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事管理与法规案例分析汇总资料

合集下载

医药类法律案件分析(3篇)

医药类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药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医药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文以某药品虚假宣传案为例,对医药类法律案件进行分析。

(一)案件基本情况某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某药品,在宣传过程中涉嫌虚假宣传。

经调查,该药品并未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注册证书,且在宣传材料中夸大疗效、隐瞒副作用,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在服用该药品后,出现不良反应,造成身体伤害。

为此,消费者将药品生产企业告上法庭。

(二)案件争议焦点1. 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构成虚假宣传?2. 药品生产企业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二、案件分析(一)虚假宣传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

广告中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的,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介绍产品,不得夸大疗效、隐瞒副作用。

”本案中,药品生产企业未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却在宣传材料中夸大疗效、隐瞒副作用,误导消费者,其行为构成虚假宣传。

(二)赔偿责任的承担1. 药品生产企业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因虚假广告、虚假宣传造成他人损害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药品生产企业作为广告主,其虚假宣传行为造成消费者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药品生产企业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消费者在服用虚假宣传的药品后,出现不良反应,造成身体伤害,有权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件启示(一)加强药品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严格审查药品广告,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学会识别虚假宣传,发现虚假广告及时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药学方面关于法律的案例(3篇)

药学方面关于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某市某医院药房,药师李某在2018年5月的一个工作日,为患者王某调配处方。

王某患有慢性胃炎,长期服用某中药制剂。

此次就诊,王某再次开具了该中药制剂的处方。

李某在调配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将王某的处方与另一患者的处方混淆,错误地将另一种中药制剂发放给了王某。

二、事件经过王某在服用错误的中药制剂后,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症状。

患者家属立即将王某送往医院抢救。

经过紧急救治,王某的病情得到控制,但身体受损严重。

患者家属对李某的违规调配行为表示强烈不满,认为李某的失职导致王某受到伤害,要求医院承担相应责任。

三、法律分析1. 李某的行为违反了《药品管理法》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进行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李某在调配处方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导致患者服用错误的中药制剂,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规定。

2. 李某的行为构成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李某在调配处方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导致患者服用错误的中药制剂,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符合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3. 医院应承担相应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作为医院药房的工作人员,其违规调配行为发生在医院工作时间内,医院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四、案件处理结果1. 医院对李某进行处罚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对李某进行停职检查,并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2. 医院与患者达成赔偿协议在调解过程中,医院与患者达成赔偿协议,由医院一次性赔偿患者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人民币20万元。

药品管理法律相关案例(3篇)

药品管理法律相关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9年6月,甲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劣药被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食药监局”)立案调查。

经调查,甲公司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期间,生产了一批名为“某抗生素”的药品。

该药品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被检测出含有超出规定标准的杂质。

甲公司未按国家规定进行整改,反而继续生产、销售该药品。

此外,甲公司还存在未按照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未按照规定储存药品等违规行为。

二、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建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证药品质量。

”第六十三条规定:“生产、销售劣药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调查与处理1. 调查阶段食药监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对甲公司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甲公司确实存在生产、销售劣药的违法行为。

2. 处理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食药监局对甲公司进行了以下处理:(1)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劣药和违法所得;(2)对甲公司处以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三倍罚款,共计人民币100万元;(3)吊销甲公司药品生产许可证;(4)将甲公司列入药品生产黑名单,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甲公司因违规生产、销售劣药,被食药监局依法查处。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违规生产、销售劣药的严重性劣药是指药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药品。

生产、销售劣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损害患者利益,扰乱药品市场秩序。

本案中,甲公司生产的劣药含有超出规定标准的杂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 药品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证药品质量。

医药卫生法律案例分析(3篇)

医药卫生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女,35岁,某市居民。

被告某药品零售企业,是一家依法成立的药品零售企业。

2019年3月,张某某在被告处购买了一盒名为“XX感冒灵颗粒”的药品。

服用该药品后,张某某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医院诊断为急性肝衰竭。

张某某认为,被告销售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要求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告销售的药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2. 被告是否尽到了产品质量保障义务?3. 被告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案例分析(一)被告销售的药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质量负责。

本案中,被告作为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对其销售的药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经调查,被告销售的“XX感冒灵颗粒”药品在购进时,已取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文号,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然而,张某某在使用该药品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该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二)被告是否尽到了产品质量保障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监控。

本案中,被告在购进药品时,已对药品进行了审查,取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文号,履行了相应的质量审查义务。

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被告未能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导致张某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被告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存在不足。

(三)被告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被告销售的“XX感冒灵颗粒”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张某某受到损害。

根据法律规定,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四、判决结果经法院审理,认定被告销售的“XX感冒灵颗粒”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被告未能尽到产品质量保障义务,对张某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判决被告赔偿张某某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5万元。

药物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药物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制药公司(以下简称“制药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生产的某抗生素药品因其疗效显著、价格合理而深受市场欢迎。

然而,2019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该制药公司生产的某抗生素药品存在质量问题。

经调查,该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生产工艺不规范、原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可能导致患者用药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二、案件经过1. 举报与调查2019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制药公司生产的某抗生素药品存在质量问题。

接到举报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成立调查组,对制药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2. 现场检查与问题发现调查组在制药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以下问题:(1)生产工艺不规范:制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进行生产,存在严重的生产工艺不规范现象。

(2)原料质量不达标:制药公司使用的原料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药品质量不合格。

(3)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制药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无法保证药品质量。

3. 责令停产停业与召回药品针对以上问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制药公司立即停产停业,并召回所有不合格药品。

同时,调查组对制药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4. 案件审理制药公司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罚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该案。

三、法律分析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药品生产必须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本案中,制药公司未按照GMP进行生产,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 药品质量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药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本案中,制药公司生产的药品质量不达标,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3. 召回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药品生产企业在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后,应当立即召回不合格药品。

本案中,制药公司在发现问题后,未立即召回不合格药品,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医药行业法律案件分析(3篇)

医药行业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医药法律案件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医药行业法律案件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医药行业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案件背景:某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生产的某药品在市场上销售过程中,被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

消费者向甲公司提出退货,但甲公司拒绝。

消费者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承担退货责任、赔偿损失。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品质量问题认定2. 药品生产企业的退货责任3. 药品生产企业的赔偿责任三、案件分析1. 药品质量问题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药品质量负责。

本案中,消费者提供的证据证明甲公司生产的某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法院应认定药品存在质量问题。

2. 药品生产企业的退货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

本案中,甲公司生产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解除合同。

因此,甲公司应当承担退货责任。

3. 药品生产企业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中,消费者因使用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而受到损害,甲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案件启示1. 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药品安全可靠。

2. 药品生产企业应积极履行退货责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 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遇到药品质量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4. 法院在审理医药行业法律案件时,应严格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医药市场秩序。

药事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药事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药品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药品批发业务。

企业注册地为我国某省,经营范围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地较大的药品经营企业之一。

2018年,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对企业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企业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

企业仓库内部分药品因温度过高,导致药品质量受到影响。

2. 药品采购渠道不规范。

企业从一家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了一批药品。

3. 药品销售记录不完整。

企业部分药品销售记录存在缺失、涂改等现象。

4. 药品销售人员未取得药品销售资格证书。

企业部分销售人员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从事药品销售工作。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储存管理制度,保证药品储存条件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企业因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导致药品质量受到影响,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违反药品储存管理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2)药品采购渠道不规范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从取得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药品。

企业从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药品,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药品采购管理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3)药品销售记录不完整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药品销售记录制度,保证药品销售记录完整、真实、准确。

企业药品销售记录存在缺失、涂改等现象,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违反药品销售记录管理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医药法律案例分析(3篇)

医药法律案例分析(3篇)

一、案例背景某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生产的一种药品(以下简称“乙药品”)在市场上销售多年,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然而,近期甲公司接到多起消费者投诉,称服用乙药品后出现不良反应。

为此,甲公司对乙药品进行了质量检测,发现部分批次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甲公司遂将乙药品召回,并赔偿了消费者的损失。

然而,部分消费者仍认为甲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应当承担产品质量责任?2. 甲公司是否应当赔偿消费者的损失?3. 法院应当如何判决?三、案例分析(一)甲公司是否应当承担产品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39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生产者应当保证其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

”在本案中,甲公司生产的乙药品部分批次存在质量问题,违反了上述规定。

因此,甲公司应当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二)甲公司是否应当赔偿消费者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部分消费者因服用乙药品而受到人身损害,甲公司作为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法院应当如何判决?1. 判令甲公司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并依法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2. 判令甲公司对乙药品进行召回,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 判令甲公司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4. 根据甲公司的过错程度,判令其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本案中,甲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应当依法判决甲公司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并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同时,甲公司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产品质量,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医药领域,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药事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药事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某市一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因涉嫌销售假药被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

经调查,该企业销售了某品牌止咳药水,该药品经检验为假药。

此外,该企业还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未按照规定建立药品采购、验收、销售、储存等管理制度;2. 未按照规定对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药品法律法规培训;3. 未按照规定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4. 未按照规定对药品进行储存,导致药品质量受到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企业作出以下处罚:1. 没收违法所得;2. 罚款人民币100万元;3. 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4.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销售假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一)生产、销售假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二)生产、销售假药,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三)生产、销售假药,造成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四)生产、销售假药,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

本案中,该企业销售假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情形。

(2)未建立药品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药品采购、验收、销售、储存等管理制度,保证药品质量。

本案中,该企业未按照规定建立药品采购、验收、销售、储存等管理制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

(3)未进行药品法律法规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对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药品法律法规培训。

本案中,该企业未按照规定对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药品法律法规培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

最新药事管理与法规案例分析汇总汇编

最新药事管理与法规案例分析汇总汇编

1、无证照经营药品行政处罚案案情简介:2003年4月,某工商部门在日常执法时发现,辖区内袁某(个人)涉嫌无营业执照经营药品,该工商部门对袁某的药品进行了扣押。

由于工商部门对扣押的药品质量不能鉴定,便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协助。

药监部门在鉴定药品质量的时候,发现袁某经营药品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经进一步调查,袁某无证批发经营药品已长达5年之久。

鉴于此种情况,药监部门向工商部门提出,此案应属于药监部门的查处范围。

案例分析:该案件涉及到谁是案件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无证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

《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无《药品经营许可证》不得经营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查处无照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时,《药品管理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适用效力不同,《药品管理法》是人大制定的法律,效力高于以国务院令颁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处理结论:袁某无证照批发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应由药监部门以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给予处罚。

如果袁某的经营数额达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达1万元以上,就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药监部门应及时把案件移交给公安部门处理。

5、假冒名牌药品处罚案案情简介:某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某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单位使用的达克宁乳膏(标示为西安杨森制药公司001120778)的包装印字、色泽与正品不一致,即对该乳膏进行了抽样检验,并将样品寄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质量部进行确认。

经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但西安杨森制药公司质量部确认该乳膏为假冒产品。

案例分析:该案件涉及到关于使用假冒品牌药品的处罚适用条款目前,有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使用假冒品牌药品行为的处罚的违反条款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药物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药物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我国某制药公司生产的某品牌药物因质量问题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该药物被检出含有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消费者对该公司及该药物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产生了质疑。

为此,有关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并依法对该药物进行了召回。

在此背景下,本案例将对该药物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生产环节的法律问题(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生产、经营药品,保证药品质量。

本案中,制药公司生产的药物检出有害物质,违反了《药品管理法》关于药品质量的规定。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应当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

本案中,制药公司生产的药物检出有害物质,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质量的规定。

2. 销售环节的法律问题(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依法经营药品,保证药品质量。

本案中,若该药物的销售企业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则可能违反了《药品管理法》关于药品经营的规定。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本案中,若销售企业对存在问题的药物进行虚假宣传,则可能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3. 使用环节的法律问题(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本案中,若医疗机构或药品经营企业在使用该药物前未进行质量检验,或者发现质量问题后未立即停止使用,则可能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规定。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规定,因药品质量问题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医药行业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医药行业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药品的民营企业。

近年来,甲公司凭借其研发实力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然而,在一次药品销售过程中,甲公司因涉嫌侵犯乙公司(以下简称“乙”)的专利权,被乙公司起诉至法院。

以下是该案件的具体情况。

二、案情简介1. 专利权背景乙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药品研发的企业,其研发的某新型药品于2018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授权。

该专利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型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2. 侵权行为甲公司于2019年开始研发一款与乙公司专利产品相似的药品,并在2020年投入市场销售。

经调查,甲公司的药品在成分、疗效、制备方法等方面与乙公司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涉嫌侵犯了乙公司的专利权。

3. 诉讼过程乙公司于2021年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就专利权的有效性、侵权行为的存在及赔偿金额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三、案例分析1. 专利权的有效性本案中,乙公司的专利权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符合我国《专利法》的规定。

在诉讼过程中,甲公司对乙公司专利权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但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观点。

因此,法院认定乙公司的专利权有效。

2. 侵权行为的存在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构成侵权。

本案中,甲公司的药品在成分、疗效、制备方法等方面与乙公司的专利产品高度相似,足以认定甲公司实施了侵犯乙公司专利权的行为。

3. 赔偿金额的确定在确定赔偿金额时,法院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1)乙公司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2)甲公司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3)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后果;(4)专利权的价值。

根据以上因素,法院最终判决甲公司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

四、案例启示1. 企业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本案中,甲公司因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自身陷入侵权纠纷。

药事行政法律案例(3篇)

药事行政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该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企业曾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在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在2019年,该企业因违规生产被当地药监局查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1. 案件发现2019年5月,某市药监局在开展药品质量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的某品种药品存在质量问题。

经调查,该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2. 调查取证药监局对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证据。

经查,该企业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擅自更改生产工艺,未向药监局报告;(2)生产过程中,部分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3)部分生产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4)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3. 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药监局对该企业作出如下处理:(1)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药品;(2)对不合格药品进行召回,并对召回药品进行无害化处理;(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4)吊销该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

三、案例分析1. 违规生产的原因该企业违规生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2)生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3)企业对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2. 案件的影响该案件的发生,对药品市场、消费者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1)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2)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影响了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3)损害了企业自身声誉,可能导致企业失去市场份额。

3. 预防措施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相关部门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2)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3)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4)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药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药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药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药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药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分析其违法事实、法律责任及对社会的危害。

二、案例基本情况2019年5月,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某品牌药品存在质量问题。

经调查,该药品生产企业涉嫌以下违法行为:1. 药品生产过程中,未按照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擅自改变生产工艺,导致药品质量不合格。

2. 药品销售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储存、运输,导致药品发生变质。

3. 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销售企业之间存在虚假交易,虚构药品销售数据,骗取药品销售返利。

三、案例分析(一)违法行为分析1.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本案中,该药品生产企业擅自改变生产工艺,导致药品质量不合格,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 药品销售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药品销售企业应当依法储存、运输药品,确保药品质量。

本案中,药品销售企业未按照规定进行储存、运输,导致药品发生变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3. 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销售企业之间的虚假交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本案中,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销售企业之间存在虚假交易,虚构药品销售数据,骗取药品销售返利,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二)法律责任分析1. 药品生产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违反本法规定,未按照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经营的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2. 药品销售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药品销售企业未按照规定储存、运输药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经营的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药物法律案例分析(3篇)

药物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是一家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在市场上销售的一种药品因质量问题被消费者投诉,经调查发现,该药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关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

二、案件事实1. 生产环节违规经调查,该公司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生产车间未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导致生产环境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

(2)生产设备老化,未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影响药品质量。

(3)生产过程中,员工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导致药品成分含量波动。

2. 销售环节违规(1)该公司销售的药品包装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虚假宣传。

(2)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未向消费者提供药品说明书,影响消费者用药安全。

(3)该公司销售过期药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3. 违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对该公司作出了以下处罚:(1)责令停产整顿,整改期间不得销售药品。

(2)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3)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三、案例分析1. 违规行为分析本案中,该公司在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主要包括:(1)违反GMP规定,导致生产环境不符合要求。

(2)生产设备老化,影响药品质量。

(3)销售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影响消费者用药安全。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该公司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违反GMP规定,导致生产环境不符合要求,应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2)生产设备老化,影响药品质量,应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3)销售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影响消费者用药安全,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四、启示1. 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2. 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医药相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医药相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45岁,某市居民。

2017年6月,张某某因患有高血压病,在某药品公司购买了一盒名为“降压灵”的药品。

服用该药品一段时间后,张某某发现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经医院检查,发现张某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与服用“降压灵”有关。

于是,张某某将某药品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承担生产、销售假药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张某某购买“降压灵”的药品包装上标注了药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并附有药品说明书。

2. 张某某购买“降压灵”时,某药品公司销售人员声称该药品是正宗的降压药,效果显著。

3. 张某某服用“降压灵”一段时间后,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4. 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张某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与服用“降压灵”有关。

5. 经相关部门鉴定,发现“降压灵”药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的成分,属于假药。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保证药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假药、劣药。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责任。

经营者应当依照前款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某药品公司生产的“降压灵”药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的成分,属于假药。

该公司销售假药,侵犯了张某某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判决某药品公司赔偿张某某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5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案例(3篇)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我国疫苗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疫苗管理,不断完善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本案例以某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非法经营疫苗案为例,展示我国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件概述2019年3月,某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县一非法疫苗经营窝点正在大量销售未经批准的疫苗。

接到举报后,该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对举报情况进行调查。

经调查,该窝点经营者李某,从非法渠道购进一批未经批准的疫苗,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向全国各地销售。

涉案疫苗涉及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多种疫苗,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

三、案件处理1. 查封非法疫苗窝点专案组迅速对李某的非法疫苗窝点进行查封,扣押涉案疫苗、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

2. 逮捕犯罪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李某以涉嫌非法经营罪进行逮捕。

3. 查处涉案疫苗经检测,涉案疫苗均未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批签发证明,属于未经批准的疫苗,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 追究刑事责任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决李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

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未经批准,不得生产、经营药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规定,疫苗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疫苗生产许可证》和《疫苗经营许可证》,未经批准,不得生产、经营疫苗。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规定,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五、案例分析1. 案件特点(1)涉案疫苗数量大,涉及范围广。

涉案疫苗涉及多种疫苗,涉及全国多个省市。

药品法律法规案例分享题(3篇)

药品法律法规案例分享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药品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本案例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分析一起药品经营环节的违法行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法律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药品经营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一批过期药品。

为逃避处罚,A企业采取以下手段:1. 将过期药品更换包装,以次充好;2. 私下销售过期药品,未按规定进行退货处理;3. 在药品经营场所张贴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认定根据《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A企业的行为涉嫌以下违法行为:(1)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

”(2)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销售未经检验、检验不合格或者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3)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或者非法买卖许可证。

”(4)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发布虚假广告。

”2. 法律责任根据《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A企业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中,A企业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涉嫌销售过期药品、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A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案例提醒我们:1. 药品经营企业应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2.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药品经营环节的违法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无证照经营药品行政处罚案案情简介:2003年4月,某工商部门在日常执法时发现,辖区内袁某(个人)涉嫌无营业执照经营药品,该工商部门对袁某的药品进行了扣押。

由于工商部门对扣押的药品质量不能鉴定,便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协助。

药监部门在鉴定药品质量的时候,发现袁某经营药品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经进一步调查,袁某无证批发经营药品已长达5年之久。

鉴于此种情况,药监部门向工商部门提出,此案应属于药监部门的查处范围。

案例分析:该案件涉及到谁是案件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无证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

《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无《药品经营许可证》不得经营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查处无照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时,《药品管理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适用效力不同,《药品管理法》是人大制定的法律,效力高于以国务院令颁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处理结论:袁某无证照批发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应由药监部门以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给予处罚。

如果袁某的经营数额达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达1万元以上,就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药监部门应及时把案件移交给公安部门处理。

5、假冒名牌药品处罚案案情简介:某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某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单位使用的达克宁乳膏(标示为西安杨森制药公司001120778)的包装印字、色泽与正品不一致,即对该乳膏进行了抽样检验,并将样品寄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质量部进行确认。

经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但西安杨森制药公司质量部确认该乳膏为假冒产品。

案例分析:该案件涉及到关于使用假冒品牌药品的处罚适用条款目前,有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使用假冒品牌药品行为的处罚的违反条款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对假药、劣药的处罚通知,必须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是,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一、二、五、六项和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

由于,《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而假冒品牌的药品显然没有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是冒用正品药品的批准文号。

处理结论:对假冒品牌药品处罚适用的是它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

而不是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按《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按照使用假药处罚。

13、假冒品牌药品案案情简介:某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某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单位使用的达克宁乳膏(标示为西安杨森制药公司001120778)的包装印字,色泽与正品不一致,即对该乳膏进行了抽样检验,并将样品寄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质量部进行确认。

经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但西安杨森制药公司质量部确认该乳膏为假冒产品。

案例分析:该案件涉及到关于使用假冒品牌药品的处罚适用条款。

目前,有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使用假冒品牌药品行为的处罚的违反条款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对假药,劣药的处罚通知,必须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是,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一、二、五、六项和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

由于,《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而假冒品牌的药品显然没有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是冒用正品药品的批准文号。

处理结论:对假冒品牌药品处罚适用的是它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

而不是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按《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按照使用假药处罚。

9、虚假医疗广告案案情简介:浙江省工商部门收到了一封南下老干部写来的投诉信。

这位老干部在信中说,自己于5月16日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大幅广告:“糖尿病不再是终身病!中国科学院国际医学研究员、博士导师王维歧教授来杭会诊,王氏疗法在治疗糖尿病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这位老干部便去广告中所说的“中亚疑难病研究所”就诊,由于病人太多,到第4天才排上队。

研究所的教授给他开了一种叫“韩药液”的袋装药水,一个疗程要660元,还叫他停掉其他所有的药。

老干部于是按照医嘱回家服药,谁知吃了几天后,感觉越来越不对劲,一天竟然小便40次。

赶紧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血糖升得厉害,视力也从正常下降到0.3,医生说他的并发症很厉害,普通药物已经不行了,只有靠注射胰岛素维持。

这位深受虚假医疗广告毒害的老干部在投诉信的最后强烈要求“工商局查处这些造谣惑众、骗取钱财的所谓研究所、教授,不能再让别的患者上当受骗。

”接到投诉信后,浙江省工商局非常重视,当天便会同杭州市工商局和上城工商分局,赶赴位于杭州市万松岭路的“中亚疑难病研究所”。

在检查中,工商执法人员发现这家研究所原来没有几个人,而是每月从外地请一帮“专家”,大做一通广告,5月是“糖尿病专科”,6月就变成“肾病专科”了。

研究所的负责人还不无自豪地告诉媒体的记者说,每期10天左右的专科开张时,每天至少有50人前来就诊,按每人配500元的药计算,一期至少收入25万元。

检查中还发现,该门诊部给糖尿病患者开的中草药煎剂,包装袋上除了打有“韩药液”3个繁体中文字外,其他均为韩文。

而同时,该广告也未经批准。

案例分析:这是一起虚假医疗广告致人损害案。

首先,中亚疑难病研究所构成了非法医疗广告行为。

1993年9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令第16号发布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医疗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或误导公众。

第四条规定,医疗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医疗广告专业技术内容的出证者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第七条规定,医疗广告中禁止出现下列内容:(三)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四)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五)利用患者或者其他医学权威机构、人员和医生的名义、形象或者使用其推荐语进行宣传的;(六)冠以祖传秘方或者名医传授等内容的。

第八条规定,广告客户必须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医疗广告证明》(式样附后),方可进行广告宣传。

广告中所说的“糖尿病不再是终身病”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医学的事实上,糖尿病只能控制,是不能完全治愈的,故该广告完全是虚假广告。

其次,本案中涉及的“韩药液”涉嫌构成假药。

如果属于进口药品,未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而在中国境内销售,构成药品管理法四十八条的假药。

最后,中亚疑难病研究所涉嫌构成无证经营。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城镇中的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不得设置药房,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

第二十一条规定,严禁无《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无证经营处理:(三)城镇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违反规定从事药品购销活动的。

另外,《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不得配备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以外的其他药品。

对于老干部的损害,中亚疑难病研究所应承担产品销售者的产品侵权责任。

处理结论:对于非法医疗广告行为,根据《广告法》,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八:网上销售假药案【案情简介】2006年,林××在互联网上违法开设了“中国国防肿瘤医院”网站。

2007年5月该网站被关闭后,林××又利用其他地区互联网接口,再次开设了一个与以上网页内容基本相同的网站。

利用上述网站,林××以伪造的“河北省国防医院”和“国防肿瘤医院”名义,大肆宣传两种抗肿瘤药品的用法、用量和疗效,并留下联系地址和传真、电话。

同时林××先后承包位于石家庄市区的“河北省国防建医院”和某部队门诊部的“肿瘤科”,以合法的医疗机构作掩护,雇佣专人在“肿瘤科”内向全国各地电话联系购药的患者提供“用药咨询”,进一步诱骗患者。

待患者将购药款汇至他们指定的银行账号后,再利用特快专递为患者邮寄药品;也有少数外地患者直接到林××承包的“肿瘤科”上门购药。

2008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和长期密切的跟踪,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当地公安分局对涉嫌销售假药的门诊部进行了查处,当场抓获正在进行非法药品交易的违法人员1名,现场查获利用特快专递邮售假药的票据100余张及部分药品。

据初步统计,从2006年7月27日至2008年3月4日,林××已向全国26个省市的448名患者邮售总金额高达89万余元的假药。

【问题与思考】请分析该违法行为。

【案情分析】违法利用互联网站宣传、销售药品,已成为很多违法分子销售假劣药品的手段之一。

象这种挂靠合法医疗机构内的专科门诊从事药品交易,利用网站伪造知名医院名义,以邮寄等方式销售药品的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强和隐蔽性。

违法网站关了又开,在监管中也很难查处。

近两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公告”中曝光的违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邮政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协作监管,另一方面也法网站,多数是这种情形。

对这类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违法宣传和销售药品的行为,一方面需要药品监督需要通过加大宣传等措施,使消费者对网上药品信息有足够的判别力。

1、无证照经营药品行政处罚案案情2003年4月,某工商部门在日常执法时发现,辖区内袁某(个人)涉嫌无营业执照经营药品,该工商部门对袁某的药品进行了扣押。

由于工商部门对扣押的药品质量不能鉴定,便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协助。

药监部门在鉴定药品质量的时候,发现袁某经营药品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经进一步调查,袁某无证批发经营药品已长达5年之久。

鉴于此种情况,药监部门向工商部门提出,此案应属于药监部门的查处范围。

问题:1、袁某的行为有无违法?2、袁某的行为若是违法,违法行为应定性为什么?3、袁某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4、对袁某行为的处理应由哪个部门负责?案例分析《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无《药品经营许可证》不得经营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