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
新课程揭示了教师角色在三个方面的转变:(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3)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样,原来的教学方式明显不能再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转变。可我们的部分教师却简单地认为,教学方式的改变就是由原来的教师讲变为学生说,原来该分析讲解的内容,统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查资料,课堂上不过是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而已,然后大家对答案,如果答案与教参不符,再进行引导,让学生答出教参上的答案即可。殊不知,这样的教法,其实是穿新鞋走老路,性质仍是一样的。
(一)部分教师只是很肤浅地理解新课标,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反思,造成了对新课程理念的不解、浅解与误解。(二)部分教师固守着自己的“责任田”,抱残守缺。他们担心转变了教学方式会教不好,担心学生考不出好成绩,总觉得如果不按教参上的答案就不正确,知识不讲就放心不下,心里不踏实。(三)部分教师仓促上马,对以前的一些名家知之甚少,有些理论一知半解,腹中空空,心中无底,根本不知从何做起。
曾有专家指出,课改课堂不是表演课,不是换一下形式就叫做课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应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应该引导学生全体参与,让学生乐学爱学。
二、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个性差异,应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我们有些教师却误解为:要尊重学生,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就是不管学生如何回答,一概地进行肯定和表扬。新课程要求在问题的探讨上,教师要时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观点,要支持学生在现在的答案之外探寻“新事物”的尝试,但并不是不管青红皂白,只要学生懂得说、肯开口就一概地肯定。而且有些问题的答案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一就一,二就二,学生答错了,就得直接给他指出来。再说,如果现在的学生连一句“你错了”、“你不对”都承受不起的话,那么将来又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呢?一味地迁就学生、放任自流还有可能使学生滋生骄傲甚至自以为是的情绪。由此可见,表面看来似乎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却使学生变得骄傲自大、是非不分,削弱了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所以,我觉得在评价学生的问题上,应该是尽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但不能去迁就,不能放任自流、信马由缰。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
曾经有位家长这样问我:“听说你们学校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了新课改学生就不用做作业了?”我问其原因,他说他的儿子一天到晚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在玩,叫他做作业,儿子总回答:“我们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没有作业”。他说他搞不懂,小学时,他儿子很自觉,一回家,要先完成作业再去玩,可现在从未见他儿子写过字,为此十分担心。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确出现了此类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新课程不理解。早在提出“减负”时,就有教师简单地认为“减负”就是不用布置作业,课改在“减负”之后,那就更不应该布置作业了。其实学生做作业就像运动员进行训练一样,如果不训练,一下子叫他去夺冠军,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关键是训练时一定要找准方法。教师布置作业应该像指导运动员训练一样,适当布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的作业,而不应错误地认为作业越少越好,或简单地认为“减负”和新课改就是不布置作业。
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问题
毋庸置疑,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真正把课程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还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因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新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言,要他们一下子舍弃自己原有的经验,重新去探索一套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过程是痛苦而又艰难的,但这就犹如新生儿总要面对阵痛一样,啼哭过后总是要成长的。这不仅是改变,更重要的是重组与创新。但要真正进行重组与创新,仅仅听几次讲座,参加几次新课程培训,就能够解决问题吗?要想真正转变观念,教师的知识、思想、理论储备都必须进一步提高。而在新课改过程中,有些教师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都还没彻底弄通就匆忙上阵,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了。我们的教师如果对新课程似懂非懂甚至理解错误,就有可能把新课程嫁接到陈腐的应试教育上而生出一个怪胎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不断学习,对新课程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课程改革更是如此。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突破原来的框框,使新课程改革得以真正地实施;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总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何忠明,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