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阶与频率的对应关系(c调)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如下一些解释:•O ctave 0-9 表示八度区。
C-D-E-F-G-A-B 为 C 大调七个主音:do re mi fa so la si(简谱记为 1 到 7)。
科学音调记号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就是将上面这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音,比如 A4 就是中音 la,频率为 440 Hz。
C5 则是高音 do(简谱是 1 上面加一个点)。
•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
A5 频率 880 Hz,正好是 A4 的两倍。
一个八度区有 12 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 12,所以两个相邻半音的频率比是 2 开 12 次方,也即大约 1.05946。
这种定音高的办法叫做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简称 12-TET。
•两个半音之间再等比分可以分 100 份,每份叫做一音分(cent)。
科学音调记号加上音分一般足够表示准确的音高了。
比如 A4 +30 表示比 440 Hz 高 30 音分,可以算出来具体频率是 447.69 Hz。
•A4 又称 A440,是国际标准音高。
钢琴调音师或者大型乐队乐器之间调音都用这个频率。
•C4 又称 Middle C,是中音八度的开始。
有一种音高标定方法是和 C4 比较相隔的半音数,比方 B4 就是 +11,表示比 C4 高 11 个半音。
•M IDI note number p 和频率 f 转换关系:p = 69 + 12 x log2(f/440)。
这实际上就是把 C4 定为 MIDI note number 60,然后每升降一个半音就加减一个号码。
•可以看到 E-F 和 B-C 的间隔是一个半音,而七个主音别的间隔都是两个半音,也叫一个全音。
•标准钢琴琴键有大有小,大的白色琴键是主音,小的黑色琴键是主音升降一个半音后的辅音(图)。
一般钢琴是 88 个琴键,从 A0 到 C8。
知道了上面这些,看到钢琴键盘应该就马上能找到 Middle C 了,如下•音高间隔(音程)有各类说法,某些间隔的两个音同时发出来会比较令人身心愉快,比如频率比 3:2 的 perfect fifth 在各类乐曲都会广泛用作和弦。
音符与频率对照表
音符 频率/Hz 低音1 低音1# 低音2 低音2# 低音3 低音4 低音4# 低音5 低音5# 低音6 低音6# 低音7 262 277 294 311 330 349 370 392 415 440 466 494 音符 频率/Hz 中音1 中音1# 中音2 中音2# 中音3 中音4 中音4# 中音5 中音5# 中音6 中音6# 中音7 523 554 587 622 659 698 740 784 831 880 932 988 音符 频率/Hz 高音1 高音1# 高音2 高音2# 高音3 高音4 高音4# 高音5 高音5# 高音6 高音6# 高音7 1046 1109 1175 1245 1318 1397 1480 1568 1661 1760 1865 1976
各音调与C调对照表 各音调与 调对照表
A调 音名 1 2 3 低音 4 5 6 7 1 2 3 中音 4 5 6 7 高音 1 高音 中音 C调 低音 音名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高音 中音 低音 B调 音名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高音 中音 C调 低音 音名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每两个半音频率之比为 12 2 , 1#(升半音)和2b(降半音)的频率相同 (升半音) (降半音)
各音调与C调对照表 各音调与 调对照表
D调 音名 1 2 3 低音 4 5 6 7 1 2 3 中音 4 5 6 7 高音 1 高音 中音 低音 C调 音名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高音 中音 低音 E调 音名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高音 中音 低音 C调 音名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中央C之上的A作为440 Hz时,中央C的频率约赫兹。
详见音高(pitch)。
另外,如果以纯律计算,中央C的频率是2 61HZ。
一些解释:Octave 0-9 表示八度区。
C-D-E-F-G-A-B 为 C 大调七个主音:do re mi fa so la si(简谱记为 1 到 7)。
科学音调记号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就是将上面这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音,比如 A4 就是中音 la,频率为 440 Hz。
C5 则是高音 do(简谱是 1上面加一个点)。
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
A5 频率 880 Hz,正好是 A4 的两倍。
一个八度区有 12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 12,所以两个相邻半音的频率比是 2 开 12次方,也即大约。
这种定音高的办法叫做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简称 12-TET。
两个半音之间再等比分可以分 100 份,每份叫做一音分(cent)。
科学音调记号加上音分一般足够表示准确的音高了。
比如 A4 +30 表示比 440 Hz 高 30 音分,可以算出来具体频率是 Hz。
A4 又称 A440,是国际标准音高。
钢琴调音师或者大型乐队乐器之间调音都用这个频率。
C4 又称 Middle C,是中音八度的开始。
有一种音高标定方法是和 C4 比较相隔的半音数,比方 B4 就是 +11,表示比 C4 高 11 个半音。
MIDI note number p 和频率 f 转换关系:p = 69 + 12 x log2(f/440)。
这实际上就是把C4 定为 MIDI note number 60,然后每升降一个半音就加减一个号码。
可以看到 E-F 和 B-C 的间隔是一个半音,而七个主音别的间隔都是两个半音,也叫一个全音。
标准钢琴琴键有大有小,大的白色琴键是主音,小的黑色琴键是主音升降一个半音后的辅音(图)。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如下一些解释:•O ctave 0-9 表示八度区。
C-D-E-F-G-A-B 为C 大调七个主音:do re mi fa so la si(简谱记为1 到7)。
科学音调记号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就是将上面这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音,比如A4 就是中音la,频率为440 Hz。
C5 则是高音do(简谱是1 上面加一个点)。
•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
A5 频率880 Hz,正好是A4 的两倍。
一个八度区有12 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12,所以两个相邻半音的频率比是2 开12 次方,也即大约1.05946。
这种定音高的办法叫做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简称12-TET。
•两个半音之间再等比分可以分100 份,每份叫做一音分(cent)。
科学音调记号加上音分一般足够表示准确的音高了。
比如A4 +30 表示比440 Hz 高30 音分,可以算出来具体频率是447.69 Hz。
•A4 又称A440,是国际标准音高。
钢琴调音师或者大型乐队乐器之间调音都用这个频率。
•C4 又称Middle C,是中音八度的开始。
有一种音高标定方法是和C4 比较相隔的半音数,比方B4 就是+11,表示比C4 高11 个半音。
•M IDI note number p 和频率f 转换关系:p = 69 + 12 x log2(f/440)。
这实际上就是把C4 定为MIDI note number 60,然后每升降一个半音就加减一个号码。
•可以看到E-F 和B-C 的间隔是一个半音,而七个主音别的间隔都是两个半音,也叫一个全音。
•标准钢琴琴键有大有小,大的白色琴键是主音,小的黑色琴键是主音升降一个半音后的辅音(图)。
一般钢琴是88 个琴键,从A0 到C8。
知道了上面这些,看到钢琴键盘应该就马上能找到Middle C 了,如下•音高间隔(音程)有各类说法,某些间隔的两个音同时发出来会比较令人身心愉快,比如频率比3:2 的perfect fifth 在各类乐曲都会广泛用作和弦。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
精心整理音中的各音与率的关系-- 十二均匀律 zz2009-09-1814:46“律”,即“乐律”( intonation),指了使音范化,人存心的一高低不同的音符所成的系统,以及些音符之的相互关系。
比方大家都知道的do、re 、mi、fa 、so、la 、si , 7 个音符就成了一乐律。
研究乐律的学叫做“律学”。
也就是研究什么要 do、re 、mi⋯⋯ 7 个音(自然也能够其余音)作范、些被当作“ 尺”的音是怎么生的、以及它之究竟是什么关系的学。
于任何民族来,只需他有着丰富的音体,只需他想累起对于音的知,早都会碰到对于律学的。
令人惊的是,古今不同民族,然各自的音形式可万紫千、百花争,相互也没有相互借,但大家的律学的基观点却出奇地相像。
也是音自己超文化、超地区的魅力所致吧。
(BTW:代人学的 do、re 、mi、fa 、so、la 、si ,些仿佛没存心的,其都是中世西方教会中很流行的一些拉丁文圣咏( chant )的首音。
些圣咏是西方代音的源。
)学高中物理的都知道,声音的本是空气的振。
而空气的振是以波的形式播的,也就是所的声波。
所有的波(包含声波、磁波等等)都有三个最本的特征:率/波、振幅、相位。
于声音来,声波的率(声学中一般不考波)决定了个声音有多“高”,声波的振幅决定了个声音有多“响”,而人耳于声波的相位不敏感,因此研究音一般不考声波的相位。
律学自然不考声音有多“响”,因此律学研究的要点就是声波的率。
一般来,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率范是 20HZ(每秒振 20 次)到 20000HZ(每秒振 20000 次)之。
声波的率越大(每秒振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
率低于 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BTW:人耳能分辨的最小率差是 2HZ。
例而言就是,人能听出 100HZ和 102HZ 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听不出 100HZ和 101HZ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此外,人耳在高音区的分辨能力快速降落,原由后。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十二平均律zz2009-09-18 14:46“律”,即“音律”(intonation),指为了使音乐规范化,人们有意选择的一组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组成的体系,以及这些音符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do、re、mi、fa、so、la、si,这7个音符就组成了一组音律。
研究音律的学问叫做“律学”。
也就是研究为什么要选择do、re、mi……这7个音(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音)作为规范、这些被当成“标尺”的音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的学问。
对于任何民族来说,只要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体验,只要他们想积累起关于音乐的知识,迟早都会遇到关于律学的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古今不同民族,虽然各自钟爱的音乐形式可谓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彼此也没有互相借鉴,但大家的律学的基础概念却出奇地相似。
这也许是音乐本身超文化、超地域的魅力所致吧。
(BTW:现代人学习的do、re、mi、fa、so、la、si,这些好像没有意义的单词,其实都是中世纪时西方教会中很流行的一些拉丁文圣咏(chant)的首音节。
这些圣咏是西方现代音乐的源头。
)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声音的本质是空气的振动。
而空气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也就是所谓的声波。
所有的波(包括声波、电磁波等等)都有三个最本质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相位。
对于声音来说,声波的频率(声学中一般不考虑波长)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声波的振幅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响”,而人耳对于声波的相位不敏感,所以研究音乐时一般不考虑声波的相位问题。
律学当然不考虑声音有多“响”,所以律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声波的频率。
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HZ(每秒振动20000次)之间。
声波的频率越大(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
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BTW:人耳能分辨的最小频率差是2HZ。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中央C之上的A作为440 Hz时,中央C的频率约261.6赫兹。
详见音高(pitch)。
另外,如果以纯律计算,中央C的频率是261HZ。
一些解释:•O ctave 0-9 表示八度区。
C-D-E-F-G-A-B 为C 大调七个主音:do re mi fa so la si(简谱记为 1 到7)。
科学音调记号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就是将上面这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音,比如A4 就是中音la,频率为440 Hz。
C5 则是高音do(简谱是 1 上面加一个点)。
•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
A5 频率880 Hz,正好是A4 的两倍。
一个八度区有12 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12,所以两个相邻半音的频率比是 2 开12次方,也即大约 1.05946。
这种定音高的办法叫做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简称12-TET。
•两个半音之间再等比分可以分100 份,每份叫做一音分(cent)。
科学音调记号加上音分一般足够表示准确的音高了。
比如A4 +30 表示比440 Hz 高30 音分,可以算出来具体频率是447.69 Hz。
•A4 又称A440,是国际标准音高。
钢琴调音师或者大型乐队乐器之间调音都用这个频率。
•C4 又称Middle C,是中音八度的开始。
有一种音高标定方法是和C4 比较相隔的半音数,比方B4 就是+11,表示比C4 高11 个半音。
•M IDI note number p 和频率f 转换关系:p = 69 + 12 x log2(f/440)。
这实际上就是把C4 定为MIDI note number 60,然后每升降一个半音就加减一个号码。
•可以看到E-F 和B-C 的间隔是一个半音,而七个主音别的间隔都是两个半音,也叫一个全音。
•标准钢琴琴键有大有小,大的白色琴键是主音,小的黑色琴键是主音升降一个半音后的辅音(图)。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十二平均律zz2009-09-18 14:46“律”,即“音律”(intonation),指为了使音乐规范化,人们有意选择的一组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组成的体系,以及这些音符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do、re、mi、fa、so、la、si,这7个音符就组成了一组音律。
研究音律的学问叫做“律学”。
也就是研究为什么要选择do、re、mi……这7个音(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音)作为规范、这些被当成“标尺”的音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的学问。
对于任何民族来说,只要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体验,只要他们想积累起关于音乐的知识,迟早都会遇到关于律学的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古今不同民族,虽然各自钟爱的音乐形式可谓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彼此也没有互相借鉴,但大家的律学的基础概念却出奇地相似。
这也许是音乐本身超文化、超地域的魅力所致吧。
(BTW:现代人学习的do、re、mi、fa、so、la、si,这些好像没有意义的单词,其实都是中世纪时西方教会中很流行的一些拉丁文圣咏(chant)的首音节。
这些圣咏是西方现代音乐的源头。
)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声音的本质是空气的振动。
而空气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也就是所谓的声波。
所有的波(包括声波、电磁波等等)都有三个最本质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相位。
对于声音来说,声波的频率(声学中一般不考虑波长)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声波的振幅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响”,而人耳对于声波的相位不敏感,所以研究音乐时一般不考虑声波的相位问题。
律学当然不考虑声音有多“响”,所以律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声波的频率。
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HZ(每秒振动20000次)之间。
声波的频率越大(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
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BTW:人耳能分辨的最小频率差是2HZ。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十二平均律zz2009-09-18 14:46“律”,即“音律”(intonation),指为了使音乐规范化,人们有意选择的一组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组成的体系,以及这些音符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do、re、mi、fa、so、la、si,这7个音符就组成了一组音律。
研究音律的学问叫做“律学”。
也就是研究为什么要选择do、re、mi……这7个音(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音)作为规范、这些被当成“标尺”的音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的学问。
对于任何民族来说,只要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体验,只要他们想积累起关于音乐的知识,迟早都会遇到关于律学的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古今不同民族,虽然各自钟爱的音乐形式可谓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彼此也没有互相借鉴,但大家的律学的基础概念却出奇地相似。
这也许是音乐本身超文化、超地域的魅力所致吧。
(BTW:现代人学习的do、re、mi、fa、so、la、si,这些好像没有意义的单词,其实都是中世纪时西方教会中很流行的一些拉丁文圣咏(chant)的首音节。
这些圣咏是西方现代音乐的源头。
)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声音的本质是空气的振动。
而空气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也就是所谓的声波。
所有的波(包括声波、电磁波等等)都有三个最本质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相位。
对于声音来说,声波的频率(声学中一般不考虑波长)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声波的振幅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响”,而人耳对于声波的相位不敏感,所以研究音乐时一般不考虑声波的相位问题。
律学当然不考虑声音有多“响”,所以律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声波的频率。
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HZ(每秒振动20000次)之间。
声波的频率越大(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
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BTW:人耳能分辨的最小频率差是2HZ。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
2009-09-18 14:46“律”,即“音律”(intonation),指为了使音乐规范化,人们有意选择的一组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组成的体系,以及这些音符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do、re、mi、fa、so、la、si,这7个音符就组成了一组音律。
研究音律的学问叫做“律学”。
也就是研究为什么要选择do、re、mi……这7个音(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音)作为规范、这些被当成“标尺”的音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的学问。
对于任何民族来说,只要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体验,只要他们想积累起关于音乐的知识,迟早都会遇到关于律学的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古今不同民族,虽然各自钟爱的音乐形式可谓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彼此也没有互相借鉴,但大家的律学的基础概念却出奇地相似。
这也许是音乐本身超文化、超地域的魅力所致吧。
(BTW:现代人学习的do、re、mi、fa、so、la、si,这些好像没有意义的单词,其实都是中世纪时西方教会中很流行的一些拉丁文圣咏(chant)的首音节。
这些圣咏是西方现代音乐的源头。
)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声音的本质是空气的振动。
而空气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也就是所谓的声波。
所有的波(包括声波、电磁波等等)都有三个最本质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相位。
对于声音来说,声波的频率(声学中一般不考虑波长)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声波的振幅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响”,而人耳对于声波的相位不敏感,所以研究音乐时一般不考虑声波的相位问题。
律学当然不考虑声音有多“响”,所以律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声波的频率。
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HZ(每秒振动20000次)之间。
声波的频率越大(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
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BTW:人耳能分辨的最小频率差是2HZ。
举例而言就是,人能听出100HZ和102HZ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听不出100HZ和101HZ 的声音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