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

合集下载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一、什么是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指一系列系统而科学的原则、规则、概念和假设,用于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

它是会计学科中的基础理论,为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二、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会计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早期会计理论早期会计理论主要集中在记录和处理商业交易的方法和技巧上。

最早的记录系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如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商业文书。

这一阶段的会计理论主要是经验总结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2. 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给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会计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这导致了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其中包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和会计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3. 理论体系的建立随着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理论、资产负债表理论、损益表理论、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报告提供了指导。

三、会计理论的基本原则会计理论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会计实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会计理论基本原则:1. 会计实体会计实体原则指出企业应该被独立地看作一个会计实体,与企业所有人之间应有清晰的界限。

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独立于企业所有人的个人财务状况。

2. 全面性原则会计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应该记录和报告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关的信息。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全面、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以提供对外部用户有用的信息。

3. 会计周期性原则会计周期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将其经济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和报告。

常见的会计周期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

这样做可以提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比性。

4.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指出企业的经济活动应当以货币单位进行记录和报告。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1.会计核算的主体理论:会计核算的主体是经济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户等。

主体理论强调会计核算的主体必须是经济实体,并且主体要素和个体字会计核算要求主体是具有独立个体法律地位的组织。

2.会计核算的货币计量理论:会计核算的核算单位是货币,通过货币计量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会计核算的持续性理论:会计核算的持续性原则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实体进行核算,将其生命周期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来反映企业连续经营的历程。

4.会计核算的个体独立性理论:会计核算强调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与其所有者、投资者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要相互区分,个体独立性理论要求将合营、分支机构等与企业独立核算。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会计核算的计量方法:会计核算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原价计量方法和现价计量方法。

原价计量方法是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按照购买或形成时的原始价值进行核算,现价计量方法则是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当前市场价值进行核算。

2.会计核算的数据处理方法:会计核算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分录和账簿的编制。

分录是将每笔经济业务按照会计等式进行账务处理,账簿是记录和存储企业的账务信息的工具,包括总账、明细账等。

3.会计核算的财务报表编制方法:会计核算要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其编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原始会计凭证,经过分类、整理和汇总处理,最后形成财务报表。

4.会计核算的会计监督方法:会计核算要进行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由公司内部的会计部门进行的,包括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内部控制的建立;外部监督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包括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审计。

三、会计核算的应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应用包括:1.决策管理:会计核算提供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2.外部报告: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向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提供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

会计最前沿理论知识点总结

会计最前沿理论知识点总结

会计最前沿理论知识点总结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会计领域也面临着不断变化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总结一些会计最前沿的理论知识点,希望能对广大会计从业者和学者有所启发。

1. 因果关系会计理论因果关系会计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会计思维方式。

传统会计理论主要关注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但并未深入探讨会计信息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会计理论通过分析会计信息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联,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企业的经营问题。

这种理论不仅重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更注重信息的实用性和决策性。

2. 持续审计理论持续审计理论是近年来会计行业引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

传统审计主要关注特定时间段内的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的风险和问题并没有形成连续的监控和预警机制。

持续审计理论通过建立一套持续监控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营效率。

3. 情景会计理论情景会计理论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情景会计理论认为传统会计理论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情景会计理论通过引入情景分析的方法,帮助管理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决策。

4.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综合应用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理论框架。

在会计领域,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了企业内部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会计制度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约束作用。

这种理论强调了会计信息的信用性和透明度对企业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会计制度和规范会计行业的建议。

5. 环境会计理论环境会计理论关注企业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传统会计理论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对企业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环境会计理论通过引入环境成本和环境利益的概念,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环境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会计理论解读:内涵与外延-PPT

会计理论解读:内涵与外延-PPT

3.1会计理论的内涵
3.1.1什么是理论
说起会计理论,首先它是一种理论,因此在讨论会计理论的定义之 前,有必要先对“理论”进行一个说明,看看究竟什么是理论。
《韦氏新国际大词典》里认为“理论是某一探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 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原则”,这种 对于理论的概括是从理论的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的;
3.2会计理论的外延
3.2.2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和行为 会计理论。
2. 实证会计理论(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所谓实证会计理论是相对于规范会计理论而言的,是一套关于会计 “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 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这种理论只能解释和预测哪些企业将 采用或不采用某个具体的会计实务(根据其偏好),而不能说 明企业应该采用哪种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理论采用归纳法,具体 有关实证会计理论及其方法论的讨论可参见第11章、第12章、 第13章。
会计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而会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也已经 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既然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其明确的研 究对象、完善的研究方法以及一整套的理论体系。会计在漫长 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经历了从实务发展向理论发展的过渡。 早期的会计发展是实务方法的发展,如复式记帐法的出现,到 了后期,人们意识到需要用理论来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于是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计规范。本章主要对会计理论进行简要的 介绍,说明什么是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有哪些种类,会计理论 的作用等等。
3.2会计理论的外延
3.2.2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和行为 会计理论。
3. 行为会计理论(Behavioral Accounting Theory)

关于会计理论的哲学思考

关于会计理论的哲学思考

关于会计理论的哲学思考会计理论是关于财务信息的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学科领域,它在企业管理、金融、税务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中,哲学思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会计理论的哲学思考,包括会计目的论、伦理学和社会责任、科学性与主观性以及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

首先,会计目的论是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哲学问题之一、会计的目的是什么?传统上,会计的目的被认为是记录、分类和报告财务信息,以提供给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然而,随着会计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会计目的已经不再仅限于此。

一些学者主张将会计目标扩展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认为会计应该为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伦理学和社会责任在会计理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会计师在处理财务信息时必须遵守伦理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如客观性、诚实、保密性等。

此外,会计师应该对社会和公众负有责任,在公司治理、反腐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伦理学的思考使得会计不仅仅是一种关于数字的技巧,而是一项需要高度职业道德的工作。

第三,在会计理论中,科学性和主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应该追求科学性,即建立客观准确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

然而,在实践中,会计的主观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会计记录和估计的过程中,会计师会受到主观偏见、个人判断和利益冲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性和主观性之间取得平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后,会计理论的发展也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会计并不是一项中立的技术,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注重市场经济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需求,而一些亚洲国家的会计理论则强调家族企业和社会责任。

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对会计的目标、原则和规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会计理论的哲学思考涉及会计的目的论、伦理学和社会责任、科学性与主观性以及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

会计理论的演进

会计理论的演进

六、中国近代会计(20世纪初-1949) 西式簿记改革派(改革派) 借贷簿记法是近代科学、完善又合理的一种记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通行于世界各国,且借贷复式簿记理论是最完备的簿记理论。 “收付理论可以说是消费机关的簿记理论,而非工商机关的簿记理论” “改良中式簿记似只能认为改良簿记运动中之一种过渡办法”。 中国改进会计奋斗目标,不是“改良中式簿记”,而是全面引进、推行借贷复式簿记。且申明“必须继续努力,使借贷理论的普及,而逐将收付簿记完全废除”。
二、会计理论的起源(13-16世纪)
*
*
借贷记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一至十三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意大利城市和东方贸易的发展,积累了财富。
由于代理商和合伙人的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可以使资本家的财富和年青商人的勇敢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分担海运风险。
社会制度原因 有财产观念 信贷的发展 资本的积累
9
目标
要素 质量特征 确认 财务 计量
标准 报表
报告盈利 报告现金流 报告财务状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
五、会计理论的近期(20世纪中期以来)
主要背景
跨国公司的出现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准则趋同;合并;外币
政治整合化:会计为政治服务
科技高端化:ERP;网络会计
4、长期并存的背景分析 (1)经济因素 成本-效益 (2)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不平衡:京师和沿海为一极,广大的内陆地区为另一极 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会计制度演进的速度放缓,由沿海城市迁往内陆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有六成企业停闭。 (3)文化因素 家长式的社会管理 渐进方式:中式簿记——改良簿记——西式簿记
五、会计理论的近期(20世纪中期以来)
主要理论
1

会计理论大全

会计理论大全

一、名词解释:1、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2、共有产权:是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即:共有产权=个别产权之和。

3、个别产权:是指债权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权利,就是资产负债表右方相关权利人的权利;4、会计假设:亦称会计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的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

5、会计对象: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6、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7、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8、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

内容:凡是当期己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9、会计环境:影响会计系统的外部因素。

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10、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按其性质非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1、受托责任论:受托方管理委托方交付的资源并向其报告所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同时受托方要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12、决策有用论:会计报告应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评估未来的信息、提供资源变动的信息.13、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系统中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提供相关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14、会计原则导向:原则导向就是定下一些很灵活的规则,落实到具体业务上,只要会计人员不违反这些原则就好了,是宏观性,指导性,比较简略的。

会计学的核心理论和概念

会计学的核心理论和概念

会计学的核心理论和概念会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的学科。

它是商业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重要的财务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在会计学中,有一些核心理论和概念被广泛应用和研究,本文将对这些核心理论和概念进行探讨。

首先,会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会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表明了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

这意味着企业所有的资产都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来支持的。

通过会计等式,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其次,会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规则和原则的基础,它们旨在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和可比较。

会计准则包括了一系列的规定,例如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遵守会计准则,企业可以提供透明、可信赖的财务信息,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会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是衡量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具备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可理解性等特点。

可比性意味着财务信息可以在不同时间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可靠性意味着财务信息应基于可靠的数据和方法。

相关性意味着财务信息应与用户的决策需求相关。

可理解性意味着财务信息应以简明的方式呈现,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此外,会计学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核心概念,例如会计期间、会计报告和会计分析等。

会计期间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报告的时间段,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报告是企业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方式,包括财务报表和附注等。

会计分析是对财务信息进行解读和评估的过程,帮助用户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综上所述,会计学的核心理论和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财务信息至关重要。

会计等式、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其他相关概念都是会计学的基石。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核心理论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商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会计理论》读书笔记《<会计理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会计理论的书,哎呀,原本以为会是枯燥得让人打瞌睡的那种,没想到还挺有意思!这书里讲的东西,一开始让我觉得像是走进了一个满是数字和规则的迷宫。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会计理论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有它自己的一套玩法和策略。

比如说,书中谈到了会计的基本假设。

啥是基本假设呢?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要是这个地基不稳,那上面的房子可就要摇摇欲坠啦。

其中一个假设是会计主体假设,简单来说,就是要明确这个会计核算的范围到底是哪家公司或者哪个组织。

这可太重要啦,如果连核算的对象都搞不清楚,那后面的账不就乱成一锅粥了嘛!我就想到了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实习的经历。

那公司规模不大,老板呢,总觉得会计工作很简单,随便搞搞就行。

结果呢,因为没有明确好会计主体,把自己私人的一些开销也混进了公司的账里,到了年底算总账的时候,那叫一个头疼!税务那边来查账,发现一堆问题,老板这才傻眼了,赶紧请专业的会计来重新梳理。

这事儿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会计主体假设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还有会计分期假设,这个也好理解。

就是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成一个个时间段,比如一年、一个季度啥的。

这样才能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我记得我们家附近有个小超市,老板从来不算账,也不分什么时间段。

结果呢,进的货越来越多,钱倒是没见着赚多少。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资金周转不过来了,这才着急忙慌地想起来要算算账。

可是因为没有按照会计分期的思路来记录,根本就搞不清楚哪个时间段卖得好,哪个时间段亏了本。

最后没办法,只能把超市低价转让了。

你说这多可惜呀!再说说会计计量属性。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部分!书里提到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我一开始看到这些名词,脑袋都大了一圈。

但仔细琢磨琢磨,其实也不难。

就拿历史成本来说吧,买个东西花了多少钱,就记多少钱,简单直接。

可有时候,这历史成本也不靠谱。

会计的基本理论

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R
1.财务报告目标
•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 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 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R
(二)会计专业领域
⒈企业会计--在私人公司工作。 ⒉公共会计--以自营或为公共的会计公司 工作的方式来为公众提供服务。 ⒊政府会计--为政府单位提供服务,它包 括对企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调查。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R
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七、会计法规体系
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 基本准则属 中 国 证 监 会 属于规范性文件。 法律规范体系的组成: 于部门规章 全 国 大 常 委 会 财 政 部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R
(7)谨慎性(稳健性)原则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 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原则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 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 者延后。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R
5.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R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含义: (2)内容: ※会计主体假设 ☆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 ☆进行独立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 ☆ 独立进行核算 ☆ 独立编制并报送会计报表 ※持续经营假设 假定企业能无限期地正常生产经营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R
※ 会计分期假设 通常有年度、半年度、季度、月份 ※货币计量假设 ☆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币值稳定不变

会计理论是什么

会计理论是什么

会计理论是什么系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假设及有关准则。

被用来指导会计人员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导财务信息的行动。

其目的为:(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

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关于双倍余额递减法。

(2)猜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猜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

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将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

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猜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纳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纳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

这类猜测可以通过采纳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

2会计理论内容有哪些(一)会计要素目前会计要素主要包涵财务状况要素和经营成果要素这两种。

新形势下对会计要素的理解应结合财务会计的具体应用和实际发展。

(二)会计基本前提现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继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上,目前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和范畴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朝着更适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改变,将实效性作为了会计基本前提改变的重要原则和发展方向。

(三)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的内容主要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和提供哪几类会计信息等问题。

会计目标已经成为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3中国会计理论和西方会计理论的区别中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体制理论三部分。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环境、会计对象、会计本质、会计目标和会计学等;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方法等;会计体制理论包括会计组织、会计人员和会计规范等。

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两部分。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目标(财务报表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准则等;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概念(会计的理论概念,即会计对象要素定义)、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技术)和管理会计等。

会计的基本理论

会计的基本理论

会计的基本理论引言会计是组织和管理财务信息的过程,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会计是至关重要的。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它们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和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的目的、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方程式等。

会计是指通过记录、分类、总结、分析和报告财务信息的一种方法和实践。

它旨在提供有关企业或个人财务健康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可靠和准确的信息。

会计不仅限于企业,个人也可以运用会计技术来管理个人财务。

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者有关资源配置和财务管理的信息。

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决策者有关企业财务情况和业务活动的信息。

它使企业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帮助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

此外,会计还提供了对外报告的依据,为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手段。

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工作依赖于一些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帮助会计师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

1.实体假设:会计将企业看作一个与其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的独立实体。

2.会计周期假设:会计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如年度或季度。

3.成本原则:会计将资产的价值确定为其购买或获取成本,而不是市场价值。

4.会计货币性假设:会计将财务信息以货币单位计量,以方便比较和报告。

这些基本假设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它们有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会计的计量基础会计的计量基础是指会计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所依据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会计的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和现金流量量法。

1.历史成本法:根据历史成本原则,会计将资产的价值确定为其购买或获取成本,不考虑市场价值的波动。

2.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是指资产或负债在市场上交易的价格。

这种计量方法用于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等与市场有密切关联的项目。

3.现金流量量法:现金流量量法将重点放在现金流量上,强调预测和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

会计基本理论

会计基本理论
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1970):会计是一种服务活 动。它的职能是提供有关经济事项的定量信息。该信息主要是 财务性质的,而且对经济决策是有用的。
西德尼.戴维森(1972):会计是个信息系统——一种用来将一 个企业或其他实体的有意义的经济信息传达给有关部门的信息 系统。
葛家澍(1983):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 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 息系统。它在企业和各单位范围内,主要用于处理价值运动所 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反映是其基本的职能; 上述数据与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又能起控制作用。会计的上述 两项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
❖ 信息系统论
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1953):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 服务。会计的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种有 意义的信息。 美国会计学会(1966):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既是一个经营实体一般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又是信息概念 范畴中的一部分。
2.1会计的定义及其分支(续)
1000 (237) (200)
563 500
2.2会计的目标与职能(续)
❖ 2.2.2会计的职能
反映经济活动
财务会计:主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经营成果 管理会计:提供各种预测信息
控制经济过程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评价经营业绩
财务报表分析 责任会计
参与经济决策 预测经营前景
2.3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管理会计:提供一个经济组织有关内部管理所需
会计处理方面信息的一种会计。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 析、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
2.1会计的定义及其分支(续)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目录一、会计基本概念 (2)1.1 会计的定义与特征 (3)1.2 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4)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5)二、会计核算方法 (6)2.1 会计确认与计量 (8)2.2 会计记录与报告 (9)2.3 会计循环与会计报表 (10)三、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 (11)3.1 会计主体假设 (13)3.2 持续经营假设 (14)3.3 会计分期假设 (15)3.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6)四、会计要素计量 (18)4.1 历史成本法 (19)4.2 重置成本法 (20)4.3 可变现净值法 (21)4.4 现值法 (22)4.5 公允价值法 (23)五、会计科目与账户 (24)5.1 会计科目设置 (25)5.2 账户结构与分类 (26)5.3 会计分录与记账方法 (28)六、会计凭证与账簿 (29)6.1 会计凭证种类与作用 (30)6.2 会计账簿种类与作用 (32)6.3 会计档案管理与保管 (34)七、财务报告与分析 (35)7.1 财务报告概述 (36)7.2 财务比率分析 (37)7.3 综合分析法 (38)八、会计管理与发展 (39)8.1 会计管理制度 (40)8.2 会计电算化 (42)8.3 会计职业道德与监管 (43)一、会计基本概念会计主体(Accounting Entity):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具有进行会计核算的必要条件。

所有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围绕这一主体进行记录和分析。

会计要素(Accounting Elements):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要素。

这些要素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会计等式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石,反映了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资产和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

浅谈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创新

浅谈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创新

浅谈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创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商业语言和管理工具,其理论和实务都面临着不断创新的需求。

会计理论的发展为会计实务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而会计实务的实践又反过来推动了会计理论的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创新进行探讨。

一、会计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它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和方法体系。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创新成为必然。

首先,会计理论创新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信息时代,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相关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创新会计理论,如引入新的计量属性、完善会计确认标准等,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会计理论创新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如共享经济、数字货币等。

传统的会计理论在处理这些新业务时可能存在局限性,创新会计理论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规范和引导新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再者,会计理论创新有利于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学科,需要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研究领域,丰富研究内容。

创新会计理论可以促进会计与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会计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会计理论创新的方向(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趋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给跨国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障碍。

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趋同,减少准则差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成为会计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需要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加强合作与协调,充分考虑各国的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制定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本国国情的会计准则。

(二)绿色会计理论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日益受到关注。

绿色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

会计必备理论知识点总结

会计必备理论知识点总结

会计必备理论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中,会计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和职业。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会计师的帮助来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下面是会计必备的一些理论知识点的总结。

1. 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计量、实体、连续和主体四个方面。

货币计量: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信息必须以货币单位表示。

实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或个人,其经济活动需要独立记录和报告。

连续性: 会计假设企业是一个持续经营的实体,会计报告的时间跨度较长。

主体: 会计原则要求会计主体与业主和其他实体分离,以便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结果。

2. 会计的核算原则会计的核算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会计实质和谨慎性三个方面。

权责发生制: 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应该在其发生和权益转移时计入会计记录。

会计实质: 会计报告应该反映出企业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

谨慎性: 会计报告应该谨慎地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结果,以反映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3. 会计的分录原则会计的分录原则包括借贷记原则和双项记账法。

借贷记原则: 借贷记原则要求每一笔交易都至少涉及两个账户,一个账户借方记账,一个账户贷方记账。

双项记账法: 双项记账法是一种书写方法,将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分别记录在账户的左右两栏。

4. 会计的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用于记录和归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

常见的会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会计账户用于记录展示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

5. 会计的会计期间与会计报告会计期间是一个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时间段。

常见的会计期间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

会计报告是企业根据特定会计期间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6. 会计的会计准则与审计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基本规则和指引。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会计准则,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核心,是对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和提炼,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知识体系。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行为研究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这种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历史描述、历史比较和历史解释。

历史描述主要是对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包括会计理论的起源、演进、发展和变革等。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总结,可以揭示会计理论的内在规律,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历史比较是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会计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以求找出不同会计理论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揭示会计理论的本质和特点。

历史解释是针对其中一特定的事件或现象,通过对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阐述该事件或现象与会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通过对经验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解释,来验证或推翻会计理论的方法。

它是会计理论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实证描述、实证检验和实证预测。

实证描述主要是对会计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描述和总结,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揭示会计现象的实际情况,为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基础。

实证检验是通过对实证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以及经济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来验证或推翻会计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经济模型,对会计理论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实证预测是通过对现有会计理论和实证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对未来会计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定量分析能力和预测经验,以准确地预测会计现象的发展趋势。

3.行为研究法行为研究法是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来研究会计理论的形成和应用。

行为研究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形式。

实证研究是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揭示其决策行为和行为动力,以及其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会计最前沿理论知识点汇总

会计最前沿理论知识点汇总

会计最前沿理论知识点汇总综述: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其理论发展日新月异。

本文将对会计领域的最前沿理论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归纳,以便读者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会计理论。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逐渐成为了全球财务报告的标准。

IFRS的最大特点是其规则的全球适用性和合理性。

通过规范财务报告的标准和要求,IFRS为国际间企业间的财务信息比较和投资决策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全球市场的透明度。

二、企业再评估(Impairment)企业再评估的概念是指当企业的长期资产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需要降低其资产金额。

企业再评估旨在保持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避免公司资产过度估值导致投资者的误导。

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环境和道德责任。

会计作为企业的信息系统之一,不仅需要关注财务指标,还要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

因此,会计理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变革。

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

这些新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处理和报告方式,也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水平。

五、企业绩效评价(Performance Measurement)企业绩效评价是会计理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的绩效评价主要关注财务指标,如利润和股东回报率。

然而,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对多元目标的关注,企业绩效评价也逐渐从财务指标扩展到非财务指标。

例如,通过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参与度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绩效。

六、管理会计和战略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Strategic Accounting)管理会计是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分支,旨在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内部控制。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理论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会计的涵义二、现代会计的基本框架(一)财务会计(二)管理会计(三)财务管理(四)审计三、财务会计的目标与信息质量要求(一)财务会计的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二)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1.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2.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3.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四、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财务会计的职能即财务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财务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为有关的使用者提供信息的功能。

(二)监督职能∙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财务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或要求,利用财务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所谓资产计价,就是要用货币数额来确定和表现各个资产项目获取、使用和结存。

另外,资产计价还可以应用于负债和产权的计量。

因为,负债往往可以称为负资产(negative assets),而所有者权益又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剩资产或净资产(netassets),它们都离不开计价或计量。

经过一定时期,资源的变动状况和变动结构也要通过定量化才能反映出来,这就是收益决定,即通过对收入、费用和净收益等要素的衡量、比较,才可以提供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的定量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关决策的需要。

2名义货币单位,也称面值货币单位,名义货币就是各国法定的流通货币单位,如美国的美元、美分,中国的元、角、分等。

货币是计量购买力的,现实中的购买力是经常变动的,而按照名义货币单位进行计量,则对购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动不予调整。

理想的计量尺度是时间流逝而其稳定不变。

这样,根据名义货币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就显得简便和可靠。

不变货币单位,又称一般购买力单位,即以各国货币的一般购买力或实际交换比率作为计量单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货币保持在不变的基础上。

由于不同时期的货币购买力是不断变的,有必对其加以调整,而以一定时日的货币购买力(以一般物价指数近似地表示),调整或折算不同时期的名义货币单位。

3.资本应视为一种财务现象,即包括由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源(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货币等值。

所以,财务资本保持就是要求所有者投入或再投入资本的价值保持完整,而收益就等于以货币额表示的净资产增加(扣除业主往来交易),或者是企业成果超过原投入资本的部分。

在这种观点下,资本被视为一种实物现象。

也就是说,它是指所有者投入或再投入资源所代表的实际“生产能力”。

实际生产能力可以有三种涵义:一是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即企业要能够重置其已消耗或用尽的原资产;二是在下一年度可以生产出与本年同等实物数量的物品和服务的能力;三是在下一年度可以生产出与本年同等价值量的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4.全面收益,是一个企业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的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

所谓总括收益就是指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交易或重估价(但不包括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所确认的关于业主权益的全部变动。

5.思路一:给定总体原则,让企业留有“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空间;比如,收入实现的两条标准:收入的赚取过程实质上已经完成;与该项产品或劳务上相关联的风险实质上已经转移出去;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思路二:针对每种情况,具体规定;美国:专门制定会计准则,对软件销售收入、衍生金融工具等进行约定;我国以前的会计制度,也有这种特征;6.所有权说的业主产权观念产生于最早对复式薄记所作的解释,即,∑资产-∑负债=业主产权。

在这个会计等式中,业主居于中心地位,资产是业主所拥有资源,负债则是业主的债务。

因而业主产权即业主所拥有的资产净值。

当企业开始组成时,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的投资、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价值等于原始投资加累积收益减业主提款。

所以,上述业主产权观念实际上是一种财产观念。

所有权说是传统会计所使用的一种产权理论,它主要适用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形式。

主体说认为企业主体本身是独立于业主个人而存在的,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

它所依据的会计等式是:资产=产权(负债+股东产权)。

依据主体说,企业收益并不是股东个人的收益,收入和费用不代表股东权益的增减,收入只是企业的成果,费用就是企业为获取收入而消耗的物品和服务。

所以,费用只是收入的减项,其差额则代表必须以股利形式分给股东和以重投资形式留给企业的公司利益。

主体说是传统会计所强调使用的另一种业主权益理论,它主要适用于公司形式的企业组织。

除了公司组织外,主体说对独立于个别业主生命而持续存在的非公司形式也是相关的。

如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这时相关概念是经济主体而不是法律主体。

简答1.人们总是希望会计信息既可靠又相关。

虽然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可达统一,但有时也可能出现矛盾。

当会计方法的变动在相关性上有所得时,可靠性可能受损;反之亦然。

不过,有效的会计信息应是两者兼而有之,区别仅仅在于侧重程度上的不同。

答:相关性的含义:“对投资者、信贷者和其它作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人士,会计信息要成为相关的必须能够帮助用户去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

”可靠性的含义: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反映的对象,这种表述应具有可验证性,同时这种表述要做到不偏不倚(或中立性),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二者紧密相连,它们总是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不仅对信息的效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其他质量特征也有制约意义。

相关性和可靠性也常常相互冲击。

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需要,对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也有不同的偏爱,有的使用者更关心相关性,而有的使用者则更关心可靠性。

虽然信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两者有时也可能出现矛盾。

有效的会计信息应是可靠性与相关性两者兼而有之,区别仅仅在于侧重程度上的不同。

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非完全互相排斥,应在综合分析提供信息的成本与效用的恰当。

的条件下,实现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最佳结合。

2.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存在哪些缺陷,如何改进?答: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是历史成本信息,即财务信息,只强调了可靠而忽视了相关;二是财务报告只能反映货币信息,即财务信息,而消弱了非财务信息的提供,因而无法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貌。

总的来说,现代财务报告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相关性而进行的努力。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增加财务报告的非财务信息。

3.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目标应如何选择?答:受托责任的关系可因宪法、法律、合同、组织的规则、风俗习惯、甚至口头和约而产生。

一个公司对其股东、债权人、雇员、客户、政府或有关联的公众承担受托责任。

在一个公司内部,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对分部经理负有受托责任,而分部经理对更高一层的负责人也承担受托责任。

就这一意义而言,说我们今天的社会是构建在一个巨大的受托责任网络之上,毫不过分。

”决策有用学派考虑的重心在于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有用,即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为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服务。

他们要考虑的问题包括:谁是信息的使用者(而不单单是投资者)?这些使用者作什么样的决策?什么样的信息是对这些决策是有用的?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市场在资源分配,特别是要素资源分配中的作用要小于政府;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严重不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的绝大部分;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散户)比重较大,对报表信息理解程度低;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要素市场尚未完全建立;有理由认为: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总体不高。

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还不具备美国FASB在第1号概念结构中对美国经济环境基本特征的界定。

试图模仿美国FASB的决策有用观的思路来确立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未必恰当。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于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4.你怎样理解会计的一些基本假设同财务会计所处的环境的关系?如果环境改变了,基本假设是否也会作相应的改变?请联系经济环境的变化分别对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假设的含义进行分析,说明它们具有的动态性质。

答:会计主体又称经济主体:每个企业都是一个与其业主或其他企业相独立的会计主体,会计只是计量和报告特定主体经营与财务活动的结果,而不是企业业主的活动。

主体假设是起因于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出现,并且是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条件下才显示其重要性。

今天,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汇合促成了企业结构的空前变化。

因此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同时并存,将是新经济时代赋予主体假设的新含义。

由于虚拟主体不易观察和区分主体的边界,必将给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新的问题。

持续经营假设或连续性假设认为,一个经营主体将持续它的经营活动直到实现了它的计划和受托的责任为止。

虚拟主体则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

这种企业(企业串)的特点就是经营期限短暂多变,持续经营假设基本上不适用于此类企业。

因此,我们面临的企业将是持续经营与非持续经营、企业持续经营与分部终止经营同时并存的复杂局面。

会计分期是为了定期提供财务报告。

当前,经济瞬息万变,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迫切要求不断提高报告的及时性。

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按会计分期定期提供分类、汇总的财务信息与通过互联网适时发布各种财务信息将同时并存货币单位又称计量单位假设,反映一个企业的交易必须采用标准或统一的计量单位。

在会计上一般都选择货币单位。

这个假设应当更明确地表述为:货币与非货币度量并用,以货币度量为主。

总之,会计假设是在会计面临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会计所要反映的基本内容(客体)从空间上、时间上、运行的条件和手段进行限定。

5.试评价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资产的定义。

答: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6.什么是准则制定的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我国适用于哪一个?答:太多的界限规定.如SPE: 3%;合并报表:50%;众多的原则例外;等于允许编表人可以不遵守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而在形式上寻求例外,规避准则;详尽而庞大的应用指南。

7. 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计量属性的优缺点?适用范围。

答:历史成本也称为原始成本,是指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

长期以来,在财务会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

历史成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价格变动的情况下,一些局限性就成为问题和缺点。

(1)当价格明显变动(包括上涨或下跌)时,基于各个交易时点的历史成本代表不同的价值量,严格地说,它们是没有可比性的;(2)由于费用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而收入则以现行价格计量,从理论上看,两者的配比似乎缺乏逻辑上的统一性;(3)在价格上涨时,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区分和反映管理当局的真正经营业绩和外在价格变动引起的持有利得(holding gains);(4)当价格上涨时,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期末资产负债表中,除货币性项目外,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都会低估。

这种报表就不能揭示的财务状况,从而对决策可能不相关甚至无用。

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受到普遍推崇与应用,是由于具有以下一些原因:(1)长期以来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债权人都是根据历史成本信息作出决策,应当说,历史成本还是用的;(2)历史成本是以实际交易而不是可能的交易所决定,并且它又是基于交易双方所认可,因而有较大的可靠性;(3)财务报表使用者总是习惯于传统的会计惯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