出现凸起、缝隙等影响气动性能的外形结构。 2.红外成像导引头结构设计内容与原则 红外成像导引头结构总体设计的任务是按照导弹总体对红外成像导引头性能参数的要求和红外成像导引头自身的使用环境条件,将电子部件、电气元器件和机械部件合理布局并组装成完整的红外成像导引头,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实现规定的功能。结构总体设计包括机械设计和物理设计。机械设计包括整机组装结构设计,如结构单元的划分、总体布局方式的选择等;随动执行机构设计,如执行机构形式选择、平衡设计等;抗振缓冲设计,如结构件强度和刚度计算、稳定性分析、隔振和缓冲措施选择等。物理设计包括热设计(如散热和隔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如屏蔽设计、接插件选择以及合理布线等)及三防设计等。 红外成像导引头结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模块化原则。根据导引头系统要求和各分机的功能、几何特征,在结构上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尽可能提高单元模块的安装密度。 (2)简单化原则。尽可能使结构简单、质量轻,减少零部件的品种、数量,提高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水平。 (3)加工和装配方便原则。考虑具有成熟工艺的结构设计形式以及导引头系统结构的

船舶稳定平台解决方案

船舶稳定平台解决方案 陀螺稳定平台(gyroscope-stabilized platform)利用陀螺仪特性保持平台台体方位稳定的装置。简称陀螺平台、惯性平台。用来测量运动载体姿态,并为测量载体线加速度建立参考坐标系,或用于稳定载体上的某些设备。它是导弹、航天器、飞机和舰船等的惯性制导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装置。 稳定平台作为一种安放在运动物体上的设备,具有隔离运动物体扰动的功能。稳定平台在航空航天、工业控制、军用及商用船舶中都有比较广泛的用途,例如航拍、舰载导弹发射台、船载卫星接收天线等。船舶上工作面或者平台姿态检测,船载天线稳定平台系统,会应用倾角传感器定时(较长时间)读取数值,通过计算后,对稳定平台进行校正。平台的实际运动由单片机控制外部机械装置以达到对稳定水平平台进行修正,以保证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某些倾角传感器作为船体液压调平系统中的反馈元件,提供高精度的倾角信号。既可用于水下钻进也可用于水下开采等。 在国外,陀螺稳定跟踪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地基、车载、舰载、机载、弹载以及各种航天设备中。20世纪40年代末,为了减少车体振动对行进间射击的影响,在坦克上开始安装火炮稳定器,从50年代起,双稳定器在坦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英、美等国的先进武器系统中,基于微惯性传感器的稳定跟踪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M1坦克、英国“挑战者”坦克、俄罗斯T-82坦克、英国“标枪”导弹海上发射平台和“海枭”船用红外跟踪稳定平台等,都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稳定跟踪平台。美国海军采用BEI电子公司生产的QRS-10型石英音叉陀螺,研制出WSC-6型卫星通讯系统的舰载天线稳定系统,工作12万小时尚未出现故障;Honeywell公司以红外传感器平台稳定为应用背景,研制的以GG1320环形激光陀螺为基础的惯性姿态控制装置,很好的满足了稳瞄跟踪系统的要求。美军配装的Honeywell公司采用激光陀螺技术研制的自行榴弹炮组件式方位位置惯性系统(MAPS6000) ,在工作时可连续提供高精度的方位基准、高程、纵摇、横摇、角速率、经度和纬度输出,性能大大高于美军MAPS系统规范的要求。在导弹制导方面,俄罗斯的X-29T、美国的“幼畜”AGM-65、以色列的“突眼”等成像制导导引头中,都采用了陀螺稳定跟踪平台。在机载设备中,陀螺稳定平台在机载光-电火控系统和机载光电侦察平台中也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南非、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研制出多种型号产品装备部队。如以色列的ESP-600C型无人机载光电侦察平台采用两轴平台,其方位转动范围360o×N、俯仰+10o----10o、最大角速度50o/s、最大角加速度60o/s2,其稳定精度达到15μrad,所达精度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对陀螺稳定平台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瞄准具稳定平台,而90 年代初才开始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虽有不少单位,如北京电子3所、长春光机所、中科院成都光电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都在开展该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但在稳定跟踪平台技术的研究上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惯性元件的技术不过关,成本较高,致使该项技术的研究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船用红外/可见光陀螺稳定平台 近年来,随着精密机械、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陀螺伺服稳定跟踪系统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陀螺伺服稳定跟踪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完成

稳定平台关键技术综述

稳定平台关键技术综述 0引言 从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到最近的利比亚战争,局部战争成为主要的作战模式。与以往的区域攻击不同,现代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反应、精确打击。为应对未来局部战争,做到敢打必胜,改进与研制武器装备,提高部队作战能力成为首要任务。 在我军车载陆战装备中,战术导弹、坦克、火炮等武器系统近些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射击范围和精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外军先进装备相比,行进间射击精度尚有较大差距,甚至大多装配的武器系统还无法实现行进间射击。行进间射击作为提高部队作战效率,增强武器装备自我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已成为未来陆战装备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这也使得对武器系统的改进与研制迫在眉睫。 瞄准线稳定技术是实现行进间射击、提高行进间射击精度的主要环节。它采用稳定平台对车体的航向、纵摇和横滚运动进行有效的隔离,使瞄准线在惯性坐标系下保持稳定。为提高陆战装备快速反应与精确打击能力,急需提高稳定瞄准的快速性、精确性、自适应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稳定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光电稳定平台中,陀螺稳定平台迄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采用一个环架系统作为光电传感器的光学平台,在平台上放置陀螺来测量平台的运动,陀螺敏感姿态角的变化经过放大以后驱动环架的力矩电机,通过力矩电机驱动平台使光电传感器保持稳定。在国外起初应用于手持式望远镜和瞄准具中,并在八十年代装备部队,现已广泛应用于地基、车载、舰载、机载、弹载、天基等各种观测、摄像系统中。1996年,美国的航空红外制造商前视红外系统公司以电子新闻采集市场为目标推出了一种双传感器系统,它包括一个用于低照度的高分辨率红外摄像机和用于白天的标准广播摄像机,这两台摄像机一起被安装在一个紧凑的三轴陀螺稳定的万向架中,能够提供50rad μ的图像稳定精度,意大利的Caselle-Torinese 公司生产的11072Caselle-Torinese 光轴稳定平台的旋转范围可以做到高低方位均为??360~0,最大旋转速度为?60/s ,稳定精度为0.4mrad 。英国的Ferranti Electro-optics 公司生产的FIN1155用于坦克的陆地导弹/稳定平台,其瞄准线的稳定精度达到了0.1mrad 。法国的SAGEM 公司研制的舰载对空红外全景监视系统可以在?+?-30~30的摇摆,?+?-10~10的纵摇时的稳定精度达到0.5mrad 。1994年法国生产的“唯吉-105”型周视光电火控红外系统,在方位为??360~0,俯仰角为??-65~25范围内稳定精度为0.1mrad 。以色列研制的ESP-1H 采用两轴陀螺稳定平台,在方位角为??360~0,俯仰角在?+?-110~10的范围内,最大旋转速度为?50/s 的稳定精度高达50rad μ,而ESO-600C 的稳定精度高达15rad μ。 国内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瞄准具稳定平台,90年代逐渐展开了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北京618所90年代初期研制了机载陀螺稳定平台,其稳定精度可达到0.1mrad ,中科院成都光电所承担的863子课题——快速反射镜成像跟踪系统,采用了二级稳定技术,并于1994年通过评审。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舰载红外稳定平台的稳定精度为1mrad ,清华大学精密机械与机械学系惯性导航研究室于1997年研制出机载瞄准线稳定跟踪系统,并交付部队使用。 车载稳定平台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后期,最初用于坦克炮长镜上以稳定瞄准线,其原理是在框架陀螺的转子上安装导光棱镜,以达到稳定瞄准线的目的,其稳定精度可达到0.2mrad ,但瞄准范围仅仅是方位?±4、俯仰?+?-20~10,加之人机工程差,使用受到了

导引头稳定平台指向误差建模与参数标定

收稿日期:2013-08-10;修订日期:2013-09-2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三期创新”平台;装备预研基金 作者简介:赵明(1986-),男,博士生,主要从事光电稳定平台结构设计与误差补偿的研究工作。Email:zhaoandming1@https://www.360docs.net/doc/415473275.html, 导师简介:宣明(1956-),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微光机电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xuanm@https://www.360docs.net/doc/415473275.html, 导引头稳定平台指向误差建模与参数标定 赵明1,2,白杨1,刘慧1,朱明超1,宣明1,贾宏光1 (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为提高两轴双框架导引头稳定平台的视轴指向精度, 提出了一种稳定平台误差建模与参数标定的方法。根据导引头稳定平台的光机结构特点, 应用局部指数积(POE)公式建立了稳定平台的运动学模型与指向误差模型。并通过对机械结构的误差分析,将旋转轴偏差归结于框架的初始姿态误差,简化了指向误差模 型。针对稳定平台误差参数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改进遗传算法。 首先,将最小二乘法产生的次优解作为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并对一般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然后,对优化的遗传算法进行数值仿 真,得到满足要求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好等优点。关键词:导引头稳定平台;指数积公式;指向误差;遗传算法;参数标定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76(2013)S2-0374-06 Pointing error modeling and parameter calibration for seeker stabilized platform Zhao Ming 1,2,Bai Yang 1,Liu Hui 1,Zhu Mingchao 1,Xuan Ming 1,Jia Hongguang 1 (1.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033,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LOS pointing precision of seeker stabilized platform,the modeling of pointing error and parameter calibration methods were researched.Based on the opto-mechanical structure feature of seeker stabilized platform,the kinematic model and the pointing error model of the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by local POE formula.Because of attributing the kinematic errors to the initial pose error by analyzing the error sources of structure,the pointing error model was significantly simplified.An improving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least square method was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parameter calibration of seeker stabilized platform.Firstly,the suboptimal parameter of the least square algorithm was regarded as the initial population of optimized genetic algorithm.Then,the improving genetic algorithm was used to calculate and simulate to obtain the optimal paramet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fast convergence speeds and good robustness. Key words:seeker stabilized platform;POE formula;pointing error;GA;parameter calibration 第42卷第S2期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12月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De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