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瓶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瓶花
●设计意图
本课是为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熟悉色彩性能、理解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力而设置的色彩练习课。色彩作为绘画艺术手段之一的最终目的是为绘画内容服务的,它以描绘物象为载体,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染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道理,色彩也不例外。瓶花是生活中常见的,充满着艺术与自然巧妙结合的美。这种美依靠着造型、色彩等外在的修饰,在平凡之中渗透出充满活力的生命本质。我们学习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技巧的最终目的是造型表现中充分利用色彩强烈的表现力,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以及对这种事物的美好感觉表现出来。
《瓶花》是美术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
本课是让学生运用任意一种表现方法,完成“瓶花”的创作。学生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一些色彩知识,积累了一些色彩搭配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课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性能、理解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力,比较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
1、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色彩知识表现美丽的瓶花,提高学生运用色彩表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由平凡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国,体会运用色彩所表现出的瓶花美感。
3、对学生进行美的情趣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色彩知识表现出自己对瓶花的美好感受。
●教学难点
表现出具有个性特点的瓶花。
●学习材料准备
教师用具:教学课件、图片资料等。
学生用具:油画棒、水彩及涂色用具或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建议
1、通过观察、欣赏瓶花,让学生受到瓶花充满着艺术与自然巧妙结合的美,使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和美好的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2、作为色彩练习课,我们仍然要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用色彩表现出瓶花的美感。教材中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欣赏的作品,有中外画家的名作,也有学生的作品,作品的表现方法各具特色,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但最终目的都是在造型表现中充分利用色彩强烈的表现力,表现出瓶花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感觉。
3、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由学生选择、借鉴,大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从而以自主探究的形式解决自己在绘画中遇到的困难,较好地解决教学难点。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教学观,使全体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与愉悦。
4、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创作一幅瓶花是本课主要的实践活动,除了通过写生或想象画一幅瓶花,教师还可为学生准备色彩不同的,质感不
同的,肌理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自由触摸,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瓶花。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通过视觉、触觉去感受形状、色彩、材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并可播放合适的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5、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校报问题,老师可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适当引导,帮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在展示评价阶段,教师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参与互评自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学科的整合。
相关资料
《向日葵》
向日葵是画家凡·高多次画过的题材,先后共画了12幅《向日葵》。本课中的这幅画作于1889年,是37岁的凡·高在临死前的凡个月里完成的。画面呈金黄色调,不起眼的十余朵葵花插在一个陶罐中,但却显得生机勃勃。茂密的花瓣形成一个厚实的圆盘,有的虽已衰败,花瓣稀稀拉拉,花盘沉重地垂下头来,但是那些零落花瓣,弯曲的花梗仍在挣扎,绝无奄奄一息的颓败感。画家通过丰富的金黄色以及运用色块分割、线条勾勒等矩形手法和装饰性构图表现了向日葵的生命力。他以鲜明的色块、强烈的色调、跃动的线条所构成的旋律作画,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因素,使色彩成为他表现思想情感的段这是凡·高绘画艺术的重要特色。他的这种艺术风格,对后来的野兽派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凡·高(1853——1890)
荷兰画家,19世纪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牧师之家,16岁当画店学徒,后在贫民区当小学老师,又在矿区当教士,直到近30岁才开始他的绘画生涯。1886年,靠做画商的北北帮助来到巴黎,结识了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画风深受影响。后来到法国南部小城市阿尔居住,在这里他如痴如狂地画了许多著名的画,形成了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强烈而又明亮的色块,以粗犷的笔触和跃动的线条,表现他激动和狂热的情绪及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他的画在他生前不被人理解,因此生活处于贫困之中,后因精神失常而自杀,那时他才37岁。他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现代主义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品有《向日葵》《农民》《囚徒放风》《邮递员罗兰》等。
林风眠(1900——1991)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广东省石头西瓜县人。1919年由法华协会选送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1922年,选后入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25年冬回国,任北平国立艺术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创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校长兼教授。1945年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5年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7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水墨画探索。1949年再回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2年退职居上海,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委。1979年后定居香港。
林风年的创作以油画人物为主,兼画水墨山水、花鸟等。代表作有《摸索》《人道》《人间》《生之欲》《人类的历史》《金色之颤动》《伤鸟》等。《生之欲》刻画4只猛虎从芦苇丛中呼啸而出,寄寓着对生命和人生道路的热烈希望。《人道》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许多痛苦的人体,以灰黑色的基调,线条粗犷,略有变形。那些受压抑的痛苦躯体渴望着真正的人生,但他们在扭曲的情态中积蕴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